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地识别圆的基本元素:圆心、半径、直径和圆周;
•能够知道圆的性质: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
•能够正确地绘制圆的相关图形;
•能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1.圆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的概念解读
2.圆的性质和相关定义
3.圆的应用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沙盘等方式展现圆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形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
3.2 观察圆、圆心、直径、半径和圆周
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圆、圆心、直径、半径和圆周的特征。
3.3 圆的性质
•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
•相交的两条弦相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相切的两线段的长度相等。
教师介绍圆的性质和相关定义,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性质。
3.4 圆的应用
•绘制圆的相关图形;
•通过圆的相关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和练习,让学生应用圆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
3.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4. 教学评价
1.通过练习检验学生掌握圆的基本元素和性质;
2.给予学生实战问题进行创新思考的实际应用;
3.教学互动的质量,学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2.《小学数学教材》
3.《小学数学导学》。
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课课件
有古
一人
个云
在:
路“
上读
。万
”卷
从书
古,
至行
今万
,里
学路
习。
和”
旅今
行人
都说
是:
相“
辅要
相么
You made my day!
成读 的书
两,
件要
事么
。旅
。行
,
身
体
和
灵
魂
总
要
我们,还在路上……
• o
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直径,看能画出多少条?再用直尺量一 量画出的直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 o
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r
•
r
do
r r
•r do
r
• do
r r
r
•
d=r+r
do
r
d=2r
r=
d 2
·O
·O
等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用字母r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
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
· 直径 d
半径r
O
圆心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G E
C
F
B
M
o
D
N H
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看能画出多少条? 再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 什么?
练习: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无数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1.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5.1.1《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会画圆,能找出一圆的半径和直径,知道圆有无数条半径,半径都相等;圆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美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会画圆。
2. 教学难点:找出一圆的半径和直径,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然后引出圆的概念。
2. 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发现圆的特征。
教师可提供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规、圆形卡片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圆的特征。
3. 深化理解:教师讲解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尝试画圆,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4. 实践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知识进行解答。
如: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这个圆的直径;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圆的特征,以及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内容。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一些不同大小的圆,并找出它们的半径和直径。
2. 让学生测量一些圆形物品的半径和直径,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3. 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的知识?举例说明。
五、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圆的特征:曲线、封闭、无限多边形3. 圆的半径、直径4.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5. 画圆的方法6. 实际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
《圆的认识》(课件)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0cm 1 2 3 4 5
圆的画法
1.定长(脚距不能动) 2.定点(针尖不能动) 3.旋转(一只脚旋转一周)
画圆
圆的各部分名称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 线段叫做圆的半径(r)
画圆时,固定的点 叫做圆心(O)
·
· 直径d
半径r
O
圆心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 都在圆上的线段叫
做圆的直径(d)
回顾研究平面图形特征的方法 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
圆的特征
学习活动(二)
1.做一做:借助手中的圆片、直尺等工具,折一折,画
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看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在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评价标准
会操作(+2)
会表达(+2)
画一画
圆有无数条半径
0 1 2 3 4
量一量
0 1 2 3 4 5 67
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画一画 量一量
• o
圆有无数条直径 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r=2厘米 d=4厘米
d=2r r =2d
57 46 35 24 13 02 1 0
墨子:
“圆,一中同长也。”
墨
——《墨经》
子
像
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车轮设计 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什么地方?
因为圆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都相成圆形的。
你学到 会了什么?
圆的认识
直观
抽象
建模
应用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探究特征
解决问题
圆的认识
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画圆
学习活动(一) 1.画一画:试着用细线和圆规分别在纸上画一个圆。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5圆的认识精品课件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1. 用圆规画出半径是3厘米地一个圆,并用字母O、 r、d分别标出它地圆心、半径、和直径。
2. 画出直径是4厘米地一个圆。
议一议、说一说
B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地?
O
A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
C
中心(圆心)地距离都等于车轮地半径,
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
用
一、定长
圆
二、定点
规 三、旋转
画
圆
2厘米
012345
认识圆地各部分名称
O
圆心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地线段叫做半径。
直径 d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地线段叫做直径。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G E
C
F
B
M
o
D
N H
用圆规画圆地步骤 :
圆地画法: 定半
径
定圆 心
旋转一 周
1. 把圆规地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地距离(即半径)。
()
√
(3)两端都在圆上地线段叫做直径。
()
(4)等圆地半径都相等。 ()
·O
O·
等圆地半径(相等),直径( 相等)。
2、 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地距离是( A )。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C )任意一点地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地( B )叫直径。
我发现 了!
