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手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手指》教学设计15篇

《手指》教学设计15篇

《手指》教学设计15篇《手指》教学设计1课文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__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__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__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语文《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手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手指。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让学生认识到手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

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手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手指。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让学生认识到手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手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继续探讨我们上节课的内容,那就是身体的不同部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谁能告诉我,我们之前讨论了哪些部位?学生A:我们讨论了头部,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重要性。

老师:非常好,你记得很清楚。

那么,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另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位——手指。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手指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学生B:我们用手指拿东西,写字,还有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老师:非常正确。

我们的手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完成各种精细的动作,还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互动的重要工具。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手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

2. 分析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述手指的段落,并逐一进行分析。

通过讨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形态、结构、功能等。

师生对话:分析课文中的手指描述老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找出所有关于手指的段落,并试着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标记相关段落)老师:好,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些段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作者的视角,从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我们手中的手指,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身体的思想感情。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手指的详细功能和特点,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多功能性,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身体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身体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用的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作者对手指的深入浅出的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课堂上,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手指的图片、视频等。

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课堂板书。

3.教学用具:准备手指模型等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形态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手指的了解,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手指》教案公开课

《手指》教案公开课

《手指》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手指》这篇课文,了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身体的认识。

2. 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手指》的阅读与理解。

2. 手指的形状、特点和功能的介绍。

3. 观察手指,进行手指绘画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手指》的阅读与理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功能的介绍。

2. 难点:观察手指,进行手指绘画活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功能。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察手指的发现。

3. 实践法:动手进行手指绘画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手指。

2. 朗读课文《手指》,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功能。

3. 组织学生观察手指,引导学生发现手指的异同。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手指的发现。

5. 讲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手指。

6. 布置手指绘画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7.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并总结手指绘画活动。

8. 课堂小结,强调手指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9.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课文《手指》,观察家人的手指,下周分享。

10. 结束课堂,礼貌告别。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观察手指和绘画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搜集学生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手指》的文本。

2. 手指图片或模型。

3. 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等)。

4. 投影仪或白板。

八、教学安全:1. 确保学生在绘画活动中使用安全的绘画材料。

2.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绘画工具时的安全,避免受伤。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手指》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手指》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手指》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小学语文第二册上册第一单元的《手指》一课。

《手指》是包苇韵的一首诗,情感直接,简练明了。

此诗通过描写手指的作用和形状,来展现出手指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了解手指的作用和形状。

(2)能够正确朗读句子,理解诗歌的意思。

(3)积累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关注和珍惜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朗读诗歌。

2.难点: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手指的想法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课堂绘本3.活动道具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讲述一下手指的作用,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还记得我们的手指都能做些什么吗?”(学生举手回答)步骤二:课文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课程辅助材料,学生跟读。

2.教师解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要表达的意思。

3.学生分组小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展示诗歌的情感。

步骤三:课文分析(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理解每句话的意义。

2.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对诗歌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四:词汇学习(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读词,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

步骤五:图文配对活动(15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图片中的手指特征。

2.学生将正确的描述和相应的图片进行配对。

步骤六:情感体验(15分钟)1.教师展示道具,学生观察道具,描述道具的特征和用途。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道具带来的不同感觉,并与手指的感觉进行对比。

3.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手指的想法和感受。

步骤七:小结巩固(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课文内容,总结诗歌的意义和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手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活动感受到手指的独特之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设计一:22.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手指》教学设计(优秀9篇)

《手指》教学设计(优秀9篇)

《手指》教学设计〔优秀9篇〕《手指》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馆、亢、委、凉、芬、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准备:相关课件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小朋友们闭目欣赏一段交响音乐。

2、交流: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引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读词:“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听音区分“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指导读句。

〕4、引出第一节〔读词:“维也纳〞、“简陋〞、“旅馆〞〕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过渡: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故事。

2、交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随机板书:疑惑、赞叹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旅客为什么而感到疑惑呢?1、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答案。

2、交流并板书:渗水3、指导读句〔二〕旅客又为什么而“赞叹〞呢?1、轻轻读读课文3、4、5小节,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并随机出示:〔1〕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①给“全神贯注〞找个近义词朋友?〔换上“聚精会神〞读句。

〕②指导读句〔2〕他不时地把手在水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

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

①师引读句子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③指导读句〔3〕“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①旅客为什么会睁大眼睛?②指导读句3、师引读3、4、5节四、总结课文,课后探究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

