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全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课堂专用复习资料艺术概论孙美兰版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艺术的定义?(需记忆的标识)★★★★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答:何为艺术?国内外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席勒的游戏论等,本教材认为,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思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映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
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所以艺术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
1、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2、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只需了解的标识)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具有审美价值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具有使用价值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需记忆的标识)艺术形态的特点有哪些?★★(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二)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二,就是它要求生产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从而获得艺术生产对象化的、现实的、(三)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三,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到产品之中。
舞蹈艺术概论 2(1)教材

《六代舞》
周代的《六代舞》是西周雅乐的主要内容 ,关于他的演出仪式用途都有名文规定, 不能随便使用,周代将这些乐舞用于礼仪 祭祀。
可分为文舞、武舞两大类,其中《云门》 、 《大章》、《大韶》、《大夏》属于文舞; 《大濩》、《大武》则属于武舞。
2、春秋战国时期舞蹈的功能 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提出了“乐教”。他们认 为乐教可以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儒家发展了 舞蹈的教育功能。 3、隋唐时期舞蹈的功能 隋唐时期,”七部乐“”九部乐“在当时具 有政治功能。 4、五四时期 蔡元培,提出用美育代替宗教。美育(舞蹈、 音乐、美术)。舞蹈具有美育功能,舞者的快 乐是从筋骨中发出来的,是用一种运动来实现 感情冲刺的。
我国古代的学者普遍认为:
“舞蹈是表现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而人的情 感则是由客观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舞蹈所表现 的情感则是那种用语言和唱歌所不足以表达的 情感。”
现当代著名著名学者和美学家对舞蹈的看法: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在《说舞》一文中写道 :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 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当代舞蹈家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中对舞 蹈的定义“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凡是 借着人体有组织和有规律的动作,通过作者对 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然后用 精炼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地反映了某些形象鲜 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个人或者多数人的生活 、思想和情感都可称之为舞蹈。”
九部乐:到了隋炀帝时期,又设置清乐、西凉、龟兹
、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为九部乐, 亦即提升杂技中的康国、疏勒入部,并以“西凉”一名 代替“国伎”。
第三节 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功能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总结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总结第一章:舞蹈的定义和起源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节奏和空间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人类生活的早期阶段,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世界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探索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舞蹈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定义和起源。
第二章:舞蹈的基本元素舞蹈的基本元素包括身体动作、节奏、音乐、空间和时间。
身体动作是舞蹈的核心,通过不同的动作方式和技巧,舞者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节奏和音乐则为舞蹈提供了感性和情感上的支持。
空间和时间则决定了舞者在舞台上的位置和动作的顺序。
第三章:舞蹈的类型和风格舞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风格,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和街舞等。
每种类型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要求。
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舞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和艺术表达形式。
第四章:舞蹈的表演和欣赏舞蹈的表演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舞台表现力。
通过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如独舞、群舞和合唱舞等,舞者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观众在欣赏舞蹈时,可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五章:舞蹈的教育和培训舞蹈的教育和培训是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训练,舞者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舞蹈教育也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第六章:舞蹈与社会舞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传达出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带来丰富的娱乐和文化体验。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舞蹈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舞蹈艺术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舞蹈类型和风格,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舞蹈的表演和欣赏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观众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舞蹈的教育和培训是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舞者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舞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传达出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带来丰富的娱乐和文化体验。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

