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研究_以犀利哥为例(1)

合集下载

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研究——以犀利哥为例

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研究——以犀利哥为例

而 详 细描 述 … …不 过 。 外 国网 友 质 疑新 闻 的价 值 , 为无 有 认 论 是英 国 、 是 中 国的媒 体 , 还 都不 应 该 如 此娱 乐 。
自发 的 , 是 在 网络 媒 介 环境 下 , 网络 红 人 ” 网 络 推 手 、 而 “ 、 传
统 媒 体 以及 受 众 心理 需 求 等 共 同综 合 作 用 下 的结 果 。 当前 ,
我 国 正 在为 实 现 生 态 文 明而 努 力 ,生 态 文 明不 应 仅 仅 在 现 实社会中, 它还 应 该 包 括 虚拟 的 网络 空 间 中 。 本 文 以 “ 利 犀
在 网络 作 用 下 被 放 大 。 网 民的 审 美 、 丑 、 乐 、 激 、 与 审 娱 刺 偷 窥 、 想 以及 看客 等 心 理 相 契 合 , 意 或无 意 间受 到 网 络 世 臆 有
其 实 为 宁 波街 头 一 名 乞 丐 , 由于 复杂 身 世 流 落街 头 。
通 过 多方 联 系 ,犀 利 哥 ” 于与 家 人 团聚 了。出人 意料 “ 终 的是 , 些 人 甚 至 纷纷 争相 与 “ 利 哥 ” 影 留 念 . 且 很 多 有 犀 合 并
宁 波打 工 , 2 o 从 o 3年 开 始就 与 家 里 失 去联 系 。“ 犀利 哥 ” 最
早 在 网上 亮 相 是 2 1 0 0年 1 3 日。在 发 布 的 照 片 中 .犀 月 0 “ 利 哥 ” 美 的 面 庞 , 郁 的 眼 神 , 酷 的 气 质 。 嘘 的 胡 碴 俊 忧 冷 唏
迅速发展 , 当今 社 会 中 出现 越 来 越 多 的 “ 络 红人 ” 引 起 了 网 ,
短几 天 就 达 到几 十 万 的 点击 量 。 于 “ 利 哥 ” 对 犀 的身 世 , 上 网

犀利哥网络走红 营销界剖析其原因

犀利哥网络走红 营销界剖析其原因

犀利哥网络走红 营销界剖析其原因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最火的一个人恐怕是一个叫犀利哥的男子,火的一塌糊涂,被网友炒的风头甚至关注度盖过当红明星。
这是个什么问题呢?是什么让一个流落街头、精神失常的男子在段时间内红遍网络?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最后,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犀利哥在各界人士的关注下已经得到了妥善安置,被送进当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寻亲多年的家人也从老家前去团聚。另外,众网民曾要求不要再过多打扰“犀利哥”,让他回归到自己原有的生活状态。一场心酸的闹剧,终归有了一个还算“能说得过去”的结局。
但是,笔者还是要追问几个问题:
先来看下犀利哥身世概况:“犀利哥”——一个有精神障碍的流浪者,一个从鄱阳湖区走出来的普通农民。十年前,他到宁波打工,不久就与家人失去联系;十年里,他流落他乡,历经饥寒艰辛和身心疾病,至亲的妻子、父亲在去年的车祸中也不幸丧生。我想这个肯定不是使犀利哥红的原因,甚至一点都不搭调,这个是当犀利哥大红大紫之后,由于各类人群的好奇在十多年,甚至到目前,很多的人仍然是乐此不疲——在衣服上弄出几个洞来等,以明星和追星族为最。说到这里,笔者倒是建议我们的演艺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明星装束的规范,搞的一塌糊涂容易把很多的孩子给培养坏了,孩子还不好管理,家长说几句也不行!犀利哥的这个形象正好合了这类人群的胃口,于是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以网络为最——速度最快、人群最广。
犀利哥为什么能红起来?
笔者认为分为两个方面:
1)犀利哥的怪异
只要你从网络上简单搜罗一下,都有关于犀利哥的各种网络连接,但是网上的照片更是被个网站疯狂转载。我们可以从犀利哥的装束上看,犀利哥失魂落魄,一看就是个乞丐,流离失所。打扮上,很多衣服是胡乱搭配,并且很脏,笔者可以猜测很多衣服其实是犀利哥从垃圾里捡回来的或者别人送的。一个连饭都吃饱,喝不暖,并且精神不正常的人能将就什么呢?于是,我们的犀利哥把各种途径弄来的衣服护在身上取暖,花花绿绿的各种颜色的都有,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个电影电视里“群众演员”。

