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掌握:1、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1、免疫细胞的分类和种类。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答: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常: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弱——免疫缺陷疾病。
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清除损伤的细胞或衰老的细胞)。
自稳机制发生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二.免疫应答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特点:通过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
如:T oll-like receptor4(TLR4)识别多糖(表达于多种G-肠道杆菌表面)固有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释放CKs(IFN)→防御作用2.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淋巴细胞】特点:细胞克隆分布,表达一种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识别天然大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蛋白质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脂酸、核苷酸片断)这些小分子称为抗原(Ag)。
三、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2、特异性免疫: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的反应。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
】免疫和免疫学概念: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医学免疫重点及试题
第一章: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1、免疫系统的功能;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禽类)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2)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1)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2)膜免疫分子非特异免疫与特异免疫的区别第二章: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抗原的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或抗原性。
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只用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抗体及TCR / BCR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抗原决定簇在结构上分为:构象决定簇和顺序决定簇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诱生抗体是是否需要Th细胞的参与,分为:胸腺依赖抗原(TD-Ag )和胸腺非依赖抗原( TI-Ag )。
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的辅助,分为胸腺依赖抗原(TD-Ag )和胸腺非依赖抗原( TI-Ag ),TD-Ag 为T细胞依赖抗原,为完全抗原,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构成,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为TD-Ag ,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TI-Ag 为T细胞非依赖抗原,是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又可分为TI-1Ag ,TI-2Ag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性抗原等。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44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12学时),2学分课程代码:bz020135教学单位: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本科专业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本课程以免疫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揭示免疫应答规律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所致疾病发病机制诊断、防治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不断取得的成就,在医学和生命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免疫应答机制的认识,了解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尤其是涉及免疫学重要理论和临床实际应用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
本课程作为必修课为医学临床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学习本课程,需要解剖、组织、生化、遗传、细胞生物学等学相关基础科的知识。
本大纲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第5版教学内容,参照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定。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建立牢固基础。
各章列出的教学目的要求划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便于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
大纲中有些内容可适当安排学生自学,一方面有益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免疫学简介和发展简史及展望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熟悉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3.了解免疫学的形成及其发展。
教学内容: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异常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器官和组织
答案:
1、效应性T、B、NK细胞,不参加再循环; 2、记忆性T、B细胞再循环最活跃; 3、T细胞再循环比B细胞快。
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淋巴细胞的归巢(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 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
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作业
分析说明免疫的双重性功能。 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外查阅资料,选取某一方面具体论 述造血干细胞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1、胸腺的细胞组成和微环境
淋巴细胞前体
进入胸腺分化、 发育、成熟成 熟的胸腺细胞(thymucyte)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C ,T淋巴细胞)
TC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占 外周淋巴细胞的65%-80%
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2、胸腺的功能
虚弱仔牛综合症与 健康牛的胸腺比較
健康仔牛的颈部胸 腺 ( 明显触知 )
第二章
淋巴细胞再循环
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s
免疫器官与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 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 反复循环的过程
使淋巴细胞容易接触抗 原等,产生免疫应答; 补充新的淋巴细胞; 保证淋巴细胞均匀分布
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思考:
1、效应性T、B、NK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参加不参加再循环? 2、记忆性T、B细胞参加不参加再循环? 3、T细胞和B细胞再循环哪个快?
