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复习力学专题教案苏教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案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下面是我根据您给的“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案”所写的文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力学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力学实验仪器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学实验仪器和工具,如弹簧测力计、砝码、滑轮组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学实验,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讲解: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力的作用等,并结合实验仪器和工具进行演示。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学原理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复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所提高,但在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拓展延伸,提供更多的实验练习和资料供学生自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我的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力学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这个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力的作用等;二是学会使用力学实验仪器和工具,如弹簧测力计、砝码、滑轮组等;三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力和运动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力和运动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张才玫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
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
附:本章知识树形结构。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常见力学现象,能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学会使用力学公式和图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3)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学基本概念(1)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基本概念;(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功、功率、能量等基本概念。
2.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力学分析(1)力的合成与分解;(2)摩擦力的计算与运用;(3)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3. 第三章: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1)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2)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规律;(3)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4. 第四章:浮力与压强(1)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2)液体压强的计算与运用;(3)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应用。
5. 第五章:机械能(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2)功的计算与机械能的变化;(3)简单机械能的测量与转换。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问题;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力学现象的感知;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 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4.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物体的运动及力和运动教案苏教版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力和运动(教学案)考点提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纳米(nm)等;1光年(l,y)= km刻度尺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2、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等测量工具有日晷、沙漏、脉搏、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注意:测量工具的选择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合理的选择二、物体的运动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时间相同比(2)路程相同比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公式:,国际单位:1m/s= km/h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一个选定的而言的,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三、力1、力是对的作用,单位:,力的三要素:、、。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物体上)。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4、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弹簧①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测力②测量时要避免弹簧及指针与外壳摩擦(要使弹簧测力计内计使用方法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量在一条直线上)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的表面垂直5、力的分类:互相接触产生条件⑴弹力发生弹性形变常见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推力等定义:方向:应用:⑵重力公式:g= 它表示重心的确定:⑶摩擦力:方向: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注意点: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因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反。
例如:传送带把货物从低处送到高处,就是靠传送带对货物斜向上的静摩擦力实现的。
6、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⑴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变粗糙;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⑵减小摩擦的方法有: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变光滑;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滚动轴承);④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四、力与运动1、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且作用在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2019-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复习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复习教课设计(新版)苏科版课题教课目的第八章力课型1. 知道力的基本观点,会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复习2.知道力的作用成效,会使劲的表示图表示力的三因素3.加深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认识4.能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解说与力相关的现象教课重难点学习要点: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相关,即G=mg2.力的丈量、力的三因素以及表示方法3.摩擦力影响因素4.力的作用是互相的,使劲的知识解说生活中的现象学习难点:使劲的知识解说生活中的现象教课准备教课课时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知识梳理:1.请你仔细回首和总结本章的学习内容,而后用树状图、表格或其余形式归纳本章的主要知识:定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施力体、受力体)改变物体的力力的作用成效使物体的发生变化力的三因素:、、。
力的单位:(N)定义: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力弹力重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口述)定义:方向: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大小:定义:当物体将要运动或运动时,遇到接触面的阻挡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有利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二、疑难点辨析1.什么是力的表示图?重为 15N的小球在绳索作用下静止,画出小球遇到力的表示图。
