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河源的清明节习俗

河源的清明节习俗

河源的清明节习俗河源清明节的习俗大致可以分为祭祀、踏青、扫墓、植树、带孝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祭祀祖先,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河源的许多地方,人们都会在家中祭祀祖先,祭祀用的祭品主要有鸡、鸭、鱼、肉、蛋糕、米酒等,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哀思。

祭祀结束后,家庭成员们还会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接下来就是踏青了,踏青也是清明节的一大习俗。

在清明节这一天,天气渐暖,草木发芽,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在河源,许多家庭都会选择在清明节这一天出门踏青,赏花观景,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有的人会选择去郊外山野踏青,有的人则会选择去公园、游乐场踏青,看到春天到来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让人心情愉悦。

再来说说扫墓的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扫墓祭祀日,也是祭扫祖先坟墓的日子。

在河源,清明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到坟场扫墓,为逝去的亲人祭奠。

人们在祭扫的过程中,会给坟墓擦洗、整理,烧香祭祀,祈求祖先在天之灵安详。

扫墓结束后,有的家庭还会在坟前摆上食物、水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此外,河源的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植树。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到郊外山间去植树,这是每年春天来临之际的独特风景。

“三月三,植树节”,清明节正值春暖花开的时候,正是植树的好时节。

河源的许多地方都会组织植树活动,号召人们积极参与,共同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在植树的过程中,还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绿色环保理念的传播。

最后,还有一个清明节的习俗,那就是带孝。

在河源,清明节这一天,有些地方还有一种叫做“带孝”的传统习俗。

带孝,就是亲人逝世后,家属们需要穿着淡色的孝服,头戴白花去丧事,表示对逝者的哀思。

而清明节这一天,家属们会到坟前祭拜祖先,以示永怀哀思。

总的来说,河源的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踏青赏景,或是扫墓祭奠,都在表达着人们对生活、对家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恩。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祀亲人的节日,更是一个传承美好的传统,让我们共同保护并传承下去。

河源除夕风俗及介绍

河源除夕风俗及介绍

河源除夕风俗及介绍在河源,除夕的准备工作通常会提前数天就开始。

家家户户都会打扫卫生,换新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人们会在家门口贴门神,以驱除邪魔,保佑家庭平安幸福。

此外,家家还会准备食物,包括年夜饭和各种传统小吃,以示团圆和繁荣。

除夕的当晚,家家户户会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肉、菜、汤等各种菜肴,象征着吉祥和团圆。

在河源,人们还会准备年糕、饺子等传统食品,以祈求来年生活甜蜜、幸福。

除了年夜饭,家人们还会一起观看春晚,这是一年一度的传统电视节目,也是大家共度除夕的重要活动之一。

除了欣赏节目外,大家还会一起玩一些传统的游戏,比如猜灯谜、打牌等,增加节日的气氛。

在河源,人们还会在除夕当晚燃放烟花爆竹,以驱鬼避邪,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烟花爆竹的声音响彻云霄,照亮了夜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祝福。

除夕的当晚,家家户户还会一起守岁,等待新的一年的到来。

守岁是一种祈福的方式,人们会一直等到午夜12点,享受除夕的第一缕阳光。

这时,人们会一起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除夕的风俗在河源承载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人们依旧保持着对节日的敬畏和热情。

除夕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乡土风情,更是一种对家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感受到了亲情与友情的温暖和力量。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这个日子里都会尽情地享受欢乐和团聚的时刻。

人们会在家门口放上灯笼和红灯笼,给家里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每个家庭都充满了幸福和祝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幸福安康,事业顺利。

除夕的风俗让人们回归到传统文化的怀抱,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用一颗感恩的心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这里,人们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和热烈。

除夕的风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河源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河源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河源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河源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嘿,大家知道吗?河源那可是有不少超棒的非遗文化遗产呢!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

