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可编辑修改word版)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对环境和城市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各地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政策内容、实施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
一、政策背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达到2.15亿吨,平均每个城市居民每天产生垃圾1.2公斤。
这些垃圾主要以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为主,其中可回收物的回收率较低,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为了有效处理和利用这些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2019年,国家卫健委、住建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国所有城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在2025年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
二、政策内容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主要包括立法、宣传、分类收集、处置利用等方面。
1. 立法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我国在2019年先后颁布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推行的范围、分类标准等内容,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宣传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宣传,提高市民的意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3. 分类收集政府在城市的各个社区设置了不同的垃圾桶,分别用于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引导市民将垃圾按照种类进行投放,方便后续的分类处理。
4. 处置利用政府组织相应的部门进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回收,将厨余垃圾进行有机处理,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三、实施效果截止到2021年,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城市覆盖率据统计,在2019年全国有200多个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500多个城市。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近几年来,我国城市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生活垃圾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天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已经达到了2亿吨,约占全球总量的1/4。
其中,很大一部分垃圾都是可以被分类回收利用的可回收垃圾,但由于大部分市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往往将各种垃圾混在一起直接丢弃,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以期推动垃圾分类在城市居民中的普及和推广。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
而政府在整个垃圾分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对垃圾分类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垃圾分类的普及和推广、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垃圾分类政策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垃圾分类政策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政策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各地的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上海率先推出了垃圾分类强制政策,即凡是居住在上海市区域内的居民无论是否存在房产证,都必须按照规定分类垃圾。
而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垃圾分类政策还处于试点阶段,属于自愿参与,即只对一些社区或小区进行试点,探索适合当地的分类方法,以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无论属于哪种分类政策,它们都旨在营造一个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政策的实施要建立在强有力、城市居民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所以,除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外,政府部门还需要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信息共享,推广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保障垃圾分类制度的可落实性。
尽管垃圾分类政策已经在我国城市的几个地方开始得到实施,但是在全国都完全普及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针对不同的城市和社区制定不同的分类政策。
由于我国的城市结构、文化风俗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推行一刀切的统一规定,需因地制宜,根据情况制定分类政策。
二、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监管机制。
除了设置垃圾分类监管部门外,还需要完善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让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都能够有迹可循,确保全过程的透明化。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垃圾分类政策是指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项环保措施。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加强垃圾分类成为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可行性。
1.政策制定:自2018年开始,我国相继发布了多项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垃圾分类的目标和要求。
2.政策执行:各地积极响应,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推动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一些地方还建立了垃圾分类处理平台,实施投入有偿回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度。
3.问题与挑战:尽管已有相关政策,但垃圾分类在我国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居民对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分类设施不全面、处理系统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和挑战仍然需要解决。
1.居民意识:垃圾分类政策的顺利实施与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密切相关。
如果居民没有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使政府有相关政策,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分类设施:垃圾分类需要得到良好的设施支持,包括分类垃圾桶、回收设施等。
只有具备完善的分类设施,才能让居民方便地进行垃圾分类。
3.投入和政策措施: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需要有足够的财政投入和有效的政策措施。
比如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平台、加大对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推行投入有偿回收等,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资源保障。
1.政策良性循环: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环,即通过分类回收,减少垃圾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并将部分垃圾资源化利用,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2.经济效益: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创造经济效益。
通过回收和利用垃圾资源,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并创造就业机会。
3.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政策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研究表明,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对解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对策研究

荒者 从中截留了之外 , 大部分是 由于居民在排放 垃圾时不实行
1 传统 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阻碍 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 。 . 在 垃圾 分类而是 混淆在一起 的缘 故, 致使 统一收集 、 统一 处理的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 断加快 的过程 中, 大量的农村人 口不断地涌 环卫工作者很难进行分类处理 。 因此导致了我 国垃圾资源循环
济实力与 综合 国力 的不 断增强 , 城市化进程也得到快速惊人 的 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带到 了城市。长期生活在农村那种
