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电站项目建设初步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小电站初设报告

小电站初设报告

1综合说明1.1概述++县塔潭彭水二级水电站位于++县程溪镇塔潭村西南的一条小溪—后溪。

经右埔流入平和境内的上峰水库。

水电站的站址建在塔潭55kw电站下游1200m处,厂址、坝址可与塔潭往三坪的公路相连。

电站装机容量410kw,枢纽工程由双曲砌石拱坝、进水口、压力隧洞、发电厂房、升压站等组成。

我院于2004年十月进行设计。

现完成初步设计工作。

1.2自然条件后溪是由三官堂、山石码与七十二坎三条支流汇集发源而成的。

主河道长7.474km(++境内),该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4.11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652万m3。

流域位于++西北部,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极端气温最高38℃,最低0℃;月平均气温最高29.3℃,最低12℃。

测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地貌,海拨高程200~375m,山脉走向主要为近南北向溪谷和山间小盆地相间排列,溪谷多呈“V”字形,两岸山体雄厚,地形较为对称,坡度较陡,本区植被茂密,固体迳流较少,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

测区地层出露的地层简单主要有晚侏罗系燕山晚期侵入岩和新生界、第四系(Q)。

1.3工程任务和规模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山区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目前程溪用电紧张状况,拟在后溪修建彭水二级,规划总装机容量410kw,本工程是以调节5.75万立方米的库容为依据的日调节电站。

1.4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工程布设有双曲砌石拱坝、进水口、压力隧洞、发电厂房、升压站等建筑物。

本工程属V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均按五级设计。

1.5机电及金属结构主要机电设备有XJ02-W-40/1×11及XJ02-W-40/1×9水轮机两台,配SFW250-6/740及SFW160-6/740,共两台。

电动单梁起重机A571(起重量5吨)一台。

变压器S9-630KVA-10/0.4KV一台。

电站进水口设一扇拦污栅及一扇检修闸门。

并设一台10吨电动葫芦和一台25吨的螺杆式启闭机。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1总则1.0.1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大,小型水电站类型多,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没有可遵循的相应标准,长年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大中型规程),尺度难以掌握。

因此,编制本规程的目的是适应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的需要,统一报告编制的标准,提高报告编制的质量。

本规程作为大中型规程的姐妹篇,总体内容、结构保持与大中型规程基本一致,并着重体现小型水电站的特点。

本规程作为推荐性标准,规定了普遍适用的要求,为报告编制提供依据,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型水电站工程允许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1.0.2本规程所界定的适用范围侧重以发电功能为主的小型水电站。

对于灌溉、供水、通航、过木等水利设施比重较大的工程,编制报告应根据具体情况相应侧重。

对大中型综合利用工程所属的小型水电站,应根据工程的用途、规模、特点对照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进行分析,正确选用合适的编制规程,例如枢纽工程总体上按大中型规程编制,而其中的发电系统参照本规程。

1.0.3基本要求所列各项是对各专业的共性要求,各专业均应遵循。

1.0.4鉴于小型水电站工程通常相对简单,可不作可行性研究,因此本规程按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合并制订,包含两个设计阶段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有的工程根据需要按两个阶段设计,已有可行性研究报告,那么,采用本规程应作适当取舍,对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解决的部分,可从简或省略。

条文中所提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只是主要要求的概括,各专业应按各章节的具体要求编制。

1.0.5主要附件按小型水电站的需要附列,其中“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可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取舍,“环境影响报告”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新增的;试验和科研报告及其他专题报告可根据各工程的实际需要附列。

1.0.6本规程提出编缉和表述要求,目的在于提高报告编制的标准化水平。

总体编排中的工程鸟瞰图一项可根据具体条件取舍。

综合说明的附图除了将蓝图与其他附图另编一册外,还需另制成小图附在综合说明前面,其目的是便于阅读报告时能较直观地了解工程全貌。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设计依据5.1.1工程等别和洪水标准牛头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5000+2500=12500kW,引水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为4.8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电站工程规模属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次要建筑物分别按4级和5级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并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引水坝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电站发电厂房为非挡水式地面厂房,发电厂房的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

5.1.2基本设计资料5.1.2.1水位流量资料a)引水坝正常引水水位419.50m;设计洪水位(P=10%)=423.56m,相应洪峰流量497m3/s,相应下游洪水位423.45m;校核洪水位(P=5%)=423.98m,相应洪峰流量587m3/s,相应下游洪水位423.89m。

b)发电厂房正常发电尾水位为238.00m,发电最低尾水位为237.10m,下游设计洪水位(P=3.33%)242.63m,校核洪水位(P=1%)243.50m。

