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各剂型的区别

合集下载

中国药典 剂型

中国药典 剂型

中国药典剂型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和应用的科学。

药物的剂型是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将活性成分与辅料和适宜的制剂技术结合起来,以便制成特定形式和规格的药物制剂,便于患者使用和药师配制。

剂型的选择和设计对于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固体剂型在药物剂型中,固体剂型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一类。

常见的固体剂型包括片剂、胶囊、颗粒剂和粉剂。

片剂是将药物制成薄片状的固体制剂,便于口服。

它们通常由活性成分、辅料和粘合剂组成,并且经过压片等工艺制造。

片剂的制备工艺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吸收性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胶囊是将药物包裹在胶囊壳内的固体剂型。

胶囊的壳体可由动物源或植物纤维素制成,也可以是合成胶。

胶囊剂具有药物包覆性好、便于小儿、老年患者和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等优点。

颗粒剂是将药物制成颗粒状的固体剂型,可直接口服或用于制备其他剂型。

颗粒剂的制备通常包括混合、湿法制粒、干燥、筛分等工艺。

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活性成分的包衣或改质,以提高稳定性和溶解性。

粉剂是将药物制成细粉末的固体剂型,可以直接口服或配制成悬浮液、混悬液等剂型。

粉剂的优点是容易吸收、易于调剂和用药量的控制,适用于小儿、老年患者和需要个体化剂量的患者。

二、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广泛应用于口服、注射、外用等途径。

常见的液体剂型包括口服液、注射液、外用液等。

口服液是一种将药物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剂型。

口服液适用于患者吞咽困难或需要个体化剂量的情况。

口服液的制备通常包括选择适宜的溶剂、调节药物的溶解度、调味等工艺。

注射液是将药物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并配制成符合注射标准的液体剂型。

注射液的制备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无菌性。

注射液的质量和安全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对注射液的制备和质量控制要求极高。

外用液是将药物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剂型,适用于外用药物的局部治疗。

外用液的制备通常要选择适宜的溶剂、调节药物的渗透性和稳定性,并且注重保湿和不引起刺激。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一、固体剂型:1.片剂:片剂是将药物与辅料进行混合压制而成的固体制剂,其特点是易储藏、携带方便、服用简单,广泛用于临床。

但片剂只适合服用量较小的药物,不能应用于溶解速度慢、易吸湿、需缓释的药物。

2.胶囊剂:胶囊剂是把药物封装在胶囊中,包括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胶囊剂对于具有刺激性气味或味道的药物具有遮光、掩味的作用,同时能够保护药物的稳定性,便于患者服用。

3.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通过混合、粉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剂型,其特点是颗粒较大,易于溶解和咀嚼,适合儿童和老年患者服用,常用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

4.干混剂:干混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水溶剂的固体物质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可以提供多种药物同时治疗不同症状的需求,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5.注射剂:注射剂是在生物体内引入药物的剂型,常用于对病情危重、需要快速作用或口服不可行的患者。

注射剂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在临床上用途广泛。

但注射剂的制备复杂,使用限制较多,需经医护人员专业操作。

6.口腔剂:口腔剂包括口服溶液、口服悬浮液、咀嚼片、含片等,适用于治疗较表浅的口腔疾病。

口腔剂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具有较快的作用速度。

二、液体剂型:1.滴剂:滴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通过滴定器滴入眼、耳、鼻等部位的液体制剂。

滴剂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的剂量,常用于眼耳鼻等局部病变的治疗。

2.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药物溶解在水、酒精或甘油等溶媒中,便于口服和吞咽的液体制剂。

口服液易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服用,药物作用迅速。

3.口服悬浮液:口服悬浮液是将药物悬浮在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制剂,需要在使用前摇匀,并且易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服用。

口服悬浮液在胃肠道中的停留时间相对较长,适用于不能咀嚼或溶解的药物。

4.复方制剂:复方制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制成的液体剂型,可以同时发挥多种药物的疗效,减少患者的用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药品剂型分类

药品剂型分类

药品剂型分类药品剂型是指药物的制剂形式,包括口服药、注射剂、外用药等。

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需求和患者群体。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药品剂型分类。

一、固体制剂1.口服固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是指通过口腔吞咽进入人体消化系统的固体制剂。

常见的口服固体制剂有片剂、胶囊、颗粒等。

(1)片剂:片剂是将活性成分和辅料混合后压成片状,具有便携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2)胶囊:胶囊是将活性成分和辅料装入胶囊内,具有掩味作用,易于吞咽等优点。

(3)颗粒:颗粒是将活性成分和辅料混合后制成颗粒状,可以直接吞咽或与水混合后口服。

2.外用固体制剂外用固体制剂是指涂抹在皮肤或黏膜表面的药物。

常见的外用固体制剂数量众多,包括膏霜、贴剂、粉末等。

(1)膏霜:膏霜是将活性成分和辅料混合后制成软膏或乳剂状,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

(2)贴剂:贴剂是将活性成分和辅料制成的药物贴在皮肤上,可以长时间持续释放药物。

(3)粉末:粉末是将药物研磨成细粉末后散布在患处,具有快速吸收和作用的优点。

二、液体制剂1.口服液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是指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消化系统的液态制剂。

常见的口服液体制剂有口服溶液、悬浮液、糖浆等。

(1)口服溶液:口服溶液是将活性成分溶于水或其他溶媒中,具有吸收快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2)悬浮液:悬浮液是将活性成分悬浮于水或其他溶媒中,需要摇匀后使用。

(3)糖浆:糖浆是将活性成分与糖浆基础混合而成,可以改善口感,适合儿童和老年人服用。

2.注射液体制剂注射液体制剂是指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入人体内部的液态制剂。

常见的注射液体制剂有静脉注射液、肌肉注射液、皮下注射液等。

(1)静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液是将活性成分溶于水或其他溶媒中,通过静脉输注进入人体循环系统。

