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海绵窦断面与影像解剖共29页文档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经内耳道中下部的横断层面
1.耳蜗 2.面神经 3.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下支 4.内耳道 5. 前庭 6.外骨半规管 7.前庭水管 8.后骨半规管 9.乳突窦 10.砧骨体 11.鼓室上隐窝 12.锤骨头
3.经内耳道下部的横断层面
1.蜗螺旋管 2.前庭 3. 后骨半规管 4.锥隐窝 5.镫骨肌 6.面神经垂直段 7.面隐窝 8.锥隆起 9.锤骨柄 10.外耳 道 11.咽鼓管 12.前庭水管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海绵窦断面与影像解剖
一、冠状位 眶上裂后缘层面
交叉前沟层面
垂体前叶层面
垂体后叶层面
鞍背后部层面
二、横轴位
垂体中部层面
横轴位—垂体下缘层面
横轴位—海绵窦下缘层面
第十二节 耳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耳的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1.经内耳道上部的横断层面 2.经内耳道中下部的横断层面 3.经内耳道下部的横断层面 4.经外耳道上部的横断层面 5.经外耳道中部的横断层面
1.经内耳道上部的横断层面
1.面神经水平段 2.面神经膝状神经节 3.面神经迷路段 4.内耳道 5.前庭 6.外骨半规管 7.前庭水管 8.后骨半 规管 9.乳突窦 10.砧骨体 11.鼓室上隐窝 12.锤骨头
4.经外耳道上部的横断层面
1. 耳蜗 2. 蜗螺旋管第1周 3.耳蜗前庭通道 4. 前庭 5.颈静 脉窝 6.圆窗龛 7. 镫骨肌 8. 面神经垂直段 9. 面隐窝 10. 锥隆起 11. 外耳道 12. 锤骨柄
海绵窦病变影像诊断
案例二:海绵窦内炎症的诊断
总结词
海绵窦内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详细描述
海绵窦内炎症通常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表现为海绵窦区域肿胀、充血、渗出等症状。通过CT和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海绵窦区域密度或信号异常,增强扫描可见炎症病灶强化。这些特征性的影 像表现有助于海绵窦内炎症的诊断。
02
海绵窦还参与调节颅内压和脑脊 液的循环。
海绵窦病变的常见原因
1 2
3
感染
海绵窦炎是最常见的海绵窦病变,通常由感染引起,如脑膜 炎、脑炎等。
肿瘤
海绵窦区的肿瘤生长也可能压迫或侵犯海绵窦,导致病变。
血管病变
如海绵状血管瘤、动脉瘤等血管病变也可能影响海绵窦的正 常功能。
海绵窦病变的症状与影响
头痛
海绵窦病变可能导致头 痛,尤其是在眼睛、太
新型影像诊断技术的研发
功能成像技术
研发新型功能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 加权成像(PWI)等,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病变的生理和病 理变化,为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分子影像技术
利用分子影像技术,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等,能够检测病变组织的分子变化,为早期诊断和个性化 治疗提供支持。
动态监测与随访
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和随访,及时 发现病变的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 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
05
海绵窦病变影像诊断案例分 享
案例一: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总结词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海绵窦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详细描述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在海绵窦区域生长缓慢,症状较轻。通过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 到海绵窦区域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占位性病变,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这些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有助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海绵窦的解剖和应用解剖
眼科领域应用背景介绍
眼部疾病的多样性
