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经济、政治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 取得的成就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取得的
成就
经济方面的成就:
1. 实现三大改革全覆盖
2. 82年、84年、93年、00年分别完成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跨越。
3. 2017年实现十四连增,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36万亿元,现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政治方面的成就:
1. 建立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成了宪法宣誓的历史性任务。
2. 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选举制度,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国际法律关系体系。
3. 实现国家机构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文化方面的成就:
1. 继承发展自己的优秀文化,加强全民文化教育建设。
2. 制定实施《文化中国行动计划》,实施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文化强大国家建设。
3. 成立文化部、国家文化市场管理局,建立联合国文化传播体系,形成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文化市场环境。
社会方面的成就:
1.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文明和谐社会。
2. 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3. 改革开放以来,有10亿人口摆脱贫困,构建幸福家园,人民福祉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方面的成就:
1.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形成生态文明体系。
2. 制定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3. 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广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控制污染源,大力开展森林水土保持和保护活动,地球温度创下历史新高。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经济领域能够创造财富,而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只是进行价值的消费,只能为经济领域的价值创造过程构筑必要的社会环境。
事实上,经济领域只是直接创造财富的社会生产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是间接创造财富的社会生产领域,属于广义的社会生产领域,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来创造财富,相互之间在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三句话:经济就是关于价值资源的配置,政治就是关于价值资源配置的规则,文化就是关于价值资源配置规则的规则。
一、经济的价值本质经济的价值目的是提高能量的有序化。
经济:提高能量的有序化。
就是增加价值量。
满足人们对于价值的需要。
政治的价值目的是提高生产要素的有序化。
制度:提高价值的有序化。
即制度的建立、维护与发展。
个人的消费是劳动力要素的生产过程,因此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过程。
生产要素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即生产资料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文化的价值目的是提高制度的有序化。
文化:提高制度的有序化。
制度的有序化包括制度描述方式的有序化。
制度基本价值取向的有序化。
制度的价值信仰有序化(即宗教信仰)经济是以价值增值为直接目的,实现对于价值资源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有效配置。
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调整和控制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等要素)的直接配置情况,以达到财富的价值增值的目的。
经济领域所增值的财富通常也是按照参与该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价值量比例来进行分配的,它实际上只是实现了新增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
经济通常是以经济行为的主体(主要是集体和个人)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客观目标,而不是以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利益最大化为客观目标,因此经济行为的价值效应通常具有局限性、短期性、低价值层次性等特点。
它是主体实施对各个生产要素的发展状态的控制,即“位移控制”二、政治的价值本质政治是以各个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为直接目的,实现对于各个生产要素的配置规则。
政治以权力对比为导向,通过调整和控制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规则,以缓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内耗,协调各方关系,平衡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阶级、各民族、各团体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财富可持续的价值增值的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黑暗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虽然期间走了不少弯路,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从那以后的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支柱:政治、经济、文化,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使我国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对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系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既要有社会主义特征又要兼顾中国特色,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又不同于以往社会主义国家僵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为一个国家树立一面精神上的旗帜,就要坚定不移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逻辑关系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逻辑关系
社会协作可分为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三个基本层次:社会分工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其客观目的在于扩展和强化个人的劳动能力,其中,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就是经济;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分工的稳定性、效率性和持久性,其中,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稳定性、效率性和持久性,其中,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
社会性事物(即经济、政治与文化)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的关系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
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QQ 549231952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划出关键词)
• 1、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是什么?
•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6、为什么提高文化竞争力?怎样提高文化竞争了?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 经济以重大影响 。
思考:不同形态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
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同吗?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讨论: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特点: 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1)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对经济的影 响越来越重要;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 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光明网1月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18日讯 来自工信部的消息称,中国 商飞公司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已基本完成机载系 统安装和主要的静力、系统集成试验,进入首飞 准备阶段。大型客机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 志性工程,也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 标志。大型客机的研制可以带动材料、装备制造、 电子系统、信息等一系列领域的发展。 据悉,C919大型客机已经收到了大量订单, 截至目前,C919大型客机订单数达570架。
编剧周梅森表示:“十几年来,已 经没有这类反腐剧了,表现出了一种 题材饥渴症。另外我们党和国家的反 腐深得民意民心,老百姓对反腐非常 关注。
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在 影响《人民的名义》制作成功? 归 纳
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日,“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广告资源招标会最终以3.2亿元问鼎国内卫 视季播节目的冠名费之最,仅仅加上三个特约伙伴就已吸金4.83亿元
在首期节目播出后的20天里,《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 ,飙升到每15秒36万。以每期节目22分钟广告,每15秒广告费36万计 算,一期《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就是3000多万。 《中国好声音》一旦达成彩铃下载目标,将催生3.2亿元的彩铃市场。
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 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 同步的情况。
.经济是文文化化发有展其的自基础身,的“仓传廪承实而性知和礼相节,对衣的食而独知立荣辱性”,强调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 一定道理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 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 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 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 崇尚节俭的风尚使亚洲人储蓄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和保障;
❖ 重视教育的亚洲文化使不少亚洲国家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劳动者的素质较高;
❖ 重视家庭、强调秩序、纪律的文化使亚洲社会、政治较为稳定,减少 了对生产、经济的破坏和冲击等等。
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
基础
经济
集 中 表 现
政治
决定 反作用于
文化
【思考】1.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上去了对吗 ?