舞蹈艺术概论第二章舞蹈得艺术特性第一节舞蹈形象就是直观得动态性得形象舞蹈得艺术特性就就是舞蹈形象就是一种直观得、动态性得形象。
它具有:1、直觉性:舞蹈形象就是一种直观得艺术形象,它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得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得。
2、动作性:舞蹈形象就是一种不停流动状态得直觉形象。
舞蹈动作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3、节奏性:舞蹈得动态形象就是一种具有节奏性得动态形象。
分为: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4、造型性:舞蹈就是一种动态得造型艺术。
包括:人体动作得姿态与舞蹈得构图第二节舞蹈艺术得内在本质就是抒情性抒情性——舞蹈最重要得内部艺术特征,就是舞蹈得内在本质属性、就是舞蹈艺术得一个主要审美特征,这就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得。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得各种情感与情绪得动作称为表情性动作。
分为面部表情与身段表情舞蹈就是一种抒情性得艺术,舞蹈擅长于抒情,但并不等于说不能用舞蹈得艺术手段表现比较复杂得故事情节与人物之间性格得矛盾冲突。
我们认为“在抒情中叙事”与“在叙述中抒情”就是情节性舞蹈与舞剧结构比较理想得艺术表现方法。
舞蹈中得情感就是体现着一定思想内涵得情感,而舞蹈中所蕴含得思想则就是充满了感情得思想。
第三节舞蹈就是一种综合性得艺术综合性:舞蹈就是与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手段与艺术类型有着密切得关系,所以它就是一门综合性得表演艺术,集时间性、空间性为一体。
小结本质属性方面来瞧,舞蹈得艺术特性就是它得抒情性;而从舞蹈艺术展现方式来瞧,舞蹈得艺术特性则就是它得艺术综合性。
舞蹈得艺术特性就就是:以人得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与造型性得直观得动态得舞蹈形象,表现人得情感与思想,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得一种艺术。
第三章舞蹈得社会功能第一节舞蹈得功能作为艺术之一得舞蹈,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起到得作用与影响,就是舞蹈得功能。
舞蹈概论的课件

第一章鉴赏导论第一节舞蹈鉴赏的本质一、舞蹈鉴赏概念: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对人体动态美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
具体说,它是鉴赏者通过作品中所展现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动作、构图、技巧、韵味、表情、音乐所组成的故意味的形式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舞蹈鉴赏的本质舞蹈鉴赏的本质是舞蹈艺术作品价值的体现。
第二节舞蹈鉴赏活动的条件构成和心理过程一、舞蹈鉴赏活动的条件构成构成舞蹈鉴赏活动,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鉴赏主体、鉴赏客体、鉴赏中介鉴赏主体相互作用鉴赏客体(作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人)鉴赏中介(舞蹈审美实践)(被鉴赏的舞蹈艺术作品)通过舞蹈鉴赏活动(创造性活动)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通过舞蹈审美实践后,两者相互作用,就构成舞蹈鉴赏活动。
对于那谙熟舞蹈艺术的鉴赏者来说,鉴赏舞蹈表演是一种视听觉的高级艺术享受。
在鉴赏过程中,舞蹈作品积极影响着鉴赏主体,唤起鉴赏者的情感活动;鉴赏者又要根据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与之相结合,并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即鉴赏者的介入,努力领略和揭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与思想意蕴,并通过想象和联想去丰富和补充舞蹈舞蹈作品的形象,使其更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使鉴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第三节舞蹈鉴赏的社会作用一、舞蹈鉴赏的社会作用1 、审美教育作用舞蹈艺术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能够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舞蹈作为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工具的超语言艺术是通过美的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所塑造的一系列优美形象来表现生活的美。
它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感化作用浅移默化的。
同时又是强烈鲜明震撼人心的。
2 、艺术教育作用舞蹈是人们以劳动和生活为基础遵循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含着无穷的艺术之美,是一种“故意味的形式”。
在优秀的作品中,一切形式因素都是为内容来服务的。
鉴赏中通过对舞蹈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索、剖析形式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鉴赏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觅到方向,而且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重要手段之一。
(完整word版)艺术概论 复习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简答)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舞蹈艺术概论

⑥宣传教化、团结群众
《百兽率舞》体现了舞蹈的教育功能,特点一是以舞蹈的特性和人的特性决 定的,从古至今从未消失,人的根本性意识就是他有自娱意识。
①独舞:又叫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 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 的独立的舞蹈作品;
另一类为舞剧和大型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独舞演员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有较高的表演技巧和
较强的刻画人物的能力。通常由具有较高艺术表现力的演员担任。