5.1.2.2地质资料a)地震基本烈度(GB18306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值Ⅵ度。

b)基岩物理力学参数1)坝址:卵石层f ak=250kpa,f=0. 45;2)厂址:坡积层f ak=170kpa,f=0. 35;强风化岩石f ak=500kpa,f=0. 55。

5.1.2.3抗滑稳定及地基应力控制标准a)引水坝稳定安全控制标准引水坝沿建基面按抗剪强度和抗剪断强度方法计算抗滑稳定,稳定安全度控制标准见下表5.1-1。

表5.1-1稳定安全度控制标准表b)地基应力控制标准:最大正应力σmax<250;最小正应力σmin>0。

xx水电站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水电站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水电站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综合说明第一节概述**水电站工程位于**省**县**乡境内**水系**支流的**上,厂房距**县城约24km,下游为1986年投产发电的**水电站(3×500KW),距其大坝约40m。

本工程开发的目的是发电,无其他综合利用要求。

本初设阶段拟定本工程为筑坝与引水相结合的混合式开发方案。

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县水利部门曾对**流域规划中,就有将该河来水引入**水电站并在该河流域中建设电站的设想,并就该项目进行了踏勘和初步研究,后因技术及资金的限制,仅开发了**梯级开发方案中的几个骨干电站(包括**水电站),并将**水引入**水电站拦河坝内。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和发展,社会经济进一步腾飞,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改进,建设工程的投资在同等规模下比二十世纪80年代降低了很多。

这些,对在该河流域中建设电站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3年10月,**县水利局与**县小水电集团公司共同对该河流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和测量,从水力资源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淹没损失、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该河二级开发方案,即一级茅山水电站(装机800KW),二级**水电站(装机800KW)。

**水电站尾水进入**水电站拦河坝水库内,使得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为合理开发利用全县水力资源,2004年6月我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历时25天实地对该河流域进行了全面勘测与规划,初步定为四级开发方案,即一级石榴河水电站(装机250KW)、二级双河水电站(装机250KW)、三级茅山水电站(装机800KW)、四级**水电站(装机800KW)。

四级**水电站尾水进入**水电站拦河坝水库内。

该河流域梯级规划具体见图2.1-1。

**中宜集团看好对该河的梯级开发项目并首先对该河的第三、四级骨干电站进行投资开发,已与**乡签订了资源开发协议书。

为增加财政收入,发展旅游业及其他产业,**乡政府积极要求外商投资兴建水电站工程项目。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设计依据5.1.1工程等别和洪水标准牛头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5000+2500=12500kW,引水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为 4.8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电站工程规模属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次要建筑物分别按4级和5级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并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引水坝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电站发电厂房为非挡水式地面厂房,发电厂房的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

5.1.2基本设计资料5.1.2.1水位流量资料a)引水坝正常引水水位419.50m;设计洪水位(P=10%)=423.56m,相应洪峰流量497m3/s,相应下游洪水位423.45m;校核洪水位(P=5%)=423.98m,相应洪峰流量587m3/s,相应下游洪水位423.89m。

b)发电厂房正常发电尾水位为238.00m,发电最低尾水位为237.10m,下游设计洪水位(P=3.33%)242.63m,校核洪水位(P=1%)243.50m。

5.1.2.2地质资料a)地震基本烈度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值Ⅵ度。

b)基岩物理力学参数1)坝址:卵石层f ak=250kpa,f=0. 45;2)厂址:坡积层f ak=170kpa,f=0. 35;强风化岩石f ak=500kpa,f=0. 55。

5.1.2.3抗滑稳定及地基应力控制标准a)引水坝稳定安全控制标准引水坝沿建基面按抗剪强度和抗剪断强度方法计算抗滑稳定,稳定安全度控制标准见下表5.1-1。

表5.1-1稳定安全度控制标准表b)地基应力控制标准:最大正应力σmax<250;最小正应力σmin>0。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3水文3.1 流域概况3.1.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河道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情况。

3.1.2 简述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

3.2 水文基本资料3.2.1 说明流域内及借用流域水文站网分布、各测站项目和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高程系统和测验基本方法、资料整编情况。

