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教案: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影子与光的关系;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和思考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阳光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灯泡、座架、屏风、物体(树叶、纸板等);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在教室里摆放一张纸板或者一片树叶,然后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影子。
通过观察,学生评价彼此的回答。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点:a. 不同光源角度和高度对影子的影响;b. 物体相对光源位置的影响;c. 光源亮度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
主要内容包括:a. 影子的形成原理: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光无法透过物体,光线被物体阻挡,形成了一个没有光线照射的区域,即影子。
b. 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与光源的位置、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有关。
c. 影子的变化:随着光源位置和物体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3. 实验探究(30分钟)将灯泡放置于座架上,调整灯泡的高度和角度,让学生围绕灯泡放置不同的物体,如树叶、纸板等。
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4. 讨论总结(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影子,并与组员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讨论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与光源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总,展示给全班。
5.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室外的影子,引导他们注意不同时间和天气对影子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是一种光源,为什么我们不到太阳下面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6. 巩固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找一些物体,利用阳光观察它们的影子,并画下影子的形状。
《阳光下的影子》文章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文章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写作具有感染力和表达力的文章,通过以《阳光下的影子》为主题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文思敏捷性。
教案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理论指导和写作实践的环节。
一、初步接触 (时间:30分钟)目标: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相关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步骤:1. 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情境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阳光下的影子,以唤起他们的感官和想象力。
3. 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阳光下影子的感受和体会。
4. 小组或全班讨论,总结归纳学生们观察到的共同特点和感受。
二、深入理解 (时间:40分钟)目标: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阳光下的影子的意义,提升他们的文思敏捷性。
步骤:1. 探讨阳光下的影子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2. 请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下影子的变化,思考其中的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影子的隐喻和比喻,让他们运用到其他生活场景中。
4.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三、写作实践 (时间:60分钟+)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完成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表达自己对阳光下的影子的理解与感受。
步骤: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情境,以阳光下的影子为主题撰写一篇文章。
2. 提供写作指导,包括如何组织思路、展开论述和运用修辞手法等。
3. 鼓励学生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4. 学生互相交流并进行初步的互评,提供反馈和建议。
5. 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写作过程和成果的观察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面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观点的深度和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名言、优秀的文章和诗歌等来进一步拓展对阳光下的影子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第一篇:《阳光下的影子》教案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第二篇:《阳光下的影子》优秀教案《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阳光下的影子教科版
低时,影子__________。
五.反应校正
六.作业布置
完成书上柱状图
自主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的影子总在阳光背光的一面。〔〕
3、影子越短,表示太阳的位置越高。〔〕
4、早晨太阳在西方升起,物体的影子就在西方。〔〕
5、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反。〔〕
本课小结: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动而___________,影
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____。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3、从不同正面照射失掉的物体的影子叫做__________。
二.协作探求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1、制造复杂的观察仪——日影仪
2、观察并记载:
观察时间
太阳位置和方向
影长
三.拓展延伸
整理我们的记载
从下面的表格我们发现:影子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索:
现代人们应用日影仪〝日晷〞计时,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当堂检测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教案标题: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观察和描绘光的传播路径、反射路径和折射路径。
3. 掌握太阳光照射下产生的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大白纸、黑色纸、透明胶带、彩色铅笔、白色纸板、手电筒、光线穿透的玻璃块、尺子等。
- 准备一些与阳光、光线有关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 铅笔、橡皮、直尺、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阴天和晴天分别看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否穿透不透明的材料,比如纸板,黑色纸等。
探究活动:3. 使用手电筒照射在黑色纸上,引导学生观察产生的影子,并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4. 为了进一步观察影子的形成,教师可以在白色纸板上放置一个物体,比如小球,用手电筒照射在小球上,并观察产生的影子。
5.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并提问:为什么物体会有影子?解释活动:6.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阳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影子,并解释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7.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阳光下,物体才会有影子?实践活动:8.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用光线穿透的玻璃块照射在纸上,观察影子形成的变化。
9. 学生用彩色铅笔描绘出影子的形状,并用彩色笔标记出光的传播路径、反射路径和折射路径。
10. 学生互相展示和交流他们观察到的结果,并进行讨论。
拓展活动:11.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光线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情况,并记录下来。
12. 能够简单解释光线和阴影的现象。
总结活动:13.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的原理,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14. 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到的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
评估活动:15. 教师设计一些简答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与光的传播和影子相关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延伸活动:16. 学生可以再进一步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如提供一个容器,让学生填充水,观察物体在不同水深下的折射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性和光的反射。
2.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认识影子的产生及其特点。