(2)肌肉注射液:肌肉注射液是将活性成分溶于水或其他溶媒中,通过针头插入肌肉组织中进行缓慢释放。

(3)皮下注射液:皮下注射液是将活性成分溶于水或其他溶媒中,通过针头插入皮下组织中进行缓慢释放。

中药剂型的剂型分类

中药剂型的剂型分类

中药剂型是中药制药中制备药物制剂的形态和形式的统称。

中药药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膏剂、丹剂、胶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下面将对每种剂型进行简要的介绍:1. 汤剂:是最早出现的中药剂型之一,是将药物煎煮后滤去药渣,取药汤服用。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但同时也保留了中药的天然成分,更接近于天然药物本身的药性。

2. 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状的中药剂型,易于吸收,便于服用,但同时也容易吸湿、发霉、变质。

3. 丸剂:是将药物细粉以蜜、水或面等为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子,便于服用,药效稳定,但作用缓慢。

4. 片剂:是将药物细粉压制成的圆形或异形固体片状剂型,易于携带和保存,药效稳定,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潮变质。

5.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煎熬浓缩后制成的浓稠液体剂型,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口感好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6. 丹剂:是将药物烧炼或溶化后制成的固体固体剂型,具有疗效显著、作用专一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有些药物易燃易爆。

7. 胶剂:是将动物胶经过熬炼、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丸,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的特点,但有些药物易产生异味。

8. 胶囊剂:是将药物置于硬胶囊中制成的制剂,便于吞服,易于保存和携带,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变质。

9. 注射剂:是中药制剂中最精细的剂型之一,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溶液或微球注射到人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作用迅速,但有一定的风险性。

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见剂型,中药药剂型还有很多其他种类,如气雾剂、栓剂、滴丸剂等。

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需求、医疗环境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剂型。

总的来说,中药药剂型的分类多种多样,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选择合适的剂型对于提高中药的药效、方便患者使用、保持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学研究的深入,中药药剂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中国药典剂型分类

中国药典剂型分类

中国药典剂型分类
中国药典根据药物的形态、用途和制剂特性,将药物分为以下几类剂型:
1. 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粉剂等。

片剂是将药物压制成固体块,一般具有明确的底物,如薄膜衣片、糖衣片等;胶囊剂是将药物装入胶囊中,一般具有明确的胶囊类型,如硬胶囊、软胶囊等;颗粒剂是将药物制成粒状固体,如颗粒、微丸等;粉剂是将药物制成细粉状,如颗粒、冲剂、糖果等。

2. 液体制剂:包括注射剂、口服液、滴剂、喷雾剂等。

注射剂是将药物制成液体,适合通过注射途径给药;口服液是药物制成液体剂型,适合口服给药;滴剂是通过滴管滴出药液的剂型;喷雾剂是通过喷雾器将药物以浓雾形式喷入空气中,便于吸入给药。

3. 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剂、栓剂、贴剂等。

软膏剂是将药物配制成半固体质地的制剂,适合于外用;栓剂是将药物配制进制成栓剂的制剂,适合直肠给药;贴剂是将药物涂在贴膜上,适合于贴于皮肤表面给药。

4. 气体制剂:包括气雾剂、吸入剂等。

气雾剂是通过喷雾器将药物制成气雾形式,适合于局部给药;吸入剂是将药物制成气体形式,便于吸入给药。

这些剂型的分类有助于标准化药物制剂的命名和管理,并便于医生和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分类与特点解析

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分类与特点解析

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分类与特点解析药物的剂型分类在药剂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方式。

本文将对常见的药物剂型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一、固体剂型1. 片剂:片剂是将药物压制成片状,通常由活性成分、辅料和填充剂组成。

片剂易于储存和使用,便于控制剂量。

例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片等。

2. 胶囊剂:胶囊剂由外壳和内部药物组成。

胶囊壳可以是明胶或植物性胶囊,内部药物可以是粉剂或颗粒。

胶囊剂易于使用和储存,并且药物可以更好地保护。

例如,维生素E软胶囊、抗生素胶囊等。

3. 颗粒剂:颗粒剂由固体颗粒组成,颗粒可以通过挤压、制粒或涂层等工艺制成。

颗粒剂易于溶解和吸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例如,颗粒剂生物素颗粒、肠胃颗粒等。

二、液体剂型1. 口服液:口服液是指服用时直接口服的液体剂型。

它具有剂量准确、易于服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液包括糖浆、悬浮液和溶液。

例如,感冒糖浆、止咳悬浮液等。

2. 注射剂:注射剂是经过无菌处理的液体剂型,常用于快速治疗或严重病情。

按照注射部位的不同,注射剂可以分为皮下注射剂、肌肉注射剂和静脉注射剂。

例如,青霉素注射液、针剂类抗生素等。

3. 滴剂:滴剂是指通过滴管给药的液体剂型。

滴剂具有剂量易调节、给药方便的特点,适用于眼部、鼻腔等局部给药。

例如,眼药水、鼻腔滴剂等。

三、半固体剂型1. 膏剂:膏剂是一种半固态剂型,由基质和活性成分组成。

膏剂可以分为水膏剂和油膏剂,具有局部作用和渗透性好的特点。

例如,保湿膏剂、舒缓膏剂等。

2. 凝胶剂:凝胶剂是指具有凝胶状的半固态剂型,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和溶剂组成。

凝胶剂具有粘稠度高、吸附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局部治疗和修复伤口。

例如,消炎凝胶、创可帖等。

四、气雾剂型1. 气雾剂:气雾剂由药物、推进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可以形成雾状喷射。

