日本地震引发的灾害与思考
日本3·11大地震心得体会
![日本3·11大地震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0522289a58da0116c1749d5.png)
日本3·11大地震心得体会日本3·11大地震给日本一次重创,给世界各国也将带来程度别一的妨碍。
震后的救灾仍在,中国也向日本伸出了援助之手。
对中国来说,除了积极进行人道主义的驰援外,还需重新审视日本地震带来的教训,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的各项预备。
日本地震对中国另一具重要提醒,是怎么有效地增强自身的抗震能力和救援能力。
日本建造都可以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而学校之类的建造,更是达到抗震10级,因而被称为最好的避难所。
实践证明,日本建造物的抗震能力对减缓地震造成的损害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从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对提升学校和一些公共建造的抗震能力也极为重视。
北京今年校舍加固预算20亿元,如此的投入应该说是很有必要的。
但显而易见,在加强校舍等公共建造的抗震能力方面,各项工作还能够更快一些。
尤其是地震多发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必须尽快投入相当的经费,确保各项防震减灾工作顺利进行。
地震面前,日本民众普遍表现出的秩序和平复也令人印象深刻,这显然也是经过了常年的精神和物质预备。
别管是在学校依然公司,日本的抗震演练已是家常便饭。
日本人也养成了不少防震的好适应,比如家里的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崩塌和砸伤人等。
中国也是自然灾难频发的国家,对一般民众进行抗震知识普及和避险演练也应该择机提上日程。
“要积极应对灾难危机,还需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常德传在会议间隙谈到近日发生在云南盈江和日本近海的地震以及近几年中国遭受的自然灾难时说。
日本3·11大地震是人类的一次灾害,我们也要从中吸收经验教训,提升自己防震减灾的能力。
寿诞祝词恭敬的各位宾客,各位亲朋好友:春秋迭易,岁月轮回,当甲申新春迈着轻快的足步向我们款款走来的时候,我们欢聚在这个地方,为XX先生的母亲——我们恭敬的X 老妈妈共祝八十大寿。
在这个地方,我首先代表所有老同学、所有亲朋好友向X妈妈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未动分毫祝愿,祝X妈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风风雨雨八十年,X妈妈阅尽人间沧桑,她一生中积存的最大财宝是她那勤劳善良的朴素品行,她那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她那严爱有加的朴实家风。
地震引发火灾案例分析报告
![地震引发火灾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8b002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1.png)
地震引发火灾案例分析报告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发生在全球各地。
由于地震的瞬时能量释放和地壳运动导致的损害,往往会引发其他次生灾害,其中包括火灾。
本文将分析两个地震引发火灾的案例,并探讨相关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日本东北地区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沿海发生了9.0级的巨大地震,随后引发了严重的海啸。
这场地震不仅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还导致了多起火灾事故。
首先,在福岛核电站附近的福岛县浦梁内部署有多个核电机组。
此次大地震造成核电站受损意外关闭,并引爆了数座核反应堆,导致剧烈爆炸与排放出大量核辐射物质。
辐射物质进入空气、水源等环境中,并通过风向扩散到周边城市和乡村。
这些辐射物质与火源相结合,迅速引发了可怕的火灾。
其次,地震造成了许多建筑物倒塌和破碎,导致天然气管道和油罐受损,释放出大量可燃气体。
这些可燃气体与弥漫在空气中的火星相互作用,在高温下引发了大规模燃烧和爆炸。
这些火灾无序蔓延,难以控制。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来减轻火灾带来的影响。
首先,他们迅速派出救援队伍并封锁核电站周边区域,采取紧急排除辐射并关闭消防设备等手段,以防止事态恶化。
同时,在受到风险威胁的区域进行强制撤离,并给予居民必要的喘息时间和安置。
二、美国旧金山地震1906年4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
这次地震不仅令城市遭受严重摧毁和人员伤亡,还引发了大规模的火灾。
旧金山市当时主要依靠煤气灯照明,然而,地震导致了大面积天然气管道破裂,释放出大量可燃气体。
这些可燃气体在弥漫的火星的作用下引发了数万处火灾点。
与此同时,由于地震摧毁了供水系统,消防队无法及时获得足够水源进行扑救。
面对严峻形势,当地政府和社区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首先,他们组织志愿者和警察力量来保护财产,并确保市民安全撤离。
其次,在城市废墟上建立了临时供水装置和消防站点,用以补充缺乏的资源。
最后,他们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呼吁援助并接收捐款救济物资。
地震感悟心得体会(3篇)
![地震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70105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08.png)
第1篇自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以来,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再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在我国,地震也时常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知地震的危害性,也亲身经历了地震的恐怖。
以下是我对地震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地震无情,生命可贵地震来临时,人们往往措手不及,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员伤亡,灾难瞬间降临。
面对地震,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无情。
然而,在这无情之中,生命却显得更加可贵。
地震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关爱身边的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防患未然,安全第一地震发生之前,往往会有一些征兆,如动物异常、地质变化等。
然而,这些征兆往往被人们忽视,导致地震来临时无法及时应对。
因此,防患未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我们应对地震的关键。
1. 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特点、危害等,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2. 做好家庭安全防范:在家中设置紧急避难场所,备好应急物资,如手电筒、防震包、食物、水等。
3. 关注天气预报和地震预警:在地震多发地区,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和地震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4. 培养应急逃生技能:学习应急逃生技能,如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团结互助,共度难关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危急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地震灾害。
以下是团结互助的一些感悟:1. 互帮互助:地震发生后,许多志愿者纷纷前往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
2. 捐款捐物: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关爱。
3. 心理疏导: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社会各界纷纷开展心理援助,帮助灾区人民走出心理阴影。
4. 恢复重建:地震过后,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努力恢复正常生活。