海绵窦作为眼部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道,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密切相关。
眼科手术的复杂性
海绵窦的解剖结构复杂,涉及眼部手术时需要精确掌握其结构和毗 邻关系,以确保手术安全。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海绵窦的精细结构和毗邻关系的认 识更加深入,为眼科手术提供了更准确的指导。
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的各种疾病。
02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
化症、癫痫等。
03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多样,包括头痛、眩晕、运动障
碍、感觉异常、认知障碍等。
海绵窦对神经系统影响机制
海绵窦是位于颅底深处的一对静脉血管丛,与颅内静脉系统密切相关。
海绵窦通过引流颅内静脉血液,维持颅内压力的稳定,保证大脑的正常生 理功能。
变可能影响眼外肌的功能。
前沿研究成果分享
海绵窦的影像学研究
利用高分辨率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海绵窦进行精细 成像,揭示其内部结构和毗邻关系,为眼科手术提供准确 的解剖学依据。
海绵窦的显微外科研究
借助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技术,对海绵窦进行精细的解剖和 分离,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提高眼科手术的精准度和 安全性。
虚拟现实技术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海绵窦的三维模型,实现对其内部结构的 交互式探索和分析。
生物力学模拟
通过生物力学模拟技术,分析海绵窦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和变形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4
海绵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 及影响机制
Chapter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01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海绵窦断面影像解剖
咽部及咽旁腺样囊性癌侵犯海绵窦:肿瘤可沿翼腭窝一 眶上裂或翼腭窝一翼上颌裂一颞下窝一三叉神经周围 侵犯海绵窦。CT和MRI示口咽一鼻咽旁间隙或硬腭后 缘软组织肿块及局部骨质破坏,肿块侵犯翼腭窝及翼 上颌裂,表现为局部脂肪消失、代之以异常密度或信 号,蝶鞍层面可见鞍旁及眶尖软组织肿块,CT上呈等 或稍低密度,眶尖及颅底骨质破坏。MRI T1w1示肿瘤 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明显强 化,咽部黏液表皮样癌也可见类似表现。
损伤性、 自发性
(3)海绵窦内动脉瘤
(4)海绵窦内或其邻近结构肿瘤
当前第12页\共有56页\编于星期五\10点
颈内动脉的相关解剖
颈内动脉的走行
颈总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或C4
颈内动脉(颈部)
咽侧壁
颅底
颈内动脉(岩部)
颈动脉管
颈内动脉(海绵窦部) 海绵窦
前穿质
当前第13页\共有56页\编于星期五\10点
外胚层肿瘤;累及海绵窦的神经鞘瘤主要是第Ⅲ和第Ⅳ 型三叉神经瘤,约50%同时累及Meckel腔和桥前 池.并在岩骨三叉神经压迹处细缩,形成哑铃状外 观;也可仅见于Meckel腔。肿瘤为实性、囊实性或合 并出血,较大者继发改变明显。CT示肿瘤呈等密度或
混杂密度,T1wI上常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多为高信
当前第6页\共有56页\编于星期五\10点
A:滑车神经;B:眼神经;C:上颌神经;D:颈内动脉水平段
当前第7页\共有56页\编于星期五\10点
当前第8页\共有56页\编于星期五\10点
A:床突三角;B:滑车上三角;C:滑车下三角;D:前内侧三角; E:前外侧三角;F:后外侧三角;G:后内侧三角;H:动眼神经三角
海绵窦的解剖
Taptas(1949)通过对成人新鲜标本、新生儿胎儿标本的解剖观察,提出 了一个与前不同的概念:所谓海绵窦就是一个由硬膜皱襞分开形成的硬膜外 间隙,它不是一个静脉窦,而是静脉丛,颈内动脉和静脉丛的关系是毗邻关系。
海绵窦后壁的解剖
• 由颞骨岩尖、后床皱壁、鞍背余坡外上部之间的硬脑膜内层构成。 展神经于后床突下平均15.7(12.5~20.5)mm处穿过鞍背下方的 硬膜,先在基底窦内或其外侧向外上行约4.04(1.9~6.3)mm,穿 过上蝶岩韧带下方,到Dorollo管,然后成一角度折向前入海绵 窦。上蝶岩韧带附着于颞骨岩部与后床突下的鞍背。 Dorollo管 位于上蝶岩韧带,颞骨岩尖和鞍背三者之间,展神经与此管底的 骨膜密着而固定。
海绵窦前壁的解剖
• 海绵窦的前壁较特殊.它的外侧为眶上裂的内侧部,海绵窦借此与 眶内相联系;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分别通过海绵 窦的外侧壁和前下腔聚集在眶上裂内侧入眶,前壁的内侧邻接蝶 窦,在有些标本中,前壁的外侧还与充分发育的筛窦相接。