②双人舞:由两个人(通常为一男一女)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 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 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的一个主题的舞蹈。一般亦可分为两类:一 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群舞:凡六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
⑤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 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⑥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古代乐舞到今天的各民 族的民间舞蹈中,歌舞一直是占有重要位置的艺术样式。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 又善于叙事,能表现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舞蹈的概念
舞蹈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 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艺 术。
《舞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the dance课程编码:130220022总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适用对象:音乐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舞蹈特长)学生先修课程:舞蹈赏析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舞蹈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2.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舞蹈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舞蹈文化的基本原理,掌握舞蹈文化的基础理论,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有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以企提高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理论修养。
为进一步学习中外舞蹈历史以及与舞蹈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如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等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舞蹈的特性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1-1 从各种艺术审美特征的比较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1-2 从舞蹈艺术的本体来看舞蹈的特性重点:掌握舞蹈艺术的特性。
难点:对舞蹈本体的认识第2章:舞蹈的功能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掌握舞蹈的基本功能重点:熟悉舞蹈的功能。
难点:理解舞蹈功能的意义第3章:舞蹈的种类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3-1 我国舞蹈种类的历史形成和发展3-2 我国舞蹈分类的原则和方法3-3 各种不同种类舞蹈的艺术特性重点:掌握舞蹈种类的形成与发展难点:区分不同舞蹈的艺术特性第4章:舞蹈的起源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 研究舞蹈起源的目的4-2 研究舞蹈起源的方法4-3 对舞蹈起源的各种理论和观点4-4 我们对舞蹈起源的看法重点:了解舞蹈的起源难点:了解舞蹈的起源第5章:舞蹈的发展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5-1 舞蹈发展的规律5-2 影响舞蹈发展的外部因素5-3 影响舞蹈发展的内部因素重点:了解舞蹈的发展难点:了解舞蹈的发展第6章: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6-1 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6-2 舞蹈作品是舞蹈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晶6-3 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生活的美学原则重点:掌握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难点:掌握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第7章: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授课学时:87-1 题材和主题7-2 人物和情节7-3 人物和氛围7-4 结构和布局重点:掌握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难点:掌握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三、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48,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
舞蹈艺术概论 课件

在人类语言发展的同时,古希腊哲学家曾说: 舞蹈是以手势讲话的艺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 的乐舞思想中,提到乐舞是一种表现艺术,可以 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这一观点反映了乐舞的真实 本质。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在《说舞》一文中 写道: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 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朱载堉首创了舞学的概念,将舞从乐 中提升出来,使舞蹈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且加以重视和研究。
▪ 3、舞蹈是一种情同四海的人体语言
二、从艺术分类学角度
▪ 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概念的抽象有反 映和表现。它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审美 的反映和表现。而审美的表现和反映是艺术家根 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 择、加工、概括,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 创造性的反映和表现。艺术具有形象性、典型性 和情感性。
▪
舞蹈的物质载体是人的身体,是以人体的动
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等为主要表现手段。
▪ 1、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分类
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舞蹈)
舞蹈在空间中运行,受时间限制。
▪
音乐
绘画
▪ 2、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
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舞蹈)
绘画
▪ 3、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
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
第二章 舞蹈的功能
