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迅速好转。该病属临床少见病,易误诊、
漏诊。
Tolosa-Hunt 综 合 征
THS 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更多倾向于与免疫 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大量淋巴细 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组成的肉芽肿样病变, 可引起某些颅神经受压及颈内动脉狭窄。
国际头痛协会于 2005 年提出的 THS 诊断标准:
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呈蜂窝状强化,后期强化进展,左侧海绵窦受侵(红箭)。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鞍旁表皮样囊肿多为先天性, 系神经管闭合时 外胚层上皮成分卷入颅内所致, 鞍旁发病率仅次于 桥小脑角区, 占第二位。
鞍旁皮样囊肿发病机理与表皮样囊肿相似 , 只
是还含有皮附器、毛发、皮脂腺、汗腺等成分。
影像学表现(表皮样囊肿):
增强扫描肿物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累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硬膜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中年女 性发病率较高,其中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起自海 绵窦间隙血管,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0.4% ~ 2.0 %, 是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最好发的部位。
由于颅中窝血管、神经丰富,当鞍旁海绵状血
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左侧海绵窦受累,正常结构显示不清(红 箭)。
转移瘤
转移瘤多见于老年。 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和颅
内其他转移灶, 鼻咽癌直接侵犯者易于诊断。无原
发肿瘤病史和其他转移灶时诊断困难。
病例1:鼻咽癌直接侵犯海绵窦;患者,男,22岁,鼻塞及右侧面部麻木2个月, CT示鼻咽顶壁及后壁软组织明显增厚,周围发多骨质破坏,MR呈等T1等T2信 号。
管瘤截面超过3cm时,会产生压迫症状,向海
绵窦生长可压迫Ⅳ、Ⅴ、Ⅵ对脑神经,前生长可
压迫视神经管,向鞍上池生长可压迫视交叉,其
临床症状有视物下降、复视、头痛、眼外肌运动
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
①肿块常累及蝶鞍,鞍旁部分大,鞍内部分小,呈“横哑铃 状”改变; ②T1呈稍低/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类似“ 灯泡征”;
病例3,肺癌脑转移:两侧海绵窦结构紊乱、增宽,明显强化(红箭), 右 侧小脑半球见转移灶(黄箭)。
非感染性及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 Tolosa-Hunt 综 合 征 感染性疾病
毛霉菌病
真菌性脑膜炎等
Tolosa-Hunt 综 合 征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asa- - Hunt 综合征,THS), 是指局限于海绵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附近硬脑膜部位 的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主要特点 为眶周疼痛、伴有Ⅲ、Ⅳ、Ⅵ中单支或多支颅神经麻痹、以
病变FLAIR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强化,挤压右侧海绵窦(红箭)
肿瘤 — 常见继发肿瘤
垂体瘤 脊索瘤
其他类型肿瘤(如鼻咽癌、转移瘤、
蝶窦癌等)
垂体瘤
垂体瘤是最常见的鞍区肿瘤,最大径超过10mm 者称为垂体大腺瘤,好发于 20 ~ 40 岁。 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内分泌功能障碍和颅内神经 系统碍为主。
病例1: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侵及左侧海绵窦(红箭) 及包绕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黄箭)。
病例2,垂体瘤:等T1等T2病变,增强扫描中度较均匀强化,侵及左侧海绵窦 (红箭)及包绕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黄箭)。
脊索瘤
脊索瘤是局部的侵袭性或恶性肿瘤,是累及斜坡与骶尾
部常见的硬膜外肿瘤,由胚胎残留或异位脊索形成。这些肿
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 外侧壁较厚, 又分为内外两层, 内
层疏松,外层厚韧。 两侧海绵窦在前床突的前方借海绵间前窦相通, 在后床突 之后借海绵间后窦相沟通。因而在蝶鞍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环状静脉窦,称为环窦(circular sinus)。
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