先来说说忠信花灯吧。

那花灯可真是漂亮啊,花花绿绿的,上面还有各种好看的图案。

我记得有一次去看忠信花灯展,哇塞,一进去就被那满眼的花灯给吸引住了。

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像龙,有的像凤,还有的做成了可爱的小动物模样。

我就站在那,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花灯的奇妙世界。

看着那些精致的花灯,我就在想,制作这些花灯的人得有多厉害呀,得花费多少心思和时间才能做出这么美的东西来。

还有龙川杂技呢,那可真是惊险又刺激!我曾经看过一场龙川杂技表演,其中有个节目是走钢丝。

那个演员就那么在细细的钢丝上走着,还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真怕他一不小心掉下来。

但人家就是厉害,稳稳当当的,结束的时候赢得了满堂喝彩。

再讲讲紫金花朝戏,那也是很有特色的。

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在舞台上唱唱跳跳,讲述着各种故事。

我去看过一次,虽然有些地方听不太懂,但就是觉得很有意思,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些河源的非遗文化遗产,可都是咱们宝贵的财富呀!它们承载着河源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能了解到过去的人们是怎么生活、怎么创造的。

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和传承它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了不起的文化宝藏。

以后要是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亲自感受感受这些非遗文化遗产的魅力哦,相信你们也会像我一样被深深吸引的!嘿嘿,这就是我眼中的河源非遗文化遗产啦,是不是很有趣呀!。

河源过年风俗

河源过年风俗

河源过年风俗河源过年风俗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河源的客家人当然也不例外,以下是“河源过年风俗”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过年前之准备在河源人的春节中,不可或缺的年货如下:川糖。

龙川、河源、紫金等地出产的一种蔗糖。

特点是粘性强,适合做年糕,几乎每户都要购进几十斤。

新衣服。

每人最少要做一套新衣服、一双新鞋,买一双新袜。

年米。

一般来说每户最低限度要备足一个月的口粮,不出“正月”不准响碓。

以前没有碾米机之类的加工机械,全靠人工用砻、碓加工,工作量十分大,大多要苦战三四天才能完成。

炒米糕。

它的制作过程是: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

接着将川糖煎成浆,将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匀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

炒米糕吃起来香甜、清脆,大人、小孩都喜爱吃。

打炒米糕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

一般来说,一斗米要配2.5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

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于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用手试一试,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油果。

又名“炸煎堆”。

油果制作比较简便,先将糯米碾成粉,每斗糯米配2.5斤川糖。

将糖煮成糖液与糯米粉搓均匀,搓越久越松软,搓成粉团后再捏成一个个状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团,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进油锅中烧炸,炸成深红色即可起锅。

过年时将所炸油果蒸软作为下酒料,这是在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少的食品。

粉皮。

将粘米磨成米浆,配上黄豆、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把米浆倒进铁勺内放入油锅烧炸,直炸至深红色即可起锅。

炸粉皮吃起来香脆,老少咸宜,也是新年期间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

河源客家风情

河源客家风情

河源客家风情河源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地,这里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风光绚丽。

除了景色旖旎,河源浓郁的客家风情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其中,畲族风情、客家方言、客家民居、客家服饰等,宛如一颗颗经过历史打磨的珍珠,在岁月长河中透着优雅而迷人的光彩。

一、畲族风情聚居于广东河源的畲族,可说风情万种。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

畲族男女爱唱歌,每年春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或是畲族村寨有远方来客,男女新婚之夜,畲族男女都会聚集在溪边、林中、大厅,通宵达旦盘歌,欲罢不能。

习俗: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

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

婚俗:新郎由岳家亲迎,岳家款以饭就餐时,餐桌上不陈一物,必俟新郎一一指名歌之,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司厨也要以歌相和,其物应声而出,席毕新郎还需把餐桌上的东西一件件唱回去。

食俗:畲家常食的米饭有籼、粳、糯三种。

乌饭是三月三的节令食品,是乌饭树(畲语称乌枝)的嫩叶捣细,用汁浸糯米,煮熟后即成乌黑发亮的乌饭,据说吃了乌饭即不怕蚂蚁咬。

二、客家方言活在河源等地的客家人,使用的客家语言,有两种。

一种是与梅州客家话有细微区别的语言,称之为“水源音”。

也是客家先民来到岭南后逐东江水而居所使用的一种语言。

东江流域的客家人自秦汉以来一直至今所使用的“水源音”,同时又叫做“蛇话”。

河源佗城话是一种十分有铁质的客家话,它与梅州大埔话、惠州话、潮州饶平客家话、福建诏安客家话等十分接近,与梅州等地的客家话略有区别。

它能让人感受到古中原金戈铁马的声音,它能让人感受到汉民族几千来不屈的灵魂。

三、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与众多圆形转龙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

