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03 . —0. 5三O 5 .
由于 《 岩土工程 勘察规 范 》和 《 筑地基 基础设计 规范 》中没有 明确 坡度lO 建 l。时 为不 均匀地基 ;
2、 压缩层深 度范 围 :对于 天然地基 浅基础 ,独立 基础或 条形基
l 1— — H2 00 b H l 5
式 中 :H1、H 2—— 相邻钻 孔 同一 T程 地质 单元 岩土层 厚度 ,
1 I T ;
础其压 缩层深度按 变形 比法确 定其评价 深度 : 3 、对于 桩基础 按等 效实体 深基 础 的底 面积 按应力 比确 定评 价深
科 学 技 术
CoNS TRUCTI ON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 匀性及稳 定性评价
沈 顶 宽
云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 队 文山 6 3 0 600
在进行 天然地 基浅基础设 计时 ,最核心 的问题是 由于地基变 形引 起 的节理 / 隙发育导 致岩 体极为 破碎( 裂 非风 化破碎 岩体) 为不均匀地 起 的建 筑物 的变 形( 沉降量 、沉降差 、倾斜及 局部倾 斜) 而当前在进 行 基 ;
建筑 物的变形设 计时多 采用正 常使 用极 限状态 的原则设计 ,即建筑 物
的变 形是否超过 变形允许 范 嗣值 ,而造成 地基变 形最 主要 的原 因之一
3 、场地 内有 大面积 的软弱 粘性 土和填 土分 布 ,经 人工处 理过 的
地 基均匀为不均匀 地基 :
就是地 基存在不 均匀 的问题 ,而勘 察报告 对地基 的均匀性进 行评价 时 的评判 标准可供 参考 ,往往仅一 笔带过或 者只停 留在定性 的评价 上 ,
建筑工程中的土壤稳定性分析
建筑工程中的土壤稳定性分析在建筑工程中,土壤稳定性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土壤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持久性,因此对土壤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土壤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测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土壤稳定性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土壤稳定性分析方法土壤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两种。
室内试验主要是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试验,包括压实试验、剪切试验、渗透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得到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力性质,从而评估土壤的稳定性。
现场观测则是通过在工程现场进行监测和记录,观察土壤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2. 测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进行土壤稳定性分析时,需要收集大量的测试数据。
首先是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密度、含水率、孔隙比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室内试验得到。
其次是土壤的水力性质,包括渗透系数、水分保持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渗透试验和水分保持试验得到。
此外,还需要收集土壤的变形和沉降数据,以及现场监测数据。
在收集到测试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筛选和分析。
首先,将测试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便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然后,对数据进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不符合要求的数据。
最后,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土壤的稳定性评价结果。
3. 土壤稳定性评价指标土壤的稳定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抗剪强度、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等。
抗剪强度是指土壤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常用的指标包括抗剪强度参数和摩擦角。
承载力是指土壤抵抗建筑物荷载的能力,常用的指标包括承载力系数和标准承载力。
变形特性是指土壤在受力后的变形程度,常用的指标包括应变模量和压缩系数。
4. 土壤稳定性分析的应用土壤稳定性分析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地基处理中,需要对土壤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在坡体工程和边坡工程中,需要对土壤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估土壤的抗滑性和抗冲刷性,保证土壤的稳定。
地基稳定性分析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土方工程施工中的土壤力学与稳定性分析
土方工程施工中的土壤力学与稳定性分析土方工程是指在土地上进行的工程施工活动,包括挖土、填土、以及其他与土壤有关的工作。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土壤力学与稳定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土壤的性质、力学特性以及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方工程施工中土壤力学与稳定性分析的关键问题。
一、土壤力学的基本理论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水和空气组成的多相混合体,其力学性质的研究是土壤力学的基本内容。
其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土壤力学研究的核心。
土壤力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黏聚力、内摩擦角等概念,这些理论为土方工程施工中土壤的选择、挖掘以及填土提供了依据。
二、土壤力学参数的测定土壤力学参数的测定对土方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
其中,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是土壤力学中非常关键的参数。
黏聚力可以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来确定,而内摩擦角则可以通过剪切试验和现场地质勘探获取。
土壤力学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施工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土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土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是土方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边坡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边坡坡度、土壤强度和水分含量等因素的考虑。
土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来实现。
合理选择边坡的坡度和斜率是保证土方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
四、土方承台的设计与施工土方承台是用于支撑土方工程的一种结构形式,其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到土壤力学与稳定性分析的因素。
土方承台的设计主要包括承台的尺寸、土体参数的选择以及土方承台与边坡之间的接触力等。
