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的通货膨胀
历史回顾新中国的历次通货膨胀
历史回顾新中国的历次通货膨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的历史。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和经济实际产出能力的增长速度,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本文将回顾新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情况,并对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通货膨胀主要受到战争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为了战争需要,大量发行纸币来满足军队和政府开支。
战争结束后,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需要重建国家,并支付大量的军民代表费用。
这些因素导致了大量的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现象开始显现。
此外,在国共内战期间,国共两党的阵营都发行了大量的地方货币,增加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随着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通货膨胀的形势逐渐得到控制。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控制资源配置和市场价格,导致了价格扭曲和供求失衡现象。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运动对经济运行的严重干预导致了物价暴涨,通货膨胀问题进一步加剧。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发展,通货膨胀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由于价格的逐步放开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新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的挑战。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两步走”改革政策实施期间,当时的物价上涨迅速,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通货膨胀问题再次凸显。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动荡和全球经济的放缓,导致中国物价上涨明显。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总的来说,新中国的历次通货膨胀问题主要源自政治、经济因素和金融政策的改变。
政治因素包括战争和政治运动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因素包括需求和供应的失衡,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货币政策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通货膨胀的形势。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人民币贬值,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市场价格波动不稳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分析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背景
分析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背景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通货膨胀成为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一个普遍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在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
本文将对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经济增长是中国追求的核心目标之一,然而,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通货膨胀问题也随之而来。
经济增长通常会伴随着需求的增加,而供应相对不足时就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形成通货膨胀。
目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求超过供应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中国通货膨胀背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金融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金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通货膨胀的走势。
货币政策的宽松导致货币供应过度扩张,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近年来,中国央行为了支持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多次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国际影响因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国际因素对通货膨胀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外汇市场的变动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等因素都可能传导到中国市场,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世界经济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使得中国通货膨胀的背景更为复杂和严峻。
四、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通货膨胀也有一定影响。
人民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推动通货膨胀。
作为出口大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庞大,需要适时调整人民币汇率,以平衡国内外经济需求。
然而,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不确定性也为通货膨胀背景增加了一定的压力。
五、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也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因素。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企业普遍面临着员工工资上涨压力。
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推动了物价的上涨。
此外,劳动力短缺也使得一些企业加大了对机械设备和技术革新的投资,进一步推动了通货膨胀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通货膨胀背景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多个朝代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1. 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
在中国历朝,如果政府过度发行铸币或纸币,就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膨胀,进而引起通货膨胀问题。
这种情况通常与政府为了应对各种开支需要而大量发行货币有关。
2. 军事冲突和战争战争和军事冲突会导致财政紧张,政府为了筹集大量军费常常采取发行纸币等手段。
这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会加剧通货膨胀问题,因为战争导致生产力受到破坏,同时需求增加,形成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3. 经济结构失衡在某些历朝时期,由于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商业相对较弱,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整体物价的影响较大。
当农业产量下降或价格上涨时,随之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往往严重。
4. 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例如,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的黄金和白银的大规模流入,会刺激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
二、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1. 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政府首先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
合理的货币供应量能够保持稳定的货币价值,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和执法,以防止非法金融活动和欺诈行为。
监管部门需要密切监控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3.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的失衡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均衡发展,提高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问题。
4. 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外部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会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措施,旨在深入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情况。
一、原因分析1.货币发行量过大近年来,人民币的发行量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成为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金融机构对贷款需求的增加,央行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2.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通过投资房地产等资产,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会带来经济统计上的通货膨胀。
3.进口价格上涨随着国际原物料价格上涨,中国的大量产业原材料需要进口,这使得进口价格上涨,随之产生的成本上涨也将进一步推高物价,导致通货膨胀。
二、影响分析1.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使得人们生活成本的增加,失去购买力,生产企业成本上升,对国内大多数企业和家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这会在一些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风险,投资者将面临未来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压力。
