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中国现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次事件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B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倡导白话文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中国共产党在哪一年成立?A. 1919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淮海战役答案:D5.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哪一年成立的?A. 1945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答案:B二、填空题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对_________的抗议。
答案:巴黎和会7.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__。
答案:孙中山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___的胜利。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9. 1950年代初期,中国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10.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_________的内乱。
答案:全国性的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最后,抗战胜利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政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这一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近代中西经济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来看材料2中的观点,它能否成立?为什么?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材料2:20-e2-~60年代以后,西方一直有一些学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自近代以来将非西方国家变为其附庸或外围,使后者注定不能发达(日本是例外),后者要真正发展就必须与西方资本主义“脱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套试题(含答案)
综合练习 (一)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1840年鸦片战争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911年辛亥革命D.1919年五四运动2.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 C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D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B.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4.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天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BA.北伐失利B.天京事变C.洪秀全病逝D.天京陷落5.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史称(B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勤王运动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资政新篇》7.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 C )A.封建地租B. 民族资本C.官僚资本D.发行外债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B )A.打倒孔家店B.民主和科学C.兼容并包、百家争鸣D.文学革命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B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C.“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D.“工农武装割据”10.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C ),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A.皇姑屯事件 B.万宝山事件C.九一八事变D.卢沟桥事变11.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时间是( B )A.1946年6底B.1947年6底C.1948年秋D.1949年4月12.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 D ),描绘了即将建立的新中国蓝图。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辨析题材料题(附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参考答案: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参考答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等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双方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含答案)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A.1840年鸦片战争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911年辛亥革命D.1919年五四运动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C )A.1839年10月1日B.1840年1月25日C.1842年8月29日D.1843年7月22日4.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D )A.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A.19世纪40至5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7.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表述属不正确的是( D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C.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8.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A.振兴实业B.政体变革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改革教育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条约中,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是( ABCD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法《黄埔条约》D.中美《望厦条约》E.中英《北京条约》2.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ABCD)A.领土主权B.领海主权C.关税主权D.司法主权E.军事主权3.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 AD)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完全殖民地的中国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E.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4.西方列强没有对中国实行直接殖民统治的原因是( ABC )A.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B.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C.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D.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外来文化的极力排斥E.帝国主义列强缺乏征服中国的强大实力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是( ABCD )A.帝国主义主义操纵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C.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册问答题、分析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册问答题、分析题答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三、问答题1、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是指数量意义上的。
所谓半殖民地,是指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与形式。
所谓半封建,是指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2、答:第一,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
第二,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
第三,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
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富裕。
3、答: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源。
在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在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
在经济上,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文化上,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的同时,客观地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但这并不是他侵略的本意,他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4、答:这是马克思在深刻揭露殖民罪恶的同时,指出了西方殖民统治客观上对东方社会的改造作用。
所谓理解破坏性使命是指,西方殖民者把这些亚洲国家变成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摧残亚洲国家现有的文明、财富的同时,会瓦解这些国家的自然经济的根基,破事这种经济发展的就结构解体。
近现代史试卷及答案
近现代史试卷及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得分1.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焚毁于()期间。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战争2.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A梁启超B严复C孙中山D毛泽东3.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资政新篇》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变法通议》5.袁世凯最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A. 上海B.南京C.武昌D.北京6.下列不属于“三种政治力量”的是()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帝国资产阶级D.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8.下列哪一项不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作用的正确表述()A.使中国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B.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D.消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9.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1.“短暂春天”的事实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B.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C.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D.民族资本主义的微弱12.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后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共同点是()A.都触及所有制形式B.都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C.都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D.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13.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二)
材料2:……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二途,入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叹,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北道而驰,相互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摘自孙中山《告同乡书》1900年12月
材料3:孙中山在总结和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意义: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现代社会,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材料分析题之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在救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是主要来自中国。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详、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
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俄国革命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之四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中国近现代史之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请回答:(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
”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中国近现代史(含答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2012——2013学年第 1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0中要考5道}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地主土地缴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闭眼尖锐;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答:2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
4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5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