舞蹈因其功能的存在,并且发展着。 ▪ 一、在研究舞蹈功能时,应认识到: ▪ 1、舞蹈的功能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 2、舞蹈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介来发挥其作用的。舞蹈美
是一种集功利性、审美性为一体的一种形势美。 ▪ 二、在研究舞蹈功能时,应建立的观点: ▪ 1、大舞蹈观念(广义):广泛存在于人们中间的集娱乐、
舞蹈艺术概论 课件

而从舞蹈艺术表现方式特点来看,舞蹈的艺术特 性则是它的艺术综合性。
▪
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
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文
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和造型性
的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
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 ⑤通过舞蹈可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通过舞剧《丝路花雨》通过生动的形象,了解盛唐时 期丝绸之路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盛况,从 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敦煌舞蹈艺术,以及风土人情, 穿着爱好等人文景观。
▪ ⑥宣传教化、团结群众
《百兽率舞》体现了舞蹈的教育功能,特点一是以舞蹈 的特性和人的特性决定的,从古至今从未消失,人的根本 性意识就是他有自娱意识。
▪ ②祭祀作用:例:“六代舞”(周代)系列祭祀 舞蹈,达到人与神的交流。
▪ ③娱乐: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或某种节目。
▪ ④狩猎:猎人们边说边跳,利用形体把狩猎的过 程和胜利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从中年青人可以 生动地从中知道如何去获得狩猎的成功。
▪ ⑤性爱的功能:在原始社会中,两性相爱,都是 通过舞蹈这种形式来表达的,这在当时非常普遍。
▪ 二、怎样学习舞蹈理论 ▪ 1、从实际情况出发,联系自己的实践。 ▪ 2、要面对当前舞蹈艺术的发展。 ▪ 3、我们研究的方法要由今到古,由中到
外。
▪ 4、学习舞蹈理论要持之以恒。
第一章 舞蹈的特性
▪ 一、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舞蹈
▪ (一)、从哲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角度 ▪ 1、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舞蹈艺术概论
课程内容 *请重点留意P115*
导论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说明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说明第一章:舞蹈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舞蹈艺术概论的第一章主要介绍舞蹈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了解舞蹈艺术的起源,追溯舞蹈的历史发展,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形式和特点。
同时,还将讨论舞蹈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并介绍一些舞蹈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第二章:舞蹈的基本要素在舞蹈艺术概论的第二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舞蹈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包括舞蹈动作、舞蹈姿势、舞蹈节奏和舞蹈表达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舞蹈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并增进我们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三章:舞蹈的风格和流派第三章主要介绍舞蹈的风格和流派。
我们将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舞蹈风格,并探讨每种流派的特点和特色。
通过对这些舞蹈风格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拓展我们对世界文化的认知。
第四章:舞蹈教育和舞蹈训练舞蹈艺术概论的第四章重点探讨舞蹈教育和舞蹈训练。
我们将了解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
同时,我们还将深入探讨舞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身体训练、灵敏度培养和技巧训练等。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舞蹈艺术。
第五章:舞蹈与身体在舞蹈艺术概论的第五章中,我们将研究舞蹈与身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了解舞蹈对身体的塑造和训练作用,探讨不同舞蹈形式对身体能力和表演能力的要求。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身体在舞蹈中的表现力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身体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舞蹈与音乐第六章主要研究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我们将探讨舞蹈与音乐的配合和协调,了解舞蹈和音乐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不同类型音乐对舞蹈的影响和舞蹈音乐的演变。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舞蹈和音乐的共同语言和表达方式。
第七章:舞蹈与戏剧在舞蹈艺术概论的第七章中,我们将研究舞蹈与戏剧的关系。
我们将深入了解舞剧、舞台剧和舞剧等舞蹈与戏剧形式的融合,探索舞蹈和戏剧在创作和表演中的交互作用。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1.整理核心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第1章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1.1复习笔记一、舞蹈的艺术本质1艺术的本质(1)主要学派主要学说有两大派,即“艺术是现实的模仿再现''和“艺术是人的情感表现”。
此后又出现了“艺术在于形式的创造”“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即直觉”“艺术是人的原始本能冲动”等其他学说。
(2)代表人物①列夫•托尔斯泰a.王要观点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从情感的真挚性、感染性和宗教性等方面来探讨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他认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只要作者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了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
b.艺术的定义列夫•托尔斯泰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将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被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②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列夫•托尔斯泰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订正,认为:a.语言在表现人们的感情的同时也表现人们的思想。
