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案例
大学生心理案例
大学生心理案例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心理案例,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案例一,张同学是一名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感到压力很大。
在高中时,他是班上的学霸,但是进入大学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在课堂上,他经常听到别的同学谈论一些他完全不了解的概念和知识,这让他感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战,产生了自卑情绪。
他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否正确,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案例二,李同学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在大学期间一直感到孤独和压抑。
他觉得自己无法融入班集体,与同学们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他经常一个人独自度过课余时间。
在课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双重压力下,他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和消极。
案例三,王同学是一名大四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
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导致他产生了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
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常常自我怀疑和否定,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焦虑。
以上三个案例反映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孤独、焦虑、恐惧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将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此外,学生自身也应该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总之,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1例大学生自我探索成长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1例大学生自我探索成长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例大学生自我探索成长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引言: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一例大学生自我探索成长的心理咨询案例,探讨其心理问题的根源、解决的方法以及对其个人成长的启示。
一、案例描述李明(化名)是一名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表现出色,荣获了几次奖学金。
然而,最近几个月来,他逐渐出现了焦虑、失眠和自我怀疑的情绪。
在心理咨询中,他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以及对个人价值的怀疑。
二、问题分析通过与李明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非常优秀,父母的期望也一直很高。
在进入大学后,这种压力进一步加大,他常常感到自己必须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以满足自身和家人的期望。
然而,这种持续的压力导致了他对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怀疑,形成了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
三、解决方法针对李明的问题,我采用了以下解决方法:1. 接纳情绪:首先,我帮助李明接纳他内心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情绪。
告诉他,这些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类似的情绪波动。
2. 设定明确目标:协助李明明确自己的目标,理清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
通过强调个人兴趣和激发内在动机,帮助他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情。
3. 建立自我认同:与李明一起,我详细了解了他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并鼓励他将这些与自身的目标相结合。
通过显现自己的独特性和优势,他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独特性的认同感。
4. 学习应对技能:教授李明一些应对焦虑和自我怀疑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放松训练等,帮助他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五、个人成长的启示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李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还收获了以下个人成长的启示:1. 真实的自我:他开始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包括自己的爱好、价值观和个人兴趣。
从而,他逐渐摆脱了仅仅以成绩评估自身价值的心理桎梏。
2. 接纳和疏导情绪:通过咨询过程中的情绪疏导,他逐渐学会了如何接受和应对各种情绪波动。
这使他更加坚韧,并为未来的挑战做好了准备。
(完整版)自我意识训练案例——团体辅导方案
自我意识训练案例一一团体辅导方案总体目标1、增加学生对自我的觉察;2、提供机会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发展自我;3、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关心他人、信任他人,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6~ 8人为一小组。
评估方法:1、填写团体效果评估;2、参与者感受总结。
团体活动实施如下第一阶段:初始阶段目标:(1)增进彼此认识;(2)促进相互信任。
活动内容:1. 滚雪球学生开始在教室里自由走动,遇到同学就停下来,微笑握手,然后继续走动,尽可能与每位同学握手。
自由走动约4分钟后,每位同学对面的人就成为他今天的朋友,两人互相介绍。
互相介绍。
接着四人为一组,最后合并成八人小组,连环介绍,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
话中必须包括姓名、个人特征、家乡。
如第一位说“我是来自甘肃平凉的性格内向的王涛”,下位则说“我是来自北京海淀的性格内向的王涛旁边的来自北京丰台的活泼的刘静”。
以此类推,每个人都必须从第一位说起。
介绍完毕,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把全组成员向全班一一介绍。
同学们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另一方面团体向心力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强。
2. 信任之旅。
介绍完毕后,让全体同学站成一圈,按“1、2”依次报数。
报“ 1 ” (或报“ 2 ”)的同学向前一步,同时,要求全体同学从此刻起保持绝对安静。
