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2页)
德国农业概况.doc
德国位于中欧西部,北濒北海和波罗的海。
面积356970平方公里。
人口8201.2万(1 995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8人。
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为冰碛平原。
河流主要有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威悉河,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博登湖、基姆湖、维尔姆湖和阿墨湖。
属温带气候。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
将濒海的西欧和内陆的东欧连接起来,也成为暖和的南部和寒冷的北部的横梁。
德国的地形变化颇多,主要由广阔的平原、低伏的丘陵和高耸的山脉所组成,其南部的山脉是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连绵的丘陵和森林,自此向北延伸到北海和波罗的海。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1、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在原联邦德国,农业家庭农场是德国农业的基础。
按其农业收入的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业的专营企业,企业主总收入中有90%以上由经营农业所得;第二类是主营企业,农外所得收入小于50%;第三类是兼营企业,农外收入超过50%。
1995年,拥有农用地面积1公顷以上的52.3万个农场中,23.5万个农场的面积在1~1 0公顷之间,约占总数的45%。
约22.7万个农场的农用地面积在10至50公顷之间,占 4 3%。
可见,原联邦德国约有88%的农场规模在50公顷以下,50~100公顷以上的较大的农场仅占11%左右。
1994年,每个家庭农场年度的纯农业收入,前者为29152马克,后者为39798马克。
2、东西部农场存在明显差异。
在德国统一之后,原民主德国通称为“新州”,那里经过土地私有化之后,原先的超大型农场(1989年4700个)已分成3万家各种形式的农业企业(1995年底)。
其中,90%以上的是个体或合伙的农场(由3~5个家庭农场组成),但它们经营的平均规模仍大于西部,约有150公顷;合伙农场更大,平均经营450公顷。
1994年个体农场收入为每个劳动力43600马克,合伙农场为55800马克。
与原联邦德国各州不同的是,在新州的农场中,所经营的土地89.9%是租赁来的,而在西部租赁面积仅占45.1%。
某国农业概况
某国农业概况
某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某国的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类。
首先,种植业是某国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
某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适宜多种作物的种植。
某国的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其中水稻是某国的重要粮食作物。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某国也大力发展了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如苹果、柿子、葡萄、梨子等。
同时,某国也在积极推广绿色、无公害的农作物种植,以提高作物品质和降低农产品污染。
其次,畜牧业在某国也占有一席之地。
某国有着广阔的牧草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宜于发展畜牧行业。
某国的主要畜牧业品种有牛、羊、猪、禽等。
在近年来,某国加强了对畜牧业的科技支持和管理,推广了良种改良,提高了肉质和病虫害防治,增加了畜禽养殖的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某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包括土地整理、耕作、播种、施肥、收割、运输、加工等过程。
某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增加农业机械化装备的种类和数量,使农业生产大为提高,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当然,农业的发展还要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
某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注重农业科技的转化和产业化。
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加大对耕地、灌溉设施、种子等基础设施
和技术的投入,推广高效、节能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总之,某国的农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这对某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某国注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实现农业的高效、智能和环保。
土库曼斯坦农业概况(1)
土库曼斯坦农业概况一、土库曼斯坦概况土库曼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的西南部,北邻哈萨克斯坦,东北与乌兹别克斯坦接壤,南界伊朗,东南接阿富汗,西濒里海。
面积48.81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与我国四川省的面积相同),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居第二位,在独联体中居第四位。
土库曼斯坦位于独联体的最南端,库什卡镇已经接近北纬35度,与我国河南新乡大致相当。
全境地形平坦,有4/5土地是低平原,沙漠占土地面积的80%。
境内著名的卡拉库姆沙漠(意为"黑色沙漠")是世界第四大沙漠。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有科佩特洛格和巴罗帕美斯山脉。
属大陆干燥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7月平均气温为28℃,年平均气温14-16℃,但变化幅度较大,夏季酷热少雨,气温一般高达35℃以上。
各季寒冷干燥,库姆卡最低气温为零下27℃。
空气湿度低,年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山区。
年降水量山区为300毫米,东部沙漠区仅80毫米。
主要河流有阿姆河、捷詹河、穆尔加布河和阿特列克河等。
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而耕地位于南部、东北部和西部,故这些河流的水利意义不大,因此该国在卡拉库姆沙漠上修建一条长达1450公里的卡拉库姆运河运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和通航运河之一。
境内土壤以沙土为主,植物以荒漠植物为主,生物种类多,但数量少。
土库曼斯坦拥有380万公顷森林,森林覆盖率为7.9%,居中亚五国之首。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现已探明天然气可开采储量高达20.81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储量和产量在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罗斯,天然气被誉为该国的"蓝金"。
石油储量120亿吨,储、产量约居独联体第三。
此外,还拥有丰富的芒硝、硫酸钙、碘、钾盐、重晶石、溴等化工原料和黄金、白金等多种有色和稀有金属矿藏以及石灰石、砂石、石膏、砾石、石英石等建材用矿。
据1998年10月普查,土库曼斯坦人口总数为494.7万,居中亚五国的第三位。
丹麦农业概况