土方承台的施工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土方填筑的过程及稳定性分析土方填筑是土方工程施工的主要环节之一,其稳定性分析对于工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土方填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填筑土的性质、填筑面的坡度以及填筑层的厚度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可以保证土方填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土方工程中的监测与预警土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测与预警是土壤力学与稳定性分析的补充和延伸。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式中b:基础宽度。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
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50 007-2011)5.3、(JGJ72-2004)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
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文章主要以岩土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岩土工程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评价分析进行详细探究。
首先,文章对岩土工程实行勘察的目的与意义进行相关阐述,分别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对现阶段地基的稳定性与均匀性进行合理分析。
其次,结合地基工程存在的不稳定与不均匀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旨在夯实岩土工程的质量安全。
最后,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对岩土工程勘察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总结与归纳,以供参考。
标签:岩土工程;地基;均匀性;稳定性;评价分析岩土工程实行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良地质因素,进一步对影响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具体因素进行探究。
基本上可以从施工场地的岩性、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或者根据施工场地地下埋水与其自身腐蚀性特性的相关情况作出科学性评价。
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具体的评价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优化措施解决现阶段建筑工程存在的隐患问题。
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地质勘察工作在岩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岩土工程实行勘察作业的主要目的与意义1.1主要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突显,是各分项工程的建设前提。
倘若施工人员并没有对岩土实行勘察工作,就无法完成后续的工程设计工作,建设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实行岩土勘察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与地貌条件,对施工场地的实际环境进行合理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环节、施工环节夯实基础。
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行岩土勘察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场地的各项地质参数,便于施工人员运用合理的勘察技术对工程场地进行拟建、研究。
并在一系列的分析过程中,判断出修建该工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确定当前环境条件会对施工环节造成的具体影响等。
此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影响,制定对应的优化措施予以解决。
1.2实行意义岩土工程勘察通过运用岩土工程技术原理等方法,分析与评价拟建工程场地的实际特征,如地貌特征、岩土特性等。
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
浅析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摘要:地基在建筑里的作用不可以替代,隐藏地基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是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文章就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建筑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均匀性;稳定性;评价方法;措施tu4331.地基均匀性评价范围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范围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应包括2个方面:平面范围与深度范围。
其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虽然有所相似但是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这需要有确切的定性概念,假若其评价范围和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相同,这就会造成企业成本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的厚度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标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遵循如下几方面的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δ 0.025σδ(1)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 地基规范0。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zn=b(2.5-0.4lnb)(2)式中: b--基础宽度。
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zn,即zn处的附加应力?z与土的自重应力?c应符合下式要求:?z=0.2?c (3)?z=σα1po (4)式中:α1--附加应力系数,查有关规范确定;po--等效实体基础底面的平均附加应力。
2.地基均匀性判定地基均匀性判定方法可分为2种,一种是定性判别;令一种是:定量判定。
定性判别是指通过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岩土分布等的不均匀特征来判断辨别。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勘察评价_0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勘察评价摘要:地基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地质依据,对建筑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岩土工程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勘察评价工作,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岩土工程;均匀性;稳定性;地基现行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规范,没有给出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评价的具体标准。
本文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天然性地基的均匀性勘察评价1.1均匀性勘察评价的范围评价天然性地基的均匀性时,应当明确评价的深度范围与平面范围。
评价地基均匀性的平面范围和评价抗震覆盖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通常以某一街区或自然村为单位,评价抗震的建筑场地;而将建筑物的水平投影面积作为标准范围,评价地基的均匀性。
评价地基均匀性的深度范围不同于评价抗震覆盖层厚度。
