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纤维含量与分布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
镀银纤维功效
镀银纤维既能抗菌,又能调控体温和湿度,甚至还可以控制体味。
这种能保护皮肤、祛除身上发出的难闻气味,并能阻挡医用纺织物上的污染物的纺织品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金属银杀菌的机理就是阻断细菌的生理过程。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这意味着银离子极易同其它物质相结合,使得细菌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凝固,从而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和繁殖过程。
环境越温暖潮湿,银离子的活性就越强,因此镀银纤维十分适合应用于服装领域。
诺贝尔纤维科技公司(Noble Fiber Technologies)的创始人麦克纳利(William McNally)聘请了6名全职科学家经过5年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名为X-Static的镀银纤维。
这种纤维不仅能抗菌,还具有抗静电功能和良好的体温调节功能。
目前,已经有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阿迪达斯、彪马(Puma)和斯派德(Spyder)等著名服装厂商开始生产带有X-Static纤维的产品。
就连研发能力很强的强生公司也要求和这家小公司共同开发新一代绷带产品。
(纺织导报)镀银纤维的研发进展及应用2006年09月27日星期三10:45摘要:镀银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功能纤维,其独特的抗菌除臭、防电磁波辐射、抗静电、调节体温等功能受人瞩目。
文章介绍了功能纤维镀银纤维的制备方法,概括了镀银纤维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镀银纤维的抗菌除臭、热效应、抗静电、电磁屏蔽等功能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和展望。
1 镀银纤维的历史及现状1.1纤维外镀金属技术早在10世纪,德国、以色列、美国就率先展开了在纤维上镀铜、镍、银等金属的研究.并开发出了相关产品,此后日本、俄罗斯、中国也相继开始了这方面的研发,现已有许多相关专利。
目前,将镀银、镀铜、镀镍纤维在防辐射纺织品及服装上的应用已独树一帜。
纤维外镀金属技术主要分为以下3类。
1) 化学镀:采用化学品中的还原剂,使金属离子还原沉积在基布表面形成金属膜。
纳米镀银纤维纺织品银含量测定预处理方法的改进
第43卷第3期2018年6月广州化学Guangzhou ChemistryV ol. 43 No. 3Jun. 2018文章编号:1009-220X(2018)03-0056-04 DOI:10.16560/ki.gzhx.20180313纳米镀银纤维纺织品银含量测定预处理方法的改进庄桂裕,罗金英*,潘厚军(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广东广州510650)摘要:在微波消解预处理的条件下通过添加氨水的方法来提高镀银纤维中银含量检测的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预处理方法使样品消解程度更彻底、银含量检测数据更准确,此方法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作为纳米镀银纤维纺织品银含量检测的预处理方式。
关键词:纳米镀银纤维纺织品;银含量;预处理;微波消解;氨水中图分类号:O652.4 文献标识码:A随着健康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纳米镀银纤维[1]作为一种新型纺织产品,以除臭、抗菌、防静电、防辐射等一系列特殊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但由于纳米镀银法是将纳米银植入了纤维内部[3],纤维中银含量的检测常常会出现数据异常波动与回收率偏低的情况,因此准确测定纳米镀银纤维纺织品中的银含量也成为目前纺织品银含量检测的一个难点。
银本身的价值较高,而银含量的大小也直接影响了含银纤维除臭、抗菌、防静电、防辐射等功能的强弱,因此,银含量检测成为企业评定纳米镀银纤维功能性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
目前,针对纤维纺织品银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干法灰化法[5]、湿法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6]和微波消解法又以精密度高、样品损失少、交叉污染小等优势成为纤维金属含量检测的主流方向。
由于纳米镀银技术自身的发展时间较短,其产品开发与应用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7],且国家及行业针对纳米镀银纤维纺织品的相关检测标准也暂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针对目前纤维纺织品银含量检测前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消解不彻底而导致检测结果偏低的情况。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处理技术研究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处理技术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纺织品。
然而,你是否曾经在干燥的季节里,经历过衣物摩擦产生静电,导致头发竖起或者被静电电击的烦恼?这不仅让人感到不适,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静电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因此,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及其处理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要理解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了解织物为什么会产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主要源于摩擦起电和电荷转移。
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织物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织物转移到另一种织物上,导致一方带正电,另一方带负电。
此外,环境湿度对静电的产生也有很大影响。
在干燥的环境中,水分含量低,电荷难以通过水分传导散失,从而更容易积累静电。
常见的容易产生静电的织物包括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
这些纤维的分子结构特点使得它们在摩擦过程中更容易失去或获得电子。
相比之下,天然纤维如棉、麻等产生静电的情况相对较少,因为它们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有助于电荷的传导和消散。
二、织物抗静电性能的重要性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服装领域,静电会导致衣物贴身、吸附灰尘,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工作服,如电子厂、加油站等,静电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危险,因此抗静电性能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关键因素。
在家居用品方面,静电会使地毯吸尘、窗帘吸附灰尘,增加清洁的难度。
同时,静电对人体健康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处于静电环境中可能导致人体出现疲劳、头痛等症状。
