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山地和附近平原气温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
2.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掌握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德育目标
1.到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总结得出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和趋势,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教学重点
1.理解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子。
2.掌握分析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方法
1.应用导学法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应用综合分析法讲授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
3.应用归纳法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2.26“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投影“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表格”;
投影图2.27“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不同地区气候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分辨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3.昆明四季如春。
4.在未来24小时内,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的偏北风,气温下降6至8摄氏度。
以上说法可以看出,简单地讲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它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不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内有大的变化。
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下面框图表示(投影):
上节课我们已了解了常见的天气系统,那么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是怎样的呢?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板书)
气候是一个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平均状态是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
不同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状况不同,气候特点也就不同,而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
因此我们首先来学习气候形成的因子。
一、气候形成因子(板书)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所以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1.太阳辐射(板书)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还随着时间变化,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差异,各地气候随季节交替,可见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但是太阳辐射并不是照在性质均一的地表,所以地面状况不同也会影响各地气候。
2.地面状况(板书)
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1)地面状况不同,热容量就不一样。
例如,在相同的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这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同造成的。
请大家读表2.3“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2)地面状况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
例如,由于山地对气流的屏障和抬升作用,造成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同时山地和平原由于气温的变化,气候也存在差异,读表2.4“山地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3)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反射率不同,地面获得的热量就有多有少。
例如,南极大陆出现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就与极冰的强反射率有关。
(承转)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
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各不相同。
3.大气环流(板书)
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大气环流形成的行星风带、大气活动中心,它们有的常年存在,有的在一定季节出现,是造成气候要素分布的直接原因。
(承转)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
除了这些自然因素以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越来越强烈,引起科学界和全社会的关心。
4.人类活动(板书)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人类影响气候的着眼点,在于设法改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气候。
请同学们读图2.25“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某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图中所示的大气、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因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
补充材料:森林对气候的影响
森林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森林不仅对发展农业、牧业、水利事业必不可少,而且对发展工业、矿业、净化城市环境及保护城市居民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
单就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我们可参考下面的数字来说明: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净化空气1800万立方米;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5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
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每公顷森林每年要向空中蒸腾8000吨水,这就要消耗40亿千卡热量,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1公顷林地含蓄水分要比1公顷裸露地多3000立方米;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速平均降低40~50%,比无林保护的农田每公顷可增产粮食23~53千克;在林区,降水有一部分会被树冠截留,使一半以上的雨水渗入地下,因而大大减少了地表径流,使洪涝灾害减弱。
总之,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保护森林。
(承转)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
在大气与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与大气和下垫面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
下面我们来学习世界气候类型。
二、气候类型(板书)
根据气候的基本特征,可将全世界划分成若干气候类型。
投影图2.26“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引导学生先阅读图例,熟悉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然后在图上找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大致分布地区或范围。
投影表格“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各种气候类型所属的气候带和纬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气候特点。
具体来分析一下各种气候特点的形成。
投影图2.27“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
下面我们用气候形成的因子和给出的10个地点气候资料,来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边指图边讲解)。
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而下垫面使气温分布复杂化。
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因此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这10种气候类型,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年平均气温是逐渐降低的,如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各月气温在25℃以上;南极地区的东方站各月气温均在0℃以下。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尽相同。
影响范围比较大的下垫面是海洋和陆地,如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伦敦的气温年较差比莫斯科的气温年较差小得多。
此外,局部的下垫面因素对气温也有影响,如山地和平原(表 2.4)比较,山地气温比平原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这部分内容将在下一单元学习。
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决定降水的情况。
(设问)通过大气环流形成不同的行星风带和气压带,回忆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如伊基托斯。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如东方站。
大致在南北纬的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如巴马科。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如阿斯旺。
南北纬的30°至60°之间,在大陆东、西两岸和内部情况各不相同。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