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
①病变多位于蛛网膜下腔, 形态不规则, 呈长 T1长 T2信号,多不均匀; 病变易包绕神经、血管, 但不会导致 血管狭窄; ②DWI 呈高信号,ADC值近似脑实质; ③大部分病变无强化,少数囊壁强化(1/3)。
皮样囊肿信号不均 , 可见短T1脂肪信号, 并可见脂液界面, 脂肪抑制序列可确定其脂肪
性质, 钙化 CT 显示更佳, 囊肿常破裂导致蛛网
病例2:痛性眼肌麻痹,右侧眶尖脂肪信号消失,可见等T1等T2等 FLAIR信号(红箭),右侧海绵窦稍增宽(黄箭)。
病例2:右侧海绵窦(红箭)、右侧眶尖(黄箭)见明显强化信号,右颞极 局部脑膜增厚(蓝箭)。
感染性病变
多由海绵窦本身炎症或其它部分感
染性病变累及所致。
病例1,毛霉菌病:患者,女,47岁,恶心、呕吐半个月,MR提示鼻窦 炎,并向后累及两侧海绵窦(红箭),强化显示较清。
膜下腔内脂肪信号影。
病例1:表皮样囊肿,左侧鞍旁病变,长T1长T2混杂FLAIR信号,挤压左侧海绵窦(红 箭)。
病变为DWI高信号,ADC接近于脑实质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挤压左侧海绵 窦(红箭)。
病例2:皮样囊肿破裂内容物游离至蛛网膜下腔:右侧海绵窦区病变,长/短T1长T2信号,蛛 网膜下腔多发斑点状短T1信号,挤压右侧海绵窦(红箭)。
海绵窦解剖及常见疾 病影像诊断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耿左军
1
海绵窦解剖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
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 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 为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隙。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 成栓塞。
2
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 向后达颞骨岩部尖端, 长约2cm , 内外宽1cm 。在横切面上,海绵窦略呈尖端向下的 三角形。上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内侧壁在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
上颌神经。
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颈内动脉
在窦内上升并折转向前,展神经位于颈内动脉和眼神
经之间,或在窦的外侧壁内。
在后床突之后,外侧壁内只有滑车神经(居上) 和 眼神经(居下)。
海绵间前窦 垂体 海绵间后窦
海绵窦内神经示意图
海绵窦(CS)常见疾病
肿瘤
原发肿瘤(19.61%) 继发肿瘤(75.49%)
③增强后呈显著较均匀强化或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因此动态
增强延迟强化“ 填充”为海绵状血管瘤典型表现;
④DWI等信号,ADC值明显升高(肿瘤内无肿瘤细胞,水 分子扩散速度明显快);
⑤ MRS无NAA峰、Cho峰、Cr峰(因病灶内无脑组
织 )。
左鞍旁肿物,长T1长T2稍高FLAIR信号,累及左侧海绵窦(红箭)。
侵袭性垂体瘤可以浸润到硬脑膜之外骨骼、 蝶窦
及海绵窦。术前依靠 MRI 明确有无海绵窦受累及和其
侵犯的范围,对于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预后和复发的
预测有重大意义。
影像学表现:
①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伴坏死、 出血、囊变时信号不均; ②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③典型者冠状位及矢状位肿瘤呈“8”字征,此时一般鞍上
病例1:MR平扫显示双侧海绵窦增宽(红箭)。
病例1: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并可见增宽的海绵窦明显强化(红箭),右 颞极脑膜明显增厚强化(黄箭)。
病例2,蝶窦癌累及海绵窦:CT示鞍区软组织病变伴周围骨质破 坏,MRI示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
病例2:同一患者,蝶窦癌术后,鼻咽右侧壁仍见软组织肿物(黄 箭),右侧海绵窦外侧壁增宽、明显强化(红箭)。
瘤可以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但以斜坡嘴侧和骶尾 部最常见。 脊索瘤的生长虽然缓慢,且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晚期可转 移),但其局部破坏性很强,因肿瘤继续生长而危害人体,
且手术后极易复发,故仍属于恶性肿瘤,且预后较差。
临床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60岁多见,临 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其中鞍区者常导致视物模 糊,视力低下、复视、垂体功能低下,累及海绵窦 时,可出现动眼神经及三叉神经症状。
绵窦增强软组织影仅限于海绵窦区 ;
③部分病变可见患侧颞极部脑膜受累强化。
病例1,痛性眼肌麻痹:患者,女,48岁,头痛待查,T1、T1轴位及压脂 T1冠状位显示,两侧海绵窦不对称,右侧海绵窦稍增宽(红箭)。