四、总结经验,提高应对能力地震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认识到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性。
论文—日本地震原因及影响
![论文—日本地震原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379eb20192e45361066f564.png)
论日本地震原因及其影响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强烈地震引起的巨大的海啸,日本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损失。
同时,地震与海啸还造成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放射性物质剧增、日本列岛部分沉没、火山爆发等严重后果,而且日本本身的经济也波动到全球,这是一次大型的海底板块相碰运动,我们人类只能想尽方法将伤害降低到最少。
本文基于此次地震灾害,会谈到日本地震的具体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地震;板块运动;海啸;影响一、日本地震基本概况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已确认14704人遇难 10969人失踪。
此次地震对日本的人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同时,此次地震还引发了各种灾难,例如海啸、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等。
二、地震发生的原因此次地震的震中海域位于太平洋海沟俯冲型地震带上,强震发生时引起海底破裂,产生数十米垂直位移量,从而引发巨大的海啸。
海底板块相碰引起地震和海啸,具体就是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冲至欧亚板块下方。
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地轴移动25厘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地轴移动6微米。
位于震中西北部的宫城县牡鹿半岛向震中所在的东南方向移动了约5.3米,同时下沉了约1.2米,这是日本有观测史以来最大的地壳变动记录。
而朝鲜半岛也东移5.16厘米;我国北方地区也出现几毫米的东移现象。
三、地震的影响地震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都对日本本国,甚至全世界都产生极大的影响,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下面将对几个主要的影响进行阐述。
1、核泄漏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种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
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
![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9a62fe258fb770bf68a55aa.png)
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伦理的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不同于以往发展观的最本质所在。
正是由于伦理的缺失导致了我们今天发展的危机,为人类带来不必要的灾难,因而只有从伦理层面思考和设计发展问题,才有可望彻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深刻的伦理意蕴,其中贯穿了伦理公正理念和原则,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蕴涵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道德理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伦理;发展今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后,群灾毕至。
对于天灾,人类唯有躲避和忍受,而人祸,则是人类的悲哀和愚昧。
地震、海啸夺去了生命和财产,这已经是无尽的伤恸,但,活着的人将被核辐射如何虐待,苦痛多长时间,没人能说清。
日本大地震后引起人类对核能开发安全问题新思考,引发人们对人类发展的新思考,也引发笔者对科学发展的伦理思考。
党的十七大已经胜利召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总纲”,是一个“核心内容”。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十七大精神,这一句话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可以说,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各方面内容,都是围绕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总纲和核心内容而展开的。
为了紧紧抓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十七大的总纲和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
人类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必须建立在丰厚的伦理基础之上,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意义所在。
一、非科学发展观及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发展的理论”,相对于科学发展观在此称为非科学发展观:“人类中心论”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是自然界万物进化的最终目的。
这种观点虽然看到了人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却轻蔑地把自然贬低为人类可以任意改造利用的对象;“生态中心论”认为,自然界是至高无上的上帝,人只不过是它的忠顺奴仆,只有听从自然的摆布,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日本地震对自然地理的影响
![日本地震对自然地理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4ce4aadec3a87c24028c4ee.png)
日本地震对自然地理的影响作者:梁东成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11期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38.1°N,142.6°E),震源深度约2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
这次地震是1900年以来的第四强震,也是日本自130年前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的最大地震。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地理环境、日本经济及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是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日本地震产生的影响。
1.促使地球自转运动加快这次日本里氏9.0级地震非常猛烈,它导致地球自转轴发生25厘米位移,而地轴移动可改变地球自转速度,从而改变一天的时间长短。
日本大地震导致当天地球的自转时间减少了1.8微秒,即地球自转速度每天加快1.8微秒(1微秒等于一百万分之一秒)。
这是因为日本大地震造成大范围的地壳板块位移,改变了地球的整体质量分布,进而影响到地球自转。
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用脚尖旋转时会不由自主地摆臂一样,当全球质量分布发生改变时,地球的自转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在地震中,地球质量的分布越向赤道地区集中,地球就会转得越快。
2.导致地壳板块平移及地面沉降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
日本群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之下,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容易产生地震与火山爆发现象。
这次日本大地震使海底地壳出现长约400千米、宽约160千米的裂缝,并使日本本土东移2.4米,朝鲜半岛东移幅度最多超过5厘米。
当然,这个变化非常微小,在未来长达数个世纪里都不会被人类觉察到。