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当确定定性概念,如果抗震覆盖层厚度和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相同,就会导致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一般来说,评价地基均匀性的深度范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地基受力层的情况。
独立基础是基底下1.5倍基础底面宽度,条形基础则是基底下3倍基础底面宽度,并且评价深度都应当大于5m。
其次,压缩层的深度。
按照变形比法确定天然地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的评价深度。
第三,大面积基础的深度评价范围应当大于或等于1b(b 是基础宽度)。
天然地基大面积基础的深度评价范围,应当按照下面的公式进行确定。
zn=b(2.5-0.4lnb)。
1.2均匀性勘察评价的内容构成岩土工程评价与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地基均匀性评价。
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核时,如果发现报告中没有涉及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内容,或者地基均匀性评价空洞无物,就应当及时地责令有关单位改正、补充。
否则,将会导致在设计基础时,难以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考虑,使得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
按照基础设计经验与相关规范可知,评价地基均匀性等于分析、解决地基土不均匀问题。
地基稳定性问题分析课件
详细描述
该矿山位于山区,由于边坡较陡且存在裂隙, 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边坡失稳问题,造成了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案例说明了山区矿 山边坡稳定性问题的重要性。
案例五:某路堤的抗滑稳定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路堤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抗滑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影响 了路堤的使用安全。
该路堤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由于填料不当且压实度不足, 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抗滑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路堤 的使用安全。该案例说明了山区或丘陵地带路堤抗滑稳定 性问题的重要性。
视。
地基稳定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对 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2
地基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
极限平衡法
原理
极限平衡法是研究岩土体处于极 限平衡状态时,岩土体内某一点 所受的力与相应的位移之间的关系。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极限平衡法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是否考 虑土体非线性、按是否分析整体稳 定性等。
应用
极限平衡法常用于分析边坡、坝体、 基坑等岩土体的稳定性。
有限元法
原理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 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为有限个离 散的单元组合体,并对每个单元 进行受力分析,最终得到整个系
统的受力情况。
特点
有限元法可以解决复杂形状和边 界条件下的岩土工程问题,具有
较高的计算精度和灵活性。
应用
有限元法广泛应用于地基稳定性 分析、地震工程、地下工程等领
预防性维护措施
定期检查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建 筑物、道路、桥梁等进行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地 基稳定性问题。
防水防潮
采取防水防潮措施,防止 水分渗透导致地基腐蚀和 下沉。
土壤基础稳定性分析方法
土壤基础稳定性分析方法土壤基础稳定性分析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土壤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以评估土壤在承受外力或气候变化时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基础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标准贯入试验、直剪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
一、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基础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插入标准贯入锤来测量土壤的密实程度和抗剪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尤其是粘土和砂土。
试验过程中,标准贯入锤被垂直插入土壤中,然后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土壤的贯入度以及相应的土壤特性参数。
通过观察贯入曲线和分析试验数据,可以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
二、直剪试验直剪试验是测量土壤抗剪强度的有效方法,通过施加垂直和水平力将土壤剪断,从而确定土壤的剪切强度。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岩石和粘土等土壤类型的稳定性分析。
在直剪试验中,试样被垂直切割成两部分,分别施加水平和垂直的正应力。
通过测量应变和力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剪切强度参数。
直剪试验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方法,可提供关于土壤稳定性的重要信息,如剪切强度和摩擦角。
这对于土木工程中的地基承载力评估和地质灾害预测非常重要。
三、静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也是土壤基础稳定性分析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将钻柱或探棒插入土壤中,测量土壤的反力和钻进阻力,进而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地质特征。
静力触探试验可提供有关土壤结构、密实度和强度参数的信息。
在试验中,钻柱或探棒被插入土壤中,通过测量下行和上升的阻力以及钻孔深度,可以推断出土壤的力学性质。
静力触探试验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捷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和地质环境。
它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地质勘察、基础设计和施工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土壤基础稳定性分析是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选择和运用分析方法对于确保土壤工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标准贯入试验、直剪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是常见且有效的土壤基础稳定性分析方法,它们能够提供关于土壤力学性质和稳定性的宝贵信息。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 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 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 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 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 5m;(2) 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式中b:基础宽度。