b.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四周的现实的影响下所体验过的感情和思想,并且给予它们以一定的形象表现。
③我国文艺界我国文艺界大多认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将其作为对艺术认识的出发点。
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2舞蹈的艺术本质(1)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且受艺术共性的制约。
(2)舞蹈艺术是以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舞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舞蹈艺术概论”是一门艺术类舞蹈表演(体育)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研究和掌握舞蹈知识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舞蹈作品赏析,使学生掌握舞蹈的本质与审美特征、艺术特性、社会功能、种类和发展等知识,建立对舞蹈艺术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开展舞蹈理论研究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舞蹈的本质属性,理解舞蹈美的构成和形式,初步认识舞蹈作品的意境创造,具备舞蹈构图能力,提高文化艺术素质,规范舞蹈表演形象。
理论教学的内容包括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舞蹈的艺术特性和舞蹈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介绍舞蹈的艺术本质和社会生活审美本质,以及对舞蹈本质内涵的释义和舞蹈的审美特征。
第二章介绍舞蹈形象是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是抒情性和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第三章介绍舞蹈的社会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舞蹈的本质属性,理解舞蹈美的构成和形式,初步认识舞蹈作品的意境创造,具备舞蹈构图能力,提高文化艺术素质,规范舞蹈表演形象。
Chapter 13 Dance Languagen 1 Body Movement1.XXX.2.XXX.n 2 Dance Movement1.Master the source of XXX.2.Master the methods of XXX.n 3 Dance Language1.XXX.2.XXX.3.Master XXX.Chapter 14 XXXn 1 XXX1.Understand the XXX.2.Master the golden。
and learn how to compose using the golden。
3.Appreciate Leonardo da Vinci's work "The Last Supper".n 2 XXX1.Master XXX.2.Master the n of stage areas.n 3 n of us Dance Genres1.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lo XXX.2.XXX.3.XXX dance。
2024舞蹈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2024舞蹈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2024年舞蹈艺术概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舞蹈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充满节奏感和美感的特点,以及独特的肢体语言和动作编排。
2.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风格和表现形式各异,如古希腊的古典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和印度的卡塔克舞等。
3.舞蹈的基本元素和技术:舞蹈的基本元素包括身体动作、空间位置、节奏和音乐等。
舞蹈技术则是指舞者在表演时所运用的身体技巧和动作层次的掌握。
其中包括肢体的柔韧性、力量控制、平衡稳定性和表情能力等。
4.不同类型的舞蹈:舞蹈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风格进行分类。
例如古典舞是一种优雅而形式化的舞蹈,现代舞注重抽象表达和身体的自由运动,而民族舞蹈则强调地域和民族文化的特点。
5.舞蹈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舞蹈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塑造身体形象和增强自信心。
同时,它也是人们展示个人才华、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一种方式。
在社会层面上,舞蹈是文化交流和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6.舞蹈的创作和演出:舞蹈创作是指舞者、编舞者和导演根据特定的主题和想法设计动作和形象的过程。
演出则是舞者将创作成果呈现给观众的过程。
7.舞蹈批评和欣赏:舞蹈批评是对舞蹈作品进行艺术性和技术性评价的过程,而舞蹈欣赏则是观众在观看舞蹈时体验和感受到的情感和思考。
8.舞蹈教育和培训:舞蹈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培训使学生掌握舞蹈技能和提高艺术水平的过程。
舞蹈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艺术发展,还能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9.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舞蹈与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影响和交织,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艺术表达。
10.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舞蹈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和文化活动,还具有严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舞蹈考研北舞艺术概论重点资料第七章

简答题▶简述艺术欣赏的过程艺术欣赏是艺术接受的一种,它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并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艺术欣赏作为连接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读者、观众的桥梁,是艺术家和读者观众的双向交流和对话,是艺术创作活动的最终完成,也是艺术批评等艺术研究的基础。
一个完整的艺术欣赏需要欣赏的对象以及欣赏者的审美态度作为前提准备,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艺术欣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感知艺术语言艺术语言伴随着艺术活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成败,是观众艺术欣赏的直观对象。
任何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含蓄蕴藉的艺术语言。
在感知艺术语言的阶段,感觉和知觉是欣赏者主要的心理活动。
在心理学上,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形成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整体的把握,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心理活动。
二者合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共同在艺术欣赏中发挥作用。