此次9.0级地震和大海啸还导致日本部分地区海拔下降,使日本东北部由北向南大约443千米2的陆地被海水吞没,总面积超过东京的七成。
这次强烈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释放的能量成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从而影响日本沿岸地表形态变化,使部分地面发生沉降。
浅析日本地震
![浅析日本地震](https://img.taocdn.com/s3/m/62e0336ba45177232f60a2c8.png)
浅析日本地震张亚芳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二班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这是日本20多年来遇到的震级最高的地震,也是人类迄今为止遇到的少数震级如此之高的地震,更匪夷所思的是,伴随着地震而来的是人类最为恐惧的海啸和核辐射,霎那间,全世界人民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中,自己的安全能否得到保证,是否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所有的不安,无奈,恐惧,都让人们化身成一个个学士或者说是战士,人们开始深入探讨日本地震的内幕,下面我就自己对日本地震的了解,简单的抒发个人的见解。
日本地震发生的原因当日本地震爆发后,美国发面给出了日本地震的解释,美国地质勘探局认为,此次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东北关东大地震是有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运动所致。
美国的一言一行必定要为美国的形象考虑,即使美国认识到了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也不会随意说出,因为美国不允许日本有核武器,一旦日本有核武器,美国将对日本的占领宣告失败,所以美国只能找些客观的理由向世界发布,已找回自己的面子。
然而,从多发面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这可能完全是一场人为的大灾难即是人祸。
可能是日本自己进行的海底核试验引起的!理由如下:一、石原慎太郎前阵子刚刚放言要以核武器对抗中国,3月9日日本就发生了7.4级的地震。
这可以推论为石原的狂言只是为日本的核试验放言,而九日的地震其实就是日本进行的核试验。
如果不出意外,日本近期还将进行几次核试验,并在不久后在美国的默许下宣布为有核国家以对抗中国。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想不到引发了世纪大地震而自食其恶果。
二、3月11日地震后,海面出现的神秘大漩涡,可能就是日本通向海底核试验场的隧道崩塌,导致海水倒灌引起的。
三、以日本现有的技术,能导致日本用于启动冷却设备的三道保障电网都出现故障,特别是柴油发电机不能发电,这有点不可思议。
合理的解释就是日本故意让电站爆炸让让核外泄,以便掩盖3月9日进行核试验发生的核辐射。
地理自然灾害案例分析
![地理自然灾害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5d7d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7.png)
地理自然灾害案例分析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自然灾害是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方面。
它们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地理自然灾害案例的分析,探讨其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1.案例一: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一场罕见而灾难性的海啸袭击了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次海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成因分析:该次海啸是由一次强烈的地震引发的。
这场地震发生在印尼岛附近的苏门答腊海沟,造成了海底构造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引发了海啸。
影响分析:该海啸波及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多个国家,导致了超过22万人丧生。
受到洪水、瓦斯灾害和疾病的影响,另有成千上万人失去家园。
此外,海啸还对沿岸地区的基础设施、旅游业和渔业造成了严重破坏。
应对措施:该次海啸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对于海啸的预警和防范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开始加强合作,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更加紧密的应急响应机制。
2.案例二: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一场里氏9.0级的大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成因分析:该次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的断层活动所引起的。
地震发生后,海底地震所引发的海啸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程度。
影响分析:该次地震和海啸共造成了超过1.5万人死亡。
倒塌的建筑物、核电站事故以及波及至日本北部地区的严重辐射泄漏,对日本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应对措施: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3.案例三: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南部地区,特别是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飓风之一。
成因分析:卡特里娜飓风是由暖湿气流和相对较冷的海洋表面温度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日本地震带与自然灾害的减灾对策
![日本地震带与自然灾害的减灾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0d719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1.png)
日本地震带与自然灾害的减灾对策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震的频繁发生,日本不得不面对来自地震的巨大威胁,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减灾对策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日本地震带的特点使得地震成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是由地壳的运动引起的,而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板块运动。
日本位于四个板块的交界处,这使得地震成为日本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民的影响,日本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们建立了先进的地震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地壳的微小运动,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
其次,他们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中采取了抗震措施,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日本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地震演习,以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除了地震,日本还面临着其他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台风、洪水和土石流等。
为了减少这些自然灾害对人民的影响,日本采取了多种减灾对策。
首先,他们加强了防灾意识教育,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他们建立了完善的防灾设施,如防洪堤、护岸和排水系统,以减少洪水和土石流对人民的威胁。