2.如图一个人以 5 N 的力,沿与地面成 30°角方向斜向下使劲推质量为 1kg 的木箱,使劲的表示图法表示出这两个力。
3.P59 课本“反省与评论”T1.4.P59 课本“反省与评论” T2.三、当堂检测1.小明喝水时,不当心把玻璃杯掉到地板上,玻璃杯碎了,同时把地板也砸了一个洞,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某同学在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时,在挂钩上挂了一个空书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该书包的质量是____ __。
3.古语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此中的水往低处流是因为___________的作用。
4.如右图所示,使劲能够把直的钢卷尺弯成弧状,这说明 ____________ ______。
中考物理 第九章 力与运动复习学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2017年中考物理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中考物理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中考物理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九章 力与运动【中考说明要求】【考点梳理】考点一.二力平衡1。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 或 状态,我们称之为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上两个力大小 、方向 ,且在时,这两个力平衡。
3。
如何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例题1.竖直握在手中的瓶子不滑落下来,这是因为( )A 、手的握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B 、手的握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C 、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D 、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例题2。
对于静止的桌子和桌子上静止的书所受到的力中,属于作用与反作用力的是( )A、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B、书所受的重力和书对桌子的压力C、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D、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和书所受的重力例题三。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在下面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B、球所受的重力和球所受的摩擦力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D、球所受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考点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2。
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状态.例题1: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 D.无法判断考点三:惯性1、称为惯性。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3)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学会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3)教育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功、能等;2.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力定律、相互作用定律;3. 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作用;4. 浮力、压强、大气压等与力相关的现象;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模型等辅助工具,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力学知识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力学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PPT、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2.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3.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教师自编或选用教材配套练习题;4.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教案苏科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工具。
2. 使学生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分类2. 力的作用效果3. 测量力的工具4. 重力的概念及计算5. 弹力的概念及计算6. 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7. 力的合成与分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 知识回顾:复习力的分类、测量工具,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力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及进度。
六、压强与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b. 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
c.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b. 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
c. 物体的沉浮条件。
3. 教学重点与难点a.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
b. 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
4. 教学方法a. 采用实验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压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b. 知识回顾:复习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
c. 实验演示:进行液体压强和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相关概念。
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浮力教案
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浮力教案
复习课教案--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浮力
(宁海分校)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
对于大气压强要求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但流体压强是新增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本节课中力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流体压强的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浮力,要求学生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二、复习目标
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会用注射器测大气压
2.知道和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教育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算大气压的值、用注射器测大气压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用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塑料吸盘、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水的水槽、烧杯、热水、冷水和纸片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大气压、流体的压强及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概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时方案力学综合无答案苏科版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时方案力学综合(无答案)苏科版专题内容: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能用示意图描述力;2.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例例2. 如图是一只气泡水准仪,它是将装有水并有一气泡在内的密封玻璃管,固定在一平整的长方形木块上,如果将它放在桌面上,若气泡A恰好在玻璃管的正中央,则说明桌面是水平的,今将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时,气泡将向移动,如果使向右运动的水准仪突然停下来时,气泡又将向移动。
例3. 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两次,记录如下:液体体积/cm3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g试求:(1)液体的密度;(2)容器的质量。
例4: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例5:如图,将重为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所用拉力为250N(不计摩擦和绳重).求:①有用功W有.②总功W 总. ③机械效率η.④若用此装置匀速提起700N的重物,需要多大的拉力?四、请你点击1、作图题(1)小花把一个长方形小纸箱放在南海广场的手扶电梯上,如图4-8所示,小纸箱随着手扶电梯匀速上升,请你画出小纸箱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2)如图4-9所示,用细绳将重为12N的均匀实心球挂在墙上,在图中用力的图示画出此球所受重力。