使他们养成 了随时、 随处 、 随意排放生活垃 发展 。随着城市 的不断扩容 , 城市人 口的飞速增长, 城市居民生 粗放式生活环境中 ,
活 垃圾处理 问题逐 渐成 为了各个城市所 面临 的首 当其冲要 认 圾的习惯 , 对城市里生活垃圾 的定时、 点排放意识淡薄 , 定 这些
随着经济 的发 展 , 城市化进程 的不 断深 化 , 市人 口的急 意识都相对的 比较薄弱 , 城 他们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还只局 限于 剧增 多 , 城市生活垃 圾的排 出总量也在 急剧的攀升 , 如何 才能 经济发展 所造成 的大气 、 水源 等的污染 , 很多居 民都天 真地认 妥善地处 理好数量 如此庞大 的生活垃圾, 一直是 困扰世 界各 国 为环境污染与 自己无关 , 那是应该政府和企业考虑的事情 。他 的难题之一 。因此 , 世界各 国纷纷 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 , 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 创造优美的人居 环境是与我们普 经过 多年 的实践与 总结 , 生活垃圾 的减量化 、 资源化 、 无害化 处 通居 民的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的。 他们完全忽略了我们每一位生 理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 生活垃圾 的首选方法。而能否成功地 活在城市 里的居 民实 际上 是与整座城市 同呼吸共命运 的共 同 实施 这一 方法 的关 键是 制造城 市垃圾 的主体城市居 民的合作 , 的生成 与分类排放 生活 垃圾 的 良好 习惯 , 只有城市居 民的通 力 体 ,只有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位个体 的环保意识提高 了, 那 也就 是说城 市居 民在 日常生活 中要养 成尽量地减 少生活垃 圾 么整座城 市的环境卫生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 特别是对我们 自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将超过3亿吨。
面对如此巨大的生活垃圾数量,垃圾分类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此背景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以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和引导。
本文将从政策的背景和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等角度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以期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政策背景1. 生活垃圾问题突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主要表现在垃圾产生量大、分类不够细致、处理方式单一等方面。
大量垃圾的堆积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压力,改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通过垃圾分类来减少垃圾产生量成为当前政策制定的重要课题。
2. 垃圾分类制度不健全我国虽然在垃圾分类方面已有相关政策文件,但具体实施效果不佳。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垃圾分类概念缺乏普及、居民缺乏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和引导是当前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标。
3. 国际经验借鉴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垃圾分类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国需要从国际经验中汲取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加快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政策内容1. 法律法规建设为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和引导,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2019年7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组织实施等内容。
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在垃圾分类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财政支持、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等方面。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逐年增加,给城市环境和资源利用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我国各地纷纷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旨在通过分类、减量、资源化的管理方式,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再利用率。
本文将就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现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总体目标、分类范围、分类标准等内容,提出到2020年底全面建立覆盖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具体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例如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率先出台了垃圾分类强制性条例,并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罚款措施,推动了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
一些地方还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和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尽管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我国垃圾分类起步晚,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许多居民对分类要求不够理解,导致分类工作难以真正落实。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法机制,一些地方的垃圾分类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甚至演变成了“一刀切”式的强制性要求。
垃圾收运、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设施不完善、配套不到位,也成为了制约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瓶颈。
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校园教育、社区宣传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建立完善的执法机制,加大对垃圾分类政策的监督力度,保障政策的有效执行。
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引导和推动垃圾分类的参与,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doc

xx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环境学基础》xxxxxx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二、论文写作要求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完整word)垃圾分类方法

1.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
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塑料制桶、制盆、制瓶和塑料衣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等类型。
处理方法:可直接进行回收处理,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厨余垃圾:泛指的是做饭后所产生的垃圾。
熟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叶;生厨余垃圾包括果皮、蛋壳、茶渣、骨、扇贝;泛指家庭生活饮食中所需用的来源生料及成品(熟食)或剩饭。
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处理方法:厨余垃圾应当提供给专业化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严禁将废弃食用油脂(包括地沟油)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严禁直接使用厨余垃圾饲养畜禽及鱼类,严禁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厨余垃圾生产肥料。
3.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灯泡、废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处理方法:有害有毒垃圾需特殊正确的方法安全处理。
4。
其他垃圾:指危害较小,但无再次利用价值,如如建筑垃圾类,生活垃圾类等.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纸杯、照片、复写纸、压敏纸、收据用纸、明信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烟头等。
处理方法:一般采取填埋、焚烧、卫生分解等方法,部分还可以使用生物解决,如放蚯蚓。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政策,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政策现状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进行了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
为了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我国各地加大了对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力度,如设置垃圾分类桶、增加垃圾回收站等。
3.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居民改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4. 垃圾分类监督检查。