从“犀利哥”的走红看网络集群行为

从“犀利哥”的走红看网络集群行为

片面 , 论有失偏颇。 评
蔽的 , 们可 以 自由发 表言论 , 抒 胸臆 , 由于缺 乏约束 , 他 直 但 侵 权 、 犯 隐 私 等 纠纷 屡 见 不 鲜 。博 客 实 名 制 能 否 在 规 范 言 论 秩 序 侵 的同时 , 博主“ ” 来值得进一步探讨。 让 真 起
3名人博客 的困惑 、
约 , 《 约 》 留在 道 德 自律 层 面 。博 客 的规 范 , 但 公 停 同样 需 要 自律
1 吸引高水平评论作者 、
应 当吸 引 更 多 的高 素 质 作 者 参 与 博 客 新 闻评 论 的 写 作 。如 各 领 域 的 专家 、 者 或 有 丰 富 实践 经 验 的从 业 者 。因 为 评 论 不 同 学 于消息或 者其它新 闻体裁 , 需 要一定 的判断 力、 辩能 力 、 它 思 写 作 能 力和 广博 的学 识 。
网 络 新 媒
●: ● 】 一 1
从 “ 犀利哥 ” 的走红 看 网络集群行为
■李 森 许 家权
【 摘要 】 几张简单 的照片, 一段恶搞的文字, 把一位默默无 闻的街 头流
浪者推上 网络, 犀利哥” “ 的走红可以说是 网络创造 出来的另一个奇迹。 本 文对该事件所体现的 网民心态和 网络集群 行为的特征 进行 了探 讨。
1 超 时 空性 、
感觉以及“ 混搭 ” 流 , 网友 追 捧 , “ 肉 搜 索 ” 潮 被 并 人 。众 多 P s高 手
纷 纷 对 犀 利 哥 照 片 进 行 P 。 后 。犀 利哥 ” 件 不 仅 吸 引 了 国 内 s此 “ 事 媒 体 , 得 到 了 一 些 国外 媒 体 的关 注 。 “ 利 哥 ” 冠 以 “ 丐 王 还 犀 被 乞 子”“ 、 中国 最酷 的男 人 ” “ 尚 潮 人 ” 名 , 时 间 成 为 网络 明 星 。 、时 之 一

犀利哥

犀利哥

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群体事件——以“犀利哥”事件为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大。

在链接式传播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方便、即时,他们参与现实世界的事件的便捷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本文以“犀利哥”事件为例,在分析网络群体事件的成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群体事件的正负作用,以期今后能扬长避短,使网络健康发展。

一、网络群体事件的概念网络群体事件根据学者研究,定义不一。

笔者在这里选择几个自己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以供参考。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俊飞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网络社会的传播与控制”时,发表了一篇题为《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的论文。

他在其中指出:“我认为,网络群体事件的本质是网民群体围绕某一主题、基于不同的目的,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发社会行动的传播过程。

它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可能是有序、健康的,也可能是无序、不健康甚至是非法的。

”裘伟廷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初探》中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并不一定具有反社会性,而是基于某个特定或非特定的事件或目标,在通过网络纠集一群不特定的人,本着其高潮的情绪进行的社会性活动。

而狭义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则通常具有反社会性的特征,它是指因特网或不特定的目标,通过网络组织一群不特定的人,以偏激的言词鼓动群众,进行政治诉求和干扰社会活动。

”杜俊飞主要是在分析了网络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给网络群体事件下定义的。

裘伟廷以是否具有反社会性为标准把网络群体性事件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通过这两位学者给出的定义,我们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就基本有了一个认识。

我们发现这些网络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相对自发无组织性、瞬间爆发性、传播范围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性和难以掌控性。

二、网络群体事件的形成1.网络群体事件的形成原因为了更好的分析说明网络群体事件的成因,笔者以发生在今年的“犀利哥”事件为例来加以说明。

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研究

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研究

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研究近些年来,“网络红人”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关注。

作者分析了“网络红人”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其产生的影响。

为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文化,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标签:网络红人;网络文化;网络媒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媒体在我国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当今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引起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特别是网友的关注。

网络红人,是指在网络上受到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

网络红人是出现在网络时代的特有现象,网络是他们的发源地。

人在虚拟的网络媒介形象和真实的社会人之间不断转化,而其自身的某一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

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共同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生态文明而努力,生态文明不应仅仅在现实社会中,它还应该包括虚拟的网络空间中。

本文以“犀利哥”这位网络红人作例子,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的发生原因,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做一些探索,为网络生态环境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犀利哥现象1.犀利哥现象发生的过程“犀利哥”真名程国荣,今年34岁,江西省鄱阳人,有两个孩子在老家上学,妻子车祸去世。

2000年与老乡一起到宁波打工,从2003年开始就与家里失去联系。

“犀利哥” 最早在网上亮相是2010年1月30日。

在发布的照片中,“犀利哥”俊美的面庞,忧郁的眼神,冷酷的气质,唏嘘的胡碴子,杂乱的头发,那帅到无敌的风衣等一身潮人的装扮,立即吸引了网友关注。

2010年2月21日,天涯论坛转载“犀利哥”照片后,短短几天就达到几十万的点击量。

对于“犀利哥”的身世,网上流传的版本颇多,他是湖南王氏?他是江苏一位女士失踪多年的丈夫?他是1998年抗洪的老兵?他是失败的生意人?人们对他隐私的兴趣很快就超越了对他外形的关注。

高考作文素材之网络红人

高考作文素材之网络红人

作文素材;网络红人称呼描述妖娆哥2010年3月30日在天津滨江道出现了一位受到上千人围观的轰动人物,网友称其为“妖娆哥”。

飙血哥一男子因小事与人大打出手,头破血流还要与人拼命。

这“血腥”的一幕被网友拍下并放到网上。

该名中年男子遂被网友冠名“飙血哥”,走红网络。

担忧爷82岁的西安老大爷,在自己三轮车后贴上“你酒驾,爷担忧”的标语,以提醒身后开车的人不要酒后驾车,被网友尊称为“担忧爷”。

犀利哥犀利哥(Brother Sharp),是指的一位街头乞丐,因为他放荡不羁、不伦不类的感觉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给人们潮流视觉眼前一亮,被网友开始追捧,并加以“人肉搜索”。