在工业领域,静电可能会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医疗领域,静电可能会对医疗器械的性能产生影响,甚至对患者的治疗造成潜在风险。
三、织物抗静电处理技术为了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纤维改性通过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在纤维分子结构中引入亲水基团或导电成分,从而提高纤维的导电性和吸湿性。
织物的抗静电处理与应用研究
织物的抗静电处理与应用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家居用品中的窗帘、床单,再到工业领域中的各种功能性面料。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织物可能会产生静电,给我们带来不便甚至危害。
例如,在干燥的环境中,脱衣服时可能会听到“噼里啪啦”的静电声,甚至能看到火花;在一些对静电敏感的工作场所,静电可能会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引发事故。
因此,织物的抗静电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要理解织物的抗静电处理,首先需要了解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
织物产生静电主要是由于摩擦和分离。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一种材料带正电,另一种材料带负电。
当这些带电的材料分离时,就产生了静电。
在织物中,纤维的种类、结构和表面特性都会影响静电的产生。
例如,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比天然纤维如棉、麻更容易产生静电。
这是因为合成纤维的导电性较差,电荷难以迅速消散。
此外,织物的组织结构、后整理工艺以及使用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也会对静电的产生有影响。
二、织物抗静电处理的方法为了减少织物的静电问题,人们采取了多种抗静电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在纤维制造过程中的抗静电处理和织物后整理中的抗静电处理。
1、纤维制造过程中的抗静电处理在纤维制造阶段,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化学结构或添加抗静电剂来提高纤维的抗静电性能。
例如,通过共聚或接枝的方法在合成纤维的分子链中引入亲水性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等,增加纤维的导电性。
此外,还可以在纺丝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使抗静电剂均匀分布在纤维内部和表面。
2、织物后整理中的抗静电处理织物后整理是提高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常用方法。
常见的后整理方法包括:(1)抗静电剂整理:使用抗静电剂对织物进行浸轧或涂层处理。
抗静电剂可以是表面活性剂型,通过在织物表面形成导电层来消散静电;也可以是高分子型,能够在纤维表面形成永久性的抗静电涂层。
(2)导电纤维混纺或交织:将导电纤维如金属纤维、碳纤维或导电聚合物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或交织,形成导电通路,从而将静电迅速导走。
纺织材料的抗静电性能提升
纺织材料的抗静电性能提升在现代生活中,纺织材料无处不在,从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防护材料,纺织材料的应用广泛且多样。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静电问题给纺织材料的使用带来了困扰和不便。
静电不仅会导致衣物吸附灰尘、贴身不适,还可能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引发安全隐患,例如在易燃易爆场所,静电放电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因此,提升纺织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静电在纺织材料中的产生主要源于摩擦起电和电荷分离。
当两种不同的纺织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一种材料带正电,另一种带负电。
此外,如果纺织材料的导电性差,电荷无法及时传导和消散,就会在材料表面积累,形成静电。
为了提升纺织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科研人员和纺织行业从业者采取了多种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对纺织材料进行化学改性。
通过在纤维制造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改变纤维的表面性质,提高其导电性。
抗静电剂通常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暂时性抗静电剂通过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薄膜来发挥作用,但这层薄膜容易在洗涤过程中被去除,抗静电效果难以持久。
永久性抗静电剂则能够与纤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抗静电性能更加稳定和持久。
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进行混纺。
导电纤维通常由金属纤维(如不锈钢纤维)、碳纤维或导电聚合物纤维(如聚苯胺纤维)制成。
这些导电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将产生的静电迅速传导出去,从而降低静电的积累。
在混纺过程中,导电纤维的含量和分布对最终产品的抗静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导电纤维含量越高,抗静电效果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和影响纺织材料的其他性能,如手感和强度。
因此,需要在抗静电性能和其他性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除了化学改性和混纺导电纤维,对纺织材料进行后整理处理也是一种常见的提升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后整理处理包括涂层法、浸渍法和等离子体处理等。
涂层法是在纺织材料表面涂上一层抗静电涂层,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涂层的耐久性可能存在问题。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测试与评估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测试与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纺织品。
然而,你是否曾在穿脱衣物时遭遇过静电的“袭击”,或是在触摸某些织物时感受到瞬间的“电击”?这些令人不适的现象都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密切相关。
了解和评估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对于提高织物的质量和使用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要理解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了解织物为何会产生静电。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一种材料带有正电荷,另一种材料带有负电荷。
