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年10月自考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 2002-10A. 《论语》B. 《易》C. 《荀子》D. 《礼记》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 民族文化D. 国别文化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A .生产工具B .生活器具C .运输工具D .典籍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A.广义文化B.狭义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A. 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 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A .文学B .文章C .文化D .精神文明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A .化学B .文学C .化解D .改易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A .文学B .错画C .文章D .图画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 隋唐两宋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A.大西洋B. 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 自然环境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A.归宿B.过程C.发展D. 资源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00321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绪论名词解释文化内涵:指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性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传统文化: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文化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文化传统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民族文化:指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一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名词解释地缘: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的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大一统: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壮大,曾起到重要作用简答题谈一谈地理环境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开始他们的文化历程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地理条件,越到后来,人类施加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越深中国历史上的人群分布的主要情况是什么青藏高原是地势最高的地区,曾居住过吐蕃羌人云贵高原是古代“西南夷”杂居的地区蒙古高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没有民族是它的固定主人,有猃狁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蒙古满族等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居住着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鲜卑契丹金人满族等,起源于这一地域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相间湖泊众多居住苗蛮山越等族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秦汉时期百越名族的居住地后来还有傒俚僚等族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总体趋势和分期是什么中国五千年来的温带气候也是有变迁的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B)A. 封闭性B. 包容性C. 排他性D. 单一性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C)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3.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其主要著作是(A)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D)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圣诞节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6.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A)A. 陆上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草原丝绸之路D. 空中丝绸之路7.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个省份?(A)A. 四川省B. 陕西省C. 河南省D. 甘肃省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四部小说?(D)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B.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D.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9. 中国古代的“五岳”中,位于山东省的是(C)A. 泰山B. 华山C. 嵩山D. 衡山10.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以“沉鱼落雁”著称的是(B)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11.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中,“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D)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12.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夏季开始的节气是(A)A. 立夏B. 立春C. 立秋D. 立冬13.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省的是(B)A. 白鹿洞书院B. 岳麓书院C. 应天府书院D. 嵩阳书院1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中,位于湖北省的是(C)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1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园”中,位于江苏省的是(A)A. 拙政园B. 留园C. 个园D. 豫园16.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绣”中,以“双面绣”著称的是(D)A. 苏绣B. 蜀绣C. 粤绣D. 湘绣17.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瓷”中,以“青花瓷”著称的是(A)A. 景德镇B. 德化C. 龙泉D. 宜兴1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砚”中,以“端砚”著称的是(B)A. 歙砚B. 端砚C. 洮砚D. 澄泥砚19.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曲”中,以“高山流水”著称的是(A)A. 古琴曲B. 琵琶曲C. 古筝曲D. 二胡曲2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茶”中,以“龙井茶”著称的是(A)A. 杭州B. 武夷山C. 安溪D. 黄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文化又称()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的是()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思潮D.文化事象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A.青藏高原地带B.华北平原地带C.江汉平原地带D.黄土高原地带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A.两河流域B.尼罗河C.底格里斯河D.幼发拉底河5.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A.大兴水利B.大兴武功C.大兴土木D.大兴文治6.司马迁的《史记》是()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C.国别史D.典志史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部落的代兴B.部族的代兴C.族群的代兴D.方国的代兴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实B.夏朝史实C.商朝史实D.西周史实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陆龟蒙《耒耜经》C.元王桢《农政全书》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1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A.栽培高粱B.整修田埂C.使用水车D.栽培水稻11.中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A.正东B.正南C.东南D.西南12.中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皇甫谧C.孙思邈D.李时珍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朝14.