高数哥真名叫黄旭冉,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毕业,专业是电子工程。

被网友在网上以“高数男”曝光后走红网络。

雪碧哥在众多网友膜拜犀利哥的时候,不经意间,湖北潜江雪碧哥横空出世。

看似随意的乱发,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

刻意的一摞刘海,轻皱的眉掩饰不了一丝惆怅,飘染成后现代主义的黄色。

力量哥2010年3月14日在合肥市区街头见到雷人一幕,一男人全身赤裸,挡在马路中间不同的车子前抬车,不时高喊“给我力量”“丑陋的现代化社会要后退!”,一时间“力量哥”爆红网络。

罗玉凤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

罗玉凤曾在上海地铁站发过成千上万份征婚传单,要求苛刻,誓嫁1.8米的清华、北大硕士生。

三轮哥在一起两死一伤的严重交通事故中,网友通过公开的监控录像发现了在事故中死里逃生的骑三轮车的“三轮哥”,在不到两秒的时间里,躲过两辆车一前一后的夹击而且毫发未伤。

瞌睡哥2010年5月7日,北京地铁十号线惊现一中年男子,在地铁中打瞌睡时不断倒向右侧,多次揩油身边美女,经身旁女士反抗后竟然破口大骂5分钟,脏字连篇,让一车人目瞪口呆。

奔跑哥在一辆大客车撞上前面停着等红灯的黑色轿车的一瞬间,正在慢跑着悠悠过马路的奔跑哥撒开了两条长腿,在后面巨大的公交车将要撞上他的瞬间,一个加速,成功的摆脱了这辆大客车。

网络“哄客”现象探析——以“犀利哥”事件为例

网络“哄客”现象探析——以“犀利哥”事件为例
个存在精神疾病 的患者、靠翻腾垃圾桶 填饱肚子 的乞丐 、 生 件 也 往 往 在 此过 程 中 从某 一 网 站 到 多 个 网 站 , 网络 媒 介 到 从
活 陷 入 困 顿 的 可 怜 人 。 4岁 的他 与 远 道 而 来 的 母 亲 和 弟 弟 在 纸 质 媒 介 、 电视 媒 介 等 , 动 者 的 群体 行 为 的范 围也 随 之 扩 3 行
期 在 网络 上 闹得 沸 沸 扬 扬 ,并 将 这 种 影 响 很 快 投 射 到 人 们 的 现 实生 活 文 章 结 合
“ 犀利哥” 事件这一典型案例 , 而探析 网络“ 从 哄客” 有责任意识淡薄 、 具 从众性等特
征 以及 由 此 引发 的 对 于 网络 “ 客 ” 象的 思 考 哄 现
嚣嚣





囊 羞 雾
、 ” 一
_
¨ i i 一¥l 一 -《§ 主 专。 { 0 1 栏 1 删 羹龟 尊 . 1 。 题

传与谐 媒 和
利 , 既不 是 什 么 新 潮 达 人 , 不 是 什 么 帅 哥 王 子 . 只 是 一 常 常有 多种 媒 介 参 与 到 对 该 网 络 群 体 行 为 的 报 道 中 。媒 介 事 他 也 他
关键 词 : 网络 哄 客 犀利 哥 娱 乐化 群体 无 意识 从 众 性
所谓 “ 客 ”和 闪 客 、 客 、 客 大 部 分 新 兴 种 群 一 样 , 客 的真 正 哄 , 维 博 哄
形 成 也是 来 自于 互 联 网 ,调 侃 一 点 的解 释 就 是 在 互 联 网上 针 对 某 类事
19 7 0 5 8篇 。3月 1 日据 人 民网 报道 ,犀 利 哥 ” 5 “ 已入热 门贴 吧 三 甲。

浅析网络的“催化”作用——以“犀利哥”事件为例

浅析网络的“催化”作用——以“犀利哥”事件为例
络媒 介在 “ 利哥 ”事 件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在 最 后提 出 了一 些 减 少 网络 负面 效应 的 简要 对 策 。 犀 并 【 键 词 】 “ 利哥 ” 网络 “ 化 ” 媒 介 反 思 关 犀 催 媒 介 素 养
“ 络 红 人 ”是 新媒 介 技 术 发 展 的产 网 物 , 利 用 或 通 过 网 络 短 时 间 内大 幅提 升 是
报道 的过程 中 , 微博所发挥 的作 用不容小 视 。④ 样 ,在 去 年 的乐 清 钱 云 会 事 件 当 同 中,微博不断爆料 出其 中的一些细节 , 并 且警方 、 网友组成 的独立观察 团通过微博 平 台不 断发 布信 息揭示事件真相 , 该事件
相 关 的后 续 报 道 也 陆 续 推 出 。 博 上 的 这 微 些 报 道 客观 上都 为该 事 件 的 连 续 、 度 报 深 道 提 供 了材 料 。
结 语
新 闻 的 报 道 方 式 是 随 着 报 道 实 践 的
§ 一 ☆ 9 1 耕