(3)如图4-10所示是长在枝条上的苹果,请你在图中画出苹果受力的示意图。
(4)如图4-11所示,工人用200N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将一个物重为300N的木箱推上斜面,请作出木箱受到的重力和推力的示意图。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B.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 力的存在离不开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3、(四川省含成都市)“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109nm 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A. 一个人的身高B. 物理课本的长度C. 一座山的高度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4、两指用力按住铅笔的两端,发现两指的凹陷程度,这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与有关。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教案苏科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教案苏科版第一章:力的概念与测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表示:牛顿(N)。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校零、测量范围、读数方法等。
1.3 教学活动: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实践测量力的大小。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重力与摩擦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2.2 教学内容: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摩擦力的概念:物体接触面上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3 教学活动: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重力的作用。
演示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第三章:二力平衡与力的合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方法,能够计算两个力的合力。
3.2 教学内容: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
3.3 教学活动: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判断。
演示力的合成实验,让学生观察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二力平衡和力的合成方法。
第四章: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惯性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惯性的影响因素,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4.2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
4.3 教学活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学实验》第一课时导学案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学实验》第一课时导学案力学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能熟练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能从力的作用效果去判断物体受力情况,会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2. 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3. 能够从力的作用效果去判断物体受力情况。
4. 会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相互性。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细线3. 钩码4. 木板5. 滑轮组6. 铅笔7. 笔记本四、活动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等基本知识。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操作。
3. 分组实验:学生两人一组,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 讨论: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从力的作用效果去判断物体受力情况。
5. 讲解二力平衡条件的含义,并进行示范操作。
6. 学生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板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受到的力,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7. 分析: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木板受力情况。
9. 课后作业: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五、活动重难点:1.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2.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否能够从力的作用效果去判断物体受力情况?是否能够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物体受力情况?2. 拓展延伸: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方式,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活动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苏科版中考物理教案设计:初三物理力与运动复习.docx
力与运动的复习案例一章知识结束后,学生掌握的情况参差不齐,要让每个学生在单元复习课或中考复习中都能达到自己满意的复习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是每个老师老师追求的一个教学目标。
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的视频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从力与运动这一章内容的复习情况中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首先老师必须明确这节课要复习的目标,构建明确的知识体系,弄清这堂课的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整个这堂课的版块分为哪几个?每个版块又由哪些部分组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遗忘程度,在新课中学生本身存在哪些漏洞?对于力与运动这章内容,我制订了如下的复习目标和重难点,及时了解九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和思维特点。
复习的关键词是:复习效率,重点是抓基础,同时注学生的心里素质和兴趣培养。
【复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重点难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学情分析】1、九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独立自主意识、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尊心增强2、九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从无意识和机械性记忆转化为有意识和理解性记忆,从习惯性思维转向抽象性思维【复习方法】力与运动这章内容知识点多,关系复杂,所以采用图片回忆法,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实验重现法,帮助学生重新梳理实验,规范实验表达,通过选取典型的错题进行重点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我先把复习要点以图表形式出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回忆,翻阅书本参考资料等手段对知识进行再认,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对老师要复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条件、研究源同一高度目的、实验结论惯性:定义、物理属性、影响因素、应用和防护实例、解释要点、运动状态情况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情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 教学法,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教案苏科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让学生理解力的相互性、矢量性和标量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 力的矢量性: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6. 力的标量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相互性、矢量性和标量性。
2. 难点:力的相互性、矢量性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本质。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分类:分别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讲解力的相互性:引导学生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5. 讲解力的矢量性:讲解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并进行演示。