3.2.2 简述水文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复核变动情况,并对基本资料质量做出评价。

3.3 径流3.3.1 对设计依据站的实测径流进行还原计算和插补延长,分析论证径流系列的代表性。

3.3.2 进行设计依据站的径流计算,说明资料短缺地区径流计算方法,提出工程场址的径流参数和径流成果,选择径流调节代表段和代表年,分析枯水径流特征,分析论证径流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3.4 洪水3.4.1 分析造成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成因、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3.4.2 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历史洪水的洪峰、洪量估算方法及采用成果。

分析确定历史洪水及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3.4.3 对实测洪水进行洪水资料的还原、插补延长,并结合历史洪水进行频率计算,分析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3.4.4 对资料短缺地区推算设计洪水可采用暴雨推算或洪水统计参数地区综合推算等方法,并应相互印证;分析最终所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

3.4.5 说明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方法及成果。

3.4.6 说明施工洪水时段的划分、洪水系列统计原则,提出各时段洪峰、洪量频率计算成果,并分析论证其合理性。

为水库调度运用计算的分期洪水,需说明划分前、后汛期的根据。

3.5 泥沙3.5.1 说明流域泥沙概况,提出悬移质、推移质特征值。

对多沙河流提出泥沙颗粒级配成果和输沙量、含沙量的年、月成果及年输沙量频率曲线成果。

3.6 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6.1 说明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基本资料情况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绘制方法,提出采用的成果。

3.7 其他3.7.1 说明工程所在河段的冰情特性,分析工程河段发生冰坝、冰塞等情况的可能性,并估算对工程的影响。

水电站工程设计报告

水电站工程设计报告

水电站工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水电站工程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描述,全面介绍水电站的设计方案及其理论基础。

水电站是利用水资源转化为电能的重要工程,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报告将详细说明水电站的设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原理、设计方案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2. 设计背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燃煤、燃油发电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相比之下,水电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在工程设计背景中,我们需要考虑国家能源需求、环境保护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设计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设计目标:- 提高发电效率: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采用先进的发电设备,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 环境保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保护周围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 经济效益:在设计中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水电站的盈利能力。

4. 设计原理水电站的工作原理是将水流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具体来说,工程设计中涉及的主要原理包括:- 水资源利用原理:根据水资源的流量、水头等参数,计算出水能的大小,以确定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 水力发电原理:利用涡轮机将水资源的动能转换为转动能,通过发电机将转动能转换为电能。

- 输电原理:将水电站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用户所在地。

5. 设计方案在本次工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以下设计方案:- 选择合适的水源:在选址时考虑到水资源的丰富度和稳定性,选择了靠近山区、水源充足的地点。

- 优化水电站布局:根据现场情况和水电站的技术要求,设计了合理的布局方案,确保水力发电过程的顺利进行。

- 选用最佳设备:在设备选择上,我们综合考虑了性能、寿命和经济因素,选用了高效、耐用且成本合理的设备。

- 建设环保措施: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要求,确保水电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水电站初设报告范本-水文、气象

水电站初设报告范本-水文、气象

初步设计阶段河床式水电站设计报告范本——2 水文、气象——[中小型]□范本主要编写条件界定:南方平原地区、岩基、混凝土重力坝、左岸河床式电站厂房、贯流式灯泡水轮发电机组、河床中央表孔式溢流坝(泄洪闸)、右岸船闸、左岸开关站1目录2 水文、气象 (3)2.1简要说明 (3)2.2流域概况 (3)2.3气象 (4)2.4水文基本资料 (4)2.5径流 (4)2.6洪水 (5)2.7地下水 (7)2.8泥沙 (8)2.9厂、坝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8)2.10施工期水文预报站网规划 (9)2.11其他 (121)2.12水文附图、附表 (131)22 水文、气象2.1 简要说明河系省水系的江(水) 级支流,发源于 , 沿途纳入河等条主要支流后, 在处注入江(水)。

全流域面积 km2,河长 km, 天然总落差 m。

本流域在……以上为高山峡谷区, 两岸山峦起伏, 河槽滩多水浅, 水流湍急;……~……地段为丘陵区, 河谷略有展宽, 水势逐渐趋缓;……以下则河谷开阔, 沿河两岸系广阔冲积平原。

本流域地处气候区,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

春夏之交频繁暴雨,系本流域洪水之主要成因。

据气象站年实测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气温℃,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多年平均降水量 mm, 最大日降水达 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mm;多年平均无霜期d。