丹麦农业概况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丹麦有农业人口19.4万,农业劳动力10.6万(2001年),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4.2%;全国大约有农场6.2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从1970年的21公顷扩大到1998年的45.8公顷。
丹麦的农业机械化要紧发生在二次大战以后,与此同时,实现了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丹麦农业结构实现了现代化。
通过以后几十年的进一步进展,丹麦农田耕作全面实现机械化,畜牧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的迅速进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丹麦的工农业互相促进,农用工业的进展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而工业又从发达的农牧业获得大量优质原料,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国家进展最早的部门。
丹麦农场的规模日益扩大,数量则相应地在不断减少,从1970年的14万多减少到了1996年的61 887个,其中约有2.7万个全日制农场。
由于土地不断向"富有活力的"农场集中,近30年里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差不多接近46公顷(表1),规模小于10公顷的农场从占农场总数44%下降到10%,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从占1.6%上升到5.9%。
1998年,假如按所占有的农业用地面积运算,小于5公顷的农场只占全部农用地的0.1%,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占37.1%,其中大于200公顷的农场占了13.1%。
据专家们的判定,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丹麦农场的平均规模还要扩大一倍。
表1 丹麦不同规模农场数量的变化(1970-1998年)(单位:千个)资料来源:丹麦农民联合会目前大部分的农场主是兼职农场主。
丹麦农场主的专业化程度专门高。
他们或从事养殖业,或从事种植业。
从平均数字来看,农业总收入中的77%来自畜牧业,23%来源于种植业。
表2 丹麦要紧农作物产量的变化(1980-2002年)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表3 丹麦要紧农作物单产的变化(1980-2002年)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畜牧业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
土库曼斯坦农业概况
土库曼斯坦农业概况土库曼斯坦是一块位于中亚地区的大陆肚脐地带,这里沙漠分布广泛,气候干旱且较为恶劣,但是土库曼斯坦依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其农业发展相对较为成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究土库曼斯坦的农业概况,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农业现状。
一、土库曼斯坦的农业概况1.农业结构土库曼斯坦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其次是畜牧业,其它还有棉花和水果种植业等。
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的产值占到了60%以上,而畜牧业大约占到了40%左右,同时棉花和水果等的种植规模碍于气候等条件而不够发达。
2.主要作物及畜牧业土库曼斯坦的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大麦、马铃薯、饲料作物(洛阳、豌豆、小麦等),同时在葡萄和石榴等水果种植上也有一定的规模。
畜牧业方面则以养马、羊和家禽为主,养殖规模较大。
特别是马,该国是全球养马大国之一,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该国还有一种特殊的养殖业,叫做“亚洲食蚁兽饲养”,这也是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
二、土库曼斯坦农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1.机遇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国,土库曼斯坦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丰富的机遇。
首先,该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比较显著的出口潜力,土库曼斯坦棉花、石榴、葡萄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量。
同时,其惊人的养马规模也可为全球的马肉市场提供一定的供应。
其次,该国拥有较多的三流水位地下水资源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因此在干旱气候的情况下仍可以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方面做一定的抗旱试验。
2.挑战及对策尽管有着好的机遇,但是该国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首先是气候条件的限制,土库曼斯坦气候炎热干燥,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的利用有着很大的挑战。
其次,该国在传统农业生产方面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如鲜果制品、肉类加工等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
这些问题加起来,限制了土库曼斯坦农业生产的水平。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改革与创新等策略来克服这些挑战,以更好地促进该国农业的发展。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国际合作;(2)发展精细农业,优化生产方式;(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技术;(4)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素质;(5)积极创新金融模式,为农民、养殖户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4页)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4页)智利农业概况一、智利概况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南,安第斯山脉东麓。
智利是世界上形状最狭长的国家,南北长约4350公里,东西宽90-400公里,海岸线长约10000公里。
东邻阿根廷,西濒太平洋,北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秘鲁和玻利维亚接壤,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面积(含岛屿)756626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4个河北省的面积。
在拉美各国中,国土面积小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居第八位。
智利位于南半球,是个多山之国,山地占国土的80%,东部是安第斯山脉,西部的断续的海岸山脉,面向太平洋,部分沉入海中,形成了众多的岛屿群。
在两个高地山脉之间是中央谷地。
智利地处太平洋火山群带,境内各类大山多达2000多座(其中有50多座活火山),火山地震灾害频繁。
由于受纬度、洪堡特洋流、季风和安第斯山脉影响,智利的气候复杂多变。
全国由北向南可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阔叶林气候三大类。
奇洛埃岛以南为南极冻土带气候,不宜农耕。
全国农业用地不多,可耕地不到国土面积的1/10,几乎全部集中在南纬30°至42°地区;15%是牧场。