内圈的同学扮盲人,用布条、眼罩或其它物品蒙住眼睛,然后原地转三圈。
“盲人”体会此时感受,然后由剩下的扮演“向导”的同学每人任选一位“盲人”,带领他走出教室去“旅行”,但二人不能有任何言语交流。
约十分钟后回到教室,摘下眼罩,二人充分交流各自感受约3 分钟。
然后,互换角色,而且也要换同伴,重复之前的活动。
活动完毕,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带领大家讨论以下几个方面:(1)蒙上眼睛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2)你对你的“向导”满意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新发现?(3)作为“向导”,你是怎样理解你的伙伴的?你是怎样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什么?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总结: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同学间的信任,只有自己先做出使对方信任的行为才能相互信任。
自卑案例
案例简介:小王是一个有些内向的大一男生,高中时他成绩优秀,初入大学,家境不太好的他却有些自卑,和同学舍友的关系也处理不好,觉得大家都不喜欢他,这让他郁郁寡欢。
找不到方向的他开始逃课,整日宅在宿舍里打游戏,性格也日渐孤僻。
临近期末,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习,甚至开始觉得读大学根本没有用。
原因分析:1. 小王认为同学都不喜欢自己,感到自卑,这是由于他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出现了矛盾,他不能坦诚接纳自己鼓励自己,并正确认识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盲目抬高别人看轻自己,导致了他的孤僻以及不合群。
2. 小王性格内向,不擅交际,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家庭环境造成的。
家庭气氛和家庭教养方式会从不同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子女的性格;同时大学生离开家庭,也会带来一些心理不适;此外小王家境不太好,这也容易导致他的腼腆。
3. 刚进入大学,来到新环境,小王难以适应。
首先是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环境变化的压力,当小王来到一个陌生新奇的新环境,学习独立生活,难免会有点无所适从;同时从一个“先进”地位的优等生变得默默无闻,这种地位落差也会增强小王的不适感。
4. 小王较少与人主动交流沟通,没有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
进入大学,面对来自各地,性格各异的同学们,建立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第一课,也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的重要一步。
小王因内向而不善交往,同时他又希望大家接纳他,这种交往的欲望与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便导致他更加痛苦。
5. 小王没有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没意识到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
他没有很好地调整和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整日逃课放弃学习,却又惶恐考试成绩将不理想,于是产生困扰,乃至开始怀疑大学本身的意义。
6. 情绪郁闷时小王选择了逃避,在网游里寻求寄托。
当小王在现实世界里郁闷无依,便很容易在游戏上产生心理依赖,游戏人生也使得他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社会活动减少,自我评价降低,同时也导致他脱离群体,成绩下降。
解决方法:1. 小王应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完善自我意识,同时确立良好的自我认同,培养成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问题案例分析和自我和谐量表分解42页PPT
谢谢!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2.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答案就是————
gnothi seauton
这是一行“天书”,在三千多年 前的古希腊,被当作神谕受到顶礼 膜拜。人们把它镌刻在都城德尔阿 波罗神庙的入口处,好让城市的每 一位居民和每一位访客都能第一眼 看到它,都能经常看到它。哲学家 苏格拉底也最喜欢引用这句话,它 的意思是:人啊,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将古希腊戴尔菲城神庙里石碑上的铭文‚认识你
案例分析 透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是过分低估自 己,另一个是过分追求完美。我们每个人都会体验幸 福时的激动、顺利时的欢畅、委屈时的苦闷、挫折时 的悲观、选择时的彷徨,这就是自我意识。人生的幸 福美满其实是人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外部世界是 一回事,我们的内心又是一种境界。有自知之明的人 会为自己制定现实的目标,客观地衡量自己,能够勇 敢地面对失败,挖掘自身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的境界。 自我认知: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
(二)2012年1月16日,当某大学本科生黄某在家中跳楼自杀的消 息传到学校,几乎所有认识黄某的同学都感到难以置信。黄某 性格外向,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连 续两年都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自杀前不久,她还曾向班主任咨 询过报考研究生的有关事宜,并表示去中山大学读研将是自己 未来规划的重要一步。‚太突然了,我想象不出这样一个人有 什么自杀的理由。‛然而,在黄某自信开朗的外表下,因过度 好强的心理导致的焦虑和脆弱一直隐隐存在。据有关同学反映, 黄某对自己要求很高,非常要强,从来不把自己的困难向别人, 什么事情都自己承担,即使在产生巨大压力时也不愿寻求支持 和帮助。第七学期末,黄某所在班级在1月9日至14日期间共要 考6门功课,这使下定决心英语六级一定要考高分的黄某压力陡 增。在遗书中,她提到自己已连续失眠7天,英语六级和某一门 课考得不好,担心要重修,并因此而终日惶惶。1月16日,黄某 在家从楼上跳下,死时手腕处还留有先前割脉自杀缝针的痕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第一节 理解自我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意识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意识最简单的 理解是觉知性。这里所讲意识是指人对客观现 实的自觉能动反映。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 一概念——“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个体对 自身及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本讲
目录
1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3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偏差
4 大学生典型自我意识问题的干预
第1节
理解自我我意识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 拉底特别爱用这句话来教育他的学生。
认识你自已!