本流域共设有水文站处, 水位站处, 雨量站处。

另外还有气象台(站) 处。

本次设计采用水文站年实测资料为依据, 所推求的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m3/s, 多年平均水量为亿m3。

坝址年径流频率成果列于表2.1-1。

表2.1-1 坝址年径流频率与流量表PQ p m3/s表2.1-2 坝址各频率洪峰流量表P,%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 kg输沙量万2.2 流域概况本电站位于河游, 距河口 km。

河是江(水) 级支流,发源于县山麓, 流经在岸纳入水, 并先后在处从岸纳入河……,在处从岸纳入河等条主要一级支流, 在处注入江。

水电站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水电站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1 综合说明1.1 绪言1.1.1地理位置及工程任务XX水电站位于XX省XX县城以北5km处的XX河干流西面,拟建在XX 阳镇六合和兴荣村之间的XX河河滩上,为无坝无调节引水径流式水电站。

工程区地理坐标东经103°50′48″~103°51′38″,北纬35°25′22″~35°27′230″,该电站距上游已建的三甲水电站32km,距上游李家村水文站20km,距下游红旗水文站61km,站址以上流域面积21084km2。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天然建材丰富,具有较好的建站条件。

电站主要任务是发电,以缓解XX县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用电问题,并为定西地区电网提供一定的电能。

XX县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为此,XX县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将水电建设作为本县经济发展的产业,大力发展小水电以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并大力发展资源的深加工,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水电建设事业成为XX县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站建成运行后,接入大电网,枯水季节保证地方电网的电力需求,丰水季节向大电网提供大量的廉价电能。

因此,充分利用XX县丰富的水力资源,积极发展地方小水电事业,是地区电力发展,实现水电农村电气化的根本需要。

兴建XX水电站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是XX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XX县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1.1.2流域、河流(河段)规划概况XX河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青两省交界处的西倾山东麓,由西向东流经岷县折向北流,至永靖县境内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

干流全长673.1km,流域面积25527km2,河源高程4260m,河口处高程1629m,相对高差2631m,全河流平均比降2.8‰,水资源丰富。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65.2mm,平均径流量52.92亿m3,多年平均流量168 m3/s,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170t/km2,年悬移质输沙量590万t。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综合说明1.1 前言XX河水电站工程位于陕西省XX县北部的门公乡XX河村,是XX县洛河规划中的一座梯级电站。

上游衔接规划的张家船水电站,其尾水和已建的王莽寨水电站衔接。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1246km2,占全流域面积的79%,是继王莽寨水电站之后洛河梯级开发中装机容量大、条件优越,便于近期实施的水电站之一。

1.2 气象、水文特征1.2.1 流域概况洛河为渭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南麓,流经我省的吴旗、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XX、蒲城、澄城,于大荔县东南注入渭河;干流全长680km,流域面积26905km2,河道平均比降1.5‰,流域呈羽毛形。

坝址位于XX县XX河村东北约1km的河道转弯处,厂房位于铁桥下游约300m,距五峰水电站17.3km。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1246km2,占全流域面积的79%,占注氵状头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25154km2的84.5%。

洛河干流分别在王家村、三眼桥附近进出XX县境,县境内河道落差175m,河长59.5km,比降2.9‰。

流域地貌系由陕北黄土高原和渭北黄土台塬组成,流域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1.2.2 气象特征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650mm范围,由北向南递增,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7~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00~1100mm。

多年平均气温在11.4℃,由北向南递增,绝对最高气温39.4℃,绝对最低气温-16.7℃。

冬季盛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4m/s,实测最大风速为25m/s,据XX县气象站统计,初霜10月下旬,终霜3月下旬,无霜期211天。

土壤冰冻以12~2月最为严重,最大冻土层厚度为0.69m。

河流封冻时间11月下旬~2月上旬,解冻时间为2月中旬到3月上旬。

1.2.3 水文特征XX河水电站坝址处无水文测站,而在其上下游分别有1952年建站的交口水文站和1933年建的氵状头水文站。

农村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小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为了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政府积极鼓励农村小水电站建设。

小水电站以其简单、灵活且环保的特点,成为了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在农村地区建设小水电站,利用河流或水库的水流,通过水轮机发电,为农村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小水电站建设技术成熟,投资相对较小,操作和维护相对简单。