此外,日本还采取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建筑物规划的措施,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然而,尽管日本已经采取了多种减灾对策,但自然灾害仍然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密度造成的。
首先,日本是一个地势复杂的国家,地势高低起伏,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受到洪水和土石流的侵袭。
其次,日本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集中的地区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因此,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的影响,日本需要进一步加强减灾对策。
首先,他们可以通过加强土地规划和建筑物规划,减少人口密集地区的建设,从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其次,他们可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他们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总之,日本地震带的特点使得地震成为该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日本地震活动的地理分布特征
![日本地震活动的地理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364ec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b.png)
日本地震活动的地理分布特征日本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位于太平洋火山带上。
这个地理位置使得日本一直处于地震活动的高风险区域。
本文将以地理分布特征为主题,深入探讨日本地震活动的原因和影响。
1. 地震带的分布日本被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所包围,这些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板块运动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从北海道到九州,沿岛链分布着众多地震断裂带,这些地震断裂带串联成为了日本的地震带。
2. 日本的地震特点日本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地震,其地震活动性非常活跃,每年发生数千次地震。
地震带上的地震主要分为三类:沉积型地震、板岩型地震和界瑞型地震。
沉积型地震是一类浅源浅层地震,其震源深度主要在10千米至20千米之间,主要发生在海岸线以近海为主的地区。
这类地震一般规模较小,对人类造成的破坏相对较低。
板岩型地震是一类中深度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在20千米至60千米之间。
这类地震发生在地壳板块相互碰撞处,能够造成较大的破坏力。
界瑞型地震是一类深源地震,其震源深度超过60千米。
这类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下的软流层中,具有较大的震源能量,但由于震源深度深远,地震波传播到地表时对人类造成的破坏较小。
3. 日本地震的影响地震对日本的影响非常严重,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还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地震给日本的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由于日本是一个位于板块边界的岛国,地震引发的海啸、火山喷发等现象频繁发生。
这些自然灾害造成的土地破坏给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
其次,地震对日本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每次地震发生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被打乱,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且,由于地震频繁,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心理也会在长期的压力下逐渐累积,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威胁。
最后,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也非常大。
由于地震的破坏力和频繁性,重建和维修成为了日本经济支出的重要一部分。
每次地震后,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重建,同时,由于地震对产业链的打击,很多企业也需要停产、修复,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启示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836ba07240c844768eaee2d.png)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启示福岛核泄漏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核事故,它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是双重的,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本民众对政府处置灾害的应急能力、本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信任度已经下降;国民对重灾区的人们猜疑重重,甚至出现歧视倾向,加重了受灾民众的心理负担;民众对日本政府未来的社会心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期望。
从日本福岛核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启示,如加强政府与技术专家的对话与交流,充分尊重专家权威性的前提下,确保对话的开放性、平等性,以此达成协议,形成共识;正确处理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与矛盾;科学预测技术风险,做好技术的安全评估;普及社会心理学知识,提高民众的心理抗压能力等。
标签:社会心理;福岛核事故;影响与启示福岛核泄漏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核事故,它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是双重的,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響。
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如期进行,日本政府也向民众承诺加快“去污”进度,让民众早日回归故里,但是精神上的创伤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愈合,因为天灾固然让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赖,可是当天灾的背后夹杂着人祸时,人们对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样了,有责备,也有更深刻的反思,更有抹之不去的心理痛楚。
一、福岛核事故:天灾与人祸日本是一个土地面积有限而科技相对发达的窄长型岛国,虽然只有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资源,但是其核电站有55座,有效解决了电源不足的困境。
2011年3月11日下午1点46分,由于东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引发10—38.9米的海啸,致使55座核电站中的11座自动关闭,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氢气爆炸。
该核电站共有6台核电机组,其中的第1、2、3号机组在地震发生时还处于正常发电状态,4、5、6号机组因为在维修之中而没有启用。
日本的灾害对策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灾害对策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9711c1e52ea551810a68785.png)
日本的灾害对策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台风、海啸、暴雨等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地震国”之称。
