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水土保护、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二、资源节约利用资源节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是增强社会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素养,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
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生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工作,加大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重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投入和支持,促进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五、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和提升。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力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
并采取严厉的法律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使各行各业都能更好地增强环保意识。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
中国致力于推动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经济发展,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全球生态安全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履行国际环境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推动全球生态安全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协调。
具体目标包括:
1.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形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4. 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等,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提高人民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和社会动员,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经济
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生活在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环境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随着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国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的完善,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长期稳定发展。
其中包括推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法律法规,建立环境准入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通过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资源管理和循环利用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保护生态环境:中国致力于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
4. 推动绿色发展:中国鼓励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
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消费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增强环境治理能力:中国加强环境治理的资源投入,提升环境监测、执法和治理能力。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改善环境治理体制等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能。
上述的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中国的绿色转型,也对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部分: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和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政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使全体公民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此外,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其能够更好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第二部分: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要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动河湖水源地保护,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
第四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发展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农村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此外,要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部分:国际合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加入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3. 生态文明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规划了相关的实施路径。
具体包括:1. 优化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环境行为。
2. 资金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资金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3.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
4. 企业责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企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5. 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展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旨在探讨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一、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二、内容1.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强公众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低碳环保理念,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明确责任主体,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评价机制,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3. 推动绿色能源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能源的推广和开发利用。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和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能源革命。
4. 面源污染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大量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政府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环保监管,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加大排污费用和罚款力度,引导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措施。
5.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农业的绿色发展是一个重要方向。
政府应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产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动农作物的多样化种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路径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感想3000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感想3000字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重要性阐述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1.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挑战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1.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3.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4.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5.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1.政府职能转变2.企业社会责任3.公民参与和共建共享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1.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2.发展绿色经济3.实施绿色生活方式变革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与借鉴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2.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3.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发展1.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紧密结合2.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3.面向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开放合作八、结论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价值2.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呼吁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凸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讨,分析其内涵、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建设路径和发展方向。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1.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人类社会从过度开发、消耗自然资源,转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进程。
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的提出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大事。
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价值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实践。
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维护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发展优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政府的领导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
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策略,推行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恢复等措施。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在工业发展方面,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财政和金融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改革金融体制,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项目。
财政方面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五、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建设作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伦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消费等。
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严格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坚持绿色发展。
中国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加强环境治理。
中国积极推动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通过强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 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
中国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积极推动国土绿化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功能区。
4. 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
中国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5. 推动低碳转型。
中国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大力推动低碳
转型。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6. 加强环境监管。
中国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环境评
估和环境执法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环境治理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低碳转型以及环境监管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实施将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保障人民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品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 感。