例如,在中国的墨竹画中,画家们虽没有再现竹子的自然色彩,但欣赏者们调动自身的感知活动,仍感受到了竹子苍翠碧绿之美。
二、重建艺术形象重建艺术形象是指读者(观众)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借助艺术语言,以自己的想象重新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
欣赏者重建的艺术形象以艺术家在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为基础,但二者之间又不会完全一致,这之间的差异也构成了艺术欣赏中的变异现象,一种是二者大致相符的,另一种是完全相反的情况,这又可分为正向误解和反向误解。
在这一阶段中,联想和想象是欣赏者运用的主要心理要素。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丰富深刻。
想象是指人脑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洛伊·富勒的舞蹈,在融入观众的想象后,既可以是飞舞的蝴蝶,又可以是燃烧的火焰或者闪电。
三、体悟艺术意蕴体悟艺术意蕴是欣赏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获得的最高审美体验,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具体表现为共鸣和顿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艺术概论第二章舞蹈的艺术特性第一节舞蹈形象是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
它具有: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
2、动作性:舞蹈形象是一种不停流动状态的直觉形象。
舞蹈动作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3、节奏性:舞蹈的动态形象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
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4、造型性:舞蹈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
包括:人体动作的姿态和舞蹈的构图第二节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是抒情性抒情性——舞蹈最重要的内部艺术特征,是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主要审美特征,这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的。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为表情性动作。
分为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舞蹈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舞蹈擅长于抒情,但并不等于说不能用舞蹈的艺术手段表现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性格的矛盾冲突。
我们认为“在抒情中叙事”和“在叙述中抒情”是情节性舞蹈和舞剧结构比较理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舞蹈中的情感是体现着一定思想内涵的情感,而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思想。
第三节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综合性:舞蹈是与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手段和艺术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集时间性、空间性为一体。
小结从舞蹈的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舞蹈形象的直观动态性;从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它的抒情性;而从舞蹈艺术展现方式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则是它的艺术综合性。
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和造型性的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第三章舞蹈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舞蹈的功能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舞蹈的功能。
除了一般艺术功能之外,还有其独自的特殊功能,长期以来舞蹈因其对人类具有多种积极作用而得以存在和发展。
一、在研究舞蹈功能时,应认识到:1、舞蹈的功能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2、舞蹈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介来发挥其作用的。
舞蹈美是一种集功利性、审美性为一体的一种形势美。
二、在研究舞蹈功能时,应建立的观点:1、大舞蹈观念(广义):广泛存在于人们中间的集娱乐、美育、锻炼等作用为一体的舞蹈。
2、舞蹈具有精神解放的功能。
正因如此,它赋予舞蹈一种新的生命力。
3、它可以派生出许多新的学科。
舞蹈和其它艺术相结合,派生出其它的舞蹈艺术。
例:水上芭蕾、冰上芭蕾,它们都是舞蹈与体育相结合的。
第二节舞蹈的古代社会的功能一、以舞达欢:寄情于舞、以舞传情。
娱乐: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或某种节日。
如:《七盘舞》、《胡旋舞》、《霓裳羽衣舞》二、祭祀与祈祷:以舞来达到人与神的交流。
如:“六舞”(周代)三、交流、交谊和择偶:部落联欢结盟,起到相互交流作用,男女之间起到了传情达意的功能,在原始社会中,两性相爱,都是通过舞蹈这种形式来表达。
四、健身、习武、象功:舒展胫骨、宣泄情感,对健美躯体和愉悦身心具有双重作用。
五、教育(劳动教育、战争与狩猎教育、礼仪教育):如”拟兽舞“、”十三舞勺、成童舞象”。
《六代舞》1、周代的《六代舞》是西周雅乐的主要内容,关于他的演出仪式用途都有名文规定,不能随便使用,周代将这些乐舞用于礼仪祭祀。
可分为文舞、武舞两大类,其中《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属于文舞;《大濩》、《大武》则属于武舞。
2、春秋战国时期舞蹈的功能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提出了“乐教”。
他们认为乐教可以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儒家发展了舞蹈的教育功能。
3、隋唐时期舞蹈的功能隋唐时期,”七部乐“”九部乐“在当时具有政治功能。
4、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用美育代替宗教。
美育(舞蹈、音乐、美术)。
舞蹈具有美育功能,舞者的快乐是从筋骨中发出来的,是用一种运动来实现感情冲刺的。
七部乐:以国伎为首,统称燕乐。
隋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后,按历代统治者“功成作乐”的常规,于开皇初年(约公元581—585年)集中整理了汉族传统的、兄弟民族的、外国传入的各种乐舞,制定了七部乐。
此七部乐为: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礼毕)。
如此,隋朝也就开创了历史上在宫廷宴享典礼中使用成套乐舞的先例。
它不仅能显示一个国家的统一与强大,还表现出某种气度和魄力。
九部乐:到了隋炀帝时期,又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为九部乐,亦即提升杂技中的康国、疏勒入部,并以“西凉”一名代替“国伎”。
第三节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功能一、自娱自乐、抒发情怀舞蹈是一种彻底和谐的艺术,既净化了心灵,又锻炼了身体。