河源客家文化

河源客家文化

河源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根基客家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传承,其源远流长。

历史上的迁徒和僻处山地的环境条件,使他们形成了既是汉族的,又有自己特色的客家传统文化。

因而,它是汉文化下属的具有民系色彩和地域特征的一种亚文化。

河洛文化是产生于黄河、洛河地区的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核心和象征。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据考古发现,河洛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与从事生产活动,河洛文化即从此产生。

到了新石器时代以后,河洛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

“河图”、“洛书”是出自洛阳一带的我国最西老的富有神奇色彩的文化典籍,是早期的龟甲文字,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源泉。

传说中黄帝时仓颉选字而后中国文物典籍是兴,其源即出于“河图”“洛书”,这已证明河洛之间,实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

河洛文化无论在史前抑或进入文明时代,都是当时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成熟的一支主脉,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中轴、摇篮和圣地。

祖根在中原和河洛地区的客家人的传统文化,根在河洛文化,这是毫无疑义的。

客家传统文化的特征客家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历史而言,它是一种移民文化;就其形式来看,它是宗法农民文化。

因为客家传统文化除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之外,还具有客家民系的,属于“那一个”的鲜明特征,所以台湾客家学者陈运栋先生把它列为“移垦社会的文化”。

移垦社会的文化型态,具有浓厚的移垦社会色彩。

浓厚的“乡土情谊”文化,也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特征。

最能表现客家乡土情谊文化的是族谱家乘和地方志。

反映乡土情调的莫过于客家山歌,山歌使人顿生思乡怀乡之情。

另外还有广东的汉剧、采茶戏、花朝戏、提线木偶和山歌剧等地方戏,都带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客家的民间谚语、民间雕刻、绘画、工艺品和风味小吃,均具有浓郁的乡土情谊。

客家的传统文化,也就是指的客家的民俗文化,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客家的民居建筑。

河源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河源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河源传统文化作文素材英文回答:Traditional culture in Heyuan is rich and diverse, reflecting the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heritage of the region. One aspect of Heyuan'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its folk customs and festivals. For exampl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widely celebrated in Heyuan, with dragon boat races and the eating of zongzi, a traditional sticky rice dumpl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nother important festival in Heyuan, where families gather to appreciate the full moon and eat mooncakes. These festivals not only bring people together but also showcase the local customs and traditions.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Heyuan's traditionalculture is its cuisine. Heyuan is known for its delicious local dishes, such as Heyuan chicken and Hakka cuisine. Heyuan chicken is a specialty dish made with free-range chicken and various herbs and spices, resulting in aflavorful and tender meat. Hakka cuisine, on the other h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unique cooking techniques and ingredients, such as salted fish and preserved vegetables. These dishes not only satisfy the taste buds but alsoreflect the local food culture and culinary traditions.In addition to festivals and cuisine, Heyuan'straditional culture also encompasses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One notable example is the art of paper cutting. Heyuan is famous for its intricate paper-cut designs, which are often used for decorations during festivals or as gifts. The skill and precision required to create these delicate paper-cut artworks are truly impressive. Anothertraditional craft in Heyuan is bamboo weaving. The local artisans skillfully weave bamboo into various products,such as baskets, hats, and even furniture. These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not only preserve the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showcase the creativity and craftsmanship of the local people.中文回答:河源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这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遗产。