3.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光线的直线传播2.光线的反射3.影子的特点及影子的产生原理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用手遮住阳光,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引发他们对影子的疑惑,启发学生思考:阳光下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为什么是黑色的呢?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寻找答案。
给学生留出时间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第二步:实验探究光的性质1.将一个可穿透的光屏幕放在阳光下方,并挡住阳光,观察到一个黑色的影子出现在光屏幕上。
2.教师在黑色影子的上方挡住光线,让学生观察到影子的突然消失,引导学生探究影子的产生和消失原理。
3.录制好整个实验过程,并向学生演示实验操作方法。
第三步:探究影子的特点及形成原理1.让学生用不同的造型物体在阳光下做影子实验。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影子的颜色是黑色,形状与物体相同,大小跟物体与光源的距离有关。
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物体的形状、方向、位置等发生改变时,影子也会随之改变呢?2.引导学生回想第一部分时进行的猜想,并解释影子产生原理。
即,当光线撞到物体时,物体会遮住一部分光线,所以在物体的背后就形成了黑影子。
第四步:总结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和影子的产生原理。
2.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及比较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展望实现这些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1.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性和光的反射。
2.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指导性讲授、实验探究、板书法、录屏教学演示。
教学评估1.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思考能力的表现。
2.实验情况观察及记录。
3.不同造型物体影子实验的结果记录及分析。
4.检查学生稿件,以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
2.阅读相关课外书籍,进一步了解光的性质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背景和目标本课活动和前面一课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样是研究光和影子的关系,不过这一课的观察活动要求在阳光下进行。
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觉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
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继续,同时还为学生今后学习“时间〞“宇宙〞等单元的内容打下肯定的根底。
教科书内容分两局部。
第—局部: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第二局部:整理我们的记录。
科学概念●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X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X时,影子最长。
●人们很早就了解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学情分析1、对于农村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科学课,还是一个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大局部的科学老师为了简便,都是照本宣科,甚至连科学课都被主科的都要来上他的课,更不要说让学生自己动手来主动探究了。
2.对于影子,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要他们说出影子的科学性的知识,学生不了解从何说起,更别说形成理论性的知识点,而且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不够,学生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可以说是比拟差的,所以本节课不仅要指导学生参照课本设计要做的实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次比拟简单的实验来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3、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数据的整理,将是这节课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突破口。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和影子的变化——方向变化和长短变化。
2、使学生会做实验的设计。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说明影子变化的实验。
4、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现象是有肯定条件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
2、难点: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教学环节教学反思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神奇。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一:《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基础性)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是在阳光下(室外)研究光和影的关系,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
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延续,同时还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的内容做好了准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了光直线传播的规律。
二、学生分析学生能说出太阳是东升西落的,大部分能画出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由西到东且影子在正午的时候是最短的。
但五年级的学生在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中缺乏耐心,特别是在等待时学生难以忍受孤独,希望通过本节课的验证实验,学生能够体会并初步克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孤独与艰辛。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清晨和/或)傍晚时,影子最长。
2、过程与方法(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3)根据绘制图表,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4)说出生活中人们对影子变化规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如实地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数据进行推理。
四、重难点重点: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难点: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五、器材准备长4cm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纸,铅笔、指南针,地平式日晷实验装置图示及说明:1、超轻粘土用来将小木棒固定在A4纸上,方便学生测量影子。
2、选用4cm长的小木棒是为了防止影子太长而无法在A4纸上记录完整。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是影子产生的关键因素。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描述影子的长度、方向和形状随光源位置和物体形状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提高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
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子形成的原理,影子长度、方向和形状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形成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手电筒、小木块、白色卡纸、量尺、记录表格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1、展示一些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影子现象,如早晚影子的长短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20 分钟)1、影子形成的原理(1)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2)通过演示实验,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块,在白色卡纸上形成影子,让学生直观感受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时被物体阻挡,在物体后面形成了无光的区域。
2、影子的特点(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将小木块放在白色卡纸上,用手电筒从不同方向照射,观察影子的方向变化。
(2)改变手电筒与小木块的距离,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物体形状对影子形状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0 分钟)1、给出一些关于影子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如:一个人站在路灯下,他的影子长度会怎样变化?(四)课堂小结(5 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顾影子形成的原理、影子的特点以及实验探究的过程。