海绵窦周壁的厚度
• 海绵窦内侧壁、上壁和外侧壁的厚度分别为 (156.9±32.7)μm、(1130.4±97.6)μm和 (821.3±54.3)μm。海绵窦内侧壁与上壁和外侧 壁之间的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 上壁与外侧壁之间的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
海绵窦的解剖
Anatomy of cavernous sinus
海绵窦的概念
海绵窦是一团围绕颈内动脉的粗细不等的静脉丛, 相邻的静脉管互相粘着形成小梁样结构。海绵窦并非 单纯的静脉通道,它由小梁结构组成,外被硬脑膜所 包围。
海绵窦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海绵窦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为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隙。
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图16)。
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向后达颞骨岩部尖端,长约2cm ,内外宽1cm 。
在横切面上,海绵窦略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上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内侧壁在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外侧壁较厚,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疏松,外层厚韧。
两侧海绵窦在前床突的前方借海绵间前窦相通,在后床突之后借海绵间后窦相沟通。
因而在蝶鞍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状静脉窦,称为环窦(circular sinus)。
海绵窦的内容物及其毗邻关系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一些脑神经通过,其外侧壁与Ⅲ~Ⅵ对脑神经的行程关系密切,在临床上颇为重要。
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颈内动脉在窦内上升并折转向前,展神经位于颈内动脉和眼神经之间,或在窦的外侧壁内。
在后床突之后,外侧壁内只有滑车神经(居上)和眼神经(居下)。
海绵窦的引流引流至海绵窦的静脉包括:眼上静脉,部分或全部眼下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半球额叶眶面静脉和蝶顶窦(伴随脑膜中动脉)。
海绵窦内的血流方向,主要是向后经岩上窦、岩下窦分别汇入乙状窦或横窦和颈内静脉。
海绵窦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十分广泛。
向前经眼上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脉与面深部的翼静脉丛相交通。
向上经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窦、横窦相交通。
向后经岩上窦与乙状窦或横窦相交通,经岩下窦与乙状窦或颈内静脉相交通。
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
海绵窦与临近的硬脑膜窦及颅外静脉的广泛交通,在侧支循环方面有重要意义,也是在面部感染时可能诱发颅内感染的解剖学基础;也是颈动脉海绵窦瘘时静脉回流的解剖学基础。
专家述评:海绵窦病变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
专家述评:海绵窦病变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海绵窦位于中颅窝内侧,为双侧蝶鞍、蝶窦外侧类似三角形的结构,由骨性结构、硬脑膜、静脉窦、神经和颈内动脉组成。
前方与眶上裂、眶尖等眼眶后部结构相通,周围与筛窦、蝶窦等鼻旁窦(副鼻窦)结构相邻。
该部位的病变常见有非特异炎症、感染、血管源性疾病、肿瘤转移及医源性损伤。
下面我们从海绵窦的解剖结构开始,逐一介绍海绵窦中关键神经、血管的走行,常见病变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
01海绵窦的解剖海绵窦前方止于眶上裂,向后至鞍背,可分为蝶鞍旁和蝶窦旁2个部分,这2部分并不连续。
海绵窦的外侧壁由2层硬膜组成,2层硬膜间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和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
展神经位于内侧颈内动脉旁,颈交感神经纤维缠绕于颈内动脉,因此海绵窦该部位的损害可导致展神经麻痹与Horner征(图1)。
海绵窦前部近眶上裂部位,动眼神经分为上、下2支:上支支配提上睑肌和上直肌;下支支配下直肌、下斜肌、内直肌和瞳孔括约肌。
依据损害部位及损害神经、血管的程度不同,临床又可将该部位病变分为以下几种。
(1)眶尖综合征:累及视神经(II)、动眼神经(III)、滑车神经(IV)、展神经(VI)、三叉神经第1支(V1)。
