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报道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8a030354f111f18582d05a18.png)
收稿日期 T 657@6S @57!!!!修回日期 T 657@55@65通信作者 郭宏骞%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B @%?D )!/',*!a!5Q 8,0(%作者简介 齐伟$5R R T @&%男$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B @%?D )!/'1a D 3.D !5Q 8,0(% 短篇与个案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例报道齐!伟 季!昊 赵晓智 郭宏骞$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T 5666S&关键词 膀胱肿瘤#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中图分类号 P 787,5N !!!文献标志码 M ;:< 56,8R Q R "$,D L L 1,566R @S T R 5,T 65S ,6Q ,6T T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 %?))0.))1.&'(.1@/(0'D 1.0?'0D 1(%?(E "!.W )?//.'%O M <B M K &在临床十分罕见%我院自T 658年以来共收治8例%报道如下'=!病例报道病例5%男性%N 7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5月0于T 658年Q 月5R 日收治入院'M _!膀胱左后壁占位%左肾盂输尿管轻度扩张积水'后行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示!浸润性高级别癌%结合免疫组化考虑神经为小细胞内分泌癌'免疫组化!M J 5U $h &%G '(#)?4D 1$d &%M \7$h &%M \T 6$h &%O +1$d d &%M *;$dd d &%M J U Q $d d d &%_F Y 5$h &%M J R R $d d &%`U 8$ddd &'建议完成N 个疗程化疗后再行全膀胱切除术治疗%后行依托泊苷d 顺铂行全身化疗%化疗T 疗程后肌酐升高达U T Q ,82%()"C %复查M _!膀胱癌侵犯双侧输尿管开口伴双侧输尿管积水(双肾积水#盆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后行/K 超引导下右肾造瘘术0%术后肌酐逐渐下降%出院时肌酐降至877,Q 2%()"C %后患者及家属拒绝治疗%S 个月后死于肿瘤转移'病例T %女性%7N 岁%因/反复肉眼血尿8月余0于T 65U 年U 月N 日收治入院'M _!$膀胱右侧壁占位%右侧输尿见明确造影剂进入管下段占位%右肾积水%腹膜后(右侧髂血管走行区多发肿大淋巴结#%M _G 示右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未见明确造影剂进入'后行膀胱镜检查及活检d 右肾经皮造瘘术%病理示!低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M \7$h &%=;_;8$h &%`Q 8$h &%O +1$h &%M *;$h &%M J U Q $ddd &%M \$h &%M \T 6$h &%X D ))D 1$h &%M J R R $h &%\D Q 7约76V $d &'患者及家属拒绝治疗%半年后因肿瘤转移死亡'病例8%男性%Q R 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5月0于T 657年5月N 日收治入院'M _!膀胱占位'后行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C M ;$h &%M \$h &%M *;$dd &%O +1$dd &%M J U Q $ddd &%\D Q 7$d &%`U 8$d &%=;@_;8$h &'予以吉西他滨d 奥沙利铂辅助化疗T 个疗程后%于T 657年68月86日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d 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病理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O +1$d d d &%M *;$d d d &%M J U Q $d d d &%M \$散在d &%__Y 5$h &%C M ;$h &%`Q 8$h &%\D Q 7$约N 6V d &%=;_;8$h &'术后8个月复查未见异常%存活至今$T 657年55月&'?!讨!论O M <B M K 在临床上十分罕见%约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6,U V "5V )5*%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T *'O M <B M K 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最常见的确诊方法%多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O B &(突触素$O +1&(嗜银蛋白颗粒$M *;&(甲状腺转录因子5$__Y 5&(M J U Q 等'O M <B M K 发病率较低%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种混合性细胞癌%首选手术治疗'\;P A[G <F 等)8*研究认为全膀胱切除术在减少肿瘤复发率方面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于早期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预后较好'由于其恶性度高(易浸润(多有微转移等特性%大多就诊时已发生转移%单纯手术治疗并不能阻止肿瘤发展%多需辅助化疗)N *'A ;M \B >等)U *回顾性分析了56Q 例O M <B M K 患者%认为基于顺铂的化疗是影响预后独立因素%应该被推荐使用'目前多推荐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控制局部肿瘤病变%降低手术难度并且消除微转移灶'O F B Y \B P 等)Q *通过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术前病理分级并且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由于O M <B M K 具有侵袭度高(恶性程度强等特点%初诊时多已侵犯膀胱肌层或转移%导致其预后较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警惕此病%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下转第N S N 页&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对于同时存在甲状腺髓样癌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原则上主张先处理嗜铬细胞瘤%避免先行甲状腺切除术引起的高血压危象%术前应控制好血压%充分扩容)U*%手术应尽量保留部分正常的肾上腺组织%避免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目前主张对甲状腺髓样癌做淋巴清扫%术后补充甲状腺素避免甲减的发生%并且应定期复查降钙素水平判断预后及监测复发)Q*'综上%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有多个内分泌腺体受累且激素水平增高的患者%详细询问其家族病史%完善相关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有条件者%对患者直系亲属行P B_基因突变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参考文献)5*P[I C;<J\Z%M:B P<[M\P J%A[C B>Z Y,`!.(0!'(%(0+"(@%?D1?1S@+.?'@()/#?"D.1"3D"!%&)"D#)..1/(0'D1.1.(#)?L D?"+#.T;!D%#)D0?"D(1L E('L0'..1D1*)Z*,O&'*[10()%T658%56S$N&!T68@ T6Q,)T*史景峰%刘金钢%赵海鹰%等,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5例分析)Z*中国肿瘤临床%T667%8N$U&!T R T@T R8,)8*K[G K;M;PB Y;P B J%=;K P F B C C B%O[G Y F;<B%."?),K D)?".'@ ?)#!.(0!'(%(0+"(%?3D"!*?1*)D(1.&'(%?0(%#(1.1"?L L(0D?"./ 3D"!%&)"D#).1.&'(.1/(0'D1.1.(#)?L D?"+#.T;!?0?L.'.#('")Z*, ZA./M?L.P.#%T657%55$T6S&,)N*B P C F M9%<B GA;<1:`,Y?%D)D?)#!.(0!'(%(0+"(%?)Z*,:('@ %(1.L%T66R%S$8&!T R@8S,)U*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A*,T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T667!5T U5)Q*李戈%王明%苟欣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T;型二例并文献复习)Z*,M!D1.L.=.1.'?)`'?0"D0.%T656%58!T Q8N@T Q8U,$编辑!王!玮""""""""""""""""""""""""""""""""""""""""""""""""""&$上接第N S T页&参考文献)5*_P F;OF%;C=;K;Y%M[<J[A B%."?),O%?))0.))0?'0D1(%?(E"!.&'D1?'+W)?