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井田制C.察举制D.分封制15.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6.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重阳节17.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A.《礼论》B.《正论》C.《天论》D.《乐论》18.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A.礿B.禘C.尝D.烝19.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20.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A.《胡腾》B.《胡旋》C.《绿腰》D.《霓裳羽衣舞》21.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华美的是()A.孔子B.老子C.杨雄D.陆机22.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A.北京话B.北方话C.南方话D.官话23.隶书的成熟期是在()A.秦代B.汉代C.隋代D.唐代24.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25.现代新儒家的鼎盛时期是()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5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是()oA.上层文化B.中层文化C.底层文化D.市民文化【答案】A【解析】上层文化以文字典籍为媒体。
【考点】绪论2.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顿悟”说,属于佛教宗派中的()。
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D.净土宗【答案】B【解析】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主要思想如“心性生万物”说、“佛性”说、“自语”说、“顿梧”说、“无念”说、“佛法不离世间”说等。
禅宗的直指人心、开发门性的直觉顿悟法门和思想,使教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3.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A.道教文学B.儒家文学C •佛教文学D.基督教文学【答案】C【解析】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如哲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以及民间风俗等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佛教文学。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4.秦汉以前大最居住在成都平原的是()oA.羌族人B.古巴人C.氐人D.汉族人【答案】D【解析】考察历史上的人群分布,四川盆地的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代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平原,文明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己大最居住在这一地区。
【考点】屮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5.“天下”观念变得十分清晰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C【解析】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而追求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政治观念中的基调。
【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6.代表着古代人对地域的不同自然区域认识的是()oA.《尚书・禹贡》B.《尚书・尧典》C.《尚书•皋陶谟》D.《尚书•洪范》【答案】A【解析】对广大地域H然区域的不同,在古代就已经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重点
202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卷子(课程代码00321)本卷子共4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1.本卷全部真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卷子上无效,卷子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卷子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局部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题1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开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4.《诗经》编成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7.中国民族语文X的根本点是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公平 D.坚持语文分类8.中国文官制度的根底是隋唐确立的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11.元朝的X行政机关是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A.府 B.路 C.县 D.道13.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A.司礼监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大理寺14.清朝为治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是A.通政司 B.鸿胪寺 C.理藩院 D.宣政院15.清朝规定,政府各机构吏员经过五年效劳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出任官职,这种入仕途径称为A.吏道 B.荐举 C.捐纳 D.荫叙16.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05年组成的中国第—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中国光复会 B.中国华兴会 C.中国兴中会 D.中国同盟会17.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同时公布A.《钦定宪法大纲》 B.“明定国是〞诏书C.《十九信条》 D.“预约变法〞上谕18.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其中福建军政府属于A.总统制类型 B.内阁制类型 C.议会制类型 D.委员会制类型19.1915年12月,在云南首举反袁大旗,发起护国讨袁运动的是A.陆荣廷 B.伍廷芳 C.蔡锷 D.唐继尧20.袁世凯为了有效地作出决策而特意设立的辅弼机构是A.奏事处 B.咨议局 C.筹安会 D.政事堂2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两个民族地方政府是A.蒙古和X B.蒙古和宁夏 C.新疆和X D.新疆和绥远22.1941年12月初,依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所发出的指示为A.反对浪费 B.自力更生 C.精兵简政 D.生产自救23.1948年3月至5月,南京政府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其中心议题是A.改组国民政府 B.选举总统和副总统C.整顿吏治 D.整编全国军队2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A.政治协商会议 B.工农兵代表大会C.苏维埃代表大会 D.人民委员会25.X时期,边区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是A.参议会 B.群众团体C.边区党委 D.行政监察专员公署25.言语崇拜源于A.文学 B.艺术 C.巫术 D.医术26.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A.完成共产主义 B.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完成社会主义 D.完成中国经济伟大腾飞27.武丁以后,在全部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A.太阳神 B.祖先神 C.土地神 D.河神28.“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 C )•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2、《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C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3、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4、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C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5、"以物比德"属于( D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C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7、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8、宫廷文化属于( A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9、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B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11、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B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12、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13、《尧典》载于( D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14、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C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15、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C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1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B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17、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8、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B )• A.