(2)眶上裂综合征:紧邻眶尖前部的结构,除进入眼眶的多支眼球运动神经外,尚有Zinn总腱环及眼外肌的起始部,但视神经并不从此结构中经过。
(3)海绵窦综合征:眶尖综合征的所有症状及三叉神经上颌支(V2)和眼交感神经纤维损害。
除外穿经海绵窦的多根脑神经,海绵窦尚具有引流眼眶静脉回流的功能。
两侧海绵窦通过中间结构交通。
每侧海绵窦汇集了眼眶静脉回流(眼上静脉、眼下静脉)及静脉的血流,通过岩上静脉和岩下静脉回流至乙状窦,进而至颈内静脉丛。
面部静脉与眼眶静脉之间有非常丰富的交通支,解释了颜面部感染容易导致眼眶蜂窝织炎及海绵窦静脉血栓的原因。
颈内动脉在海绵窦中呈“S”形走行,其分支小动脉为垂体及眼球运动神经提供血运。
海绵窦断面影像解剖与常见病诊断
后 部 可 见 卵 圆形 较 低 密 度 的 Mekl 。 注 射 对 比 剂 后 海 绵 窦 ce 腔
明显 强化 , 缘 较 平 直 , 外 内缘 也 较 清 楚 , 脉 期 和 延 迟 扫 描 难 以 静 分 辨 海 绵 窦段 颈 内 动 脉 , 在 动 脉 期 海 绵 窦 密 度 仍 低 于 颈 内 动 但 脉 。冠 状 面 图 像 上 海 绵 窦 位 于 蝶 鞍 两 侧 、 三 角 形 。 Mek l 呈 ce 腔
【 中图 分 类 号 】R 1 . 2 4 5 2 【 献 标 识 码 】A 8 4 4 ;R 4 . 文 【 文章 编 号 】1 0 — 31 — 5 3
海绵 窦 是 位 于 颅 底 中央 深 在 的 复 杂 静 脉 结 构 , 种 病 变 可 多
不强化 。
海 绵 窦 的 断面 影像 学 检 查 方 法 和 正 常解 剖
C 检 查 宜 采 用 多 层 螺 旋 C 常 规 增 强 扫 描 , 厚 为 T T, 层
MR I 海 绵 窦 呈 低 信 号 , 略 高 于 颈 内 动 脉 , I I w 上 T 但 Tw
0 5 ~ 12 .0 . 5 mm, 轴 面 为 主 , 括 标 准 算 法 和 骨 算 法 , 工 作 横 包 在 站 进 行 多平 面 重 组 及 其 它 后 处 理 。显 示 海 绵 窦 区 血 管 病 变 可 采 用 C 血 管 成 像 , 用 减 影 技 术 以去 除 鞍 区 骨 质 的 影 响 。 T 使
分 别 经 圆 孑 和 卵 圆 孔 出颅 I s L =.。 14 ,3
增 强 T w 1层 厚 为 3mm, 强 扫描 需 加 脂 肪 抑 制 , 层 扫 描 采 , 增 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2:真菌性脑膜炎,右侧海绵窦增宽,明显强化(红箭),右侧眶尖脂肪 信号消失(黄箭)。
血管性病变
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脉瘤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交通即颈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为常 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由于特殊的解剖原因,海绵窦 区是全身发生动静脉瘘最多的部位。80%以上的患者 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突出、充血、眼球 运动障碍等而就诊于眼科医师。
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迅速好转。该病属临床少见病,易误诊、
漏诊。
Tolosa-Hunt 综 合 征
THS 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更多倾向于与免疫 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大量淋巴细 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组成的肉芽肿样病变, 可引起某些颅神经受压及颈内动脉狭窄。
国际头痛协会于 2005 年提出的 THS 诊断标准:
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左侧海绵窦受累,正常结构显示不清(红 箭)。
转移瘤
转移瘤多见于老年。 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和颅
内其他转移灶, 鼻咽癌直接侵犯者易于诊断。无原
发肿瘤病史和其他转移灶时诊断困难。
病例1:鼻咽癌直接侵犯海绵窦;患者,男,22岁,鼻塞及右侧面部麻木2个月, CT示鼻咽顶壁及后壁软组织明显增厚,周围发多骨质破坏,MR呈等T1等T2信 号。
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 外侧壁较厚, 又分为内外两层, 内
层疏松,外层厚韧。 两侧海绵窦在前床突的前方借海绵间前窦相通, 在后床突 之后借海绵间后窦相沟通。因而在蝶鞍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环状静脉窦,称为环窦(circular sinus)。
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
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
病例3,肺癌脑转移:两侧海绵窦结构紊乱、增宽,明显强化(红箭), 右 侧小脑半球见转移灶(黄箭)。
