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第四版)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前三章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前三章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一、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答: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二、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答:近代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前城市的特征是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大,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

城镇化水平不高。

而工业城市的特征是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农业现代化,城镇发展水平高,人口聚集,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的格局变化是城市以圈层式向外扩张,人工能源及加工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这是构成工业城市发展的模式。

三、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答案一:(来自百度文库某同学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当下中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成绩巨大,问题也很多。

我们没有建设、管理、发展现代化大城市的经验,还在初期阶段,中国城市化面对着多重的挑战。

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

“半城市化”概念,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像市民一样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半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解决的仅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

这种状况不解决,会极大地影响城市化进程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能否解决农民工、农村人口向城市稳定的有序转移和定居落户,中国正处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纤细集中的高潮过程中。

其次,我们面对的是城市结构严重失衡。

我们今天面对的房价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过去十年进入21世纪后的前十年,我们大城市加速发展和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结果。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12
第二节 城市化
城市化(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市化速
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城市化有其一定的规律,研
究各国城市化的历程,结合我国国情,预测城市化的趋势
及水平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及迎接下一世纪大规模的城
市化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
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 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 》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阳宅十书》
9
风水的实质——良好的生存环境
(气)遇水而聚,遇风而散 风水先生是因为商业的需要而加入了许多故弄玄虚的内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服务
1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 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工 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比较集中的用地及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 的基础设施。包括铺装的路面、上下水道、其他公用设施, 可以有较多的文化设施,这与农村的生活质量相比有很大 的提高。
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实施及城市规划的行政与
法规等。
3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征
1、什么是城市
城市 = 城+市 ≠ 城+市
反映城市的变迁
“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
构筑物,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
形态封闭、内向。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件

20209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圈层式的向外扩张 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 城市中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 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203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与环境
城市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 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
5、居民点四周挖壕沟、筑墙或栏杆
2006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的形成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提高、进步,生产力得到迅速发 展,农业及畜牧业生产均有大量剩余,则产生交换行为。 这就出现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居民点——城市。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 制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20303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 (三)郊迁现象 (四)区域城镇的联系更为密切
20304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在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高水 平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 的生态问题: • 城市大气和水质恶化 • 人口拥挤 • 热岛效益
201048.6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的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前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古
代的城市) 工业社会(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近代
的城市)
20105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
“ 筑城以守余”—— 加强了防御的要求,产生各 种不同的城墙。
兵器技术的进步—— 如火药用于战争,迫使城 墙加厚,包砖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作者: 收集于网络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与人类文明史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四、城市与区域发展(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的概念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与解析(第四版)1_12章

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与解析(第四版)1_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pptx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pptx
二、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 1、城市总体规划是战略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是实施性规划。
5
学海无涯
2、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 规划。 第一产业: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以消费的产 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残矿业、执照也、店里、 燃气及水的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六章 经济与产业 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
三、 用地评定的分类
13
学海无涯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 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该晒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1
学海无涯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二、 都市区规划 1、大都市区概念:宝货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区和围绕这个核心 的具有 高度经济与社会融合的相邻社区,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 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市化地区。 2、大都市区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大都市区发展的背景;②社会经济 发展的 空间需求;③空间构成要素及空间发展条件;④空间结构规划;⑤综 合交通网络规划;⑥基础设施规划;⑦生态系统规划;⑧大都市区规 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第 1 章到第 18 章 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 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最大街坊面 积亦只有30*52米。
城市主要分为4个功能区,东北以及西 南为宗教区,北与南商业区,东南为公共 建筑区。
城市中心由两个广场所统领。
米列都
雅典卫城
❖ 罗马营寨城
❖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 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 煌的历史总结。
隋文帝在长安建都而又放弃汉长安故城,另建新城的原因:
1、汉长安历经破坏,难于修复,而且风水不利; 2、汉长安已有多朝建都,不变新地不能体现新王朝的新气象; 3、汉长安建都距隋已有八百年历史,地下水已经盐碱化,且地下水位低; 4、汉长安宫殿与一般建筑杂处,分区不明,防卫与管理不便。
宋东京(开封)
城市建设理想状态是一个规整的矩形平面,布局形式也是沿用前朝城制,但由于 地形因素以及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并不方正规则。
2、改变了秦汉以来城市松散 布局,城市分区更加明确,等级 更加森严;
3、宫殿仍旧采用前朝后寝 (前朝后寝)的布局。
曹邺城
建于7世纪,由宇文恺制定规划。
1、城市的建设做了一定的先后次 序安排,先建城墙,后开辟干道, 再造居住里坊;
2、城市布局严谨,整体沿皇城中 轴对称,反映皇权的至高统治权 力;
3、城市中道路严格划分等级,周 王城中旁三门左祖右社的布局形 式继续延续;
4、里坊制度得到发展,体现了官 民不相参的政治意图,另外也是 便于管理的需要。
隋唐长安(陕西省西安市)
隋唐洛阳
隋朝灭周统一后建都选址汉长安,原因如下:
1、长期混战使邺城,洛阳等城毁坏严重; 2、江南初定,政治经济上还不够巩固; 3、关中平原军事形式有利,北可御突厥,西扼巴蜀要道,东可出潼关控制黄河 中下游; 4、隋朝势力原来就在此一带。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一)》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城市规划原理(一)》城乡规划专业城市建设学院城乡规划系2014年4月《城市规划原理(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一)》课程代码: ZB185506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32理论学时);2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适用专业:城市规划4.适用对象:本科5.前期课程:城市规划初步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朱家瑾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1、《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2、《城市规划概论》郭彦泓建工 1984;3、《国外居住区规划实例》建工 1982;4、《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邓述平、王仲谷建工 1996;5、《城市的发展过程》建工 1983;6、《交往与空间》(丹)杨盖尔建工 1995;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

