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 历史转折》课件ppt
历史转折是指某个时期内重大事件或思潮的发生,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 响。本课件将带你了解历史转折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中国历折指的是某个时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思潮,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 响。
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历史转折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 源泉。
中国历史的转折时刻
秦朝统一中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
改革开放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 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胜利,建立现代化的 社会主义国家。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历史转折通常是复杂而不 可预测的,但我们可以从 历史中学习和总结经验。
历史转折是社会进步和发 展的推动力。
总结与展望
历史转折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历史转折,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塑造未来。
世界历史的转折时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球性的战争,导致了世界格局 的变化。
柏林墙倒塌
冷战格局终结,东西德统一,象 征着欧洲的和平与团结。
登月
人类首次登陆月球,开创了太空 探索的新时代。
思考与讨论
1 历史转折对个人有何 2 历史转折是否能够预 3 历史转折与社会进步
影响?
测和控制?
的关系?
历史转折可以改变个人的 命运和生活方式。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8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8.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徘徊)1.原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2.时间:1978年3.结果:这场讨论的目的是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彻底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意义:这场讨论实际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了人们思想。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1.时间:1978年底2.地点:北京3.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推进)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颁布一系列法律:①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时间:1978年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1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B. 曲折探索C. 历史转折D. 动荡岁月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5.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①停止“以钢为纲”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③停止“共产风”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初二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二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二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简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内容和历史意义。

(1)时间:1978年1 2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试点:安徽凤阳县小岗村(2)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其收成按规定交给国家后,剩余部分归农民所有。

(3)意义: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4)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建立: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影响: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l 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这样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现在是不是感觉为大家准备的初二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五课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辅导(第六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单元知识点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历史事件名称)1、结论/内容: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两个凡是”。

2、历史意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性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倾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③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2)内容:①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第二代领导核心)(第一代领导核心是:毛泽东)(3)影响:是新中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体现在改革开放)3、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点?答: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实现拨乱反正;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对内改革)一、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农村改革:(1)开始: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特点: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此时土地仍实行公有制,农民仅拥有使用权)(5)意义:激发了农民的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1)开始:1985年,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历史课件】伟大的历史转折

【历史课件】伟大的历史转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的历史条件
由于长期“左”倾思想的束缚,党中央的 主要领导人依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这就使拨乱反正的工作进展迟缓。1978年,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思想和理论上冲 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 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 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实现党的工作 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八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走向富强。

但是“两个凡是”的方针,让大家有点迷茫。

就好像你想往前走,却有人告诉你只能原地踏步,这能行?不行!
2. 时间:1978 年 12 月
3. 内容:
- 思想上:不再坚持“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这就好比给咱们国家这辆大车重新定了方向,不再瞎转悠,直奔经济发展的大道去!
4.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它就像一个超级大开关,一打开,咱们国家就开始了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旅程!
二、拨乱反正
1. 平反冤假错案:“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干部和群众纷纷得到平反,恢复名誉。

那些被冤枉的好人终于能挺直腰杆啦!
这下,思想上的混乱都理清啦,大家可以轻装上阵,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怎么样,这样的知识点讲解是不是好懂又有趣呀?。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清单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清单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清单一、背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关键时刻,它们如同历史长河中的转折点,改变了社会的走向和人们的命运。

这些伟大的历史转折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二、重要的历史转折事件1、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无疑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转折。

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等,使秦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诸侯国迅速崛起,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 14 世纪至 16 世纪的欧洲,它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强调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的繁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的建立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

4、法国大革命1789 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封建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5、俄国十月革命1917 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榜样和启示。

三、历史转折的特点1、突破性伟大的历史转折往往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发展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2、深远影响这些转折事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而是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塑造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3、复杂性历史转折的发生通常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过程往往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4、不确定性在历史转折的关头,未来的发展方向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人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八下历史复习《伟大的历史转折》

八下历史复习《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人们认识到
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思想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开动脑筋,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4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5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
的历史性决策。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全面展开: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者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最大冤案:1980年,为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指导思想: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关于正胜利完成。

答案:
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刘少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挽救党、红军、革命, 生死攸关的转折
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时期
• 讲练结合一:下列哪项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 的重大决定( ) • A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 C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伟 大 第 的 八 历 课 史 转 折
一、人心所向纠谬误——关于真理标 准问题的讨论
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平反
“文化大革命” 冤假错案,纠正________ 的错误,当 两个凡是” 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 _______ 的 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 明人们提高法制观念的 重要性,或不遵守法制 的危害。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
动手动脑 召开时间、地点: 会议主要内容: 伟大历史意义:
自己思考
1.召开: 时间: 1978年底 地点: 北京 2.主要内容: ①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 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严重违背了客观实际,以致出现了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大搞个人崇拜,以致 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
二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 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2年底,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 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 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版)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版)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2、召开的时间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3、会议的内容
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领导 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syzxzhb@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复得的婚姻和爱情,大熊说洁心没失去过,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只是不该忽视了洁 心的内心需求。洁心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列清单,定目标,开始学习、锻炼、尝试,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每晚洁心大熊两人瑜伽对望,相伴练习腹肌撕裂。假期里,大熊更多地 陪伴洁心,两人相濡以沫走遍千山万水,洁心开始一展所长,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人到中年,两人相互珍惜,共同成长,生命和爱情焕发出绚丽光彩,照亮了彼 此的人生,很多小伙伴说因为他们,自己又开始相信并渴望爱情了。一日,,麦克是校园篮球明星,他本可以因篮球特长被全额奖学金保送进大学,但因女友怀孕他放弃了关键的冠军 赛而向女友求婚。20年后,麦克穷困潦倒,事业家庭均失意,戏剧性地他重返了17岁,仍是青春闪耀,17岁的他遇到现实中的一对儿女,中年的妻子,一切重来,当他又站在可以延 续辉煌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妻子和一双儿女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依旧做出了和20年前相同的选择。当麦克和妻子紧紧相拥时,麦克又恢复了中年的模样,妻子说,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就像是人生道路上的岔路口,一个选择,就能改变整个走向。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那么些时刻,就像平静湖面上突然掀起的惊涛骇浪。