非感染性及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 Tolosa-Hunt 综 合 征 感染性疾病
毛霉菌病
真菌性脑膜炎等
Tolosa-Hunt 综 合 征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asa- - Hunt 综合征,THS), 是指局限于海绵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附近硬脑膜部位 的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主要特点 为眶周疼痛、伴有Ⅲ、Ⅳ、Ⅵ中单支或多支颅神经麻痹、以
①单次发作或多次发作的单侧眼眶疼痛,未经治疗平均持续数周; ②Ⅲ、Ⅳ和/或Ⅵ中单支或多支颅神经麻痹,和/或经 MRl 或活检
证实的肉芽肿;
③颅神经麻痹与疼痛同时或在疼痛发作 2 周内出现; ④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72h 内疼痛和脑神经麻痹缓解; 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损害。
影像学表现:
①表现为患侧海绵窦不同程度增宽 、增大,以致两侧海绵窦 形状不对称 。MRI 平扫 T1、T2均呈中等信号软组织影 ; ② 脂肪抑制增强图像上双侧海绵窦影均明显强化 ,但患侧海 绵窦强化的软组织影明显增多,并向眶尖部及颅底延续,而健侧海
膜下腔内脂肪信号影。
病例1:表皮样囊肿,左侧鞍旁病变,长T1长T2混杂FLAIR信号,挤压左侧海绵窦(红 箭)。
病变为DWI高信号,ADC接近于脑实质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挤压左侧海绵 窦(红箭)。
病例2:皮样囊肿破裂内容物游离至蛛网膜下腔:右侧海绵窦区病变,长/短T1长T2信号,蛛 网膜下腔多发斑点状短T1信号,挤压右侧海绵窦(红箭)。
态学对诊断帮助较大;
②M RI 多表现为长 T1、长 T2信号;常见坏死、囊变或出 血; ③ 常见神经孔道扩大及神经增粗。 多数神经源性肿瘤可见 病变填充 M eckel 腔 。 邻近血管可被包绕或推移, 但一般无狭
窄;
④增强扫描时呈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三叉神经瘤:右侧桥小脑角区-鞍旁囊实性肿物,内见分隔, 累 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呈蜂窝状强化,后期强化进展,左侧海绵窦受侵(红箭)。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鞍旁表皮样囊肿多为先天性, 系神经管闭合时 外胚层上皮成分卷入颅内所致, 鞍旁发病率仅次于 桥小脑角区, 占第二位。
鞍旁皮样囊肿发病机理与表皮样囊肿相似 , 只
是还含有皮附器、毛发、皮脂腺、汗腺等成分。
影像学表现(表皮样囊肿):
侵袭性垂体瘤可以浸润到硬脑膜之外骨骼、 蝶窦
及海绵窦。术前依靠 MRI 明确有无海绵窦受累及和其
侵犯的范围,对于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预后和复发的
预测有重大意义。
影像学表现:
①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伴坏死、 出血、囊变时信号不均; ②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③典型者冠状位及矢状位肿瘤呈“8”字征,此时一般鞍上
增强扫描肿物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累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硬膜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中年女 性发病率较高,其中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起自海 绵窦间隙血管,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0.4% ~ 2.0 %, 是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最好发的部位。
由于颅中窝血管、神经丰富,当鞍旁海绵状血
病例2:右侧鞍上等密度肿物,边缘见钙化,MR呈长T1长T2高FLAIR信号。
病例2: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右侧海绵窦受侵。
神经源性肿瘤
多见于中年, 无明显性别差异。 主要来自三叉
神经, 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恶性周围神经
鞘膜肿瘤。
影像学表现(三叉神经瘤):
①鞍旁肿块并向后延伸到桥小脑角 ,典型者例呈哑铃状,形
病变FLAIR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强化,挤压右侧海绵窦(红箭)
肿瘤 — 常见继发肿瘤
垂体瘤 脊索瘤
其他类型肿瘤(如鼻咽癌、转移瘤、
蝶窦癌等)
垂体瘤
垂体瘤是最常见的鞍区肿瘤,最大径超过10mm 者称为垂体大腺瘤,好发于 20 ~ 40 岁。 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内分泌功能障碍和颅内神经 系统碍为主。