//.',`'.L.1"?"D(1(E T80?L.L?1/'.]D.3(E58N #&W)D L!./0?L.L)Z*,B&'G'()%T665%8R$5&!S U@R6,)T*;K K;OY%M F X;<_[OY%K B<B J B__[`%."?),O%?))0.))0?'@ 0D1(%?(E"!.W)?//.'?1/#'(L"?".)Z*,G'()(*+%5R R U%N Q$U&!Q57,)8*\;PA[G<F_%P F[G H C B M C B P M^<%K B<O;C;:\%."?), `'D%?'+1.&'(.1/(0'D1.0?'0D1(%?(E"!.W)?//.'!/D?*1(L D L?1/ "'.?"%.1")Z*,`'(*'o L B1G'()(*D.Z(&'1?)J.C?L L(0D?"D(1Y'?1*?D L.J&'()(*D.B"J.C?O(0D n"nY'?1*?D L.J&'()(*D.%T666% 56$N&!U R6,)N*李刚%郭宗华%权昌益%等,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诊治体会)Z*,中华泌尿外科杂志%T655%8T$7&!N U R@N Q T,)U*A;M\B>Z P%;G:Z%:G=:Z%."?),=.1D"(&'D1?'+L%?))0.)) 0?'0D1(%?!/.".'%D1?"D(1(E0)D1D0?)?1/"!.'?#.&"D0E?0"('L?L L(@ 0D?"./3D"!L&']D]?))Z*,ZG'()%5R R S%5U R$U&!5Q T N@5Q T R,)Q*O F B Y\B P P;J_\B;[%J F<<B>M`%;K P;:;A O<;%."?), B]D/.10.L&##('"D1*#'.(#.'?"D].0!.%("!.'?#+E('L%?))0.)) 0?'0D1(%?(E"!.W)?//.'!?'."'(L#.0"D].'.]D.3(E"!.A,J,;1@ /.'L(10?10.'.-#.'D.10.)Z*,ZG'()%T66N%57T$T&!N S5@N S N,$编辑!何宏灵&。
膀胱原发性类癌1例
![膀胱原发性类癌1例](https://img.taocdn.com/s3/m/c5f60a25b4daa58da0114ada.png)
E .
m -
a il
l c y 4 6 6 1 4 9 3 @ is n a . c o m
病 理 诊 断 :膀胱 原 发 性 类 癌 。
讨论 类癌主要 发生部位在支气管 、 胃、 十二 指肠 和胸
腺…
, 占全 部 恶 性 肿 瘤 的 0 . 0 5 %
~
0 .
20 %
,原 发 于 膀胱 的类
癌非
常罕见
源于多种分化潜能的上 皮细胞 ,也 即一 种干细胞 ,这种细胞
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系 ,包括小细胞癌和类癌 。 膀胱类癌的
发生年龄平均 56
岁
,男女之 比约为
1 .
8
: 1 ,好发 部位在膀胱
三 角 区 。 大体上 主要 呈 息 肉状 , 临床 症 状 无 特 异 性 , 主 要 表
现 为无 痛 性 肉眼 血 尿 经 , B 超 或 膀 胱 镜 检查 发 现 。 从 发 生 学
膀胱三 角区 见带蒂肿块 ,蒂细 ,肿块 0 . 5
~
07 .
em
, 圆形 表 , 面
光 滑 、 灰 红 。 临 床 诊 断 :膀 胱 肿 瘤 。
病理 检查
眼 观 :灰 白软 组 织 1 e m
1 ×
cm 。
镜 检 :移 行
上 皮 黏膜 下 肿 瘤 细 胞 呈 腺 管 状 、 腺 泡 状 排 列 ( 图 1 ) ;细 胞 圆
形 、 椭 圆形 , 胞 质 丰 富 、 淡 嗜 酸 ( 图 2 ) 核 , 圆 形 可 , 见 小 核 仁 ,
核分裂象可见 ,细胞异型性不 明显 ,间质血 管丰富 ,未见侵犯
尿路上 皮 。
免 疫 表 型 :S y n
( 图 3 ) 、 Cg A ( 图 4
INSM1阳性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INSM1阳性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9f6bd05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7.png)
海南医学2023年12月第34卷第23期Hainan Med J,Dec.2023,Vol.34,No.23[9]B öckenhoff P,Kupczyk P,Lindner K,et al.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after an uncomplicated vaginal delivery:a case report [J].Clin Pract,2022,12(5):826-831.[10]Jullie AC,De Oliveira Larissa C,Liziane L,et al.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after cesarean section treated with superselective emboli-zation:a case report [J].Advanced Ultrasound Diagnosis Therapy,2022,6(4):210.[11]Wayson J,Allen JT,Laks S,et al.Case of postpartum uterine arterypseudoaneurysm associated with von Willebrand disease [J].BMJ Case Rep,2022,15(12):e253804.[12]Dohan A,Soyer P ,Subhani A,et al.Postpartum hemorrhage resultingfrom pelvic pseudoaneurysm: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88consecu-tive cases treated by arterial embolization [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3,36(5):1247-1255.[13]Song JQ,Xiao B,Hu ZC,et al.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diagnosis of 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Clinical Medicine,2015,17(3):205-206.宋建琼,肖兵,胡张春,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3):205-206.[14]Partridge E,Zwirewich CV ,Salvian AJ.Facial artery pseudoaneu-rysm:diagnosis by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J].Can Assoc Radiol J,1995,46(6):458-460.[15]Ogoyama M,Nakamura H,Ugajin A,et efulness of dynamic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iagnosing and evaluating 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s in women with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notcomplicated by retained products of conception [J].J Obstet Gynae-col Res,2020,46(2):249-255.[16]Moon G,Jeon S,Nam KH,et al.Pseudoaneurysm of uterine arterycausing intra-abdominal and vaginal bleeding after cervical coniza-tion [J].Obstet Gynecol Sci,2015,58(3):256-259.[17]Kumar M,Quiresi S,Singh U.Management of a ruptured pseudoan-eurysm of the uterine artery using a modified percutaneous emboliza-tion technique [J].Int J Gynecol Obstet,2015,129(2):170-171.[18]Wen H,Chen L,He J,et al.A case report of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used by uterine pseudoaneurysm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J].Chin J Obstet Gynecol,2014,49(9):694-696.温弘,陈璐,贺晶,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假性动脉瘤致晚期产后出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9):694-696.[19]Matsubara S,Takahashi Y ,Usui R,et al.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manifesting as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uneventful sec-ond-trimester pregnancy termination [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0,36(4):856-860.[20]Pellerin O,Bats AS,Di Primio M,et al.Postpartum hemorrhage treat-ed with gelfoam slurry embolization using the superselective tech-nique:Immediate results and 1-month MRI follow-up [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3,36(1):98-104.[21]Y un SY ,Lee DH,Cho KH,et al.Delay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sulting from 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rupture [J].J Emerg Med,2012,42(1):e11-e14.(收稿日期:2023-07-05)INSM1阳性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李娟,姚宁铜仁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贵州铜仁554300【摘要】本文报道一例34岁女性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例,镜下见弥漫分布的小圆形细胞,胞质少,核深染,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CD56等特异性的标志物阳性,病理诊断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此报道强调了INSM1在诊断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潜在价值。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5a868d43968011ca200917a.png)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