气雾剂适用于口腔喷雾、鼻腔给药和肺部吸入等应用场景。

例如,止痛喷雾、喉咙喷剂等。

五、其他剂型1. 贴剂:贴剂是将药物颗粒、粉末或液体置于基质中,附着在药物表面。

剂型和丸剂的名词解释区别

剂型和丸剂的名词解释区别

剂型和丸剂的名词解释区别剂型和丸剂的名词解释与区别在医疗和药品领域中,剂型和丸剂是两个常见的术语。

虽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但它们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剂型和丸剂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

1.剂型的定义和特点剂型是指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时的物理形态和给药方式。

它决定了药物在机体内的药效表现和释放速率。

常见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口服溶液、注射剂等。

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缺点。

- 片剂:将药物压制成薄而坚硬的片状。

片剂易于携带和储藏,并且通常不容易变质。

此外,片剂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分割。

然而,某些患者可能不善于吞咽大块的片剂。

- 胶囊:将药物封装在可溶解的胶囊中。

胶囊易于吞咽,并且在胃中溶解迅速释放药物。

但是,胶囊的储存期比片剂略低,且需要一定的生产工艺。

- 口服溶液:药物以液体形式供应,可以直接食用或加水稀释后使用。

口服溶液的优点是易于服用,并且在胃中溶解迅速释放药物。

然而,由于它的液体形式,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常常受限。

- 注射剂:药物以液体形式供应,通过注射器或针头直接注入体内。

注射剂可以迅速传递药物到血液中,以快速和有效地发挥作用。

然而,注射剂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且较为复杂。

2.丸剂的定义和特点丸剂是一种常见的剂型,通常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加入粘合剂中制成固体球状物。

丸剂也可以通过加压、滚动等方式制成各种形状,如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

丸剂具有以下特点:- 便于携带和储存:丸剂通常比其他剂型更易于携带,并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湿气和氧气。

这使得丸剂可以在广泛的环境条件下储存和使用。

- 易于服用:丸剂通常比片剂更易于吞咽,因为其球状形状使其在咽喉中滑动更加顺畅。

- 控释作用:某些丸剂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能力。

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渐释放药物,从而提供较为持续的药效。

3.剂型与丸剂的区别虽然剂型和丸剂都是描述药物的术语,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 范围:剂型涵盖了所有形态的药物,包括片剂、胶囊、口服溶液、注射剂等。

药品的剂型名词解释

药品的剂型名词解释

药品的剂型名词解释一、背景介绍药品作为医学和药学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药品,了解药品的剂型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常见的药品剂型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品。

二、口服药剂型1. 片剂(oral tablet)片剂是将药物压制成片状的固体药剂形式,常见于药房和医院。

它具有易于储存和服用的优点,应用广泛。

2. 胶囊剂(oral capsule)胶囊剂是将药物包裹在胶囊中,通常由软胶囊和硬胶囊两种形式。

它更容易被吸收,用于包裹味道不好或易挥发的药物。

3. 口腔溶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口腔溶解片是一种快速溶解在舌下的片剂,不需要水或其他液体一同服用。

它在治疗紧急情况或无法吞咽固体药物时十分有用。

4. 汤剂(oral solution)汤剂是一种药物溶液,可直接口服。

它适用于需要精确剂量、易于调剂或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

三、外用药剂型1. 软膏(ointment)软膏是一种质地柔软、成分与药物的黏稠剂剂型。

它可以直接应用于皮肤表面,用于局部治疗皮肤疾病和干燥等问题。

2. 凝胶(gel)凝胶是一种半固态剂剂型,用于局部治疗皮肤病变。

它通过形成保护膜在皮肤上提供保湿和保护作用,同时使药物释放更为均匀。

3. 贴剂(patch)贴剂是一种便于贴在皮肤上的剂型,通常由药物、黏合剂和支撑材料构成。

它通过透皮吸收的方式传递药物,方便控制剂量。

四、注射剂型1. 静脉注射剂(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注射剂通过直接注射进入静脉,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它常用于急救、高浓度药物或需要快速作用的治疗。

2. 肌肉注射剂(intramuscular injection)肌肉注射剂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药物可以缓慢而逐渐地释放,提供长时间的疗效。

3. 皮下注射剂(subcutaneous injection)皮下注射剂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它与肌肉注射剂相似,但是药物的吸收速度更慢。

关于剂型的分类

关于剂型的分类

关于剂型的分类一、固体剂型1. 片剂:片剂是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成片状的剂型。

片剂的特点是易于制备、便于携带和保存,并且对药物的剂量控制较为精确。

常见的片剂有片剂、糖衣片、咀嚼片等。

2.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或药物混合物装入胶囊中,成为固体剂型。

胶囊剂的优点是剂型多样、易于服用,并且可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胶囊剂有硬胶囊和软胶囊。

3. 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颗粒剂可直接服用,也可溶解后服用。

常见的颗粒剂有散剂、颗粒剂、微丸等。

二、液体剂型1. 口服液剂:口服液剂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液体剂型。

口服液剂的优点是易于服用和吸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等患者。

常见的口服液剂有糖浆、口服溶液、滴剂等。

2.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的剂型。

注射剂的特点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作用迅速、剂量准确。

常见的注射剂有注射液、粉针剂等。

3. 外用液剂:外用液剂是涂抹在皮肤表面或黏膜上的液体剂型。

外用液剂的特点是易于涂抹和吸收,适用于局部治疗。

常见的外用液剂有喷雾剂、洗剂、滴剂等。

三、半固体剂型1. 膏剂:膏剂是将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半固体剂型。

膏剂的特点是粘稠度较高,易于涂抹和吸收,适用于局部治疗。

常见的膏剂有软膏、凝胶等。

2. 栓剂:栓剂是将药物制成栓状的剂型,适用于直肠给药。

栓剂的特点是不易溶解,能够长时间停留在直肠内,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

常见的栓剂有栓剂、栓剂等。

四、气雾剂型气雾剂是将药物制成气雾状的剂型,适用于吸入给药。

气雾剂的特点是颗粒细小、容易吸入呼吸道,并且作用迅速。

常见的气雾剂有喷雾剂、吸入剂等。

五、其他剂型除了以上常见的剂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剂型。

如:注射剂中的微球剂、缓释剂型中的控释片、贴剂剂型中的贴剂等。

总结剂型的分类主要根据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的性质以及药物对患者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划分。

