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诗句哲理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古诗词哲理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

高中政治 古诗词哲理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

巧析古诗词哲理,提高复习实效以古诗词、名言名句、成语等为载体来命题,不仅考查了学科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要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寓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之中,弘扬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蕴含着深厚哲理思想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同时考生在复习哲学常识的过程中,要搜集和整理一些常用成语,并把握其中的哲理,还应适当积累一些哲理性的名言名句和古诗词,善于结合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这是十分必要的。

方法指导:解答这类题型,思路分为两步:首先弄懂题干诗词名句或成语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其次弄清选项中诗词名句或成语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并与题干材料所蕴含的哲理进行对照,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下面把我们在高三复习哲学时精选的部分试题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古语、古诗、名人名言为背景的哲学选择题的举例和分析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花。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

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解析:从试题提供的材料看,苏东坡知错是“后来”的事,知错的原因在于在不同地点——黄州见到秋菊落英。

如果把“后来”与“黄州”转述一下即可说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B是最好的选项。

2、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是A、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中所梦解析:命令自然与服从自然是对立又统一的,服从自然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必须服从自然规律,体现了唯物论;要命令自然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哲学习语用典1、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意为立志不求易成,行事不避艰难, 迎难而上、知难而进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树立信念攻坚克难②难与易、 危与机对立统一。

勇于面对正确分析, 可转危为安)2、法者,治之端也(法是治理国家的首要条件。

习总书记引用这句古语,指出要坚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调规范各国关系,厉行国际法治,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普遍联系观点。

)3、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与天下同利的,天下人就拥护他,独占天下人利益的,天下人就图谋他。

引用: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人民为中心。

)4、起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具有远大前程的事,在初创之时都微不足道的,等到即将完成之时必定艰巨。

引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一鼓作气、迎难而上①新事物具有远大前程强大生命力,是由简到巨、从弱到强的过程②量变引起质变5.“不惰者,众善之师”(勤奋是一切善行的老师。

引用:弘扬劳模精神, 用实干笃行铸就伟业。

正确价值观、实践。

)6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莫如欲。

(天下最难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沾染的是人的欲望。

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反省、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类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树立正确价值观) 7、力,形之所以奋也(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引用: 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 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普遍联系。

抓主要矛盾)8、“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引用: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

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

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古诗和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古诗和哲学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接下来,我将从古诗和哲学思想两个方面对高中政治课程进行总结。

首先,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人才华的结晶。

高中政治课程中涵盖了很多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代诗人的作品。

这些古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写景描写的诗歌,通过慢慢的思考,使读者意识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伟大。

这首诗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困难,珍惜眼前的美好。

同时,古诗也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既描写了美丽的月夜景色,也表达了杜甫对兄弟之情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表达深厚亲情的同时,也对兄弟间的感情表达出思索和理解。

古诗中的深刻思想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苏轼的《赤壁赋》以三国时期的战争为背景,写出了珍惜和平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其次,哲学思想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不同的哲学思想。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世界观也有着重要的启迪。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和合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家思想注重反思和超越。

老子的《道德经》中强调了无为而治和真空无物的思想,让人们深思生活的意义和人们的行为。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注重互利互惠的实践。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强调了非攻的原则,并倡导互相救助和互利的行为,对当代社会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法家思想讲究法治和利己主义。

韩非子的《韩非子》中提出了严刑峻法和以法治国等观点,强调了法治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哲理唐宋经典名言的哲理赏析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哲理唐宋经典名言的哲理赏析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唐宋经典名言的哲理赏析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

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该句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该句出自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其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不, 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该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不能灰心丧气。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专题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8、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

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1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高中政治:名言诗词中的哲理汇编

高中政治:名言诗词中的哲理汇编

高中政治:名言诗词中的哲理汇编一、唯物论部分(一)世界的本质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5.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二)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按图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4.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5.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6.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7.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物质決定作用的制约。

10.望梅止渴:.违违背了物质決定意识。

11.郑人买履、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或认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13.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证关系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塞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不依规矩,不成方园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高三政治教学素材:诗歌中的哲理(1)

