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较低 , 多为 体力 劳 动 和服 务 性 岗位 , 身就 已经存 在 大 量 的低 学 本 年要 就 业 的 大学 毕业 生 总量 在 6 0万人 以上 。 0 在此 , 者针 对 历者 的激 烈 竞争 , 学 生 的加 入只 能加 剧 这种 就 业 竞 争 。但 由 笔 大 大 学 生 就业 难 问题 简 单 从经 济 学 角度 进 行 分 析 。 于其 学 历优 势 , 以竞争 结 果 往往 是 大 学 生得 到 那 些技 术 要 求 所 在离 校 时 还 没有 就业 。再加 上 今 年 毕业 大 学 生 4 5万 , 以今 9 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其 教 育水 平 极 不相 称 的 简单 工 作 , 生“ 才 高 消费 ” 象 。 产 人 现
( ) 需 不 均衡 。 二 供
近 几 年来 我 国 的大 学 不断 地 扩 大招 生 规模 , 年 毕 业 的大 每
供 过 了从 事 工 作 需要 的 教 育水 平 。美 国 教育 经 济 学 家亨 利 ・莱 学 生相 对于 企 业 和各 级政 府 所 需 求 的大 学 生显 得过 多 了 , 过 相 在 文(e iH)9 5 提 出 了判 断过 度 教育 的三 个具 体 标准 : 是 于求 , 对 过剩 了。 从经 济 学 理论 来 看 , 大学 毕 业 生 的就 业 L vn 18 年 一 用 相对 于 历 史 上 受 教育 水 平 较 高者 , 有 受 同样 教 育 水平 的人 的 市场 上 大 学 生是 劳 动 的供 给方 , 人单 位 是 需求 方 。就 需求 方 现
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与对策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一)供给角度分析1.供求关系。
根据劳动市场理论,如果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就会造成大量的劳动力资源闲置。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49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生的供给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使得大学生的竞争力日趋激烈,就业状况日益严峻。
再加上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开始倒闭和裁员,使得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
2.工资影响。
根据市场供求理论,工资水平的上升或者下降与劳动力这种商品供求关系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当市场上的劳动力越多时,工资水平则会越低。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的价值相应的变得较低。
3.偏好影响。
当偏好主要是指供求双方提供工作的期望,前我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处于双向选择,双方都有权利选择或拒绝对方,例如大学生在考虑一份工作时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工作水平、工作环境、晋升空间等都会成为他们就职的因素,如果有一项不符合他们的期望,就可能拒绝就业。
用人单位也会对应聘的学生进行考虑,如果学生的各项素质不符合他们的工作岗位需求,同样也会拒之门外。
(二)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分析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在选择对方时都会考虑成本和收益,就用人单位而言,他们主要总是希望给大学生最低工资,而希望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因此在面对一个能力较低又缺乏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和一个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高但是学历较低的求职者来说,他们往往喜欢聘用后者,这样他们一旦被聘用就会选择立即上岗,不仅立马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且还会给企业节省大量的培训成本。
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在高校需要接受3-4年的高等教育,共需要花费5万左右,这其中还不包括这3-4年的机会成本,因此他们希望毕业后能够寻找一份薪水比较高的工作,从而能够将在大学期间的成本尽快的收回来,因此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往往都比较高,当一份工作与他们的心里的期望较大时,他们往往会拒绝就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大学生就业机会的措施。
首先,当前经济下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难。
传统制造业和一些传统行业的发展逐渐减缓,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需要的岗位和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革,这对于以前受过传统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形势越来越困难。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在当前社会的制度环境下,优质高校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而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这种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了一些学生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一些企业招聘更愿意选择高含金量的名校头部学生,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却面临着就业压力。
这种不公平的机会分配机制,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再次,社会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在当前社会经济政策下,一些企业存在低效益、高成本等问题,为了保证企业利润,往往延缓招聘、提高要求、降低薪酬、开除员工等手段,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更深。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改善大学生就业机会。
首先,应当给予各高等学府、教育机构相应的资源,在教育上提供更多的资源投入,设立更多课程和实习机会等,提高大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其次,应加强政府开展各项就业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更加灵活、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使企业能够更容易招聘大学生,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最后,应建立相关法规,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防止一些企业存在不公平的招聘招聘标准,使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问题,需要结合政策、市场、资源等多个方面因素共同考虑,才能够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策略
府可 以对其进行改革 , 淡化各单位对 户籍 的歧视与不平等待遇。 3 . 大学生应认清形势 , 适 当改变就业观 如今大学生所处地位尴尬 ,某些 大学 生仍 然存在认为 自己 是社会精 英 的现 象 , 因此在搜 寻工 作 的时候 , 高不 成低不就 , 不 愿意去基层单位锻炼 自己 , 又无法再科技发达 的领地站住脚。大 学毕业生可 以适 当的转 变思维 , 因为在很多小城市 、 乡镇急需人 才, 有很多的职位可 以挑选 , 还有很 多规模 较小的私营企业存 在 大量用人 的需求 。大学 生可以适 当的改变就业 观 ,先去基层做 起, 锻炼 自己, 挖掘潜 能 , 毕竟是金子到 哪里都会发光 的 , 积 累经 验, 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做起 , 可 以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 将眼光适 当放低一些 , 毕竟找不到工作总 比工 作稍差一点好 。 其次 , 大学 生可 以 自主创业 , 依靠 自身实力打 拼 , 自己解 决 就业 问题 , 毕业生可 以看准商机 , 发挥 自己的专业 特长 , 与其他 大学生一起走 自主创业 的道路 ,这样不仅 在解 决 自己就业 问题 的同时 , 也 为社会 的职位少做 出了 自己的贡献 , 提供更多 职位 、 使得更多人有就业 机会 。
