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考教育管理原理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原理资料(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
1. 管理的含义: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 管理的属性:A 非政治性(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B 政治性(管理与生产
关系和社会制度联系的属性)
3. 管理的特点:A 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 B 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
息、时空的管理。
C 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D 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4. 教育管理的含义:是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
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全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宏观:教育行政;微观:学校管理)
5.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6. 教育管理的产生: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
进入19C ,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
1817 年,普鲁士的教育部脱离了内政部而独立;1828 年法国也设立了教育部;中国在1905 年也设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7. 世界各国纷纷在19C 设立教育部的原因:A 从需要方面来说,在政治上,19C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兴盛时期。
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重视人的培养问题;在经济上,为增进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就有由政府统筹计划的必要;就教育本身来说,自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公共教育后,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来解决,于是建立国家管理教育的制度就不可避免了。
B 从可能方面来说,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
国家机器,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就为国家管理教育在政治和组织上提供了保证;在经济上,一方面国家办
教育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国家办教育提供了一定的财力。
8. 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总是为一定国家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政策服务的。
9•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A民主化;B相对集权化;C科学化;D效率化
10. 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11. 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管理的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而提出的。
这种规律是指:在教育管理的现象中,教育管理的活动,体制,机制,观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构成了教育管理的整体。
因此,要管理好教育,必须全面地把握这四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否则,教育管理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12. 教育管理现象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所得出的学问。
教育管理元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学所得出的学问,教育管理学是从方法的角度,在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学和教育管理元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学问。
13. 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A如果以最早提出教育管理问题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
产生于19C 未的德国,著名的行政学家,法学家施泰因在他1868 年出版的《行政学》及1884 年出版的
《行政》中论述了他对教育行政的看法,他被誉为“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 ;B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
的论著出版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以美国的达顿和斯奈登合著的《美国的教育行政》
(1908 )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管理学大概产生于19C 未)
14. 西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现代教育管理学有两大特征,它既研究国家政治如何干预教育行政活动,又研究教育管理本身的技术和效率问题。
15. 德国的行政学: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的科学这样的行政
学一般称为国家学的行政学或法学的行政学。
德国的教育行政学,就是依据其行政学的理论,探讨国家如何干预国民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16. 美国的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的问题。
人们称美国的行政学为技术性的行
政学、职能主义的行政学或组织论的行政学。
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泰勒《科学管理原
理》(1910 );二人际关系的理论、行为科学的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
梅奥,雷斯利斯伯格,格利费
斯《学校行政上的人的关系论》;三是现化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
17. 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在我家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19C 末20C 初,是以翻译介绍外国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和交教育管理学科作为独立课程的师范学校开设为特征的。
18. 当代表现出两种理论融合共同影响教育管理研究的趋势。
当代教育管理学注重对教育管理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
注重人的问题的研究,体现出人文主义或反理性主义的思潮。
信息通讯技术,使得教育管理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横向来说,教育管理的理论将由只注重规范理论向注重科学理论(陈述理论)和价值理论发展,从纵向来说,教育管理理论将由只注重现象学的层次,向注重元学及方法学的层次发展。
第二章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
1. 原理:指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它是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教育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3. 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因此,应该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 (基本原理)系统原理: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
为了达到教育管理优化的目的,必须对教育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分析。
应该从整体着想对待部分,使部分服从整体。
同时,还必须明确,教育这个系统还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因为,又必须摆正教育系统同其他系统的关系。
.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系统原理,首先要注意把
教育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一了解教育系统的要素,二分析结构,三研究联系,四弄清功能,五把握历史与发展。
运
动系统的三个原理: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
5.. 人本原理: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级性,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教育管理的人体原理:
是指教育是学校的主体,教育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
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6. 动态原理:是指教育管理者要明确管理对象、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要根据教育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注意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动态原理。
要求:注意动态性,做好领导工作,一应注意教育系统外部的变化,使教育系统不断适应外部的变化;二注意内部变化,包括管理对象的发展变化,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