方法介绍1例52岁男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诊治情况及病理特点,并复习有关文献。
结果本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100和CgA ,肿瘤标志物Ki-67、VIM和CD99表达阳性,Syn表达阴性。
结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临床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
标签:膀胱肿瘤;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B)是泌尿系肿瘤中比较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由1981年Gramer等[1]首次报道,因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转移早和预后差,越来越受到泌尿外科和肿瘤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我院于2012年11月收治1 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于2012年11月9日以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收入院。
既往1年前有含苯工业胶水接触史。
外院门诊:尿常规示隐血++++/HP,膀胱镜检提示膀胱右侧壁一2 cm×4 cm肿块,广基底,活检示坏死组织较多,偶见肿瘤细胞。
入院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胸部X 线提示肺纹理增多,心影正常。
泌尿系彩超示膀胱右侧壁占位,约3 cm×4 cm,CDFI示血流回声强;双肾及双输尿管未见异常。
肺和盆腔CT示膀胱右侧壁占位,约4 cm×4 cm大小,强化不均匀,盆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提示膀胱癌可能,余未见异常。
1.2 手术方法选择腰麻,使用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切除范围:全部肿瘤,深肌层和周围0.5 cm的正常组织。
切除组织较小者直接冲出体外,其余使用Ellik排空器吸出,送常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性反应,但较轻,未见膀胱穿孔。
标本采用4%中性甲醛固定后行石蜡包埋,常规制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
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https://img.taocdn.com/s3/m/6878517528ea81c759f57898.png)
第29卷 第16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 29 No.16 2019年8月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Aug. 2019收稿日期:2019-02-14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6.026文章编号: 1005-8982(2019)16-0127-02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方登攀,朱涛(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湖北 武汉 430015)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癌,神经内分泌;诊断;治疗结果;预后中图分类号: R737.25 文献标识码: D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十分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于2018年3月收治1例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因排尿不畅5年余、加重1天入院。
入院查体:下腹部膨隆,压之有胀痛,无反跳痛,耻骨上叩诊呈浊音。
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中央沟变浅,表面光滑,未触及硬结,无压痛,指套无血染。
入院查血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9.66 ng/ml,复合前列腺特异抗原(complexed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CPSA)9.22 ng/ml。
尿脱落细胞:镜下见脱落上皮细胞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
泌尿系彩超:前列腺增生,上下径5.8 cm,前后径4.9 cm,横径6.2 cm,内部回声均匀。
入院后予以急诊导尿,完善术前准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中见膀胱颈抬高,距精阜距离约6.5 cm,前列腺两侧叶增生,膀胱黏膜有广泛小梁及憩室形成。
手术顺利,切除前列腺组织约64 g。
术后病理检查:前列腺增生症(轻度炎症反应)。
术后1周复查血TPSA 2.60 ng/ml、 CPSA 2.56 ng/ml,拔除尿管,排尿通畅,予以出院。
原发膀胱小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原发膀胱小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1cbe46fe4733687e21aa09.png)
J URNAL OF DAL VERS T O I UNI I Y
第 1卷 第 3 2 1 年3 1 期 02 月
V 1 1 No Ma . 2 2 o. 1 . 3 r 01
原发膀胱小细胞癌 1 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李 志鹏 , 蒋红樱 , 李泽 惠
[ s at bet e T p racs f r a m lclcrio a(C ) fh l dr n u y h i n s n et n. Abt c]O jci : or ot aeo i r s a e a nm S C o eb d e ds d eda oi adt a r v e pmy l l c t a a t t g s r met
n o b a d rp o e u e Af r1 y a , h r sn v d n ef rr c re c n t s s s Co cu i n: C ft eu n r l d e s e - ld e r c d r . t e r t ee wa o e i e c o e u r n e a d me a t e . n l so S C o r a y ba d ri e a h i rr ,h g l g r s ie n o l s t o g h l ia n p d mil gc lc aa t r t s h v o i lrt s wi r n i o a e l a e ihy a g e sv e p a m, h u h t e ci c a d e i e oo ia h r ce si a e s me smi i i t t s in l c l n l i c a e h a t c r i o . t te a y a v c s n ty tu i r a d i r ame ts o l e mu t icp i a y n l dn u g r ,c e t ea y a d a cn ma Is h r p d ie i o e n f m n t te t n h u d b l d s i l r ,i cu i g s r e y h mo h r p n o s i n rd oh r p . a it e a y
膀胱小细胞癌1例
![膀胱小细胞癌1例](https://img.taocdn.com/s3/m/488fa619a2161479171128b9.png)
有 转 移 或 侵 犯 的 特 性 , 较 好 的 预 后 。 非 典 型 类 癌 常 侵 犯 超 有 过浆 膜下层 , 发 生 转移 , 后 差 。典 型胆 囊 类 癌 N E CA 可 预 S 、g
呈 阳性反应 。胆囊 印戒细胞类 癌 的黏 液卡 红 和 C 染 色呈 E
一
致 阳性 。
【 文章 编号 】07—89 (0 20 —0 1 一O 10 06 20 )5 3 7 1
列有序 ; 另一 亚型 为印戒 细 胞类 癌 , 下 以突 出 的黏 膜下 镜