于求 , 会使得商 品停滞 , 积压 , 很 久都卖 不 出去 , 甚 至降价卖 出 , 收人数等 等 , 全面为面 向社会 、 面 向市场办学。 同时给学生提供 学校可以专 导 致亏本 , 公 司倒 闭破 产 ; 如果是 商品 的供 给量小 于需求量 , 就 更多 的机会锻炼 自己。在领导学生走 向社会 化之前 , 是 供不应求 , 商品 紧俏 , 在市场 中起主导作 用 的是 供应方 , 需求 门开一 门课程 引导学生 找工 作。学校也可以设 立专 门的快捷 信 息平 台 , 为学生提供 准确可靠 的劳动力市 场信 息 , 供求关 系 , 便 方没有选择 的余 地。 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 , 及时找到工作 , 而不成为闲置资源。 2 . 中国高等教育 的需求 与供 给 从需求 角度看 , 因为大学生对工资要 求较高 , 而社会更多 的 需求 的是廉 价的劳动力 , 这样对大学生 的需求量就很小。可以根 据需求 法则 的影 响, 假设其他 的条件都不 变 , 则商 品的需求量与 价 格之 间成 反 比变 动 , 社会所需 要 的大 学生 , 即劳 动力 , 是一种 商品, 其价格 可以类似为工资 , 需求量会 随着商 品本身价格 的增 加 而减 少。其次 , 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急需要 高端的专业性 强 的精英 人才 , 大学生显然还欠缺一些 , 也导致社会对 大学生 的 需求量很 小 。再者 , 企业往往都需要一些 经验丰富 、 老成持重 的 人才 , 而 刚毕业 的大学生又不符合这一点 了 , 使得企业 对大学生 的需要量不大 。 从供给角度看 , 1 9 9 9 年 以前高考制度未改革 , 高校招 录的大 学生不 多 , 自1 9 9 9 年 以后 , 各大高校都扩展 , 使得 大学生人数猛 增, 导致供 给量 大于需求量 , 一 部分大学生找不 到工作而这部分 劳动力也暂 且 闲置下来 了 , 随着不断扩展 的大学生毕业之后 , 就 有越来越 多的劳动力被 闲置 , 供给量远远 大于需求量 了 , 即出现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导致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涌入劳动力市场,而各行业在用人需求上,却更加倾向于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
这导致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虽然大学生的学历普遍较高,但是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这使得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就业歧视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年龄偏大的求职者,对大学生缺乏信任和偏见。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遇到了不公平待遇。
除了以上几点外,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包括经济结构转型、用工需求变化等方面的因素。
在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之道。
那么,在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鼓励创业、提供相关培训等。
学校也应该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
企业也应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培训机会,打破用工门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整个社会也应该树立更加包容的就业观念,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价值,减少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
劳动力市场需要更加灵活的机制,让供求方更好地对接。
政府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也可以对用人单位提出更多激励政策,鼓励他们招聘大学生。
大学生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试从经济学角度探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 2大学生就业难是指大学生较难找到能够发挥 自 身价值 的工作 , 以前 人们认为不该大 学生从事 的工作 , 而 现在也 由大
学生来做 了。
目前我国劳动 者的地域分布 、 流动与 岗位 的地域分布不对 称是造成我 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因素。 当前我国就 在
业 岗位不足 的情况 下 , 出现 了另一种现象 : 又 一方面地方经 济
第一 ,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 推进产 业结 构调 整和优化升级 ,
( 上接 第3 3 2 页)
是不会 给你这个 时间的。 而高职院校的老 师恰恰对此存在认识
上的误 区, 为学生在学校很 多东西没学到 , 认 工作后就 能学会
() 3与大学 生就业难相反 的是 , 具有一定 专业操作技能 的
中职学生 和有一定技术特长的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较好 。 从 以上可 以看 出, 大学生就业难是 因为难以在社会上找到 与其相 匹配 的、 发挥 其能力 的工作 岗位 。 与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相反的 , 我国G P 是 D 的高增长 。一
2 .%, 33 刚刚进入大众化阶段 。由此可见 , 引起我 国大学生就业
首先 ,产业结构失衡是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性制约 因素 。 我国三大产业 发展不平衡 , 中第三产业发 展滞 后 , 其 而在第三 产业 内部 , 高层次 的生产 服务业 比重低 , 而生活服务业 比例 较
高 , , 以吸纳更多的高端人才 , 因此 难 从而导致大学生作为社会 的高端人才而难以就业的严 峻问题 。
种条 件 , 而使 就业群体 高度集 中在经济 发达 的大都市 , 从 而很
少考虑到欠发达地 区或农村基层单位就业 。
有关 资料显示 , 年来 , 近几 我国高校毕业 生在大 中城市就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方面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一种极具挑战的任务。
那么,我们应当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一、供求关系和就业机会
从宏观层面来看,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供求关系的体现。
在就业市场上,需要大学生供应的岗位称为就业需求,而大学生自身的人数则被称为就业供给,供应与需求的匹配则决定了就业市场的状况。
此外,就业率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反映了该地区就业人口的比例,而大学生就业的就业率则可以推断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市场的分配状况。
二、薪酬
就业机会的数量和岗位的招聘条件决定了薪酬水平。
岗位竞争较少的情况下,需要招聘的企业会提供更好的薪酬和更好的福利待遇来吸引更多的人才,而在高竞争的岗位中,可能会发生恰恰相反的情况。
此外,大学生的薪酬水平也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城市等因素息息相关,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往往会更高。
三、职业发展
就业机会的急剧缩水,通过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坚持和取得进一步学位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很多毕业生都会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实现职业发展,而一些重要因素也会对职业发展进行有影响的塑造。
包括技能培训、实习、选择放弃课业专注于实际应用的机会等。
最后,大学生需要具备特定的技能和能力,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就业的本质和走向,而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来适应岗位市场的义务。
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就业质量:部分大学生 就业质量不高,存在工 作不稳定、收入偏低等
问题
就业地区分布
大学生就业地区主 要集中在大城市和 经济发展较快的地 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大 学生就业的主要区 域,中部和西部地 区相对较少
一线城市如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 等是大学生就业的 首选之地
大学生在二线、三 线城市以及农村地 区的就业比例逐渐 增加
机遇:大学生应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 自身技能和素质,抓住新兴行业的就业机 会,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挑战:新兴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竞争加剧, 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 市场的变化。
建议: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 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职 业培训,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 求和实现就业。
添加文档副标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 经济学分析
汇报人:
目录
01 大 学 生 就 业 现 状
02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的 原 因
03 微 观 经 济 学 分 析
04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 策
05 大 学 生 就 业 的 未 来 展 望
01
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率
202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1076万 2022年大学生就业率:33%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经济形势下行、企业需求减少、高校扩招等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挑战: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增大等