水流量稳定,水质保持相对较好,适合水轮机发电。

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说,农村小水电站建设是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电力供应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

小水电站建设既可以满足电力需求,又能够创造收益。

通过卖电的方式,小水电站可以回收投资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农村地区的水力资源通常相对丰富,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从经济层面来说,农村小水电站建设也是可行的。

3.环境可行性小水电站相对于大型水电站来说,占地面积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水流的使用和回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与传统的火电厂相比,小水电站建设更环保,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从环境层面来说,农村小水电站建设也是可行的。

四、项目实施计划1.项目前期准备包括调研水力资源,选址,评估水能利用情况,获得相关审批,征地拆迁等。

2.设备采购与施工根据项目需求,采购水轮机、发电设备等,进行施工,建设小水电站。

3.电力接入与网建设与当地电力公司协商接入事宜,建立电力供应网络。

4.运营与维护小水电站建设完毕后,进行试运行和调试,并制定日常运营与维护计划,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风险分析1.电力需求不足如果农村地区的电力需求小于小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会导致电力浪费和经济效益下降。

因此,在建设前需要对农村地区的电力需求进行准确评估。

2.环保因素尽管小水电站相对环保,但建设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水质变化,河道改变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损害。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水电站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其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项目旨在初步设计并建设一座水电站,利用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

二、设计目标1.发电能力:设计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XX兆瓦,确保能够满足当地电力需求。

2.环保性能:在设计过程中,优化水电站的水力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可靠性:设计水电站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确保设施运行的安全可靠。

三、设计方案1.水源选址: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并确保其水流量充足,以提高发电效率。

2.水坝建设:建设适当规模的水坝,用于拦截水源,并形成水库以储存水能。

根据地质勘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水坝材料和结构。

3.水轮机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水电站的水头高度,选择适当的水轮机类型,以实现最高的发电效率。

4.发电机组安装:选用高效可靠的发电机组,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连接,确保可持续地发电。

5.输电线路建设:根据发电能力计算,设计合适的输电线路,确保及时将电能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四、设计考虑1.环境影响评价:在水电站初步设计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设计水电站时,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应急预案,以保证设施运行的安全可靠。

3.社会影响评估:根据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社会的影响,进行社会影响评估,合理安排工程施工和生产运营,减少对当地社会的不利影响。

4.经济效益分析:根据水电站发电能力的估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可行性。

五、预期效果1.满足当地电力需求:设计水电站的发电能力能够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和生态保护因素,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能源供应提供支持。

3.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可行性,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回报。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书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书

1.1工程地理位置金鸡水利枢纽位于广西藤县西南部北流河与义昌江汇合口以下600m处,离金鸡水文站上游 150m,到金鸡镇和藤城分别为4km和24km,距离梧州市79 km。

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金鸡水利枢纽坝址以上集雨面积8720km2,占北流河流域面积的92.2%。

北流河是浔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广西北流县塘屏寨乡石成猫村,流经北流、容县,在藤城镇注入浔江。

干流全长247 km,全流域面积9454km2,河道平均比降0.7%。

坝址以上较大支流有两条。

一条为义昌河,发源于岑溪与罗定交界处,全长140km,流域面积1855km2;由另一条是黄华河,发源于广东信宜方雾山西侧,全长288km,流域面积3323 km2。

1.2.2 气象北流河流域属亚热带,气候温暖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20mm,下游金鸡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89.3mm,中游则为 1600 mm,上游高达18O0mm,流域内雨量分布是不均匀的。

年内雨量汛期4~9月占全年的79%,而10~3月只占21%。

根据金鸡水文站统计,多年平均日降雨量≥0.1mm的147天,>5mm的85天,>10mm的41天。

1.2.3 水文l、水文实测资料金鸡水利枢纽坝址以上共有水文站九个,雨量站25个,在坝址以下 150m 处有金鸡水文站47年实测水文资料可以引用。

另 1988年3月 11日~9月30日,梧州水电设计院委托梧州水文站分站在石人肚隧洞出口设水尺,观测水位,于1991年8月委托金鸡电灌站在库区金鸡镇陈屋码头设水尺,观测水位6个月。

根据坝址邻近地区梧州气象站长系列106年(1898年~ 2003年)、短系列50年( 1954年~2003年)与金鸡水文站取用系列50年(1954年~2003年)径流系列(1971年~2003年资料可以作为设计依据。