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阳光就会形成影子;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变化的;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和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会进行简单的记录过程;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课外继续进行太阳与太阳光及物体影子的研究活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能细致观察、科学测量、认真记录,能科学地进行思考、实验和交流,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能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
2、教学难点:提出观测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组记录表格,kT板,白纸,竹签,橡皮泥,尺子,指南针。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
一、创设情境导入1、出示早操图片师:各位同学?今天早上,老师看了大家做广播体操,做得非常整齐。
我们看一看。
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到什么?生:我看到了影子师:今天,我们就研究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二、观察影子的准备1、师:我们从上节课已经知道影子产生需要3个条件,谁知道?生:阳光、物体、屏(影子在哪里?)2、师:早上9点同学们的影子是这样的,那现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出示记录表)为了方便大家研究,老师用木棒代替同学,早上9点太阳在木棒的东方,影子在木棒的西方,到了现在,下午2点,太阳发生了移动,请同学猜一猜,木棒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怎么变化呢?请同学们拿出1号信封里的记录单,将你的猜测画下。
(找1-2个典型的学生上台展示)师:刚才同学已经做了猜测,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影子是不是这么变化的?我们通常是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测的?生:实验。
师:那我们讨论下做这个实验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引导:用什么代替人?竹签立不住怎么办?测量时有橡皮泥怎么办?有了这些材料实验怎么进行?材料准备实验过程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设计,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我们一起看看视屏中这个同学是怎么用这些材料做实验的?(出示学生示范操作视频)师:视频大家都看明白了吗?那老师考考大家:①视频中的同学是怎么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的②为什么要在白板周围画方框?③橡皮泥旁边的圆圈是做什么用的?师:现在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对于实验老师有一个要求:每4分钟记一次,总共记3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影子的形成与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
教材还介绍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影、摄影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但是,对于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通过思考、讨论,得出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让学生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4.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影子现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阳光、物体(如树叶、玩具等)、投影仪、白板等。
2.学具:每组准备一个物体,用于实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阳光和物体,现场演示影子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对影子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的长度和什么有关?”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现象。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发现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改变物体的位置和阳光的角度,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阳光下的影子》课文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课文教案标题:《阳光下的影子》课文教案正文:一、教学背景与目标《阳光下的影子》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在阳光下欢快的游戏时,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亲手创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乐趣。
该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能力,激发他们在平凡中发现快乐的能力。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阳光下的影子》的作者和背景;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3. 学会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对阳光和自然的观察和探索能力;5.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阳光并谈论自己对阳光的感受,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2. 课文阅读与理解(20分钟)通过朗读课文和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主人公游戏时的快乐心情。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3. 分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以下任务:a. 小组内互相讨论并总结出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b. 列举课文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和技巧;c. 小组内分工合作,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创作一段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字。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和心得。
5. 深化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并进行讨论:a. 为什么主人公在游戏中感到快乐?b. 你在阳光下也能发现快乐吗?你是如何做到的?c.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6. 拓展延伸(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在阳光下发现快乐的方法和经验。
鼓励学生通过插画、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并鼓励积极发言。
三、课后练习与反思1.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感受阳光带来快乐的短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阳光场景。
2. 反思与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参考资料教师使用的课文:《阳光下的影子》教师备课参考资料: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词语解释等辅助材料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将得以全面理解《阳光下的影子》这篇课文中的情感转变和自然景物描写的技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第周 星期年月日课 题 阳光下的影子1. 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2. 能进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3.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4. 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5. 通过对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6. 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变化的;7. 知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阳光就会形成影子;8. 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
重 点 研究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难 点 能测量好物体影子的长度。
师备:课前考察好教学地点,事先布置好场地。
教具生备:竿子、尺子、活动记录本。
方法一、引入: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太阳的光线以大约 30 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到地球上,太阳给 我们送来了阳光,同时也带来了影子。
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象作一番科 学的探究吧!”教学过程二、探究内容: 1. 观察影子。
(1)讨论。
① 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子的哪些秘密? ② 关于影子,我们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观察影子。
① 讨论观测记录的方法。
② 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③ 到户外进行观测记录活动。
将观测结果填在书上 P25 的表格上。
④ 将竿子和开始测量时影子的长度表示在方格内,用直线把竿子和影子的顶端连接起 来,能有什么发现? 2. 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1)讨论。
① 比较、分析各组观测影子的记录情况。
② 把几个小组的方格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 (2)交流新的发现。