政府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强化了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力度。
二、政策问题尽管我国在垃圾分类政策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 缺乏统一标准。
由于我国各地对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各不相同,导致了在不同地区垃圾分类标准不一致,给居民带来了困扰。
2.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在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中还存在不足,对于一些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了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效果不佳。
3.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够。
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难度增加。
4. 垃圾分类设施滞后。
一些地区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上滞后于实际需求,导致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便利性不高。
三、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效果,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1. 统一标准。
政府部门应根据国家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对各地的垃圾分类标准进行统一,提高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效率。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垃圾分类是目前我国城市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垃圾分类政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晚,在此之前,大多数城市都是采用传统的“一桶式”垃圾收集方式。
这种方式将各类垃圾混合在一起,使垃圾处理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由于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动,居民普遍存在对垃圾分类的不了解和不积极参与的问题。
二、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发展历程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发展始于1998年,当时上海市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随后,更多的城市相继推出了垃圾分类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将垃圾分类的目标、原则、机制和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广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分类标准、责任分工等方面。
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目标要求主要包括“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等方面。
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等四类垃圾的划分方式。
责任分工主要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垃圾分类职责和义务。
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情况因城市而异。
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投入与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些社区居民也逐渐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也有部分地方存在宣传力度不够、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有必要加强对垃圾分类政策的研究。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垃圾分类职责和义务,提高垃圾分类的规范性和强制性。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分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垃圾分类不仅关乎城市环境的整洁与美观,更关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我国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就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探讨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增加,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而且垃圾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由于长期以来的管理不善和居民的缺乏意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大部分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还是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我国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垃圾分类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垃圾分类的政策,包括立法、规划、标准、资金补助等措施。
各地也不断探索和实施垃圾分类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包括定点投放、定时投放、房屋分类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为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
尽管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但是垃圾分类政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行机制。
其次是居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
再次是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善,缺乏足够的投放设施和收运设施。
最后是垃圾分类管理和运营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希望我国能够更加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并在城市中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我国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法律法规,明确了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生活垃圾被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并对各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了规定和要求。
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广告、宣传片、讲座等形式,向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还针对垃圾分类知识薄弱的人群,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素养。
我国还建立了一体化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
通过在小区、街道等地设立分类垃圾桶、投放点,并配备专门的清运队伍和车辆,实现垃圾分类的逐级收集和运输。
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的混放,并保证各类垃圾能够得到正确的处理。
我国还加强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各级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生活垃圾分类监督部门,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这样一方面能够推动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也能起到警示作用,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我国还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技术手段,将可回收物再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和发酵,有害垃圾进行特殊处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还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共同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对于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要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广和普及,还需要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
相信随着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环境学基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环境学基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环境学基础: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垃圾分类是环保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措施。
当前,中国城市垃圾量激增,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分类、资源化和无害化”。