河源冬至风俗及介绍

河源冬至风俗及介绍

河源冬至风俗及介绍
河源冬至风俗
一、祭祖
1、古时候,河源的人民都有祭祖的习俗,这习俗从几千年前祈祷平安、防祸福的习俗就源远流长了。

2、在河源的乡村,很多家庭还有祭祖的习俗,每逢节日,家人们会把
祖先纳入其中,把祖业传承下来。

二、反哺父母
1、河源地区有“反哺父母”的习俗,传统上,家庭成员要以孝敬父母而
无求偿,从这里可以看出河源人民的问忠孝守礼等传统风俗。

2、每年冬至,家里的成员可以把特别的食物准备给父母,包括鱼粉、
排骨、冬至枣等。

父母品尝完之后,就会把好吃的留给孩子吃。

三、贴“床边”
1、在河源,有一种叫做“贴床边”的习俗。

冬至以前,家长们会在儿童
的床头将一张彩纸制成的小广告和面粉形状的枣子等贴在床头,希望
孩子们读书好能考好、成为富贵。

2、此外,人们还会在墙上贴一些春联,表达健康、幸福的祝愿,以宣
扬河源人民祝福和友好的心愿。

四、赏五色竹
1、河源传统的冬至习俗之一就是赏五色竹,人们可以买回来点缀家里,可以带来吉祥如意,让家庭平安健康、穷也能昌盛、富也能繁荣。

2、在冬至这一天,河源的家家户户都会买些新的五色竹、彩灯去装饰
房间,来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情谊和友爱。

五、吃饺子
1、河源人民在冬至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锅美味的饺子,家人围
坐一起欢乐地吃饺子,以此来体现团聚的情谊。

2、饺子是河源人对冬至的祝福,每当吃到饺子中的“吉祥”,家庭成员
共同祝福家庭平安和繁荣昌盛,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河源,那是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有着数不清的宝藏,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在河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忠信花灯可算是一绝。

这忠信花灯啊,可不像普通的灯那么简单。

它就像是一个家族的荣誉徽章,承载着世世代代的情感和故事。

每一盏忠信花灯都是能工巧匠精心打造的,从那精巧的骨架到绚丽的灯纸,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匠心。

这花灯啊,骨架就如同人的脊梁,稳稳地支撑着整个灯体,而灯纸就像是它漂亮的衣服,上面画着各种吉祥的图案,什么龙凤呈祥啦,花开富贵啦,看着就让人心里欢喜。

制作一盏忠信花灯,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家族聚会,老老少少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难道不就是文化传承最好的样子吗?再说说河源的客家山歌。

那歌声就像山间的清泉,清脆悦耳,又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客家山歌可不仅仅是唱歌,那是客家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他们的喜怒哀乐的诉说。

高兴的时候,歌声就像欢快的小鸟,在山林间跳跃;难过的时候,歌声又像是低沉的溪流,呜咽着诉说着心中的委屈。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客家村落里,看到两位老人坐在院子里对唱山歌。

那场景就像电影画面一样美好,他们用歌声回忆着年轻时候的爱情,讲述着生活的艰辛与幸福。

你要是听一次客家山歌,就像走进了客家人的生活画卷,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质朴和坚韧。

这山歌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客家文化深处的大门。

还有龙川杂技,那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杂技演员们就像拥有魔法一样,把身体的极限一次次地突破。

看龙川杂技表演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心就像在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提到嗓子眼儿,一会儿又落回原处。

那些惊险的动作,就像是在钢丝上跳舞,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摔下来,但演员们却总是能稳稳当当的。

这难道不是一种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吗?他们用汗水和努力,把龙川杂技变成了河源的一张独特名片。

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本事,走到哪儿都能让人竖起大拇指。

河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项都像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写满了历史、文化和情感。

广东河源结婚风俗规矩

广东河源结婚风俗规矩

广东河源结婚风俗规矩广东河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丰富多样的结婚风俗规矩。

结婚对于河源的居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意味着两个家庭的联姻,更代表着家族的延续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以下是广东河源常见的一些结婚风俗规矩。

1. 红嫁衣:在广东河源的传统观念中,红色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因此,新娘通常会穿着红色的嫁衣,象征着美满和幸福的未来。

2. 迎亲队伍:在结婚当天,新郎家会派出一支队伍前往新娘家迎亲。

队伍通常由锣鼓队,龙舞队等组成,以喜庆的氛围示人。

这个队伍会在新娘家门口表演一段节目,然后伴随新娘返回新郎家。

3. 宴请婚宴:在广东河源,举办盛大的婚宴是结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常,婚宴会邀请亲朋好友参加,而宴席上的菜品也会十分丰盛,以展示新郎新娘的家庭富裕和对宾客的尊重。