2、洪水金鸡水利枢纽定为四级建筑物,主要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由于是闸坝库容小,无滞洪作用,因此洪水流量采用金鸡水文站47年实测洪峰流量系列加 1915年特大历史洪水进行计算,以计算得洪峰流量均值为3040 m3/s。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9月1、综合说明1.0.1 概况1.0.1.1 工程地理位置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

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

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

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

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书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书

1.1工程地理位置金鸡水利枢纽位于广西藤县西南部北流河与义昌江汇合口以下600m处,离金鸡水文站上游 150m,到金鸡镇和藤城分别为4km和24km,距离梧州市79 km。

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金鸡水利枢纽坝址以上集雨面积8720km2,占北流河流域面积的92.2%。

北流河是浔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广西北流县塘屏寨乡石成猫村,流经北流、容县,在藤城镇注入浔江。

干流全长247 km,全流域面积9454km2,河道平均比降0.7%。

坝址以上较大支流有两条。

一条为义昌河,发源于岑溪与罗定交界处,全长140km,流域面积1855km2;由另一条是黄华河,发源于广东信宜方雾山西侧,全长288km,流域面积3323 km2。

1.2.2 气象北流河流域属亚热带,气候温暖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20mm,下游金鸡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89.3mm,中游则为 1600 mm,上游高达18O0mm,流域内雨量分布是不均匀的。

年内雨量汛期4~9月占全年的79%,而10~3月只占21%。

根据金鸡水文站统计,多年平均日降雨量≥0.1mm的147天,>5mm的85天,>10mm的41天。

1.2.3 水文l、水文实测资料金鸡水利枢纽坝址以上共有水文站九个,雨量站25个,在坝址以下 150m 处有金鸡水文站47年实测水文资料可以引用。

另 1988年3月 11日~9月30日,梧州水电设计院委托梧州水文站分站在石人肚隧洞出口设水尺,观测水位,于1991年8月委托金鸡电灌站在库区金鸡镇陈屋码头设水尺,观测水位6个月。

根据坝址邻近地区梧州气象站长系列106年(1898年~ 2003年)、短系列50年( 1954年~2003年)与金鸡水文站取用系列50年(1954年~2003年)径流系列(1971年~2003年资料可以作为设计依据。

2、洪水金鸡水利枢纽定为四级建筑物,主要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由于是闸坝库容小,无滞洪作用,因此洪水流量采用金鸡水文站47年实测洪峰流量系列加 1915年特大历史洪水进行计算,以计算得洪峰流量均值为3040 m3/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版,可自由编辑!】1 综合说明1.1 概况1. 1. 1 工程地理位置xxxxxx水电站(以下简称xx电站)工程位于xx的xx支流上,属于括苍山脉,距县城约11km。

区内山高坡陡,水流湍急,溪床狭窄坡降大,植被覆盖良好,林木茂密。

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是开发水电资源的理想场所。

xx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24km2,河道长2km,平均坡降7.4%,引水集雨面积4.49km2,合计可利用集雨面积为6.73km2。

电站厂房位于广度乡三亩田村对岸,厂址以上集雨面积为27.25km2,主流长7.71km,河道平均坡降5.6%。

水库总库容23.6万m3,正常库容19.9万m3,电站装机2×500KW。

1. 1. 2 勘测设计过程2005年9月,xxxxxx水电站业主委托我所进行该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经过前期的资料准备及随后实地踏勘,并于10月组织测量人员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外业工作,于11月交付测量成果。

随后组织技术人员全面开展设计工作,于2xx年9月完成了《xx县xxxx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 1. 3 设计依据本报告的编制依据主要有:1. 仙计投[2005]75号《关于xx县xxxxxx水电站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 . xx县xxxx电站工程勘测设计委托书;3 .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179-96);4 .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J71-84;5 . 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6 . 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7 . 工程测量成果;8 . 87版万分之一地形图;1.2 自然条件1. 2. 1 自然概况本工程位于xx的xx和中央坑支流上,地域上属广度乡管辖。

流域内谷口以上山高坡陡,山峰连绵不断,水系发育,河床狭窄,两岸树木植被覆盖良好。

1. 2. 2 气象条件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7.2℃,平均无霜期20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569mm,多年平均迳流深970mm。

年内雨量分配不均,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2%,10~3月份为枯水期,降雨量约占全年的28%。