在织物中,纤维之间的摩擦以及与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接触都可能导致电荷的转移和积累。
此外,干燥的环境会降低空气的导电性,使得积累的电荷难以释放,从而增加了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二、抗静电性能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测试方法。
1、半衰期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
将带有一定初始电荷量的织物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测量其电荷衰减到初始电荷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越短,表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越好。
2、摩擦带电电压法通过摩擦装置使织物带电,然后测量其产生的电压。
电压值越低,说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越强。
3、表面电阻法测量织物表面的电阻值。
电阻值越小,电流越容易通过,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也就越好。
4、电荷面密度法计算织物单位面积上所带的电荷量。
电荷面密度越小,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越佳。
三、影响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因素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纤维种类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学性能。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的抗静电性能相对较好,而合成纤维如聚酯和尼龙则较容易产生静电。
2、纤维的含水率含水率高的纤维通常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够更快地释放电荷,从而减少静电的积累。
3、织物的组织结构织物的紧密程度、厚度和孔隙率等组织结构参数也会影响其抗静电性能。
一般来说,较疏松的织物结构有利于电荷的释放。
4、后整理工艺通过对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如添加抗静电剂或进行涂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镀银纤维含量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探究
镀银纤维含量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探究由于绝大多数纺织材料都是电的不良导体,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易于摩擦起电并形成静电积聚,在特殊环境中甚至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目前,实现纺织品防静电功能的技术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采用抗静电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该法对环境湿度依赖性强,功能耐久性较差,且对舒适性有较大影响。
第二种是通过对纤维材料进行共混、共聚和接枝改性改变纤维的吸湿能力,从而达到改善静电性能的目的。
该法对环境湿度依赖性强,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干燥环境中很难达到要求的效果。
第三种是以导电纤维( 如金属纤维、碳纤维、有机导电纤维等) 为功能组分,采用混纺复合、交捻、交织等方法织入织物,通过导电纤维的导电、电晕放电来达到防静电效果,并通过功能组分用量的控制,获得满足不同防静电功能要求的产品。
该方法对舒适性影响较小,功能耐久性好,且不依赖环境湿度,是目前防静电产品开发采用的主要技术。
镀银纤维是以锦纶6 为基材,通过化学镀层的方法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银层。
由于金属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保证了纤维良好的可加工性( 相对于金属纤维) ,同时又赋予了纤维金属银及其氧化物所具有的功能性。
由于纤维表面金属银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菌性( 银层表面氧化后) ,可用于防静电、抗菌、防辐射等功能产品的开发。
一、试验1. 1 试样试验所用试样为平纹织物,经纱为JC 14. 7 tex 纱,含有镀银纤维的功能纱只在纬向织入。
功能纱线A、B、C、D 中镀银纤维的混纺比分别为1. 56% 、3. 13% 、4. 69% 、6. 25% ,线密度均为14. 7 tex。
为探讨镀银纤维形态( 长丝或是短纤) 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设计制织了纬纱分别为赛络菲尔纱和镀银长丝的两种织物,棉镀银长丝赛络菲尔纱E 的规格为14. 7 tex( 60 dtex),镀银长丝 F 的规格为60 dtex。
对比试样为纯棉织物,经纬纱均为JC 14. 7 tex 纱。
影响镀银纤维长丝导电性能的因素分析
影响镀银纤维长丝导电性能的因素分析谢勇;杜磊;张嘉楠;叶晓露;邹奉元【摘要】为研究镀银纤维长丝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测试了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捻度、股数、氧化时间和摩擦次数时镀银纤维长丝的电阻,利用扫描电镜及EDS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镀银纤维长丝的导电性能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镀银纤维长丝的电阻值变大,导电性能变差;加捻使得镀银纤维长丝单位长度的电阻增大;而并股则使得镀银纤维长丝的导电性能呈倒函数降低;氧化与摩擦都是导致镀银纤维长丝导电性能变差的原因.【期刊名称】《丝绸》【年(卷),期】2013(050)011【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镀银纤维长丝;导电性能;股数;捻度【作者】谢勇;杜磊;张嘉楠;叶晓露;邹奉元【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1.923在应用导电纤维制作抗静电、防辐射类功能服装时,使用的导电纤维或纱线的导电性能对服装的功能性有很大的影响,即导电纤维电阻率越小,电荷越容易流通,静电电荷也就越容易泄漏。
P.XUE等[1]通过研究拉伸、温度、湿度与PPy导电涂层纤维导电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拉伸、温度、湿度与PPy涂层纤维导电性能之间的理论模型;Wenmin Qu等[2]研究了温度、湿度与铂金薄膜导电性之间的关系,制作的铂金传感器具有优异的传感性能。
镀银纤维作为表面金属化导电纤维的一种,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能近年来在功能服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镀银纤维长丝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股数、捻度、氧化时间和摩擦次数,为后续嵌织镀银纤维长丝抗静电织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实验1.1 材料及仪器材料:锦纶基镀银纤维长丝(青岛亨通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布成分含量
导电布成分含量导电布是一种可以导电的纺织材料,广泛用于电子、通信、医疗等领域。