05
大学生就业的未来展望
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 积极影响:随着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 发展将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
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来自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导致传统产业缩减, 部分大学生面临转行或失业的风险。
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摘要: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表现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各方面原因,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就业难大学生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近年来,我国经济每年增长都在8%以上,世界少见,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却依然严峻。
经济高增长为何没带来人们预期中的高就业?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比2008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
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速度的现实问题凸显,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空前严重。
全国形势进一步严峻。
对于2011届毕业生,他们将面临又一个就业“高峰年”,竞争更为激烈。
如今600万大学生今年要就业,去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是413万,30%没有找到工作,即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
再加上今年毕业大学生495万,所以今年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
在此,笔者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单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高校教育过度。
“过度教育”( over education)是指人们的实际教育水平超过了从事工作需要的教育水平。
美国教育经济学家亨利莱文(levin h)1985年提出了判断过度教育的三个具体标准:一是相对于历史上受教育水平较高者,现有受同样教育水平的人的经济地位下降;二是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期望;三是职业从事者拥有比其岗位要求较高的教育技能。
依据这三项标准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有明显的“过度教育”现象,具体表现如下:1、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日益明显。
大学生知识性失业现象普遍存在,受教育者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事业成就愿望。
据统计,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只有50%,而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就失业”。
从微观经济学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我 国高等教育在 1 9 9 9年实行 扩招之后 ,规模不 断 的壮大 ,各个 高 校 的录取人数也不断创建新 高。高 等教育 也从 之前 的 “ 精 英教 育” 慢 慢转变为 “ 大众化教 育”模式 。而 随着 1 9 9 9年扩招 后 的大 学生 的陆 续 毕业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呈下滑趋势 , 之后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就 开始 日渐严峻了。加上我国更加深入改革开放政策 ,市场经济取代 了过 去 的计划经济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大学生走入社 会 ,通过人才 市场和 就业市场来配置和调节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 日益 凸显 出来 了 ,尤其 是 1 9 9 9年高校 开始 扩 招 以来 ,大学生就业形势 日趋严 峻 ,大学毕业 生一 次就业 率和供需 比呈 下降趋势 ,就业问题成为当代许多大学生最关 心 ,也 最迷茫的 问题 。大 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 关注。
一
历更高 、能力更强的海归派 等对这类工作 的喜爱也是非饱 和的 ,相 比之 下 ,海归派更 具有就业竞 争力 ,大 学毕 业生 由于 缺少相 应 的就业 竞 争 力。所 以大学生的偏好也是影 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 因之一 。
( 二 ) 从 需求 角度 分 析 在 其 他条 件 不变 的情 况 下 ,劳 动 力 的需 求 者 即用 人 单 位 对 劳 动 力 的
校 只 注 重 理论 教 学而 忽 视 了实 践 的重 要 性 ,使 得 大 学 生 毕 业 生 没 有 工 作
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 报酬或经营收入所 进行的活动。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 ,各 大院校 的录取人数 不 断增加。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更 多的人 获得受 教育 的机会 ,但 同时也 为 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 业后找不到合适 的 工作。2 0 1 4年全 国大学毕业生达 7 2 7万 ,2 0 1 4平均每家企业招 聘6 8 3位 大学应届毕业生 ,比 2 0 1 3的增 加 了 1 2 .8 %。2 0 1 5全 国大学毕 业生将 比上年增加了 2 2万人 ,高达到 7 4 9万人 ,是 近年来 大学 毕业生 人数最 多的一年 ,就业形势令人担忧 ,加 上 1 4年还 未就业 的大学 生 ,今年 大 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 逐年增 加 ,但就业率却持 续下降。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 自身,更是 与我国经济有着 密 不可分的关系 ,就业难的问题成 为大学毕 业生和 学术界最关 心的 问题。 造成就业形势严峻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以下是 基 于微观 经济 学 ,从需 求 、供给 、成本 一收益 、信息不对称 四个角度探讨 了大学 生就业难 的原 因 ,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从 而有效促 进大学 生就业 ,促 进我 国经济健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的经济学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的经济学思考1. 引言1.1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的经济学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大学生作为新生代人才,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困境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有很多。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数量增加,而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脱节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大学教育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往往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个人失业会带来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影响身心健康。
从社会角度看,长期的大学生就业难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负担,影响国家的发展。
经济学角度解读大学生就业难题,可以从供需关系和教育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供需关系失衡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整体调整社会的教育和就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促进人才需求和供给的匹配。
教育体制也需要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让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实现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应对和解决。
2. 正文2.1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分析包括多方面因素。
