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未成年人犯罪论文

合集下载

看待未成年犯罪作文

看待未成年犯罪作文

看待未成年犯罪作文说起未成年犯罪,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痛心又无奈的事儿。

前阵子,我们小区就发生了一件让大家都惊掉下巴的事儿。

有个上初中的小男孩儿,居然跟着几个所谓的“哥们儿”去偷东西。

这孩子吧,平时看着也挺老实的,个头儿不高,瘦瘦的,戴着副眼镜,见了长辈还会打招呼。

谁能想到他会干出这种事儿呢?听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说,这孩子家里条件其实还不错,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对他也挺好的,吃穿用度从来没亏待过他。

可就是因为他迷上了一款网络游戏,里面有好多需要花钱买的装备和道具。

他不敢跟家里要钱,怕被父母骂,于是就跟着那几个不学好的孩子,走上了歪路。

那天晚上,他们几个偷偷摸摸地跑到了小区门口的一家小超市。

这超市老板也是我们小区的,平时人特别好,经常给大家抹个零头啥的。

这几个孩子趁着老板在里屋整理货物的时候,悄悄地从窗户翻了进去。

那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儿负责在门口望风,其他几个就进去拿东西。

据说,他们一开始还挺紧张的,手都在发抖。

拿东西的时候也不敢挑大的,就拿了些巧克力、薯片、饮料啥的。

结果,正准备走的时候,老板从里屋出来了。

这一下,可把他们吓得够呛。

有两个孩子撒腿就跑,剩下的就被老板给抓住了。

这事儿一出,整个小区都炸开了锅。

那孩子的父母知道后,脸都气青了。

他妈妈当场就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骂:“你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啊!我们辛辛苦苦供你吃供你穿,你就干这丢人现眼的事儿!”他爸爸呢,铁青着脸,一句话不说,但是能看出来心里那个气啊。

我当时就在旁边看着,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你说这孩子,咋就这么糊涂呢?为了几个游戏道具,把自己的名声都给毁了。

后来,警察来了,把孩子带走了。

看着他那瘦小的背影,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其实仔细想想,这孩子走到这一步,也不能全怪他自己。

现在的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太多了。

网络游戏、不良视频,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朋友,都可能把孩子带偏。

而且,咱们做家长的,有时候也确实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就说这孩子的父母吧,平时工作忙,可能跟孩子交流的时间就少。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治社会中,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不仅危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其不仅是法律层面的关注焦点,更是社会伦理、教育及法律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特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犯罪类型多样化,从传统的盗窃、抢劫到网络诈骗、暴力伤害等;其次,犯罪手段智能化,未成年人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犯罪活动的案例越来越多;最后,团伙化倾向明显,部分未成年人因相互之间的心理需求或社会关系形成团伙,共同进行犯罪活动。

这些新特点使得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愈发复杂。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者,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同时,我国刑法还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作了特殊规定,强调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充分考虑其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等。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在认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时,应遵循以下标准:一是年龄标准,即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来判断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二是心理和认知能力标准,即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对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三是行为标准,即根据未成年人的具体行为及其后果来认定其是否构成犯罪。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措施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本文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立法。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

2. 加强教育。

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教育作用,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

3. 严格司法。

浅论未成年人犯罪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docx

浅论未成年人犯罪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docx

浅论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多数都是学生,我们先来看一个发生在某学校的一个真实故事:某校初三某班学生张X、王X,在楼梯间遇上初二学生黄某一路人,说说笑笑,对自己不屑一顾,便怒火中烧,抡起拳头就给黄某几拳,并说:“你小子狂,不教训你,不知道什么叫老实J黄某敌不过。

败下阵去,头上顶起青包,既不去向老师报告,也不去教室,却去街上买回一把水果刀。

第二节课下课时,在楼梯间等张王二人,结果就给他们胡乱地砍伤了几个口子,幸好在殴打中被老师撞见,制止了更为严重的事件发生。

当老师问张王二人为何出手伤人时,他们竟说:“看不惯他小子”。

看不惯就打人,这是什么逻耨?当问黄某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时,他说:“反正挨打了,告诉老师也打不回来。