卿琦蝌 i 一 墅
她 一 垃 h

g 氍
扯 , 警 I 囊
参 考 文 献
}#
{ 糍 茸 z 疆 稿 t % “ i ;g 港 封

》 s X 喜“
将 一 条 信 息 同 步 发 布 在 其 他 关 联 的 微 博
始, 到她 们躲进 女厕 所求 救 , 直到 下午 1
点 多抚 州 官 员 出 面 安 抚 钟 家 姐 妹 。 番 对 此 宜 黄 县 领 导 带 大 队 人 马 将 钟 家 姐 妹 逼 进
客网站上 。 微博 客成为了一种流动 的信息 发布装置 。 当然 , 为一种正在发展 当中 ⑤ 作 的新 的传播] 具 , 发挥的作用及其产生 一 其 的社会效果我们 尚待观察 , 是其存在的 但

网络群体事件研究——以“犀利哥”事件为例

网络群体事件研究——以“犀利哥”事件为例

言 词 鼓 动群 众 , 行 政 治 诉 求 和 干 扰 社 会 活 动 。 俊 飞 主 进 ”杜 要 是 在 分 析 了 网 络 群 体 的心 理 特 征 和 行 为 特 征 的 基 础 上 给 网 络 群 体 事 件 下 定 义 的 。裘 伟 廷 以是 否具 有 反 社 会 性 为 标 准 把 网 络群 体 性 事 件 分 为 广 义 与 狭 义 两 种 。通 过 这 两 位 学 者 给 出 的 定 义 , 们 对 网 络 群 体 性 事 件 就 基 本 有 了 一 个 认 我 识 。 我 们发 现这 些 网 络群 体 性 事 件 主要 有 以下 一 些 特 点 : 相 对 自发 无 组 织 性 、 间爆 发 性 、 播 范 围 在 短 时 间 内 迅 速 扩 瞬 传
b c m e o e c n e i n n f c e t n e n t g o p e e t p e r d o fe n h r i r n f U .W h n eo s m r o v n e ta d e i i n .I t r e r u v n s a p a e ne a t r a ot e n fo to S e we
新 闻界 IS 0—48 21年 期 2 年 月 SN 723 0o 第4 ,们。 8 1 0
Pr s Cice I SN1 7-2 38 es r ls S 00 4 NO4201 . u .01 . OA g2 0.
网 络 群 体 事 件 研 究
— —
以“ 利 哥 ” 件 为例 犀 事
t e ee e t . h s v n s
Key wo dsn t r ru v ns ewo kc r ewo kg o p e e t n t r ommu iain s r n nc t hap ma o

“犀利哥”事件报道与媒介功能失调

“犀利哥”事件报道与媒介功能失调

的‘ ’ 星 路历程 , 咱们一块来 听……” 目不但没有 节
对“ 犀利哥” 的命运流露出丝 毫的同情 , 而像推介 反
网络 红 人 一 样 说 :这 位 乞 丐 老 兄 6 4 6 0篇 之多。 在电视 、 报刊等传统媒体的推波助澜下 , 一个
“ 犀利哥 ” 无意 中引发的是一次席 卷全球 的媒 介娱乐狂欢 。 同 、 美 日本 、 国的媒体都参与了这次 英 “ 娱乐” 报道 。 以电视节 目为例 , 安徽卫视 的《 社会 透
明 度 》 目高 度 关 注 “ 利 哥 ” 节 目这 样 介 绍 : 这 节 犀 , “
良舆论倾 向集体失语。以“ 犀利哥” 事件为例 , 整个
位 被大家称为潮人乞丐的犀利哥, 因为他的穿着打
扮极具 时代感 , 明星味十足, 用北京话说那就是 ‘ 太
有 范儿 了’ ,所以人 家现在在 网络上人气真 的是不
得 了啊 … …又 有 人 为 他 写 了 一首 新 歌 , 就是 盘 点 他
哥” 事件报道正是媒介功能失调 的具体表现。
2 1 一 开 年 , 个 人 称 “ 利 哥 ” 乞 丐 迅 0 0年 一 犀 的 速 走 红 网络 。 2 2 从 月 3日“ 利 哥 ” 上 天 涯 论 坛 , 犀 登 到 3 7日回到 家 乡 与 亲人 团 聚 。 短 1 时 间 , 月 短 2天
面对一个有精神障碍 、 网络 中饱受伤害 的弱 在 者, 强势的传统媒体不仅没有温 睛对待这位需要帮 助 的弱者 , 反而传递 了一种不负责任的肆意践踏生 命 的信息 。这样的媒介娱乐 , 娱乐的不是媒介而是
社会弱势群体。
症。 电视文艺更 多地承载着一种虚假的狂欢” 毫无 。 疑问, 媒介狂欢者 的指认很大程度上归 向于大众媒

从“犀利哥”等网络事件的传播看当代媒体的责任

从“犀利哥”等网络事件的传播看当代媒体的责任

从“犀利哥”等网络事件的传播看当代媒体的责任2010年刚刚开始,在中国的网络上发生了一件被称作“犀利哥”的事件:一个贫困潦倒且患有精神病的乞丐,缘自一张照片被网络媒体传播炒作成一个众人皆知的火热传奇,被PS后的照片也成为了时尚前沿的代表,甚至登上了时尚杂志的封面。

网络媒体及无数人士的关注使得一个乞丐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跃升为一个明星样的人物,在短时间的热潮之后又回到了茫茫的人海中。