• o
在同一个圆里,有( 无数)条半径,它们地长度都( 相等)
• o
在同一个圆里,有( 无数)条直径,它们地长度都( 相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圆的定义及性质•能够正确绘制圆的图形•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2.能力目标•能够解决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知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计算公式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推导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等,并能描述圆的特点。
2.讲解(1)定义圆•圆是由平面上到一点(圆心)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
简而言之,就是一条半径相等的闭合曲线。
•通过一系列图片和实地绘制圆形显示,深度理解圆的定义。
(2)圆的性质•在讲解圆的性质时,首先引导学生检查自己制作的圆的图形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开始讲解圆的性质。
•圆的半径相等。
以任意点为圆心,连接圆上不同两点,作垂线,垂足和圆心连线为半径,则两半径相等。
•圆的直径等于两倍半径。
直径就是任何经过圆心的线段,将其两端相接,则得到圆的直径。
•以圆心为端点的举行都相等。
对于同一圆上的两线段,连接其与圆心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线段就相等。
(3)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通过实地练习,学生可以得出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L = 2πr。
其中,L为圆的周长,r为圆的半径,π为常数,约为3.14。
(4)圆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面积,通过实地练习,学生可以得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S = πr²。
其中,S为圆的面积,r为圆的半径,π为常数,约为3.14。
3.练习•让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和实际操作演练,巩固圆的相关知识点。
4.教学小结•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课后作业•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包括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课外扩展:搜集与圆相关的实际应用例子,加深对圆的认识与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圆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小组合作(4人小组) 任 , 量 度任 , 并任圆径什务,画有务看量务,么?三你出什二看一一看?并么:发半:你量量:看拿 现关径拿 能 ,一拿你出和系半出 画 你出能量你直?径你 出 发你画,手和径手 几 现你手出中直,中 条 了发中几的并径的 什直的条现纸量的纸么径纸了半圆长一圆??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哪些不是,为什么?
⑤④ ③
o
①②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在同一个圆里, 有多少条半径? 有多少条直径? 直径和半径的长 度有什么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想:如果要画一个直径4厘的 圆。圆规叉开的双脚的距离是 多少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三、课堂回顾,联系生活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青岛版9
讨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
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
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rr r
• do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r
d
• o
r
r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r
d•
d=r+r
o
r
d=2r
r=
d 2
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
一半.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青岛版 9
r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主要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圆规、直尺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让同学们观察并描述一下他们看到的圆的特点。
2. 知识点讲解:我会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并解释它们的定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关于圆的例题,让同学们一起跟我解答。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练习本,让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答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它的直径和半径。
2. 根据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圆的定义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部分同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多进行相关的练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的黑板画圆,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圆的特点,这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知识点讲解环节中的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青岛版
17 18 19 18 16 14 (1)你认为,这个碗口的直径可能是( (2)解释一下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厘米。
墨子:
“圆,一中同长也。”
墨 识
你发现了什么?
任务一:
画圆
任务二:
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
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0 1 2 3 4
量一量
0123456
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 o 同一个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它们的长度相等。
任务三:合作探究
探究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说一说用的什么方法。 2、写一写得出半径和直径什么关 系?
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r=2厘米 d=4厘米
d=2r
r=
d
2
57 46 35 24 13 02 1 0
火眼金睛辨对错。 (1)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 ×)
(2)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巩固练习
聪聪用一把尺子测量一个圆形碗口的直径。他 分别得到了下面一组数据(单位:厘米):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圆的特征。
2.熟练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圆心、半径、直径。
3.能根据给定的圆的相关信息,求解圆的面积和周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圆的概念和特征。
2.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教学难点1.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导入问题:“一个形状又尖又长的图形叫做什么?”2.引出圆形的概念:展示一张圆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任何一条线段的终点和起点都与圆心相等,并且半径相同。
(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3.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点并进行概括,例如:“圆是一个没有边界、没有拐角的二维图形。
”2. 讲授圆的术语和定义1.引导学生观察圆形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指出圆的特点和定义,例如:“圆心是圆的中心点,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2.配合圆形图片,引导学生熟悉圆的基本术语,例如:“圆心、半径、直径、圆周、弧、扇形等”3. 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1.经过讲解,提供一些简单的圆的相关问题,例如:“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一个圆的直径为12cm,求它的圆周长是多少?”等等。
2.强调解题步骤,以及如何将图形转化为算式。
4. 拓展和巩固1.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教学方法排除传统的说教方式,加强思维性和互动性。
例如,引导学生发现和讨论圆的特点,并且利用圆画图加强学生对圆的理解和识别。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以“圆的认识”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圆的术语和定义,并讲解了一些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方式。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讲解,也有图形示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中文表述不准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词汇的教学。
青岛版六年级上山东适用圆的认识
青岛版六年级上山东适用圆的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图形。
从汽车的轮子到钟表的表盘,从圆形的花坛到美味的披萨,圆无处不在。
那么,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如何深入地认识这个神奇的图形呢?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圆?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这个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圆看作是一个“大家庭”,那么圆心就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人物”,而半径就是家庭成员与核心人物之间的“距离”。
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想象一下,在一张纸上画圆,如果我们改变圆心的位置,圆就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而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就好像我们用不同长度的绳子绑在一个固定点上旋转,画出的圆大小也会不同。
那圆有哪些特点呢?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什么是直径呢?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这就像是一个家庭中的“大哥”,比“小弟”(半径)更有力量,长度也更长。
圆的周长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C =2πr 或 C =πd,其中 C 表示周长,π是一个数学常数,约等于 314,r是半径,d 是直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
拿一根线绕着一个圆形物体的边缘一圈,然后测量线的长度,这就是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计算也是六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是 S =πr²。
我们可以把圆分割成无数个小扇形,然后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就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圆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建筑工人在建造圆形的花坛时,需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来确定需要多少材料;设计师在设计圆形的标志时,也要考虑圆的美观和比例。
学习圆的认识,不仅能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的理解和应用。
2. 圆的性质的推导。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圆规、直尺、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钟表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圆。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圆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 讲解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讲解圆的性质:a. 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叫做半径。
b.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c. 圆的半径和直径相等。
3. 讲解圆的画法:使用圆规和直尺,先画圆心,再画半径或直径,最后画出完整的圆。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课后作业(略)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课后作业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的理解和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是圆的基本要素,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1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5.1 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 学会使用圆规画圆,并能正确找出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3.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圆的周长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圆的周长公式。