二、交流情感、增进友谊舞蹈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舞蹈语言是一种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人类信息的情感语言,不仅能超越国家、种族地域、语言、文字的制约,异性相吸的人体语言沟通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情感。
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富有浓厚的情感因素。
三、增强体质、延长青春舞蹈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它不仅达到健身的目的,还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从而达到身心两方面和谐发展,可以说,以舞健身、以舞健美,是人们的追求。
四、欣赏愉悦、陶冶情操艺术对象可创造出懂得艺术并且可以欣赏美的大众,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作用,能够提高艺术口味,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雀之灵》通过对孔雀灵性的描写,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可以说是以心造舞。
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欣赏作用。
五、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文艺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通过舞剧《丝路花雨》通过生动的形象,了解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盛况,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敦煌舞蹈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穿着爱好等人文景观。
六、宣传教化、团结群众从古至今,舞蹈都有着其独特的宣传教化作用,舞蹈能够成为宣传群众的有力手段,好的舞蹈作品可以给予人们教育和鼓舞。
戴爱莲(1916—2006)国籍:中国出生地: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职业:舞蹈家毕业院校:英国兰伯特芭蕾学校主要成就: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主要作品:《波斯广场的卖花女》、《杨贵妃》、《伞舞》、《警醒》、《进行曲》、《哭泣的垂柳》、《卖》、《游击队的故事》、《思乡曲》、《空袭》、《东江》等我国解放后,戴爱莲出任第一任国家舞蹈团团长;第一任全国舞协主席;第一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第四节舞蹈的社会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舞蹈功能的充分实现需以审美为中介舞蹈的功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着、发展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舞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的,一个时代的舞蹈是一个时代人民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创造出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舞蹈的某些功能削弱了或者是逐渐地消失了,但是舞蹈却有出现了某些新的功能和作用,或者说舞蹈面对的现代化的浪潮,对其功能正在进行着某些转化和整合。
舞蹈的社会功能是从数千年的舞蹈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的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功能在实践中取得何等的效果,则和舞蹈活动的美感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群众为这些活动的美感所吸引,他们才可能被感染,甚至积极投入,然后,才可能在他们中产生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舞蹈的种类第一节舞蹈内容的发展导致不同舞蹈品种的产生一、“舞蹈纹·彩陶盆” 铜贮贝器盖纹饰单一情绪的抒情性舞蹈二、《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载,情绪较为丰富的舞蹈三、周代的乐舞《大武》(周代歌颂武王伐封军事行动的乐舞)叙事性舞蹈四、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叙事性、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五、宋代藏《卓》瑶《跳长鼓》民间舞六、清初《钟馗嫁妹》戏曲舞蹈(歌、舞、戏)我国民族的歌舞剧——戏曲艺术铜贮贝器盖纹饰约在两千年以前的西汉时代的铜贮贝器盖纹饰(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所刻的滇族羽舞图形,共二十三人,除一人带腰刀外,其他二十二人中,八人右手持羽,十四人左手持羽,均头戴羽帽面饰鸟啄,上身袒裸,腰系羽毛带状裙,后垂羽尾,赤足,通身装扮为鸟的形状,舞蹈动作姿态完全一致。
铜贮贝器盖纹饰的装扮以及模拟鸟兽的动作和造型,是古代人们狩猎生活的反映。
这些舞蹈可能就是群众集体跳的表现劳动获得胜利和丰收后的欢乐喜悦情绪的一种抒情性的舞蹈。
第二节舞蹈的分类原则及方法原则、方法:划分舞蹈种类的原则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择定的。
既然我们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把握它的艺术发展规律,以使舞蹈创作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在社会生活中起更大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采用从各种舞蹈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和它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等特点,来进行舞蹈类别的划分。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第三节生活舞蹈生活舞蹈是与人们生活最紧密的舞蹈,功利性和目的性比较强,参与的范围广。
⑴习俗舞蹈(仪式):是为了婚丧嫁娶、丰收等一些喜庆活动所举行的一种群众性舞蹈,参与性也非常强。
如:湖南《伴嫁舞》、土家族《跳丧舞》⑵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巫舞):宗教舞蹈是为了表现一些宗教观念、思想所进行的宗教活动的舞蹈形式,是对神灵的一种形象化再现。
如“巫舞”“萨满舞”;祭祀舞蹈: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的礼仪式舞蹈活动。
如:《六舞》《傩舞》⑶社交舞蹈:是为了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一种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群众性舞蹈。
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⑷自娱舞蹈:具有自娱自乐的目的,是最单纯的一种舞蹈形式。
如:”秧歌“、”迪斯科“、”霹雳舞“⑸体育舞蹈:是舞蹈与体育相结合的舞蹈形式,主要是有健身的体育作用。
如:健身舞、标准舞、剑舞⑹教育舞蹈:主要是为了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所开设的一门舞蹈课程。
达到了舞蹈普及教育的作用,以提高全民族、全人类的文化素质为宗旨的。
我国周代的《六代舞》就是著名的祭祀舞蹈。
(1)《云门》用以祭祀天神(2)《大章》用以祭祀地神(3)《大韶》用以祭祀四方神(日、月、星、海)(4)《大夏》用以祭祀山川(5)《大濩》用以祭祀先妣(女性祖先)(6)《大武》用以祭祀先祖。
(周代著名的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军事行动的乐舞)第四节艺术舞蹈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
第一类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