导电布的导电性能与其成分密切相关,不同的成分含量会对导电布的导电性能产生巨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导电布的成分含量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
导电布通常由导电纤维和织物基材组成。
导电纤维是导电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导电材料的添加或导电处理的方式制备而成。
常见的导电纤维有银纤维、铜纤维、合金纤维等。
导电布的成分含量是指导电纤维在导电布中所占的比例。
银纤维是目前最常用的导电纤维之一。
在导电布中,银纤维的含量越高,导电性能越好。
银纤维的导电性能优异,可实现低电阻和稳定的电流传导。
在导电布中加入较高比例的银纤维,可以提高导电布的导电性能,适用于对导电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导电服装、导电窗帘等。
铜纤维是另一种常用的导电纤维。
与银纤维相比,铜纤维的导电性能略逊一筹,但成本更低。
在导电布中,适量添加铜纤维可以降低导电布的成本,同时保持一定的导电性能。
此外,铜纤维还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防静电能力,可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屏蔽和防静电领域。
除了银纤维和铜纤维外,合金纤维也被广泛应用于导电布中。
合金纤维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纤维。
不同金属元素之间的配比和含量可以通过调整合金纤维的成分含量来改变导电布的导电性能。
合金纤维具有导电性能稳定、耐腐蚀等特点,在导电布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导电布的基材也是影响导电性能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基材有聚酯纤维、尼龙纤维、棉纤维等。
这些基材的导电性能较差,但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透气性。
基材的成分含量会影响导电布的柔软性和透气性,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合进行选择。
总之,导电布的成分含量对其导电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选择导电布时,需要考虑导电纤维的类型和含量,以及基材的柔软性和透气性。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调整导电布的成分含量,以获得最佳的导电性能。
导电布的研发和应用将为电子技术和纺织技术的融合提供更多可能性,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镀银纤维功能性织物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电性 。织 物 电阻 值 越 小 , 其 导 电性 越 好 。1 则 ~
l 物 经 向 电 阻 值 分 别 为 0 9 、 . 7 0织 . 7 Q 0 9 Q、
1 7 、1 96 Q 、 1 6 n 、 1 0 n 、 1 1 n 、 . 7Q . . 3 . 5 .2
7 4 、. lQ 、 . 5 Q : 向 电 阻 值 分 别 为 1Q: . 8n 18 10 纬
0. 7 Q 、2. n 、 1 9 n 、 1 6 Q 、 1 0 Q 、 9 23 . 7 .4 . 3
物 感应 式静 电测 定 仪 。研 制 的 1 0种 织 物 检 测 结 果 显 示 数 据 均 为 0 s 该 测 试 结 果 表 明 : 制 的 。 研 1 织 物 在 摩 擦 状 态 下 防 静 电 性 能 优 异 , 快 速 0种 能 有 效 的 把 电传 导 出 去 , 速 消 除 因 摩 擦 所 产 生 的 迅 静 电 , 本 无 静 电积 聚 现 象 , 织 物 具 有 无 静 电 的 基 使
收稿 日期 :0 10 - 2 1 -3 1 0
第 9 第7 3卷 期
棉 垢织 技
表 2 织 物 技 术 规 格
上 直 接 读 出 织 物 的 电 阻 值 , 试 织 物 是 否 具 有 导 测
2 镀 银 纤 维 制 品 性 能 检 测 与 分 析
2 1 防 静 电性 能 与 导 电 性 . 采 用织物 静 电性 能测 试 的 半 衰 期 法 ( 法 ) A 测 试 织 物 防 静 电 性 能 , 验 仪 器 为 L Y-01型 织 试 F 4
25 20
电 性 能 越 好 , 屏 蔽 效 果 就 越 好 。采 用 同轴 一 导 其 波 法 进 行 测 试 , 试 波 段 22 0MH ~ 5 H , 测 5 z 26 0M z每 1 z 描 测 试 一 个 点 。 1 0MH 扫 ~1 物 屏 蔽 效 应 0织
化学镀银对聚酰胺6织物性能的影响
探讨化学镀前后聚酰胺 6 织物的厚度 、 拉伸断裂强 力 、 悬垂性 、 抗弯刚度 、 透气性 、 抗紫外性能以及表面电阻 。 结果表 明 : 通过化学镀可以获得颗粒分布均匀的 镀银层 , 且织物 表面镀 覆的是 纯度很 高的单 质银 ; 表面方 阻开始 时随着 增 重率的增加急剧减小 , 当增重率大于 30% 时方阻减小趋势变缓 ; 化学镀银使织物的抗紫外 性能 、 拉伸断裂强 力 、 抗弯 刚度及悬垂性增加 , 而透气性有所下降 。 关键词 : 化学镀银 ; 聚酰胺 6 织物 ; 织物性能 中图分类号 : T S195. 591. 3 文献标识码 : A
刘志才1 , 徐 勤2 , 刘冠峰1 , 熊 杰1
( 1. 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杭州 310018; 2. 浙江省纤维检验局 , 杭州 310012) 摘 要 : 采用化学 镀技术对聚酰胺 6 织物进行表面处理 , 借助 SEM 和 X RD 对镀 层表面形貌与结构 进行分析 ,
图 1 化学 镀银前后聚酰胺 6 织物表面的 FE SERD 图谱, b 是化学镀银聚酰胺 6 的 XRD 谱图, c 是未处理的聚酰胺 6 的 XRD 谱图。从图 2 可以看出, 化学镀银没有使聚酰胺 6 织物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 但是在 2 为 38、 44、 64、 77 分 别出现了单质银的( 111) , ( 200) , ( 220) , ( 311) 晶面结晶衍射峰 , 分析得到镀银层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 构[ 7] , 与单质银的 X 射线衍射吻合。此外 , 没有其他的相出现 , 表明获得的银其纯度是较高的。
裂强度; 采用 YG811 型织物悬垂性测定仪在温度 20 , 相对湿度 65% 的条件下测定直径为 24 cm 的试样的 悬垂系数; 用 L LY 01 型电子硬挺度仪在温度 20 , 相对湿度 65% 的条件下采用斜面法测试试样( 20 cm 2. 5 cm ) 的抗弯刚度; 采用 SZT 2 四探针测试仪测试试样的表面方阻; 采用 YG461D 型数字式织物透气仪在 温度 20 , 相对湿度 65% 的条件下测试试样的透气性。
防静电GB
摘要:概述了近期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新发展以及配套的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纺织品;抗静电;测试方法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static technology of textiles, and gives a summary of th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antistatic properties of textiles.Keywords: textiles; antistatic; 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近十年来,我国纺织品的抗静电技术有了飞速发展,除应用于专业工作场所的抗静电工作服、超净工作服外,军队、武警的常服、作训服等为了防止静电干扰及有可能产生的静电危害也都采用了抗静电技术,甚至一般民用纺织品如羊绒衫等针织物也添加了有机导电纤维。
纺织品质量测试机构经常会收到各种企业的抗静电产品样品检测。