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抗争中,日本形成了一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善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综合性灾害对策体制,主要表现在灾害对策立法、灾害应对机制及防灾教育机制三个方面。
一、日本的灾害对策立法作为世界上较早制定灾害对策法律的国家,日本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灾害对策法律体系,每一次重大灾害发生后往往就会出台一部重要法律。
日本灾害对策法律共53部,按照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紧急对应相关法、灾后重建和复兴法以及灾害管理组织法五大类。
①其中,《灾害对策基本法》是日本灾害预防、灾害紧急应对和灾后重建的根本大法,可以说是日本防灾减灾抗灾的“总宪章”、“防灾宪法”,其他灾害对策法律法规均在这部“抗灾宪法”的基础上展开。
②日本关于地震的法律涉及地震观测、紧急应对、抗震支援、地震研究等方面,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基本法有三部,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财政金融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有《建筑物抗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地震对策财政特别措施法》(1980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支援法》(1998年)等24部。
③1978年12月,日本政府国土厅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
1995年1月日本发生举世震惊的阪神大地震后,制定了《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④,并对1950年就制定的《建筑基准法》进行了1996年、2000年、2006年连续三次修订,大大提高了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
1995年日本还制定了《建筑物抗震改修促进法》,要求学校、体育馆、医院、剧院、商场等公用建筑增加超过普通楼房的抗震强度。
⑤日本的其他灾害立法包括《气候变暖对策法》、《防洪法》、《森林法》、《气象业务法》、《灾害资助法》、《海岸法》等。
⑥二、日本的灾害应对机制依据上述法律,日本建立起了完善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和灾害应对处理机制:第一,建立全国性防灾组织体制。
由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思考
![由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50eacf9fab069dc50220166.png)
由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思考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地震还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面对如之大的人类自然大灾难,再想到我国刚爆发不久的的汶川大地震,引发了我的思考:一、灾难与政权领导自然大灾难具有偶然性、不可抗性、不确定性,它的爆发对人类生命构成了巨大威胁,也对社会政治、经济、群众心理产生深远应响。
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不可想象。
从汶川地震抗灾实践中可以看出,受灾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和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抗灾动员和组织工作,充分发挥了领导中坚作用。
关键时刻,广大基层党组织高高举起鲜红的党旗,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危险面前,各级领导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奋战在灾区一线,充分发挥了灾区群众主心骨作用。
紧要关头,广大共产党员,豁得出去、冲得上去,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这一切,生动展现了党和政府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强大领导指挥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特大自然灾害的根本保证。
二、核能源的安全使用东日本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事故爆发后引起了日本人们的巨大恐惧,甚至超过了地震引起的恐惧,也波及到相临国家,包括我们国家。
虽然核能的良好利用对人们的的生产生活有巨大的帮助,但从这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中我感觉我们应当吸取经验教训,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应把核能源安全放在首位来抓。
在具体措施方面,要坚决执行这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污染及影响的监测和检验;其次,要对现有运行的核电站进行更加周密的安全性分析,特别是参照事故的处理经验和过程,进行更加周密的审视;第三,要对我国重大专项中关于先进核能,也就是第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加大投入,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加强安全度的研发和设计。
防与抗的辩证_日本311地震引发的航运安全思考
![防与抗的辩证_日本311地震引发的航运安全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0139ac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7a.png)
防 与 抗 的 辩 证 ——日本 3 11 地震引发的航运安全思考雷 海日本 3 11 地震概况在人类百年的地震观测史中,2011 年日本 3 11地震以其 9.0 级的震级排在第五位,并且此次地震引起强烈海啸,袭击日本北部沿岸数十座城市和乡村。
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 11 座核反应堆停运,并引起严重核泄漏事故。
概括而言,9 级地震、4 级海啸、7 级核污染相继发生,对日本乃至全世界而言都是极大的灾害。
1 2.2 港口装卸作业 3 11 地震造成一些中小港口关闭,东京港、横滨 港、名古屋港等日本主要集装箱港也一度关闭。
由 于地震后每日停电 1 ~ 3 h ,码头的正常装卸作业受 到影响,出口货量大降。
部分港口一度出现卸货困 难。
国内数条至日本关东的集装箱航线暂停,如嘉 兴港至东京港的部分货物只能滞留港口。
地震后第 三天,东京港和横滨港重新开放,但由于部分港口设施损坏、货船集中到港、关东地区停电以及陆上交通阻滞等原因,造成这些港口作业效率低下,货物周转时间延长。
地震对航运的影响3 11 地震使日本本州岛东移 4.0 m ,使海底地壳出现长约 400 km 、宽约 160 km 的裂缝。
地震和海啸 造成的地形、地貌的变化对航运有直接的影响,具体 表现如下: 2 2.3 船舶设备和集装箱 在 3 11 地震带来的大海啸中,大批在港船舶被 卷翻沉没,大批在码头待装的汽车和集装箱被卷走。
巨大的海浪将一些船舶卷上陆地,甚至搁在屋顶。
仅东方海外航运公司一家就有 500 个空集装箱下落不 明。
2.1 中日航线 国内目前从事中日航线经营的船公司超过 14家,除中远集运、中海集运、中外运、锦江航运、海华轮船、大新华轮船、青岛诺阳、中通、山东海丰、德翔外,还有一些地方小型船公司。
从航线分布上看,绝 大部分挂靠东京港、神户港、横滨港、博多港、清水港、门司港、名古屋港、广岛港、大阪港和仙台港等港 口。
由于日本海岸港口众多,还有一些“偏港”航线。
日本3.11大地震造成哪些重大的环境问题,简述其危害和预防措施
![日本3.11大地震造成哪些重大的环境问题,简述其危害和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87bfd3d5727a5e9856a613f.png)
姓名:徐琪琼学号:090123378 成绩: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年级/专业:09化学师范题目2:日本3.11大地震造成哪些重大的环境问题,简述其危害和预防措施。
火灾:出现燃气泄漏和火灾等情况。
炼油厂发生火灾,引发连环爆炸,制铁所发生火灾。
大楼也相继失火。
由于日本很多都是木质结构住房,一旦发生火情,很难及时灭火。
海啸:地震引发约10米高海啸,凶猛海啸卷起日本东北海岸的船只、车辆和货柜,挟带土石的混浊海水冲进陆地,淹没房屋和农田,毫不留情吞噬所及的景物。
