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考点1: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类型(选择题)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有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方面。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4)地区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简答题)

(4)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5)我国人口分布: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的意义: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人口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加强外界联系,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人口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判断题、简答题)

(2)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方向从乡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

(3)人口迁移的原因有自然因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灾害的发生)、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的差异、经济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变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持续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供给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自然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区域开放程度(成正比)。

(2)合理人口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值。

(3)研究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发展战略。

(4)区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数量、实际人口数量和合理人口容量数量。(选择题、判断题)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考点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分区时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5)影响地价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距离,交通通达度

★考点2: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①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②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考点3: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表现:①城市人口数量增多②城市用地范围扩大③城市数量增加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升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

(4)过快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导致居住地环境质量下降;人口数量猛增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教育就医难、失业人口增多。

(5)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山区聚落分布在河谷地带,干旱地区分布在绿洲,南方沿河分布,河流交汇处,入海口处

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形态紧凑,山区聚落规模小,分散。

一般平原地区比较平坦开阔处,交通线交汇处,河流交汇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处,城市规模大

★考点4: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布局、结构、风格)。

第三单元生产活动(农业工业)与地理环境

★考点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机械、政策、科技技术)构成了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

(2)农业类型的主导因素

绿洲农业:水源

河谷农业:热量

立体农业:地形

(3)农业发展优势条件答题思路

自然条件

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温差大,降水少有利于后期生长采摘,冬季气温低,不利于病虫害过冬。

位于平原(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地面积广阔。

河流广布(或冰川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科技发达,市场广阔或距离市场近,(乳畜业),交通发达,政策支持。

(4)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

人口激增(人口迁入)

城市化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增多

★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季风水田农业(亚洲水稻种植业)

(1)分布: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

(2)主要农作物:水稻

(3)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

(1)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形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