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6半截蜡烛-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半截蜡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语境中理解“绝妙”“绝密”“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是怎样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简洁概括主要事件。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引读,感受母子三人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习她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2、师:战争是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出示二战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法国沦陷区的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板书课题:19、半截蜡烛二、学习第1、2节,了解蜡烛的作用,初步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
1、过渡:别小看这半截蜡烛,它的作用可真不小!那么到底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2、指名读1、2节,学生思考。
(这是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教学“绝密”。
板书:绝密情报4、有这么一家三口,就参加了传递情报的危险工作,这一家三口子分别是(板书:伯纳德杰克杰奎琳)4、为了保护绝密情报,谁想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什么?这个主意怎么样?直线画出来。
(点击出示)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绝妙”是什么意思?谁用拆字法来解释一下这个词语?5、这个主意妙在哪里?(自由读,体会主意的绝妙)(藏哪里?摆哪里?)6、朗读指导:正如人们所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险中求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让我们为这个出其不意的妙计,更为女主人的勇敢机智而喝彩——(齐读)三、学习3——7节,体会人物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
一读:体会保护情报的重要性。
过渡: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半截蜡烛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然而,一天晚上,屋子里突然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半截蜡烛》,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生活,培养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内容,体会文章主题。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蜡烛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和平。
教学准备:1. 课文《半截蜡烛》全文。
2. 相关历史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图片,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引出和平的重要性。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蜡烛的象征意义是光明与希望。
3. 通过讲解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加深对和平的珍视。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自我检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和平、热爱生活的主题。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珍惜和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半截蜡烛》,使学生了解了战争的残酷,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课后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以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感知课文中的情感氛围。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半截蜡烛》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知课文情感氛围。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短篇故事。
2. 拓展作业:(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所了解的历史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反馈:(1)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
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敬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半截蜡烛》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为了保护祖国的尊严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故事通过半截蜡烛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2.2 生字词:蜡烛、半截、尊严、信念、献出、坚定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的意思,教师进行讲解和举例。
4.4 写作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尝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
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编辑Waner为大家分享的6篇《半截蜡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半截蜡烛教案篇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
(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每个人又在极力去争蜡烛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师:谁来试一试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
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
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二、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生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生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和背诵《半截蜡烛》这一文学作品;•能够掌握生词:“蚕茧”、“油灯”、“悠久”、“雕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生词自如;•能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和文化底蕴。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围绕的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里的《半截蜡烛》这一文学作品,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小姑娘在元宵节看灯时的故事。
这个小女孩非常喜欢看灯笼,她看到一盏非常美丽的灯笼,但因为罂粟壳是灯笼的原材料,所以她放弃了购买这盏灯笼,而即便没有那盏美丽的灯笼,这个小女孩仍感到非常快乐。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挚,时而渲染喜庆的氛围,时而揭示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逐和欣赏,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常用语汇;•理解《半截蜡烛》这一文学作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和文化底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小学生眼中,灯笼是一个非常有趣、好玩的物品。
请师生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看过的各种各样的灯笼,比如猪年的脚盆灯笼、龙年的爆竹灯笼等等,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理解文本首先,让学生分组朗读全文,并讲述自己对于文中小女孩放弃购买美丽的灯笼仍感到快乐的理解,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小女孩会放弃购买美丽的灯笼呢?•为什么小女孩最后还是感到快乐呢?3. 生词掌握全班一起学习本文中出现的生词:“蚕茧”、“油灯”、“悠久”、“雕刻”,理解每一个生词的中文意思以及词义的运用,可以逐句分析,互相解释,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生词猜测文章的大致意思。
4. 文化传承这篇文章涵盖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文化元素,请学生们讲解元宵节的来历、习俗、历史和文化值得大家珍视和传承。
5. 交流分享在课堂的最后一部分,请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这篇文章的感受,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表述自己思考文章的角度和想法,并且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
五、教学评估1.问答交流:通过提问和交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份教材的主要内容,比如问他们对于小女孩为什么放弃购买美丽的灯笼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蜡烛、熄灭”等词语,理解“半截蜡烛”的含义。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运用讨论、分享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文章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蜡烛,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有什么作用吗?”2.课文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文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小明为什么要点燃半截蜡烛?小明是如何关爱邻居小红的?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4.词语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教师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
5.课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明关爱小红的方式好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关爱小红?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情感体验教师播放课文朗诵音频,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课文情感。