智利是拉美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被视为拉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样板。
1974年后降低关税,开放国内市场,放开物价,大量引进外资,实行私有化和市场经济体制;80年代以来深化改革,推行新养老金制度,出口多样化和市场多元化,实行中央银行自治制度,严格货币金融监管制度,各项改革措施不仅先于拉美其他国家,而且成效显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已连续14年保持在6.5%以上。
美元与智利比索可自由兑换。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98年智利的国民生产总值为713亿美元,人均值达4810美元。
2000年6月,1美元可兑换523智利比索。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1930年代以来,智利的农业发展经过了由衰落到振兴这样一个大落大起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1.农业专业化促进了农业出口智利长期注重发挥地域比较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已经形成北部矿业、中部水果、沿海渔业和南方林牧的区域经济专业化生产的新格局。
某国家农业概况
某国家农业概况某国家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
该国家的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据很大比例。
下面将从该国家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政策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该国家的农业概况进行介绍。
一、农业资源该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大片肥沃的耕地、充足的水资源和广泛的气候适宜区。
其耕地总面积超过500万公顷,大多数作物将生长期调整在这种州区内,最利于植株生长的自然条件一般而言易获得,如阳光充足,空气湿度适宜,土质肥沃等。
同时,该国家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过去该国家的农民以及农村居民就在农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经验,如何播种、灌溉、施肥、卫生等问题都比较娴熟掌握。
二、农业发展现状目前该国家的农业发展较为成熟,农牧业、林业、渔业和水产养殖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中,农业是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种植业方面,大豆、小麦、玉米、棉花以及蔬菜、水果等都有很高的产量,这些作物不仅能满足本国的需求,还可以向外部出口。
畜牧业方面,该国家的牛、猪、鸡等牲畜的养殖都有很高的水平,同时,农村的家禽养殖也很常见。
在林业方面,该国家的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林产品也有较高的产量。
三、农业政策该国家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农业改革的引导力度也逐渐增大。
近年来,该国家实行多种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加大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减轻农民负担等,此外,该国家还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比如对农产品市场的价格进行管制、对农民的土地使用进行保护,等等。
四、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该国家仍将继续加强农业发展,特别是加大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进行探索。
同时,该国家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如开发新的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从而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总之,某国家的农业是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及良好的农业发展状态。
同时,该国家还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农民的权益,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十分明确。
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简洁范本
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各国的农产品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下面将介绍世界上主要农产品生产国。
粮食生产国1.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粮食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丰富的农业人口和发达的农业技术,使其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的重要支撑。
2. 印度: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粮食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二。
印度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拥有广阔的农田和多样的气候条件,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3.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国之一,粮食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三。
美国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大规模的农田,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水果生产国1. 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之一。
巴西拥有广阔的果园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降雨量为水果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2. 墨西哥:墨西哥是世界上主要的水果出口国之一。
墨西哥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水果的种植,尤其是香蕉、草莓和柠檬等水果种植规模较大。
3. 印度:印度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水果生产的重要国家之一。
印度的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各种水果的种植,如芒果、葡萄和苹果等。
蔬菜生产国1.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蔬菜生产以南方地区为主,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蔬菜的种植。
2. 印度:印度在蔬菜生产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印度的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各种蔬菜的生长,特别是辣椒、洋葱和番茄等。
3.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另一个重要的蔬菜生产国。
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各种蔬菜的种植,如玉米、番茄和胡萝卜等。
