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历史学习之中,我将采用丰富的情景创设手段。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一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氛围。其次,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当时的历史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度和理解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伟大历史转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转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通过学习历史转折时期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小结
课后,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的感悟文章,不少于600字。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第一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实行改革开放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3.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是A.“阶级斗争为纲”B.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C.“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D.“两个凡是”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建国以来,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这篇文章引起广泛的注意。

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

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情况,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大讨论?(2)经过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3)这次讨论有什么意义?三、问答题1.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相同核心点是什么?这两次决策实践结果有何差异?2.以下三位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在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一、1.D 2.C 3.D 4.B 5.C二、(1)否定“文革”,反对“两个凡是”。

人教版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

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重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008年我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周年。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

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新课学习(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阅读P38页思考下列问题思考:我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群众要求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思想。

因此产生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教师: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动乱至此结束,但“文革”后,党和国家面临许多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问题,清除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就成为共和国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人心所向。

拨乱反正首先从教育和科学战线开始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教师:1978年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但它的脚步却仍然显得沉重,“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向前涌动的历史潮流遇到了严重的阻碍。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完美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完美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回顾上个单元: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探索前期,制订了一五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在八大上对国内矛盾做了正确的分析,但是在探索的后期,由于左倾错误这把火越烧越旺,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是由谁错误发动的啊?毛泽东1966年,被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江青林彪,什么时候结束的?1976年结束,文革结束以后,党,国家,人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局面,在这个转折期,党和人民是如何选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大家先把这一课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民主与法制的加强两部分内容)我们先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然而当时的中共中央是怎么做的?大家快速阅读第一段内容(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两个凡是的方针错在哪里?是不是老师讲的话都是正确的,老师的指示你们都要遵循?不是,那你们应该怎么做啊?要批判,不能盲目跟从,搞个人崇拜,同样道理,两个凡是是文革的继续,是错误的。

在文革后期,人们已经看到文革是错误的,犯了错就要改,但是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华国锋仍然坚持两个凡是这种错误的观点,一时间,云雾笼罩人们心头,我们的行动指南到底是什么?使全国的工作出现了徘徊的局面。

在这迷茫时刻,有一篇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上,是一篇什么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这篇文章的发表,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

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

由于观点尖锐,不敢发表。

但是因为良知和责任,他毅然把文章发到《光明日报》,编辑一看,非同小可,连夜把文稿送交中宣部部长胡乔木的手中,胡乔木看完后,把桌子一拍,说:“把这个作者叫到北京!我要亲自和他谈!”当作者来到北京,胡乔木握住他的手,好半天才说了这么一句:“我们这时候太需要这样一篇文章了!”然后商量组织一个编委会,一字字修改,最后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头版头条发表,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设计3: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3: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本史实:背景,时间,结果,意义。

2.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内容,地位,意义。

3.识记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的基本史实:平反冤假错案和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

过程与方法:1.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收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图文史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史料图片视频等引出知识点,培养学生观察识别信息和图片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对一些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比较和评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的路线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不迷信盲从的理性态度和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2.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强的意义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

2.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法。

3.师生互动性教法。

讲授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十年文革给我国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践踏,以史为鉴,过去的错误不可重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文革后的历史……同学们,大家现来看一副图片:老师:这是一幅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的一版内容。

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这份报纸,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这份报纸共分三部分内容:1、报纸右上角有华主席对金主席的感谢电;2、华主席离平壤回国金主席到车站热烈欢送;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老师:同学们,华主席是指谁?学生:华国锋老师:那我们学习过华主席的那些知识点?学生: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革。

老师:报纸上说“满载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同学们知道中朝之间有什么“深情厚谊”了?学生:1都是社会主义国家;2中国1950年到1953年底进行了抗美援朝,帮助朝鲜人民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学案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学案

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编写人:张慧娟审稿人:司艳艳【课题】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易错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问题预设】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些学生可能不理解,需要教师引领。

【知识铺垫】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首先请大家完成知识铺垫部分。

1、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______ ____,对所谓的__________、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2、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1976年,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3、1976年10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操作:1、演板默写;2、批改互改;3、展示交流;4、引领解答。

【教材解读】导入:《春天的故事》导入,三十多年前,在一位名叫小平的老人的带领下,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巨变,城市展新貌,乡村奏新曲。

短短三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国巨变。

世界银行这样高度评价中国:“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根溯源,去探究中国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如何让开始的?又是如何发展的?请大家阅读课本P38-41页,完成学习模块一。