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药物各剂型的区别分析

药物各剂型的区别分析

药物的剂型与药效关系密切,其对药效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吸收,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体内过程发生改变,使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维持时间、毒副作用等发生改变。

药物的剂型与吸收的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药物从剂型中释放溶出,而后通过生物膜吸收。

前者以剂型因素为主,后者以生理因素为主,两者又密切联系形成吸收过程。

各项剂型不同,对吸收的影响各异,现总结如下: 1 口服各种剂型中药物的吸收情况口服剂型中药物的吸收情况一般用生物利用度来表示,各种剂型的大小顺序是:溶液剂>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等. 1.1 口服液体剂型 1。

1.1 溶液型药剂:其从油相转向水相的分配常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因子吸收的快慢受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分解高度的影响;乙醇溶液中药物吸收较快,因适量的乙醇能增加血流量;制剂中甘油浓度过高时,会降低胃控速率,影响药物的吸收;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以下)能溶解胃肠粘膜的脂质而改变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使被动扩散难以吸收的药物易于吸收,但表面活性剂用量达临界胶团浓度以上时由于形成胶团使脂溶性药物溶于胶团内部而减缓吸收;有些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衍生物、天然树胶、多元醇等有时与药物分子形成配位物,使溶解度降低而影响吸收。

1.1.2 混悬液:混悬剂在吸收前,药物颗粒必须溶解。

溶出速率和药物的浓度及附加剂等因素均可影响吸收。

一般认为药物溶解度小于1~0。

1mg/ml时,其溶出速率是吸收的限速过程,药物微粉化(粒径一般在10μm以下)后可增加药物的溶出.如口服1~3μm粒径的磺胺嘧啶混悬液比口服一般粉粒的混悬液血药峰值高出40%,且达峰时间提前2h。

多晶型药物的混悬液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因稳定晶型与亚稳定晶型及无定型可以互相转化,当放置时间延长时,大多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稳定型而影响吸收. 1.1.3 乳剂:口服乳剂吸收较好,因乳化后药物易与体液接触,乳化剂也是一种吸收促进剂。

药品剂型普通片 肠溶片 分散片 速释片 缓释片 控释片区别

药品剂型普通片 肠溶片 分散片 速释片 缓释片 控释片区别

药品剂型普通片肠溶片分散片速释片缓释片控释片区别2011-08-17 21:18/730114/blog/5337527/肠溶片是在药片基片加一层肠溶包衣,包衣在肠道分解降低药品对胃的刺激。

分散片是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

缓释片是用缓控释技术制成的片剂。

可以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

控释片是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里持续释放药物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一般可以作用12小时。

分散片是继普通片和胶囊剂之后的又一新剂型。

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的质量要求较高,质量标准控制难度较大,而且首先需要打粉。

此剂型遇水后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悬液。

其特点是: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和不良反应小等。

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ts)又称水分散片(Water dispersible tablets),可溶于水后口服或吞服。

分散片和泡腾片相比,均可在水中迅速崩解。

所不同的是二者在制备工艺、生产条件及对辅料选择上不同。

泡腾片制备工艺复杂,需控制室温(<20℃)和相对湿度(<25%),而且需要泡腾剂和水溶性辅料;而分散片无需这些。

此外,分散片可吞服,泡腾片不可;分散片无配伍禁忌,泡腾片有。

缓释片则是在时间上比普通片释放持久,不会像普通片那样一到体内就完全释放,这样缓释片就不会对胃肠道产生较大刺激,主要起保护作用,多所以用在局部刺激较大的药物。

控释片是对药物释放要求相对较高的制剂,所以多见于心血管制剂,它是在单位时间内有着比较恒定的释放剂量,以维持血药浓度恒定,效力更持久。

缓释片与控释片1.二者服用后,药物的释放速率不一样,缓释是以一级速率释放,控释是以0级速率恒速释放.2.药物吸收后其血药浓度的波动性有所不同.缓释制剂吸收后的浓度峰比普通制剂要平坦,达峰时变长.而控释制剂则基本上没有吸收峰.3.控缓释制剂有少部分也可以掰开来服.有些在片的表面有一划痕,这些药对照说明书可以沿划痕掰开服用.可掰开服用的控,缓释制剂及注意事项。

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1.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特点:形态相同的剂型,其制备特点和医疗效果有类似之处。

该分类简单,没有考虑制剂的内在特性和使用方法,但在制备,贮存和运输上有一定指导意义。

2.按分散系统分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粒子,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统、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为分散媒或分散介质。

可分为:真溶液类剂型、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混悬液类剂型、气体分散体类剂型、固体分散体类剂型。

特点:该方法剂型内在的结构特性来分类,基本上可反映出药剂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对制法的要求等,但却不能体现出用药部位和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

3.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其中,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和粘膜给药剂型。

特点:这种分类方法,可与临床使用紧密结合,并能反映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对剂型制备的特殊要求,其缺点是一种制剂由于给药途径或给药方式不同,可在多种剂型中出现,同时也不能反映制剂内在结构的特性和工艺学上的要求。

4.按制法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将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
类,如浸出制剂,是指用浸出方法制备的剂型;无菌制剂是用灭菌法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制剂。