随着抗静电技术的发展,国家和行业部门近几年先后修订和发布多项关于纺织品和纺织服装抗静电测试方法的新技术标准。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纺织品抗静电技术和测试评价方法归纳如下。
1 纺织品抗静电技术1.1 静电的危害静电现象主要是由于物体摩擦(接触—分离)或感应产生的。
产生静电后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从而造成生产和生活中的静电干扰。
生活中因静电吸附,带有异性电荷的灰尘会附着在织物表面,上衣和裤子为不同材料时,不同极性的电荷造成相互吸引,出现衣服和衣服相互纠缠、衣服对人体纠缠的现象。
除了上述一般性危害以外,纺织品和服装的静电现象可能引发重大损失的主要危害是:1)导致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的损坏。
随着集成电路的微型化,由服装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压足以使集成电路击穿。
例如MOS电路耐击穿的电压仅几十伏,而一般服装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压可以达到上万伏甚至更高。
镀银纤维抗电磁辐射休闲面料的开发
镀银纤维抗电磁辐射休闲面料的开发张志清;朱红;王进美【摘要】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镀银纤维的优良防电磁波性能,镀银纤维抗电磁辐射的机理.以男士休闲面料为开发方向,结合流行色趋势,确定毛纱和镀银纤维的色彩搭配和排列比,通过组织与色纱的配合,设计出具有独特外观效果的抗电磁辐射性能优越的休闲面料.镀银纤维经纬交织成网格状使织物具有抗电磁辐射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符合抗电磁辐射功能要求,指出了设计和生产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为抗电磁辐射纺织品的设计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3(041)009【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电磁辐射;镀银纤维;网格;休闲面料【作者】张志清;朱红;王进美【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6.81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新型污染——电磁污染已悄然走到我们的周围,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和生育系统功能都能造成严重伤害[1],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环境污染源。
因此,研发防电磁辐射纺织新产品, 赋予纺织品、服装防电磁辐射功能,保护人体不受或尽量少受电磁辐射的伤害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在中、高电磁辐射场所工作的群体,或易受电磁辐射伤害的群体,如孕妇和婴幼儿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利于优化企业产品结构。
纺织品抗电磁辐射的方法很多,如金属丝和服用纱线交织织物、金属纤维和服用纤维混纺织物、化学涂层织物和纳米化金属喷镀织物等[2]。
但从服用性、易护理的角度看,服用面料中电磁屏蔽效果开发比较成功的是,采用导电导磁纱线材料嵌织的织物,导电导磁纱线材料在织物中形成金属网格,使电磁能在导电体中产生涡流而转变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起到屏蔽作用。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家居中的窗帘、沙发套等。
然而,你是否曾经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衣物静电带来的困扰,比如脱衣服时的火花闪烁或者头发被吸附在衣物上?这些现象都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密切相关。
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纤维材料的特性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在摩擦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荷,导致静电的产生。
而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虽然相对来说产生静电的情况较少,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静电问题。
其次,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
干燥的空气会降低空气的导电能力,使得电荷难以迅速消散,从而增加了静电积累的可能性。
此外,摩擦也是导致静电产生的常见原因,例如我们在行走、活动时,衣物与身体或其他物体之间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
那么,如何衡量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呢?目前,有多种测试方法和指标被广泛应用。
其中,表面电阻和半衰期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表面电阻反映了织物表面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电阻值越小,说明织物的导电性能越好,抗静电性能也就越强。
半衰期则是指织物上的静电电压衰减到初始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表明织物消散静电的速度越快,抗静电性能越佳。
为了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人员和生产厂家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纤维制造过程中进行改性处理。
例如,在合成纤维的聚合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使纤维本身具备一定的抗静电能力。
这些抗静电剂通常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质,能够有效地传导电荷,减少静电的积累。
另外,对织物进行后整理也是提高抗静电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织物表面涂覆或浸渍抗静电剂,可以在不改变纤维本质的情况下改善织物的抗静电效果。
常见的抗静电剂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等,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实现抗静电的目的。
在抗静电剂的选择和应用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抗静电剂的稳定性,它需要在织物的使用过程中保持有效,不因为洗涤、摩擦等因素而失去作用。
镀银纤维分布均匀性与织物抗菌性的关系
附
摘 要 : 探讨镀银纤维在纱线、 织物 中的 分布均 匀性对抗茵性的影响。采用琼脂平皿 法分别 对镀银 纤维、
镀 银 纤 维 介 入 织 物 不 同技 术路 线 的 纱 线及 其嵌 织 织 物试 样 的 抗 茵性 进 行 了测 试 与 分 析 , 果 表 明 : 银 纤 维 具 结 镀 有 良好 的 抗 菌 溶 出性 , 行 抗 菌织 物 设 计 时 , 满足 临界 用 量 要 求 的 前 提 下 , 选 择 混 纺 、 芯 、 进 在 可 包 交捻 、 织 等 多 交
~一一 一e一 ~. ~ 一一= l一~ ~ 薹 一蒯 一 一嗽 m 一n 胁 训 O 一 ~ ~~ 一嶝 Ⅲ 一 m一 一 ~ 薹
赋 予 纺 织 品 抗 菌 功 能 性 的 方 法 有 两 种 , 种 一 是 织 物 抗 菌 整 理 , 一 种 是 通 过 抗 菌 纤 维 的 应 用 另
1 抗 菌 纤 维 在 织 物 中的 分 布 状 态 及 其对
抗 菌 性 的影 响
1 1 抗 菌 纤 维 介 入 织 物 的 技 术 路 线 .