肉类生产国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之一,也是最大的肉类消费国之一。
美国拥有大规模的养殖业,养殖的肉类主要包括猪肉、牛肉和禽肉等。
2.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肉类消费国。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3页)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3页)保加利亚农业概况一、保加利亚概况保加利亚共和国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部。
全国总面积11.1万平方公里(比我国江苏省稍大),占该半岛总面积的22%。
北部以多瑙河为界与罗马尼亚毗邻,西部与南斯拉夫和马其顿接壤,南部与希腊和土耳其相连,东面濒临黑海。
保加利亚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分布着低洼地、平原、低山、高山、丘陵和盆地,以及深的断裂谷和河谷。
境内70%是山地和丘陵,植物种类繁多,达3000种以上。
全国森林面积占国土的34.8%,其中66.8%为阔叶林,33.2%为针叶林。
巴尔干山脉(亦称斯塔拉山脉,意即老山山脉)位于保加利亚中部,把国土分为南北两部分,西起提莫赫河谷,东至黑海。
罗多彼山脉位于南部,是一个广阔的山区,占国土面积的1/7,高度自西向东递减,西部高度超过1800米。
位于西南部的里拉山平均高度海拔1487米,穆萨拉峰高2925米,是巴尔干半岛的第一高峰;维赫伦峰高2915米,是保加利亚的第二高峰。
此外,还有皮林山、中山、维多沙山和斯特兰贾山等。
保加利亚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铅、锌和锰等。
保加利亚主要有两大平原,一个是位于北部的多瑙河丘陵平原,它是境内面积最大的平原。
其中东北部的多布罗加地区是著名的"谷保加利亚人,此外,还有吉卜赛人、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土耳其族人(即保加利亚穆斯林)、希腊族和罗马尼亚族人。
保加利亚语为官方语言。
东正教为国教。
索非亚于1879年被定为首都,位于索非亚盆地中部,海拔500多米,四季气候温和,绿地面积占整个城市的1/4,以"花城""巴尔干矿泉城"闻名于世,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人口约120万。
1944年9月解放之前,保加利亚是个落后的农业国。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剧变前的1987年已成为中等发达的工业农业国。
1987年有固定资产1192亿列弗(当时列弗与美元的比价为1∶1),社会总产值847亿列弗,其中工业产值占70%,农业产值占10%(1948年为49%),商业产值占4%,外贸总额为279亿外汇列弗(当时1外汇列弗约为0.7美元)。
德国等国家农业概况
德国、丹麦、哈萨克斯坦三国农业生产简介一、德国德国位于中欧西部,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的心脏地带。
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00。
地势北低南高,西北部海洋性气候明显,东南部逐步过渡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9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1.粮食生产方面全国约一半土地用于农业,其中约70%种植粮食作物。
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
通过实施《农业法》和《土地整治法》,促进土地自有买卖和出租,实施土地出售出租奖励政策等,德国零星小块土地逐渐连片成方,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小麦单产约为7.5吨/公顷,粮食单产跃居欧盟第5位,总产量跃居欧盟第2位,粮食生产自给有余,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法国和荷兰的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
近年来,欧盟粮食价格大幅下滑,粮食生产面临很大压力。
2009年,欧盟27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9400万吨,超出常年水平,属于全面丰收且质量非常好。
欧盟五个粮食主产国法国、德国、波兰、英国和西班牙粮食产量占到欧盟27国粮食产量的60%。
德国作为主要粮食生产国,2009年粮食产量为4940万吨,其中作为食用的小麦12520万吨、黑麦430万吨、大麦1230万吨,较正常年份略有上升,作为饲料的玉米430万吨、燕麦80万吨,较正常年份略有下降。
2.粮食流通方面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也拥有高效的农业。
过去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左右,但近年来这个比例不断呈下降趋势。
2010年,德国农业总产值约**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
但如果将饲料、农机、植物保护、肥料工业、营养工业、营养和食品的批发和零售业等计算在内,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约占7%。
德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十分发达,涉农工业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0%。
连续几年德国是农业机械的“世界出口冠军”。
德国粮食流通的手段:一是鼓励连锁超市经营。
德国是一个零售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目前各种业态都有,零售业基本上都已连锁化,而农产品早已进入连锁超市进行销售。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doc 22页)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doc 22页)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
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
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2001年人口总计为2.848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3.3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
通用英语。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
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2.3 %。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
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
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4.18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 %,然是家庭农场。
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
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3.5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休耕等措施来限产,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
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
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又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地理了解各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特色