【火眼金睛找知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拨乱反正,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平反。

(2)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左”的指导思想。

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即“”的错误方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转折点,通过分析这些转折点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历史性转折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思路。

3. 分析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转折点。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历史性转折的概念,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大转折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与衰落、宋朝的科技与文化、明朝的海外贸易与闭关锁国等。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1 课程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思想繁荣和学术竞争为后来的统一帝国奠定了基础。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历史特点。

2. 分析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3. 探讨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三章:秦朝的统一3.1 课程背景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3. 探讨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3.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秦朝的法律、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统一措施。

第四章:唐朝的盛世与衰落4.1 课程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与衰落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转折点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唐朝的盛世和衰落过程。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如秦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唐朝的盛世等;(2)掌握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每个转折点的相关史实;(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3)学会团队合作,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历史转折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个转折点构成的;(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伟大的历史转折概述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转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转折,历史转折的意义何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转折的定义、特点及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教材中提到的几个重要历史转折点,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秦统一六国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强调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第三课时:汉朝的建立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朝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汉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朝的繁荣与强大。

3.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一幅汉朝疆域图,加深对汉朝的认识。

第四课时:唐朝的盛世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盛世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唐朝盛世的历史意义,强调唐朝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表达、创新等方面。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history 教材;2. 图片:收集与历史转折相关的历史图片;3. 视频:寻找历史转折点的相关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初二历史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初二历史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测题
1.粉碎;以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的错误。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
3、年底,在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
伟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通过港澳的回归,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
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1.议一议:一国两制;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③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政策④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提
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B、②③①④D、③ ④⑤
4、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因为
()
A、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C、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动。他们搜集到这样几则资料,请将资料对应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响?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师寄语: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
制谱新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

【教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新人教版2

【教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新人教版2

【关键字】教案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课程标准: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一、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本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其主要内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教材具有承上启下地位。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1课时“伟大的历史转折。

”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概念比较抽象,更重要的是学生出身在九十年代以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要么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要么是通过父辈等人的描述,要么是课本的知识。

要让学生围绕“转折”,准确地把握教材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让学生准确、完整、客观地再现这段历史,清楚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情感上体会到这是一次历史的转折,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的知识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3)结合“文革”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用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4)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利用图表对学知识梳理,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2)理清线索,从整体把握教材。

所谓历史线索,就是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

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一种历史线索,把握历史线索的实质就是要弄清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及这些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的历史线索可以作此梳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为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审核人:初二历史组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间:2015.3.2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真理标准的讨论及意义;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知道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过程与方法: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的《沉思与抉择》为线索,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作用,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加强的表现。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文革结束了,深受其难的中国人民最大要求是什么?学生: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

教师:人们的迫切愿望短期内能实现吗?为什么?(二)讲授新课第一篇乍暖还寒———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展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教师:这里“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就是华国锋。

“两个凡是”,在当时,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

你认为“两个凡是”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不正确。

教师:“两个凡是”是“左”的思想的延续,是一种精神枷锁。

它阻碍了文革后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开展。

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不仅邓小平,还有一些老同志也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

中央里两种不同的声音,两种不同的思想在碰撞。

一篇文章发表了,这篇文章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师:思想理论界,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

这次大讨论有怎样的意义?学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教师: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第二篇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内容及意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首先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现,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5.观看一部与改革开放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厉害了,我的国!》、《改革开放40年》等,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观后感。
6.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分析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层次和阶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实践活动:
(1)辩论赛: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改革开放的利与弊展开辩论。
(2)新闻发布会: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介绍改革开放的成果。
6.情感教育:
(1)讨论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与自己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7.总结评价: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2)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史料分析:
(1)提供史料:给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史料。
(2)分析解读:让学生分析史料,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
7.总结评价,反馈提高:在教学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一篇: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

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的**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建立、唐朝的繁荣等。

2. 能够分析历史转折的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等途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 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历史转折的特点和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转折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及其原因和影响。

难点:分析历史转折的规律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转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历史地图或图片。

4. 分组讨论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历史转折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转折。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或历史资料,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并列出清单。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清单,进行课堂讲解,详细介绍每个历史转折点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某个历史转折点,分析其原因、过程和影响,并准备进行全班分享。

5. 全班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的历史转折点,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历史转折的规律和意义,并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教学反思:六、教学章节: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教学内容:1.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

2. 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

3. 秦朝统一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活动:1. 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统一的历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 分析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及其创新之处。