南北纬的30°~40°之间(北半球地中海地区),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范围之内或在它的东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此地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北缘,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如罗马就表现出冬季湿润、夏季干燥的特点。
这种气候类型在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因此叫地中海式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虽不多,但十分均匀,如伦敦。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在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如孟买、上海和北京。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比较少,如莫斯科。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如东方站(位于南极大陆上)。
综上所述,世界各地的气候错综复杂、各具特点。
(展示各种气候的景观图片)
以我国为例,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面积广大,南北跨50个纬度,东西跨60个经度以上,距海远近又各不同,地形多样,从温度和热量情况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各种温度带;从雨量情况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在许多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分布也显著。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多数地方受夏季风影响,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南方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表现为温带季风气候。
由于季风影响,使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冷些,夏季更热,年较差比较大,大陆性比较强。
补充材料:如何根据“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判断气候类型。
此图中,用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用曲线反映各月气温变化,用柱状图反映各月降水量的变化。
它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各地气候中气温和降水量这两个主要要素的特点,依此特点,我们便可以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可以分析这种气候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如下表:
南半球1月~2月7月~8月谷形(凹形)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
(1)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
(2)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
(3)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
(4)最热月均温<10℃为亚寒带和寒带。
3.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判断指标如下: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温带
亚寒带
寒带雨林
气候
草原
气候
季风
气候
沙漠
气候
季风
气候
地中海
气候
季风
气候
海洋性
气候
大陆性
气候
降水量(mm) >2000 750~
1000
1500~
2000
<125 >1000 300~
1000
500~600 700~1000 <400 <250
季节
分配
年雨型夏雨型夏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少雨型注: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
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夏雨型: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冬雨型: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4.举例:根据“某地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
读图分析可得该地气温和降水资料:
月份 1 4 7 10 全年
气温(℃) 21 17 12 16 16.6
降水(mm) 12 47 85 29 506 判断:(1)气温最高月在1月,则该地在南半球。
(2)最冷月平均气温12℃,则该地属亚热带。
(3)年降水量506 mm,介于300 mm~1000 mm之间,降水季节分配属冬雨型,雨热不同
季。
所以,该地气候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特征,应属于南半球某地地中海气
候区。
(承转)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都在不断变化中,气候也不例外。
根据观测事实,地球上的
气候一直不停地发展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这种大的气候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气候的变化。
三、气候的变化(板书)
据地质考古资料、历史文献记载和气候观测记录分析,世界上的气候都经历着长度为几十年到几亿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
前面所讲的气候类型,可以看做是地球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科学界把气候变化史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据今22亿~1万年)、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1万年左右的气候)和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和表2.5及图2.28。
各个阶段气候的变化特点略有不同,总的说来,气候是呈波浪式发展的。
表2.5表示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状况,时间跨度大约5000年。
表中左栏是温暖和寒冷时期交替的时间,右栏是与之相对应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反映气候变化的事象,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的波浪式变化。
图2.28则反映了最近一百多年年气候的变化。
从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来看,气温有两次高峰,一次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一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这些事实都说明,气候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特别是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有关气候变化的内容,请参阅后面的备课资料。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其中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要结合起来看,从而掌握分析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
[课后作业]
1.举办“气候与人类”小型研讨会。
2.读图2.17“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根据如下气候类型分布与特征,分析其受何种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热带雨林气候在赤道附近,终年炎热多雨,这主要是因为全年在气压带控制下。
(2)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全年干旱少雨,这主要是因为常年在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
(3)位于热带雨林与热带沙漠气候之间的热带草原,干湿季分明,是因为其处在气压带与风带季节交替控制地区。
(4)位于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是因为夏季受气压带控制,冬季受风带控制。
(5)位于纬度40°~6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是因为此处终年盛行风。
答案:(1)赤道低(2)副热带高信(3)赤道低信
(4)副热带高中纬西(5)中纬西
3.下列四个词组中,形容气候特点的是( )
A.阴转晴,夜晚有雷阵雨
B.狂风暴雨
C.长夏无冬
D.寒潮入境,气温骤降,有扬沙现象
答案:C
4.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
A.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B.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
C.气温年较差大
D.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AC
5.亚欧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答案:A
6.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对照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只填气候类型代号,下同)。
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规律是终年盛行风的地区。
(2)B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该地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成因是,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3)C地气候类型除了分布于本大陆外,还分布在大陆的内陆地区。
(4)D地冬季,强大的高压与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特点)的偏北风,常出现等灾害性天气。
答案:(1)丙西
(2)甲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3)北美
(4)亚洲赤道干燥寒冷寒潮
●板书设计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气候形成的因子
太阳辐射——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地面状况——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与分布的直接原因
人类活动——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动
二、气候类型
由于各地区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即气温和降水状况的不同,可将全球划分为以下若干气候类型
(详见前面投影胶片的内容)——难点与重点并重
三、气候的变化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我国出现过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
3.近代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