① 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和问题? ② 你们发现了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 你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三者的位置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 (3)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 你能通过影子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问题吗? 2、 你还有什么想法?教学反思。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影子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和原理。
探究影子的长度、方向等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探究影子变化规律的实验。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影子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手电筒、小木块、白色幕布、量尺、记录表格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影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1、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子图片或视频,如手影表演、皮影戏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影子吗?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二)新课讲授(20 分钟)1、影子的形成原理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物体后面就会形成影子。
”举例说明: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块,在白色幕布上形成影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影子的形成。
2、影子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长度、方向等会发生变化吗?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化?”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不同的时间(上午、中午、下午),在操场上测量同一物体(如旗杆)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并记录下来。
(三)小组讨论与交流(10 分钟)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一天中,影子的长度上午较长,中午最短,下午又逐渐变长。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反,上午影子在西方,中午在北方,下午在东方。
(四)知识应用(10 分钟)1、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影子的变化?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影子的变化来做一些有趣的事情?”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小学科学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光源和物体对产生影子的影响;理解光源、物体和观察点的位置变化对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的影响;掌握影子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光源、物体和观察点的位置变化对影子产生和变化的影响。
2. 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和解释影子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光源、物体、白纸、铅笔、直尺、科学实验报告表。
2. 影子实验环境:光线较暗的教室或室外场地。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课题“阳光下的影子”。
2. 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在阳光下,你们走路时会有影子呢?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造成了影子呢?3.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二:实验探究(30分钟)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实验器材,如光源、物体、白纸、铅笔、直尺等。
2. 实验一:固定光源不动,将不同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物体的影子。
a. 学生根据给定的物体和光源,选择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
b. 每组记录实验结果,画出实验图。
c. 学生观察和比较物体的位置变化对影子的产生和形状的影响。
3. 实验二:固定物体不动,移动光源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物体的影子。
a. 学生分别改变光源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物体的影子变化。
b. 记录实验结果,画出实验图。
c. 学生观察和比较光源和观察点的位置变化对影子的产生和形状的影响。
步骤三:理论总结(20分钟)1. 让学生围绕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总结和发现。
2. 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影子。
3. 引导学生理解光源、物体和观察点的位置变化对影子产生和变化的影响。
步骤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在不同光源下,不同物体的影子形状会有什么不同。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阳光下的影子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光第2课时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三、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四、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五、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板书设计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教学反思】这节课给我同时也给我的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2.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板书设计】2.2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影子变化柱状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阳光就会形成影子; 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变化的;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 与影子的关系;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2、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和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会进行简单 的记录过程;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并提出 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课外继续进行太阳与太阳光及物体 影子的研究活动。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早操图片
师:各位同学?今天早上,老师看了大家做广播体操, 做得非常整齐。我们看一看。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影子
师:今天,我们就研究阳光下的影子。(板书)
二、观察影子的准备
1、
师:我们从上节课已经知道影子产生需要3个条件,谁
知道?
生:阳光、物体、屏(影子在哪里?)
师:实验前,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温馨提示,请看:
1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固定白板。
2观察竹签在白纸上的影子,记录影子的位置和长度。
3边观察边完成信封2中的记录表和柱状图。
观察时间
影子的方向
(东、东偏北、北、北偏西、西)
影子的长度(厘米)
我们的发现
[我的公开课教案]阳光下的影子-阿飞的小蝴 蝶-阿飞的小蝴蝶
师:刚才同学已经做了猜测,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影子 是不是这么变化的?我们通常是如何证明我要用到什么材料?
引导:用什么代替人?竹签立不住怎么办?测量时有
橡皮泥怎么办?
有了这些材料实验怎么进行?
材料准备
实验过程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设计,老师这里有一段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能细致观察、科学测量、认真记录,能科 学地进行思考、实验和交流,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与他 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能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 爱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
2、教学难点:提出观测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小组记录表格,kT板,白纸,竹签,橡 皮泥,尺子,指南针。
频,我们一起看看视屏中这个同学是怎么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的?
(出示学生示范操作视频)
师:视频大家都看明白了吗?
那老师考考大家:
1视频中的同学是怎么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的
2为什么要在白板周围画方框?
3橡皮泥旁边的圆圈是做什么用的?
师:现在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对于实验老师有一个要求:每4分钟记一次,总共记3
2、
师:早上9点同学们的影子是这样的,那现在会发生什 么变化呢?
(出示记录表)
为了方便大家研究,老师用木棒代替同学,早上9点太
阳在木棒的东方,影子在木棒的西方,到了现在,下午2点, 太阳发生了移动,请同学猜一猜,木棒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 怎么变化呢?请同学们拿出1号信封里的记录单,将你的猜
测画下
(找1-2个典型的学生上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