唐• B.宋• C.元• D.明19、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C )• A.井田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20、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D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21、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22、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23、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2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D )•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25、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C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26、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27、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C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A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29、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B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30、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C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31、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是在( C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32、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制措施的是( A )• A.迁都北京• B.改用汉胜• C.定族姓• D.迁都洛阳3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在隋代称作( A )• A.内史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34、“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D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35、《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书》B.《乐》C.《礼》D.《易》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 C )•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2、《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C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3、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4、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C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5、"以物比德"属于( D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C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7、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8、宫廷文化属于( A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9、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B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11、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B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12、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13、《尧典》载于( D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14、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C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15、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C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1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B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17、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8、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B )• A.唐• B.宋• C.元• D.明19、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C )• A.井田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20、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D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21、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22、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23、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2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D )•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25、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C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26、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27、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C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A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29、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B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30、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C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31、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是在( C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32、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制措施的是( A )• A.迁都北京• B.改用汉胜• C.定族姓• D.迁都洛阳3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在隋代称作( A )• A.内史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34、“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D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35、《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2020年10月全国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太行山D.长白山3.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后期C.20世纪早期D.20世纪中期4.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A.郑国的礼乐文明B.齐国的礼乐文明C.晋国的礼乐文明D.鲁国的礼乐文明5.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A.明代初期B.明代中叶C.明代晚期D.清代初期6.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A.“中国几何原理”B.“中国勾股定理”C.“中国剩余定理”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7.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A.分封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8.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9.传统社会,举行命字礼的人生仪礼是()A.诞生礼B.成年礼C.婚礼D.丧礼10.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是()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C.“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D.“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1.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A.鸟占B.竹卜C.星占D.梦占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A.因材施教B.启发引导C.学思结合D.教学相长1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A.载体B.媒体C.整体D.全体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格是()A.对偶B.顶真C.回文D.重叠15.首次阐述“新儒家”概念的是()A.熊十力B.贺麟C.冯友兰D.梁漱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