4. 敬茶仪式:在婚宴上,新婚夫妇会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尊敬。

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也代表了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5. 洞房花烛夜:结婚当晚,新婚夫妇会进入洞房,而洞房则是由双方父母精心布置的。

在洞房内,会点燃花烛,象征着甜蜜和幸福。

洞房花烛夜是新婚夫妇享受二人世界的时刻,也是他们的新婚之夜。

除了以上规矩外,不同民族在结婚风俗上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

例如,苗族新婚夫妇会穿着苗族传统服饰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壮族则有“拍锣敲鼓”和“过门破阵”的传统仪式。

这些传统仪式不仅丰富了结婚的仪式感,也展示了广东河源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总体来说,广东河源的结婚风俗规矩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

这些规矩不仅是结婚仪式的一部分,更是人们传承和重视家族、亲情和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通过这些仪式和规矩,人们对婚姻的庄重和对家庭的尊重得以体现。

河源春节的特色风俗

河源春节的特色风俗

河源春节的特色风俗河源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当地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

以下是河源春节的特色风俗:1. 开年戏开年戏是河源地区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在春节期间特别流行。

开年戏主要是一种以音乐、舞蹈、杂技、戏曲和相声等多种形式表现的艺术,观众可以在现场欣赏到各种精彩的表演。

开年戏演员们身穿华丽的戏服,表演生动有趣。

开年戏有助于民众欢度新年,也体现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特色。

2. 贴春联贴春联是河源人们最为热爱的春节习俗之一。

在新年来临之前,人们需要先写好春联,然后在春联上贴上挂画,将其贴在门上或窗户上,以祈求开门纳福、旺财吉祥。

在河源,春联的内容通常是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3. 爆竹在中国文化中,爆竹被视为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春节符号。

在河源,人们在新年前夕或者除夕夜的时候放爆竹,以驱赶邪恶的鬼魂。

当夜空中弥漫着烟花与爆竹声时,家家户户老少皆宜,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4.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中国人过年时最为重要的餐饮之一,也是贯穿春节的重头戏。

在河源,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然后全家人一起坐下来吃大餐,欢度新年。

年夜饭通常包括红烧肉、海鲜、鱼、鸡和蔬菜等食物,以及寓意吉祥如意的糯米饭和汤圆。

5. 舞狮在河源春节期间,舞狮表演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民间习俗。

舞狮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吸引人的音乐效果,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表演者身穿狮子装,扮演狮子跑跳、布阵、互动等动作,表达着民众对新一年生活的盼望和祈愿。

以上就是河源春节的部分特色风俗,这些风俗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地方特色,也让春节更加丰富多彩。

河源的家乡风俗作文

河源的家乡风俗作文

河源的家乡风俗作文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俗称“新年”,又称“岁首”、“新春”。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在传
统的春节,人们会进行各种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河源有许多地方都有过年的习俗,我来给你们说说河源地区过年的习俗吧!在河源地区过年的习俗有很多,如:吃年饭、穿新衣、拜年等等。

在河源地区,人们都会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一顿丰盛的年饭。

因为在古代人们比较贫穷,所以很多人都是用粥来充饥的,所以年饭的种类也很多。

如:鱼、肉、鸡等,当然还有很多蔬菜,比如:豆腐、青菜等。

而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所以吃鱼就成了人们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了。

大年初一早上大家都会穿上新衣服,然后去拜年。

有的人家在家里拜完年之后再去拜访亲朋好友。

而有些人家则会先去拜神,拜神时要用上香和纸钱等东西去祭拜。

到了晚上我们就会围着火炉来吃团圆饭,这是我们河源人最喜欢的一道菜了。

—— 1 —1 —。

河源客家文化

河源客家文化

河源客家文化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上游,东靠梅州,南接惠州,西连韶关,北邻江西赣州,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

全市总人口为340多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纯客家地区。

1、河源客家文化历史悠久河源原为古龙川属地。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派兵平定岭南后设龙川县,由平定岭南副将赵佗任龙川县令。

之后,受南海郡尉任嚣所托,主南海郡事,公元前204年,为防中原战乱祸及岭南,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自封为南越武王。