• 我是谁? • 我是否有价值? • 我为什么要活着? • 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 面对着这些千百年来哲人思想家不断追寻的问题,
Awareness知觉:演讲者喜欢和三岁的孩子玩,欣赏他们眼中的世界,因为 他们眼里望去一切都是崭新的。拥抱知觉就是拥抱内心中三岁的自己,去 感知就是去记住眼中的世界也曾是崭新的。——(开放的我)
Authentic本真:要流露真性情,做真实的自己。举了美国一个著名棒球手 的例子,他热刺刺绣,退役后还出了一本专门讲刺绣的书。自己喜欢就好, 也不在乎是否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本真的我)
大多数人很关注别人对他的评价和看法,当然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周围朋
友的指点和帮助,但是你不能将命运交给别人的两片嘴唇。很多时候别人对你的
认识是片面的,关键时候是你要相信自己,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悦纳自我。
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我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改变我自己的长相,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培养
整合结果: A: 自我肯定型——积极统一 即:正确的理想我与进步的现实 我的统一) (心情舒畅、生活如意、容易成功) B: 自我否定型——消极统一(胸无大志、悲观失望、难有作为) 自我夸大型——虚假统一 C: 自我冲突型——难以统一(内心苦闷、心事重重、无所适从)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因素
1、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全的标准
2、塑造和控制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1、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全的标准
自知之明: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 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的、 独立的评价自我; 整合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该是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 自我肯定: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该是能积极自我肯定、 有积极内省意识的人; 理想我与现实我统一: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该是理想 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积极进取, 永无止境。
情绪状况 才智状况 社会关系状况 其他状况
评估:积极(+)
消极(-)
第二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⒈答案的数量和质量。即一共写出几个答案,答案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为多。 如果能写出9~10个答案,则大体上可以认为没有特别的障碍。如果只能写
出7个或更少的答案,则可以认为是过分压抑自己。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自我评价偏高——自大 高估自己的魅力和能力,易固执己见和偏执。
自我评价偏高——自大
自尊心过强,极关心自我形象,渴望表现自己, 对自尊的情感反应强烈。 对他人易责备求全,观察问题易简单化。 行动目标过高,对困难估计不足。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自我评价偏低——自卑
大学生认知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走进大学校园,追求知识与梦想。
然而,在众多优秀学子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自我认知的清晰认识,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人生规划模糊,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为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我校特开展一系列认知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自我定位,规划未来人生。
二、案例描述1. 发现问题我校某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对自身专业认知不足,学习动力不足;(2)人生规划模糊,缺乏长远目标;(3)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2. 制定方案针对以上问题,学院制定了以下认知教育方案:(1)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2)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成长经历,激发学生自信心;(3)举办心理讲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4)组织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3. 实施过程(1)新生入学教育学院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讲解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邀请优秀校友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2)优秀毕业生分享会学院定期举办优秀毕业生分享会,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验,激励学生们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3)心理讲座学院邀请心理专家为学生举办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4)生涯规划课程学院开设生涯规划课程,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讲解职业规划、时间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4. 效果评估经过一系列认知教育活动,学生们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对自身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动力明显提高;(2)人生规划更加清晰,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3)心理素质得到提升,面对挫折更加坚强。