离海岸仅一公里的仙台机场泡在水中,跑道大半遭土石掩埋,岩手县花卷机场也关闭,茨城县完工不过一年的机场有大片屋顶震落。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期影响第一就是悬浮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水。
第二是藻华暴发。
好在日本现在天气很冷,基本上不会暴发。
但天气暖和后,仍有可能发生,进而产生环境毒素,污染海洋。
第三是核电泄漏等问题,人是可以赶紧躲起来。
而植物,动物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而且影响时间更长。
宫城海区渔业调整委员会6日表示,根据日本渔业法有关规定,受大地震的影响,宫城县沿岸渔民将停业至5月底。
另外,由于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鱼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茨城县大部分渔业协会6日宣布暂停渔业。
核事故:自12日来,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接连发生爆炸,核泄漏情况加剧火山喷发:位于日本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县与宫崎县交界处的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当天下午再次喷发,喷烟高度达4000米。
火灾处理:发生火灾后,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报警时,不要紧张,简要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烧什么东西,有条件的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进来,争取时间让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灭火、救人。
着火的时候,首先用水冷却。
直到冷却到不痛为止。
或是浸泡在水里效果更好。
重要的是,为了防止火烧到衣服,必须把衣服用水冷却掉。
一旦脱掉冷却的衣服,皮肤和衣服就可能有危险。
海啸预防:1、去海边的时候,要注意附近地震的报告,要知道,海啸随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日本大地震启示录》感想
![《日本大地震启示录》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ce4837d128ea81c758f578d5.png)
《日本大地震启示录》感想0903班谢杰玲2011年,日本大地震成为了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这其中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反思是巨大的。
当我完完整整地看完《日本大地震启示录》后,才发现之前自然灾害给我带来的心灵上的冲击和反思,仅仅只停留在对生命的敬畏上,其背后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是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范围。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对日本有着错综复杂的情结;作为一名大学生,当全面了解了日本地震、海啸引发核泄漏的整个来龙去脉时,我想起了卡耐基那本著名的书——《人性的弱点》。
什么时候人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呢?作为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我痛恨着灾难给我的同胞带来的巨大痛苦,那么多美好而又无辜的生命,就这样在那一刻永远地沉默了。
“蝴蝶效应”阐释了灾难全球化的现实影响。
对于节目开头的中国股市场对日本大地震的让人惊心动魄的反应,我震惊了。
原来全球化的概念远远超过了我以前的认识,主持人说,每个人都会收到这个影响,所以这个灾难你应该把它理解为一个全人类的灾难。
一只蝴蝶的翅膀的震动就可以引发一场海啸,让万千生命沉沦,这样的代价是何其之大。
然而,细想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让一家公司损失上千万,一个小小的小数点也许就能让无数航天英雄的多年的努力研究毁于一旦。
核能让我们看到了能源的希望,它清洁、便宜,它给我们解决了能源危机,可是这一场巨大的灾难,让我们开始怀疑人类是否真的能驾驭核能。
没错,核能就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是不是太过于自信了?我们是不是缺乏反思?当危机来临时,我们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他?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它才是最负责任的做法?这一切的一切都变的模糊了。
很多人对日本政府以及日本福岛电力公司的解决方案不满,当危机来临,电力公司却对事态的严重性下了错误的判断,而日本政府也没有从电力公司获得准确的消息;当面对利益与社会责任感的抉择时,电力公司作为一个庞大的集体却选择了利益;当核泄漏严重地侵害这个地球时,挽救的使命却落到了五十个年过半百的无名英雄身上,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在向人类暗示着什么;当几十吨被严重核污染的排放到太平洋时,我们是否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我们是否意识到,人不是万能的!当我们试图战胜自然的时候,死神的魔爪已经悄然向我们伸过来,而我们却还在沾沾自喜。
日本“3·11”大地震后国家减灾政策的反思与走向
![日本“3·11”大地震后国家减灾政策的反思与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b4f35d6bf5335a8102d220ec.png)
民众镇静 ,社会秩序稳 定 ,居 民、企业和政府 按照灾前
的预案和规 范,在各 自的 岗位和场所 做好应 急工作 , 自 救 和互救为 主,政府 的公救进行补助 ;政府快速 进行初
国家减灾政 策的反思及新动态
“ 3 ・ 1 1 ”东 日本大地 震 灾后 , 日本在 地震 灾 害应
对 、应 急响应 、首都 圈灾 害应 对 、防 灾教 育 、核 电站 的巨灾应对等领 域,组织 了跨 学科 、多部 门参与 的调查 委 员会 和 咨询 机构 ,对 地 震前 后 的国家 减 灾政 策与 措 施 ,进行总结和 反思 以及修改 。其 重点是 :重新认 定风 险评估 和灾害损 失预测标准 ,彻底 改进灾害预警和预报 系统 ;修改 《 灾害对 策基本法 》、国家防灾基本规划和 地方 防灾规划 ,增加应对 海啸 的章节 ;完善大区域 范围 的 巨灾应 急救援机制 ,明确 国家与地方 政府 的功能和分 工 ,修 改国家在 巨灾 时替 代灾区地方政府行 使权力 的法
0 . 4 % ;地 震 海 啸 预 警 和 应 急 处
Hale Waihona Puke 置 系 统 发 挥 作 用 ,东京在地震s 波到达 前1 分钟左右 收到报警 ;政府 、 社区 、企业 的应急物 资的贮备等 灾前准备 充分 ,灾后 马 上发挥 作用:灵活和 实战型 防灾演练具有 效果 ,学校 等
作为避难 设施 的主要 公共场所发 挥 了很大 的作用 ;灾 区
防灾 教育和提高 防灾意识 。法律 第1 5 条新规 定 ,为 了使
更 多 的 主 体 的意 见 能 够 反 映到 地 区 防 灾 规 划 中 , 增 加 地
3 . 重视 “ 立 刻 逃跑 ”和通 过 软件 与硬 件 结合 的各 种各样措施 把灾害损 失最小化 这种 “ 减灾 ”,不仅要靠 行政 ,还要 将地区 、市民 、企业 各层次 的努力整合起来 话,这样才能达到万全之策 的整 体效果 。 这次法律修 改的主要 内容是: 1 . 加 强应 对大 规模 灾 害 的应 战 能力 。第5 1 条和 5 3 条强 调要加强灾 时积极地 收集 、传递 信息和实现信 息共 享 ,正式规定在 灾害导致 市 ( 町 、村 )不能汇报 灾情的 情况下 ,都 ( 道 、府 、县 )必须采取 收集信息 ,国家与 地方政府 进行信息共 享 ,联合起 来实施 应急救援措 施 。 第6 7 条 、第7 2 条 、第 7 4 条等 ,针对市 ( 町 、村 )地 方政 府之 间的应 急救援援助 业务 ,在 巨灾 时,扩 大都 ( 道、 府 、县 )的协调权利和 新增加 国家的协 调权 利 。除 了消 防、救命 与救 难等涉及人 命 的紧 急业务之外 ,扩展到避 难场 所 的运行 、健康 医疗 、公共设 施修缮等 一般的应急 管 理义 务 。第8 条 、第 4 0 条 新增 规定 ,为 了促进 地方政 府之 间的灾 时相互援助顺利 进行 ,国家 、地方政 府 、民 间企 事业单位 等防灾机构 必须实现在地 方防灾规 划 中, 明确采取必要 的措 施进 行援助和接受灾 民。 2 . 进一步 改善巨灾发 生时 的应对 灾 民避难 的措施 。
日本阪神地震中的钢结构震害
![日本阪神地震中的钢结构震害](https://img.taocdn.com/s3/m/b68976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0.png)
2、财产损失
2、财产损失