垃圾减量可以通过精细管理、垃圾减量器和垃圾分类宣传等方式实现。
垃圾分类是把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的属性和用途进行分类。
可以根据垃圾的不同特点和分类原则,将垃圾分为易腐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以便进行分类和处理。
垃圾资源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把垃圾变成可再生资源的过程。
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指通过科学处理手段,分解、利用和消除垃圾中的有害成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制度关键在于要统一分类标准和贯彻执行。
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不仅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参与。
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垃圾分类的法规标准和监管机制。
同时,还应通过宣传和教育等多种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理念。
市民应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并积极参与相关垃圾处理的公益活动,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工作中,垃圾分类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可以加强与学界的合作,利用科技手段,开展垃圾分类的创新研究。
而垃圾就地分类、就地处理的模式,也可以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被进一步探索。
总之,开展环保工作,不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更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实效管理,让整个社会更加重视环保和垃圾分类问题,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和美丽。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
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各地纷纷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
生活垃圾分类是指对由生活活动产生的废品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垃圾分类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率,减少垃圾填埋量和焚烧量,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由于国内垃圾分类意识较弱,大部分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投放规则不了解,造成了垃圾分类执行困难的问题。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设施相对薄弱,尤其是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缺乏,影响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执法力度相对薄弱,也制约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各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制作宣传册和宣传片等方式,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以激发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完善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垃圾分类投放条件。
各地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提供明确的分类指导和分类收集容器,以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以保证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实施。
在国外有一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
日本制定了严格的垃圾分类法律,并建立了完善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居民必须按照规定将生活垃圾分成燃烧垃圾、非燃烧垃圾、可回收垃圾和特殊垃圾等四大类,然后分别投放到对应的收集容器中。
日本政府还鼓励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再生利用,通过有效的垃圾分类政策,实现了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研究和推广仍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对于一个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密集的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本文将探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研究成果。
1.垃圾问题的严重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
据统计,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达到了2.11亿吨,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也超过了1千克。
大量生活垃圾的无序堆放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威胁。
2.国际经验的借鉴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德国、韩国等国家的垃圾分类率已经超过了50%。
这些国家通过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有效减少了垃圾的总量,提高了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通过实施垃圾分类政策,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1.政策法规的出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垃圾管理法》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规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2.分类设施的建设我国各个城市纷纷建设了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包括垃圾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箱等。
这些设施提供了方便的环境,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供了条件。
3.社会宣传和培训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
还组织了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1.法规执行不力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但是在实践中,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些地方政府对垃圾分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政策执行不力。
2.居民参与度不高垃圾分类的成功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目前我国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一些居民仍然习惯将各类垃圾混在一起投放,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效果。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的大量堆积不仅影响城市环境的美观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垃圾分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举措。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自2019年开始实施了垃圾分类政策,旨在推动城市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促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主要分为四大类别,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废药品等对环境有害的垃圾。
湿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果皮等易腐垃圾。
干垃圾主要包括塑料袋、餐巾纸等不易腐垃圾。
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居民的自觉参与。
政府通过建立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分类垃圾桶等配套设施,提供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宣传材料,并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社区和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教育。
居民通过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并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活动。
通过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政府在垃圾分类政策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居民的参与意识较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城市管理的不到位,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导致居民投放垃圾时缺乏便利条件。
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垃圾分类的标准不够明确,有些居民对于某些垃圾的分类标准存在疑惑。
垃圾分类的处罚机制不健全,对于不参与垃圾分类的个人和单位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