病例1: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侵及左侧海绵窦(红箭) 及包绕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黄箭)。
病例2,垂体瘤:等T1等T2病变,增强扫描中度较均匀强化,侵及左侧海绵窦 (红箭)及包绕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黄箭)。
脊索瘤
脊索瘤是局部的侵袭性或恶性肿瘤,是累及斜坡与骶尾
部常见的硬膜外肿瘤,由胚胎残留或异位脊索形成。这些肿
少见于其他鞍旁肿瘤,因此是确定脑膜瘤诊断的重要征象;
④增强扫描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并常见脑膜尾征,此为脑 膜瘤典型表现。
病例1:CT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圆形等密度病变(黄箭),于MRI上呈 长T1长T2高FLAIR信号,与左侧海绵窦分界不清(红箭)。
病例1: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累及左侧海绵窦(红箭),并见脑 膜尾征(黄箭)。
影像学表现:
①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中高信号,广泛 浸润者因有出血、囊变、骨质破坏及钙化,表现为弥漫性混杂 信号; ②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常可呈蜂窝状强化;
③可累及颈内动脉及海绵窦,侵入蝶窦及鼻咽腔,致临近
骨质破坏;
斜坡上偏左肿物,MR呈长T1长T2信号,CT上见肿物左侧局部骨质破坏(红 箭)。
部分大于鞍内;
影像学表现:
④不典型者起源于垂体一侧,广泛侵犯周围结构;
⑤侵袭性垂体瘤包绕颈内动脉,但不引起颈内动脉移位和 狭窄,此特征可与脑膜瘤鉴别。
病例1,垂体瘤:患者,女,47岁,双眼视物模糊3年,加重伴周身水肿、头痛 20天,CT示鞍区扩大,并可见葫芦状肿物,MR呈等T1等T2信号,并见囊变区, 左侧海绵窦受侵。
管瘤截面超过3cm时,会产生压迫症状,向海
绵窦生长可压迫Ⅳ、Ⅴ、Ⅵ对脑神经,前生长可
压迫视神经管,向鞍上池生长可压迫视交叉,其
临床症状有视物下降、复视、头痛、眼外肌运动
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
①肿块常累及蝶鞍,鞍旁部分大,鞍内部分小,呈“横哑铃 状”改变; ②T1呈稍低/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类似“ 灯泡征”;
瘤可以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但以斜坡嘴侧和骶尾 部最常见。 脊索瘤的生长虽然缓慢,且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晚期可转 移),但其局部破坏性很强,因肿瘤继续生长而危害人体,
且手术后极易复发,故仍属于恶性肿瘤,且预后较差。
临床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60岁多见,临 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其中鞍区者常导致视物模 糊,视力低下、复视、垂体功能低下,累及海绵窦 时,可出现动眼神经及三叉神经症状。
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 血管性病变
肿瘤 — 常见原发肿瘤/肿瘤样病变
脑膜瘤
神经源性肿瘤 硬膜海绵状血管瘤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脑膜瘤
脑膜瘤是鞍旁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女
性,高峰年龄在 41~ 50 岁。
脑膜瘤大部分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脑膜上皮细
胞群。
鞍旁脑膜瘤常沿脑膜向周围生长,前可达眶尖、后可
上颌神经。
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颈内动脉
在窦内上升并折转向前,展神经位于颈内动脉和眼神
经之间,或在窦的外侧壁内。
在后床突之后,外侧壁内只有滑车神经(居上) 和 眼神经(居下)。
海绵间前窦 垂体 海绵间后窦
海绵窦内神经示意图
海绵窦(CS)常见疾病
肿瘤
原发肿瘤(19.61%) 继发肿瘤(75.49%)
③增强后呈显著较均匀强化或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因此动态
增强延迟强化“ 填充”为海绵状血管瘤典型表现;
④DWI等信号,ADC值明显升高(肿瘤内无肿瘤细胞,水 分子扩散速度明显快);
⑤ MRS无NAA峰、Cho峰、Cr峰(因病灶内无脑组
织 )。
左鞍旁肿物,长T1长T2稍高FLAIR信号,累及左侧海绵窦(红箭)。
①病变多位于蛛网膜下腔, 形态不规则, 呈长 T1长 T2信号,多不均匀; 病变易包绕神经、血管, 但不会导致 血管狭窄; ②DWI 呈高信号,ADC值近似脑实质; ③大部分病变无强化,少数囊壁强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