三、案例分析1. 认知教育的重要性认知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三——自我意识发展:我是谁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与偏差
1、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 如果说理想自我是指人主要关注自己“想要成为一个 怎样的人”,那么现实自我则关注的是“我是怎样的一个 人”。 所以,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不一定一致。当理想 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将理想与现实自我 很好地结合起来时,就会造成心理冲击,产生自我意识的矛 盾,表现出焦虑和不安。为了摆脱自我意识的矛盾,使自我 意识的主客体两个方面再统一起来,即所谓的自我再统一。
我 我比较胖 我不喜欢自己的身材 我不吃甜食
第三,从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 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也称现实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现实自我 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躯体特 点、行为特点、人格特点、角色特点等的认识。 投射自我也称镜中我,是指个人想象中他人对自己 投射自我 的看法,如想象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 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理想自我也称理想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善的 理想自我 形象,如个人的生活目标和对将来的期待、抱负和成就, 以及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案例2 案例2:
某高校大二学生小张,四川人,来自农村, 某高校大二学生小张,四川人,来自农村,自幼 勤奋好学,成绩优秀。考入大学后,由于城乡差异, 勤奋好学,成绩优秀。考入大学后,由于城乡差异, 他觉得自己在服饰、语言、 他觉得自己在服饰、语言、动作和见识上都不如其他 同学, 同学,包括一向引以为傲的成绩在班里也只是中等水 他内心产生了“先天不如人”的自卑感, 平。他内心产生了“先天不如人”的自卑感,害怕与 同学接触,怕别人发现他的弱点。同时他又不甘心、 同学接触,怕别人发现他的弱点。同时他又不甘心、 不服气,想用加倍的努力换来优异的成绩, 不服气,想用加倍的努力换来优异的成绩,以显示自 己的才能。 己的才能。过分的紧张学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长 期处于焦虑之中,并出现失眠, 期处于焦虑之中,并出现失眠,不得不走进心理咨询 室寻求帮助。 室寻求帮助。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3-自我意识拓展案例_9
自我意识案例
李某,女,18 岁,北京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
来自某省一县
立中学。
在期末考试前一周来到校心理咨询室,向咨询老师倾诉道: “老师,我最近特别难受,已经有两夜没睡着觉了,心跳的特别快, 白天迷迷糊糊,觉得一点劲儿也没有。
期末考试一天天临近,同学
们学习抓的都比较紧,我心里更是着急。
在中学时,老师管理很细, 自习课也常到班上来,我是班长,和老师比一般同学更接近,老师
对我的学习辅导也比较多。
到大学后,老师每堂课都讲很多内容,
下课后就很难找到老师,我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所以其中考试
成绩很不理想,数学才考了 70 分。
别的功课考的也不好,在班上最
多是个中等生。
老师从没表扬过我,同学们也没人注意我,我在班
上变成了一个不受重视的学生。
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军训时
我动作不标准,教官常纠正我,我自己也觉得走得不好看,心理很
不是滋味,宿舍那几个对我有意见的同学也不时向我投来嘲笑的目 光,我心理很气。
在中学时,我一直受老师重视,同学羡慕,就连
校长、主任也不时夸我几句。
高考成绩下来后,我考的不错,为学
校争了光,我心里就更得意了,谁想进大学后,变成这个样子,我
的情绪十分低沉,真受不了这种不受重视的地位……”说到这儿,
她难过地哭了。
点评:帮助她解决心理矛盾,调整失衡心态,应从帮助她正确
认识自我,调整心理落差入手。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第三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大学生常见问题的类型:一、自我认知问题;二、情绪问题;三、学习问题;四、人际关系问题;五、恋爱问题(网恋)一、自我认知障碍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一)自负1、案例介绍:谢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1.65 米,是学校舞蹈队队员,认为自己长得非常漂亮、才能超群。
参加活动积极、踊跃,喜欢卖弄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行。
穿着鲜艳、时尚,常常对同学不屑一顾,看不起周围同学,认为女生穿衣没品位,男生就知道献殷勤。
担任班上文娱委员,什么工作都喜欢插一手,喜欢指使、支配别人做事。
而对别人提的意见却总不能接受,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好的,别人没有资格评论。
2、案例分析:谢同学虽然人长得漂亮,但是极无涵养,平时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与人相处时总是以教训的口气说话,令人难以接受,而且稍有不如别人的时候,便会妒性大发,常常把别人说得一文不值。