来实 现 。以抗 菌纤维 为抗 菌组分 开发抗 菌 功能纺
织 品 , 以 克 服 抗 菌 整 理 功 能 耐 久 性 差 及 对 织 物 可
舒适 性 的不 利影 响 , 当前 开 发抗 菌 功 能 纺织 品 是 的主要 技术 手段 。 以抗 菌纤 维为 抗菌组 分 开发抗
纤维 临界用 量 ( 或称含 量 ) 此外 还 应注 意 抗 菌纤 , 维 的不 同分 布 状 态 对 织 物抗 菌 性 可 能 造 成 的影
响
基 金项 目 : 北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科研 启 动 基 金 ( D 0 9 3 , 家 庄 河 Q 20 1 ) 石 市科 学 技 术 研 究 与 发 展 计 划课 题 ( 7 1 5 l 一 0 9 9 0 A 5)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在现代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的布料,从工业生产中的特种面料到医疗领域的专用纺织品。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织物的静电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和麻烦。
静电可能导致衣物吸附灰尘、贴身衣物产生不适感,甚至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引发安全隐患。
因此,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更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而迫切的需求。
一、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要深入理解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明白织物为什么会产生静电。
织物产生静电的主要原因是摩擦起电。
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织物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织物转移到另一种织物上,导致一种织物带正电,另一种带负电。
此外,环境湿度也是影响织物静电产生的重要因素。
在干燥的环境中,水分含量低,电荷难以通过水分传导散失,静电更容易积累。
不同的织物纤维种类对静电的产生也有影响。
例如,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其分子结构中缺少亲水基团,导电性差,容易积累静电。
相比之下,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由于含有较多的亲水基团,导电性相对较好,静电产生相对较少。
二、织物抗静电性能的评价指标为了准确评估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需要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表面电阻率、半衰期和摩擦带电电压等。
表面电阻率是衡量织物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电阻率越低,表明织物的导电性能越好,抗静电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当表面电阻率小于10^11 欧姆时,织物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
半衰期是指织物上的静电衰减到初始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越短,说明织物的静电消散速度越快,抗静电性能越好。
摩擦带电电压则是通过模拟织物在摩擦过程中的带电情况来评价其抗静电性能。
摩擦带电电压越低,抗静电性能越好。
三、提高织物抗静电性能的方法为了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人员和相关企业采取了多种方法。
1、纤维改性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合成纤维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引入亲水基团,增加纤维的导电性和吸湿性。
织物静电测试仪测试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那些
织物静电测试仪测试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那些一、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因素1.1 试验方案主要从主体纱线的选择、导电纱的选配、织物组织、紧度4个方面研究其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所用的主体纱线、导电纱规格如下:T/C65/35 13.06 tex×2, 45 tex腈纶纱, 51.11 tex涤纶网络丝, 28.12 tex碳黑型导电纱, 直径0.06 mm不锈钢长丝。
按正交试验设计要求及试验条件限制, 将导电纱种类、织物紧度作2个水平, 主体材料、织物组织作3个水平, 各因素和水平如表1所示。
导电纱沿纬向分布,间距均为0.6 cm。
由于各因素的水平数不相等, 故采用拟水平法[ 2]把水平不等的问题化为水平相等的问题来处理:根据实践经验, 从因素B的第一、第二两个水平中选出一个较好的水平作为第三水平的虚拟水平,从因素D的第一、第三两个水平中选出一个较好的水平作为第二水平的虚拟水平, 使因素B和D变为三水平,把问题转化为四因素三水平。
用正交表L9(34 )安排试验, 共做了9次试验。
以织物的摩擦静电压作为考察指标,建立如表2所示的正交试验表,括号内的是因素B和D的真正水平安排。
1.2 摩擦静电压的测试测试前对所有试样洗涤处理, 以消除纺纱油剂、浆料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试样在温度16 ℃、相对湿度55%条件下调湿1天后在LFY-402型织物摩擦式静电测试仪上测试, 用摩擦静电压来表征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试样大小:6 cm×8 cm,每次4块试样。
磨料尺寸20 cm×2.5 cm(锦纶)。
为避免导电纱分布随取样位置不同造成测试结果的很大差异,本次测试在夹持试样时始终使试样中1根导电纱对准同一直径位置,确保测试数据具有可比性。
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1.3 方差分析各因素对摩擦静电压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 主体纱线材料(因素A)对织物抗静电性能影响非常显著, 导电纱材料(因素B)对织物抗静电性能影响显著,织物组织(因素C)、紧度(因素D)对织物抗静电性能影响不显著。
关于纺织品中金属银镀膜纤维银含量检测方法的探讨