如果说炒作者的初衷是基于对弱势群体的关心,那么,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从整个过程来看,某些媒体的价值取向是用一个“犀利哥”的闹剧满足着一些人空虚寂寞的心田,吸引着表面热闹沸腾的视觉效果和背后潜在的经济利益,带来的却是社会上一些人人性的失落和同情心的变味。

当“犀利哥”面对围观群众放声大哭,并对别人说“我现在不快乐了,感到很害怕,你要保护我”的时候,这种违背“犀利哥”本人意愿的关注到底是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还是对他人隐私权、肖像权的侵犯和正常生活的干扰呢?如果说“犀利哥”闹剧带给我们的是空虚和无聊,那么几乎与此同时出现的“兽兽门”事件带给我们的就是道德创伤。

面对这些,我们不能不问:某些媒体的责任感哪去了?某些网络媒体的过度关注加上不能排除的恶意炒作使得现在的“犀利哥”、“兽兽门”事件越演越烈,这些网络媒体的道德感日渐低下引起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低下。

这便是网络媒体本身道德和责任的某种缺失,反映了目前网络传播的异化。

面对今天的网络媒体,无尽的震撼和担忧总会不断地向我们的道德价值产生一次又一次的撞击。

我们有必要问问我们自己还能坚守这些价值的阵地多久,我们生活的未来应该暴露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

科技的更新,知识的爆炸,网络的发达,却更加折射出大众精神生活的空虚,内在灵魂的不安和道德精神的贫乏。

连社会最底层的人――乞丐,都被当成大众娱乐的材料,当成每一个空虚灵魂的笑料,连人类最难以启齿的事情都能被整个大众在媒体上热烈地讨论,疯狂地传播,兴致勃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沸沸腾腾的背后,有一种人性,在慢慢堕落,那就是社会被无聊充斥,空虚被好奇占领,他人的苦难,变成了自己的娱乐场。

初二作文:不要迷恋哥,哥也只是一个传说!_800字

初二作文:不要迷恋哥,哥也只是一个传说!_800字

不要迷恋哥,哥也只是一个传说!_800字“哥”是今年最流行的一个字眼,不管自己比你小还是比你大都说自己是“哥”,看来这个“哥”今年很火!的确,让人也红了!我倒要说说今年的“哥”文化。

大家应该知道今年开年的一个潮人乞丐——犀利哥。

可谓红遍了网络,引来无数网友前来膜拜。

犀利哥为何能红呢?是因为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神乎奇迹的头发,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还因为他放荡不羁、不伦不类的感觉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给人们潮流视觉眼前一亮,开始被网友追捧,并加以“人肉搜索”。

其实,犀利哥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曾经年轻过,当过兵,抗过洪;可他现在呢?愁的也只不过是寂寞。

后来,通过网络和媒体的帮助,让犀利哥回到了家。

犀利哥的故事现已成了传说,但层出不穷的哥又接二连三的出现。

我再提一位很牛B的,是今年五月份的一位传奇人物——三轮哥又称三轮帝。

据北京电视台5月9日报道,当天在北京长安街,一辆日黑色豪华轿车因司机醉酒撞上了当时正在十字路口停着等灯的一辆轿车。

等灯的轿车车体严重变形,车内小女孩半截身子露在车外,满头是血。

黑色豪华轿车随后又全速撞上了正在左拐的公交车后才停止。

相信这起车祸之惨烈足以让很多网友印象深刻。

然而大家在感叹车祸猛于虎的同时,又注意到了车祸现场视频中另一个“神奇”的现象——一辆三轮车穿插整个事故过程却全身而退。

有网友分析:“在连接2次的撞击中,三轮车稍快或稍慢,都不可能躲过撞击中的三辆车,可见,他当时是多么的镇静,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仍然从容地蹬着无敌第三轮。

”由此,该三轮车车夫也被网友们称作史上最淡定的“三轮哥”。

可这件事让网友们大肆的篇写,三轮哥的故事。

说什么三轮哥天天膜拜春哥(李宇春),在危机时刻春哥给了他无比的力量,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看完后我彻底无语,网友竟然用别人的生命来开玩笑。

对我来说三轮哥,不,是三轮帝,应该是这样:平凡的三轮,神话一般的人物,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他只是用余光轻轻的扫了一眼,便不屑的驶离现场,他到底是凡间的天使还是地狱的玄灵...三轮帝,骑得是那般淡定!高端的操作,风骚的走位,闪电的反映,纯意识流,车祸发生瞬间,一个手刹加后轮平滑,犹如过江之鲫般从容潇洒的拒绝了死神的邀请。

网络作文之犀利哥走红网络800字作文

网络作文之犀利哥走红网络800字作文

犀利哥走红网络800字作文【篇一: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写作学案语文版必修5】第一单元单元写作学案训练目标掌握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文体特征要鲜明。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会写一般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就是一种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

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判断推理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或阐明主张。

1.文本借鉴甲:大学毕业后,我在我所居住城市的一家最大的机器修理厂找到了工作。

临下班时,一个女孩找到我,说机器上的一个螺母掉了。

我随口应着,漫不经心地拿着扳手、钳子和一大铁盒新旧不一、型号各异的螺母踱到那个女孩操作的机器旁。

刚要动手,下班的铃声响了。

由于机器没有什么别的毛病,只是少了一个螺母而已,所以我不想只为了换一个螺母而把手弄得脏兮兮的。

乙: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

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

“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宽容使狭隘的胸怀容纳百川,所以对别人的过失,我都付笑谈中。

