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种古文字的起源时空与文字结构
四大文字源头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的汉字、玛雅文字1、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xiē),也叫钉头字、丁头字(不叫丁字裤哈),发源于人类最早的文明之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称两河流域,是现在伊拉克所在地)。
公元前3200年,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在西亚地区使用了3000多年,传至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各时代,是人类文字中最早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
楔形文字的书写工具和方式很奇特,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通过压写的方式进行书写,形成左端粗右端细、或上端粗下端细的痕迹,很像钉子。
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楔形文字也发生了表音和表意的变化。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里,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部楔形文字在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4-前7世纪)成为了地中海东岸到波斯湾的国际通用文字,达到影响力的顶峰,但没有流传下来。
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时,阿拉米亚语作为批注,出现在楔形文字的泥板书上。
随后阿拉米亚语逐步取代了阿卡德语。
公元前539年,波斯征服巴比伦王国后也从后者那里学用了楔形文字。
由于波斯帝国征服版图极端扩大,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需求,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改变为较方便使用的字母文字。
后来它先是被希腊语所取代,由腓尼基商人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础上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从此字母文字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西方主流。
再后来又被阿拉伯语取代。
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三千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获得最后一次复兴,现今发现的最后一片楔形文字的泥板是公元后75年的遗物,此后的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2、圣书字(埃及象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路向西就是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之一,这里也出现了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之一的圣书字。
四大文字源头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的汉字、玛雅文字1、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xiē),也叫钉头字、丁头字(不叫丁字裤哈),发源于人类最早的文明之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称两河流域,是现在伊拉克所在地)。
公元前3200年,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在西亚地区使用了3000多年,传至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各时代,是人类文字中最早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
楔形文字的书写工具和方式很奇特,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通过压写的方式进行书写,形成左端粗右端细、或上端粗下端细的痕迹,很像钉子。
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楔形文字也发生了表音和表意的变化。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里,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部楔形文字在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4-前7世纪)成为了地中海东岸到波斯湾的国际通用文字,达到影响力的顶峰,但没有流传下来。
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时,阿拉米亚语作为批注,出现在楔形文字的泥板书上。
随后阿拉米亚语逐步取代了阿卡德语。
公元前539年,波斯征服巴比伦王国后也从后者那里学用了楔形文字。
由于波斯帝国征服版图极端扩大,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需求,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改变为较方便使用的字母文字。
后来它先是被希腊语所取代,由腓尼基商人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础上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从此字母文字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西方主流。
再后来又被阿拉伯语取代。
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三千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获得最后一次复兴,现今发现的最后一片楔形文字的泥板是公元后75年的遗物,此后的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2、圣书字(埃及象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路向西就是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之一,这里也出现了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之一的圣书字。
世界六大古文

世界六大古文世界六大古文是指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中国甲骨文、玛雅文字和苏美尔人的契形文字。
- 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公元前3500 年左右。
它是一种以图像为基础的文字,每个字符都代表一个具体的物体或概念。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非常复杂,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