首先,人口增长和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
此外,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缺乏实践能力培养,使得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另外,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导致一些传统行业就业需求减少,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也是就业难题的原因之一。
此外,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
根据经济学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
根据经济学原理,大部分劳动力市场都属于信息不完全市场。
所谓信息不完全,简单说就是人们不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知道任何事情。
随着中国国民教育的逐步深入发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早已从“分配派遣”变为“双向选择”。
随之而来的“高校扩招”、“高校合并、改名”、“教育产业化”,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渐鱼龙混杂,诸如京津沪等大城市的招聘会上经常覆盖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简历,东南西北,农林政法,文理工医,搞得招聘者往往晕头转向,很难辨别应聘者的真实素质和个人能力,而大学生们也面对五花八门的“.COM”公司感到无所适从,应聘者和招聘者双方都不可能对对方的所有情况做到完全掌握,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市场属于明显的信息不完全市场。
一、发送“质量信号”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按照经济学中“柠檬市场”的“信号发送”原理,市场的交易双方(招聘者和应聘者)要想克服信息不完全,最大限度的了解对方的信息,就必须向对方发送某种“质量信号”,以此证明自己的资质。
首先,大学生(应聘者)总是首先寄希望于自己的学历文凭。
一般来说,博士的学历文凭自然优于硕士文凭,而硕士文凭又优于本科文凭,本科文凭优于大专(高职)文凭,而国外的“洋博士”、海归更是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所以近年来风起云涌的“专升本”、“考研热”、“出国热”均与此有关;而各类荣誉证书、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外语证书等,无疑也可以证明个人素质的某一方面优于别人,故而大学生较之上世纪80年代更加热衷于参加各类学生团体、社会活动和学习文体比赛,而“考证热”也大行其道。
其次,对于用人单位(招聘者)来说,他们也希望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于是各种大型招聘会涌进校园,无非就是要在大学生面前展现用人单位的风采;房子、车子、高薪、晋升等等,均成为用人单位经常发送的“质量信号”。
在这里,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考场舞弊案、“枪手”、“假证”等等,无非也就是为了此信号的争夺;而名牌大学和著名企业往往因为本身声名远播,早已形成一种优质信号,因此而成为就业市场上受青睐的热门。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的经济学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的经济学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关注。
这一问题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与思考。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的经济学思考。
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表现。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入就业市场,但只有少部分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这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就业渠道狭窄、用人单位要求过高、工资待遇不高等。
这些问题使得部分大学生不得不选择低薪、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长期处于失业状态。
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会引起经济学家的思考呢?经济学家很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这一问题涉及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如果大学生就业难,说明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
在经济学中,供求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少,这将使得失业率上升,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性。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涉及到技能匹配问题,即用人单位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与劳动者实际技能之间的不匹配。
这也是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技能匹配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学的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由于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注重教育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导致了大量的“浪费人才”现象。
这样一来,市场上需求的劳动力技能与大学生所学到的技能之间出现了不匹配。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一些大学生即使有大学文凭,也还是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就业市场结构的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市场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行业不断减少,新兴行业却缺乏劳动力。
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往往难以适应这一快速变化的市场结构。
政策层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经济学分析
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经济学分析[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就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业结构、社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方面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就业;原因;对策;大学生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就日益严峻起来。
表1是2001~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从表1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数量呈逐年攀升的势头,而就业率却连年下降,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持续严峻。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呢?二、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高校、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角度进行分析以找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校是一个生产人才的部门,目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扩招)。
在市场规模已经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今天,我国的高校在教学质量、培训结构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
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我国高校所输出的大学生人力资本不能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的重任,但目前高校市场化的进程太慢,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高校人才培养流程“招生——在校教育——就业”抽象为“采购——精加工——销售”。
目前高校就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人才使用的决定权完全取决于市场。
从近几年来高校的表现来看,高校已转变了传统观念,开始实施“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制度”,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就业指导中心”,配备得力人员全力抓就业工作以适应变化了的就业市场形势。
