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培养方案-上海大学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计算机应用(09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等同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pc/pc+维修、多媒体制作、影视广告、电子商务、信息、教育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与我国现当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德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销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严谨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态度2.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和服务客户意识3.能够跟客户或者需要解决系统或网络故障的同事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4.遵守行业社会道德规范与法规,具有较强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一定的创新精神(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制作电子文稿、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2.熟练输入汉字,每分钟录入60字以上3.熟练安装和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系统4.熟练安装和维护计算机外部设备5.熟练使用计算机采集、处理和发布多媒体信息6.正确选择应用软件处理多媒体素材数码产品介绍、演示、调试的知识和技能7.能够使用css+div对网页进行布局8.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对素材进行相应处理9.掌握数据库及应用的基础知识10.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方向1:计算机应用1.能够具有一定的网站开发能力,了解网站开发流程,基本掌握一种网站开发技术2.具备一定H5小程序开发的能力3.能够独立运营微信公众号4.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商务所涉及的B2B、B2C、C2C等模块的软件能独立熟练操作,能够独立建立网店,掌握电子交易的前后台一般操作流程专业方向2:计算机应用(联想专班)1.能够维修pc+系列产品2.运用服务政策的条款来解决实服务中遇到的问题;3.通过案例学习了解常见故障及简单技术原理分析4.掌握联想机型的专有产品技术5.掌握后台维修资料的查询方法6.能够结合维修的技术规范,熟练掌握不同的维修方法区别7.需要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而选择一种或多种维修方法结合使用来进行故障的排除8.掌握常见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的拆装要求,能独立完成机型的拆装工作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八、课程结构(二)课程结构表(1)专业方向1:计算机应用(2)专业方向1:计算机应用(联想专班)注:①公共基础课(人文课)学时数=基础模块学时+拓展模块人文课学时;②专业课学时数=专业模块学时+拓展模块专业课学时;③一体化教学课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课;④校内集中实训指在学校内开展的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的实训教学活动;⑤生产性实训指在学校内开展的有生产性产出效益的实训教学活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1. 引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软件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相关岗位的需求。
本文档旨在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要求等内容。
2. 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理论知识。
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基础•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2.2 专业核心课程•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Web开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2.3 选修课程•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嵌入式系统设计3. 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实验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网络实验•Web开发实验3.2 实习课程•软件工程实习•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数据库管理实习3.3 开放实验室设置开放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自主实践的场所和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实践活动。
4. 毕业要求为了确保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要求的各项能力,毕业要求设置如下:4.1 知识能力•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等技能4.2 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开发、设计和维护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3 创新能力•能够提出并实施创新的计算机应用解决方案•具备学习和研究新技术的能力•能够跟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变化5. 总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包括了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和毕业要求等内容。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 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
2. 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
3. 具备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4. 掌握国内外计算机应用前沿技术的动态发展状况,熟悉行业应用标准和规范,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需求。
二、培养要求1. 专业基础课程(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编程语言等。
(2)软件工程基础:包括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
(3)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包括数据库系统原理、SQL语言、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等。
(4)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编程、信息安全基础等。
2. 专业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学生通过参与实习实训活动,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习实训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等。
(2)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通过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相关比赛、项目开发等方式拓展自己的实践经验。
(3)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毕业设计任务,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计算机应用相关项目。
3. 专业选修课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移动应用开发等。
选修课程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4. 实习与就业指导针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需求,学院将与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支持服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的书桌上。
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这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令人兴奋的任务,因为它关乎未来,关乎我们如何塑造一群能在数字化时代大放异彩的人才。
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我看来,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在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领域有所建树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是课程设置。
我认为,课程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1.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框架。
2.专业课程:涵盖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让学生在特定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3.实践课程:包括项目实践、企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认为,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工作原理。
3.项目驱动:以实际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1.引进: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一批国内外优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