不如砍死他当双方家长到校时,结果双方家长又闹得不可开交。

就此事而言,虽然在学校调解了,不能不说已经是非常严重了,若不加以教育和制止,难免他们今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首先,我们来找原因。

我们通过了解学生本人,发现了如下问题,应当是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些原因:1、青春激变期的骤变与躁动。

生理方面:未成年人,特别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未成年人,他们生理上处于激变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开始成熟。

他们肌肉力量显著增强,脑基本成熟,神经系统结构上基本上与成人没有多在差异,但是大脑的兴奋抑制过程需到十六七岁以后才逐渐平稳,脑和神经系统完全成熟还得到20--25岁以后。

到初中阶段,由于促进发育的脑下垂体及肾上腺分泌激素的影响,加强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这既使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学习,以使他们情绪容易激动,而难以控制。

所以出现了初三黄某买水果刀砍人,不顾一切后果,这正是主观原因所致。

在心理方面,他们感知能力、注意观察能力,记忆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强烈地要求独立自主,喜欢怀疑和争论,不轻信盲从师长,好冒险争奇,喜求新求刺激,但又不够成熟,缺乏经验,知识不足,往往陷于武断和偏激,易草率从事,不顾责任和后果,只顾一时痛快,常动怒争吵,打架斗殴,以至于违法违纪。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引言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未成年人犯罪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后果以及应对之策。

一、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家庭暴力以及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家庭经济困难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学校暴力、学业压力过大等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的道德败坏、犯罪行为的宣扬、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等都会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不良影响。

二、后果分析1. 个人后果未成年人犯罪对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们可能会失去未来的发展机会,被社会边缘化。

同时,犯罪行为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自卑、焦虑等问题。

2. 社会后果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的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

犯罪行为会对社会的安全造成威胁,增加社会治安压力。

此外,未成年人犯罪也会对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产生冲击,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应对之策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也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3.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重要环节。

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帮助,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同时,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

结语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预防和解决。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涉及法律、教育、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问题,分析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特点(一)现状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个体实施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涉及的罪名和犯罪手段也日益多样化。

这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也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特点1. 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逐渐降低,低龄犯罪现象增多。

2. 团伙化: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以团伙形式出现,相互支持、共同作案。

3. 暴力化: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日趋暴力化,对受害人造成严重伤害。

三、现行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分析(一)法律责任界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有明确规定,根据犯罪情节和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处罚。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仍存在一定难度。

(二)法律规定的不足1.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在立法、司法、执行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如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矫治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

2. 处罚措施不当: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往往过分强调惩罚,忽视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和矫治。

3. 执法不严:由于执法人员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执法不严、不公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对策建议(一)完善立法体系1. 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明确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2. 完善预防和矫治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矫治等方面的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依据。

(二)强化司法实践1. 严格执法: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公正性。

预防和抵制未成年人犯罪的作文

预防和抵制未成年人犯罪的作文

预防和抵制未成年人犯罪的作文篇一预防和抵制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你说,好好的孩子怎么就走上犯罪这条歪路了呢?也许是家庭关爱不够,也许是社会环境太复杂,谁知道呢!咱就说现在有些家长,整天忙着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顾。

孩子心里有事儿都没地儿说,时间长了能不出问题?我觉得啊,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线,要是这道防线垮了,孩子可不就容易迷失方向嘛!还有那网络,好家伙,啥都有!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又弱,一不小心就被那些不良信息带沟里去了。

什么暴力游戏、低俗视频,这不把孩子给教坏了?可能有人会说,孩子自己得有定力,可他们还是孩子呀,哪有那么强的自控力!学校也有责任,不能只盯着成绩,德育也得跟上啊!别整天就是考考考,分分分的。

要是能多给孩子讲讲法律知识,讲讲做人的道理,说不定就能避免好多悲剧。

我就想问问,那些犯罪的未成年人,他们在动手的那一刻,难道就没想过后果吗?可能一时冲动,脑子一热,就犯下大错。

这得给多少家庭带来痛苦啊!咱们是不是得想想办法,好好预防和抵制未成年人犯罪?比如多开展些法制宣传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犯罪的严重性。