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1)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2) 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了训练和作文训练。
汉语的主要特点1) 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2) 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3) 从语法来看,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 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
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
1) 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2) 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位;汉代,刘邦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3) 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4) 从秦始皇到清朝帝制结束达2000年之外,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
简述“十恶”的内容。
“十恶”是古代社会中很严重的犯罪。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
2) 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
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
+1“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括两层意义:1) 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 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
“中”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庸”即“用”,“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即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中庸”含有深沉广远的价值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
1) “中体西用论”;2) “全盘西化论”;3) “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
简述禅宗的传播。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为北、南两宗。
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域外。
简述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等教育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含答案全国高等教育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A.《论语》B.《易》C.《荀子》D.《礼记》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自然环境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中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A.西周B.东周C.汉朝D.明朝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隋唐两宋6.传说车的创造者是( )A.黄帝B.高车部C.鲁班D.伏羲7.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A.西周B.战国C.秦朝D.唐朝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A.郑国子产《刑书》B.魏国李悝《法经》C.《秦律》D.汉《九章律》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A.老子B.庄子C.墨子D.孔子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A.24个B.20个C.16个D.12个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A.章炳麟B.吴稚晖C.鲁迅D.钱玄同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A.贺麟和冯友兰B.梁赖溟和熊十力C.唐君毅和牟宗三D.余英时和杜维明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宗法制B.监察制度C.科举制度D.法律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全国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00321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00321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别文化的是A、中华文化B、华夏文化C、东方文化D、炎黄文化2.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A、渔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B、采集业、养蚕业和石器的打制与钻孔C、手工业、养蚕业和石器的打制与钻孔D、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3.西周建立的新社会制度是A、郡县制B、分封制C、九品中正制D、禅让制4.秦朝,皇帝之下所谓“三公”是指A、太师、太傅和太保B、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和门下D、太尉、太常和太仆5.民间的抓周仪式属于A、求子仪式B、催生仪式C、诞生庆贺仪式D、成年仪式6.唐代,佛教有各种宗派,最终形成独占天下局面的是A、华严宗B、律宗C、天台宗D、禅宗7.景德镇成为天下“瓷都”是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8.活字印刷术诞生于A、南北朝B、唐代C、宋代D、元代9.北魏时期,拓跋氏为促进鲜卑人从游牧向农业居民的转化,实施了A、两税法B、一条鞭法C、均田制D、摊丁入亩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业盛世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医学上“五脏”的是A、胃B、肝C、胆D、膀胱12.行商招徕顾客的传统代号是A、市声B、商幌C、牌匾D、字号13.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出入咸亨酒店,必穿长衫,突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这里长衫属于A、信仰标志B、职业标志C、仪礼标志D、阶层标志14.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行为和秩序的是A、字辈谱B、家风C、家谱D、祠堂15.依据我国传统的孝祭规定,五服以外是A、近亲B、同宗C、同门D、同窗16.下列选项中,以老子李耳为祖师的从业者是A、石匠B、瓦匠C、泥匠D、铁匠17.下列古代经典医学著作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灵枢》B、《本草纲目》C、《素问》D、《神农本草经》18.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也有严格规定,其标准考试文体为A、行卷B、公卷C、策论D、八股文19.开创我国公布成文法先例的是A、《刑书》B、《秦律》C、《唐律》D、《大清律例》20.在先秦“百家争鸣”中,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阴阳家21.中国历史上,建构起第一个完整道德规范体系的是A、周文王B、庄子C、孔子D、孟子22.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五常之道”指的是A、天、地、君、亲、师B、仁、义、礼、智、信C、恭、宽、信、敏、惠D、温、良、恭、俭、让23.在仁的丰富道德内涵中,核心是A、爱人B、忠孝C、宽惠D、恭信24.墨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是A、谦让B、法治C、兼爱D、诚信25.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A、知行合一B、尽心知性C、天理人欲D、伦理道德26.下列选项中,属于明代文学名著的是A、《三国演义》B、《红楼梦》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27.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诗人独立创作新阶段的标志是A、《诗经》的诞生B、骚体诗的出现C、汉赋的出现D、汉乐府民歌的出现28.