2.培养: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我们应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3.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博士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上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为总目标,培养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使受教育者掌握坚实宽广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具有开拓精神和前瞻能力,具有独立进行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些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取得创新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1.高性能计算及网格应用技术2.智能信息处理3.软件建模方法及应用4.多媒体与可视化技术三、学习年限1.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2.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为4.5-5年3.在职博士生学习年限为4-6年四、课程设计和学分要求(见表)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学分要求不少于16学分;硕博连读者的学分实行硕博阶段学分累加,要求不少于56学分。
五、论文工作要求将参照学校最新规定执行六、科研和论文要求1.开题报告(1) 选题:论文的研究课题应与本专业的前沿研究相关或者来自本专业相关的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应用问题;(2) 条件:应当修满规定的学分,并提交2篇文献研读报告或者学术讨论报告;(3) 要求:在入学一年内(专职博士生)或两年内(在职博士生)或三年内(硕博连读)完成8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
内容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目标、难点与特点、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部分。
引用文献不少于50篇;(4) 评审:组织不少于7名高级职称(含4名教授)的专家听取开题报告,评议通过后方可开题。
2.阶段报告在论文研究中期,在与开题报告相似的范围内,对论文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报告和考核,以保证论文按进度完成。
3.论文工作、答辩及学位:按学校相关要求执行。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Doctoral Program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1. Objective of the ProgramThe general cultivation aims follow the “Doctoral Program in Shanghai University”. The doctoral candidates are require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in basic theories, acquire systematic and profound specialized knowledg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be able to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dependently; to achieve systematic creative results in his (her) dissertation.2. Main Interests1)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 Grid Computing2)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3)Software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s4)Multimedia and Visualization3. Duration of the Program1) 3 years for doctoral candidates2) 4.5-5 years for master-doctor degree3)4-6 years for in-service doctor candidates4. Courses1)Courses (as listed below)2)Credits: at least 16 credits for doctor candidates, at least 56 credits for master-doctordegree5. Research and Dissertations5.1 Proposal5.1.1 The themeThe dissertation should be relevant with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 relevant with great applications concerning national economy.5.1.2 PrerequisitesDoctoral candidates are required to obtain credits required and submit 2 literature reading reports or seminar reports.5.1.3 RequirementsThree-academic-year doctoral candidates are required to submit a report concerning dissertation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enrollment, in-service doctoral candidates and master-doctoral candidates are required to finish the report within 2 years. The report should include literature summary, the meaning of the dissertation, research aim, difficulties, features, expected results, would-be innovations, etc. The report should be at least 8000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t least 50 references.5.1.4 Check and ApprovalPublic seminars are required. Seven or more teachers with senior academic titles (including 4 professors) should attend the presentation and give their comment; the writing of the dissertation can be prepared after the pass of the check.5.2 In-progress reportAt the middle of study, candidates should submit reports concerning dissert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dissertation may proceed as schedule. If the warp is rather big, warning will be given5.3 Oral defense of the dissertation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made by Graduate Department of Shanghai University.Curriculum高可信计算与信息处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上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为总目标,培养信息技术方面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023级实施性方案学校名2023年8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023级实施性方案)学校名2023年8月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2023级)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610201二、入学要求初中应届毕业生三、修业年限5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网络的组建、维护和应用管理工作,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工作,网站开发工作,参与应用软件编制工作,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图文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摄影及影音后期处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职业(岗位)面向1.主要就业岗位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网络综合布线施工与管理、企业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应用程序开发、图文广告设计与制作、影楼和文化传媒公司商业摄影及影音后期处理等工作岗位。
2.其他就业岗位办公自动化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站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U1设计、室内设计等工作岗位。
(二)职业资格1.积极响应国家的“1+X证书制度”,本专业毕业生应取得以下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证书:(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教育部考试中心)(2)全球微软mos专业级认证-PPT演示文稿模块(微软公司行业认证)(3)“1+X”创意数字建模考证2.本专业毕业生也可选考以下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证书:(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教育部考试中心)(2)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三)继续学习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
六、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综合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掌握图像处理、数据库、网页设计、UI设计、虚拟仿真设计及开发、智能家居产品设计及5G云信息化技术等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面向虚拟仿真、智能家居、UI设计、网页设计等领域,能够从事虚拟现实设计师、虚拟现实制作师、智能家居产品设计师、智能产品销售人员、UI设计师和网页设计师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制与招生对象(一)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