垃圾分类的收运和处置工作面临着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湿垃圾的处理,还没有完善的技术和设备。
为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积极性。
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标准和处罚机制,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长,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难题,政府开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2000年,我国首个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在上海市启动,经过几年的试点积累经验,2005年,上海市正式颁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政策。
从此,垃圾分类在我国的城市管理中逐渐引起了重视。
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到2020年,上海、深圳等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实现了全面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政策成效显著。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对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建设、对垃圾分类设施的购置、对垃圾分类宣传的支持等,并对垃圾分类进行了相关的奖惩制度。
这些政策的推动,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地情况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初见成效。
从垃圾分类的组织形式来看,我国的城市垃圾分类主要采取了按村(社区)分类、按户分类、按楼栋分类、按小区分类等方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分类体系。
在分类方式上,我国也采取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别进行分类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了相关的分类指导方案,为居民提供了具体的分类标准和操作指南。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关于城市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规划,投资资金逐年增加,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特别是在大城市的高层住宅小区中,一些高新技术的分类回收站点逐渐投入使用,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政府还大力推动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举办垃圾分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实施。
尽管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理压力。
为了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管理措施、宣传教育等。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研究,探讨其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政策制定政府是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推动力量,政策制定是关键的一步。
我国从2000年起开始在一些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于2005年制定了《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明确了生活垃圾的分类要求和管理办法。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和时间表。
政府的政策制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
二、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
我国《环境保护法》和《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根据《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居民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并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未按要求进行分类投放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罚款。
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改变人们的垃圾分类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管理措施为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在一些城市建立了垃圾分类投放点,为居民提供方便的分类环境;在一些小区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箱,方便居民分类投放。
城市管理部门还加强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这些管理措施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媒体通过各种途径向居民普及和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一些城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展开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一些社区和学校也组织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环境学基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19.2) 《环境学基础》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学习中心:_ _ _ 专业:_ ___姓名:__ _ 学号:____ 成绩:___________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摘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2013年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到2015年,构建起先进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文章以循环经济为视角,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对完善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策略一、生活垃圾的分类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1.可回收垃圾。
它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2.厨余垃圾。
主要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
它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
它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二、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一)垃圾分类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
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就是从居民做起,通过在街道及主要生活区内设置分类垃圾桶来完成垃圾分类的第一步,但是垃圾桶的分类过于粗糙化,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两种分类方式,部分城市再增加一个有害物质,但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种类繁多,仅仅是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无法完全覆盖垃圾种类,并且许多物质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方法,因此垃圾桶的分类过于粗糙,容易导致垃圾分类起点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环境学基础》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成绩: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20.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二、论文写作要求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垃圾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大有“ 垃圾围城”的趋势。
而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一直采取较为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
本文立足于我国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现状与不足,从我国国情出发,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活垃圾分类策略。
把垃圾这一放错地方的资源真正利用起来,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推动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道路。
关键词: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分类回收一、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我国从建国以来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和农村的随处可见恶臭难闻的垃圾堆,极大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而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才开始逐渐采取更为卫生的生活垃圾处理。