如何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
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 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 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 社会实践的产物。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 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 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是文化 中的非意识形态组成,它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为推 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 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人的文化素质影响政治文明的 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 的重要内容。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 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如何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
所谓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 ,经济、政治、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 进的一种新的文化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文化化、 文化经济化、文化经济复合化。 所谓经济文化化指的是: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 协调。经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 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 的推动力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 文化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经济文化协 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政治经济文化五大领域具体分类
政治经济文化五大领域具体分类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这一布局的形成,是实践推动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结果。
五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前行,提供了重要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的纳入,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经过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中国提出了新的挑战。
政治:建反贪局反腐败,推进人大代表城乡同人同选.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型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建设。
文化:扶持文化品牌建设,提高国家软实力。
社会:建立人民调解员制度,加强社会建设。
生态:建立生态补偿和生态恢复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政治和经济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义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例如。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国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并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解析:文化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大,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小。比如,教育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医疗卫生事业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医学家的出现,又可以超越经济的制约。因此,对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做具体分析,不可绝对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案例教学课堂实录
“文化与经济、政治”案例教学课堂实录教学内容: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一课第二框题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教学难点: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教学过程:案例一1908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百苓针对我国体育落后状况发出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组建一个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举办一届奥运会?100年过去了,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张百苓的奥运梦想得以实现。
1993年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由于美国的阻挠,以两票之差惜败于悉尼。
师:张百苓的奥运梦想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经济发展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为奥运会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师:说明了什么道理?生:经济决定文化师:1993年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美国为什么阻挠中国?生:意识形态不一样。
生: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
中国成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把中国当成假想敌,遏制中国的崛起。
师:说明了什么道理?生:政治决定文化突然有一个学生提问:2003年中国申办奥运,同样意识形态不同美国会支持中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又陷入到激烈的讨论中。
生:美国发现中国的崛起不可遏制,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
生:美国搞霸权主义,在国际上并不是一呼百应。
生:世界多级化,美国不能单独主导世界。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有道理。
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那么文化对经济和政治有没有影响呢?生:中国通过举办奥运会赚了不少钱。
生:奥运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也拉动经济增长。
生:我国通过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
生: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话就是八个字:精彩绝伦;无与伦比。
师: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的政治的反映。
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这就是三者的关系。
案例二 863计划1986年3月,王大垳、王金昌等4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信中恳切指出,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经济状况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
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具体介绍
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具体介绍
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介绍:
1. 文化: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东方文明体系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2. 政治: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 经济: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总的来说,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都独具特色,并且在不断发展中。
思想政治与文化经济的关系
思想政治与文化经济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思想政治和文化经济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
思想政治是人们在实践中对现实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认知和应对方式,文化经济则涵盖着人们在灵感和技能方面的创造与运用,二者共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思想政治与文化经济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与文化的交织思想政治旨在引导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践的思考和选择,但是这种引导并非是单向的,它和文化的生成及其传播互为依存。
在人们的实践中,诸如价值观念、理念信仰等社会现象都是在社会文化中不断生成和演化的产物。
换言之,思想政治能够引导社会的发展方向,但却不能独立于社会文化在实践中的运用。
文化经济则强调的是创造和发展技术和理念,同时也意味着创造技能的社会环境。
在文化经济环境下,人们尤其注重的是灵感、知识和技能的创造和运用。
当人们的文化经济成功地融合于社会实践环节中时,新的知识、技能和生产力的增长也必然形成。
一方面,这些资源也反过来促进了社会对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重视,进一步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文化的生成也同时带动着社会思想政治的演化与传播。
二、文化经济与思想政治的互动社会的各种实践都涉及到一些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经济所涉及的实践环节也不尽相同。
文化经济的发展要求的是人们在不同实践环节中生成和传播新的理念、知识和技能。
文化经济的演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以及成功和失败的定义和标准。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经济赋予人们更优越的生产能力以应对生产力的变化,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实践,反过来也增加了思想政治领域中与实践相关的因素。
另一方面,文化经济也能够为社会提供先进的思维、理念和技术的源泉,进而推进人类文化和思想政治的发展。
三、理性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承文化经济的逐渐壮大,往往意味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创造出了大量的技术、产品和文化。
这些创造的劳动成果又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化和技术的思考和重新解释。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理解和认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四个重要方面,互相关联、相互促进。
经济建设是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增加国家财富和国民收入,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经济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
政治建设是指完善和发展国家政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治理能力和法治建设,强化国家和社会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推动权力和责任的制约与监督,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文化建设是指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创新与传承,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追求。