戏剧《牡丹亭》的作者是A、汤显祖B、关汉卿C、马致远D、孔尚任29.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忠烈正义的脸谱颜色是A、红色B、蓝色C、紫色D、白色30.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称为A、雅言B、通语C、官话D、普通话二、多选题31.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A、高句丽王城B、五台山C、中国丹霞D、昆曲E、中国功夫32.东北平原上居住着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下列选项中,源于这一地域,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有A、满族B、鲜卑C、契丹D、金人E、黎族33.唐宋时期,出现的新货币形式主要有A、僦柜B、刀币C、飞钱D、交子E、五铢钱34.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的有A、周敦颐B、朱熹C、张载D、程颐E、陆象山3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有A、《三字经》B、《千字文》C、《百家姓》D、《国语》E、《仓颉篇》三、名词解释36.中国传统文化37.九州38.西域39.五礼40.诗言志四、问答题41.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有哪些?4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有哪些?43.简述我国传统商贸的模式。
全国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00321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00321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礼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A、道德B、礼仪C、人文D、科学2.唐朝时,在今西藏地区主要居住的民族是()A、羌族B、吐蕃C、鲜卑D、回纥3.历来有居“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A、山东B、山西C、湖南D、湖北4.我国现行的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彝文B、朝鲜文C、傣文D、蒙古文5.中国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A、从西南向东南逐渐移动B、从西北向东北逐渐移动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移动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6.在保护自然方面,“不违天时”观念的提出者是()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宋代“通漕四渠”的是()A、广济河B、金水河C、惠民河D、淮河8.氏族制度形成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商代D、周代9.汉朝地方行政体系中,最小的单位是()A、里B、乡C、亭D、县10.儒家“仁者,人也”最基本的要求是()A、“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庄子哲学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强调对生活的超越。
摆脱、超越的方法是()A、无为B、齐物C、天人感应D、道法自然12.汉代灭南越,设立珠崖、南海等九郡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宣帝13.士人群体真正构变成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士族阶层是在()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14.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负责政策执行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内使省15.明朝用“八股文”取士,题目就出自朱熹的()A、《楚辞章句》B、《古今图书集成》C、《四书章句》D、《五经正义》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揭示出自()A、《山坡羊•潼关怀古》B、《一枝花•不伏老》C、《哨遍.高祖还乡》D、《西园闻见录.关税》17.我国南方稻麦两熟制形成于()A、西汉B、东汉C、北宋D、南宋18.下列选项中,属于秋季的节气是()A、雨水B、小满C、处暑D、小寒19.晚清时期,广州为给外商外货提供场所专设了()A、四夷馆B、十三行C、番邦行D、迎宾馆20.下列选项中,历史上曾以狗拉爬犁为交通工具的民族是()A、赫哲族B、黎族C、傣族D、瑶族21.中医肺腑学说的思想来源是()A、“天人合一”学说B、“阴阳五行”学说C、“知行合一”学说D、“中和之德”学说22.下列选项中,已出现雕版印刷术的是()A、周代B、秦代C、汉代D、唐代23.古代“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了皇帝拥有()A、司法权B、军事权C、财经权D、行政权24.礼起源于()A、祭祀B、法律C、习俗D、神话25.天子亲自前往泰山祭祀,这种祭祀方式属于()A、就祭B、望祭C、周祭D、合祭26.荒礼属于()A、冠礼B、婚礼C、诞生礼D、凶礼27.“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所描述的场景会出现于()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重阳节28.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下列选项不属于“四谛”法的是()A、苦B、集C、灭D、爱2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的教学思想是()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学思结合30.中国对乐理的认识很早,周代已创立了五音阶体系。
《中国文化概论》00321自考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00321自考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重点汇总)
分析“中和之美”审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中和之美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述中“中声”,“中音”,“中和”,“和”等概念含义相通,用于音乐、道德修养、政治教化,反映当时音乐、道德、、政教一体的社会观念。
孔子对《诗》的评价也以“中和之美”作为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都得了体现。
今天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1) 重整体、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2) 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的类比思维。
3) 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辨证思维。
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1)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
2) 科学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高度的集权需要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而经过科举选拔而来的大小官僚是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程度最高的阶层。
3) 科学考试制度给中国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记,无论是运动、文学、制度、事业都带有应考的性质,迎合当时主考的意旨,所说之话,所作之文大多与实际生活不发生关系。
明清之后,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已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1) 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2) 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
3) 秦汉以后,君主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专制社会里,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受到时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力造成了传统的沉闷与单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代码 00321)一、单项选择题。