种种迹象表明,谢同学明显属于自负。
自负的确定,一般认为只要在以下九个特征中具备五个特征,就可以确定为自负:(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2)喜欢指使别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只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7)渴望持久的关注和赞美;(8)缺乏同情心;(9)有很强的嫉妒心。
自负的人一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可能性、活动的成果以及某些个性品质,他们通常在做事时很自信,而且喜欢选择那些显然是力不胜任的任务,而在遇到挫折后,他们或是沮丧、固执己见,或是把失败的责任推向客观的原因。
常常伴有过分自信、高傲、势利眼、不讲策略和难于相处等性格特征,很容易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案例
工作案例1: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案例——快乐生活【案例简介】:刘政燃同学使我所带的12级造价2班的学生,该生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看不惯其他的一些同学。
他感觉现在的学生都被父母惯得不成样子。
人人有手机,家家有电脑,娇生惯养,特没礼貌,老师说上句,他就迫不及待地接下句。
该生生长在小县城一个双职工家庭里,父母对他的要求比较严格,养成了他爱竞争的性格。
该生相信: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回报。
因此,无论学习多么辛苦,他都拼命干。
但干完了,就难免有些怨气:为什么别人都不累,就我累?为什么有些同学没有努力学习,却享受着比他更好的物质生活?【案例分析】:该生从小在县城长大,那里的生活并不富裕,这养成了他听话、能吃苦的性格。
他考上大城市的大学,现在的情况与他在县城上中学时有很大的反差。
如果他是在城市长大的,我想他的心里落差就不会这么强烈。
我对他讲,他对学生的一些行为反感,比如乱花钱等,并没有错。
但是,他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告诉他们:他们的未来跟家长有没有钱没有多大关系。
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接不了父母的班。
如果父母破了产,连吃饭都会成问题。
他对别人的话过分敏感,这是因为心情不愉快,有挫折感。
想发怒、想发泄也都是正常的反应。
但有一点该学生应该意识到:别人一定会跟你不一样。
不能认为别人有,我也能有。
世界旅馆业大王希尔顿的女儿才18岁就继承的万贯家财,你能抱怨吗?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处理措施】:向该生提出以下几点:首先,要从心态上改变,降低期望值,拉近与现实的距离。
认清现在的学生有车、有电脑是好事,毕竟现在与以前的社会条件不一样了。
其次,想有房子、有车,并努力工作,这很好。
只要做,就心平气和地做好。
再次,少些忌妒。
你有你的优势:年轻、健康、上进、爱竞争、受过良好教育。
你应该用你拥有的去弥补和争取你没有的。
如果只是忌妒别人,不仅不能得到,还失去了固有的优势:你年轻,几年以后你就不再年轻;气大伤身,健康也没有了;不加强学习,你的良好教育也将迅速落伍。
自我认知法律案例素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三,男,28岁,某城市普通白领。
一天,张三在家中通过网络结识了一位名叫李四的网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张三发现李四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为人真诚。
于是,张三决定与李四见面,深入了解这位网友。
二、案例分析1. 自我认知的误区在张三与李四的初次见面中,李四表现得十分热情,张三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三逐渐发现李四并非表面上那么真诚。
李四在交往过程中,多次向张三借取钱财,并承诺日后归还。
然而,李四并未兑现承诺,反而以各种理由推脱。
张三在发现李四的真实面目后,深感自己被欺骗。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自我认知过程,认为自己在这段交往中存在误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分相信他人:张三在初次见面时,对李四的真诚和才华深信不疑,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核实。
(2)忽视自我保护意识:张三在交往过程中,对李四的借款请求没有进行合理的判断,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
(3)缺乏理性分析:张三在发现李四的真实面目后,没有进行理性分析,而是陷入愤怒和自责的情绪中。
2. 法律责任的界定针对张三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张三在交往过程中,因缺乏理性分析和自我保护意识,导致自身遭受经济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张三可以要求李四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返还借款、赔偿损失等。
(2)刑事责任:如果李四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张三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李四的刑事责任。
(3)道德责任:张三在交往过程中,对李四的真诚和才华深信不疑,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核实。
这表明张三在道德层面存在一定的责任。
三、案例启示1.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在结识新朋友时,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性格、价值观等,避免陷入误区。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面对金钱、利益等诱惑时,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理性分析对方的意图,避免上当受骗。
3. 学会理性分析: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学会理性分析,不要被情绪左右。
自我意识案例