总之,预防和抵制未成年人犯罪可不是一件小事,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

不然,这社会还不乱套了?篇二预防和抵制未成年人犯罪哎呀妈呀,一提到未成年人犯罪,我这心里就堵得慌!你说这些孩子咋就这么糊涂呢?咱先来说说家庭,有的家庭父母天天吵架,甚至还动手,孩子能学好?也许在他们眼里,暴力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还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要啥给啥,孩子根本不知道啥是对错。

我就想问,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能不跑偏?再看看学校,有的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就不管不顾。

这能行?难道成绩差的孩子就没救了?说不定就是因为老师的冷落,他们才自暴自弃,走上歪路。

社会也是个大染缸啊!那些不良少年整天在外面瞎混,抽烟喝酒打架,其他孩子看到了,能不受影响?可能一开始还觉得不好,时间长了,就觉得这样很酷,跟着学坏了。

未成年人犯罪的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论文未成年人犯罪的论文内容提要: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并将成为我国犯罪的主体,其社会危害性极大。

未成年人犯罪同成人犯罪不同,它拥有自身的特点,并且趋向于智能化、成人化、暴力化,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毒品犯罪日益增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他们既有自身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等。

本论文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主要特点、成因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就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未成年犯罪,从家庭、学校、人际关系、社会综合治理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探讨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越来越呈现复杂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成年人全国就有4.23亿之多。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且已有成为我国犯罪主体的趋势,社会危害性极大。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1世纪的主力军,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培养、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还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因此,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就未成年人犯罪状况、主要特点、犯罪原因、预防对策及司法完善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较之以前也有了新的变化。

笔者综合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简称未管所)十年来的有关数据,未成年人犯罪总的状况是:1、犯罪数量呈持续高发状态,平均每年递增15.1%,全所未成年犯关押量是十年前的两倍多。

2、犯罪性质趋于复杂化和严重化。

未成年犯行为上有明显的盲动性、逞强性、野蛮性特征。

表现为遇事不能三思而后行、头脑简单、鲁莽行事、说干就干、不计后果,缺乏自控力。

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

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

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问题。

首先,文中简要介绍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和现状。

然后,针对未成年人的刑法适用进行了详细探讨,包括其特殊性认定、刑罚种类和刑罚程度等方面。

最后,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和相关案例,提出了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法适用机制的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旨在为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刑罚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 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和现状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未成年人个人的健康成长。

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

2.1 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等。

在家庭因素方面,缺乏直接的家庭监护、家庭暴力和家庭纠纷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滑向犯罪道路。

在学校因素方面,学业压力、同伴压力和学校暴力等问题对未成年人的犯罪风险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矛盾、价值观扭曲和传播不良信息等也会影响未成年人的正常成长。

2.2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过去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所增加。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活动向网络领域渗透。

此外,未成年人犯罪也呈现出年龄偏小化的趋势,出现了一些年纪很小的犯罪分子。

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问题,本文从特殊性认定、刑罚种类和刑罚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在未成年人犯罪审判中提供合理和有效的罪刑匹配。

3.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认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其法律责任能力与成年人存在差异。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如何合理界定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既保障其合法权益,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当前法律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的深入研究,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定义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了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

其特点主要包括:犯罪主体的年轻化、犯罪类型的多样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等。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法律责任的界定模糊当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等方面的界定尚不完善,导致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尺度不统一。

(二)处罚措施不够科学目前,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措施主要以矫正教育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矫治措施不科学、不人性化的现象。

此外,部分矫正措施缺乏长期效果,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再次犯罪。

(三)司法保护机制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保护机制尚不完善。

如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措施,使得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司法程序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措施建议(一)明确法律责任界定应明确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等法律概念,确保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尺度统一。

同时,应加强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年龄的认定程序,确保其合法性。

(二)科学制定处罚措施在制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其身心特点,采取科学、人性的矫治措施。

同时,应加强与教育、心理等部门的合作,确保矫治措施的有效性。

对于表现良好的未成年人,可采取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措施,鼓励其积极改造。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法律、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增多,其背后的原因和刑事责任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在近年来呈现出增长趋势,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性犯罪等。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社会治安和家庭和谐造成了严重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社会环境不良等。

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同时,对于未成年犯罪人,国家还实行教育、挽救的方针,注重对其改造和重新社会化。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如何平衡惩罚与教育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四、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争议问题(一)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目前,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存在一定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更好地保护社会和受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避免过早地对其施加刑事责任。