地理了解各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特色地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了解各国的地理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农产品特色。
本文将以地理学的视角,介绍几个国家的农业和农产品特色。
一、巴西巴西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农业在巴西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多样性,巴西农业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在南部,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之一,其大豆产量居世界前列。
此外,巴西还是重要的咖啡生产国,其咖啡豆质量优良,深受国际市场青睐。
在北部,气候炎热,适宜种植热带水果和热带作物。
巴西的橙子生产量居世界首位,其橙汁产品远销全球。
此外,巴西还以生产肉类闻名,其牛肉和家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消费者喜爱。
二、荷兰荷兰是一个小而富有的国家,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荷兰采用了许多高效的农业技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
荷兰的农业以花卉和畜牧业闻名。
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其郁金香、风信子等花卉品种繁多,品质优良。
此外,荷兰的奶制品和奶酪也享有盛誉,其农场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保证了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日本日本地处亚洲东部,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地理条件特殊,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日本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其中稻米是日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日本的稻米品种丰富,以秋田米、新潟米等闻名。
此外,日本还是著名的渔业大国,其海产品如鲑鱼、鳗鱼等备受消费者追捧。
四、肯尼亚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于气候多变,肯尼亚的农业以种植和畜牧业为主。
肯尼亚的农业以茶叶和咖啡为代表,在全球市场上有较高的竞争力。
肯尼亚的高原地区适宜种植茶树,其茶叶品质优良,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
此外,肯尼亚还以种植赤豆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为国内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
总结:通过对几个国家的农业和农产品特色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1. 引言农业是某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某国农业的概况及其特点进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某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农业概况某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某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某国农业产值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
该国农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和渔业等。
2.1 粮食作物某国是粮食作物主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
粮食作物是该国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政府一直推动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改进和现代化管理。
然而,某国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经济作物某国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棉花、油料作物、甘蔗等。
经济作物在该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其他国家。
政府通过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科技创新等方式,不断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畜牧业畜牧业是某国农业中的重要部分,养殖业发展迅速。
肉类和乳制品是该国人民的主要食品,对畜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
2.4 渔业某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并重。
渔业是该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政府对渔业的保护力度加大,推行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农业特点某国农业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以下列举了其中几个重要的特点:3.1 土地资源有限某国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用地面积难以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用地受到了一定的侵占。
这对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对。
3.2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某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2页)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2页)越南农业概况一、越南概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北面与我国云南、广西相接,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曲折漫长,约3260公里,有众多的天然港湾。
越南国土面积32.9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3省面积之和。
越南是一个多山之国,境内2/3以上是山地和高原。
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为平原,红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越南主要产米区之一;但是红河及其支流经常发生严重的洪水。
湄公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面积3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红河三角洲的4倍,是世界上最富庶的水稻产区之一。
湄公河的洪水具有规律性,为泛滥平原带来新的沃土。
其他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条件不佳。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越南的西原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地区、九龙江平原区和红河平原区的发展很不平衡。