因此很多人抱着这种态度,认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是我国今后应当考虑的问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以初级阶段,应当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不应该被这些无关宏旨的小问题绊住脚步。
从过去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无一不是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之后,才开始痛定思痛,全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而事实证明,一旦环境污染的危害造成,要想消除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影响,需要花费几倍的人力和财力去解决。
我国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认清现实,不能重蹈覆辙,走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
从 2002国家建设部曾经委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 8 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十几年过去,收效甚微。
垃圾的问题既然是由垃圾产生,那么我们就从根源出发,从垃圾本身来解决问题。
将其中有用的部分挑拣出来变废为宝,使得垃圾成为资源,这就大大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而那些难以转化为资源的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
一方面体现了源头治理的环境法理念,另一方面也极大提高了垃圾的利用率,使得我国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地利用。
二、我国生活垃圾存在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我国生活垃圾的困境,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的利用率,除了要对生活垃圾加以分类处理之外,我国也要从我国的当前国情出发,搞清楚我国生活垃圾存在的问题,只有搞清楚生活垃圾存在的问题,才能明确方向,知道真正的着力点,从而彻底解决我国生活垃圾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体系不完善我国当前对垃圾分类的管控尚处于初级阶段,多为口号式的倡导。
虽然我国颁布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各项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但是并没有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对城市垃圾混杂处理的约束。
颁布的诸多法律也只是原则性的倡导,提出了口号,却没有可供操作性的措施在后期相辅助。
责任主体不明确、奖惩措施的欠缺都造成了法律的实施性不足。
(二)政府主导力度不足,缺乏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措施我国当前的垃圾分类尚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虽然城市街头的垃圾箱进行了分类安装,但是在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时,垃圾装运车仍然采取一锅端的模式,这种内分外不分的表面工程,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主导力度的欠缺和对垃圾分类认识的浅薄。
要想彻底改变人民群众的垃圾清运习惯,单靠一些浅尝辄止的法律条文难以触及灵魂,而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一系列相配套的措施,并保证这些配套措施的操作性,以点带面来带动人民群众的遵守。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宣传力度的不足我国的环境教育的欠缺和不足一直饱为诟病,从源头治理的理念出发,生活垃圾的产生源头还是来自于我们每一个群众。
我国当前环境教育的不足,导致很多人根本没有垃圾分类的危机意识。
甚至对垃圾分类嗤之以鼻。
垃圾分类并不像其他的工程,其控制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是不现实的,而我国当前环境意识的普遍低迷,是我国在处理垃圾分类问题时必须要面临的一大困境。
三、我国垃圾分类的出路我国生活垃圾加以分类回收利用势在必行,尤其是进入 2016年,我国传统重工业普遍进入产能过剩,矿产资源展现出贫荒的势头,我国之前地大物博的观念必须加以转变,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矿产资源依赖于国外的进口。
因此我国目前的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必须有资源的危机感,效仿以上国家,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尤其是生活垃圾中,有30%-40%是可用的资源,在我国这个庞大的基数下,将会有大量的资源可以被利用起来。
这部分资源的利用将会减少约 74% 的环境污染。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关于垃圾分类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国的法律法规普遍存在过于原则性的缺陷,这就导致了法律难以发挥其应用的引导作用,成为一纸空文。
要制定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法,在法律层面对全国垃圾分类作出规范,任何省、自治区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一基本法行事,制定的区域规章制度不可以越过基本法而行。
同时从政府、企业和民众三方主体出发,明确每一方的责任。
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之所以缺乏执行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内部缺乏严格的强制性措施,使得法律成为软法,难以确保其执行力。
要想保证法律的执行力,在责任明确的前提上,要制定权责分明的奖惩措施,在政策推行的初期必须保证严格的执行力度。
这样民众在法律强制性的约束下,从被迫遵守到逐渐将垃圾分类转化为一种习惯。
为了保证法律的操作性,可以效仿日本,根据每一类生活垃圾的性质制定相关的专门性法律,法律中明确规定每一类生活垃圾的分类规范,制定严格的标准,让每一个民众真正明确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分类到何种标准才能达到国家的规范等。
相关调查表明我国民众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很多并不明确,所以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关举措,确保民众可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而达到垃圾分类基本法所严格要求的分类标准。
我国政府可以效仿国外对生活垃圾严格分为几大类,并仿效关于垃圾分类的日历,让民众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时间应当投放何种垃圾。
结合我国当前的特殊国情,我国可以将社区的垃圾分类管理权力下放给相关的物业管理公司,由其对小区内的垃圾分类加以监管,对那些不遵守垃圾分类条例的居民实行劝说教育。
同时,由于我国当前垃圾分类意识的欠缺,厂家在相关商品的包装上示明相关产品到底属于何种垃圾。
这就要求下级必须严格按照垃圾分类基本法的规定,设定垃圾箱和垃圾清运装置,全国统一标准,只有这样才不致于让民众不知所措,保证政令畅通执行。
由于我国政出多门的特殊现状,导致垃圾分类变成了严峻而复杂的问题去攻克。
生活垃圾当前几乎是处于失控的状态,这和生活垃圾的来源有关,生活垃圾来源广泛,从产生、消费、回收处理涉及到城市管理的诸多部门,而各个部门只能分管垃圾流通的某一环节,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将会从整体上影响垃圾分类的大业难以实现。
所以我国必须打破当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一个统筹规划部门,对垃圾分类做统一管理,这样就避免出现推诿和政令矛盾的情况,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单靠政府和法律的规制可能难以保证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的力量,从市场的角度来规制企业、民众。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可以针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征收垃圾税或者垃圾费,效仿美国采取高额的垃圾回收费,这样企业为了保证利润,民众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利用市场的力量可以不自觉地引导企业和民众对生活垃圾加以分类。
在利用市场力量加以规范的同时,我们可以将生活垃圾分类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理论研究工作,开发垃圾分类的新技术,从技术层面提高垃圾的利用率。
当前我国主要是采取填埋和焚烧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而这种方式各有利弊。
将生活垃圾分类转化成为一种产业,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利润,解决因为垃圾分类而丧失工作的一大批拾荒者。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从过去和未来两个角度对生活垃圾加以规制。
从当下就必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报纸、网络和社交群体的力量向民众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垃圾分类教育。
让每一个民众都熟知垃圾分类知识。
在确保当前垃圾分类教育的同时,要保证后备力量的储蓄,从小学开始就要进行严格的环境教育,在小学课本中,将垃圾分类知识作为素质教育考察的一项内容,同时全国统一垃圾分类的教材,这样可以保证全国标准统一,政令畅通执行,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从生活垃圾的产生源着手,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成分各有区别,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产业的性质,实行生活垃圾的专业化管理。
比如电视台和报社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纸、纸张等生活垃圾,可以针对其行业的特点,实现废纸利用和电视台的直接联系,从源头来解决生活垃圾的分类问题。
四、结语总而言之,我国当前垃圾分类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为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 2015 年 12 月 1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