2. 演示法:演示圆规的使用方法,展示圆的画法。
3. 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用圆规画圆,并找出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4.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回顾: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 引入新课: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全新的平面图形——圆。
二、讲解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 讲解圆的定义:以一个固定点为端点,以一个固定长度为半径,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
2. 讲解圆的基本性质:圆心、半径、直径。
三、演示圆规的使用方法1. 演示如何使用圆规画圆。
2. 演示如何找出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四、学生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圆规和一张白纸。
2.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并找出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五、讲解圆的周长公式1.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周长公式。
2. 强调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操作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周长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特点和圆周率的含义;2.会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3.能够求解有关圆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的特点和周长的计算;2.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和计算;3.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
三、教学难点1.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求解;2.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的思维转化。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2.讲授法;3.演练法;4.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到圆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环节2.1 圆的特点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对圆的特点进行讲解,重点强调直径、半径和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2 圆的周长公式通过实例演算,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2.3 圆的测量通过实验室实际操作和示范,教授直径和半径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3. 演练环节3.1 练习题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直径、半径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检测掌握程度。
3.2 拓展练习通过提供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环节通过讲解和复习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对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将圆的特点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六、教学评估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考察学生对于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圆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应用方面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并且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教案: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征: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心是所有直径的交点,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周长C=2πr,面积S=πr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周率的理解,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是圆形。
3. 圆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轴对称、圆心、半径等,并用圆规和直尺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
4.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推导出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些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认识1. 定义: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特征: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心是所有直径的交点,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 周长:C=2πr4. 面积:S=πr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
半径r=5cm答案:周长C=2πr=31.4cm,面积S=πr²=78.5cm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1、观察黑板上的圆,回顾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圆与这些平面图行有什么区别?(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直观演示,从而认识圆是曲线图形)师:谁来说一说下面各图的名称。
生: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梯形。
师:这些平面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这些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的圆纸片,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和边缘有什么发现?它是一个什么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它是一个平面图形,是由曲线围成。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圆是由曲线围成平面图形。
]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 下面请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老师搜集的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
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大家已通过预习画了圆,剪了圆,相信大家对圆都已经有所了解。
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地吗?
生:有。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
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一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补充完善。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很多小组都向张老师推荐了他们刚才的研究发现,张老师从中选择了一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
生:我们小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
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
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
至少直径有无数条,还需不需要再说说理由了?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生:我们小组还发现,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
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
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
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
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
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通过研究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来想,既然叫“半径”,自然应该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喽……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生: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找到圆。
如果没有了圆,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会缺乏生机
生:我们生活的世界需要圆,如果没有了圆,车子就没法自由的行驶……
师:当然,张老师相信,同学们手中一定还有更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
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好。
3、课件演示学生的结论,并简要板书。
4、半径、直径练习:课件演示
5、动手操作:测量一元硬币或杯子盖的直径。
汇报时介绍方法。
三、丰富感受,深化认知
1、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
生:――画不出圆的。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半径为2
厘米的圆吗?
生:能。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汇报时让学生明确圆心、半径的作用。
)
师:可要是真没有了圆规,比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
生:不可能。
师:今天,每个小组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
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
师:张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我们组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
师:那叫“拷贝不走样”。
(生笑)
生:我们手中的三角板中就有一个圆形窟窿,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挺好!(笑)
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绳子绷紧,将铅笔绕一圈,也画出了一个圆。
师:看得出,你们组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
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
师: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的,不是吗?(生热烈鼓掌)
师:可是,既然不用圆规,我们依然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那么俗语中为什么还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
生:我想,大概是古时候的人们没想到这些方法吧?(生笑)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或许一开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指的是没有圆规和“矩”画不出方和圆,但是流传到后来,它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指原来的意思了,而是指很多事情,必须要讲究规矩,遵循章法。
(不少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
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
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四、延伸应用:
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课件),认识吗?
(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课件出示)。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课件出示:车轮的问题、花坛里按喷水器的问题)学生汇报。
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
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五、全课总结:
师: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演示)(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
师: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
生: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什么样子。
生: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
……
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
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
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
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
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