长 为 特 征 , 瘤 由小 而 一 致 的 印 戒 细 胞 巢 构 成 肿 胆 囊 印戒 细 胞 类 癌 和 产 生 黏 液 的 印 戒 细 胞 癌 在 治 疗 、 预 后 方 面 不 同 , 有 必 要 予 以 鉴 别 胆 囊 印戒 细 胞 类 癌 在 形 态 故 上 与 印 戒 细 胞 癌 相 似 , 印 戒 细 胞 癌 比 印戒 细 胞 类 癌 具 有 更 但 广 泛 的 黏 膜 累及 , 质 可 见 黏 液 积 聚 , 异 型 性 明 显 , 少 神 胞 核 缺
维普资讯
印 戒 细 胞 类 癌 1例
李 刚 强 张 洪福 ( 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 中图分类号 】 R 3 . 75 8 【 文献标识码 】 B
合肥
203 ) 302
患者男 性 ,2 。黄疸进行 性加重 2月余 。B超示 肝外 4岁
梗阻 , 总管 及胆 总管 上 段实 质性 占位 。C 肝 T示 肝 内 胆 管 扩
张 , 囊扩张 术 中见肝 呈淤胆性 改变 , 胆 胆囊增 大 , 体部 瘤体
向 外 生 长 , 1 c ×3c ×3c 大 小 , 与 十 二 指 肠 和 肝 门 约 1m m m 并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诊断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49f435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3.png)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诊断黎蕾; 冯凯; 邓银良; 刘国保; 华余强; 童进; 钟兴【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11【总页数】4页(P92-94,封2)【关键词】膀胱; 非上皮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黎蕾; 冯凯; 邓银良; 刘国保; 华余强; 童进; 钟兴【作者单位】解放军184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西鹰潭 3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 R445.3膀胱肿瘤约95%来源于膀胱上皮,以膀胱移行细胞癌最多见;仅少数肿瘤起源于膀胱间叶组织,包括:肌肉、血管、淋巴、神经及胎生组织等,统称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占所有膀胱肿瘤的比例不足5%,相关文献,尤其是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
笔者搜集本院2000年1月~2016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
1.1 病例资料本组8例患者中,包括平滑肌瘤3例,男1例、女2例,年龄26~42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男,62岁;副神经节细胞瘤2例,均为女性,年龄60、52岁;神经内分泌癌2例,男、女各1例,年龄80、53岁。
主要临床症状:除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表现为排尿困难伴血尿,1例神经内分泌癌及副神经节细胞瘤表现为血尿外,余各例均为体检发现。
1.2 检查方法 8例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前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
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50mA,层厚/层距=10mm。
先行常规CT平扫(扫描范围自肝门至耻骨联合水平),再采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以2.0~3.0ml/s流速,1.5~2.0ml/kg用量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优维显(300mgI/ml),行CT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40s(动脉期)、54~60s(门脉期)、5~10min(延迟期)时嘱患者屏气,重复上述平扫的范围。
鼻咽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鼻咽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0174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b.png)
鼻咽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李红;林香桃;龙绮【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24【总页数】2页(P4108-4109)【关键词】鼻咽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组织病理;免疫组化【作者】李红;林香桃;龙绮【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病理科,海南海口 57020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病理科,海南海口 57020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耳鼻喉科,海南海口 57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大部分发生于肺内,肺外的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仅占4%[1],发生于鼻咽部的小细胞癌很少见,以至于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系列《头颈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鼻咽恶性肿瘤里未提及该肿瘤,鼻咽部转移性肿瘤亦极其罕见,本文就鼻咽部原发性及转移性小细胞癌做一分析并进行讨论。
1 病例简介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3-2016年间诊断为鼻咽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例2例,1例为原发性,1例为继发性。
2例标本均为电子鼻咽喉镜下活检取出组织。
所选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两步法,所用抗体包括:CK、SyN、CgA、CD56、LCA、CD99、S-100、Vimentin、Ki-67,均由福州迈新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经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阅片,并查阅相关临床资料。
1.1 病例一患者,男性,73岁,因发现回吸痰中带血,颈部包块入院,电子鼻咽喉镜检:鼻咽顶后壁正中组织增生,鲜红色,质地脆,易出血(图1),双侧咽隐窝存在。
临床诊断:鼻咽癌待查。
患者1年前有“肺癌”放化疗史。
巨检:灰白色破碎组织多块,总体积0.4 cm×0.4 cm×0.4 cm。
镜检:小圆形细胞排列呈假菊形团样、巢片状浸润性生长,细胞核呈细颗粒状或深蓝染,核仁不明显,细胞浆稀少,部分细胞受挤压变形,核拉长,部分坏死(图2)。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67a082aa5e9856a56126057.png)
癌、 腺癌 、 鳞癌等。 较特 异性 肿 瘤标 志 物有 N S E( 9 0 %) 、 S y n ( 5 0 %) 、 C ( 5 0 %) 等 内分 泌 物一 项 或 多 项 阳性 , 比较 敏感
不 敏 感 。对 于 S C N E C B治疗 首选 手 术 治疗 , 可 采 用膀胱 癌 根治 性切除术 、 膀胱部分 切除术或 经尿道 电切术[ 6 1 , 对 于早 期 的S C N E C B, 根 治 性 膀 胱 切 除术 效 果 尚好 , 但 S C N E C B就
约3 c mx 4 c m。 C D F I 示 血 流 回声 强 ; 双 肾及 双 输 尿 管 未 见 异 常 。肺 和盆 腔 C T示 膀 胱 右 侧壁 占位 , 约4 c mx 4 c m 大 小. 强化 不 均 匀 , 盆 腔 内未 见 肿 大 的淋 巴结 , 提 示膀 胱 癌 可
膀 胱 小 细胞 神 经 内分 泌 癌 ( S C N E C B ) 是 泌 尿 系肿 瘤 中 比较 罕 见 的膀 胱 恶 性 肿 瘤 , 由1 9 8 1年 G r a me r等【 1 首 次 报 道, 因其 恶性 程度 高 、 进展快、 转 移早 和 预后 差 , 越 来 越受 到 泌 尿外 科 和肿 瘤 科 医师 的高 度 重视 。我 院 于 2 0 1 2年 1 1 月 收 治 1例。 现结 合 文献 报 道如 下 。
1资料 与 方法 1 . 1临床 资 料
对于其起源 , 目前有三种理论p , 4 】 : ①正常尿路上皮 中的未 分化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成 , 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 ; ②正常尿 路 上 皮 化 生 为 神 经 内分 泌 细 胞 ; ③ 不 明确 的在 黏 膜 下 的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db1b1184431b90d6c85c7b1.png)
素 , 降钙 素 、 TH 等 , 很 少 发 生 神 经 内分 泌 症 状 [ 如 AC 但 ”。
癌转移至膀胱的情况较罕见n 。 SC C B的 诊 断 主 要 依 靠 病 理 学 特 征 , 部 分 病 例 在 光 镜 大 下 即 可 得 到 正 确 的诊 断 , 免疫 组化 有 助 于 疑 难病 例 的 诊 断 。 SC C B发生 的病 例 数较 少 , 目前 尚未 找 到 最佳 的治 疗 方 案 。 对局 限性
圈1 SC C B病 理 图 ( HE染 色 , 0 ) ×2 0
应 首 选 手术 治 疗 , 可 根 据 肿 瘤 分 期 选 择 根 治 并
性膀 胱切 除 、 胱 部分 切 除 或 T B 膀 UR T。C eg 报 道 对 S C hn 等 CB 局 限于膀 胱 的病 例仅 行根 治性 膀胱 切 除 , 获 得 了很 好 的疗 效 。 也