定义:表皮和真皮层中免疫细胞的总称
细胞成分:角质形成细胞,淋巴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血管内皮 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 胞,成纤维细胞
皮肤免 疫系统
免疫分子: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 补体、神经肽等
免疫系统
(6)丝裂原受体:
丝裂原是指能非特异性刺激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包括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美洲商陆 (PWM)。T细胞接受相应丝裂原刺激,发生有丝分裂,转化 为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可反映T细胞的免疫功能。 正常人T细胞转化率可在60%~80%。
3/14/2017
2.T细胞亚群及功能
3/14/2017
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迁移的一种特殊形
(1)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的归巢; (2)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的归巢;
(3)淋巴细胞再循环;
(4)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渗出。
3/14/2017
淋巴细胞再循环
初始T、B淋巴细胞(未接触抗原,骨髓和胸腺) 血液循
脑小胶质细胞等;
APC与淋巴细胞之间膜蛋白的结合是淋巴细胞活 化、增殖、发挥效应的始动因素。
3/14/2017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单核吞噬细胞的表面标志
调理性受体:MHC-Ⅰ类与Ⅱ类分子、CD18、CD58、
CD40等,以及FcγRⅠ(CD64)、FcαR、CR(CD35) 等模式识别受体:甘露糖受体、清道夫(清除)受体、 Toll样受体等
免疫器官
免疫分子
3/14/2017
第一节 免疫器官
按功能不同: 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组成: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 法式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部位 组成:淋巴结 脾脏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等。
3/14/2017
人体免疫器官分布图
T细胞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花环。正常人约为 60%-80%。 E花环试验是鉴别T、B细胞、及外周血T细胞 数目及比例常用方法,但不能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
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地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
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地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4.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关淋巴组织。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3.免疫监视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 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该功能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病毒持 续性感染。
6
表现
生理性
病理性
分类 免疫防御
抗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 超敏反应(过高)
异物侵袭
免疫缺陷病(过低)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通过建立自身免疫耐受 和免疫调节达到内环境
-代表人物
Robert 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预防免疫的概念; 制备了狂犬疫苗
Louice Pasteur:制备炭疽病减毒活疫苗;
24
科学免疫学时期
•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Metchnikoff:发现了吞噬细胞;提出炎症并不是单纯的 一种损伤,也是保护机体组织的一种机制;
Berhing,Kitasato:白喉抗毒素(抗体),血清疗法; Jules Bordet:发现补体; Charles Richet:异常的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31
思考题 •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学应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32
14
15
• 贝伐单抗:2004年2月26日获得FDA的批准,是 美国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 药。通过体内、体外检测系统证实IgG1抗体能与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 物活性。
• 曲妥珠单抗: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 单克隆抗体,它通过将自己附着在Her2上来阻止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在Her2上的附着,从而阻断癌 细胞的生长 。
11
两者关系
• 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亦是适应性免疫 的启动因素;
• 适应性免疫亦可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及衰老、死亡细胞。
3.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免疫耐受。
4.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5.免疫功能: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抗原及体内突变或衰老细胞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的总称。
6.免疫:对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免疫力。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中枢免疫器官(处理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2.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和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带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
4.M细胞: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无微绒毛,不能分泌消化液和黏液。
5.造血干细胞(HSC):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体内血细胞均由其分化而来。
6.造血诱导微环境(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造血生长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存、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
7.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8.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免疫原性: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与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她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1、免疫系统:就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与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就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就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就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就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与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ounts of high affinity specific antibody. After infection, memory lymphocytes provide
protective immunity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The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Adaptive immunity (antigen-specific)
Receptor-driven Pre-existing clones programmed to make a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humoral/cellular)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 Innate immunity – present from birth. – Acquired immunity – result of infection
or vaccination.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Immunology
Immun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body defends itself from infectious agents and other foreign substances in its environment.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INNATE IMMUNITY
When you were born, you brought with you several mechanisms to prevent illness. This type of immunity is also
called nonspecific immunity.
•Many short fragments (peptides, carbohydrates) from these antigens are then bound to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molecules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cell membrane.
Cells of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
Dendritic cells, T and B lymphocytes,
Lymphocytes are generated with unique antigen receptors on their surface.
Dendritic cells (and macrophages) present antigen to lymphocytes and provide activating signals
免疫学
( Medical Immunology )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Helpful Hints
Think, rather than memorize Ask questions Don’t wait until the last minute to study
Lymphocytes undergo clonal expansion and migrate back to area of infection as effector cells.
T cytotoxic cells selectively kill virally infected cells T helper cells selectively help B cells produce large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Immunity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is called immunity. The term “immunity” i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word “immunis” meaning exemp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immunity in vertebrates.
--MHC class I ar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ound in virtually all nucleated cells.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Innate and adaptive (acquired) immunity are integrated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immune response(免疫应答)
Recognition (识别) Treatment(处理) Elimination(清除)
Recover the balance (恢复平衡)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Innate (固有性免疫应答) Adaptive(适应性免疫应答)
•If the antigen is of exogenous origin, that is, it came from outside the body, it will bind to class II MHC molecules:
--MHC class II are found in APC's.
for the exam
第一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基本概念
免疫(immunity ) — 机体识别自我和非我物质, 排斥抗原性异物,以维持自身稳定的生物功能。
免疫学: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经历了经验时期(公元11世纪)、科学免疫学时期 (19世纪中叶)、和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70年 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