南越国延续93年,其中赵佗执位67年。

赵佗任龙川县令和建立南越国,为岭南的开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带来了中原文化,改变了岭南百越人过去野蛮落后的风俗;他施行“与越杂居”、“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汉人与百越各民族的融合;他将几十万军队留驻在岭南,成为南迁的第一批北方移民,为后来历代中原人迁入岭南打下了基础。

赵佗在任龙川县令时,为解决驻在这里的将士兵卒缝补浆洗问题,曾上书朝廷,要求拨三万北方妇女,结果朝廷许其“万五”。

留驻在这里的将士兵卒及其家庭,成了最早的客家先民。

所以,河源是客家人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名符其实的“客家古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河源客家文化绚丽多彩河源的客家人有着其他地区客家人共同的族群优点和文化特征,但也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1)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皆以宗族、家族为单位建筑的住宅群,屋形多为围龙屋、四角楼、四合院和吊脚楼等客家屋式。

其中河源地区的围龙屋是以半月形为主体,四角楼是以炮楼式为主体,四合院是以天井采光为主体,吊脚楼是以走马楼为主体。

除吊脚楼属山寨人居住,有着明显的山民建筑特征外,四角楼、四合院建筑内部设计都与半月形围龙屋有着大同小异之处。

(2)美味独特的客家饮食。

河源的烹调技术和菜色制作别具一格,如扬名海外的“客家酿豆腐”、“东江盐焗鸡”、“客家酿猪红”、“客家菜卷”等,都是河源客家人所创造。

河源文化传统

河源文化传统

河源文化传统
河源,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这
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为了河源的一张名片。

首先,河源的饮食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这里的美食以粤菜为主,口味清淡,讲究原汁原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如河源牛肉丸、河源鱼丸等,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河源还有许多传统的节庆美食,如元宵、端午等,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种美味佳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其次,河源的传统手工艺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漆器、竹编、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工艺精湛,深受人们的喜爱。

特别是漆器,河源的漆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成为了河源的一张名片。

最后,河源的传统节庆活动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

每逢春节、清明、
端午等传统节日,河源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传统民俗表演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总的来说,河源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为了
河源的一张名片。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河源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河源文化.修改版

河源文化.修改版

河源客家文化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 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 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居 “东方犹太人”之称
河源客家人不仅保留了古老汉民族固有的优 秀文化传统,而且以东江流域为客家聚居地, 形成了以东江为情感纽带的独具个性的客家 文化,这种个性有必要为人们所了解认知。 和其他区域的客家文化相比而言,河源东江 客家文化的个性体现在:河源是最早客家先 民的涉足地,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根据《史 记》、《汉书》等史料,赵佗在秦始皇33年 (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前已经驻守在越地 了。赵佗南征的东线一路大军,从江西沿东 江顺江而下进入河源龙川,在龙川建立军事 营寨,并此地筑土城设立治所。河源至今保 留着48个古老祠堂。
河源客家文化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有阳光哪?就有客家人哪?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聚居东方犹太人之称哪?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聚居东方犹太人之称河源客家人不仅保留了古老汉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以东江流域为客家聚居地形成了以东江为情感纽带的独具个性的客家文化这种个性有必要为人们所了解认知
六次大规模的南迁
(一)、秦始皇时代,为了统一中国政治和军事 的需要 (二)、东晋“五胡乱华”时期,为了避难 (三)、唐末黄巢起义时期 (四)、宋南渡及宋末时期 (五)、明末清初 (六)、太平天国时期
客家民系分布很广,其中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其 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据学术界估 计,客家人现约 有4000至5000万左右。 客家文 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地 域性文化。为什么说它是地域性文化呢?因为这 种文化的产生有非常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只产生 于赣、闽、粤三角地区,而不产生于其它地方。 河源地处粤闽赣三省交际的客家大本营地区,这 一地区的梅州、赣州和汀州分别提出了“世界客 都”、“客家摇篮”和“客家祖地”的文化形象

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_春节

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_春节

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春节快到了,你知道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

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

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

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

河源清明节的习俗

河源清明节的习俗

河源清明节的习俗一、扫墓祭祖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扫墓祭祖。

在河源地区,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烧香祭拜祖先,祭拜先祖是对先人的一种敬仰和怀念,也是对历史的一种缅怀和纪念。