高三政治教学素材:诗歌中的哲理(1)

word
诗歌中的哲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观祈雨〔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X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 1 - / 1。

高中政治: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中政治: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中政治:古诗文哲理总结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政治古诗文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政治古诗文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政治古诗文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政治古诗文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政治古诗文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

政治古诗文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古诗文中蕴含的哲理思想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分通过政治考试大有裨益。

本文将对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的古诗文哲理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奋斗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不断地奋斗,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种主动的奋斗精神,对于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拼搏不息,是至关重要的。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庄子》)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被外在的物质所诱惑,也不要过分沉迷于自己的个人情绪中。

这种平和的心态,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人在逆境中保持冷静,走出困境。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文心雕龙》)这句话强调了勇敢去追求梦想和坚持自己信仰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用自己的“丹心照亮汗青”,取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成功之路。

这种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

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出自《孟子》)这句话意味着天赋的才能并不是人们成功的关键,而是要有过人的毅力和勤奋精神进行锤炼,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

这种坚韧精神,对于完成人生的各种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三国演义》)这句话讲的是友情的重要性,朋友之间的情感犹如天涯海角也能够紧密相连。

在学习、生活中,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与好友的相互帮助和理解,我们可以收获丰厚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获得深厚的友情。

6. “儒家”(出自《孟子》)“儒家”强调的是人的“诚”、“仁”、“义”、“礼”等的高尚道德思想,弘扬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倡人们要“好好做人”,倡导“中庸之道”,是经典的仁家和文明的根源。

7. “道家”(出自《道德经》)“道家”重视的是人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努力维护自然的稳定和平衡,走自然、自由、简朴、无为、无欲的道路,意味着要持守节制,拒绝极端和过度,追求自然、内在、耐久的生活方式。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读: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干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哲理分析: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滴、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

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面深感欣慰。

沉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现多指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读: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哲理分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写真的梨花开的情景,因此强调的并不是想象中反映的是不是客观事物,而是强调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汇总学们在做政治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政治哲理有关的古诗文,这种题型不仅考察我们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还涉及到我们对于语文古诗文的理解程度。

下面店铺给高中生带来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诗句(一)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政治古诗文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政治古诗文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政治古诗文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政治古诗文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政治古诗文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高中政治成语和诗句哲理简析

高中政治成语和诗句哲理简析

政治成语和诗句哲理简析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有,否认事物的客观存有。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考古诗词的哲学含义汇总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考古诗词的哲学含义汇总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考古诗词的哲学含义汇总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考古诗词的哲学含义汇总为题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不仅画龙点睛地表达了古代人民的哲学思想,更是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文化与道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考政治考试中,常常出现古诗词与哲学的结合,通过分析古诗词所传达的哲学思想,考查学生对思想文化传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考古诗词的哲学含义进行汇总,并进一步阐述其深刻的哲学意蕴。

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

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晴空万里、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天地人生的壮丽与广阔之感。

这一诗句所传达的哲学含义是,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

2.《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绘远古时代的原野和古人的遗迹,思考人生的无常与虚无。

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原野百草凋零的景象,诗人表达了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一切都会消逝的哲学思考。

这一诗句所传达的哲学含义是,人生无常,万物皆有生老病死的规律,人们应当珍惜现在,把握当下,尽力寻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3.《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的情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登高者俯视人世喧嚣的景象,表达了对社会困境和人们苦难的感慨。

这一诗句所传达的哲学含义是,人们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审视社会现实,努力追求理想,为实现更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4.《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是宋代文学家杨亿创作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金陵城的辉煌与灿烂,表达了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金陵城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敬佩与珍视。

这一诗句所传达的哲学含义是,历史是人类奋斗的过程,每个人都应当为历史的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政治必修四哲学 成语哲理分析

政治必修四哲学  成语哲理分析
4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47.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48.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57.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58.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7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6.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7.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7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错误的生态价值观。
7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公无私;舍生取义——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41.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43.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44.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燕知春;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6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初中政治名言或古诗词带对应知识点。

