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六上《万马奔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音乐六上《万马奔腾》教案
《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是人音版六年级第二单元《草原牧歌》是的一首欣赏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一首马头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2、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3、聆听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印象,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族风格的音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始阶段:(感受)
1、游戏导入
(1)猜猜看,什么变了?(请出三位同学表演不同的速度、力度、音的高低)
(2)听听想想:像什么?(教师或者用双响筒、串铃发出不同的声响,想像声音像什么?)
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变化的因素,并能从不同的体验去发现。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通过你的观察,能发现许多变化。因为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不同的感受,展开想像,一起来欣赏一首民族乐曲。
2、板书课题:民族乐曲
二、展开阶段:(鉴赏)
1、初听乐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感受)
设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你用什么方式记录的?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这种场面?比如说:旋律速度非常快、急促。节奏紧凑、音乐中模拟了马蹄声、马铃声、马嘶鸣声……)
小结: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节奏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场景。
2、复听乐曲。(PPT)(认识马头琴,听辨其浑厚、悠扬的音色。并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
设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声音有哪个民族的特色?
(是哪种类型的乐器?——吹管、拉弦、打击、弹拨?有哪个民族的特点?声音听起来有什么特色?(用一些词来形容一下)
小结:这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马头琴。它是草原人民心中的神器。因他琴杆上雕饰有马头,因此而得名——马头琴。也是世界上唯一雕有动物的乐器。它的音色浑厚、苍凉、刚劲、悠扬、表现力丰富。
3、给乐曲取名,简介作者和作品创作故事。
——这是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并用马头琴演奏的一首《万马奔腾》。作者在一次赛马比赛场上,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他它的主人飞驰向前。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向终点跑去……他
从马身上感受到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民族精神,他深深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创作了这首乐曲。
4、再听乐曲。PPT(认识旋律图谱,对照欣赏)
设问:A、请看这幅图,你能看懂吗?(议论)
——这是旋律图谱,根据音乐的起伏、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画出的一种图形。B、对照图谱欣赏乐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5、实践与活动:以四人小组,根据乐曲和自己的理解创编伴奏(用身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但要编配的和谐、有表现力。如哪些像马蹄声、马铃声……)
(1)小组展示。
(2)随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全体)
三、结束阶段:(演感受)
师:这里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这不仅有万马奔腾,更有奶茶飘香;这里有诗人、歌手、有小舞蹈家、你是哪一位?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生:……
我是一位记者,我想第一时间采访大家。
(1)这首乐曲为什么要叫《万马奔腾》,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
(2)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
(3)那幅图你能看明白吗?你能听着音乐画一幅吗?
(4)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为什么叫马头琴?
小结: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了这首著名马头琴乐曲,请同学下去之后继续收集马头琴曲。收集关于马头琴的故事和知识。与大家共享!【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记感受——谈感受——演感受,力图将“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体现在各个环节,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1、初始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依据《音乐课标》中的体验为核心,以兴趣为动机,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设计了游戏导入:“猜猜什么变了?”、“听听声音像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他们的演、辨、想、猜等实践体验中,达到了“导”的目的。
2、展开阶段:聆听是很易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设计时。我没有单纯地“听”,而是运用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仿佛看到了什么?”“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具有哪个民族特色?”去思考,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现和记录印象。使学生听中有想、听中有画,听中去品、听中去创。学生们学得自然、轻松、投入,达到聆听的目的。
3、学生在记录感受的方式单一,只停留在语言的表述上,而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他表现因素,使得此环节没有达到一个高度。若此时趋势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文化,如:图画、美术、舞蹈、诗文等方式表现感受,学生的视野将更加开阔,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将会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