3.社会稳定性降低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稳定性降低,许多人生活压力加大,很多家庭会选择更努力地工作,而这也将导致社会不公与犯罪的增加,给社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三、控制措施1.抑制过度增长的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方法是抑制货币供应,控制货币流通,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避免产生过度的通货膨胀。
2.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价格的监管和管理,控制生产成本,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让市场经济得到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状况。
3.适当提高利率适当提高利率可以增加货币的成本,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购买,避免过度消费倾向,降低生产成本,抑制通货膨胀。
四、总结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不仅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而且令人忧虑。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控制的重要问题。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持续的通货膨胀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对经济稳定造成了影响,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对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金融政策松动导致货币供应增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大量投资和货币供应的增加导致了通货膨胀。
此举旨在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问题。
二、需求增加导致物价上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这导致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
供求失衡直接推动了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三、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中国通胀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成本的持续上升。
随着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为了保持盈利水平,企业不得不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四、外部因素的影响除了内部因素外,外部因素也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了一定影响。
国际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化都会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冲击。
特别是国际市场上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不可避免地传导到中国市场,推动了通货膨胀。
五、结构性问题导致通货膨胀中国通货膨胀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产品供应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面积减少,农产品供应逐渐不足。
由于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供给不足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这导致了商品的流通成本增加,间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3. 资本市场不完善: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部分富裕阶层倾向于将财富投资于房地产等领域,而非实体经济。
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加剧了通货膨胀问题。
综上所述,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金融政策松动、需求增加、成本上升、外部因素以及结构性问题。
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通货膨胀的时代。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一般物价上涨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结合相关资料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引起的通胀以及输入型通胀。
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政策建议,即既要采取常规的治理通胀措施,又要结合当前形势采取一些非常规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投放量输入型通胀人民币升值一、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粮食等农产品及以粮食为原料的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诱发的,反映在中国CPI中,是食品价格涨幅极大地推高了CPI指数。
蔬菜、鸡蛋、糖、油等日常用品价格上涨。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在食品、住房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出现了物价的普遍持续上涨。
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十月份CPI飞跃上涨至4.4%,为两年来高点。
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具体商品的价格作为市场信号的功能就失效了,市场也就不可能合理配置资源,经济秩序将会陷于混乱。
二、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当前在中国发生的通货膨胀,不可能是某一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的成因涉及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个层面。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货币投放量扩大。
在经济市场中,货币投放量大主要加强了金融市场的流通性,货币数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投放货币的同时,若货币供给速度大于了潜在经济增长率(即真实利率)就会对商品价格产生一个较强的拉动作用。
这个拉动作用对价格的影响相对经济增长峰值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期,国际经验为3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是半年至1年。
去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高达9.58万亿元,助推M1,M2达到了十年的高点,截止2010年2月,我国M2总量达到近40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通货膨胀形势分析与对策论文
中国通货膨胀的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从通货膨胀的理论框架出发,分析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特点和形成原因,针对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形势对策一、通货膨胀的理论框架(一)通货膨胀理论发展回顾西方经济学说的历史,通胀并不是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而是散见于各学派基于自身理论体系对经济问题思考和讨论的著作之中,研究不同决定了通胀理论的多样化。
根据通胀概念的不同,通胀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通胀理论是指依照通货膨胀字面意义分析其产生、传导和政策措施,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是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
广义的通胀理论是指超出通货膨胀字面意义分析物价持续异常变动的产生、传导和政策措施,承认货币数量变动是引起通胀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
(二)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类型所谓“通货”,指由中央银行发行、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所谓“膨胀”,就是虚增。
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因经济和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货币的超额供给,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通货膨胀可作以下分类: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标志,可分为放开和抑制两种;以物价上涨幅度为标志,通货膨胀分为爬行的、温和的、飞奔的和恶性的四种;以通胀能否预期为标志,它分为预期的和非预期的两种;以通胀的原因为标志,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机理1.通货膨胀内因机理西方经济学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形成需求拉动理论和成本推动理论。
需求拉动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过度引起的。
成本推动理论认为,通胀根源于供给或成本方面。
2.通货膨胀外因机理货币主义通胀理论认为,经济系统存在内在稳定性机制,当货币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的增加速度时就会产生通货膨胀,每单位产品所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越快,通货膨胀速度就越快。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同时具有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通胀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我国近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与紧缩问题分析一.通货膨胀: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1. 中国近几十年通货膨胀情况:95100105110115120125788082848688909294969800 1.52.02.53.03.54.078808284868890929496980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2,通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近几十年我国通货膨胀曾经出现过四次波峰,其产生的原因和呈现的特征也各不相同:①第一次通胀(1979-1980)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
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自然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商品价上涨率达到波峰的6%,已经到了经济危机的临界点。