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日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半截蜡烛》,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小明很善良,他愿意帮助别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以“半截蜡烛的启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词语、成语、俗语,不少于300字。
5.情境体验: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等价值观。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阅读拓展。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4.词语学习: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成语、俗语,让学生掌握其含义和用法,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
b些优秀的品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及人物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文本理解水平。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描绘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深层次的含义。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描绘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2)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解答疑问。
4. 品读赏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描绘的意境。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感。
(2)讨论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梗概。
3. 思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战争、爱国等情感的体现。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案篇一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半截蜡烛》。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注重情感体验。
《半截蜡烛》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正义必胜”。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
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本课教学,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从容镇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单独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课文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为了让学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以及感受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
受到情感熏陶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依据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
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镇定、勇敢和机智。
学习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模式“教为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所以我采用“学-议-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2.学习和掌握“半截蜡烛”这篇古诗文的内容和意义;3.学会分析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掌握古诗文阅读的技巧;2.学习和记忆诗文内容;3.掌握格律和韵律。
三、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1.老师放一张“半截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什么是“半截蜡烛”?2.老师出示“半截蜡烛”这首诗,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了解诗句的篇章结构和情感主题。
2. 阅读诗文1.学生分段朗读,注意语音语调,体会句子的情感色彩;2.听读诗文,老师带领学生理解并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3.学生自主阅读,注意书写标点和符号。
4.学生交流和讨论心得,理解和解读诗文。
3. 认识格律1.老师出示本诗的诗句和韵脚,讲解古诗的格律和韵律概念;2.练习找出诗句的平仄,理解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的语音特点。
4. 写作训练1.老师出示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句式,要求学生仿写;2.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发挥想象,以“半截蜡烛”为主题。
四、教学亮点1.导入新课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习兴趣和创造力;2.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全方位理解和掌握诗文;3.诗词格律的讲解和韵律的体验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4.写作训练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效果1.学生通过教学,对“半截蜡烛”这种古诗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学生掌握了古诗文阅读的技巧,能更好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3.学生学习了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力有了提高;4.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个人语言修养的培养也有了积极作用。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辨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注意感悟文本反映的人性美和生活哲理,理解“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读文本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美好,培养学生分享与关爱他人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通过学习文本理解文本中人物形象和情节;2.理解“分享”的含义和重要性。
难点1.理解孙少平的人物性格变化;2.思考“分享”的意义和效果。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谈论让学生明白分享和关爱他人是美好的事情。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半截蜡烛》,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的背景是什么?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受到表扬?–孙少平在文中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之处?–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孙少平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2.分组合作,让同桌互相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然后让一组的一些学生进行展示。
3.教师点评并给予正反馈。
3. 思考探究1.组织小组讨论分享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同学们明白分享带来的好处。
2.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美好和乐趣。
4.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分享的好处,并让学生思考自己今后如何多分享,多关爱他人。
四、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 200 字的作文,谈谈自己的分享与帮助他人的经历和感受。
五、教学反馈与建议本节课着重营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需要改进的是,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整体理解,生字词的掌握。
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爱国情怀和战争主题的理解。
通过对课文细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分享他们对爱国和战争的看法。
3.2 第二环节: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3 第三环节: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3.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展现的爱国情怀和战争主题。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
4.2 写一篇关于课文《半截蜡烛》的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反思5.2 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5.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积极与否。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6.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认真程度。
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是否能够体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家长沟通7.1 家长沟通内容:向家长介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告知家长作业布置,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7.2 家长沟通方式:通过电话、短信或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语言引导:“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尝试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我们一起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2.课文解析:教师针对课文中的关键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交流习惯。
4.课堂实践: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恩。
5.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创作一首诗歌或绘制一幅图画,表达对勇敢品质的赞美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6.课堂反馈: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给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相信通过这些练习,你们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学情分析