(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
三、职业面向表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四、培养规格(一)能力要求1、通用能力具有探索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含英语读说听写能力);2、专业能力熟练掌握虚拟现实模型的制作以及流程,清楚虚拟现实模型标准及规范;熟练使用Unity烘焙场景,配合完成项目汇报演示动画及相关美工设计工作;熟悉优化程序性能方法,使得项目在高品质视觉呈现的前提下,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和较低的硬件需求;掌握独立设计及架构移动端应用程序框架,包括需求分析,创建和维护项目,代码开发和调试、发布;根据策划案设计产品的逻辑架构,并编码实现;熟悉家居材料工艺及结构特性,对结构、生产工艺及产品开发流程有一定认识;熟悉智能家居系统功能,有较强产品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用户需求分析方法,独立承揽智能家居项目,独立进行方案设计和工程产品选型;掌握IOT智慧家居产品的需求分析、产品定义以及测试验证;熟练掌握根据产品设计方案及技术实施方案,组织产品开发、验证,并对过程实施监督、控制;组织项目阶段评审与把关,熟悉智能家居产品研发流程;掌握产品UI界面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为新产品与新功能提供创意及设计方案,对页面进行优化,改善网站用户体验;与开发人员配合完成所辖网站等前台页面设计和编辑、各类型广告页面宣传banner设计及促销产品活动等页面设计。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09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培养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相关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职业领域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熟练的中英文录人能力,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3.掌握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
4.掌握图形绘制、图像处理等操作,具有较强的专业图文混排及设计能力。
5.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
6.具有计算机应用领域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
7.具有多媒体素材处理能力。
8.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具有建立网站制作网页的能力。
9.具有计算机的硬件拆装、系统组装和简单故障排除及维护的能力。
10.掌握电子商务流程,具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数码产品等产品营销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教育 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 八、课程结构九、课程内容与要求《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课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核心)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共有15门课程,合计1306学时。
(二)专业技能(核心)课专业技能课程共有9门课程,合计468学时。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年10月前言计算机应用专业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按照以“任务(项目)驱动、过程导向、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确定了每门课程在专业建设过程的作用与地位,明确了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为学习知识与技能载体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在职业能力课程考核方面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将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工作纪律以及工作业绩纳入整个学习过程中考核,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作为核心目标,明确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培养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把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相互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激活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第一部分人才需求调研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
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电影动画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一般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国际互联网,只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时间。
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的推出,使得计算机的各种行业以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
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
如: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
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
一、调研概述(一)专业背景调研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
1. 培养目标:
-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 具备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 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方案:
- 建立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等。
- 学习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
- 进行实践训练,包括实习、项目开发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强化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学术竞赛等。
3. 课程设置:
- 基础课程: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
- 应用课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技术、软件工程、人
工智能等。
- 实践课程:实习、项目开发、实验课程等。
4. 考核评价:
- 采用综合评价制度,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评估等。
- 强调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
5. 实习与就业:
- 安排实习环节,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 组织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协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
具体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1020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1020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10201一、引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10201,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指导方案,对于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10201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全面解读。
二、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指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应用领域从事实际开发、管理、应用与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系统管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同时了解计算机领域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10201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较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较强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置1. 专业核心课程(1)程序设计基础(2)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3)计算机组成原理(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5)操作系统原理(6)计算机网络原理(7)软件工程(8)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2. 选修课程(1)人工智能导论(2)大数据技术与应用(3)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4)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开发四、实践环节1. 实习实践学生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了解相关的工作领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毕业设计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通过设计、开发和实施实际项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10201,是一个完善的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体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二O二二年十月【专业代码】510201【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办学层次】高职(专科)【学制】基本学制3年一、培养目标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应用、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信念、较强“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面向计算机应用、服务、管理一线领域,培训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实用软件使用方法、计算机硬件组装、网站组建与维护、应用程序设计开发等方面知识与技能,学习者可以承担程序员、平面设计师、二维动画师、前端开发工程师、初级运维工程师等岗位职责,达到职业技能岗位中高级水平。