甲文突出了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大学毕业后,地点——城市的一家最大的机器修理厂,人物——我、一个女孩。

有典型的事件,所以是记叙文。

乙文有典型的议论性的句子——“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

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

所以是议论文。

2.写法总结通常情况下,记叙文要具备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然因内容的不同可以有所侧重。

记叙文分写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

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

写人记叙文虽然离不开记事,但它记事主要是为了刻画人物,不需要详细的过程。

高中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让真相跑赢谣言

高中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让真相跑赢谣言

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里面有人造鸡蛋!”“用手机扫100元人民币,就会有AR效果的“金凤凰”飞出,可以鉴别假币”“莫言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投资到善林金融,结果被骗得血本无归”“中国国民素质全球倒数第二”……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层出不穷的谣言,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扰,针对这些谣言,你怎么看?【答案解析】让真相跑赢谣言“你一定不知道”、“大真相”、“大揭秘”……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带这些字眼的新闻,也对其中有理有据的内容感到好奇。

可我们在面对这些并不了解的“事实”时,可曾想过这所谓的真相,却是另一个谎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可谓爆炸性的。

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有信息福利,也有因虚假信息而带来的麻烦。

真实与谎言交织,善意与良知缺失,新闻、娱乐等媒体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处。

而就在今年,虚假信息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凉山的孩子十年没吃过肉?事实却是那里的孩子全都能吃上营养餐;演员乔任梁被虐待致死?事实上他是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日本核电站核泄漏,吃盐能防止核辐射?根本是危言耸听!……原本的真实,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点点地被添油加醋,一点点地被谣言扼杀扭曲,这时谣言的恶劣影响已近覆水难收了。

传播谣言的始作俑者固然可恨,可我们更多时候竟也成为其帮凶,为“假真相”推波助澜。

人总有猎奇心理,迫使他们去了解、传播未知的事物。

以讹作传讹,辗转无穷,谣言不胫而走,“假”变“真”,猛于虎矣。

“见未真,勿轻言;知为的,勿轻传。

”对于对应的人、事、物,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无知者,那么就应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不知、不言,不随意应和大众言论,以免增强错误的舆论煽动力;而知情者,则需要站出来,引导正确的舆论。

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那个铁笼一样,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个振臂高呼者站出来,言其所知,揭露事实,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

在童话中,说谎的匹诺曹鼻子会变长,而同样的,在现实中,说谎造谣者也应受到相应的惩罚。

犀利哥现象解析

犀利哥现象解析

“犀利哥”现象解析“手里拿着烟斗,腰间系着条红布袋,手上拿着大号的购物纸袋,眉头紧锁,眼神犀利”,这幅扮相正是如今爆红于网络的犀利哥。

犀利哥本是宁波市街头的一位流浪乞丐,一个乞丐是怎样迅速窜红网络的呢?犀利哥的照片初见于蜂鸟网的一组照片,后来因为天涯论坛上的一篇名为《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帖子而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乞丐王子”。

一个流浪者何以成为中国的“时尚风标”?经调查后发现,犀利哥本是一位精神病患者,10年来流浪宁波街头行乞,因经常捡女人的衣服穿才出现了文章开头所描述的犀利哥的装扮,其装扮正好迎合了当代人们的审美喜感、时尚之风和娱乐精神而深受追捧,一位网友评价“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

我一向认为,一起被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事件,背后必定有其吸引大众参与的原因,或者是这一事件能迎合大众一些迫切的需要,或者是这一事件所包含着的意义能被大众接受、推崇,或者,这一人、事、物,将可以作为一种象征,并且这种象征能契合大众的某些特殊的心理,引发了大众的共鸣……那么,犀利哥被走红的原因是什么?犀利哥的成名经历中,人们的猎奇心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然其中也不排除网友带着厌恶和攻击的情绪进行炒作。

如今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以其无可比拟的速度和超大的信息含量恰恰满足了人们的猎奇或者是泄愤心理,犀利哥恰恰在这个时代里火了许多人默默无闻的忙碌了一辈子,也未必赚得如此人气儿。