针对六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书写有较好的基础,但在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情感态度方面仍有待提高。此外,在思维发展上,六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活动二: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道德观念。
5.课堂总结与拓展:
教学活动一: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半截蜡烛》的大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半截蜡烛》是一篇描写战争背景下,一个普通家庭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而无私奉献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男孩和他的母亲用半截蜡烛传递信息,最终蜡烛燃尽,两人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2 生字词学习:蜡烛、传递、战争、财产、无私奉献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动机。
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战争背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战争的关注。
提问学生对战争的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
5.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书写示范。
5.4 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analyze the plot and characters in the text.5.5 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战争背景和类似故事。
《半截蜡烛》教案8篇
《半截蜡烛》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半截蜡烛》教案8篇本文主要介绍了《半截蜡烛》教案8篇,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系列教学参考。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娶妻的风俗习惯和夫妻恩爱的故事传说;2.掌握汉字“烛”和“半截蜡烛”的用法;3.学会运用描写手法,描写太阳、月亮、星星、树木等自然景物;4.提高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1.针对性阅读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准确捕捉信息;2.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情感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感受与表达能力;3.朗读和背诵的能力和兴趣,提高口语表达和语感。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1.感受课文中富有人情味的描写,理解夫妻恩爱的重要性;2.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尊重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差异;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感悟生活,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汉字“半”“烛”的用法和读音2.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3.加深对夫妻关系的理解和感悟2.教学难点1.阅读和理解本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时空背景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阅读能力的锻炼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激活学生参与课堂:老师问学生是否有所爱?学生回答并发表自己的想法2.新课讲解(15分钟)教师呈现故事线索,并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人物角色、情节发展和故事意义。
3.学生阅读(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半截蜡烛》,通过标记关键词、查字典、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讲解(15分钟)老师对学生阅读时出现的难点进行讲解,如新词汇“烛”和“半”等,如何理解夫妻之间的感情,如何描写课文中的自然景物等。
5.朗读和演讲(15分钟)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演讲,让学生把握语音语调、情感表达和节奏感,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字词理解的深度。
6.课堂练习(20分钟)老师对课文进行问答、填空、语句默写等练习形式,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再次强调本课的重点及难点,激发学生对阅读和文学鉴赏的兴趣和耐心,同时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的影响。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战争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引入课文《半截蜡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同时,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战争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导入过程中,我会引入课文《半截蜡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围绕战争、勇敢等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围绕战争、勇敢等主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感,增强他们的和平意识。
2.培养学生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从而培养他们厌恶战争的情感。同时,我会强调小女孩的勇敢和坚定,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课堂的最后,我会让学生谈谈对勇敢、坚强的理解,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前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学相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半截蜡烛》这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人物、情节。
3.学会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内容。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半截蜡烛》的文学内涵,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内容。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古文的文化内涵,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回忆《名侦探柯南》中的小兰和柯南在哪些情况下用了蜡烛。
2.讲解1.先讲解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没有电灯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照明的。
2.介绍《半截蜡烛》的作者茅盾,讲解他的生平和作品。
3.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和内涵。
3.阅读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半截蜡烛》。
2.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
3.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指出一些重要的词句,并提醒学生注意理解。
4.分析1.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
2.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寓意。
5.感悟让学生思考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内容,带领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6.作业让学生以半小时为限时间自选一篇文章,围绕感悟方向撰写一篇400字的文章。
四、教学评价1.通过发问和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
2.通过学生发言和书写,评价其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五、教学反思1.在讲解时,需要注意扩展文学背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2.在分析和感悟环节,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1.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篇1知识技能目标:1、读读记记“解释、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导入课题: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
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板书:半截蜡烛)学生齐读课题。
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4、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注意这几个方面:(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
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
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人物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
板 书
设 计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
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
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介绍二战,导入新课。
“二战”从1939年到1945年,把世界上60多个国家、约4/5的人口卷入战争的旋涡。
面对法西斯的猖狂进攻,被侵略国家的千千万万的人民顽强地展开了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们是为正义而战,他们是为自己的祖国而战,在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最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军获胜,以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同学们,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让我们都来捍卫和平。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板书课题。
半截蜡烛
2、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
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杰奎琳、熄灭、厨房、厄运、好嘛、楼梯、烛芯。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3、通过读文,大家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疑问?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____,(谁怎么做)_____。
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五、小结学习,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