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汉字的源流与发展(文字的产生与古文字阶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缯帛文字
• 《墨子.尚贤下》中说: “书之竹帛,琢之盘盂”,可 见至少在墨子的时代就有了帛 书,我国已发掘出土的缯帛书 大都是汉初的,解放前曾在长 沙战国楚墓中出土过一张帛书。 出土帛书中最为有名的是马王 堆汉墓帛书。 马王堆帛书于1972年1974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 墓出土,为西汉前期物。字体 在篆隶之间,笔划有篆、隶笔 意,显得苍劲古朴。
• ——《淮南子.本經》
漢字的萌芽
• 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 (距今约7000年前) 中发现的契刻符号 •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蕴智认为,中国最 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文
•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 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因 1921年发现于三门峡市渑 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 文化是指距今约5000~ 6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 的一种文化,其文化以彩 绘陶器为特征。 • 仰韶文化的代表是陝西西 安半坡文化。从半坡出土 的陶器上发现了一批符号, 被认为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据胡厚宣先生在《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 统计》(《史学月刊》1984年第5期),目前发 掘出15余万片甲骨,但王凤阳先生认为“如能拼 合起来,也不过万片左右”(王凤阳《汉字学》 上册p107)。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 出土的甲骨除在我国收藏以外,日本、加拿大、 英、美等国家也有不少收藏。这些甲骨上刻有的 单字约4500个,但是到现在为止已释读出的字只 有2000个左右。
第二讲: 第二讲: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 八卦说: • “仰則觀象于天,俯 則觀法于地,觀鳥獸 之文與地之宜,近取 諸身,遠取諸物,于 是始作八卦,以通神 明之德,以類萬物之 情。” • ——《周易.繋辭傳》
•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 ——《周易.繋辭》
河图洛书与八卦方位图
结绳说
•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 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 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 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 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 契……” • ——許慎(東漢)《說文解字敘》
倉頡造字說
•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 鬼夜哭。”
• 泰山刻石位于泰山上 岱庙东御座内,是泰 山石刻中年代最早的 作品。内容为秦始皇 功德铭和二世诏书, 由丞相李斯书写。刻 石原在岱顶玉女池旁, 后移至此。刻石原文 共222字,经岁月风霜 今仅存十字。现在泰 山刻石为国家一级文 物。
• 汉末魏初,古文经学 盛行,《熹平石经》 是今文经,魏正始年 间又刻古文经。每字 三体,先古文,次篆 书,再隶书,因此称 为“三体石经”。魏 正始二年( 公元241 年)立于洛阳。 • 三体石经对研究我国 文字与书体的变化很 有价值。
简牍文字
• 在纸张发明以前,中国古代书写材料除少数 纺织品外,主要是简牍。一般为竹、木片。 制作时先把竹子剖成一公分左右宽的竹条, 经过刮削、烘烤,使其失去水分,成为 “简”,之后便可以在上面写字了。用木 片做成的简称为“牍”,使用时用线或皮 条把简牍编起来便成了“册”。“册”字 形本身就像编好的简牍。
汉字的成熟和发展
• 中国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现在发现的 甲骨文大部分是殷商晚期文字,时间大概在公元前14世纪 -前11世纪。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们认为有神秘力量主 宰自然和人事,于是用占卜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甲骨 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汉字,用来记录占卜的内容和 结果。
•
• 我们从甲骨文可以了解到,商代文字不仅数量众 多,而且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和规律。从构形来看,甲骨文还具有鲜明的象形 性特点。
钟鼎铭文(金文)
•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 上的文字。我国上古 时代称青铜为金,因 此把青铜器铭文称为 金文。钟、鼎是青铜 器中乐器、礼器的代 表,所以金文又叫钟 鼎文;钟鼎上的文字 有阴文和阳文两种, 阴文叫款,阳文叫识, 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款 识。
龙山文化邹平丁公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刻符
•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 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 文化遗存。因发现于山东章丘 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 4350─3950年(另一说为公元 前2900年—前2100年)。 • 1991年秋至1992年夏,山东大 学历史系考古实习队在对山东 邹平丁公遗址进行发掘时,出 土了一件刻有多个符号的陶片。 据推测,这块刻有陶符的陶片 应该位于一个陶盆的底部。陶 片上可确定的符号为十一个。 关于这些陶符专家们意见不一, 但基本上都认为这是一种原始 文字。
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刻符
•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 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 化。因最早发现于马 家窑遗址而得名,年 代约为距今5000年— 4000年。
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刻符
• 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 址,于1957年发现, 1960年采集到三件刻画图 像陶文的大口尊(简称陶 文)。有不少学者认为莒 县陵阳河遗址发现的陶尊 文字是现行汉字的初型或 远祖,其成型时期属大汶 口文化中晚期,距今五千 年左右,比甲骨文早1500 余年。 • 在莒县陵阳河、大朱家村、 杭头及诸城前寨四处遗址, 共发现陶尊文字17枚,刻 画图像3枚。
• 上博楚竹书是由上海博物 馆出资于1994年从香港古 玩市场购回的一批简,另 有部分系他人热心捐赠。 经过年代测定,这些竹简 的时代均为战国晚期。简 文字体为楚国文字,共有 一千二百余枚,共计三万 五千余字。其内容涉及哲 学、文学、历史、宗教、 军事、教育、政论、音乐、 文字学等,为楚国迁都前 贵族墓中的随葬物。
•
货币文字
• 燕国刀币
百度文库
• 空首布
• 圆钱
玺印文字
• 刻在玺印上的汉字多 使用小篆这种字体, 它笔画弯曲婀娜,极 具中国艺术特色。
石刻文字——故宫博物院石鼓文、 泰山刻石和三体石经
• 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 文字。刻写在十块鼓形的石上, 故称“石鼓文”,关于其制作 时代说法不一。经近代和今人 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是战国 时秦国刻石,但具体时间不详。 石鼓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 唐初被发现,在历朝历代几经 辗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个石鼓上的文字大多剥离, 其中一石文字全部无存。 • 石鼓文所刻书体,是由大篆向 小篆演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 性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