4.能用所学知识描述手指的作用,体会手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识记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到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让学生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手指的图片或手势,引出“手指”话题。

2.引导学生谈谈手指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B. 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阅读《手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讨论。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

C. 深化学习1.老师介绍手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手指的构成。

2.讨论手指的功能,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手指的认识。

D. 回顾梳理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观点,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背诵《手指》课文。

2.简单绘画手指的结构。

3.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手指,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公开课教案】手指

【公开课教案】手指

【公开课教案】手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手指的名称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手指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手指的创意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 手指的功能:抓握、拿取、写字、打字、弹奏乐器等。

3. 手指的创意运用:手指画、手指舞蹈、手指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手指的名称和功能的认识。

难点:手指的创意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手指的形状、长度、粗细等特征。

2. 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手指活动,如手指画、手指舞蹈等。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手指的创意运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手指的名称和功能,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手指的名称和功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手指的特点。

3. 创意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手指创意活动,如手指画、手指舞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手指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4.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手指的创意运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手指的重要性和创意运用的可能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手指,发展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指的认识和创意运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手指操作能力,如手指画的绘画技巧、手指舞蹈的动作准确性等。

3.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内容,评估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手指图片:用于让学生观察手指的形状和特征。

2. 手指活动材料:如手指画颜料、手指舞蹈音乐等。

3. 讨论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手指的创意运用。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手工艺术家或音乐家来课堂分享手指在艺术和音乐领域的运用。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音乐会,观察和了解手指在表演中的作用。

3. 开展手指创意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手指的多种运用。

22《手指》一等奖创新教案

22《手指》一等奖创新教案

22《手指》一等奖创新教案《手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读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特别要注意“弦”“撤”“窈窕”“秽”“轧”“拧”“憎”的读音,关注“貌”“庸”的写法,理解“窈窕”“秽物”等词语的意思。

2. 感受本文独特的语言特点。

体会作者拟人化的语言风格和用词简洁、风趣幽默的精妙所在。

3. 体会文中蕴含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人生哲理。

4. 内化文章语言,通过小练笔进行语言实践。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特色,并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走进文本,学习生字词1. 导课。

我们的每只手都有五根手指,每一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先考考大家,你认识他们么?直观看,这五根手指有什么不同?(大拇指又粗又短,中指最长,小拇指又细又短)2. 其实他们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手指》,好好认识一下我们这些老朋友。

文章中有很多生字,请同学们把生字和生词都画出来。

拇指琴弦揿门铃搔痒窈窕污秽轧伤拧螺丝纽扣周仓薄弱附庸爱憎(1 )读准字音,尤其要关注“弦”“窈窕”“轧”“憎”的读音,关注“庸”的写法。

理解“附庸”的意思。

(2 )在这些词语中,有四个词语的结构是同一类的,看看是哪四个?(3 )这组词语都是写什么的?(人的行为动作)3.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在文中找找。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学习活动二:阅读课文,发现语言特色语言一:体会拟人的写作方法1. 这一组词语写的是谁的动作呢?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

2. 分别出示两个句子。

在这一部分描写中,无论是大拇指还是食指,作者的称呼是什么?(他)3. 可见,作者是把手指当作人来写的。

那么写其他几根手指的句子也是这样么?读课文,发现共同点。

4. 这种拟人化的语言还表现在其他地方。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的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手指》,进一步了解人体结构中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内容1. 教学内容分析《手指》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手指的作用和特点。

通过对手指的描写,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手指的珍视和重视之情感。

三、教学设计步骤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状的手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学习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手指》,理解文中描述手指的内容,并进行讨论,梳理重点知识。

3. 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用或特点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4. 语文游戏•设计与手指相关的语文游戏,如字谜、填字游戏等,巩固学生对手指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实施及评价1. 教学实施•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以通过口头问答、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手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本节课通过对《手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手指的功能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手指》公开课教案

《手指》公开课教案

《手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手指》这篇文章,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景。

2. 分析文章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手指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手指》原文讲解2. 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3. 文章主题和手指背后的寓意分析4. 文学鉴赏技巧的指导5. 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手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手指》,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和手法。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手指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5. 文学鉴赏:指导学生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6.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作者背景和文学鉴赏技巧。