家人们会前往祖坟旧址扫墓、上坟祭祖,为祖先焚烧纸钱、烛烛、香火,还会在坟前摆上各种鲜花和祭品,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这也是河源地区的一种特有风俗,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踏青赏春在清明节期间,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河源地区的人们喜欢到郊外踏青赏春,漫步在田野间,欣赏油菜花的美丽,享受春天的气息。

在河源地区,有很多地方都是踏青赏春的好去处,比如河边、山顶、郊外等等,无论老少,都能在踏青中得到愉悦和放松。

这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传统习俗,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放松。

三、清明祭祀在清明节这天,河源地区的人们还会有祭天的活动。

他们会在家中或者祠堂里供奉年画、神位、灯烛、鲜花和美食,表示对天地神明的崇敬和感恩,祈求获得神明的保佑和庇佑,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和幸福。

这也是清明节期间的一种深厚的民族传统,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神灵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四、风筝节在河源地区,清明节期间还有一个特有的活动,那就是风筝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自家制作各种形状的风筝,并在户外放飞,可以是各种动物、花鸟、童话人物等等。

在河源地区,风筝节是一个家庭亲子活动,孩子们会很开心地参与进去,而家长也会尽心尽力地配合孩子们放飞风筝。

风筝节是清明节期间一个特有的传统习俗,给人们带来了一份轻松和愉快。

五、清明游山在清明节这一天,一些爱好登山的人们会选择到郊外山川间游山,观赏踏青的佳日和户外的春光,此外,还有一些人会到一些风景名胜地游览,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与家人或者朋友聊天、唱歌、烧烤,度过一个愉悦的时光。

这也是清明节期间的一种常见活动,在河源地区有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天选择出行游山,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美丽。

在河源地区,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里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祖先、享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源客家民俗文化
班级:10车辆师姓名:揭文君学号:2010095244016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上游,东靠梅州,南接惠州,西连韶关,北邻江西赣州,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

全市总人口为340多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纯客家地区。

河源的客家人有着其他地区客家人共同的族群优点和文化特征,但也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河源客家比较出名的几种文化。

一、客家府第式民居:
河源地区的客家民居属府第式,与围龙屋有
相似的结构模式,建筑讲究地势和座向,一般布
局要求与子午线为中轴,左右对称,按结构可分
为“三堂、二横、一围”,三堂指前、中、后三个
厅堂,中厅是举行重大聚会和喜庆活动的场所;
后厅一般为“祖公堂”,是供奉祖先神位和祭祀的
专用场所;前厅大门的左右两侧门进去是横屋,
再由两边横屋向后延伸到成半月或四方形的后
围,在后堂祖公堂的背面与围之间是一座高于前
屋基的地,俗称“花台”。

二、河源居住习俗:
新中国成立前,乡村一般以宗族、家族为中轴
建筑住宅。

人们选择居住地点多是选择依山傍水、
向阳的所谓风水地。

屋的座向为坐北向南或坐西向
东。

屋型常见的有围龙屋(四方围龙、圆半圆围龙、
少数大家族居住五进、七进围龙)、角楼(二角楼、
四角楼、八角楼)、单栋、二栋二横、三栋三横。

屋式大致相同,环绕厅堂,对称而建,规格相
同的小房间。

一般为砖木结构的瓦平房,贫困人家
住茅草房。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得了土地,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兴建了不少单栋瓦房。