这种分类法现已少用。

药物常见剂型及其特点

药物常见剂型及其特点

药物常见剂型及其特点同一药物剂型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作用的快慢、强度、持续时间不同。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副作用、毒性不同。

同一药物剂型相同,由于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不同,表现不同。

1. 注射剂优点: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使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能产生定位及靶向给药的作用;延长药效。

缺点:注射部位疼痛,注射剂稳定性查,易产生危险;生产成本高。

2. 片剂优点: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便于识别成本低廉。

缺点:儿童和昏迷病人不宜吞服;制备储藏不当会逐渐变质,以至影响在胃肠道的崩解;含挥发油成分的片剂储存时间延长时含量下降;由于压制颗粒的表面积减少,使药物释放速度减慢。

3. 胶囊剂优点:可掩盖药物不适的苦味及臭味,提高药物稳定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能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放药物。

缺点:囊材主要是明胶,具有脆性和可溶性,若填充的药物是水溶液或稀醇溶液,可使囊壁溶化;填充风化性药物,可使囊壁软化;填充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

4. 溶液剂优点: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分散均匀,能准确量取使用,尤其适用小儿和老年患者;剂量的大小易调节,易控制;能减低某些易溶药物的局部刺激性;能增加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缺点:储运不方便,水性制剂易霉变,对包装材料要求高,易发生配伍禁忌,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制成溶液剂易分解失效。

5. 混悬剂难溶性药物的混悬剂在肠胃中释放比水溶液慢,但比片剂快,这点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患者。

6. 散剂优点: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外用覆盖面积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缺点:由于粉碎后接触面加大。

其嗅味、刺激性及化学性也相应增加,某些挥发性成分易散失,一些腐蚀性强,易吸湿变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散剂。

不同剂型服用方法的区别

不同剂型服用方法的区别

不同剂型服用方法的区别服用药物的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式,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乳剂、注射剂等。

不同的剂型在服用方法上存在一些区别,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剂型的服用方法的区别。

1. 片剂和胶囊:片剂和胶囊是最常见的口服剂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制剂形式不同,片剂是以粉状、颗粒状或块状药物以及辅料经过压制成片,而胶囊是将药物填充在胶囊壳中。

服用片剂和胶囊时首先要将药物放入口腔中,然后用温开水将其吞服。

需要注意的是,片剂是固体剂型,服用时要搭配充足的水分以保证片剂的溶解和吸收,而胶囊是胶囊壳松解后药物被吸收,因此不需配合大量水分。

2. 口服液:口服液是一种以溶液或悬浮液形式的剂型,常见的口服液有糖浆、混悬液等。

服用口服液时,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量杯或勺子测量剂量,然后将药液缓慢地倒入口腔中咽下。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口服液时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是否需要稀释再服用,如糖浆一般可直接服用,而混悬液通常需要加入适量的水后再服用。

3. 口腔贴剂:口腔贴剂是指一种粘贴在口腔黏膜上的药物剂型,通常用于口腔腺体疾病和口腔溃疡的治疗。

使用口腔贴剂时,首先需要清洁口腔,然后将贴剂粘贴在口腔黏膜上,保持贴剂在黏膜上的时间根据药物说明书来确定。

贴剂会逐渐溶解,药物通过口腔黏膜被吸收,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服用步骤。

4. 乳剂:乳剂是一种以稳定型乳液为基础的剂型,常见的乳剂有口服乳剂和外用乳剂。

服用口服乳剂时,需要先摇匀,然后用专用的量杯或勺子测量剂量,直接口服。

外用乳剂通常需要在患处涂抹,按照药物说明书来操作。

5. 滴剂:滴剂是一种通过滴管或滴瓶给药的液体剂型。

通过滴管或滴瓶滴入目标部位,如眼药水滴入眼睛、鼻药滴入鼻腔等。

滴剂的使用需要注意滴液的量和滴液的速度,根据药物说明来操作。

6. 膏剂:膏剂是一种粘稠的半固态制剂,适合外用,通常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

使用膏剂时,需要事先洗净或消毒患处,然后取适量的膏剂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使其均匀分布。

7. 注射剂:注射剂是一种通过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的剂型。

药品剂型普通片肠溶片分散片速释片缓释片控释片区别

药品剂型普通片肠溶片分散片速释片缓释片控释片区别

药品剂型普通片肠溶片分散片速释片缓释片控释片区别展开全文缓释片,控释片,分散片,肠溶片,普通片是根据片剂的各种不同释药方式区别的。

重点谈谈缓释片和控释片的区别及服用。

缓释片是指口服后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特点是药物按时间变化先多后少的持续非恒速释放。

缓释片是在时间上比普通片释放持久,不会像普通片那样一到体内就完全释放,这样缓释片就不会对胃肠道产生较大刺激,主要起保护作用,所以多用在局部刺激较大的药物。

控释片是指口服后药物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特点是释药不受时间的影响恒速释放。

控释片是对药物释放要求相对较高的制剂,所以多见于心血管制剂,它是在单位时间内有着比较恒定的释放剂量,以维持血药浓度恒定,效力更持久。

两种制剂都具有减少服药次数、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用药总剂量的优点。

应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控释片比缓释片更加稳定,药物释放和利用都更加精确。

分散片是继普通片和胶囊剂之后的又一新剂型。

这种剂型遇水后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悬液,其特点是: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和不良反应小等。

肠溶片是到了肠道药物才溶解的剂型,主要是为了保护胃不受刺激。

在肠道溶解的药普通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指将药物与辅料混合而压制成的片剂,一般应用水吞服,普通片一到体内就完全释放,又称之为压制片或素片。