(二)惩罚与教育的平衡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如何实现惩罚与教育的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

过重的刑罚可能对未成年犯罪人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影响其重新社会化;而过于轻视刑罚则可能使未成年犯罪人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深刻认识和改正的动力。

五、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同时加强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措施。

(二)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应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社会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资源。

《2024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2024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留守未成年人问题逐渐凸显。

留守未成年人指的是因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被迫留在农村或城市中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属照顾的未成年人。

近年来,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现状及原因,提出预防和减少其犯罪的有效措施。

二、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与现状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在我国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统计,留守未成年人的数量庞大,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管,往往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其中,以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最为常见。

三、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但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往往存在缺失或失能的问题。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和监管;离异家庭则使孩子承受着家庭破裂的心理压力。

这些因素使得留守未成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进而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部分学校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和心理辅导。

同时,学校周边环境复杂,易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

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使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同时,城市中的一些不良文化、网络游戏等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预防和减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 家庭方面:父母应尽量留在孩子身边,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监管。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陪伴孩子,应委托有责任感、有爱的亲友或专业机构照顾孩子。

同时,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及时给予引导和教育。

2. 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和照顾,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论文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论文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目录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构成和特性··········· - 2 -二.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义·········· - 5 -三.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不足······· - 5 -四. 如何从立法上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 8 -论文摘要: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趋势。

本文根据自己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体会和对未成年人犯罪从事调查、帮教的工作实践,拟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内涵、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义并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并对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如何从立法上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内涵和构成要件法律意义特殊规定完善法律规定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未成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

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构成和特性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不仅是法律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认定和处罚,应区别于成年人。

本文将围绕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定义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在未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犯罪动机多样,往往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二是犯罪行为具有冲动性,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三是犯罪后果严重,对被害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认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满14周岁。

对于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可以采取教育、训诫、责令家长管教等措施。

对于已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认定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时,应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能力、行为动机、行为后果等因素。

四、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处罚原则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应以教育为主,通过教育引导其认识错误,改正行为;二是从轻或减轻处罚原则。

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能力等因素,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三是社会保护与个人发展并重的原则。

在保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

五、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存在的挑战与对策(一)存在的挑战1. 认定难:由于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其行为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2. 证据难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往往较为薄弱;3. 教育与惩罚的平衡问题:如何既对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惩罚,又保证其能够顺利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危害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也涉及到法律责任和司法公正的问题。

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完善我国法律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一定年龄的青少年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而实施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犯罪主体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二是犯罪类型多样,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三是犯罪动机复杂,多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 法律责任界定模糊: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准确界定。

2. 处罚方式单一:目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方式主要以刑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矫治措施,难以满足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需求。

3. 司法保护不足:在司法过程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充分,如缺乏专门的审判机构、心理疏导等。

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措施与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等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2. 多元化处罚方式:在处罚未成年人犯罪时,应采取多元化的矫治措施,如教育矫治、社区服务、心理治疗等,以实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3. 强化司法保护:建立健全专门的未成年人审判机构,加强司法过程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4.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毕业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毕业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一个社会问题的深度探讨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对犯罪者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等多个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社会背景:1.1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工作忙碌、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出现。

1.2 媒体与网络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媒体与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日益加深。

电视、电影、网络游戏等媒体内容中的暴力、犯罪元素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原因分析:2.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父母忽视等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2.2 学校因素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但一些学校在管理和教育方面存在问题。

学校欺凌、教师纵容等现象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的不公平、贫富差距、就业压力等问题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心理压力,从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三、预防措施:3.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2 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3.3 社会关怀的加强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教育资源,减少贫困家庭的压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结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改进学校教育、加强社会关怀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留守未成年人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而留在家乡,缺乏有效监护的未成年人。

本文旨在通过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二、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留守未成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趋势。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也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关爱是导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使孩子缺乏亲情关爱和引导,导致其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缺陷,如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导致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文化等对留守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引发其犯罪行为。