7. 效益原理: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讲究实效,使教育管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要求:一确立管理的效益观,使教育管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二要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创造条件办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
8. 教育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
9 .职能类型:一计划职能(教育管理者在教育计划方面所承担和所发挥的作用);二法治职能(在教
育立法和执法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三监督职能;四经营;五指导;六服务。
10.监督型行政:以指令性计划、经营、行政监督职能为主;指导型行政:指导、服务、法律监督为
主。
11.中国:以指导性计划、指导服务、法律监督为主,指令性计划、经营管理、行政监督为辅的“指导——监督”型。
要求:一强化立法职能;二强化指导服务职能(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注意完善领导的内部机制)
第三章教育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1. 教育管理原则:是管理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
2. 教育管理原则与原理的关系:联系是,原则应以原理为基础,是原理的体现;区别是,原则是人的一种主观选择,两者既有可能统一,也有可能不一致。
教育管理活动从本质上来,是国家意志和教育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体
现。
3. 基本原则:方向性(指我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我国的教育为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注意: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进行教育改革;要坚
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科学性(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注意采用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使教育管理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注意:一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两条基本规律:教育必须与社会的政经发展相适应,教育必须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相适应;二要采用新的管理理论,特别是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规范性(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注意:一重视和加强教育立法;二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观念,逐步做到依法治教;三要建立健全教育法规实施的纪律检查监督机构);综合性(必须科学地组织和调动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注意:一首先从整体出发;二不能把教育看成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系统);权变性(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有效性(要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财物和时间等资源,从而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效益,人财物时间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重要资源。
注意:一提高用人的效益;二提高对财物的利用率;三提高时间利用率)
4. 教育管理的方法:是指教育管理者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和实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5. 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一法治(教育管理者运用教育法令、决定、命令、指示、规章,对教育活动予以强有力的指导、调节和影响);二预测规划(是指一个国家在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作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规划本身的特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三组织调度的方法(是建立在权力和基础上由上级对下级下达必须遵照执行的任务、要求和命令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要建立领导与被领导者,上级和下级这间的正确关系。
首先要注意建立和健全各项教育管理活动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来保证组织领导的渠道畅通);四经济的方法(从经济的角度或方面指导、调节和影响教育活动的方法,其中包括制定合理的教育经费政策来促进教育的发展);五激励的方法(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激发、调动教育人员积级性的方法。
首先注意运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理论来调动积极性。
途径: A 通过提高教育人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B 通过把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与满足教育人员的合理
物质需要
结合起来。
运用行为科学的注意: A 要重视需要在人积极性中的作用; B 要对教育人员当前的需要有一个总的估价,对教育人员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激励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1.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社会历史性。
2. 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的一个分支,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
3. 从制定主体看:教育政策可以区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两种;从内容及作用看:分为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等不同层次;从构成要素:包括对象、政策目标和实现政策的手段。
4. 制定教育政策的要求:一要以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政策为依据;二要现实准确;三要清晰明确;四要注意教育政策的连续性;五要有预见性。
5. 贯彻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到: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三执行与创新相结合。
6.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件、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7. 教育法制的要素:一教育法规的制定方式;二以教育法规形式确立的教育制度;三法定的推行教育制度的方式。
8. 我国的教育法规是人民的政权机关制定的,它所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行为,为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
具有约束力,强制性。
9. 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层次依据其制定机关和法律效力等级,依次分为教育基本法、单行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教育法规和规章等形式。
10. 教育行政执法: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11. 教育行政执法的特征:一国家意志性;二法律性;三强制性;四单方权威性;五主动性;六主体
多元性
12. 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一合法性;二越权无效原则;三应急性;四合理性。
13. 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与方式:一推行教育法规实施;二遵守教育法规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三进行教育行政司法。
第五章教育预测与教育规划
1. 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作出推测的活动。
为教育决策、计划和规划部门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案。
法;五单对象和多对象。
一延续性;二相关性;三相似性
3.教育预测的原理:
4.教育预测的方法:一教育专家个人预测法;二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三德尔菲;四回归;五马尔柯
夫
一明确预测的目的;二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三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四
5.教育预测的程序:
实施预测(中心环节);五报告预测成果。
6.教育规划的特点:一系统性;二预见性;三客观性
7.教育规划的方法:一系统动力学方法;二计划评审技术;三数学规划法
第六章教育体制
1.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
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
还包括教育实施机构和教育的管理机构。
教育行政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的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学校管理体制。
2. 教育体制含义的理论分析;一总体分析,教育机构是教育体制的载体,教育规范是教育体制的核心;二让我们分别分析学校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看它们是不是由相应的机构与规范相结合的产物。
3. 教育机构中的实施机构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管理机构:是指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内
部管理机构。
4. 教育规范就层次而言有宏观、中观、微观规范三种。