比如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可算得上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超级大转弯。

以前的中国啊,走在计划经济的大道上,大家就像一群按照固定路线行进的蚂蚁,虽然有序,但少了些活力。

当时的人们啊,生活里的一切几乎都被安排得死死的,从你吃什么、穿什么,到你在哪里工作,都像是被写好的剧本。

这时候的中国经济呢,就像一辆老牛拉的破车,慢悠悠的,虽然在前进,可跟世界上那些开着跑车的国家比起来,差距越来越大了。

那时候的社会风气也比较沉闷,人们的思想像是被禁锢在一个小盒子里。

大家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怕哪句话说错了给自己招来麻烦。

这像什么呢?就像一只小鸟被关在笼子里,想飞却飞不出去,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扑腾。

可是啊,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像一道曙光,一下子就把黑暗给劈开了。

这会议就像是一场魔法,把以前的很多观念都给变了个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就像给农民们松了绑。

农民们以前就像被绑住手脚干活的人,现在一下子自由了,那干活的劲儿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自己种自己的地,收成都是自己的,这就好比你自己做买卖,赚的钱都进自己腰包,谁不乐意啊?这一政策下来,农村就像换了天地一样,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大家的生活也开始有了起色。

对外开放更是神来之笔。

这就好比你在家里闷头自己玩,突然打开门,发现外面的世界好精彩。

深圳这个小渔村啊,就像一个灰姑娘突然得到了魔法棒,一下子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

外资像潮水一样涌进来,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这时候的中国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这些伟大的历史转折,对咱们普通人的生活影响可太大了。

以前能有辆自行车就像现在有辆豪车一样稀罕,现在呢?小汽车都走进了千家万户。

以前大家穿的衣服都是灰扑扑的,款式也没几个,现在你走在大街上,那衣服的款式、颜色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素材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素材川教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内容标准】(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基础知识】一、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在和的强烈要求下, 年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是这次会议,是经历了的抉择。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一文,从根本上否定了的错误方针,揭开了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2、意义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解放了,为重新确立。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年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召开。

2、内容(1)这次会议高度评价了的讨论,重新确立了的思想路线,作出了转移到的伟大决策。

(2)全会强调了健全和加强,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和的错误文件,了1976年的的革命性质,纠正了过去对、、、等老一辈革命家作出的错误结论。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的序幕,实现了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和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4、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1979年3月,旗帜鲜明地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坚持、坚持。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的和整个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课件1: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1: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3、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D )
A.遵义会议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
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B )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1980年:刘少奇平反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曾经扣在他头上 的所有罪名在历史的熔炉中被焚为灰烬,这桩共和国历史上的 最大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惊人的数字
到1980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在第五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报告说:“文革”中 全国经过法律手续错误判处的“反革命”案件共175000 多个、涉及到184000余人,已全部得到了平反或改正。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 死攸关的转折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
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领导集体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时期
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转折。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
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的事件和领导人物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毛泽东
2、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改革开放是在哪次 会议上决策的?领导人又是谁?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伟大的历史 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清单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清单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清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关键时刻,它们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改变了社会的发展轨迹。

这些伟大的历史转折,不仅塑造了当下的世界,也为未来奠定了基础。

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始于 14 世纪的意大利,随后蔓延至欧洲其他地区。

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被禁锢,文化艺术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然而,文艺复兴的兴起打破了这种沉闷的局面。

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发掘和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艺术家们通过绘画、雕塑、文学等形式,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人类的智慧。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展现了人性的魅力;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则体现了人体的力量与美。

文艺复兴不仅推动了艺术的繁荣,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挑战了传统的宗教观念,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始于 18 世纪的英国,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

在工业革命之前,手工劳动是生产的主要方式,生产效率低下。

而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工厂取代了手工作坊,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商品产量急剧增加,社会财富迅速积累。

同时,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形成,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三、美国独立战争18 世纪后半期,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日益不满,最终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包括高额的税收、限制贸易等。

殖民地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和独立,奋起反抗。

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北美殖民地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八年级历史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八年级历史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理论基础:真理标准讨论
1、背景:(1)、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

(2)、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2、结果: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3、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伦理基础。

二、主题报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三、时间、地点
1978年底,北京
四、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2、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3、总方针:改革开放;
4、领导核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五、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徘徊)
1.原因:
“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2.时间:1978年
3.结果:
这场讨论的目的是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彻底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意义:
这场讨论实际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了人们思想。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
1.时间:1978年底
2.地点:北京
3.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推进)
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颁布一系列法律:
①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
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②颁布意义
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3.意义:
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拓展: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同点: 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

影响: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

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文革期间以及以前“左”倾错误思想路线;对文革中的错误进行彻底纠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文革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