6. 讲解力的标量性:让学生区分矢量和标量。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力的相互性、矢量性和标量性的理解程度。
3. 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教案苏科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三要素,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能区分各种力的类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4.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合成与分解5. 应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力的示意图,力的合成与分解。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各种力的特点。
3. 讲解力的三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 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能区分各种力。
5.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6.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力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拓展1. 力的历史:介绍力的概念在物理学发展中的演变,如古希腊哲学家对力的探讨,牛顿三大定律的建立等。
2. 力的应用:介绍力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航天、汽车、建筑等。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力学实验专题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摩擦力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
3. 重力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方向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浮力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 压强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力学实验。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重力、浮力和压强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实验、摩擦力实验、重力实验、浮力实验和压强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摩擦计、重力计、浮力计、压强计等)、实验仪器(如桌子、椅子、尺子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拉扯物体、摩擦力等,引发学生对力学实验的兴趣。
2. 实验原理讲解:讲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和意义。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学生跟随操作,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实验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疑惑。
7. 板书设计: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原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摩擦力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实验原理: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重力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方向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原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浮力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压强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实验原理: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中考物理 总复习--力教案苏科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一) 中考要求: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
2、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惯性现象,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5、理解二力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知识梳理: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只有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不行,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一定存在一个受力物体和一个施力物体。
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除受重力外还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书。
(判断一个力是否存在可看它是否存在施力物体,如空中运动的球是否受到推力?)例1、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本例应用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再如鸡蛋碰石头,鸡蛋也会破;人推墙,人反而离墙而去;划船;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痛;火箭发射。
练习:“两个物体没有接触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两个物体接触了一定会有力的作用。
”这两句话对吗?【例2】 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2、 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读P 45图3、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 )1千克=9.8牛,对吗?为什么?4、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①原理: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②使用:注意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不能使指针与外壳摩擦。
读P 46信息快递。
③读数:阅读P 46图。
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N 。
【初中物理】力复习教案 苏科版
课题§8力复习超常人士课型:复习编号:0807示意图画出该物体所受的重检测设计姓名学号得分编号: 0807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施力物体C.空中飞行的小鸟对地球也有吸引力的作用D.马拉车前进时,车拉马的力一定小于马拉车的力2.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牛的是()A.蚂蚁的拉力B.人的拉力(一般)C.马的拉力D.托起两只鸡蛋的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9.8牛,可以写成1千克=9.8牛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4.质量是60千克的人,他的体重是_______________牛;重686牛的物体,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千克。
5.如图:用10牛的水平力按压图钉,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这个力。
6.一根细线下拴着2千克的小球,当小球摆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7.一个质量是5千克的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40牛,作出这个压力的示意图。
8.如图所示,弹簧秤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被测物体重__________。
9.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2)在上表空白处填写比值G/m的平均值;(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10.在月球上没有大气,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谈一谈,你认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与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或会发生哪些与在地球上不同的现象?为什么?请说出1点.11.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的摩擦的知识.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B.车轮做成圆形C.塑料套紧在车把手上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E.脚踏板凹凸不平F.刹车时用力捏闸G.车轴处装有滚珠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通过使接触面光滑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________(选“前”或“后”).(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有一矿石,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480g,问:能否用测量范围为0~5 N的弹簧秤来测量它所受的重力?(g=10N·kg-1)13.瓶子的质量是300g,瓶内装有重4.5 N的水.求:①瓶和水的总质量;②瓶和水的总重.(g=10N·kg-1)检测设计参考答案1.D2.D3.B4.588;795~7略8.0~5N;1.8N9.(1)弹簧测力计;天平10.(1)注意问题或现象:在月球上直接交谈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重力、摩擦力等;(2)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定律、功的计算、能量守恒等;(3)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图形、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力学原理;(3)采用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科学态度的培养;(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测量(1)力的定义及分类;(2)力的作用效果;(3)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质量与重力(1)质量的定义及测量;(2)重力的概念及计算;(3)重力作用的应用。