二、职业面向及培养规格1.职业面向2.培养规格以职业行动能力表达培养目标。
通过就业岗位分析,确立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社会能力:(1)思想品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护校园、感恩教工、友爱同学;(2)文化素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熟炼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自学新知识的能力;(3)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心理阳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4)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标准意识、计划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5)团队精神:全局观念、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组织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6)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岗位变化的适应能力;(7)职业生涯:做事认真、勤于思考、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职业规划能力。
专业能力:(1)专业基础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排版公文,设计海报,宣传画报;具备应用文写作,材料整理的能力;具备英语B级以上资格能看懂专业的英文提示、介绍内容,具备常用英语会话能力;市场营销知识。
(2)专业核心能力:1)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的设计、具有初步开发应用程序能力;具备软件的调试和测试的能力2)具备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3)具备综合性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4)具备利用图形图像制作工具(如Photoshop等)、模型制作软件的使用(如3Dsmax等)进行计算机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5)具备搭配计算机组件,安装操作系统、常用应用软件的能力;6)具备电脑的维修、维护能力,常见故障分析和判断能力。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5
师资队伍建设与要求
Chapter
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规划
现状分析
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如教师数量不足、高级职称比例偏低、缺乏行业背景等。
发展目标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包括教师数量、结构、素质 等方面的提升。
发展规划
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等 方面的措施。
06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Chapter
教材选用与编写原则
01
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和获得省部级以上 奖励的优秀教材。
02
结合专业特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组织教师与企
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
03
法引入教材,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考试方法改革
1 2
实行过程性考核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 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成果。
引入实践技能考核 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通过实验操作、项 目设计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3
开展多元化考试
采用笔试、口试、机试等多种考试形式,以及开 卷、闭卷等多种考试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 掌握情况和综合素质。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实施、撰写和答辩等 环节。教师需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同时,学生需遵守 学术道德和规范,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Chapter
五年一贯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目标
“五年一贯”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较强的综合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所学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运用,能够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从事较高技术管理和指导工作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
1.学习者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
2.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各类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应用;
3.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不断开发、改进和利用新技术来改善社会环境;
4.学习者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能够在技术管理和指导职务中发挥作用。
三、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计算机技术史、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与系统、Web设计等;
2.实践课程:C语言、Visual Basic、Java、NET、数据库技术、Adobe Photoshop、HTML、网页设计等;
3.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软件工程、知识工程、信息安全等;。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计算机应用(对口升学)(090100)。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面向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等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网络工程项目实施、小型局域网管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产品销售,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公司的销售,计算机安装调试,计算机机房和微机室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六、人才规格(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结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3、具备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5、具有熟悉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6、初步具备编写工作日志、实施计划、验收报告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主要硬/软件在系统中的作用;3、掌握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处理过程;4、掌握常用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5、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了解常用操作系统的类型;6、掌握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及提供的服务;7、掌握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的基础知识;8、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9、掌握Windows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0、掌握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1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络管理的基本技能;12、掌握利用Internet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13、掌握常用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与下载信息的方法;14、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维护和维修方法,掌握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的基本技能;15、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16、掌握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安全与防范的基本技能;17、掌握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计算机应用培养方案-上海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博士)上海大学2011年4月目录1 培养目标 (2)2 培养标准 (3)3 实现矩阵 (5)4 课程体系 (5)5 企业培养方案 (6)1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将隶属于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该学院集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性能计算、软件工程为特色,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含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授予点。