同时亦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内容。

三、课程教学重点城市住宅区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

四、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与目标,住宅区规划要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对住宅区功能的理解,难点是环境需求的把握。

1、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目的与要求。

2、城市的发展与住宅区建设的关系。

3、利用实际工程图纸,进一步讲解上一讲所涉及的两种“详规”的方法、内容。

让学生对此有一种更为感性的和具体的认识。

4、对“城市”、对“住宅区”的理解;第二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4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住宅区分级与规模、住宅区设施配套要求。

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分类分级,设施配套,难点是住宅区系统的理解。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产生以前——原始群落生活方式:采集,狩猎(完全依附自然)居住形式:穴居,树居(巢居)固定的居民点伴随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大约在10000~12000年前。

城池的雏形——沟墙等防御性构筑物居民点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产物。

城市是在居民点基础上发展起来。

二、城市的形成生产力提高-剩余-交换=商人、市、手工业者从农业分化出来--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使居民点发生了分化。

以农业为主农村(奴隶居住地)商业、手工业职能(奴隶主、商人、手工业者居住地)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城:古汉语中,城指围绕人群聚落修建起来的防御性设施。

郭:“内之为城,外之为郭”。

市:《周易》记载“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市”指交易场所。

市井:“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可见“市井”有城市形状的说法。

有人认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城市文化的出现才是城市最终形成的标志。

●城市形成评判标准:1 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规模;2 须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如宫殿、宗庙、祭祀建筑,行使一定的政治文化职能;3 须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4 须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5 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第一条是前提,第二三条是实质,第四五条是基础和保障。

三、城市的定义定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1.人口数量2.产业构成3.行政管辖的意义四、城市的规模界定包含三个因素: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行政意义(中国)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四类:特大城市(人口〉100万),大城市(人口50—100万),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小城市(人口〈20万)(市区和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五、城市的特征1、密集性——物质与精神密集人口密集〉1万人/平方千米中国三大都市圈: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物质与资本密集三大都市圈GDP占全国1/3,外资占60%文化密集大型文教、卫生、体育设施在城市2、高效性——高效率与高效益高效率。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第四版第一篇之“城市与城市规划第1篇城市与城市规划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第1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形成: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的分离出来,城市便产生啦!城: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

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交易场所。

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城镇: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

第2节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发展防御要求(防御野兽、战争)社会形态发展(阶级的分化与对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 {商品经济(内陆交通、海上交通)、商市}2、近代城市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聚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与环境(市民接触自然环境少,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集聚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生产力的集聚、市政工程及城市公用设施的发展、城市高度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经济的恢复,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0%,地球开始进入城市时代。

城市分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城市对外交通的改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使得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

第3节城镇化城镇化(或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含三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2)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认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式。

城镇化也可称为城市化,因为城市与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用。

2、城镇化进程的表现(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2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简介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设置和建筑风貌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设计,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是城市规划原理的第四版,旨在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于实际项目中的实践经验。

内容概述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城市规划概述:介绍城市规划的定义、目标和重要性。

同时,介绍城市规划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趋势。

2.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人文关怀、空间效率等。

这些原则是城市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

3.城市规划的流程:介绍城市规划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

包括城市调研、规划编制、方案评审等。

4.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城市规划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实践经验。

包括城市综合规划、城市设计等。

5.城市规划的挑战和前景:介绍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如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等;同时展望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规划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经验丰富的规划师来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设计。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使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交通规划、景观设计等,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引导和规划,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城市规划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城市规划注重城市的防御和布局,例如古代罗马的规划理念。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规划逐渐从简单的布局转变为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是跨学科的综合性规划,需要考虑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工作是在一系列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