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
-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楔形文字之一,起源于公元前3400 年左右。
它是一种以芦苇杆为工具,在软泥板上刻写的文字。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的字符形状多样,包括直线、曲线和斜线等,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进行商业和行政管理。
- 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是印度河谷文明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300 年左右。
它是一种以图像为基础的文字,每个字符都代表一个具体的物体或概念。
古印度哈拉巴文字的书写方式非常复杂,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
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
- 中国甲骨文:中国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起源于公元前14 世纪左右。
它是一种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刻写在上面的文字。
中国甲骨文的字符形状多样,包括直线、曲线和斜线等,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
- 玛雅文字:玛雅文字是中美洲玛雅文明使用的一种文字,起源于公元前4 世纪左右。
它是一种以图像为基础的文字,每个字符都代表一个具体的物体或概念。
玛雅文字的书写方式非常复杂,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美洲地区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
- 苏美尔人的契形文字:苏美尔人的契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起源于公元前3200 年左右。
它是一种以芦苇杆为工具,在软泥板上刻写的文字。
苏美尔人的契形文字的字符形状多样,包括直线、曲线和斜线等,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文字的演变历程

文字的演变历程文字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符号系统。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文字也经历了漫长而精彩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开始,逐步介绍文字的演变过程。
1. 象形文字的诞生文字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代文明,当时人们生活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中,为了纪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进行贸易往来,他们开始使用象形文字,即通过简单的图画来表达特定的事物或概念。
比如,用一条曲线表示河流,用一个太阳表示太阳等。
2. 指示性文字的出现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简单的象形文字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指示性文字开始出现,即通过一些符号来表示某个特定的意思。
例如,用一个手指指向上方表示“向上”,用一个手指指向前方表示“前进”。
3. 词符的发明词符是一种介于象形文字和指示性文字之间的文字形式。
随着人类语言的丰富和复杂,需要表达更多的概念和抽象的意义,于是人们开始发明词符,通过简化图画的方式来表示特定的词汇。
这种文字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方式,使得信息交流更加高效和便捷。
4. 字母文字的革命在古代,汉字、古埃及文字等复杂的象形文字和词符系统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推广普及。
因此,字母文字的出现可以说是文字演变的重大革命。
字母文字表达的是语音单位,通过有限的字母组合创造出无限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最早的字母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腓尼基人,他们创造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字母系统,这一系统后来演变成为了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5. 数字文字的出现除了表达语音和概念的意义外,人们还对数字的表达有着迫切的需求。
在古代,不同的文明发明了自己的数字系统,如古代中国的小篆数字、罗马数字、古印度的阿拉伯数字等。
这些数字系统的发明对于数学、科学和交易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6. 现代字体和排印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字体和排印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手写到印刷,从印刷到电子排版,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使文字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美观化。
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字与书写系统

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字与书写系统古代文字与书写系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传达信息和记录历史,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和书写系统。
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字与书写系统。
一、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这种文字最早是用来记录财产和仪式的信息,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复杂的书写系统。
埃及象形文字的特点是形象生动,符号代表具体的物体或概念,例如太阳、河流、鸟等。
这种文字不仅被刻在墓碑和神庙上,还被书写在纸上。
埃及象形文字在公元前4世纪以后逐渐消失,但它对于后来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古代中国文字古代中国的文字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种形式。
其中最早的是甲骨文,起源于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用来记录日常生活、宗教仪式和卜卦等信息。
后来,甲骨文演变成为金文,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一部分。
金文是中国文字演变的高峰,其字形演变复杂,装饰性强,被广泛运用在铭文和器物上。
随后,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文字艺术。
三、玛雅文字玛雅文字是古代中美洲玛雅文明的文字系统。