质 量 少 , 染 色 质 呈 细 颗 粒 状 , 仁 模 糊 不 清 。 电子 显 微 镜 核 核 下呈现为较多含有致密核心颗粒 的细长形胞质体 , 即膜 被 神
经 内分 泌 颗 粒 ( 酰 醋 酸 和 柠 檬 酸 铅 染 色 ) 铀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 : 粒 素 A(ho gai, HA) 神 经 细 胞 粘 连 分 子 铬 c rmo rnn C 、 ( D 6 及 神 经 特 异 性 烯 醇 化 酶 ( eopc i e o s, E) C 5) nrs eic n l e NS f a
节 状 , 面粉 白 质 脆 镜 下 观 : 细 胞 小 , 弥 漫 排 列 , 状 切 瘤 呈 巢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38d7e23b14e852459fb5753.png)
DOI :10.15972/ki.43-1509/r.2020.03.027㊃个案报道㊃收稿日期:2019-09-03;修回日期:2020-03-17∗通信作者,E-mail:wayne0108@.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李㊀璟1,张翅腾1,王㊀毅2∗(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湖南衡阳421001;2.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海南海口570311)摘㊀要:㊀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B )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㊂报告1例SCNECB 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膀胱神经内分泌癌的流行病学特点㊁病理特征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治疗进展及预后㊂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在膀胱肿瘤中罕见,有独特的病理特点及预后进程,目前治疗主要是行根治性切除联合化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或/和免疫治疗是该疾病治疗的新选择㊂关键词:㊀神经内分泌癌;㊀膀胱肿瘤;㊀小细胞癌中图分类号:R737.14文献标识码:A㊀㊀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是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消化道和肺,原发于膀胱者罕见㊂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SCNECB)[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但是生物学行为却呈高度恶性㊁病程进展快㊁转移早㊁预后差,缺乏统一治疗方案,如今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㊂本科于2018年7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 无痛性肉眼血尿7天 入院㊂门诊泌尿系彩超提示:膀胱后壁低回声结节,前列腺增生,右肾多发结石㊂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完善相关检查:肌酐244μmol /L,尿液分析:尿白细胞(+),尿潜血(+),镜检白细胞26.40个/μL,镜检红细胞48.51个/μL,铁蛋白318.49ng /mL,血常规㊁肝功能㊁电解质㊁前列腺特异抗原㊁糖类抗原19-9㊁癌胚抗原㊁甲胎蛋白等正常㊂泌尿系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增强:膀胱后壁增厚,膀胱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呈分叶状改变并向膀胱内突出,大小约35mm ˑ38mm ˑ43mm,平扫CT 值约31HU,增强扫描呈较均匀明显强化,动脉期CT 值约51HU,静脉期CT值约54HU,左侧精囊三角消失,双侧髂血管旁见多枚增大淋巴结㊂CT 诊断:膀胱后壁不规则肿块,考虑膀胱癌并双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左侧精囊腺侵犯可能;左侧肾盂㊁肾盏㊁输尿管扩张,考虑肿瘤侵犯左输尿管下端开口所致可能性大;右肾结石,右肾积水㊂胸部CT 未见明显异常㊂膀胱镜:膀胱后壁可见一肿块,稍分支,表面充血可见少许溃疡(见图1A)㊂活检病理: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56(+),嗜铬素A(Chro-mograninA,CgA)(-),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小扁豆凝集素(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LCA)(-),Ki67(80%),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pan,CK-pan)(-),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CK20(-),CK5/6(-),P40(-),GATA 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见图2A㊂图1 膀胱镜图A:患者肿块膀胱镜下观(因膀胱内尚有少量出血,视野不甚清晰);B:移行细胞癌患者典型菜花样肿块1.2㊀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㊂切除肿瘤组织标本经4%中性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制片,分别做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㊂2㊀结㊀㊀果病理结果:肿块大小5cm ˑ4.5cm ˑ3cm,侵犯外膜层㊂双侧输精管㊁尿道外口断端㊁右输尿管末端未见癌累及,双侧精囊腺可见癌累及,送检淋巴结可见癌转移:左侧淋巴结(8/10)㊁右侧淋巴结(1/5)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56(+),CgA(-),Syn(+),LCA (-),Ki67(80%),CKpan (-),TTF-1(-),CK20(-),CK5/6(-),P40(-),GATA-3(-),见图2B㊂图2 病理切片图A:膀胱镜活检标本病理切片(HE ˑ400);B:根治性切除标本病理切片(HE ˑ200);C:移行细胞癌患者病理切片对比(HE 200ˑ)患者拒绝行术后辅助化疗,术后1月查铁蛋白518.56ng /mL㊂术后2月查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两侧髂骨及骶骨前内侧软组织区见大片状不规则异常信号影,T1WI 低信号㊁T2WI 及STIR 呈稍高信号,DWI 呈明显高信号,前列腺及直肠周围见类似病灶㊂MRI 诊断:盆腔内侧壁软组织影性质待定㊂结合患者MRI 考虑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约3月患者死亡㊂3㊀讨㊀㊀论3.1㊀流行病学㊀㊀NEC 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度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版‘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标准,膀胱神经内分泌癌分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㊁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㊁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㊁副节瘤[1]㊂SCNECB 是一种极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约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5%~1.0%[2-3]㊂一项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病年龄中位数位于71岁,男性多于女性,吸烟㊁膀胱结石㊁慢性膀胱炎等移行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同样是该病发病的危险因素[4-5]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各级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都有年轻化的趋势,本病例患者即为49岁男性,起病年龄较相关文献报道年轻㊂3.2㊀临床表现SCNECB 的症状主要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少数可伴有尿频㊁尿急㊁排尿困难或腰背部疼痛,这多因肿块刺激膀胱颈或侵犯输尿管开口所致㊂该病虽属神经内分泌肿瘤,但出现类癌综合征的很少,这可能是由于膀胱从发生上来讲是起源于后肠分化而来的泄殖腔,多不含嗜银颗粒,故很少有类癌综合征[6]㊂膀胱镜下肿块可呈乳头状㊁菜花状或息肉样生长,表面常有溃疡或出血,可发生于膀胱壁任意部位,以两侧壁多见㊂转移部位多为髂动脉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7],其次是肝㊁骨㊁肺㊁脑㊁肾上腺㊂患者就诊时几乎全部是中晚期,Koay 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晚期患者约占68%㊂与移行细胞癌相比,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单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较难对其进行鉴别㊂本病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0个月前曾行CT 