关于纺织品中金属银镀膜纤维银含量检测方法的探讨张煌博;陈安城【摘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快速筛选金属银镀膜纤维,并用扫描电镜对金属银镀膜纤维加以佐证.经微波消解法溶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随机取3种样品,分别在其中加入适量浓度的标准物质.每个浓度各制备6个平行样品,测得元素的回收率在91.13%~112.67%、精密度在1.7%~4.1%之间.【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金属银镀膜纤维;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银含量;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作者】张煌博;陈安城【作者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福建省纺织产品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服装服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福建省纤维检验局,福建省纺织产品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服装服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含银功能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纺织纤维,以其抗菌、抗静电、除臭、防辐射、医疗保健等功能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应用[1-2]。
银含量直接影响含银功能性纤维的功能,因此它是评定含银功能性纤维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此金属银镀膜纤维的银含量对于广大消费者的使用或是其生产厂家的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
目前在其他各行业,银含量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4]、原子吸收光谱法[5] 等。
目前用于测试银纤维含量的有滴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滴定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实际操作过程影响因素较多,滴定终点较难把握,测试结果难以稳定;分光光度法仪器成本低,灵敏度高,测试结果准确,但因寻找合适的银相关络合物较为困难,因此也大受限制;原子吸收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试验过程中干扰少,易克服,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更加优秀,因此也受广大试验研究者欢迎。
而目前国家纺织行业领域中仍没有出台关于纺织品中银含量测定,甚至连金属镀银纤维的定性分析也几乎空白。
镀银纤维多功能屏蔽织物的开发_江日金
频率 /M H z
10
P1
P 2c ( 无捻 ) / dB
P2 d (有捻 ) /dB
屏蔽率 ( 无捻 ) /%
屏蔽率 ( 有捻 ) /%
0. 0
- 55. 2 - 52. 7 99. 99970 99. 99946
50
0. 0
- 53. 7 - 53. 3 99. 99957 99. 99926
100
1 镀银丝性能及其织物制备
镀银丝采用美国诺百利纤维科学技术中心 ( Noble F iber T echno log ic) 生产的 X- STAT IC 纤维。它的主要 技术指标见表 1。
表 1 镀银丝的主要技术数据
项目 镀后细度 / tex 50mm 长的电阻值 /8
伸长率 /% 抗拉强力 / cN
微波的频率范围在 3 @ 108 ~ 3 @ 1011 H z, 通常使用 频率为 8 500~ 10 000 MH z。从表 2、3可知, 在这一段 频率中, 它的屏蔽率可达 99. 99% 。所以, 织物的使用 场合非常广泛。目前, 已广泛用于制作孕妇服、防护服 和服装的衬里材料。
3 设计方法
( 1) 织物中镀银丝的含量是决定电磁波屏蔽效果 的主要因素。随着含银纤维数量的增加, 防辐射能力
缩率 /% 可洗性 环境测试 卷装
试验方法
4. 44tex /13 f 7. 78tex /34f
ASTMD 1307(修正 ) 5. 56 ? 0. 56 9. 44 ? 1. 11
XSN - PRO - BAL - 300 < 700
< 400
ASTMD 2256(修正 )
34? 8
25 ? 10
SHANG HA I TEXT ILE S C IENC E & TEC HN OLOGY 上海纺织科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拉第 筒 内读数 , 作 过 程 中试 样 远 离 其 他物 体 操
3 m 以上 。 0c
银 长 丝 赛 络 菲 尔 纱 E 的规 格 为 1. e (0d. 47t 6 t x
e ) 镀 银长 丝 F的 规 格 为 6 t 。对 比试 样 为 x, 0 de x 纯棉织 物 , 经纬纱 均 为 J 4 7 t C 1 . e 。织 物经 密 x纱 5 4根/ 0 c 纬 密 2 3根/ 0 a 幅宽 10 o 2 1 m, 8 1 m, 6 m。 各试样 纬纱 类别 、 列 规 律 及镀 银 纤 维 含 量见 表 排 1 。织 物下 机 经 退 浆 、 练 后 , 经 反 复 漂 洗 、 煮 再 烘 干, 即可作 为测试 用样 品 。
第4 0卷
第 6期
挥 织枝 术
Cot n T xi c n lg t e te Te h oo y o l
21 0 2年 6月
镀 银 纤 维含 量 与分 布对 织 物 静 电性 能 的影 响
敖利民 权 全
( 北 科 技 大学 ) 河
摘 要 : 探讨镀银纤维含量及其在织物中的分布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和分析不同镀银纤维
mu ai n o ttc ee tiiy a e s sz n un to a a n it tc p o e is El cr sa i o ris e e n s ft l to fsai l crc t r a ie a d f ci n ly m a tsai r p r e . e to ttc prpe t v n e so he t e
作 者 简 介 : 利 民 ( 9 9 ), , 授 , 家 序 ,5 0 8 敖 16 一 男 教 石 0 0 1 收 稿 n期 :0 1l O 2 1 一23
工性 ( 对于金 属纤 维 ) 同时 又 赋予 了纤 维 金 属 相 , 银及 其 氧化物所 具 有 的功 能性 。由于纤 维表 面金 属银 层具 有 良好 的导 电性 和 抗 菌性 ( 层 表 面 氧 银 化后 ) 可 用 于 防静 电 、 菌 、 , 抗 防辐 射 等 功 能 产 品
K e W o ds Sl e — lt d Fi r, n e t Diti u in, e to ttc Pr p ry, e to ttc Ag lme ain Ar a, y r iv rpa e be Co t n , srb to El cr sai o e t El crsa i go r to e U—
的开 发 。
棉
枝术
Co t n T x i e h oog t e te T c n l y o l
第4 0卷 第 6期 21 0 2年 6月
纤 维织 物 防静 电性 能 。镀银纤 维 属金属 化 导 电纤
1 试 验
1 1 试 样 .