实现了学科领域内博士、硕士、本科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全覆盖。
1990年以来,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连续四次被上海市列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计算机学科被学校列为“211工程”重点发展学科。
本专业紧密联系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热点以及国家及地方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开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性能计算应用、云计算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海量信息处理、多媒体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等。
学院研究力量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在计算机系统集成、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高性能计算和容错计算以及网络与多媒体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卓著。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技术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及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多次获得部、市科技进步奖,经费充裕。
目前每年除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外,在有关研究方向上联合培养了一批外国留学生,还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签有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每年有十多名在读研究生被推荐出国攻读学位。
与国内外多家著名IT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和培养基地。
1 培养目标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或企业培养具有领导和组织企业研究院开展创新预研、领导或组织制定大规模或超大规模应用研究课题的高层次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信息安全、网络、信息系统开发等
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领域的教学、
科研、设计、分析和开发工作;
2、本科生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自身的综
合素质,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田的初级专业知识,有初步的实验技能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企业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发挥
作用。
二、具体培养内容
1、学习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要学习的课程有:计算机
系统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开发、信息安全、网络技术、软件工程、计
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等。
2、实践环节:本科生参加实践教育,培养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行业
的实际操作、实际设计和实际开发的能力,实践环节包括计算机编程实践、实验室实训、实际工程设计等。
3、教学环节:本科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参加的教学环节包括课
内教学实验、综合设计实践、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论文、毕业设计及答辩等。
三、培养要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计算机应用专业是现代社会广泛需要的一种专业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展开阐述。
二、培养目标1. 全面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计算机应用专业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如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
因此,学生应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发展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2. 适应行业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次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行业需求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适应变化的能力,成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培养内容1. 专业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注重以下方面的内容:(1)计算机编程: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多种编程语言,并通过实践项目锻炼自己的编程能力。
(2)数据库管理:学生将学习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实践项目提升数据库管理能力。
(3)网络技术:学生将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并通过实践项目掌握网络配置和维护等实践技能。
2. 综合素质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注重以下方面的内容:(1)沟通能力: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通过团队合作项目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2)创新思维:学生将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创新实践项目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将学习如何主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践项目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实践项目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设置相应的实践项目。
学生将通过实践项目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博士)
上海大学
2011年4月
目录
1 培养目标 (2)
2 培养标准 (3)
3 实现矩阵 (5)
4 课程体系 (5)
5 企业培养方案 (6)
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将隶属于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该学院集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性能计算、软件工程为特色,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含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授予点。
实现了学科领域内博士、硕士、本科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全覆盖。
1990年以来,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连续四次被上海市列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计算机学科被学校列为“211工程”重点发展学科。
本专业紧密联系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热点以及国家及地方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开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性能计算应用、云计算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海量信息处理、多媒体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等。
学院研究力量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在计算机系统集成、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高性能计算和容错计算以及网络与多媒体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卓著。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技术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及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多次获得部、市科技进步奖,经费充裕。
目前每年除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外,在有关研究方向上联合培养了一批外国留学生,还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签有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每年有十多名在读研究生被推荐出国攻读学位。
与国内外多家著名IT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和培养基地。
1 培养目标
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或企业培养具有领导和组织企业研究院开展创新预研、领导或组织制定大规模或超大
规模应用研究课题的高层次人才。