且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 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 zn,即z 处的附加应力oz与土的自重应力 oc 应符合下式要求:2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内容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空洞无物,或者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根据有关规范和基础设计经验,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其实就是地基土的压缩性不均匀问题,结合场地特征,应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进而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建筑地基的稳定性是指地基在承受建筑荷载时不产生过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是设计土建工程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土壤力学、岩土工程与结构力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本文将从地基基本概念、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和评价准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全面探讨建筑地基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方法。
地基是承受建筑载荷、分散荷载至地下土层的结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传递上部建筑荷载至下部土层,承受建筑本身的重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地基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价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的前提。
地基力学参数、荷载作用及荷载组合是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的基础,荷载可分为静力及动力荷载。
地基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经验法、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法。
其中,经验法是利用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的方法,如基础系数法、相似比例法等;解析法是通过对土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建立模型,进行解析计算得出结果,如弹性半空心圆柱法、弹性半空心圆锥法等;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对地基作出更加准确的分析,如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
地基稳定性的评价主要从地基土的变形、安全系数和承载力三个方面进行。
地基土的变形主要通过测量和计算地基下沉量、倾斜量、收敛量等指标来评价;安全系数是基于地基承受的荷载与其承载能力之间的比值,常用的评价指标有承载力安全系数、稳定性安全系数等;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通过强度试验等方法来评价。
总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是设计土建工程的关键环节。
各种地基分析方法和评价准则的选择与运用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合理选取适合工程实际的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地基试验,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定期对建筑物的地基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地基问题,也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寿命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的均匀性与稳定性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的均匀性与稳定性评价开发岩土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岩土工程的勘探中,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研究。
本文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所遇到的问题,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出一些见解,为今后岩土工程地基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具有发展战略意义。
标签:岩土工程均匀性稳定性0引言岩土勘察是地基设计的基础内容,提供合理的岩土设计参数关系到地基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可行性的标准。
我国对于岩土勘探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尚不成熟,由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掌握不熟练以及对于勘探规范理解不透,造成勘探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其中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分析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是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岩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直接决定了地基的合理与否,因此,大力研究岩土勘探中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逐渐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1]。
1岩土勘察过程中的相关问题1.1现场资料收集存在的问题1.1.1勘探深度和勘探间距岩土地层工程的地质性质不相同,勘探的深度也不尽相同。
例如,埋藏较浅,土壤性质较好的基岩地区勘探孔的深度相应的打的较浅,而地质土壤性质较差并且淤泥大量存在分散存在的地區勘探孔深度就要相应的打的很深,只有这样才能勘探出就好的土壤层。
这就要求勘探部门在勘探前,要对勘探地区的地质性质进行充分的探索。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的不同,勘探点之间的距离也不同,地基复杂的情况,应该将勘探孔打的密集一些,要能够根据土质的具体性质和状况,随时变更勘探方案,不能一层不变,而变更方案势必会加大资金的花费,所以在经济较为落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勘探方案问题较为严重。
1.1.2划分野外地层室内资料的整理的关键因素是野外地层的划分。
由于岩土勘探多采用多台钻机并联同时作业的工作方式,没有一个统一的工作标准,技术人员各自为政,导致最后的勘探资料无法合理汇总,造成资料汇总混乱。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方法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项基础工程建设都得到了高效的发展。
尽管建设项目的标准要求都较高,但由于建设项目数量较多,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导致问题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合理、不科学。