但结果却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从高校人才培养流程来分析,原因其实还是很明确的: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高校只注重了“销售”环节,忽略了“精加工”这一环节,也就是说高校“加工产品”者不关心市场需求,只按照有关标准一味地“加工”,能否销售出去或“产品”合不合格,不关自己的事情。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宏观和经济学分析,大学生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就业难只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客观现象。
另外,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得还不够、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是造成暂时困难的原因。
中国的大市场完全能容纳下更多的大学生,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不能放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理论模型市场均衡就业思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经济体制改革而带来的就业形势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就业人口数量过大、比重过大已经逐渐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而新增劳动力尤其是大学生人群进一步扩大,逐渐成为突出的新问题。
2003年,应届毕业生达到212.2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413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为495万人。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就业率逐年走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超出教育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1.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模型。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立Ito随机微分方程预测劳动力需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M·Solow)、斯旺(T·Swan)和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Meade)所提出的。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既有凯恩斯经济学成分,也有凯恩斯以前的古典经济学成分。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是:劳动者人数增加越多越迅速,经济中要求追加的投资量就越大,人均的消费水平就越难以提高。
假定把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作为目标,那么,或者应当控制劳动者人数的增长率,或者应当提高资本生产率,否则就只好降低人均的消费水平。
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从经济学视角看,它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
2.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
我们国家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近二百年的经济发展之路,时空的压缩使所产生的矛盾迸发出来。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凸显。
根据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供需失衡、结构性矛盾和市场化程度不足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
从供需失衡方面来看,我国大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但职业需求并未同步扩大,导致供需失衡。
大学生流入一、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过高,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应该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制定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同时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地区的人才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供需平衡。
结构性矛盾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结构仍然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力度,改善教育质量,引导学生选择就业市场需求较大的专业,提升就业竞争力。
市场化程度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仍然存在许多的体制性障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户籍制度对人才流动的限制。
应当着重打破户籍壁垒,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就业信息的透明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和帮助。
也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要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创造更加宽松、公平的就业环境,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困境,探讨了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结合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措施,并建议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就业。
本文通过对劳动经济学的分析,试图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实践建议。
希望未来政府、社会和学校能够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解决方案、政府措施、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各行各业的岗位却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求职人群。
这种就业难的局面不仅给毕业生带来焦虑和困扰,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就业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岗位不稳定、竞争激烈等问题,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探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困境、找出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方案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前劳动市场上,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挑战,例如就业岗位匹配不合适、薪资待遇不公平、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
经济学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因素分析
经济学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因素分析当代社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面临着众多挑战和各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对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相关因素。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态、政府经济政策以及市场供求情况等。
宏观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
处于经济低迷期或就业形势严峻的时期,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而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相对更多。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与能力也产生影响。
政府鼓励创业的政策和措施,能够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二、产业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同行业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大学生选择专业时,要结合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抉择,以适应未来的就业与创业需求。