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声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王朝的任何改良措施,便再也难以挽救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答: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有三通俗的说即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权民生民族。
3、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1. 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颁布的法令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它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进攻阶段E.战略决战阶段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
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6套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一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1840年鸦片战争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911年辛亥革命D.1919年五四运动2.下列哪个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 )A.《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C.《五口通商章程》D.《北京条约》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军民抗日之战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D.义和团运动4.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天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 B )A.北伐失利B.天京事变C.洪秀全病逝D.天京陷落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 C )A.金陵机器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天津机器局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C )A.推进政体变革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7.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A.《民报》B.《新民丛报》C.《苏报》D.《国民报》8.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9.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D )A.陈独秀B.毛泽东C.周恩来D.李大钊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1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B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D )A.8月14日B.8月15日C.9月2日D.9月3日13.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揭开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序幕,该指示是( D )A.《中国土地法大纲》B.《土地改革法》C.《战时土地政策纲领》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14.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 C ),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13、材料题专练《中国现代史》(含答案)
13、材料题专练《中国现代史》(含答案)第13课时《中国现代史》材料题专练班级:姓名:1、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国家项目中国印度美国钢产量(千克) 2.374 538.3发电量(千瓦时)2.76 10.92949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2分)(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3(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孙中山)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些省份的地主绅士和商业界的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各民族参加抗战的族别之多,人数之众……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之可歌可泣,均创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刘宗绪《历史学科学专题讲座》材料三:我现在向同志们报告……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和超额完成了。
----李富春(1957年12月7日在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材料一中的“1911年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它有何不足之处?(2分)(2)请你简要概括材料二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2分)(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一五”计划超4额完成的主要原因。
(3分)(4)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探究,你能感悟到一个什么道理?(1分)3、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中国近现代史的材料分析题
六、材料分析题(40小题,共15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40.材料(1):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
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
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
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瓦德西拳乱笔记》(1901年2月3日)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材料(2):“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
…“世人动辄相语,谓取此州略彼地,视外人统治其亿万众庶之事,若础嗟可立办者,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也。
……兹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林华国《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赫德、瓦德西关于义和团运动言论摘编”回答问题:材料(1)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列强侵略中国的何种情形?答:反映了西方殖民主义列前争先过分中国但又无相纠葛,无相矛盾,最后都没什么收获。
答案在P79-85页之间自己结合材料总结哦因为我总结的答案不一定比你们的好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没能实现的原因。
答:1中国人口总多,领土广阔,列强势力不够 2 中国人纷纷群其二反抗列强的瓜分3列强之间的矛盾纠葛,美国的反对,俄国的旁观简评约瑟夫的“列强矛盾阻止瓜分中国说”。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一、问答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
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材料二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回答:(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
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2)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
(4分)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材料分析题2(2)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请回答:(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
”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武汉理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题
(C)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会、农民团体、商人团体、职教员联合会、学生会、妇女参政同盟团体、律师公会、新闻记者团体等,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3
(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答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1)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运动。(3分)
(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新的特点?(2分),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2)新特点: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2分)原因:①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了洋务派只学西方先进技术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的。②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材料二 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
材料三 (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回答:
(3) 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
(1)认为西方先进的科技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主张学习先进技术。(2分)这种观点有进步意义,能认识到科技进步使得国家强大,但也有片面性,忽视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相互的影响。(2分)
(4) 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4分)
3.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中国近
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结合史实说明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所掀起运动的名称。(3分)
回答:
(1) 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
(2) 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4分)
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材料二 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
材料三 (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孙中山对"诸友邦"的评价是否符合事实?据材料分析这种评价的思想根源。
②材料一、材料二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③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孙中山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3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5分)
(3)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
(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4分)(提示: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以概括。)
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回答:
① 指出大会的名称、时间、地点。
②最低纲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革命的动力是什么?
7.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回答: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一、问答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3)原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维新派脱离群众,变法失去人民支持;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4分)
3.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结合史实说明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所掀起运动的名称。(3分)
(2)顽固派认为机器渐行,导致更多人失业(2分)又认为用中国的制度就能抵制洋人的侵略(2分)社会历史根源: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中国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不思进取。(4分
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1912年《宣告友邦书》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1923年《中国国民党宣言》
材料四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2分)。依据: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2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
(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2分)
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 级的 局限性。(2分)
(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新的特点?(2分),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3)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8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④材料四反映孙中山的认识又有怎样的提高?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5、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不利于中国抗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概述这一时期中共坚持抗战的主要斗争和措施。并简要指出其历史地位。
6.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宣言指出:"中国目前政治状况又另开了一个新局面。这个新局面一方便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华盛顿会议所决定的共同侵略政策,一方延长中国的纠纷情势"。为实现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发展无已"。"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农民的目前利益计......"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