阪神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据估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 万亿日元以上。此外,大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给灾后 重建带来了巨大困难。
三、教训
1、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1、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阪神地震后,日本政府加强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目前,日本已经建立了 一套较为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谢谢观看
2、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2、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在阪神地震中,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因此,提高建筑物的 抗震能力成为了日本政府的重要任务。目前,日本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建筑抗震标 准,要求建筑物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3、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3、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阪神地震暴露出日本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地震中,大量道路、 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加强城市规划和 管理成为了日本政府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目前,日本政府已经加强了对城市基础 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其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原因分析
2、结构选型:不同的结构选型对地震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抵抗能力。例如,一 些钢结构框架的支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在地震中出现了较大的变形和位移。
原因分析
3、施工质量和设计水平:施工质量和设计水平也是影响钢结构震害的重要因 素。在阪神地震中,一些钢结构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或者设计水平不足, 导致在地震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4、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建 设
4、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在阪神地震中,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目前,日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包括消防、医疗、警 察等多个部门,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此外,日本还加强了对志 愿者组织的支持和管理,以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参与灾害救援工作。
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
![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4e2a00cc175527072208b3.png)
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机组
一岁小孩接收核辐射检测
火灾
地震后,出现燃气泄漏和火灾等情况。 地震后,出现燃气泄漏和火灾等情况。炼油厂发生火 引发连环爆炸,制铁所发生火灾, 灾,引发连环爆炸,制铁所发生火灾,大楼也相继失 由于日本很多都是木质结构住房,一旦发生火情, 火。由于日本很多都是木质结构住房,一旦发生火情, 很难及时灭火。 很难及时灭火。 震后,宫城县仙台市发生大规模停电。市内多处发生燃 震后 宫城县仙台市发生大规模停电。 宫城县仙台市发生大规模停电 气泄漏。仙台机场全部航班停止起降。千叶县JFE钢 气泄漏。仙台机场全部航班停止起降。千叶县 钢 铁东日本炼铁厂因燃气管道破损发生爆炸,火焰冲上数 铁东日本炼铁厂因燃气管道破损发生爆炸 火焰冲上数 十米高,生产被迫中断 据统计,震后日本由于燃气泄 生产被迫中断。 十米高 生产被迫中断。据统计 震后日本由于燃气泄 漏等原因,共有 处地点发生火灾。 共有84处地点发生火灾 漏等原因 共有 处地点发生火灾。宫城县地方消防 部门则称,利府町购物中心的天花板坍塌 利府町购物中心的天花板坍塌,有多人被掩 部门则称 利府町购物中心的天花板坍塌 有多人被掩 电视台报道说,目击者称有 埋。NHK电视台报道说 目击者称有“数人受伤”。 电视台报道说 目击者称有“数人受伤”
危害:放射性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有急性 放射性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损伤和慢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 损伤和慢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γ射 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有脱毛、 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有脱毛、感染等 症状。当剂量更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在极高的剂 症状。当剂量更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 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 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地震引发的灾害与思考
2011年3月11日,西太平洋国际海域、日本宫城县以东发生里氏9.0级地震。
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此次地震是全球排名第五强震。
这次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引发多种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许多原本繁华美丽的小镇被夷为平地,人员伤亡数量不断上升,海啸引发的滚滚巨浪,核电泄漏带来的辐射危机,以及许多具有历史的木结构房屋葬身火海,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
面对自然,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智慧应该使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降到最低。
这次日本强震值得每个人深思。
结合我们在《建筑工程防灾与减灾》一课中学到的知识,我对此次日本大地震的成因、灾害和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1. 地震成因
我从新闻频道关注了
此次地震的成因。
日本广
播协会(NHK )报道,引
发日本东北部海域地震的
原因,主要由于太平洋板
块,向日本列岛所在的亚
欧板块下方俯冲,亚欧板
块受太平洋板块挤压发生
错位变形,最终反弹造成
了此次地震。
发生反弹的区域,以
每秒3公里的速度进行扩
散,最终扩散到宽200公
里,长500公里的范围,剧烈晃动时间长达5分钟。
于此同时,海底出现几米高的隆起,大量积聚上涌的海水形成巨大的波浪,向海岸边涌去,形成巨大海啸。
海浪涌进福岛县海湾,由于海湾地形呈“弓”型,海水被封闭在海湾内,并形成巨浪,反复冲击,给当地造成巨大破坏。
此次地震发生后,结合不久以前的智利地震,许多专家预计,环太平洋地震带很可能进入到了活跃期。
2. 地震灾害
通过《建筑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归纳出,地震灾害主要分为4类:原生灾害、直接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
其实许多自然灾害通常一环诱发一环,形成可怕的灾害链。
此次日本地震引发的直接灾害主要有房屋建筑损毁、山体滑坡、海啸,而次生灾害主要是火灾和核泄漏,同时引发大量人员伤亡、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不过就社会恐慌来看,日本民众的秩序井然的坚强生活,与中国百姓集体恐慌消费抢盐的景象比起来,强烈的对比让人深思。