病例:1:增强扫描,右侧海绵窦增宽(红箭),明显强化,右颞极脑 膜局部增厚、强化(黄箭),右侧动眼神经周围可见环形强化(紫 箭)。
影像学表现:
①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中高信号,广泛 浸润者因有出血、囊变、骨质破坏及钙化,表现为弥漫性混杂 信号; ②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常可呈蜂窝状强化;
③可累及颈内动脉及海绵窦,侵入蝶窦及鼻咽腔,致临近
骨质破坏;
斜坡上偏左肿物,MR呈长T1长T2信号,CT上见肿物左侧局部骨质破坏(红 箭)。
①单次发作或多次发作的单侧眼眶疼痛,未经治疗平均持续数周; ②Ⅲ、Ⅳ和/或Ⅵ中单支或多支颅神经麻痹,和/或经 MRl 或活检
证实的肉芽肿;
③颅神经麻痹与疼痛同时或在疼痛发作 2 周内出现; ④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72h 内疼痛和脑神经麻痹缓解; 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损害。
影像学表现:
①表现为患侧海绵窦不同程度增宽 、增大,以致两侧海绵窦 形状不对称 。MRI 平扫 T1、T2均呈中等信号软组织影 ; ② 脂肪抑制增强图像上双侧海绵窦影均明显强化 ,但患侧海 绵窦强化的软组织影明显增多,并向眶尖部及颅底延续,而健侧海
病例2:真菌性脑膜炎,右侧海绵窦增宽,明显强化(红箭),右侧眶尖脂肪 信号消失(黄箭)。
血管性病变
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脉瘤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交通即颈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为常 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由于特殊的解剖原因,海绵窦 区是全身发生动静脉瘘最多的部位。80%以上的患者 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突出、充血、眼球 运动障碍等而就诊于眼科医师。
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 血管性病变
肿瘤 — 常见原发肿瘤/肿瘤样病变
脑膜瘤
神经源性肿瘤 硬膜海绵状血管瘤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脑膜瘤
脑膜瘤是鞍旁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女
性,高峰年龄在 41~ 50 岁。
脑膜瘤大部分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脑膜上皮细
胞群。
鞍旁脑膜瘤常沿脑膜向周围生长,前可达眶尖、后可
少见于其他鞍旁肿瘤,因此是确定脑膜瘤诊断的重要征象;
④增强扫描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并常见脑膜尾征,此为脑 膜瘤典型表现。
病例1:CT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圆形等密度病变(黄箭),于MRI上呈 长T1长T2高FLAIR信号,与左侧海绵窦分界不清(红箭)。
病例1: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累及左侧海绵窦(红箭),并见脑 膜尾征(黄箭)。
达斜坡,向外沿颅中窝底扩展,向内可累及鞍内。
虽然鞍旁脑膜瘤具有脑膜瘤的一般特点, 多
数易于诊断, 但该区为脑膜瘤误诊的好发部位, 而
且其他肿瘤也常有类似脑膜瘤的表现, 需引起注
意。 动态增强有助于显示脑膜瘤的早期强化特点,
并可提示其硬度, 有助于手术方案制订。
影像学表现:
①M RI 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较少出现分叶, 呈等或稍 长 T1信号,等或稍长 T2信号; ②有时可见出血或囊变,邻近血管常被包绕变窄; ③钙化, 临近骨质破坏或增生较常见,此种骨质增生硬化极
部分大于鞍内;
影像学表现:
④不典型者起源于垂体一侧,广泛侵犯周围结构;
⑤侵袭性垂体瘤包绕颈内动脉,但不引起颈内动脉移位和 狭窄,此特征可与脑膜瘤鉴别。
病例1,垂体瘤:患者,女,47岁,双眼视物模糊3年,加重伴周身水肿、头痛 20天,CT示鞍区扩大,并可见葫芦状肿物,MR呈等T1等T2信号,并见囊变区, 左侧海绵窦受侵。
态学对诊断帮助较大;
②M RI 多表现为长 T1、长 T2信号;常见坏死、囊变或出 血;来自百度文库③ 常见神经孔道扩大及神经增粗。 多数神经源性肿瘤可见 病变填充 M eckel 腔 。 邻近血管可被包绕或推移, 但一般无狭
窄;
④增强扫描时呈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三叉神经瘤:右侧桥小脑角区-鞍旁囊实性肿物,内见分隔, 累 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病例2:右侧鞍上等密度肿物,边缘见钙化,MR呈长T1长T2高FLAIR信号。
病例2: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右侧海绵窦受侵。
神经源性肿瘤
多见于中年, 无明显性别差异。 主要来自三叉
神经, 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恶性周围神经
鞘膜肿瘤。
影像学表现(三叉神经瘤):
①鞍旁肿块并向后延伸到桥小脑角 ,典型者例呈哑铃状,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