1. “文”的本意是“错画”,也就是 A A.花纹 B.文采C.文章D.文化2. 《世界遗产公约》的全称是 C A.《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 C.《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 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是发生在 D A.先秦时期 B.东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4. 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 A A.1万年 B.2万年C.5 万年D.7万年5.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是 C A. 秦朝 B.汉朝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6. 曾被汉武帝派往西域,为打通著名的“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B A.唐蒙B.张骞C.张衡D.司马相如7. 魏晋崇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结果是 C A.哲理小诗的兴起 B.爱情诗的兴起C.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D.宫廷诗、仕女画的兴起8.曾经四次出家,在历代皇帝中佞佛最甚的是 BA.梁文帝B.梁武帝C.唐玄宗D.宋徽宗9.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专著是 DA.《大学》B.《四库全书》C.《天论》D.《梦溪笔谈》10. 在人生观上,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是 B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11.曾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的皇帝是 CA.顺治皇帝B.康熙皇帝C.雍正皇帝D.乾隆皇帝B.《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D.《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公约》1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A.《淮南子》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3.中国的乐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据统计,《诗经》中所提及的乐器有 DA.20 种B.22 种C.25 种D.29 种14. 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C A.《大清律》 B.《大清刑律》 C.《大清律例》 D.《大清刑法》18. 在封建社会中,给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 C A.什伍制 B.里甲制 C.科举制D.井田制19. 古代法典《汤刑》产生于B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20.古代婚制有CA.“周公三礼”B.“周 公五礼” 21.民间的“洗三”仪式是BA.敬神仪式B.诞生庆贺仪式C.祝寿仪式D.开工仪式22.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是 DA.《胡腾》B.《胡旋》C.《兰陵王》D.《霓裳羽衣舞》23.在古代“知行”观的论述中,提出“行先知后”学说的是 DA.荀子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24.“杂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BA.唐代中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元代初期25. 在唐代,领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A.白居易B.柳宗元C.韩愈D.李白26.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一价值原则的提出者是 B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15.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 C A.老子传说 B.黄道婆传说C.鲁班传说16. 医学在古代被视为CA.“技术”的一部分B.“方术”的一部分D. 灶君传说C. “方技”的一部分D. “技艺”的一部分 DC.“周公六礼”D.“周公九礼”27.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是 CA.“平和”B.“朦胧”C.“中和”D.“高雅”28.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BA.《论语》B.《周易》C.《尚书》D.《大学》29.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生是从“修身”开始。
这是出自 AA.《大学》B.《易经》C.《论语》D.《孟子》30.在唐代,作カ国家语文教育統一教材的是 CA.《四书集注》B.《论语》C.《五经正义》D.《三字经》二、多项选择题。
31.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
这平原与丘陵相间内,由三个平原构成。
它们是 ABDA.汉江平原B.鄱阳湖平原C.珠江三角洲平原D.长江三角洲平原E.洞庭湖平原32.天神祭祀包括 ABDA.天帝祭祀B.日月星辰祭祀C.祖先祭祀D.气象神祭祀E.鬼神祭祀33.《诗经》共分三大部分,分别是 ACDA.风B.诗C.雅D.颂E.辞34.明清之际,中国政府以“协和万邦”的心态,聘洋人在朝廷担任职务。
代表性的人物有 ABCDA.利玛窦B.汤若望C.白晋D.郎世宁E.汤显祖35.先秦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主要有 ABCDE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E.阴阳家三、名词解释题。
36.古代计时器漏壶所谓计时器漏壶,是用一个固定尺寸的铜壶盛水,在壶壁上刻画时刻的标记,再根据壶水淹浸的部位读出对应的时刻来。
37.“三纲” “三纲”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
他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视作“王道之三纲”。
“三纲”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后来被演绎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38.“集” 方的贸易场所叫“集”。
开集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
集市上的各类商品都有常设的出摊地点,如粮市、菜市等,约定俗成,井然有序。
39.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是人类创造的-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0.宗法制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这种制度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四、简答题。
41.简述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
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了植树造林运动。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朱元璋为建造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 5000 万棵格桐树和棕榈、漆树。
之后又把种植桑树、枣树的命令推广到全国范围。
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 10亿棵左右。
这是明朝政权的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42.简述传统工匠的三个特点。
1.具有手艺性,讲究手的巧慧、手的经验、手工的审美效果,背定用双手实现人脑想法的工匠能力。
2.无法合作性,说明传统的手工业劳动是小规模的,超出了一定的控制范用,扩大经营生产就会变形。
3.唯一性,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人们随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欣赏习惯;一样的活儿换了别人干,人们就不认了。
43.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
1.因材施教2.启发诱导3.学思结合4.教学相长44.简述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
1.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官员举荐。
2.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
3.严格考试。
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45.简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促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
2.促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
3.促成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
46.简述中国人的语言观念。
1.一方面是对语言这文化事项的看法,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
2.另一方而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探索等。
五、论述题。
47.为什么说传统婚姻仪礼不仅是个人的“终身大事”,而且是家族社会的阖家大事?1.首先,婚姻关系能否订立,须取得家族祖先的同意。
男家经媒人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后,将其放在和先神位前的香炉下三日,在此期间如果家中人畜平安,表示已经取得家神的同意。
2.其次,以聘娶的形式实行家族间婚姻包办与人财交换。
男女双方没有婚姻的自主权,婚姻关系的缔结要靠“父母之命,媒灼之言”。
无论怎样简化,聘娶婚的关键环节依然存在。
聘婚论财,将男女双方的个人结合变成家族之间的人财交换行为。
3.再次,拜见尊长,庙见祖先,家族对新成员的接纳。
成婚之礼是经过拜见公婆与庙见祖先,得到家庭、祖宗的承认之后,嫁来的女子才获得加入本宗为妇的身份。
婚姻礼俗的各个环节都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
48.怎样理解中国古代教育中的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相长”的命题是《礼记:学记》首先提出来的。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能力的不是;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感。
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困惑,才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奋发自强。
所以,教学活动并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双方都能受益的双向互动过程。
教师不只是在传授知识,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弱点,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努力思考,不断强化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
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得到提高。
“教学相长”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