维 , 采用 电荷 面 密 度法 测 试 试 样 静 电性 能 。为 故
fb i w l b e e o ae y n n f n t n l a n w a i g o a ig w t i f a n fb i n lme t ne w v a — a rc i e d tr r td b o — ci a r e vn .C mp rn i sr i y r a r a d f a n tr o e fb l i u o y h ol c i i r , nisai f c fs o f e l n e a r s b t r i a t t t ef t h n b rb e d d fb i i e t . c — c e o i c e
Fa r c El c r s a i o r y b i e t o t tc Pr pe t
A i n Q a un oLmi u nQ a
( ee U i ri f c neadT cnl y H bi nv syo Si c n eh o g ) e t e o
n fr t io miy
由于绝 大多 数 纺织 材 料 都 是 电 的不 良导 体 , 在相对 干燥 的环境 中易 于摩擦 起 电并形 成静 电积 聚, 在特 殊环 境 中甚至会 引起 火灾 或爆 炸 。 目前 , 实 现纺织 品防静 电功能 的技术 主要 有三 种 。第一 种 是采用 抗静 电整 理剂 对 织 物 进行 整 理 , 法 对 该
Absr c Efe to i e — l td f rc ne ta d d srb to n  ̄brc e e tosa i r pet s ds u sd. S r ta t fc fsl rp ae be o tn n it u in o v i i i lc r ttc p o ry wa ic s e u— fc h r ede st fp an f b i n c ndto fdfe e tsl e — lt d fb rc ntn nd ditiut r e t d a d a — a e c a g n iy o l i a rc i o iin o i r n iv r pa e e o e ta srb i we et se n n i on ay e lz d. Th e ut h ws ha s ra e c r e e iy f p an f b i wi b e uc d s iv rp ae b r c n e t n ers l s o t t u f c hag d nst o li a rc l e r d e a sle — l td f e o t n i— l i c e s wh l h h n e te l beef ce y i e v le ed e a i n f n to a a n. Ac umu ain o ttc r a e, ie t e c a g rnd wil fe td b ntr a mb d d we vngno —u c in ly r c lto fsai
中 图分 类号 :S0.2 39 T 119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0 - 1(020 4 2- 1 1 45 21 )63 9 4 0 7 0 0
Efe to iv r p a e be ntnta srbu in o fc fS l e - l t d Fi r Co e nd Diti to n
值 中的最 大值作 为测试 结果 。试 验结 果见 表 1 。
2 试 验 结 果 分 析
2 1 不 间隔棉 纱时 织物 的静 电性能 . 1 4织 物 由不 同混 比的混 纺 纱 纬 向织 人 制 ~ 织而 成 , 物摩 擦 带 电 电荷 面 密度 与 镀 银 纤 维 含 织 量之 间的关 系 如 图 1所 示 。从 图 1中可 以看 出 , 织物 摩擦 带 电电荷面 密度 随镀银 纤维 含量 的增 加
分别 为 15 % 、 .3 、 . 9 、 . 5 , 密 度 .6 3 1% 4 6 % 62 % 线
均为 1 . e 。为 探 讨 镀银 纤 维 形 态 ( 丝 或 是 4 7t x 长 短纤 ) 织 物静 电性 能 的影 响 , 计 制 织 了纬 纱 对 设 分 别为 赛络 菲尔 纱 和镀 银 长 丝 的 两种 织 物 , 镀 棉
了避免 手工 摩擦 试 验结 果 重 复 性 差 、 验 中温 湿 试
度 波 动等 因素对 测 试结 果 产 生 的不 利影 响 , 手 将 工 摩擦 改为 用辊 筒 摩擦 机摩 擦 试样 , 少 主观 因 减 素影 响 。为 了尽 可能减 少样 品含 湿量差 异对 测试 结 果 的影 响 , 试样 在 烘 箱 烘 干 ( 0 ℃ ,. ) 将 10 2 5 h 后 , 即投入 辊 筒 摩 擦机 中进 行 测试 。辊 筒 内设 立 定 温度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摩擦 时 间 1 n 取 出后 立 即投 入 5mi, 试 验 所 用 试 样 为 平 纹 织 物 ,经 纱 为 J 4 7t 纱 , 有 镀 银 纤 维 的功 能 纱 只在 纬 向 c 1. e x 含 织 入 。功能 纱线 A、 C、 B、 D中镀 银 纤 维 的混 纺 比
而 降低 , 本 试 验 涉及 的含 量 范 围 内 ( 属纤 维 在 金
含 量 和 分 布 的 平 纹 织 物 电荷 面 密度 , 果 表 明 : 着镀 银 纤 维含 量 的 增 加 电荷 面 密度 减 小 , 其 变 化 趋 势 会 受 到 结 随 但 间 隔嵌 织 非 功 能性 纱 线 的影 响 ; 功 能 性 纱 线 的 织入 会 在 织 物 中 形 成 静 电积 聚 区 , 物 的 静 电 性 能 取 决 于静 电 非 织
复合 、 捻 、 织等 方 法织 人 织 物 , 交 交 通过 导 电纤维 的导 电 、 电晕放 电来 达到 防静 电效果 , 并通 过功 能
组分 用量 的控 制 , 获得 满 足 不 同防静 电功 能 要求
的产 品 。该方 法对 舒 适 性 影 响较 小 , 能 耐 久性 功 好 , 不依 赖环 境湿度 , 目前 防静 电产 品开发采 且 是 用 的主要 技术 。 镀银 纤维 是 以锦 纶 6为基 材 , 过 化 学 镀 层 通 的方 法在 纤维表 面形 成一 定厚度 的银 层 。 由于金
属银 具有 良好 的延 展 性 , 证 了纤维 良好 的可 加 保
环境湿 度依赖 性强 , 功能 耐 久性较 差 , 对舒 适性 且
有较大 影 响 。第 二 种 是 通 过 对 纤 维 材 料 进 行 共
混 、 聚和接 枝改 性改变 纤维 的 吸湿能力 , 而达 共 从
到改善静 电性 能 的 目的。该 法对环 境湿 度依 赖性 强, 在相 对湿 度较 低 的干燥 环 境 中很 难达 到 要 求 的效果 。第 三 种 是 以导 电纤 维 ( 金 属 纤 维 、 如 碳 纤 维 、 机 导 电纤 维 等 ) 功 能 组 分 , 用 混 纺 、 有 为 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