3. 组织学生讨论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3)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阶段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转折。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吗?它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如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和国家面临的历史任务等。
2.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本章节通过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通过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增强国家观念、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对我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转折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精选5篇)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精选5篇)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内容,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开始.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是党在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后,开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因此本单元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口述史料的能力,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填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通过了解邓小平的事迹,总结学习他身上的优秀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

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地位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事件,没有深刻的认识。

这节课主要靠教师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用互动、情境、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等。

2、学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看图、看影视,辩证分析,结合事实谈内心的感受。

四、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吗?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历史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新人教八下

历史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新人教八下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要点。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记,我国开始了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期间。

从乡村经济系统改革,到国有公司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成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推动,党和人民创始了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今世中国实践和时代特点相联合的邓小平理论,这全部组成了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第 8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程标准: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说出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公民法公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认识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重要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要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议,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拥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此次全会从头确定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要点转移的决议;形成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此次全会做出推行改革开放的新决议,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关闭半关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法律系统框架基本形成。

内容标准经过“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公布使学生认识这一历史过程。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认识对于真谛标准问题的议论;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3、认识全面睁开的昭雪冤假错案的工作;4、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增强状况;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采集、收看、检查走访这一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资料,培育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经过比较辨证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刘最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刘最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东营市实验中学刘雪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的知识有: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形成的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宏观的历史感悟能力,逐步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习与展现历史、体会与体验历史、感悟与反思历史”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以语言叙述、看视频材料等形式展现历史;以角色扮演、新闻报道等形式深入历史情境中去体验与体会历史,加深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以对历史的感悟和反思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增强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事求是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感情。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冷静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伟大历史人物的理性心态。

●教学重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去理解其决策,从决策中去体会和分析伟大的历史意义:通过文革期间失误的梳理,使学生把握大会前我党的错误表现,从而加深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理解。

通过分析内容让学生体会转折的意义。

●教学难点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两个“凡是”的实质,以及它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学中,通过剖析两个“凡是”的错误,最后让学生认识到:两个凡是不是毛泽东思想,它是个人崇拜的表现,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人们认识到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联系比较、感悟升华。

教学方式:“学习与展现历史、体会与体验历史、感悟与反思历史”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1)搜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出台背景和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例
马渠初级中学常福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b、掌握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a、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联系遵义会议等历史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b、归纳“左”倾错误思想的危害,树立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举邓小平理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知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是。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板书: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讲授新课】
师: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下面我们再回忆一下文革
时期的那些事
有人因为写文章,被关进了牛棚原因是他们“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他们的后代从此成了“反革命的后代”。

文革结束了,大快人心,可是大街的墙上依然课件刺眼的红色大字“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难道这就是真理吗?几年的造反、几年的上山下乡,作为祖国未来的年轻一代学到了什么?前途在何方……
提问:结合课本知识,大家说一说作为“反革命的后代”,文革结束后,最期望什么?
生:平反,像其他孩子一样,做根红苗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是,文革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若不解决,社会很难向前发展。

因此,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是大势所趋。

(板书)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师:那同学们也来判断一下,“两个凡是”的主张是不是正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讨论)
生1:不对,“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内乱,不是什么革命。

生2:社会在变,指示也得变否则容易犯错。

……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是过分崇拜毛泽东,也会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引发社会问题。

那么,检验真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看书解决。

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很快,在北京就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同学们想一想这是哪次会议呢?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师:“两个凡是”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也不会
成功
生:是因果关系
生: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师:说的很好,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板书)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奠定思想基础)
师:请同学们看书收集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信息,记录下来。

(学生在看书找出历史信息。


生:时间地点内容评价
(板书)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内容)
意义:
师:同学们看书很仔细,找的很到位。

你们能说说这次会议为什么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吗?
(课内动脑筋,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生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方面都发生了转折。

生2:中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师: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师:有一个人,他的去世时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他是谁呢?
生:刘少奇
师:刘少奇是国家副主席,在“文革”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

说明了什么?
生1:法制不健全。

生2:法制不健全,人格尊严无保障。

生3:社会混乱
……
师:吃一堑,长一智。

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生1:为刘少奇平反
生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师: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哪些与你有关的法律?
生1:《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生2:《教育法》《教师法》
……
师: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板书)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1、为刘少奇平反
2、法制建设的加强
【板书设计】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
1.背景: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奠定基础)
2.召开(内容见课本)
3.意义:(内容见课本)
作业:1、课后练一练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两个凡是”;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内容处理上,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本课的重点讲解。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操,树立改革开放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设置的导学问题较多,学生的活动较少,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一方面要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