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社会建设是指建设和发展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社会文明,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理解和认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建设是基础,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物质条件;政治建设是保障,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持;社会建设是基础,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总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四个方面,只有统筹发展和协调推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
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
加强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加强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加强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增进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这也是国家间加强合作和促进和平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在政治上,可以进行多边对话,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增进国家之间的友谊,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增强多边互助,以促进全球政治安定与和平。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可以进行贸易和投资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会,深化各国经济的融合,借助多边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共赢。
同时,可以发挥全球治理性机构在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方面的作用。
此外,在文化方面,可以进一步开展文化交流、开展不同文化艺术的交流和推广,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扩大国际间文化交流,加深国际间的文化理解,促进民族间的融合。
最后,需要提高双方的国际素养,增强国际交往的国际秩序意识,倡导双方的同理心、尊重他国的价值观念,努力建立共同的认知,促进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友好。
总而言之,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促进了国际发展,也有利于和平与稳定,应该受到重视。
高中思想政治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秀课件
政治 原因
①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 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②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最后开通了丝绸之路。
经 根底 政 济 治 集中表现
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
汉文化走 向世界
中西文化 交流
中国的四大创造、 丝织技术、漆器工 艺、铸铁冶炼、凿 井等技术传入西域
第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 人的人们。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说:“当有一 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 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艾跃进教授〔南开大学〕在一次采访中说:有一年,我去北大讲演,北 大学生很骄傲地告诉我说:“老师,您知道我们北大在美国留学生数量占多 少吗?〞艾跃进猜测为1/10。学生就藐视:“老师,那么你们南开大学有多 少?〞老师答复,当然没有你们多。
恨。
第五,要不断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人。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时机采 访他们,然后利用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第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时机,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 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下,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 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
第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款。这样我们 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它们的货币贬值,发生通货膨胀。只 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的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 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 家和地区聚集,这是因为
A、文化是一种社会财富
B
B、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 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
课 堂 小 结 :
反映,但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不同性 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文化的地位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为什么?
怎么办?
例5、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古代花木兰 的故事改编动画片在我国掀起热播狂潮,获 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人们的文化 消费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高民族文 化竞争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B
例1、有人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和附属品。其错误在于 A、否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
例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这是因为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对个人来讲,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需要公民更高的文化素养。 (2)从国际来说,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 文化霸权主义现象。借助文化渗透方式, 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 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探究:奥运会带来了什么?
一、直接收入 包括:1.电视转播权;2.国际奥委会的 合作伙伴计划;3.中央和北京政府补贴; 4.组委会赞助商;5.特许经销商; 6.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7.门票收入; 8.捐赠资产处置等。 二、举办城市及全国的派生收入 食宿、旅游观光购物、飞机汽车的运输、 国内外投资需求、城市建设、就业等。 三、北京奥运会上贵客云集,胡总书记 站在罗格与布什总统之间,身后是普京、 萨科奇,国际奥委会在北京已然置身于 世界政治的第一平台上。罗格管这个叫 做“静默外交”……。
A
例3、江泽民同志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 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 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是先进的还是落 后的 C、文化的力量就是综合国力 D、文化都对社会具有促进作用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三)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放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 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3、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激发全民族文化创 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 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美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变化说明什么?
提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交融;
文化与综合国力;
阿诺-施瓦辛格出生在 奥地利,原先以健美为职业, 后来步入影坛并主演了《魔 鬼终结者》、《蒸发密令》 等一系列知名动作片,他曾 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壮的男 人”。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7日 举行的历史性的罢免选举中, 现任民主党州长戴维斯被罢 免,而共和党候选人施瓦辛 格则轻松地击败了民主党候 选人、副州长巴斯特曼特而 当选为新州长。
2、文化对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人认 为,只在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 程度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1)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 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 着文化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有一定道理。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 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 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所以,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文化与 经济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 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
材料: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 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为了投 放“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面媒 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探究: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成天载歌载舞, 却无法欣赏到我们今天的超级女声,为什么? 这种时代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
经济是基础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 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另据了解,2005年蒙牛计划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 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应该 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和促销费用可能超过1亿元。
材料: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 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 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 并驾齐驱。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 有1/4是文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