我们没想到,“犀利哥”自己更没想到,甚至面对此等热捧,他痛苦不已而仰天长啸。

受到明星般的追捧,缘何他还会痛苦呢?因为他深知,它需要的不是如此虚假的光晕,它需要的是每日三餐的热乎饭菜,更需要一份实实在在工作。

人们吃饱了撑的,拿他当玩偶戏弄,玩腻了弃之一隅走了,他呢?继续流浪,引人围观?我们不得不对当今网络传媒的影响力叹为观止。

“犀利哥”已与失散十多年的家人相认,家人已从精神病院将其接回。

哥,不只是一个传说——从犀利哥现象透视当代社会文化心理

哥,不只是一个传说——从犀利哥现象透视当代社会文化心理

哥,不只是一个传说——从犀利哥现象透视当代社会文化心理卫华【摘要】犀利哥走红网络,构成一个文化事件,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心理的象征性符号.首先,这种现象反映出一种带点浅薄意味的时尚追风热潮,娱乐至死的背后,演绎着特殊的高级时装秀套路.其次,"犀利哥"被迷恋,也是一代人在生活压抑下的一种情绪舒缓,一种卑微平民身份的认同,一种尴尬生存状态的呼应或提醒.再者,犀利哥又是现代人流浪情怀的托梦者.一个人的寂寞可写成情歌,全民的寂寞则成全了犀利哥.【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6)002【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犀利哥;犀利哥现象;时尚;社会文化心理【作者】卫华【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6.3Abstract:Brother Sharp is a popular theme in network,which is a symbol of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First,this phenomenon reflects some ironic connotations of fashion herd boom.Under the highly development entertainment,the senior fashion shows special interpretation.Secondly,people are crazy about“brother sharp”,which is the result of individual oppression liberation,and humble civilian identity and living conditions remaindering.Furthermore,the sharp brother is metaplasia of wandering modern feelings.The loneliness of a person can write a love song;and universal loneliness can make“brother sharp”.Key words:brother sharp;phenomenon of Brother Sharp;fashion;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这是一个“哥”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研究———以犀利哥为例侯浩,刘霞(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摘要]近些年来,“网络红人”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关注。

作者分析了“网络红人”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其产生的影响。

为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文化,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红人;网络文化;网络媒体[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0)04—0114—0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媒体在我国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当今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引起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特别是网友的关注。

网络红人,是指在网络上受到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

网络红人是出现在网络时代的特有现象,网络是他们的发源地。

人在虚拟的网络媒介形象和真实的社会人之间不断转化,而其自身的某一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

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共同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生态文明而努力,生态文明不应仅仅在现实社会中,它还应该包括虚拟的网络空间中。

本文以“犀利哥”这位网络红人作例子,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的发生原因,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做一些探索,为网络生态环境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犀利哥现象1.犀利哥现象发生的过程“犀利哥”真名程国荣,今年34岁,江西省鄱阳人,有两个孩子在老家上学,妻子车祸去世。

2000年与老乡一起到宁波打工,从2003年开始就与家里失去联系。

“犀利哥”最早在网上亮相是2010年1月30日。

在发布的照片中,“犀利哥”俊美的面庞,忧郁的眼神,冷酷的气质,唏嘘的胡碴子,杂乱的头发,那帅到无敌的风衣等一身潮人的装扮,立即吸引了网友关注。

2010年2月21日,天涯论坛转载“犀利哥”照片后,短短几天就达到几十万的点击量。

对于“犀利哥”的身世,网上流传的版本颇多,他是湖南王氏?他是江苏一位女士失踪多年的丈夫?他是1998年抗洪的老兵?他是失败的生意人?人们对他隐私的兴趣很快就超越了对他外形的关注。

犀利哥其实为宁波街头一名乞丐,由于复杂身世流落街头。

通过多方联系,“犀利哥”终于与家人团聚了。

出人意料的是,有些人甚至纷纷争相与“犀利哥”合影留念,并且很多网友传达出失落的情绪,《“犀利哥”的“家人”可能是假的》等一系列“后犀利”帖层出不穷,为“犀利哥”的热度层层保温。

各大新闻网站的首页,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也有详尽的报道,新闻、视频、博客等各种新兴媒介也一起参与进来了。

2010年5月1日,犀利哥在商家赞助下,在广州进行了时装处女秀表演,观众感觉不像是在搞时装秀,更像是在炒作秀。

2.犀利哥在国外也产生影响2010年2月25日,日本“Searchina ”网站是最早对“犀利哥”强大人气进行报道的国外媒体,后引发了论坛“2Ch ”网友的热议。

2010年3月4日,新加坡“asiaone ”网站和英国《独立报》把“犀利哥”作为一个“帅气的流浪者”进行了报道,并称他是一个谜;美国《BlackBook 》“时尚人物”专栏和《纽约杂志》网站“时尚”专栏都把“犀利哥”作为“时尚达人”而详细描述……不过,有外国网友质疑新闻的价值,认为无论是英国、还是中国的媒体,都不应该如此娱乐。

二、对犀利哥网络红人现象的分析用后现代理论家丹尼尔·贝尔的话说,在现代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

消费社会里,人[收稿日期]2010—07—03[作者简介]侯浩(1975—),男,山东邹城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文化。

2010年第4期理论观察N o.4,2010(总第64期)Theoretic ObservationS erial N o.64114——际关系已经被转变为与物品,尤其是与那些物品的消费之间的关系。

而现在的犀利哥与商家之间的关系,无疑就剥离了那种社会人道主义上依存关系,呈现出一种病态的关系;那些与犀利哥竞相合影的人,也仿佛是在与一个消费符号在合影而已,他们潜意识里忽视了犀利哥作为一个尚未治愈的自闭症病人、一名刚结束流浪的乞丐。

“犀利哥”之“犀利”,表面看,来自他的眼神与服装,但更多地来自我们这些看去正常的人因其贫穷、身份与美之间畸形的味道与反差,对他的“犀利化”。

“犀利哥”,这个看来很有戏谑感觉的称呼,在“媒体盛宴”的参与下,这个网络版的喜剧情节正演变成一场“我乐,故我在”的集体狂欢。

表面传达的是一种喜剧色彩,背后却是悲剧意识:弱者没有被同情,反而被消费。

1.受众关注是其兴起的根本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和全球化的影响之下,各成员之间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很可能带来认识的错位,导致不同程度的认同危机和信仰的迷茫。

因此,在网络传播的海量信息面前,受众很容易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自我甄别能力薄弱,而导致随波逐流,淹没在对网络红人的盲目崇拜浪潮之中。