检查,膀胱未见明显异常,疾病进展迅速,此次发病时已是cT4N2M0IV 期㊂起病后除血尿外无其它相关症状,体格检查亦无明显阳性体征㊂血清铁蛋白是多种恶性肿瘤诊断和转归的预测因素[8],本例患者术前筛查铁蛋白升高,提示铁蛋白可能在SCNECB中有辅助诊断和预测转归的作用㊂3.3㊀病理特征大多数学者支持SCNECB是起源于膀胱黏膜基底层中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因为这能解释其表达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和上皮标记物且常常与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如鳞癌㊁腺癌)并存的现象㊂SCNECB有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与肺小细胞癌极其相似,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诊断标准:根据细胞形态,SCNECB在光镜下可分为燕麦细胞型㊁中间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种,主要表现为片状或巢状的小圆形细胞,体积小,核染色深,胞质少,核仁不明显,但可见较多的核分裂象;电镜下可显示细胞内的神经分泌颗粒,含较多的有丝分裂象㊂SCNECB表达多种上皮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在大多数膀胱小细胞癌病理染色中,至少有两个神经标记物阳性,常用的标记物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约有80.0%的阳性率,CD56约有71.4%的阳性率, Syn约有64.3%的阳性率,CgA约有28.6%的阳性率,这些是重要且常用的神经内分泌癌生物标记物[9]㊂本病例术前膀胱镜活检及术后标本检查均提示CD56及Syn阳性,符合该病的病理特征㊂3.4㊀诊断在症状㊁体征㊁影像学表现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SCNECB均缺乏特异性㊂术前B超㊁CT㊁MRI虽均可以明确膀胱内占位,但是只有膀胱镜活检或者手术标本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肿瘤的类型㊂因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常合并有鳞癌㊁腺癌等其它恶性肿瘤病理类型,极易误诊,免疫组化对该病的诊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㊂由于该疾病转移早,因此行骨扫描㊁胸部及头颅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有无远处转移病灶[10]㊂生长抑素显像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可早期发现微小转移灶[11]㊂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虽可查见肿瘤细胞,但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㊂3.5㊀鉴别诊断首先要排除转移性小细胞癌,尤其是原发于肺或前列腺者,需结合病史㊁影像学资料等加以鉴别㊂其次,由于SCNECB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与其它膀胱恶性肿瘤无明显差异,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与尿路上皮癌㊁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㊁恶性淋巴瘤等鉴别[12]㊂3.6㊀治疗由于SCNECB临床罕见,暂无治疗方面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现有的治疗方案大多是对既往病例的回顾性总结,或者是在肺小细胞癌治疗方案基础上形成的㊂由于该病存在早期即可转移的特点,患者即使肿瘤局限,但大多已有不能被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远处转移灶,故早期发现及有效的治疗是控制肿瘤的关键㊂常用治疗方案有:(1)手术治疗+辅助化疗;(2)新辅助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新辅助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辅助化疗;(4)单纯性化疗;(5)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㊂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㊁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㊂已有研究结果表明SCNECB易发生转移,所以即使是局限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肿瘤易复发[13]㊂故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一般均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㊂由于其转移早的生物学特点,即使分期较早的患者,也需联合化疗以期延长生存期㊂Patel等[4]完成的一项纳入625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保留膀胱的手术㊁保留膀胱的手术+放化疗㊁根治性手术㊁根治性手术+放化疗四种治疗方法对应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3%㊁35%㊁30.1%㊁38%,其中,治疗效果最好的是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3年总体生存率为53%㊂Siefker[14]的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与单纯根治手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36%㊂另外一项研究也认为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手术[15]㊂由于缺乏不同化疗药物㊁不同化疗方案㊁不同化疗周期之间的疗效对比,目前尚没有最佳化疗方案的报道㊂Pant等[5]认为以铂类为基础联合依托泊苷的治疗方案有更好的疗效和预后㊂田向永等[16]提出了新辅助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辅助化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生存率㊂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改变不了SCNECB 预后差的现状㊂随着分子医学的迅猛发展,免疫治疗和基因靶向治疗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㊂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是近年研究较多的免疫位点,其抑制剂已证实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Zhou等[17]的结果表明其抑制剂可延长肿瘤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在EGFR阳性的肺小细胞癌患者中有效[18]㊂另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肺小细胞癌后,可使部分患者获益㊂SCNECB和小细胞肺癌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基于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的靶向治疗或能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但尚未有在SCNECB患者中应用的报道,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㊂3.7㊀预后SCNECB起病隐匿㊁进展迅速㊁预后差㊂合并有其他类型膀胱癌(如尿路上皮癌)的患者比单纯小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好,并且肿瘤分期越晚的患者,其复发率和死亡率越高㊂有研究表明,SCNECBⅡ期㊁Ⅲ期㊁Ⅳ期对应的复发或转移率分别为50%㊁84.6%㊁89.5%,值得注意的是,Ⅱ期患者的生存率与Ⅲ期㊁Ⅳ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Ⅲ期与Ⅳ期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㊂总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㊁侵袭性强㊁预后极差的泌尿系统肿瘤㊂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㊁鉴别诊断及分期,膀胱镜组织活检为术前必行检查㊂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仍为该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㊂该疾病治疗上无统一标准,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辅助化疗为第一选择,新辅助化疗㊁免疫治疗㊁靶向治疗可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㊂参考文献:[1]㊀方三高.WHO(2016)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12):989-93.[2]㊀KOAY EJ,TEH BS,PAULINO AC,et al.A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analysis of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Epidemiology,prognostic variables,and treatment trends [J].Cancer,2011,117(23):5325-33.