为了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标准化、科学合理的安排勘察工作,就需要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引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地基设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功能环节,通过科学严谨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得到更加科学的岩土设计参数,为岩土工程的后续施工以及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在我国各大岩土工程单位内部,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仍然处于不断向前摸索和发展阶段,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经常会产生各种误差问题,其中地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分析工作,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构成环节,同时也是勘察工作难度较大的工作项目。
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拟建工程的实际需求,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分析评价场地的环境和地质特征,最终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过程。
勘察的目的是通过现场钻探、测试和取样等工作,研究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建筑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地基岩土体的承载力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场地构造、岩土层时代成因、土质类型及其埋藏分布情况和地下水类型、水质及埋深、分布与变化情况等,给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研究拟建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体,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岩土工程勘测中面临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时进行事先考察是为准确把握岩土工程项目的数目,给后期工作提供便利。
勘测获取的数据信息不仅保证项目前期的顺利建设,也为后期项目整改提供重要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时,一些工程师只关注现场的地质条件,忽略了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环境,这种勘察方式会给后续施工带来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安全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以及意义,分别从定量以及定性两方面对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均匀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地基工程的不稳定以及不均匀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希望本文的提出能为相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稳定性评价分析0 引言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建筑施工现场及其附近是否存在对建筑物产生影响的不良地质因素,勘察的内容包括明确施工场地的底层时代、结构、岩性以及具体分布情况,此外,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下埋水条件以及其腐蚀性做出科学的评价,在明确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地基应对措施来保证建筑物质量要求。
现场勘察工作本身必须遵循相关抗震以及勘察设计要求,通过结合建筑物的各项性质,采取多种方法如井探、钻探等进行综合勘察与评价,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及意义1.1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各项工程建设前提,没有对岩土进行勘察,就不能进行接下来的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环节。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经过对地质进行分析,从而为接下来的工程设计、施工环节提供场地的各项地质参数,并通过运用一些勘察测试手段及方法,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判断出修建某种工程所需要的地质条件要求,并确定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除此之外,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地基在施工过程中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
最后,岩土工程勘察能够为工程的基础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各种岩土工程资料。
1.2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岩土工程勘察通过运用岩土工程的技术及方法,分析及评价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环境特点以及岩土工程条件。
岩土工程所涉及的专业很广,它综合了气象、水文、岩土力学、地质学、工程学、化学以及环境学等学科,从这个方面来讲,岩土工程是一门及其复杂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地基土竖向成层分布,部分层位水平方向上分布不连续,水
平方向上厚度变化较大,部分层位水平方向顶(底)板埋深有所起伏,主要表现在:
1、人工填土层(Qml)杂填土(①
1
)呈杂色,松散状态,由砖块、灰渣、废土、建
筑垃圾等组成,分布不稳定,仅局部分布;素填土(①
2
)呈褐黄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厚度有所变化。
填垫年限小于十年。
2、新近冲积层(Q
43N al)黏土(③
1
)土质尚均匀,分布不甚稳定,厚度有所变化,局
部缺失。
3、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
4
1h)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砂粘性变化较大,局部夹粉土,分布较稳定。
4、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
41al)⑧
1
亚层分布不甚稳定,局部缺失,⑧
2
亚层分
布尚稳定,各亚层厚度变化大。
5、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
3e al)土质较均匀,⑨
1
亚层分布尚稳定,局部缺
失;⑨
2亚层分布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⑨
3
亚层分布不稳定,部分区域缺失。
5、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
3
c al) 本层土在揭示范围内土质尚均匀,⑪1亚层分布不稳定,部分区域缺失,⑪2、⑪3亚层分布尚稳定。
本场地地基土水平方向上各亚层砂粘性有所变化,厚度有所变化,但对整体而言,地基土分布及性质尚均匀、稳定,整体认为地基土是较均匀、稳定的。
第二节 2.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2.4.1一般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当子样个数≥6时,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及子样个数;当子样个数<6时,仅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及子样个数。
各层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4.1:
2.4.2标贯指标统计
静力触探试验提供锥尖阻力q
c 、侧摩阻力f
s
算术平均值,标准贯入击数提供最
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子样数如表2.4.2:
标贯指标统计表表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