四、解决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应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提供有效的教育和关爱。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 改善社会环境:政府应加强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和规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应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4. 提供支持与帮助:为留守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减少其犯罪的可能性。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法学毕业论文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法学毕业论文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目录内容摘要 (3)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5)(一)从犯罪主体来说 (5)(二)从犯罪手段来说 (6)(三)从犯罪类型来说 (6)(四)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 (7)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 (7)(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心理学分析 (7)(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12)三、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21)(一)自我预防 (22)(二)家庭预防 (22)(三)学校预防 (23)(四)社会预防 (24)参考书: (27)内容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对青少年本人、家庭、国家都是应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理性思考、深刻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

本篇文章从三部分讲述了未成年人犯罪。

在第一部分里简单概括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第二部分中,我分别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中,我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应当分为四点,自我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其中以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为重点。

在学校和社会的预防工作中,学校应当注重全面教育,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是同等重要的。

学校不能只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导致学生在其它方面的教育欠妥。

社会应当狠抓预防工作,使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率降到最低。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不健康的影视、网吧、书刊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充满暴力、色情的书刊、黄色网站、淫秽的录像、VCD、DVD光盘充斥文化市场。

这对涉世不深,生理上早熟,心理上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相当的毒害和腐蚀作用。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影响-研究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影响-研究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影响-研究论文
简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论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会破坏社
会治安,给人们带来安全威胁。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会影响未成年
人的身心健康,导致他们无法正常成长。

此外,未成年人犯罪会给
受害人和他们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为了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影响,我们还需要探讨未成年人
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如社会环境、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

其中,家庭教育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良好
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知道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未成年人犯罪的解决方法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提高未成年人犯罪的惩处力度。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
幸福和成就感。

此外,我们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我们需要采取
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营造
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涉及法律、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分析现行法律制度的不足与改进方向,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现状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着明确的界定。

总体上,对未成年犯罪人采取教育、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然而,在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仍屡见不鲜,部分案件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争议。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刑事责任年龄、犯罪情节轻重、处罚方式等方面均有具体规定。

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同时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行法律制度在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争议与挑战(一)争议焦点1. 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当前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是否合理,是否应适度降低或提高刑事责任年龄。

2. 处罚方式的合理性:现行处罚方式是否能够有效地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人,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

3. 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我国法律制度在国际上的地位及与国际社会的接轨程度。

(二)面临的挑战1. 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增多,犯罪动机和手段日益复杂化。

2.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不足,导致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 学校教育压力: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建议与措施(一)完善法律制度1. 适时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钱青云目录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构成和特性··········· - 2 -二.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义·········· - 5 -三.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不足······· - 5 -四. 如何从立法上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 8 -论文摘要: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趋势。

本文根据自己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体会和对未成年人犯罪从事调查、帮教的工作实践,拟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内涵、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义并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并对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如何从立法上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内涵和构成要件法律意义特殊规定完善法律规定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未成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

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构成和特性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制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称是犯罪。

犯罪现象、犯罪行为千变万化,犯罪是有四个要件组成:一是客观方面;二是客体;三是主体,四是主观方面。

1、客观方面。

具体讲就是事实上实施了犯罪,已经给社会造成了危害,无论是侵犯财产,还是侵犯人身权利,事实上已经对财产和人身造成了损失,对财产上讲就是盗窃、损害公私财产、对财产的非法占有等现象,对人身权利讲就是杀人、把人打伤了,损害别的名誉了等,从客观方面讲就是造成了事实。

2、客体。

客体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规定保护的社会关系,法律所认定的一切合法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就是以上六大类,如果不是以上范围内规定的社会关系,就不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如赌博中的财物,非法所得等,就是法律规定内的不受法律保护的财产。

3、主体。

就是实施犯罪的人,什么人是犯罪的主体,什么人犯罪才算是犯罪的人,犯罪主体就是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刑法》第十七条之规定:第一款:已满十六周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从我们同学年龄上讲绝大多数高一年级的同学都已经到了犯罪规定的最小年龄,应该都是十六周岁的人。

《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所以说犯罪的主体就是:已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所谓自然人,就是已达十六周岁的正常人。

只有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

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4、主观方面。

这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所谓主观方面就是人的思想决定的方面,法律上讲是故意犯罪,什么是故意,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造成上虽然造成了损失结果,但是不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未成年人正处于多塑性阶段,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设计有一定的主见,但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模糊,法制观念淡薄,所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够,生活阅历浅,辨别力差,易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禁不住诱惑,放任自己的行为,将自己推上犯罪道路。