这些原则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初期,圈层式的向外扩张
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
城市中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 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与环境
城市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 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四)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
(3)生活闲暇化
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节 城市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 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的
过程,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 的现象及过程。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规划原理
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西方晚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四)现代城市
1、城市主要特点 (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速度特别快 (2)城市群的出现以一个或几个城市为中 心,形成一些城市群 (3)力图解决城市出现的问题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形成一些城市群 美国: 东北部 纽约—弗拉德尔菲亚—华盛顿城市群; 中 部 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城市群; 西海岸 旧金山—洛衫矶—西雅图城市群。 日 本:东京—大阪城市群。 德: 鲁尔地区城市区。
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分布另散 2、依河布点 群居 有利灌溉
3、居民点之间没有联系 4、居民点内部有功能分区
(1)居住地——建有“住房” (2)仓库区 ——储存集体的生活备品 (3)作坊区 ——"手工业区” (4)墓 地
(5)公共活动场地
5、居民点四周挖壕沟、筑墙或栏杆
城市规划原理
1989年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情况:
城市化水平 人均GNP
30% 以下
30%~50%
100
美元以下
1000~3000美元
50%~70%
70% 以上
3000~7000美元
7000 美元以上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3、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PU = P / U
式中:PU——城市化水平
P——城镇人口 U——总人口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3、城市化的发展状况 (1)城市化水平
1800年—198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4.86倍,而城 市人口增加了63.82倍。
1950年—1980年 ,世界人口由24亿增加到了44
亿,增长了0.8倍,城市人口由7亿增加到18.7亿,增 长了2.7倍,而农村人口增加不到0.3倍。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易经》:
“日中而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
货,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 会向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一般在公元前3000~公 元前1000年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的定义
(一)城市的含义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3、现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就属于 “老年型人口”,呈现“老年型人口”的城市或地区就称 为“老年型城市”或 “老年型社区”
(2)家庭核心化
“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要类型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彼
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高水平的城市化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的雄
厚基础和农业现代化的成果上。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国家类型 33个低收入国家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19个发达国家
Hale Waihona Puke 2008.6城市规划原理
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们开
始摆脱依赖风力、水力等天然能源的局面,
煤替代水成为工业的主要能源,铁路替代河
道成为运输的主要方式,从而为工业的大规
模集中提供了条件,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倫敦1840年—1929年的发展情况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的形成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提高、进步,生产力得到迅速发 展,农业及畜牧业生产均有大量剩余,则产生交换行为。 这就出现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居民点——城市。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 制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巴比侖城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提 姆 加 得 城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 反映。
卡 洪 城 布 局
吕 贝 克 城 布 局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直接的影响。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解决问题的办法
(1)制止城市恶性膨胀
A 发展卫星城 B 疏散人口 C 建小城镇
(2)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A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三废及噪音。 B 与生态学结合起来,进行区域性环境规划。
(3)城市结构向多中心结构发展,向立体发展 (4)有发展专线公共交通的趋势(高架、地铁) (5)重视居住环境
唐长安城布局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汉长安城
A 闾里为基本居住单元
B 城内有9个市
C 道路进行分工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3)明清北京城
A 城市由三套城墙组成 B 建筑形式、规模、色彩均按等级区分
C 有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
D 街道系统发展得更完善 E 城市布局也充分地利用
F 居住区由许多院落式住宅组成
1980年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美元)
城市市化水平 (%)
260
17
1400
10320
45
78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初期阶段
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中期阶段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以上。
3、稳定阶段
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移为城市人口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章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居民点的形成
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 的分工)的产物。 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二)封建社会城市
1、城市特点 (1)形成中心城市 (2)城市类型多 (3)城市规模大 (4)职业多种 (5)已有完善的里坊和成块的市肆 (6)有寺庙等宗教设施,并占地大 (7)市政设施规模较大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典型代表城市
(1)唐长安城
A 城市规模 B 城市布局非常严整 C 道路系统 D 坊 E 商业布局 F 唐长安建筑的特点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吕 贝 克 城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资本主义社会城市
1、出现的问题
(1)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2)城市发展的自发性、盲目性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城市特点
(1)城市分布不均衡 (2)城市恶性膨胀 (3)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混乱 (4)交通混乱 (5)市中心发生变化 (6)环境污染大 (7)市政设施提高了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了 定居的居住点。工业革命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集中于城市,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失 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也 加速了城市化。
(一)生态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
(三)郊迁现象 (四)区域城镇的联系更为密切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在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高水 平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
的生态问题:
• 城市大气和水质恶化 • 人口拥挤 • 热岛效益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交通问题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也有很大的变 化,航空、汽车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使城市的结构布局发生变化。
量的城市生活
促使城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的聚集 工业社会使城市高度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也出现了由于工业化及人口增加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出现的主要问题:

土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