2 培养标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技术标准草案制定、大型工程项目的研发等工作。
具备领导、组织企业研究院开展创新性预研的能力;具备相应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及系统综合集成的能力。
一、深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信息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具有从事大型或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和系统架构设计开发、应用拓展和科学研
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计算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①具有宽厚的数学、计算科学、自然科学基础;
②具备一定的工程经济、情报交流、管理、社会学、消费心理与行为、认
知心理学、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并对环境保护、生态平
衡、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责任等有较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2)深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应应用科学技术领域的理论和方
法。
①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②对计算机应用前沿技术、相应的应用领域交叉学科(诸如:计算数学、
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生物信息学、社会学等)的原理方法有广泛深入
理解,并具有对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影响关
系等有独特的认识。
3)熟悉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应应用领域的有关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规模或超大规模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测试和推广,工程技术创新和工程科学研究,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研究开发能力、复杂工程项目集成能力。
1)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般性原理进行大规模或超大规模应用系统
架构设计的能力。
所设计的架构具有先进性、高效性、安全性和易维护性等优点。
2)把握机遇,具有预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开拓信息技术应用新领域的能力。
提出或敏锐地感知计算机应用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的应用或商业模式,以及评估它们的能力。
3)掌握在复杂系统或复杂网络中发现关键因素的分析方法,确定关键路径的搜
索技术;提出高效测试、验证、分析、评估和优化的设计方案。
三、具备组织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
1)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建立科学
的管理系统、质量标准指标体系。
按确定的质量标准、流程、进度控制开展工作。
2)具有设计、预算、组织、指挥和管理大规模或超大规模软件工程应用系统、
组织协调及整合必要人力和资源的基本能力。
3)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洞察质量标准、流程、进度和预算的变化,
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指导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4)领导并支持团队及个人的发展;评估团队和个人工作表现,并提供反馈意见。
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
四、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熟练使用技术语言,具有国际视野,能在跨文化、跨区域、跨行业环境下进
行有效地表达及沟通。
能够制定工程文件,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能进行说明、阐释。
2)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
能准
确理解、正确整理他人需求和意愿并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
3)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在团队中发挥
领导作用。
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1)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社会、环境、公共安全责任意
识强,诚信守法。
2)熟悉相应应用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
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3)为保持和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制定并实施企业和团队成员发展计划,更好地
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 实现矩阵
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下如所示。
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注:●为“已经实现”,○为“已有一定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
4 课程体系
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学制为3年(根据具体情
况可适当延长培养期限)。
第一学年在相对集中完成培养计划课程的同时,开始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课题研究的基础准备(如基本文献调研,尝试提出研究课题);从第二学年开始围绕合作企业的重要技术需求开展课题研究。
研究课题在“双导师”(企业工程师与我校教师)商议指导下加以确定,确保研究课题既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又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价值,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如下表所示。
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修满15学分)
注:学术研讨课由本校教师与企业教师联合授课。
5 企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信息技术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与企业的生产发展经营模式以及人们群众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这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博士层次研发型“卓越工程师”的必然需求。
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特别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并及时将科研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发展,也是本专业培养博士层次研发型“卓越工程师”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计算机学院的教师积极与相关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共同开展科研攻关。
在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同时,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的优秀人才。
的目前为止,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有一部分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前沿方向,这些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一些研究成果还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此外,本专业可依托与我们有密切合作关系的IT企业、联合实验室等实施本
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例如: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前沿方向的“云计算”技术方向,我们已经与上海兆民云计算技术公司、上海运软网络技术公司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并已经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就可合理安排时间进入相关企业、研究所继续进行科研实践的培养,企业工程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并肩作战,共同参与到专业培养和科技实践的环节中去。
企业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应用性科研实践的课题项目、论文工作条件或场所。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行“双导师”制,学校的博士生导师和企业导师与博士生一起在实际应用问题中提炼出关键的科学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技术路线、进行风险和预期成果的评估,并承担对工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的指导。
通过在企业的工程实践,使博士生顺畅地完成从基础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问题——创新的解决方案的过渡,通过完成企业课题。
有助于博士生学会解决实际的高水平工程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总结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并组织实施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工程科技人才。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引入校企专家(学校博士生导师与企业高级工程师)“双导师”制,实现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和学生三者的共同促进与提高,零距离接触社会一线的需求,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的速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研发型高水平“卓越工程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