[3]㊀AHSAINI M,RIYACH O,TAZI MF,et al.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tract successfully manag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Case Rep Urol,2013,2013:1-4.[4]㊀PATEL SG,STIMSON CJ,ZAID HB,et al.Locoregional small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patterns[J].J Urol,2014,191(2):329-34.[5]㊀PANT-PUROHIT M,LOPEZ-BELTRAN A,MONTIRONI R,et al.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J].Histol Histopathol, 2010,25(2):217-21.[6]㊀SHI S,CHEN S,ZHOU X,et al.Clinicopathologic observation of6cases with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J].Canc Biol Med,2009,6(4):277-81.[7]㊀SINGH N,KHURANA N,SINGH M,et al.Primary mixed smallcell neuroendocrine-adeno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J].J Cancer Res Ther,2011,7(4):493.[8]㊀谢锦华,吉浩明,陈国栋,等.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铁蛋白㊁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平均指数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8,45(8):465-9.[9]㊀ZHAO X,FLYNN EA.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a rare,aggressive neuroendocrine malignancy[J].Arch Pathol LabMed,2012,136(11):1451-59.[10]㊀MORETTO P,WOOD L,EMMENEGGER U,et al.Managementof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consensus guidelines from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Genitourinary Medical Oncologists(CAGMO)[J].Can Urol Assoc J,2013,7:E44-56.[11]㊀GEYNISMAN DM,HANDORF E,WONG YN,et al.Advanced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patterns and outcomes in960patients and comparison withurothelial carcinoma[J].Cancer Med,2016,5:192-9. [12]㊀田向永,闫天中,武小强,等.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4):311-3. [13]㊀SCHREIBER D,RINEER J,WEISS J,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outcomes of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using 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database[J].Am J Clin On-co1,2013,36:126-31.[14]㊀SIEFKER-RADTKE AO,DINNEY CP,ABRAHAMS NA,et al.Evidence supporting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for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M.D.An-derson cancer experience[J].J Urol,2004,172(2):481-4.[15]㊀QUEK ML,NICHOLS PW,YAMZON J,et al.Radical cystectomyfor prim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bladder:the university ofsouthern california experience[J].J Urol,2005,174(1):93-6.[16]㊀田向永,贾占奎,闫会昌,等.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37(12):920-2.[17]㊀ZHOU TC,SANKIN AI,PORCELLI SA,et al.A review of thePD-1/PD-L1checkpoint in bladder cancer:from mediator of im-mune escape to target for treatment[J].Urol Oncol,2017,35(1):1420.[18]㊀MORINAGA R,OKAMOTO I,FURUTA K,et al.Sequential oc-currence of non-small cell an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thesame EGFR mutation[J].Lung Cancer,2007,58(3):411-3.[19]㊀CHOONG NWW,QUEVEDO JF,KAUR JS.Small cell carcinomaof the urinary bladder:the mayo clinic experience[J].Cancer,2005,103(6):1172-8.(本文编辑:蒋湘莲)。
罕见原发女性尿道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罕见原发女性尿道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https://img.taocdn.com/s3/m/2034eb383968011ca3009115.png)
n i u r f h rt r[] o,9 5 1 ( ) 1 0 odtmo eueh aJ.JUrl1 7 ,1 4 1 :5 . ot
E ] Vama ,Sekl , ih egS t 1 r r ere d — 2 d l MS tc e J Tecb r ,e a .P i y nuo n o ma
癌 。行 胸 部 C T检 查 , 见 异 常 。初 步 诊 断 : 尿道 小细 胞 癌 未 ① ② 子 宫 颈 后 方 占位 , 质 ? 人 院 后 接 受 了 “ 道 癌 根 治 术 + 子 性 尿 宫 全 切 术 + 回肠 膀 胱 造 瘘 术 ” 术 后 病 理 报 告 : 道 小 细 胞 神 。 尿 经 内分 泌 癌 、 润 尿 道 全 层 , 图 1 免 疫 组 化 见 图 2 尿 道 断 浸 见 , 。
( 都 市 新 都 区人 民 医院 外 科 , 成 四川 成 都 60 0 ) 15 0
【 键 词 】 小 细 胞 癌 ; 尿 道 ; 治 疗 关
【 图分 类 号 】 R 7 7 1 中 3 . 5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 编号 】 1 7 — 5 l Z 1 ) 61 7 — 1 文 6 23 1 (0 0 0 —160
高生存质量 。 【 考文献】 参
[ ] S l r HO,D a n ,K u ma ,M ,e a . r r a c 1 yo a imo d H M af n t 1 P i y c ri ma —
恶 性 肿 瘤 。 分 为 类 癌 、 典 型 类 癌 、 细 胞 神 经 内 分 泌 癌 和 小 不 大 细胞 神 经 内 分 泌 癌 ( 称 小 细 胞 癌 ) 种 类 型 。原 发 于 尿 道 的 简 四 神 经 内分 泌 癌极 其 罕 见 , 查 阅 大 量 文 献 , 现 共 报 道 5 经 发 例[ ] 】 。其 中 1 为 类 癌 , 余 4例 均 为 小 细 胞 癌 。本 文报 道 例 其
女性生殖道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女性生殖道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https://img.taocdn.com/s3/m/934c00f0c8d376eeaeaa3182.png)
・综述・女性生殖道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韩肖燕 综述,向 阳,王友芳 审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730) 【摘要】 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人体内广泛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最常见于肺和消化道。
通常按瘤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分为3个类型:类癌(高分化)、不典型类癌(中分化)及小细胞癌(低分化)。
女性生殖道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十分罕见,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血道播散和淋巴结转移,预后极差。