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煤的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易于露天开采。
全国的耕地面积为566.8万公顷,人均0.073公顷,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0.2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人多地少国家。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各地气候因地形及距离赤道远近而有较大的差别。
南方靠近赤道,气温高、湿度大,并且全年温差很小。
北方1.大米从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大出口国1988年以前,越南粮食不能自给,每年大约需进口大米50万吨,有的年份达100多万吨。
自1989年以来,越南稻谷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还有大量出口。
1989年,越南出口大米150万吨,1994年出口大米突破200万吨,1996年突破300万吨。
1999年越南的大米出口456万吨,收入超过1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20%。
越南大米出口现在已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泰国。
2.农业基础仍然相当薄弱越南农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1990年代以前,粮食增产主要靠风调雨顺、靠扩大栽种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2页)越南农业概况一、越南概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北面与我国云南、广西相接,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曲折漫长,约3260公里,有众多的天然港湾。
越南国土面积32.9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3省面积之和。
越南是一个多山之国,境内2/3以上是山地和高原。
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为平原,红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越南主要产米区之一;但是红河及其支流经常发生严重的洪水。
湄公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面积3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红河三角洲的4倍,是世界上最富庶的水稻产区之一。
湄公河的洪水具有规律性,为泛滥平原带来新的沃土。
其他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条件不佳。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越南的西原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地区、九龙江平原区和红河平原区的发展很不平衡。
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煤的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易于露天开采。
全国的耕地面积为566.8万公顷,人均0.073公顷,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0.2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人多地少国家。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各地气候因地形及距离赤道远近而有较大的差别。
南方靠近赤道,气温高、湿度大,并且全年温差很小。
北方最热为7月,平均温度可达29摄氏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15摄氏度。
大部地区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1998年,越南人口约有7760万,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的89%以上。
其中农业人口占80%,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68%。
首都河内的人口有350万(包括郊区),是千年古城,现为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
胡志明市原名西贡,人口418万,是越南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
海防有人口156万,位于北部东海岸,是重要的军港和商港。
1976年越南统一时,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处境。
国家实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并于1986年底开始实行经济改革。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越南摆脱了长期严重的经济危机,进入了稳定发展和高增长时期。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86-1990),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3.9%,第四个五年计划(1991-1995)期间,GDP年均增长8.2%。
1996年GDP比1995年增长9.34%,1997年比上一年增长9%。
1998年,国家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但是仍保持了大约6%的增长速度,是东盟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1998年,越南GDP为265亿美元,人均330美元。
越南的货币为越南盾。
1999年8月,1美元可兑换约14000越南盾。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1.大米从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大出口国1988年以前,越南粮食不能自给,每年大约需进口大米50万吨,有的年份达100多万吨。
自1989年以来,越南稻谷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还有大量出口。
1989年,越南出口大米150万吨,1994年出口大米突破200万吨,1996年突破300万吨。
1999年越南的大米出口456万吨,收入超过1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20%。
越南大米出口现在已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泰国。
2.农业基础仍然相当薄弱越南农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1990年代以前,粮食增产主要靠风调雨顺、靠扩大栽种面积。
农业发展的起点低,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小,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政府的拨款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越南也没有吸引外商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投向农业的外资的比重少,而且有下降的趋势(如1994年为5.42%,1995年下降到4.2%)。
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的资料,1983年,越南每百公顷耕地仅有拖拉机6台,每公顷耕地使用化肥仅51公斤;到1993年,越南全国仅有拖拉机37000台。