缓释片与控释片,如何服用缓释片在有些药物的包装上,写着“SR”的字样,这代表是“缓释片”。

缓释片比普通片释放得更持久,不仅提高了长期作用的疗效,也大大方便了患者。

有些疾病需要在24小时内多次服药,若采用缓释片,可以从每24小时用药3-4次,减至1-2次,这显著提高了服药依从性。

此外,由于缓慢释放,病情波动少了,用药总剂量也变少了,可谓是“小投入大回报”。

它还能延缓胃肠粘膜对药物的吸收,具有对胃肠道刺激小等优点。

多数缓释片不能碾碎或掰开服用,否则药物会迅速释放,一则达不到长效治疗的目的,二来可能引起药物浓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

药物剂型的分类

药物剂型的分类

药物剂型的分类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有些剂型特别是固体剂型,其中药物的性质和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影响。

药物剂型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需要对剂型进行分类。

(一)按形态分类药物剂型按形态分类可将剂型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类1.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包括露剂、糖浆剂、合剂、搽剂、注射剂等。

2.固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散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膜剂等。

3.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包括软膏、糊剂等。

4.气体剂型气体剂型包括气雾剂、喷雾剂等。

(二)按制法分类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

例如浸出药剂是将用浸出方法制备的汤剂、合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等归纳为一类。

无菌制剂是将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滴眼液等列为一类。

(三)按分散系统分类1.真溶液型真溶液型是指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的液体分散系统药剂。

其中药物是以分子或离子形态存在,直径小于1nm,如露剂、合剂、糖浆剂等。

2.胶体溶液型胶体溶液型系指一定大小的固体颗粒药物或高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不均匀(溶胶)或均匀(高分子溶液)分散系统的液体药剂,分散相质点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如胶浆剂、涂膜剂、溶胶剂等。

3.乳浊型乳浊型是指液体分散相和液体分散介质所组成的不均匀的液体分散系统药剂,其分散相质点的直径一般在0.1~50μm之间。

如乳剂、静脉滴注用乳剂和部分搽剂等。

4.混悬型混悬型是指固体药物以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所组成的不均匀的液体分散系统药剂,分散相质点的直径一般在0.1~100μm之间,如混悬剂、合剂、洗剂等。

5.气体分散型气体分散型是指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统的药剂,如气雾剂等。

6.微粒分散型通常以不同大小微粒呈液体或固体状态分散,如微球剂、微囊剂、脂质体、纳米球等。

7.固体分散型固体分散型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呈固体状态存在的药剂,如散剂、片剂、丸剂等。

药品剂型分类

药品剂型分类

药品剂型分类一、药品剂型的定义和作用药品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态和表现形式,是药物使用的具体形式。

不同的药品剂型对药物的药效、吸收、分布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药品剂型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区分不同剂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常见药品剂型分类2.1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是指药物制剂中主要成分为固体的剂型。

常见的固体剂型有:1.片剂:片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压制成平板状的制剂,例如常见的感冒药片、止痛片等。

2.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装入胶囊中制成的剂型,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胶囊剂的优点是容易吞咽和吸收,例如常见的维生素软胶囊。

3.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分为糖衣颗粒和包衣颗粒两种。

颗粒剂可以直接吞服或溶解,例如常见的退烧颗粒。

2.2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是指药物制剂中主要成分为液体的剂型。

常见的液体剂型有:1.口服液:口服液是指适合口服使用的液体剂型,常见的口服液有抗生素、止咳糖浆等。

2.注射剂:注射剂是指适合注射使用的液体剂型,常见的注射剂有抗生素注射液、生理盐水等。

3.滴剂:滴剂是指适合滴眼、滴耳等局部使用的液体剂型,常见的滴剂有眼药水、滴耳液等。

2.3 糖衣剂型糖衣剂型是指药物外被一层糖衣的剂型,糖衣可以改善药物的口感,掩盖苦味等。

常见的糖衣剂型有:1.糖衣片:糖衣片是指在药片外包裹一层糖衣的剂型,例如常见的糖片。

2.糖衣颗粒:糖衣颗粒是指将颗粒剂型表面覆盖一层糖衣的剂型,例如常见的糖衣退烧颗粒。

2.4 软膏剂型软膏剂型是指药物制剂为半固态或胶状的剂型,适用于局部外用。

常见的软膏剂型有:1.软膏:软膏是指药物制剂为胶状或乳膏状的剂型,例如常见的皮炎平软膏。

2.凝胶:凝胶是指药物制剂为半固态状的剂型,例如常见的消炎止痛凝胶。

三、药品剂型的选择原则在选择药品剂型时,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适应症、患者的特点及用药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下是药品剂型选择的一些原则:1.药效要求:根据药物的药效要求选择合适的剂型,如速效药物可选择口服液或注射剂。

中国药典 剂型

中国药典 剂型

中国药典剂型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是中国卫生部颁布的一部药学法规,用于规范和控制药物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质量标准。

它是中国唯一一次通过国际药典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的药典,被认为是中国药品质量的基准,也是中国药物管理的依据。

中国药典中包含了各种药物的剂型,剂型是指药物单一或多个有机化合物以一定比例组成的某种疗效形式,用于药物的给药方式和途径。

中国药典中常见的剂型有:1.化学药品:包括片剂(tablets)、胶囊剂(capsules)、注射剂(injections)、颗粒剂(granules)和制剂(preparations)等。

-片剂:片剂是将药物原料加工成块状,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常见的有普通片(conventional tablets)、缓控释片(controlled-release tablets)和咀嚼片(chewable tablets)等。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原料封装在胶囊中,通常分为硬胶囊(hard capsules)和软胶囊(soft capsules)两种。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以液体形式注射到体内,常见的有溶液剂(solutions)、混悬液剂(suspensions)和粉末剂(powders)等。

-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原料加工成颗粒状,也叫颗粒制剂,通常是用于口服的药物,常见的有散剂(powders)和颗粒(granules)等。