同时,从事具有前景和潜力的行业可以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比如,在互联网和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大学生选择相关专业或进入相关行业,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创业机会。
三、人力资本与技能水平的影响人力资本是指一个人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等方式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成功与否,与他们的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息息相关。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知识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积极参加实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不断锤炼并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就业与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四、创新与创业环境的建设创新与创业环境的建设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创业环境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创业孵化器、融资渠道、市场竞争等方面。
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的机遇更多,同时也面临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创业政策,提供创业培训和财务支持,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用经济学的观点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请用经济学观点加以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上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基本问题,有些人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拉动内需、彻底化解金融危机的一张王牌,它可以使GPD至少增长两个百分点,而且是绿色GDP 的增长。
第一,预支工资给大学生可以立即解决大学生的生活保障与就业问题。
自从国家抛弃对大学生工作的统一分配制度之后,大学生就业就一直是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
特别是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严峻。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会成为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不少人认为是大学扩招引起的。
其实并非如此。
据说西方各国大学并没有像中国一样扩招,可是大学生就业同样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在澳大利亚,因就业难,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出租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去端盘子并不少见。
可见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归结为“扩招惹的祸”很难令人接受。
其实,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性造成的。
我国目前对大学生的保障,实际上是延续西方社会保障的模式,这就是由大学生自己来寻找工作,政府只是对为寻找工作提供一些免费的支持,例如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和一定的生活保障。
不过由于资金的缺乏,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就业保障非常不完善——在整个学习期间到就业前,大学生并不能领取由社会保障体系发放的生活津贴和失业救济金,而只能领取低保,大学生也不能像西方一样,享受全面的医疗保障。
这就给大学生学习期间的生活以及就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可以预言:如果继续沿袭西方的社会就业及保障模式,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大学生的生活与就业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不可能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即使在十年之后,我国建立起全面的西方式大学生保障体系,也不能解决问题,西方社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到现在也是一个基本的社会难题。
但是如果突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樊篱,让大学生以未来的收入实施自我就业保障,则可以立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大学生保障及其就业问题。
所谓以未来的收入实施自我就业保障也就是:1、当学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和各种职业教育,就马上可以从社会保障体系预支未来的工资(其标准可以参照毕业三年后市场平均工资),一直到毕业、找到工作为止(或毕业之后十二个月);2、等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形成还款能力后,再逐步偿还所预支的工资及其全部利息;3、如果发生意外导致工作能力的丧失,可以豁免;4、如果找到工作之后又失去了,可以暂缓偿还,直到找到新的工作、形成还款能力之后再继续偿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班级经济学0823班学生姓名闫秀丽学号 **********指导教师韩艳红职称讲师二○一二年四月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社会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群体。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大学扩招政策的变革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同时大学生数量也迅速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难成为热点话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分配逐步转变为市场调节下的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时就更凸显出来,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引起就业难有多方面原因,在经济学角度包括社会、高校、学生本身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方努力,在此仅提供以下几个建议,为毕业大学生找到自己相对满意且合适的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建议。
对于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供需失衡信息不对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valuable resources of the country, and are the social dynamic, creative group. Since the 1990s, the change of university recruitment policy for higher education has promoted fair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also expanding rapidly,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is increasing ,difficult employment has become a hot topic.As the more deep reform of 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n our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s changing from the unity of the distribution in the planned economy to the self-dependent career choice in the market economy,at this time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s more obvious, and become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 Difficult employment is caused by many factors, which include the society,universities, students themselves ,etc, as far as the economics concerned . To solve this problem, everyone should do their part, I would provid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graduated