初中政治名言或古诗词带对应知识点。

初中政治名言或古诗词带对应知识点
1. 名言:民主是一种权利,它是由自由而来,是为自由服务的。

知识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2. 名言:为人民服务。

知识点:人民至上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3. 名言:任人唯贤。

知识点:选人用人的原则,以能力为重要标准。

4. 古诗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知识点:廉洁奉公精神,消除权力对个人的腐蚀。

5. 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知识点:坚定的意志和勇气,对抗不公和不正义。

6. 古诗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知识点:自我批评和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7.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识点: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提升自己。

8. 古诗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知识点:包容、宽容、开放的思想,尊重多样性。

9. 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知识点:公民责任和参与,对国家命运的负责。

10. 古诗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知识点:正义和道德的力量。

高考政治古诗文哲理总结_0

高考政治古诗文哲理总结_0

高考政治古诗文哲理总结
1.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政治古诗文解读宇大得没边没沿,宙长得无始无终。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神居住的天国。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政治古诗文解读不同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会有差别。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3.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政治古诗文解读面对干旱的天气,种田人焦急万分,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祈雨。

而那些朱门富户却在家中欣赏歌舞,还害怕真的春阴下起雨来使乐器受潮,发不出清脆的声音。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

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政治古诗文解读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气是变化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上述两句话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5.”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

政治古诗文解读一个人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就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行动。

高中政治 成语诗句中的哲理

高中政治 成语诗句中的哲理

成语、诗句中反映的哲学道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部分诗词文言文哲理整理归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部分诗词文言文哲理整理归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部分诗词文言文哲理整理归纳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文言诗词哲理积累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2.“万物源于水”、“万物生于水,而又复归于水”3.“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4.“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5.“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6.“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7.“气者,理之依也”8.“形存神存,形谢神灭”9.“乐由阳者来,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合而万物得”10.“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11.“夫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12.“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13.“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张衡14.“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

15.“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万物皆是理,有理则有气”2.“世界是理念的影子”3.“未有此气,已有此理”4.“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5.“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朱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1.宇宙便吾心2.人定胜天3.心外无物4.我思故我在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6.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7.人是万物的标准,是存在者存在的标准,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标准——普罗泰格拉8.心之发动而为意,意之所动就是物9.陆九渊——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1.“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晴带雨伞,饱带干粮”3.“道旁苦李”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决意意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一切从实际出发1.“郑人买履”2.“缘木求鱼”3.“按图索骥”4.“照本宣科”5.“刻舟求剑”6.“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

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

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回答4-5题。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

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四位诗人的揭示了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联系。

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悲观主义D、教条主义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这首诗主要说明()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15、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16、人们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主观方面来讲,必须做到()(1)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2)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3)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1)(2)B、(1)(3)C、(1)(2)(3)D、(1)(2)(3)(4)1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18、“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1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A、普遍联系B、变化发展C、新事物不可战用胜D、矛盾上事物发展的动力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明()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21、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A、(1)(4)B、(2)(3)C、(1)(3)D、(2)(4)2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A、⑴⑵⑶⑷B、⑴⑵⑶C、⑴⑵⑷D、⑵⑶⑷23、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

”的名句。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24、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

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25、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26、“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哲理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A、⑴⑵⑶B、⑴⑵C、⑴D、⑴⑶27、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哲理A、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B、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28、“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

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A、用发展的眼光B、透过现象看本质C、坚持矛盾观点D、注重事实29、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0、“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3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32、“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重要B、精神满足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C、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D、创造在先,享受在后33、“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A、事物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B、遇事三思就能逢凶化吉月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D、真相只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假相是时事物本质的掩盖34、“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A、物质是运动的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35、“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表明()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36、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37、“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A、事物是运动的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A、⑴⑵B、⑴⑶C、⑵⑶D、⑵⑷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40、“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

”此诗错在()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B、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41、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要把握适度原则B、办事情要抓重点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42、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解。

”该诗启发我们()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D、李杜的诗已经过时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字一苦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