-制剂:制剂是指由药物原料制成的制剂。

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和目的,制剂可分为外用制剂、泡腾制剂、乳剂和贴剂等。

2.中成药:中成药是指中草药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后制成的药物,具有较宽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范围。

中成药剂型主要有片剂、丸剂、散剂和膏剂等。

-丸剂:丸剂是将草药制成丸状的固体制剂,常见的有水丸、蜜丸、酒丸和糖丸等。

-散剂:散剂是将草药制成颗粒状的固体制剂,通常是用于口服的,常见的有粉末剂(powder)和颗粒剂(granules)等。

药品剂型的分类

药品剂型的分类

药品剂型的分类药品剂型是药物制剂种类的总称,是指药品在制剂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和助剂成分的组合形式和特性。

人们通过不同的剂型将药物制成适宜于人体吸收的药物。

常见的药品剂型主要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

一、固体剂型固体剂型是指剂型中成分以固体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片剂、胶囊、颗粒、粉末、丸剂等等。

片剂是将药物制成压成扁平形状的药物制剂,可以分为普通片剂、冲泡片剂、咀嚼片剂、口腔崩解片剂等。

胶囊是将药物装在胶囊外壳中制成的剂型,可以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

颗粒剂是将药物制成颗粒形式的药物制剂,有时会再加入一些辅助剂,常见的有冲剂、散剂等。

粉剂是将药物制成细粉末形式的药物制剂,制剂成分相对单一,辅料较少。

丸剂是将药物制成圆形或椭圆形,有外壳保护的药物制剂。

二、液体剂型液体剂型是指剂型中成分以液体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溶液、悬浊液、乳剂、糖浆、滴剂等。

溶液剂是将药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制成的剂型,有时也会添加一些辅助剂。

悬浊液剂是将药物制成悬浊剂型的药物制剂,也会添加一些辅助剂用于稳定悬浮状态。

乳剂剂是将药物与稳定剂、乳化剂制成的剂型,有时也会添加一些调味或色素。

糖浆剂是将药物和糖浆混合在一起制成的药物制剂,有时还会添加一些调味剂。

滴剂剂是将药物溶解在少量的溶剂中,制成滴眼药等。

三、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是指剂型中成分以半固体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膏剂、软膏、凝胶等。

膏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和辅助剂混合在脂质基质中制成的药物制剂。

软膏是将药物和油脂、水混合制成的药物制剂,常常外敷于皮肤表面。

凝胶是将药物制成具有凝胶特性的药物制剂,包括热凝胶、冷凝胶等。

综上所述,药品剂型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使用范围,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能够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效果。

同时,制药工艺的不断创新也在不断推动着药品剂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学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的剂型与药效关系密切,其对药效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吸收,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体内过程发生改变,使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维持时间、毒副作用等发生改变。

药物的剂型与吸收的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药物从剂型中释放溶出,而后通过生物膜吸收。

前者以剂型因素为主,后者以生理因素为主,两者又密切联系形成吸收过程。

各项剂型不同,对吸收的影响各异,现总结如下: 1 口服各种剂型中药物的吸收情况口服剂型中药物的吸收情况一般用生物利用度来表示,各种剂型的大小顺序是:溶液剂>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等。

1.1 口服液体剂型 1.1.1 溶液型药剂:药物在该剂型中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液体中,影响吸收的因素有胃液PH、食物粘度、胃的排空、结合作用、溶媒的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等。

当服用这类溶液时,由于胃肠液的稀释或胃酸的影响,有的可能有药物沉淀析出,一般沉淀粒子较细时仍可较快吸收,如果沉淀颗粒较大,则可能延迟药物的吸收;油溶液中的药物口服后须先转入水相,然后经粘膜吸收,其从油相转向水相的分配常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因子吸收的快慢受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分解高度的影响;乙醇溶液中药物吸收较快,因适量的乙醇能增加血流量;制剂中甘油浓度过高时,会降低胃控速率,影响药物的吸收;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以下)能溶解胃肠粘膜的脂质而改变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使被动扩散难以吸收的药物易于吸收,但表面活性剂用量达临界胶团浓度以上时由于形成胶团使脂溶性药物溶于胶团内部而减缓吸收;有些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衍生物、天然树胶、多元醇等有时与药物分子形成配位物,使溶解度降低而影响吸收。

1.1.2 混悬液:混悬剂在吸收前,药物颗粒必须溶解。

溶出速率和药物的浓度及附加剂等因素均可影响吸收。

一般认为药物溶解度小于1~0.1mg/ml时,其溶出速率是吸收的限速过程,药物微粉化(粒径一般在10μm以下)后可增加药物的溶出。

如口服1~3μm粒径的磺胺嘧啶混悬液比口服一般粉粒的混悬液血药峰值高出40%,且达峰时间提前2h。

多晶型药物的混悬液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因稳定晶型与亚稳定晶型及无定型可以互相转化,当放置时间延长时,大多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稳定型而影响吸收。

1.1.3 乳剂:口服乳剂吸收较好,因乳化后药物易与体液接触,乳化剂也是一种吸收促进剂。

如难溶于水的抗炎解热药吲哚的混悬剂或胶囊剂药物吸收不完全,若溶于油中再制成
o/w型乳剂,口服吸收的量三倍于混悬液,四倍于胶囊剂。

1.2 口服固定剂型1.2.1 散剂与胶囊剂:散剂服用后,药物颗粒必须先溶解,影响吸收的因素与混悬剂相似,但有些稀释剂能帮助分散,有些可能吸附药物,从而影响吸收。