宏规: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上;中观:是指国家对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教育所作出的规范;微观: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内部和学校内部的规范。
5. 学校教育体制一般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成人教育。
着手:一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终身
教育(主要搞好成人教育,把发展岗位培训作为重点;制定岗位基本规范;要抓紧制定成人教育发展的总规划,进一步理顺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的关系;实行多种途径、多种力量、多种形式办学;坚持以业余学习为主,鼓励自学)。
二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注意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贯彻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意质量;办出特色;实行多种学制;不拘一格;走产教结合、企校合一的发展路子)。
四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6. 教育行政体制要处理的关系是:中央办学与地方办学的关系;政府办学与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的关系;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7. 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明确领导体制,理顺执行体制,加强咨询体制,改善监督反馈体制。
8. 校职能部门只能起到参谋服务作用,不能起领导、指挥作用。
教代会不仅有咨询任务,还有监督任
务。
9. 组织机构,就是把人力、物力和智力等按一定的形式和结构,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或利益有秩序有成效地组合起来而开展活动的社会单位。
10.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依法建立的国家公务机构,是为教育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单位。
广义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包括国家政权的、企事业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狭义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狭义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专指国家各级政府机构中管理教育事务的机关。
11. 中央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教育部。
教育部实行部、司局、处室三级领导体制。
12.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拟订执行计划、具体实施办法和适合地方情况的补充规定。
二组织进行全省人才的需求预测,编制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计划、招生计划,组织领导招生和毕业分配工作。
四协同有关部门管理本地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财务、基建以及教职员工编制和劳动工资计划及其分配工作。
五
审查并管理本地区高等学校专业的增设和撤销工作,指导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和总务工作。
六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教师职称的评定工作,统一规划在职教师进修和地市县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作。
七协同各级政
府检查、督促地、市、县教育行政工作,组织好教育督导工作。
八总结推广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工作经验。
九组织与管理中小学仪器的采购、生产、分发供应和勤工俭学工作。
13. 狭义的教育行政机关管理:指合理地安排教育行政机关的办公场合,配置合适的设备,保持优美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及系统地处理档案和公文。
14. 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的内容:一空间管理(因素:机关的物质特征,部门设置,工作范围,人员的品质、数量及未来可能的发展,完成机关工作所需要的物资设置);二环境管理(物材与设备,自然环境:表面、视觉、听觉、空气;三文书管理(简化、档案管理)
第七章教育人事行政
1. 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
2. 教育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教育行政的核心内容(教育行政的内容包括人、财、物、时、信息等诸多要素,其中人是最积极最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要素);二教育人事行政直接或间接决定教育活动的质量;三对人力资源开发有重要作用。
3.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人事行政业务范围:一根据职权范围审批扬属教育机关的编制,并配备相应的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二按照管理权限,对所属教育行政人员、教师进行考察、选拔、调配、培训、考核、晋级、奖惩和任免,并管理离休、退休、工资福利等工作;三负责分配到教育系统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和其他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安置工作;四审查并办理农村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有关事宜;五根据国家有前人事政策和法规,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事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六开展教育人事统计,管理教育人事档案,处理教育人事行政方面的群体来信来访问题。
4. 教育人事行政原则是为了保护教育人事行政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四条基本原则:一因事择人;二任人唯贤;三论功行赏;四合理流动(注意: A 要注意自然流动与有计划的组织调配相结合; B 人才流动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C 人事管理者要确立正确的人才流动观,克服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
有的旧观念。
)
5. 实施教育录用制度的意义:一从历史的角度看,考试录用制度是有史以来最进步的一种人事任用制度;二通过考试录用人才的方式同委任制、选任制和聘任制等用人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 A 考试具有明显的竞争性;B 公平性;C客观性;D简便性);三考试录用制度是建立高效率的行政系统的直接需要。
6. 考试录用制度的基本内容:一发布招考公告;二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三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四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录用考核;五根据考试考核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报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审批;六对新录用人员进行试用和培训。
7. 用才方面的制度:最大特点是充满了竞争与激励。
一考核制度;二奖惩制度(奖励,惩罚,职务升降。
升职程序:领导与群众结合产生预选对象,然后按照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并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晋升考核,最后由任免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人选)
8. 养才方面的制度,养才是用才的基础和保证。
制度:一培训制度;二交流制度;三工资、福利、保险制度。
9. 代谢方面的制度:一辞职制度(教育行政人员辞去现任职务,必须由本人向任免机关提出辞职的书
面申请,任免机关在三个月内审批,审批期间不得擅自离职);二辞退制度(条件: A 连续两年考核不称
职; B 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C 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D 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 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 天的; E 不履行国家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国家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三退休制度(退休
是指教育行政人员到达一定年龄和工龄,或丧失劳动力,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离开公务员队伍。
退休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主要出口,既可以保证公务员的正常更新,又可以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可分为强制和自愿退休。
强制条件:A 男年满60,女满55;B 丧失工作能力。
自愿条件:一男满55,女满50, 且工作年限满20 年的;二工作年限满30
年。
本人提出要求,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16. 约束方面的制度:一公务员的义务(A 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B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公务;C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D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E 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
F 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G 公正廉洁,克已奉公;八履行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