3.农民收入低下,农村脱贫工作任重道远在越南大约有294.5户家庭收入折合大米月人均在20公斤(山区农村为15公斤)以下,其中有一部分家庭甚至在月人均13公斤以下。
这些贫困户占全国总户数的20.3%。
贫困人口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纯农业户。
1992年以来,公担。
1991-1995年全国水稻产量平均增长5.4%,而中部地区只有3.6%,九龙江平原为6.3%。
表1 越南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千吨)1990 1995 1996 1997谷物 20 013 27 939 29 292 30 759稻米 19 281 26 397 27 646 29 142甘薯 1 992 1 697 1 643 1 517木薯 2 439 2 067 1 983 1 783椰子956 1 318 1 400 1 271瓜果蔬菜 6 721 8 304 8 356 8 394香蕉 1 246 1 300 1 300 1 315菠萝449 185 185 196芒果162 160 160 173腰果22 70 60 53甘蔗 5 624 11 372 11 428 13 421茶叶32 47 52 47生咖啡78 320 400 392天然橡胶58 143 181 200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越南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咖啡、茶叶等。
橡胶主要分布在西原地区,茶叶主要产地是富寿、河江、宜光和莱州。
甘蔗、椰子分布较广,全国各省均有种植。
近年来,越南在橡胶、咖啡、腰果和茶叶的生产和出口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越南的热带水果种类繁多,主要有香蕉、菠萝、柠檬、芒果、龙眼、荔枝、槟榔等。
2.畜牧业1989年以前,由于越南粮食短缺,畜牧业发展缓慢。
猪是越南的主要家畜,此外还饲养牛、马、骡和山羊。
1989年越南生猪存栏为1200万头,有水牛287万头,黄牛319万头。
越南年均饲养山羊约20万只,马、骡约14万匹。
1989年以来,粮食的盈余和粮价的低廉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1997年,越南全国家禽增加6%,生猪产量比上年增加4.2%,猪肉产量达115.42万吨,增长6.95%,创历史最高纪录,不仅可满足国内的消费,还有部分出口。
表2 越南主要畜产品的产量1990 1995 1996 1997肉类 1 059 1 437 1 503 1 654猪肉719 1 052 1 104 1 228牛奶38 47 48 50水牛奶25 31 31 31鸡蛋97 145 155 155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3.渔业越南东、南两面临海,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海水较浅,鱼类近1000种。
沿海盛产鱿鱼、沙丁鱼和鲍鱼等,还盛产玳瑁、珍珠蚌、虾、墨鱼等珍贵的海产。
年渔获量为60-70万吨。
著名的渔场有九龙江口和富国岛周围的渔场、平顺渔场、藩切渔场和北部湾西部的一些渔场。
越南内地河网密布,池塘和湖泊点缀其间,是水产养殖的理想场所。
1993-1995年平均的渔获量为111.67万吨,位于亚洲第十名。
4.林业越南林业资源丰富。
森林面积1340万公顷,森林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4%(1993年)。
其中有热带原始森林,还有大量亚热带落叶林和温带森林。
越南生产铁松、玉桂、花梨、红木等近20种贵重木材。
森林中植物品种达近7000种。
越南还有近50万公顷的沿海水上森林。
明海省所拥有的水上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二。
此外,藤竹及药材资源都很丰富。
5.加工业越南农业的发展,粮食的丰收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崛起。
目前,农产品出口加工业已发展成为越南的一个新产业。
越南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个以农带工,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商品率低。
这是其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
6.农业对外贸易1989年以来,越南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1987年农产品出口额仅为5.42亿美元,1989年猛增至10亿美元,1996年已高达32亿美元。
农产品出口额已占越南出口总额的45%。
在越南出口的农产品中,大米、橡胶、咖啡、茶叶的出口增长显著。
特别是大米,在10年里,越南从大米的进口国迅速发展成大米的第二大出口国。
越南的大米主要销往亚洲、南非、西欧。
1999年越南共出口大米456万吨,比1998年的380万吨有大幅度的增长,收入超过10亿美元。
1997年,越南出口茶叶3.15万吨,主要销往中东、独联体国家、非洲和西欧。
1997年,越南出口橡胶19.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4.9%;咖啡主要销往西北欧、独联体国家、新加坡。
1997年出口咖啡40.4万吨,比上年增长42.8%。
出口腰果3.2万吨,比上年增长39.1%;海产品出口7.6亿美元。
表3 越南主要农产品的出口额(万美元)1995 1996 1997粮食 39 940 78 630 78 740大米 39 190 75 000 74500蔬菜水果9 869 4 826 4 408咖啡 66 100 46 900 44 200茶叶 1 900 3 000 1 300天然橡胶 13 300 14 350 10 800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越南的传统出口市场需求缩减,对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据越方统计,1998年头10个月,越南对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17%。
由于国际市场上大米、橡胶等商品价格下跌,越南出口损失严重。
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越南政府采取措施,大力开辟新市场。
其出口方针是:稳住东盟市场,积极开发美国和欧盟市场,恢复原苏联及东欧国家市场,积极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关系。
今后几年,越南出口总额的90%将集中在东亚、东南亚、西北欧、北美、俄罗斯和原东欧国家等市场。
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1.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1960-1980年,越南在农村实行了20年的农业集体化,但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下降,食品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从1981年开始,越南开始了一系列农业改革,实行农户承包制。
合作社将土地承包给农户,农户与合作社签定合同,国家按固定价格收购所签订的产量,合同外产量归农户自行支配,农业生产资料仍由国家和合作社统一供应给农户。
这些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增长。
1981-1985年,粮食产量比1976-1980年增长了27%,粮食增长率达到5%,首次超过人口增长率(2.3%)。
1986年农户平均收入比1980年提高了1.5倍。
1988年4月,国家对农业实行进一步改革;特别是1993年新的《土地法》规定:农户有权长期使用土地,粮食作物与水产养殖土地的使用期为20年,多年生作物土地使用期为50年;农户享有土地转让权、继承权和低押权。
政府取消低价收购粮食的政策,实行粮食自由贸易。
上述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越南农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农业越南独立后,曾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模式,集中了过多的力量发展重工业,结果工业未能搞上去,农业和其他行业发展缓慢,粮食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