1. 2. 3 水文由于本流域无实测的迳流资料,但可选择本水系xx流域上游的曹店水文站作为参证站,后甲和西甲雨量站作为本流域的代表性雨量站,利用两站的降雨~迳流相关法,确定设计流域电站的丰、平、枯代表性典型年。

迳流分析成果如下:丰水年为1975年,年平均流量为0.29m3/s,年迳流深为1354mm;平水年为1980年,年平均流量为0.20m3/s,年迳流深为921mm;枯水年为1979年,年平均流量为0.14m3/s,年迳流深为636mm,其多年平均流量为0.21m3/s。

1. 2. 4 洪水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确定本工程为五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大坝、隧洞、压力管道、电站厂房及升压站等工程为5级建筑物,其他次要或临时建筑物为等外级建筑物,故大坝按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一百年一遇校核。

电站厂房按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五十年一遇校核。

经计算,原水库坝址断面设计洪峰流量为48.8m3/s,校核洪峰流量为64.5m3/s。

电站厂址断面设计洪峰流量为286.2m3/s,校核洪峰流量为419.5m3/s。

1. 2. 5 工程地质(一)区域地质本区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区内断裂主要受泰顺~黄岩、温州~镇海大断裂西侧,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发育。

测区内出露基岩以侏罗系上统(J3)的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为第四系(Q)的松散堆积层和侵入岩。

电站枢纽位于括苍山脉北麓,主要建筑物两岸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很大,河道迂回曲折,均为“V”字型狭谷,大部分河段基岩裸露。

整个区域内山林植被覆盖良好。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二)工程地质条件(1)坝址本工程坝高较小,建议坝基置于弱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上。

开挖深度(铅直)两岸2~4m,河床段(铅直)2~3m。

坝址河床段岩面裸露且向下游倾斜,应考虑水流对坝下岩体的冲刷影响。

坝址两岸地形对称较差,拱座下游侧应留有足够的岩石厚度。

(2)隧洞洞身覆盖层厚度一般0. 5~1.5米,局部基岩裸露,绝大部分草木丛生。

没有区域地质构造通过,小规模的断裂构造是否存在,须待开挖后才能结论。

(3)洞进出口处进出口段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建议进出口段开挖边坡:覆盖层1:1;强风化岩石1:0.75;弱风化岩石1:0.3~1:0.5。

(4)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处地形起伏,局部有覆盖层和强风化层,建议镇墩基础置于弱风化岩石上,砼/弱风化岩石抗剪断强度f′=0.7~0.8,c′=0.6~0.7MPa。

(5)厂房基岩为侏罗系上统大爽组(J3d)晶屑玻屑凝灰岩,估计强风化厚度2~3m;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分布于河床,砂砾层厚约2~5m。

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dlQ4)分布于山坡,厚度约1~3m。

未见区域断层通过。

(三)天然建筑材料坝址、隧洞区无砂砾等天然材料,需外购。

厂房区天然建筑材料分布于下游河道,可适量开采。

外购粗、细骨料应注意质量要求。

综上所述,本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压力管道及发电厂房和发电洞成洞的地质条件成立。

1.3 工程任务与规模1. 3. 1 工程任务本工程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防洪等功能的水电工程。

1. 3. 2 工程规模大坝推荐建造正常库容为19.9万m3的埋石砼双曲拱坝,电站装机容量推荐选择2×500kw的低压出线方案,引水隧洞断面推荐选用1.5×1.8m2的城门洞型,压力钢管管径选用φ600mm,水库死库容推荐选用1.8万m3,死水位为587.8m。

根据选定的坝址、厂址及电站的工程规模,进行上机计算,得出本电站的有关经济指标如下:电站设计水头为364.3m,发电流量0.37m3/s,装机系数为1.76,总发电量315.1万度,其中峰电261万度,谷电54.1万度,水利用率为67%,装机利用小时数为3151小时。

1.4 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 4. 1 工程总布置为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和水力资源状况,经方案比较后确定的推荐方案为:电站水库拟建在xx上游支流xx,坝址位于下潭坑村下游1.3km处。

通过3241km隧洞将另一支流中央坑3.59km2集雨面积引入水库,另外有三条支流0.9km2集雨面积直接引入发电洞。

然后经发电隧洞和压力钢管引水至三亩田村处厂房发电,尾水注回xx 一级电站上游。

1. 4. 2 水库大坝在初拟方案阶段,拱坝采用单圆心等厚双曲形拱,最大坝高26.8m,溢流段坝顶高程601.5m,坝顶最小厚度1.5m,坝底厚度5.5m,拱冠厚高比为0.205;坝顶轴线弧长83.0m。