3. 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第二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3)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 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2)摩擦力的计算及减小方法;(3)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功与能量(1)功的概念及计算;(2)能量守恒定律;(3)动能、势能的概念及转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测量;(2)质量与重力的关系;(3)牛顿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4)摩擦力的计算及实际应用;(5)功与能量的概念及转换。
2. 教学难点:(1)牛顿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及运用;(2)摩擦力的计算及实际应用;(3)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力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使学生掌握力学知识;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风和船
B 船和地面
C 山和船
D 风和地面
思路解析: 诗中一次描述到山在运动: “看山恰是走来迎” ;一次描述山是静止的: “仔细看山
山不动”。描述山的运动,就需要找到一个物体作参照物。船和山之间有位置的相对变化,很
显然在诗词提到的物体中,船山之间有位置的相对变化,船可以作为山在运动的参照物;描
播
中最慢,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
③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回声。应用:回声测距、加强原声。
①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声 现 象
三
要 ②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素
③ 音色:声音的品质叫音色。音色不同,声音的品质不
同
① 噪声:定义(略)
力学专项复习二
一、 网络构建
本部分知识包括第一章声现象、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十五章功和
机械能。各部分知识结构如下:
(一)、运动和力、声现象知识结构
单位: 1km = 103m
长度
1m= 10dm = 102cm= 103mm= 106μ m= 109nm
测量:
工具:刻度尺 方法:①观察 ②放正 ③读数 ④记录
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 都不省功
理解:① 对于理想机械,不考虑机械重和摩擦,
W 机=W 物 ②实际中,要克服机械重和摩擦做功则有
W 总= W 有用+ W 额外
功
机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械
公式: η =W 有用 / W 总
效
特点:无单位,总是小于 1
率
特殊机械的机械效率:
① 滑轮组: η= W 有用/ W 总= Gh/Fs=G/nF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运
速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动
公式: v= s / t
单位及换算关系: m/s km/h 1m/s=3.6km/h
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v= s/t
概 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示意图:用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
概 念: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类 型: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测量
原理:二力平衡
摩 擦
力
滑动
大小
求解
方法:转化法 〔 f =F〕
摩擦力
影响因素:①压力的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方向:和相对运动〔或趋势〕的方向相反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及应用
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平衡条件: F1L 1= F2L 2 应用:省力杠杆,道钉撬、启瓶器等
械
能
弹性势能:①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②相关因素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越大, 物体的弹性势能
越大
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应用:地球卫星、荡秋千、滚摆
[四 ]声现象知识结构
产 生:声音由物体振动发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具有能量。
①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 ②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气体
② 斜 面: η= W 有用/ W 总= Gh/FL 〔 L 为斜面长, h 为斜面高〕 定义:单位时间所做的功
公式: P= W/t
动能:①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②相关因素 m、 v , m 越大、 v 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①概念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机
②相关因素 m、 h , m 越大、 h 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
述山是静止的所找参照物同山之间没有位置的相对变化,在诗词直接提到的物体中虽然找不
出这样的物体,可以把范围扩大到这些物体所处的环境,很显然江〔河〕岸、地面可被选做
参照物。综上所述,应选 B 。
例 2、一辆客车以 3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行轨道上迎面开来一辆长
100 m 的货车,速度是 〔〕
方向,但要费距离。 〔 F= G/n S=nh 〕
其他机械
斜面:省力,费距离。盘山公路,螺丝钉 轮轴:省力,费距离。方向盘,
〔三〕功和机械能知识结构
定义:包含两个必要因素,力 F、距离 S, S 是物体在力 F
功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的
公式: W = Fs
概
念
单位:焦耳〔 J〕 1J= 1N· m
物理意义:反映力的作用的成效
测
单位: h min s 1h= 60min =3600s
量
的 知
时间
测量: 工具:手表、停表
识
方法:①观察 ②读数 ③记录
产生: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误差
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能避免 错误:可以避免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
参照物的概念:被选做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除自身外任意物体
噪 ② 危害:略 声
③ 减弱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
耳处减弱。
超声波与次声波
二、典例精析 例 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柔橹不施停却棹,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
山不动, 是船行”。诗人多次描述了运动并作了简单解释, 其中前后两次描述了山的运动状态,
两次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单 位:牛顿 N
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方向〕
发展
运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动 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解
力
的 关
惯性
系
概念 略
二力平衡
条件
〔二〕力和机械知识结构
受到外力 不受到外力
运动状态改变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等臂杠杆,天平 费力杠杆,钓鱼杆、镊子、筷子等
概 念:周边有槽,可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
简 单
定滑轮: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机
械
滑轮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省一半的力,费一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既省力也可改变力的
三要素
大小: G= mg 〔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
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
力
弹簧测力计
使用:①观察 ②校零 ③操作 ④记录
注意事项: ①保持弹簧和力的方向一致 ② 弹簧不可接触底版 ③记录时不要忘记单 位 ④不能超出量程 ⑤可以斜着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