推动全球合作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全球合作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降 低碳排放强度。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社会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展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全社会越来越受到关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
我国生态环境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资源紧缺等。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01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与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过程中, 采取一种更为和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协调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社会和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 文明这三个层次,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正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并分析其具体体现和实践成效。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福祉。
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模式,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导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绿色发展是当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绿色发展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鼓励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
2.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
中国政府坚定地推进低碳发展,加强碳排放管理,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气候谈判,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
3.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鼓励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
立生态补偿机制。
一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二是推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三是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 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
补偿;
四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实施生 态补偿条例。
4.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 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既考虑当前 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又 考虑子孙后 代发展需要。
既遵循经 济规律又 遵循自然 规律。
既讲究经 济社会效 益,又讲 究生态环 境效益。
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
北拓展。
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 格局。形成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 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 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 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 的特点和基础,并结合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新
《21世纪议程》 是1992年6 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 该文件着重阐明了人类在环 境保护与可持续之间应作出 的选择和行动方案,提供了 21世纪的行动蓝图,涉及与 地球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 域。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 发展行动计划”,是人类建 构生态文明的一座重要里程 碑。
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环境与发展关系认识的深化 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 1962年出版的代表作《寂 静的春天》 ,是标志着人 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 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 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 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 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 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 会广大民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件】使⽤word的xml模板⽣成.doc⽂件⼀、编辑模板替换地⽅以变量标记如“案件编号”可写成{caseNo} template.xml⼆、准备数据以HashMap封装数据,原理是替换模板中的变量三、替换操作 选择输出位置:writePath WordUtil.printWordbyXMLWithOutputPath(templateFile, writePath, filename, dataMap);/*** 打印word⽂档(传⼊参数需要传⼊输出⽂件的保存路径的)* @param templateFile* @param writeFilePath* @param writeFileName* @param analysisData 要替换的数据,map的形式传递* @throws Exception*/public static void printWordbyXMLWithOutputPath(String templateFile, String writeFilePath,String writeFileName, Map<String, String> analysisData) throws Exception{writeFilePath = makePathFile(writeFilePath);String writeFile = "";if(writeFilePath.endsWith("\\") || writeFilePath.endsWith("/")){writeFile += writeFilePath + writeFileName;}else{writeFile = writeFilePath + FILE_SEPARATOR + writeFileName;}printWordByXML(templateFile, writeFile, analysisData);}/*** 打印word⽂档(输出路径不需要单独指出,保存在writeFile中即可)* @param templateFile* @param writeFile* @param analysisData* @throws Exception*/public static void printWordByXML(String templateFile,String writeFile, Map<String, String> analysisData) throws Exception{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InputStreamReader isr = null;BufferedReader in = null;FileOutputStream fos = null;OutputStreamWriter osw = null;BufferedWriter out = null;try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templateFile);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fis, "UTF-8");in = new BufferedReader(isr);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writeFile);osw = new OutputStreamWriter(fos, "UTF-8");out = new BufferedWriter(osw);String s;while ((s = in.readLine()) != null) {for (String key : analysisData.keySet()) {String value = analysisData.get(key);if (value != null) {s = s.replace(key, value);} else {s = s.replace(key, "");}}out.write(s);out.newLine();}}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if(out != null){out.close();}if(osw != null){osw.close();}if(fos != null){fos.close();}if(in != null){in.close();}if(isr != null){isr.close();}if(fis != null){fis.close();}// DeleteFile(templateFile);}}/*** 验证⽬录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创建对应⽬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生态文明建设1、基本内涵: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途径: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制度1、基本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2、途径: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原因: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途径:1、坚持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程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让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更好地匹配,更好地保护资源,更加集约利用资源,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核心理念;2、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综合性、基础性、战略性和约束性,对土地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具有引领、协调和指导作用3、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统筹协调开发: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从发展定位、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方面构建协同共治、良性互动的陆海开发格局,促进陆地国土空间纵深开发,促进海洋强国建设4、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尊重自然
承认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应顺 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 法则。
顺应自然
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安 排和改造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 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策措施创新与优化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 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对生态保 护贡献者进行合理补偿。
优化资源配置政策
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生态 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 融创新发展。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税 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举措
CHAPTER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01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严格保 护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 安全。
02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 工程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恢 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产品 供给能力。
0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 设和管理
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提升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保 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生态意识。
0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 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形成绿色发 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0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引言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理论基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创新,是现代文明的最高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主要是为了遏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修复等政策。
•推进绿色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措施。
•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环保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普及和未成年人环保教育。
实践成果自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节能减排:在能源管理、建筑节能、交通运输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了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下降。
•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全国性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文明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科普工作,全民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消费习惯得到了普及。
问题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在一些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造成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治理机制不完善:在某些区域和场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技术和经费扶持。