胶囊剂服用后,明胶胶囊壳须先溶解后才能使药物与体液接触,其对溶出的阻碍作用可有10~20min的滞后现象,另外胶囊中药物的粒径、晶型、分散状态以及应用的附加剂可影响药物的释放—吸收,如疏水性、不溶性稀释剂可防碍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1.2.2 片剂:片剂是生物利用度问题最多的剂型之一。

影响药物释放—吸收的因素有: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稀释剂吸收剂种类、性质和用量,压片时压力的大小,制粒的操作工艺、方法,长期贮存后理化性质改变等都会影响吸收。

如吲哚美辛一般要求制成胶囊剂而不用片剂。

2 直肠给药剂型中药物的吸收情况药物直肠给药的剂型有栓剂和灌肠剂,起局部治疗或全身作用。

健康人的直肠平均温度为36.9℃(36.2℃~37.6℃),直肠无蠕动作用,表面无绒毛,皱摺也少,其有效吸收面积以及局部体液容量与胃、小肠相比均要小的多,故直肠一般不是药物吸收的最合适部位,但由于直肠静脉血液系统分布的特殊性即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血液循环,而直肠中、下静脉则是经下腔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有的药物在直肠中可被较多的吸收,如利多卡因的人体
血药浓度,在剂量相同的条件下,直肠给药是口服的两倍。

另外,直肠给药还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也适合禁食和昏迷的病人,尤其适用于小儿。

2.1 直肠保留灌肠剂:其使用体积较大,保留时间也较长,药物以溶液状态应用,有利于吸收,如添加适量增稠剂(淀粉浆或纤维素衍生物)有助于肠内贮留。

2.2 栓剂:其吸收过程相当复杂,影响因素有基质的种类、药物的粒度和分散状态、附加剂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等。

由于栓剂吸收的特点,对于遇酸易破坏,及受肝脏受过作用较强的药物来说,肛门栓是较好的替代制剂。

如红霉素栓、甲硝唑栓,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个是胰岛素栓,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可达到50~60%。

3 肺部吸入剂型中药物的吸收情况吸入剂型中应用最多的是其气雾剂,此外还有吸入用的气溶胶等。

其奏效快,属速效制剂。

影响吸收的因素很多,包括呼吸的气体动力学、微粒的大小、药物的性质等。

吸入呼吸道的微粒沉积受重力沉降,惯性嵌入和布朗运动三种作用的影响。

气雾剂吸入后不同大小的粒子的重力沉降速度可用Stokes定律说明。

较大微粒常因重力沉积于鼻腔、咽喉、气管及其分支处,如果微粒太细,则进入肺泡囊后大部分由呼气排出,只有在0.5~5μm范围粒径时主要沉积于肺泡管内,吸收也最好。

吸入的药物最好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则成为异物对呼吸道产生刺激而影响吸收。

分子量大的糖、酶、高分子化合物等肺泡囊难于吸收。

若药物吸湿性大,微粒通过湿度很高的呼吸道时,微粒会聚集增大妨碍药物进入深部影响吸收。

4 注射剂型中药物的吸收情况血管内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此之探讨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其从注射部位的扩散及向血流的转运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肌肉组织比皮下组织有较多的血管,因此一般吸收较快。

4.1 水溶液:药物的水溶液从肌肉注射部位可在10~30min内吸收。

影响因素有分子量、脂溶性等。

分子量愈大,吸收愈慢;油水分配系数增加时,吸收速度增加。

4.2 混悬剂:混悬注射剂与胃肠道的吸收一样。

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也受粒径、晶型等因素的影响,但不受药物通过胃肠道的时间限制,故可长效。

4.3 油溶液:油溶液在注射部位扩散慢而少,在肌肉内可形成贮库而延缓药物的吸收,其吸收速度与油—水分配系统成反比。

4.4 乳剂:由于淋巴系统转运的特点,乳剂作注射剂时,有利于抗癌药物的淋巴转运。

o/w型静脉乳剂液滴大小为1μm时,可使药物贮留于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脏器(如肝、肺、脾等)而达定向分布的作用。

另外,注射剂中加入某些高分子附加剂如增稠剂、络合剂等可延缓药物的吸收。

5 眼用剂型中的药物的吸收情况药剂的治疗效果首先取决于药物在眼内的吸收率,因角膜属于脂质—水—脂质结构,其影响因素有:药物在眼部的停留时间、药物的解离度、滴眼剂PH值、表面张力、渗透压等。

水溶液与角膜接触时间短,生物利用度很低,减少其刺激性,增加稠度,加少量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等有利于药物透入眼内;混悬液滴眼后药物能较好地透入角膜,因药物微粒可长时间存在于结膜囊内,但粒子不能过大,否则刺激流泪可引起药物流失而影响药效;眼膏及油滴眼液与角膜接触的时间都比水溶液长,脂溶性药物可从基质或油相中转入泪液再通过角膜吸收;眼用膜剂以PVA为成膜材料,使用后被泪液逐渐溶解,形成粘稠的胶状液,长时间粘附在角膜上起长效作用,可减少给药次数和药物耗损。

6 皮肤用剂型中药物的吸收情况皮肤用制剂主要以局部作用为主,近年来出现了透皮释药体系起全身治疗作用。

药物的透皮吸收是被动扩散,药物通过角质层的扩散可认为是透皮吸收的限速过程。

影响因素有:角质层的水化、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应用、药物的性质、基质的性质等。

其中月桂氮K酮是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穿透促进剂,对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及抗肿瘤药等均有透皮促进作用,一般
制剂中浓度为1%~10%,与丙二醇合用有协同作用。

其他如表面活性剂(用量1%~2%),可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加皮肤的渗透性。

另外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等也能促进药物的穿透性。

总之,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工艺、赋形剂、附加剂等不同,其吸收不同,最终导致药效及毒副作用的差别。

这就要求临床用药时,正确地选择剂型,充分考虑各种剂型因素对吸收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