根据一项调查,中国经常上网的人群中,7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他们是网络这类新媒介的主力,这使得他们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公众舆论的走向。

网络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即时参与性,再加上网民对身份的匿名性感到放心,这就让不少网民开始滥用自己的“话语权”。

每个人又都有对未知的事物和别人的事情产生猎奇和好奇心理。

尤其对于隐私,每个人都有窥探的本能,希望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去抖落甚至编排别人的隐私,从而满足自己潜意识里的欲望。

“犀利哥”身上的许多特质都会激发人们强烈的猎奇心与窥私欲。

无论谁都可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任意猜测炒作的真假。

网友们只是为自己的消费寻找一种自娱的理由罢了。

很多时候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理智,只需要从某些人物身上抽取一点,那就找到了可乐的理由,而这种理由若被别人接受,那么更多的人就找到了可乐的理由,这样“网络红人”就诞生了。

当今大多数青少年网民为独生子女,尤其是90年代出生的一代,可以说一出生就进入到高新技术所营造的网络环境中;几乎没有传统传媒所形成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和批判意识的培养,就直接进入网络时代。

再加上年轻人压力比较大,需要找到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在表达对“犀利哥”的同情的同时,很多人实际上还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看待他。

发现自己比他活得好,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

因为人的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自己活得比别人好,他们不断地跟踪事情的进展,了解“犀利哥”的各种信息。

当看到“犀利哥”的悲惨遭遇时,他们会产生一种心理平衡感,从而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

2.传统媒体对“网络红人”现象的跟进不管是“网络红人”自己,还是“网络推手”或其他网民;无论是主动或是被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在网络上策划和制造了一个“网络红人事件”。

传统媒体的跟进,进而过度追捧,就使得“网络红人”超越了网络的范畴,在整个社会上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从而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

追逐利润已经成为当今媒体在市场中的合法理由;他们摸透了受众的心理,知道这些受众的猎奇、追求新鲜感的心理,于是就去迎合。

为了吸引广告,获取巨大的商业利润,提高点击率,媒体追捧、热捧网络红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传媒经济并不完全是注意力经济,它更是影响力经济,但遗憾的是许多的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在跟进“网络红人”这一现象时,忽视了其本身的社会责任,仅仅考虑到了注意力经济:因为网络红人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就采访报道他们,并邀请他们参与做电视节目等,因为这样能提高收视率或扩大发行量。

3.网络推手的积极参与所谓网络推手,简单来说就是网络与现实事件的一个媒介、一个牵线人,他们利用网站的点击率,赚取网民的眼球,从而在虚拟网络的背后,寻找一种赚取利润的门路。

这些网络推手一般都兼职工作,有的是论坛版主,有的是公关公司的职员,他们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去推广网络红人,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1〕。

尤其是许多“网络红人”背后的“网络推手”们,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策划、实施并推动特定对象,使之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

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这一“新兴职业”的无疑是可观的商业利益,如他们可以从“网络红人”的广告与代言费中获得提成。

4.网络监管法律缺乏操作性目前,我国在网络文化领域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很多时候还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

再加上我国互联网法律条款比较粗放,同时也缺乏有教育意义的影响力案件进行的普法教育。

各部门这几年颁布了不少文件、通知,但可操作性不强。

比如,有关部门对互联网的信息经营服务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可是一旦拿到证,简直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监督非常粗疏。

犀利哥一夜走红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它所传达的却是一种深邃的社会内涵。

社会民众对犀利哥的关注、热捧带着小人物对小人物不幸命运的良善关怀和同情,当然,这种关怀同情之中也含着一些人很另类的猎奇心理。

而传统媒体的加入不过是一种借势,借网络之热势,炒作自己吸引观众扩大发行之实。

正是这几种心理混杂在一起,共同制造了犀利哥效应。

其实,犀利哥是一个社会的边缘人,是一个需要生活关爱的弱者,他的走红,是出于偶然的因素。

这就决定了犀利哥不应该成为娱乐式公众人物,他的生活应该恢复到平静状态,更不能成为这消费时代的消费品。

不幸的是,犀利哥却成为这浮躁而又趋利社会的消费品了。

三、“网络红人”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网络红人”现象影响公众传统价值观念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与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密切相关,人们想通过一个非常渠道“一鸣惊人”,迅速成功。

其担忧不恰当的社会“榜样”会误导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这对成长中的孩子影响就更大了。

我国传统价值观中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

自古以来就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

反观“网络红人”的成名过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网络红人这条非常渠道来一夜成名。

以期达到出名和赢利的双向效益。

显然,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和行为与传统价值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截然相反。

他们要么把成名的希115——望寄托于网络推手公司,要么想方设法刻意地炒作自我〔2〕。

在网络中,主体的虚拟往往会使某些个体的自我利益冲动不合道德,良心、理想等原本神圣的东西被嘲弄,劳动、节俭等基本的美德被抛弃,金钱成了他们身份的代表,“炫富”、“比富”成了他们自我的唯一体现〔3〕。

导致很多人歪曲了传统的价值观,由于追逐“网络红人”梦想,而忽视了正常的成才之路。

正是在这种出名和赢利的双向效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走网络红人这条成名道路〔4〕。

2.“网络红人”现象易导致一部分公众道德人格的缺失目前,许多论坛大搞网络红人。

使许多青少年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这种投机心理,对青少年具有负面影响,导致了时下青少年读书无用论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