2.1 建筑破坏
图表 1 太平洋板块挤压亚欧板块
“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是地震灾害学中一句很著名的话。
据日本警察厅统计,地震已造成72万座建筑损毁。
撇开山体滑坡和海啸的破坏因素,这么强烈的地震却并未导致日本楼房的全面倒塌,有些高楼仅出现扭曲状,而坚固的学校,更是承担起“避难所”的重任。
无疑,日本严格的建筑规范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图表 2 日本的抗震建筑
2.2 山体滑坡
此次地震中,日本一些县市遭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的袭击,一些木结构房屋坍塌。
部分公路断裂、桥梁坍塌,交通受到阻碍,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困难。
2.3 海啸
有专家说,这次日本海啸或是千年一遇的,它造成的破坏有目共睹。
10米高海啸造成了日本很多民众的死伤和失踪、成千上万栋房屋损毁与经济财产损失。
被海啸袭击的仙台机场完全瘫痪,港口数以万计的汽车被海浪肆意冲走,甚至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飞机也在劫难逃。
2.4 火灾
日本建筑大多是传统木制机构和当代抗震钢结构,地震引发的地下管道发生破裂,燃气泄露遇明火引发了大面积的火灾。
在此次地震中,许多建筑物火灾而损毁。
图表 3 海啸横扫日本沿海地区
此次地震引起日本千叶县一家炼油厂着火,现场一片火海,许多无辜的群众被迫逃离家园。
2.5 核泄漏
此次地震引发的核危机,无论从实质上还是舆论上恐怕算是最大的灾害了,在日本很多经济、社会生活朝稳定有序的方向迈进时,有关核污染和核辐射的最近消息还在各大媒体间不停地滚动,甚至还影响到了中国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真是匪夷所思)。
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两座核电站的5个机组停转,日本政府为此已宣布“核能紧急事态”,并于12日首次确认福岛核电站出现泄漏,大批居民被疏散。
在此之后,核爆炸的消息屡屡传出,甚嚣尘上。
相信很多人对核辐射的恐慌来自于19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释放出的辐射量约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200多倍,周围30公里成为死亡的禁区。
核泄漏的一般情况对人类的危害表现在核辐射,引起放射性症状,进一步致癌,至畸,死亡。
虽然日本福岛核电站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安全考验、部分核电站已经发生爆炸泄露、群众紧急疏散,但是日本对核电站的处理所做出的努力让世界有目共睹。
尤其是17号看新闻报道的“福岛50死士”,为了地面注水,50名志愿者再一次参加控制核反应堆。
一位负责和这50名工人联络的日本官员告诉美国记者:“我的一位朋友就在他们其中,他们告诉我,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他们不怕死。
”哥伦比亚大学放射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布伦纳说:“他们的情况不是很好,显然他们将遭到高浓度核辐射污染,并为此丧命。
他们知道这一点,因此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
”
东京电力公司留下的50人中,有20名是志愿留下的员工,有30名是指派的,大部分都在50岁以上。
一位59岁老员工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更多人的安全。
这位员工还有半年就退休,本可以拿上高额退休金,养老归田,但是他表示是“使命感让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
看了这则报道,感觉心头酸痛,悲壮与生命同在,这些人也是世界的英雄。
图表4 福岛核电站二、四号机组爆炸
3. 此次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
3.1 严格的建筑抗震技术
日本地震对中国一个重要的提醒,是如何有效增强自身的抗震能力和救援能力。
日本在经历了9.0级大地震后,人们惊异地看到日本的多层、中高层甚至高层建筑物居然完整地挺立着,很多房子虽然被汹涌的海浪挪出很远,但全然没有散架,日本的大地震让建筑抗震再度成为焦点。
日本的建筑多采用钢结构和木结构。
木结构一般是具有历史的老式建筑,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
由于钢材料的匀质性和良好韧性,可以承受较大变形和动力荷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
在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的次年,即1996年开始,日本政府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06年连续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并推出增补条例,抗震标准一再提高。
修订后的《建筑基准法》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
并制定计划,到2015年,让90%的住宅建筑达到这个标准。
在严格法规的要求下,日本各地产商在开发建筑时都开始积极采用新的建筑抗震技术。
而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抗震也是他们的房屋最引以为豪的一大特色。
日本人掌握丰富的地震知识,购买房屋前,他们往往会要求开发商出示建筑抗震评估表。
日本建筑让在现场的中国记者感触良多:“如果没有海啸,九级地震对日本房屋的伤害或许会微不足道。
”
目前许多国内的房地产建设从设计、施工、监理层层外包,经济利益决定了开发商和建筑商合谋使用劣质的、不达标的建筑材料。
我们难道不应该从日本大地震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我们的建筑质量吗?从最初的设计、选材、施工等方面都应该严守标准。
政府也需加大对房地产建设的质量监管力度,对工程中偷工减料的须严加惩处。
3.2 重新审视核设施的安全性
除了自然惊人的破坏力,最令人担忧的还是核泄漏的影响。
很多人把它归结为人类的作茧自缚,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对国家核设施没有丝毫的发言权,但仍然期望国家能从这次地震中看到警示。
目前很多欧美国家都发表声明要重新检查核设施,关闭老旧的核电站,希望不要再从中国高层传出“中国核设施绝对安全”诸如此类让网友诟病的发言。
3.3 灾害引发的社会恐慌
地震面前,日本民众普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也令人印象深刻,这显然也是经过了常年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公司,日本的抗震演练已是家常便饭。
日本人也养成了很多防震的好习惯,比如家里的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倒塌和砸伤人等。
地震后,日本国民并没有出现如其它国家所常有的秩序混乱、各为自己,甚至发生恶性哄抢。
守纪律的日本国民,在交通全部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按部就班地徒步回家。
路过红绿灯交叉口之时,汽车都要停下为行人让步,行人全部走在人行横道上,丝毫没有抢到飞奔不顾一切的局面。
而地震后日本民族表现出的遵守秩序、先人后己、尽职尽责等基本素养,受到了中国公众的普遍好评。
而出现在中国的抢盐风波,让很多国人汗颜。
政府给我们怎样的公信力,我们又应该怎样科学地生活,面对灾害,更能展现一个民族的整体涵养,而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日本学习的还有很多。
4. 后记:
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他们所有的建筑都具有较强的抗震功能,在结构上多采取框架钢结构及木质结构。
在日本地震震后的废墟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不少保留完好的建筑,倒塌后的房屋也没有太多建筑垃圾,便于震后的重建工作,特别是在校舍的防震方面,日本的经验尤为值得借鉴。
日本的防震有一个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其他的房子可以倒,但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日本的校舍多采用钢骨架框架,具有非常好的抗震功能。
除了建筑质量,我们还能从此次地震透视出日本社会及文化的方方面面,它们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学习。
图表 5 ·地震后日本民众排队打电话 ·地震后中国民众排队买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