二.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义未成年人看似还是孩子,但是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未成年人犯罪可能会造就惯犯;第二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问题。

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没到一定年龄,是不处罚的。

但是,这就使得我们的孩子缺乏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就是罚的教育,现在孩子们对于罚只有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我主张要建立特殊教育制度和程序,以前的工读学校办得就很好,这就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方式。

对有一定问题的孩子进行带强制性的管理和教育,可以防止他们走向真正的犯罪。

犯罪低龄化是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特征,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已经降到15.7岁,许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犯罪当中,他们经常性地实施盗窃行为,甚至与其他成年或未成年人一起实施抢劫、伤害和杀人犯罪,他们已经具备或者基本具备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能力。

然而,在从事了同样的危害行为之后,他们却与其他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法律后果而可以逍遥法外,人人平等的刑法原则被破坏殆尽,更不利于那些接受刑事惩罚需要改造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

所以对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义,对维护我们的社会稳定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不足我国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关怀”的精神,并未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还引发了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恶化趋向,并与现行法律制度基本原则和现实法制环境产生出一系列矛盾。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现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与刑法目的和刑罚目的之间存在差距。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惩罚犯罪是实现保护人民这一根本目的的基本手段,任何对犯罪的不施惩罚或者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行为不规定为犯罪而不施惩罚的行为,都是对“保护人民”这一根本目的的背离。

不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就成为毫无意义和不可能实现的空谈。

我国未成年人刑法制度,使得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与刑法和刑罚目的存在较大差距。

未成年人犯罪之所以与成年人犯罪在刑法制度上有所区别,唯一的原因就是犯罪主体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心理成熟度和环境辨别度不及成年人。

但是,未成年人实施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或反社会程度与成年人犯罪并没有什么区别,有的甚至情节更加恶劣、后果更加严重。

仅仅从保护人民这一目的来讲,对他们所实施的危害人民的行为而认定犯罪和施加刑罚应该是一视同仁的。

但是,现行未成年人刑法制度一方面严格限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范围,把许多严重危害人民的行为不认定为犯罪,另一方面又对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给以非常轻宽的处罚甚至不处罚,为了挽救和教育犯罪的未成年人,却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以牺牲受害人的利益为代价,以刑法公正这一根本价值原则的牺牲为代价,教育未成年犯罪人与保护人民利益失缺了起码的均衡。

(二)现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与刑法基本原则存在着差距。

1、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方面。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即处理刑事案件,对一切公民,都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

这一原则既适用于不同的民族、职业、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公民的身上,也应当适用于不同年龄的人身上,特别是那些具有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能力的人,就更应该体现这一刑法原则。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作无罪不诉、有罪不诉,现在又出现了对有的犯罪嫌疑人作暂缓起诉等等执法方式,这与刑法平等原则有些不相符。

而我国刑事立法上,对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在现阶段来看也有些问题。

我国民事法律规定,已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而刑法把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定在14周岁,尽管两部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但具有一定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必然地具有一定的刑事行为能力,也就应当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西方国家一般也是两者相一致的,这是法制统一的重要体现。

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法律实践上的平等,可是如果法律本身不平等,违背了事实上的平等,或者以制度法来破坏自然法的平等性,那么越加平等地执行这样法律,离真正的平等就越远。

我们的刑法制度是不是一边从立法上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又从立法和司法上制造着不平等呢?2、在“罪刑相适应原则”方面。

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与结果关系,实施了违法行为,必然地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刑罚强度与犯罪的危害程度应相称。

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

”我国刑法第5条尽管作了相应的规定,但这一原则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是不能完全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

我国现行未成年人刑法制度的罪刑原则是重罪应当轻罚、轻罪可以不罚或者干脆轻罪不为罪。

未成年人犯罪应该是重在预防,而不是也不应该是在犯罪后违背刑法基本原则从轻发落,这种做法无疑给了这些未成年人蔑视法律的理由和重新实施危害社会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法律从制定时就开始让未成年人觉得刑法对他们“很无奈”,他们就失去了对危害社会与接受惩罚的关联性的焦虑,他们从事起危害社会的行为来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四. 如何从立法上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对于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未成年人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