新中国成立后,行地理、讲风水之风一度绝迹。

80年代后,民间行地理、讲风水之风泛起。

新宅建成,择日进宅风俗犹存。

进宅之日,奉神,贴喜联,宴请亲朋,以示庆贺。

赴宴者送礼,礼物有镜屏、家私、礼金等,在农村还要送上炮竹燃放。

三、河源生产习俗:
春耕春收:“一年之计在于春”。

立春过后,春耕
季节即将到来,农耕者在这个时节要订好春耕春种
春收计划,俗称备耕。

通常在立春前后要备好当年
农作物用肥。

立春日,有的地方(如紫金县),明、
清时期有县官示耕的习俗。

每年立春之日,知县率
领僚属、绅耆到“五谷庙”祭祀“神农”。

雨水前后开耕,
惊蛰前后播种,到春分时节,种植花生、黄豆和其
他豆类以及搞好冬种春收作物收成,至此,春耕全
面展开。

谷雨前后,插完早造秧苗。

插秧不能超过立夏,超过立夏插的秧,其收成必然差。

夏收夏种:夏至时节,早稻开始成熟,到小暑时节,开始收割,到大暑,夏收进入高潮。

收割完早稻紧接着耙田,插晚造秧苗,有的田地则及时种上番薯或秋花生,这个季节叫夏收夏种。

秋收冬种:霜降后晚稻成熟,到立冬前后,晚稻收割完毕。

至农历十月初,一般都割完了晚稻,这时要赶牛犁田(犁霜田)“晒霜”或种植冬种作物。

农民们都很重视冬种。

冬种作物一般在小雪前种完。

此后,进入农闲时期,人们多在此时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础建设。

四、饮食习俗:
河源市居民习惯一日吃三餐。

三餐干饭或两干
一稀或三餐稀饭,视经济条件而行。

主食为大米,
辅以番薯、小麦和其他杂粮。

副食,蔬菜有萝卜、
白菜、青菜等几十种;肉食有猪肉、鸡、鸭、鱼、
咸鱼等,以猪肉为主;饮料主要是茶、酒;保健用
的在农村是自采草药煮凉茶。

东江酿豆腐、炆红烧肉、白斩鸡是客家人民节
日家宴、招待客人最普遍使用的菜肴。

新中国成立
前,河源地区客民生活艰苦,食肉不易,有许多人
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才有可能吃到肉。

五、河源婚姻习俗:
1949年以前,河源地区实行的是封建包办买
卖婚姻制度。

男婚女嫁不能自主,决定于“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

盛行早婚,童养媳、等郎媳、老
少配、一夫多妻的现象普遍存在。

婚姻礼仪非常
讲究,一般要经纳彩、问名、纳吉、行聘、请期、
迎亲拜堂“六礼”程序才算完成婚事,还要讲求聘
金、彩礼、嫁妆、摆宴请客、新娘坐轿等习俗。

民国初年,城里曾提倡文明婚礼,新郎穿中
山装,新娘穿旗袍、婚纱、戴红花,在礼堂举行
仪式,有主婚人、证婚人、伴郎伴娘等。

新中国
成立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实行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制,废除买卖婚姻。

婚礼也有较大改革。

男女双方通过认识了解,自愿结合,到区、乡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证就算是结婚。

婚礼仪式也从简,有的以开茶会、吃喜糖代替酒席。

但多数仍摆酒席。

六、河源寿庆:
河源地区习俗相传,男女满60岁才算“上寿”,60岁以前每年的诞辰叫“生日”。

少儿“生日”,一般人家,父母往往给孩子煮几个鸡蛋就算庆祝;富有人家则要办丰富的筵席,全家高高兴兴地祝贺。

有些地方很重视小孩16岁那年的生日,略备酒菜宴请近亲好友,谓“出花园”。

20世纪90年代后,在中小学学生中风行时尚生日,相好的同学之间互致生日礼物;家里为孩子准备蛋糕、水果、饮料;届时,点燃蜡烛,大家齐唱《生日歌》,场面好不热闹。

成年人过生日,多数都是家人备点酒菜以示庆祝。

到41、51岁有些人便开始做“生日”。


60岁以上,每逢一为大寿,61岁为花甲重逢,曰初寿;71岁为古稀之年,曰中寿;81为耋,曰上寿;91为耄,曰高寿;百岁为期颐寿。

每逢大寿,由子女告知亲友,亲友则以衣服、鞋帽、鸡蛋、猪肉或礼金等为祝寿礼,到寿星家祝寿,寿星家属以酒肴招待,俗称“做生日”。

河源不仅是一个有着历史文化特色的地方,还是一个三清水秀的地方,由中国绿色明珠之称,拥有广东文化名城——佗城、岭南第一大湖——万绿湖、“地下龙宫”——黄龙岩等等著名的景点。

赶紧行动吧,亲身来感受河源文化的熏陶,还能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摘自——《河源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