玛雅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被刻在石碑上,记录了丰富的历史、宗教和天文知识。
玛雅文字是一种字音文字,共有约800个字母和组合字,具有音节和象形文字的特征。
与其他古代文字不同的是,玛雅文字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书写系统,而是有许多不同的变体和方言。
四、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是希腊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欧洲字母的源头。
希腊字母起源于公元前9世纪,由古代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
希腊字母共有24个字母,每个字母有大写和小写两种形式。
希腊字母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也是希腊文化和哲学的重要工具。
此外,希腊字母也被用作一些输入法中的符号和标记。
五、玛雅文字玛雅文字是古代中美洲玛雅文明的文字系统。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因素和漫长的历史时期。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概述:
文字的起源:
1.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这种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用尖端刻在泥版上。
2.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是一种
图形文字,代表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3.中国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初-约公元前1046年)的甲骨文被认
为是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
文字的演变过程:
1.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逐渐从图形向音节文字转变。
例如,古希
腊和古罗马的字母系统、中国的拼音文字等。
2.在中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书籍开始广泛传播,这也
促进了文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对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键盘输入
和屏幕显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新的字体、排版和显示方式。
总之,文字的起源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地区和时间都留下了独特的痕迹,形成了当今世
界上丰富多彩的文字体系。
简述从时间角度的古文字分类

简述从时间角度的古文字分类
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古文字阶段从商代到秦代(公元前1300—前206年),古文字阶段主要有四类,即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
商代文字主要有两类:甲骨文和金文,商代文字有正体俗体之分,甲骨文字形还很不固定,象形程度仍然很高。
西周春秋文字,这一阶段使劲稳鼎盛阶段,西周金文形体演变出现字体整齐化,西周后期,字形线条化、平直化。
六国文字主要在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俗体流行,各国文字异形,目前已失传。
秦系文字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文字及小篆,秦文字的正体演变为小篆,而秦文字的俗体演变为隶书,隶书是战国晚期在秦文字的俗体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古隶。
进入隶楷阶段后,在昭宣之际产生了八分,八分在东汉中期逐渐演变为新隶体,东汉晚期早期行书形成,直至汉魏之际出现钟王楷书,到唐初时形成成熟的楷书。
此外,钟王楷书在南北朝时演变为魏碑体,最终成为成熟的楷书。
古隶在宣元成时期演变为章草,魏晋时期形成今草。
早期行书在东晋演变为行书。
汉字起源有很多传说,影响比较大的有结绳记事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2)汉字不是一时一地由某个人创造的,汉字是由汉族先民集体创造的,起源于6000年前,成熟于4000年前;(3)汉字来源于图画与刻画符号。
世界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

世界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世界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大致如下:1.象形文字:这是最早的文字形式,主要通过图形来表示语言。
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已知文字系统之一。
2.甲骨文:公元前14世纪,古代中国出现了甲骨文,它是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用于卜辞、铭文等记录的文字,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现象。
3.字母文字:公元前2千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一种新的文字系统,这是最早的字母系统之一。
字母是表示语音的符号,每个字母代表一个语音。
4.印度文字:梵文是古印度最重要的文字,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
梵文最早用于记录吠陀经,是印度古典文化的基础。
5.希腊文字:希腊字母表是公元前8世纪出现的,它发展自腓尼基字母表,并加入了元音字母。
希腊文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罗马字母表(即拉丁字母表)就是从希腊字母表演变而来的。
6.罗马文字:罗马字母表是拉丁字母表的前身,公元前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半岛。
这个字母表的使用在罗马帝国时期广泛传播,并成为了许多现代文字系统的基础,如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
7.阿拉伯文字: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文字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
阿拉伯文字具有书写美观、连笔流畅的特点,成为了阿拉伯世界及周边地区的主要书写系统。
此外,阿拉伯数字(0-9)也是从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的,现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数字系统。
8.西里尔文字:公元9世纪,来自拜占庭帝国的圣克里尔和圣美以理为基督教传教士创建了西里尔字母表,以帮助斯拉夫人民翻译圣经。
西里尔字母表是现代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国家使用的文字系统的基础。
9.日本文字:日本的文字系统主要包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