坝顶布置自由溢流式表孔溢洪道,溢洪道净总长15m,堰后采用挑流式鼻坎进行消能,该堰最大单宽泄量4.03 m3/s。

本设计将该方案作为初始方案输入计算机进行优化计算。

初始方案基本坝体工程量为3546m3。

1. 4 . 3 隧洞采用发电输水隧洞与压力管道的有压输水方式,发电输水建筑物布置在右岸。

(1)进水口xx水库控制集雨面积2.24km2,因此枯水期水库上游的天然来水量很小,且大坝已设一Φ500的排水底孔,其高程低于进水口底板高程。

因此本报告推荐进水口不设工作闸门,只设一道拦污栅,利用枯水期对发电引水隧洞进行检修,水库上游的来水由大坝排水底孔排入下游。

(2)发电隧洞发电引水隧洞进口布置在水库左岸左坝肩上游侧约53m,隧洞总长3777.6m。

按从进口到出口顺序排列,以施工支洞为分界点,共分为四段洞:洞长分别为1205.3m、591.8m、1069.4m、911.1m,出洞口洞底高程500.0m。

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在4#洞设一段斜洞,具体平面位置须根据隧洞开挖后的地质情况和两相向开挖工作面的实际施工进度,本报告暂定在4#洞距出洞口495m作为斜洞起点。

斜洞倾角42°,长123.61m。

电站设计流量为0.37m3/s,因此隧洞按施工最小断面宽×高为1.5m×1.8m设计。

隧洞断面采用城门洞型。

顶拱采用半径0.9m的圆弧,中心角为112.9°,弦高0.40m,直墙段高1.40m,隧洞断面积为2.52m2。

(3)引水隧洞本工程引水隧洞总长为3241m,设2个引水支洞和1个引水竖井,将中央坑上游和3条支流的天然来水引入水库。

按从进口到出口顺序排列,以施工支洞为分界点,共分为一段明渠和三段洞:明渠段长60m,采用矩形断面,三面砼衬砌,厚12cm。

断面宽×高=0.8×1.0m。

1#引水洞长1097.6m,进口洞底高程为606.1m,末点洞底高程603.45m;2#洞长764.0m,末点洞底高程601.0m,其中在距洞首222m处,设一15m 长引水竖井;3#洞长1379.4m,出洞口底高程596.4m。

隧洞断面采用城门洞型。

顶拱采用半径为0.9m的圆弧,中心角为112.9°,弦高0.40m,直墙段高1.40m,隧洞断面积为2.52m2。

(4)压力管道压力钢管总长665.2m,共设6只镇墩,支墩102只。

1#镇墩中心高程为500.9m,2#镇墩为451.40m,3#镇墩为446.85m,4#镇墩为391.96m,5#镇墩为284.5m。

6#镇墩为钢管进厂房前的最后一只镇墩。

在镇墩内设2只卜形叉管,支管管径为30cm。

支墩间距均为6.0m。

钢管全线采用Q345C钢板加工而成,经计算,3#镇墩以上管壁厚度为6mm,3#镇墩至4#镇墩管壁厚度为8mm,4#镇墩至5#镇墩管壁厚度为10mm,5#镇墩以下为12mm。

共需Q345C钢板93.0吨。

1. 4. 4 厂房及升压站xxxx电站厂房位于广度乡三亩田村对岸,厂房地面高程为229.7m,设主厂房、控制室两部分,建筑平面尺寸长×宽为18.0×8.0 m,控制室位于主厂房西侧。

升压站位于控制室西灿头外,长×宽为13.0×12.5 m。

1.5 水力机械、金属结构及电气工程厂房内布置二台冲击式水轮机CJ22-W-70/1×5.5B,配套发电机组型号为SFW500—6/850,机组安装高程为230.6m。

调速器为电手动操作器,阀门为Z941H-40,DN300。

本工程金属结构包括大坝放水阀、隧进口洞拦污栅、压力钢管等共需Q235C钢板98.4吨。

电站采用单元接线,设计选用二台S9-630/11型主变,经10kv输电线路接入xx变。

1.6 施工组织设计1. 6. 1 施工条件xx电站枢纽工程位于xx县广度乡xx上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