现对女性生殖道各部位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现状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少见肿瘤的认识。
【关键词】 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妇科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79(2008)07-0541-03 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人体内广泛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瘤细胞具有嗜银性,能合成和分泌胺及多肽激素,发挥神经递质、激素、旁分泌调节因子的作用。
除传统的内分泌器官外,肺、胃肠道、甲状腺、肝、子宫颈、卵巢、前列腺、膀胱等多个部位均能发生此类肿瘤。
通常按瘤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分为3个类型:类癌(高分化),不典型类癌(中分化)及小细胞癌(低分化)。
其中,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早期转移,预后极差。
女性生殖道小细胞癌仅占全部妇科恶性肿瘤的2%,以宫颈发生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卵巢和子宫内膜,外阴阴道发病则十分罕见[1]。
此类肿瘤能表达特有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 (Cg A),突触素(Syn)等,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
现对女性生殖道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与诊治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1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997年,美国病理医师协会和国家癌症研究所对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分类如下:典型类癌、非典型类癌、大细胞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
其中,小细胞癌所占比例最高,较之其它类型,预后更差[3]。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最早在1958年由W entz和Reagan报道,其组织学发生是存在争议的。
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091f2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49.png)
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刘贺;宗亚雯;史炯;曹月鹏;郭宏骞;燕翔【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3)001【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膀胱恶性肿瘤;病理;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作者】刘贺;宗亚雯;史炯;曹月鹏;郭宏骞;燕翔【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十分罕见,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相比,预后较差,就诊时患者往往有肌层浸润,极易发生转移。
本文回顾性分析11例非副神经节瘤的膀胱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1例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表1),患者发病中位年龄77(69~82)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0例,腹痛1例。
11例患者泌尿系B超或CTU提示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占位性病变,专科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
1.2 治疗方法 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行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患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1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2例患者术后辅助铂类化疗,3例患者术后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1例患者术后行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
对全部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2 结果2.1 病理结果 11例患者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均诊断为膀胱神经内分泌癌,其中8例见肌层浸润。
2例患者肿瘤细胞呈巢团样或菊团样排列,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无显著异型性,符合膀胱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4例患者肿瘤细胞体积小,异型性明显,其中2例呈巢团状分布,均符合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患者镜下形态无法明确大、小细胞类型,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膀胱神经内分泌癌。
原发性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原发性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2668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e.png)
原发性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宫再兴;徐庆刚
【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2(27)4
【摘要】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1%以下^([1])。
2019年8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5岁,因“肉眼血尿4个月”就诊,感尿频、尿急、尿痛,为终
末排尿疼痛,伴下腹部疼痛。
【总页数】2页(P367-368)
【作者】宫再兴;徐庆刚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4
【相关文献】
1.罕见肾脏原发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1例报告
2.肾原发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原发性扁桃体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4.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关键词:膀胱肿瘤病例报道
患者男性,52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个月,不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近一个月出现下腹部胀痛,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表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膀胱检查:膀胱右侧输尿管开口处见一4.0*3.0*3.0cm的菜花状肿物,表明充血、粗糙:周围黏膜见多处出血点。
实验室检查:WBCL10.8*109/L,HB:121g/L,尿BLD(+++),临床诊断:膀胱占位性病变,行部分膀胱及肿瘤切除术。
病理检查,眼观:送检标本为部分膀胱及肿瘤组织。
肿瘤4.1*3.0*3.0cm,菜花状,表明灰红色,粗糙,切面灰白,质软。
镜检:瘤细胞丰富呈片状或巢状分布,间质少:细胞小,呈圆形或梭形,细胞质少,核深染,可见核分裂象,瘤细胞侵及黏膜下层,伴有坏死。
免疫表型:CK.EMA.Syn均阳性:LCA阴性。
病理诊断: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讨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男性,好发年龄50岁,症状主要为无痛性血尿,少数有排尿困难,肿瘤大体可呈扁平状,息肉状,菜花状或蕈伞状,半数左右混有其它肿瘤成分,如移行细胞癌、腺癌和恶性中胚叶肿瘤等,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为典型类癌,更为少见。
分化差着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即非典型类癌),形态似肺的雀表细胞癌。
鉴别诊断主要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区别,后者瘤细胞常为弥漫性分布,没有
菜花状排列,LCA.CK.EMA.NSE.lgA.Syn等标记可以确诊,此外应多取材以排除其它恶性肿瘤成分,膀胱小细胞癌大多恶性度高,初诊时已属晚期,患者生存期平均10个月。
(本例免疫组化由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科于志敏副主任医师协助,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