汉字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公元5世纪开始在日本使用。
平假名和片假名则是源自汉字的音节文字,分别于公元9世纪和12世纪形成。
这三种文字系统共同构成了现代日本的书写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四种古文字的起源时空与文字结构
远古人类互相交流端赖图象符号与口语。
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由于文化内涵的积累以及相邻文化的冲击影响,人类认识到图象符号可以与语音结合,从而创造发明文字。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借由文字的承载传扬,才有文明的诞生与成长。
人类史上一共只出现过四或五个独立创造的起源文字:中东的苏美楔形文字、北非的埃及圣体文字、中美洲的玛雅圣体文字以及汉字。
苏美文与埃及文是拼音文字之先河,汉字则是东亚文明的奠基石。
文字可以大分为形符文字与音符文字。
形符文字以形音二元素造字表意;音符文字则只以字母,或音节拼音造字表意。
四种起源文字俱属形符文字。
除汉字外,所有形符文字均已成为死文字。
目前世界文字除了以形音相合的汉字外,均属拼音的音符文字。
本文比较四种起源文字产生的时空背景及其文字结构,并初步探讨产生这些起源文字的文化因素与条件。
一、埃及圣体文字起源时空
古埃及由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43年共经历31个王朝。
埃及王朝历史与其文字产生发展关系密切。
埃及圣体文字在第一王朝(D)时已确知存在,经历三千多年到394年之后成为死文字,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宣博良利用刻在罗塞塔石(公元前196年)的三语诏书(圣书体、俗体、古希腊文)将之解码破题。
关于埃及文字起源,目前最早的考古证据可能是Abydos墓葬遗址U—j墓出土的陶器、象牙、骨片上所刻图符。
U—j墓遗址时间相当于第零王朝(约公元前3200年)。
图一是一些骨片刻符。
在第零朝代的纳玛王时代(约公元前3150年)图符已具备文字功能。
如图二A陶尊之单体图符象一鸟立于方框之上,方框内两个象形图符,一象鲇鱼,一象凿子,被用作音符代表法老王纳玛的名字。
图二B之石版上也可见刻有纳玛的图符及法老王的刻像。
图三A之陶尊刻有像蝎子的图符。
图三B是刻在锏头上的记事图画,时间相当于约公元前3200年。
比照图二的纳玛石版,可以确定图三A陶尊上所刻的蝎子,指的正是图三B中头戴白冠(表示统领上埃及)手持锄形武器的法老。
这种将名字刻画在法老王肖像头前的作法常见于后世。
所以即使我们无从知道陶尊图符之读音,它作为公元前3200年左右一位法老王的名字应无疑问。
以是推论U—j墓出土两百多片骨片标签上的刻符(图一),虽然以单体出现,可能已是形音结合的原始圣体文字,其时约当公元前3300年。
文字产生关键是人们认识到语音或语言可以与某个特定的图符或符号联系结合而达成更特定的表达沟通功能。
由U—j墓出土的图符来看,当时埃及人已认知图符可以与语音结合,应该已经跨越过文字创造的关键栏槛。
其后埃及文字的发展在如何利用图符表达文法以及如何使文字与口语磨合。
到了埃及中期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文已是极为成熟的文字。
二、古埃及文字结构
古埃及文字是形符文字。
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部分形符开始分化成为音符,有24个单子音符(1—consonantosign或称埃及字母),70多个双子音符(2—consonantosign)及三子音符。
虽然理论上埃及文可以完全用拼音方式表达,但是它一直保持着形音并存的形符文字形式。
作为表意的形符被称为界定符。
例如“靓女”古埃及字写作:口。
此字由五个图符造成,口是一个“三子音符”代表n—f—r。
中间三个图符,上两个是“单子音符”f同r,第三个是形音符,念作t,作为字缀表示字词为“阴性”。
右边图符是界定符,表示此字是指年轻的女子。
所以左行及中行之拟音为(n—f—r—t)念成nefere te,意思是豆蔻年华的靓女。
各接另外两个较为复杂的复合符号。
很形象地表示这两个复合符号是由鸟嘴中宣读出来的声音(图五),其中口可能指王,口是以日名作为王名的图符,所以由鸟嘴读出的是时王名字,拟定为“3 Ajaw”。
出土陶玺遗址时间相当于公元前650年。
因此学者推测玛雅系统文字至少可溯源至公元前650年左右。
中美洲地区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有文化遗址,到公元前1500年的“前形成期”许多遗址出土文物多刻有图符,
有相同性也有相异性。
这些图符之间的关系,它们与后来中美洲各种古文字的关系以及中美洲文明起源是单一源头或多源头都是学者关注的焦点。
例如学界对许多遗址出土更早的“中形成期”(公元前900—600年)奥梅克图符是否为文字即有热烈讨论。
其中引人注意的是Stephen Houston提出的可能代表地名的图符(图六A),他认为这些图符是具备相当文化内涵的符号,如果确定作为地名或人名,自然应有公认的读音,可以视为文字,如此玛雅系文字当可溯源至公元前900年。
最近在墨西哥圣洛伦佐一个筑路的采石场填土堆中发现一块长方形石块,其上有62个奥梅克刻符(图六B)。
因为考古鉴定年代为公元前900年,学者推测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玛雅—奥梅克文字。
四、玛雅系文字建构
以“古典期”玛雅文字为代表的中美洲古文字系统是含音节的形符文字。
理论上用30个音节符号应该足够拼写玛雅口语。
但是玛雅文字始终没有成为纯拼音的音符文字,原因还待研究。
玛雅文字由包括音符、形符的字符(glyph)以不同方式组合形成的字块,再以字块组成章句。
图七显示每个字块大小相似略近方形,由一个字符作主符,在四周附加其它字符,按照位置称为前符,后符,上符,下符。
有时在主符之中又嵌入一个内符。
一般而言,主符通常为形符或意符,而附加符则用来表音或表文法词性。
例如下例的第一符“CH’AM”是形符,表示以手抓持。
第二符加了下符“m(a)”表示读音或表示整个字符可以用作音符。
第三符有前符(u)表示第三人称他或她,还有下符(wa)表示这个字块用作动词。
玛雅字符多达1500种以上,一个字符往往有数种读音,而一个音节又可由多种字符表达,加之一个字块可以由不同字符按不同方式组成,有许多写法,实在相当繁复。
五、苏美楔形文字起源时空
苏美文明起源于今天伊拉克两河流域南端乌鲁克地区。
其文字产生发展始于乌鲁克四期(约公元前3300年),苏美人大约在公元前2600年时已使用940个字符。
到公元前2150—公元前2000年(乌尔三期)精简到500字符,称为新苏美楔形文字。
其后,苏美王朝为中东亚述及巴比伦取代,虽然种族语言不同,但是一直保持使用楔形文字的传统,遂有旧亚述楔形文字(公元前2000—公元前1500年)及新亚述文字(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75年),字形逐渐简化。
公元前后,楔形文字成为死文字。
直到希腊时代之前,凡是在两河流域建立政权的每个民族包括埃兰乃至远在小亚细亚的赫梯等都使用楔形文字。
公元前1765年,德国尼布尔在波斯古都附近村庄发现三语并列的摩崖石刻(古希腊文、古波斯楔形文、苏美楔形文),遂成苏美文字解码之钥,其中德国罗林森(1810—1895)贡献最大。
目前苏美文字最早的考古证据是古城乌鲁克出土属于乌鲁克四期的四千块泥版,其上多刻划数字、农品。
其记录事项可能与商品交易、税收、记帐等经济活动或行政管理有关。
例如图八所示,其数字符号表示135,000单位的容量。
以菱形圈起的数字符表示37个月。
一个象形图符释表示大麦,泥版右下两个图符不能全解,可能表示记录此版的目的,或为抵税,或为酿酒,或为交易。
版左下端二个符号常见于其它泥版,推测可能为人名或官名,因为其构型与后世已知音读的图符相近,所以拟音为Kushim。
类似研究可以确知在乌鲁克四期时,苏美人已经将语音与特定的图符结合,因此学界认为苏美文字公元前3300年左右已经产生。
六、苏美文字建构
苏美原始文字所用形符象形性很高,但是显然因为使用泥版及芦秆为刻写工具的缘故,到公元前2400年已经相当抽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