students to find themselves relatively satisfied and appropriate jobs,which has signific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market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Un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目录一、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形势分析 (1)(一)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1)(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二、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问题 (2)(一)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二)打击公众的教育投资热情 (2)(三)从思想文化层面上威胁城市社会稳定 (2)(四)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不利于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2)三、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3)(一)大学难就业难的经济学基础 (3)(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5)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8)(一)适应市场发展,实现供求平衡 (8)(二)调整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结构 (8)(三)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 (9)(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9)(五)大学生实现就业的自身对策 (9)参考文献 (11)一、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形势分析(一)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但与日俱增的毕业生给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60万人, 2012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今年仅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就有680万,加之数以百万计的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中的就业者,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据此估计今年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
高等教育高增长率反映的只是毕业生数量的高增长,适度的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超速只会得不偿失。
有时一个工作岗位会吸引数以百计的求职者,令许多毕业生望洋兴叹。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回暖,中国经济形势较快转好,但工作岗位却不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就业需求。
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的存量资源正在不断的扩大,其稀缺性在下降;另一方面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增量也在不断创出新高,同时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使得大学生这种人力资源逐渐由“买方市场”过渡到“卖方市场”。
一般说来,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近年来随着学生就读高校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就业率不能单纯作为衡量大学生“就业难、易”的唯一指标,因为大多数人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好的工作,因而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也不容忽视。
就算高就业率下也可能存在着较低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薪酬、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工作发展预期空间等方面满意度较低。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由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目前已经出现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的情况。
一方面,大学生的供给超过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对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专业能力不高、地区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大学生自身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上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三个主体的协调与合作。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总体说来,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但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要求逐年提高,大学生只有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技能才能实现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激励机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
可见,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其一,就业问题并不会因为出现劳动力短缺而缓解,应继续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其二,长期困扰我们并被作为就业政策重点的就业总量问题正逐步转化为结构性问题。
政府需要顺应这种变化,及时转变积极就业政策的关注点和解决方式,面对各个就业群体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扶助政策。
二、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基础1.供求理论供求理论,顾名思义,是有关供给和需求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理论。
作为分析经济现象的主要手段,供求理论在经济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由前面介绍可知,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供给数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因而在以价格为纵轴、商品量为横轴的坐标平面中,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关系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如下图所示:Q EP E O P 1 Q 1 Q 2 P 2 Q 4Q 3 P Q图1 供求曲线商品的均衡价格P E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解下形成的,并对应此均衡价格下产生商品的均衡数量Q E。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
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当市场的实际价格P1高于均衡价格时P E时,商品的需求量为Q1,供给量为Q2。
这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
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P E的水平。
在此同时,随着价格由P1下降为P E,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Q1增加为Q E,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Q2减少为Q E,从而实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Q E。
相反地,当市场的实际价格P2低于均衡价格P E时,商品的需求量为Q4,供给量为Q3。
这种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P E的水平。
在此同时,随着价格由P2上升为P E,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Q4减少为Q E,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Q3增加为Q E,从而实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Q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