•绿色发展力度不够:虽然国家推进了绿色发展,但是在创新、消费领域的力度仍然有待提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构建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坚持绿色发展。
中国将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坚持生态优先。
在土地利用方面,中国将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加强土地整治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保护耕地和水源地的安全,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实施。
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强生态城市和园区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
3. 坚持节约资源。
中国将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加强资源节约,加强对重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改善资源利用结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坚持环境治理。
中国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大气、水环境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强化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5. 坚持全民参与。
中国将积极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6. 坚持国际合作。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环境技术交流和转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总而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节约资源、环境治理、全民参与和国际合作。
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美丽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对错【答案】:对【解析】:.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对错【答案】:对【解析】:西方文化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历来是比较友好的对错【答案】:错【解析】:.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主要是由于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痛、头痛、呼吸困难。
对错【答案】:对【解析】:5.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水俣病。
经过近十年的分析,科学家才确认: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是"水俣病"的起因。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
对错【答案】:对【解析】:6.全球性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任何国家和地区均可以独立完成。
对错【答案】:错【解析】:7.国土生态安全是最基本的安全。
对错【答案】:对【解析】:【题型】判断题8.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构筑起食品安全“新防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开端。
对错【答案】:对【解析】:【题型】判断题9.由于城市中人口集中,农村生态安全问题比城市更加脆弱。
对错【答案】:错【解析】:【题型】判断题10.人口的生产是所有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人口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要素。
对错【答案】:对【解析】:【题型】 A111.早在一百多年前()特别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A.马克思B.恩格斯C.D.【答案】:B【解析】:【题型】 A112.“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A.英国“伦敦烟雾”事件B.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C.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D.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答案】:B【解析】:【题型】 A113.中国最大的生态安全问题是()A.健康生态安全问题B.城市生态安全问题C.人口生态安全问题D.中国国土生态安全【答案】:D【解析】:【题型】 A114.食品安全是直接关乎人体健康,中国从()起已施行《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构筑起食品安全“新防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A.2002年6月1日B.2009年6月1日C.2012年6月1日D.2015年6月1日【答案】:B【解析】:【题型】 X15.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 )A.“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B.“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C.“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答案】:ABCD【解析】:【题型】 X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持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中国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别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增长。
但是在这样一份骄人的成绩后面,中国跨越式发展付出沉重代价A.资源代价:资源匮乏之重前所未有B.环境代价:环境破坏之大前所未有C.社会代价:家园毁坏之广前所未有D.政治代价:制度威信受损前所未有【答案】:ABC【解析】:【题型】 X17.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A.资源约束加大B.环境污染严重C.生态系统退化D.气候变化问题突出【答案】:ABCD【解析】:【题型】 X18.全球性生态安全问题包括( )A.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全球臭氧空洞B.生物多样性的锐减C.南北极及喜马拉雅山的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沙尘暴频发D.核爆炸、核泄漏、化学泄漏【答案】:ABCD【解析】:【题型】 X19.中国国土生态安全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A.森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生态效益低B.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土壤流失严重、沙尘暴次数和强度愈演愈烈C.水资源短缺、河流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现象频发D.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ABCD【解析】:【题型】 X20.危害人类健康的不安全因素有( )A.室装修的污染B.汽车的污染C.饮用水的污染D.食品的污染【答案】:ABCD【解析】:【题型】 X21.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 )A.中国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B.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C.中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年轻D.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答案】:AB【解析】:【题型】 X22.非可控生物入侵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
非可控生物包括()A.植物B.动物C.微生物、病毒D.有害物质【答案】:ABCD【解析】:【题型】 X23.外来生态入侵包括()两大类A.非生物因素B.外来生物C.疯牛病D.水葫芦【答案】:AB【解析】:1.20世纪是全球规模环境破坏的世纪,也是遭到自然对人类严厉报复的世纪对错【答案】:对【解析】:【题型】判断题2.全球性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合作,任何国家和地区均不能置身度外对错【答案】:对【解析】:【题型】判断题3.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经济增长战略是“经济中心论”对错【答案】:对【解析】:【题型】判断题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错【答案】:错【解析】:【题型】 A15.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是在那一年成立的()A.1973年11月B.1983年11月C.1993年11月D.2003年11月【答案】:B【解析】:【题型】 A16.(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宣言书。
A.1972B.1982C.1992D.2002【答案】:C【解析】:【题型】 A17.中国()年正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A.1985B.1995C.2005D.2015【答案】:B【解析】:【题型】 A18.“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句话的()讲的。
A.恩格斯B.C.D.【答案】:D【解析】:【题型】 A19.“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话的()讲的。
A.恩格斯B.C.D.【答案】:D【解析】:【题型】 A1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阐述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A.1995年4月B.2005年4月C.2015年4月D.2016年4月【答案】:C【解析】:【题型】 A112.党的 (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奋斗目标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答案】:D【解析】:【题型】 X13.传统经济增长战略“经济中心论”,虽然使许多国家在一定时期取得了经济上的较快增长,但却暴露了一系列严重的弊病和社会问题( )A.失业率上升B.“城市病”蔓延C.发展中国家债台高筑D.贫富两极分化【答案】:ABCD【解析】:【题型】 X14.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盲目发展,使()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对全局和后代带来灾难性危机。
A.人口B.资源C.环境D.社会【答案】:BC【解析】: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对错【答案】:错【解析】:2.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对错【答案】:对【解析】:3.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错【解析】:4.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对错【答案】:对【解析】:.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错【答案】:对【解析】:【题型】判断题5.尊重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属于自然,自然也属于人;就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对错【答案】:错【解析】:【题型】判断题6.人与自然(天然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错【答案】:对【解析】:【题型】判断题7.全球生态文明观的确立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对错【答案】:对【解析】:【题型】 A18.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的关系A.人与人B.人与社会C.人与自然D.人与人工自然物【答案】:C【题型】 A19.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的态度基本上是()A.敬畏自然、崇拜自然B.依赖自然、顺应自然C.征服自然、改造自然D.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答案】:C【解析】:【题型】 A110.生态文明阶段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的态度基本上是()A.敬畏自然、崇拜自然B.依赖自然、顺应自然C.征服自然、改造自然D.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答案】:D【解析】:【题型】 A111.生态文明以为前提是()A.敬畏、崇拜自然B.依赖、顺应自然C.征服、改造自然D.尊重、保护自然【答案】:D【解析】:【题型】 A112.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树立 ( ) 生态文明理念。
A.敬畏自然、崇拜自然B.依赖自然、顺应自然C.征服自然、改造自然D.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答案】:D【解析】:【题型】 A113.衡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A.健全完整的经济体系B.健全完整的政治体系C.健全完整的文化体系D.健全完整的法律体系【答案】:D【解析】:【题型】 X14.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建立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方式,它包括三层含义:( )A.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B.社会进步的新的发展观——生态文明观C.全球性生态现代化运动——生态文明建设D.是蓝色文明时代【答案】:ABC【解析】:【题型】 X15.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经历过以下文明( )A.原始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生态文明【答案】:ABCD【解析】:【题型】 X16.生态文明观强调地球(甚至包括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处理好如下关系:()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正确处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D.正确处理人与人工自然物之间的关系【答案】:ABCD【解析】:【题型】 X17.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二个容:( )A.正确处理当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正确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C.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正确处理人与人工自然物之间的关系【解析】:【题型】 X18.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包括对( )A.天然自然的保护B.人工自然的保护C.天然自然的合理建设D.人工自然的合理建设【答案】:AD【解析】:【题型】 X19.从生态文明的经济建设角度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生态产业建设的步伐,完整的生态产业体系包括()A.生态农业B.生态工业C.生态服务业D.生态信息业【答案】:ABC【解析】:【题型】 X20.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是使人类建立起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对环境友好的(),并以生态规律来改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