2.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手指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实践法:课后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小组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讨论和写作成果,促进共同进步。

4. 教师评价:综合考量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手指》原文2. 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3. 文学鉴赏手册4. 讨论问题列表5. 写作模板和评分标准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座位排列成圆形或方形,便于学生讨论和互动。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等。

3. 学习材料:课文《手指》原文、作者背景资料、文学鉴赏手册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公开课一等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一等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与手指有关的趣事,展示了手指的多样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传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在教材中,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方面尚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灵巧、捏、溜”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手指的美丽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美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手指的多样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境教学、情感教育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手指游戏引入,让学生谈谈对手指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手指的美丽和作用。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手指的多样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5.朗读展示:选取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点评并指导改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手指的美丽和作用,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7.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为自己的家人写一段感谢的话,培养亲情观念。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22 手指【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课文的学习,继承发扬“团结才有力量”的传统美德。

语言运用:感受语言的风趣,尝试仿写。

思维能力: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审美创造: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课前解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要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

作者对五根手指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从外形到作用,将小小的手指刻画得栩栩如生。

本文的语言表达的方法多样,感染力强。

最为典型的是全文将手指这一寻常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他们各自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很是有趣。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作者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通用3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通用3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通用3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共三--篇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标志,同学们,看看这些资料,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播放课件,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等,最后出尼斯的小艇。

)2.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师板书课题)3.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

(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着一百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07条水道纵横交叉,117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08个小岛。

因此,威尼斯水城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之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威尼斯耸立小艇桥梁纵横交叉静寂雇定祷告保姆操纵自如2.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请文章的叙述顺序。

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把你认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并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

2.汇报: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

谁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画完并介绍小艇的样子。

《手指》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手指》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手指》教学设计4教学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

3、懂得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就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只要具有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题引入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读书效果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结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注意过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吗?板书课题:6绿手指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出示生字卡片,练读。

注意读好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指名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读完课文,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流利。

你读懂了什么?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读生字。

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

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质疑。

小组内互相交流,推代表准备发言。

反馈学习情况。

各小组互相补充修改断意。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内进行评价。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绿手指的含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6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1、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教师:请大家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出示“阅读提示”]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首先,读的时候,把易读错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解决,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相互交流;其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好,下面就请大家开始预习)2、出示口头填空,指名回答。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过渡: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吧!1、想想作者写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列表格。

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出示表格。

3、汇报交流。

4、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特点的?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准备一支笔,一本厚书要求: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

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话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教师小结: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手指》教学设计(优秀9篇)

《手指》教学设计(优秀9篇)

《手指》教学设计(优秀9篇)篇一:《手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反复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过程中,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能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感受其意思,积累与“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储备。

教学准备:课文重点句段字幕片。

教学流程:一、语言积累,常规训练。

1、手语游戏。

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

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请用手语回答。

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谁是勇敢的孩子,为我们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学生以此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狗、大雁……2、成语竞赛。

男女生分组抢说含有“手”字的成语,不能重复。

最后老师出示部分“手”字成语字幕。

手疾眼快爱不释手白手起家不择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触手可及赤手空拳大打出手丹青妙手大手大脚额手称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拱手让人拱手听命高抬贵手高下其手高下在手举手之劳毛手毛脚妙手偶得蹑脚蹑手拿手好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棋逢对手棋逢敌手棋高一着,亲如手足【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十分快乐的事情,这快乐当然不排除语文学习与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相结合,结合课文内容,课前二分钟大家一起玩玩手语和手影,兴奋点一下子被激活。

为以下的学习做了积极的心理孕伏。

成语是汉语的一朵奇葩,在紧张的竞赛中积累一些成语,能够以趣促言,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互相检查读书情况,同时给出评价等级。

读书的要求是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流利:自然停顿,朗读流畅,不重复,不打奔儿。

【设计意图】良好的朗读习惯的。

养成就是在每课书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学生的语感也与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直接关系。

而就文本解读这个角度,反复朗读,可以其义自见。

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基本形式,是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奠基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手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手指》公开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考虑,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小指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扮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1、同学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扮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扮演,教师根据扮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同学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

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

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外表,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


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需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

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


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需等到试管不烫后才干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

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
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


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

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

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

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

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

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

“可是不论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身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身好没用啊。


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抚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协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假如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深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

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

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