自我意识案例
刘泽是一名大三的学生,高一时,有一次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当时他思想开小差,不知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于是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
老师很生气,讽刺了他几句。
说他嘴比较还笨,连话都说不出整句。
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
同学们哄堂大笑,然后又有人窃窃私语,尴尬的刘泽恨不得立即从这个班里消失。
初入高中的这次经历给他带来了很大影响,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主动要求发言过。
更为严重的是,任何老师只要一点名回答问题,他就会心跳加速,紧紧张的手脚出汗。
对此,刘泽也很苦恼,他非常害怕重新经历类似的失败,每次不幸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他都会想:“我本来就不行”,进行自我安慰。
然而,马上就上大四了,自己这样下去将来怎么走向社会?他也很渴望改变现状。
一次偶然的机会,全班出去旅游,晚上大家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花传到他手里,他被大家推到圆圈的中央,必须表演一个节目。
刘泽局促的站了几秒钟,在大家的鼓励下,勇敢地,慢慢地抬起了久违的头,
环顾着周围熟悉的同学,时空交错,不再是哄笑和奚落,而是大家热情期待的眼神。
看到这里,刘泽心中不知是温暖还是委屈,忽然流下了眼泪,当即他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将讲自己困在这件事的的经历。
因为是讲自己的故事,他不但倾注了感情,而且语言很流利。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还有一些有过类似经历的同学不时地点头。
类似情景,不同的反应,刘泽心中的结一点点的解开了,最后,他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他的讲述成为当晚最动人的节目。
心理咨询案例-自我失控
(2)自我调节,增强意志力。对自己的行为正确认知以后,就要制定自我调节计划。首先,从小事开始,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针对自己所确立的目标行为统筹安排,个个击破。如针对自己出言不逊的坏毛病,请同学老师监督,一旦出现目标行为,可作适当的自我惩罚。其次,学会自制,在感到自己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时,要不断劝戒自己“不要发火,忍耐一下”或“我不跟你计较”。或者转移注意力,离开现场去做其他的事情。再次,要大胆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活动。最后,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我失控的状况。如果自我失控症状严重,如有“自虐”“酗酒”等情况,必须求助心理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案例1: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案例——快乐生活【案例简介】:刘政燃同学使我所带的12级造价2班的学生,该生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看不惯其他的一些同学。
他感觉现在的学生都被父母惯得不成样子。
人人有手机,家家有电脑,娇生惯养,特没礼貌,老师说上句,他就迫不及待地接下句。
该生生长在小县城一个双职工家庭里,父母对他的要求比较严格,养成了他爱竞争的性格。
该生相信: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回报。
因此,无论学习多么辛苦,他都拼命干。
但干完了,就难免有些怨气:为什么别人都不累,就我累?为什么有些同学没有努力学习,却享受着比他更好的物质生活?
【案例分析】:该生从小在县城长大,那里的生活并不富裕,这养成了他听话、能吃苦的性格。
他考上大城市的大学,现在的情况与他在县城上中学时有很大的反差。
如果他是在城市长大的,我想他的心里落差就不会这么强烈。
我对他讲,他对学生的一些行为反感,比如乱花钱等,并没有错。
但是,他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告诉他们:他们的未来跟家长有没有钱没有多大关系。
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接不了父母的班。
如果父母破了产,连吃饭都会成问题。
他对别人的话过分敏感,这是因为心情不愉快,有挫折感。
想发怒、想发泄也都是正常的反应。
但有一点该学生应
该意识到:别人一定会跟你不一样。
不能认为别人有,我也能有。
世界旅馆业大王希尔顿的女儿才18岁就继承的万贯家财,你能抱怨吗?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处理措施】:向该生提出以下几点:
首先,要从心态上改变,降低期望值,拉近与现实的距离。
认清现在的学生有车、有电脑是好事,毕竟现在与以前的社会条件不一样了。
其次,想有房子、有车,并努力工作,这很好。
只要做,就心平气和地做好。
再次,少些忌妒。
你有你的优势:年轻、健康、上进、爱竞争、受过良好教育。
你应该用你拥有的去弥补和争取你没有的。
如果只是忌妒别人,不仅不能得到,还失去了固有的优势:你年轻,几年以后你就不再年轻;气大伤身,健康也没有了;不加强学习,你的良好教育也将迅速落伍。
最后,我告诉你,快乐与否与钱并没有关系。
没房没车,一样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快乐。
保持自己的快乐,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
现在该生心态渐渐变得积极起来,明白家庭并不决定自身未来的发展,只要自身不断努力和奋斗就会改变家境,暂时的困难只会是他未来成功的基石。
【工作启示】:作为辅导员应该注意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引导。
很多学生都会嫉妒一些生活条件好的学生或者在学习、工作
当中比较出色的学生。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嫉妒的心理,如果辅导员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嫉妒心理就会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以很好的引导,反而会使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