针对此次通胀,虽然政府强调基本建设必须积极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不可一哄而上,但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不统一,在1979年停建、缓建了一批大中型项目,1980年继续停建、缓建了一批项目的情况下,基建总规模仍然没有减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
最终在物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不得不在1981年采取“急刹车”措施,进一步大幅压缩基建投资规模。
这一阶段宏观调控主要采取了行政和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整顿。
②第二次通胀(1985-1987)1986年后,由于政策调整,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度爆发。
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
这是因为工资改革、职称评定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升温,和乡镇企业以银行信贷形式大批上马,导致了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导语: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通货膨胀。
本文将对中国通货膨胀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购买力持续下降,价格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以年度百分比进行衡量。
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会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资金收益贬值,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复杂而多因素的,以下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1.货币供应过多:作为金融机构,中国央行负责货币政策。
当央行过度放宽货币供应时,市场上的货币量会迅速增加,引发通货膨胀。
2.需求与供应失衡:中国经济增长迅猛,需求不断扩大。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上涨便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3.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都会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4.外部因素影响:不稳定的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也会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如下:1.降低居民生活水平: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不确定性增加: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不稳定,投资环境不确定,企业难以制定长期计划。
3.债务负担加重: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债务负担加重,对企业的经营和国家的经济稳定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4.消费和投资行为转变:由于通货膨胀,人们倾向于将资金用于短期消费和投机行为,而不是长期投资,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1.紧缩货币供应: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应,限制通货膨胀。
2.调整货币政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政策效率,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货币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减少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金融史论文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法分析班级:金融1302姓名:邹*学号:**********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法分析我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得失及其产生的通货膨胀现象,据当代著名钱币史学者郭彦岗教授统计,我国从秦汉至清末,计有通货紧缩9次,通货膨胀19次,其中有13次发生于铸币流通时期(秦汉到五代十国),6次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出现的。
本文将以各朝代的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做一些相应的分析,希望从中找出共性,给广大学者做一个参考。
(一)铸币流通时期的通货膨胀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铜、银、金、铅等金属铸币,以铜铸币为主,中国古代在发行铜铸币时,出现过多次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
其中重要的大致有一下几次:(1)自公元七年到十四年,王莽三次改革币制。
第一次,下令除五铢钱(汉隋间铸币以重量命名,主要是五铢钱,估算法以24铢为一两)外,更铸“大泉”,重12铢,值五铢钱50;又造“契刀”,值500;“错5刀”,值5000;这种虚价大钱出现后,造成民间盗币,在实际交易中更趋向于使用五铢钱。
第二次,废除“错刀”及五铢钱,另发行“宝货”,计有五物,六名共28品,不仅换算困难,而且比价格不合理。
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的改革币制,滥发大钱,结果“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自身最后也迅速灭亡。
(2)黄巾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物价飞涨。
至此,五铢钱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3)三国时期战争频繁,军费开支浩大,各国为解决其财政困难,都铸造了面额较大的货币。
刘备入蜀时,“因军用不足”,听从刘巴建议,铸“直百五铢”,其重量仅8-9.5克,却当五铢钱100,结果“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吴国在公元236年铸“大泉五百”,重7克,238年又铸“大泉当千”,重14.5克,甚至还有“大二千泉”、“大泉五千”。
大钱出笼后,导致物价上涨,后被迫停铸。
分析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背景
3、分析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背景、原因及对策背景:4月以来,食用油、面粉和大米的价格不约而同地上涨了10%~20%,同时,肉禽蛋奶等消费品价格也随之上涨。
北京市米价、面价、菜价及主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成,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北京市场上销售的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产的大米每500克平均上涨6分钱左右。
与此前周期性年末因需求导致物价来去匆匆的上涨不同,这一次物价上涨可能是中国全面通胀的开始。
原因: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对于大宗商品需求不断上升及世界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需求大幅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明显不同于以往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从本质上说还在于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经济活动需要的货币量。
影响因素主要有:(一)贸易顺差及国际资本流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二)大宗商品进口成本提升及美元贬值,造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三)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四)劳动力工资加速上升,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五)投资增长迅猛带来的需求快速增长(六)其他因素:资产价格的上涨,如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影响;翘尾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我国2009 年年尾的价格水平对2010 年价格水平的影响,据统计,翘尾因素对2010 年物价水平的影响效应明显,翘尾因素对全年CPI 水平的影响要达到1.5%以上。
对策:确保物价稳定,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目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此,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是有十分必要的。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目前的情况下应从紧,加强控制。
同时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加强利率、汇率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加强资金的回收,控制银行的信贷,提高贷款利息,提高法定准备金,减少市场中流通的基础货币。
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近年来,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备受关注。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货币发行过量,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
首先,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导致资源的错配和浪费。
企业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进而抑制了投资意愿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使经济增长产生起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物价上涨,人民购买力下降,人民的日常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例如,食品、住房和教育等重要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飞涨,使得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生活质量下降。
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冲击更加明显,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可能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接下来,分析通货膨胀问题的原因非常重要。
通货膨胀一般来说有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供给方面来看,政府可能采取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过多进入市场,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过剩等问题也会导致物价上涨。
从需求方面来看,人们的购买力增加、消费需求旺盛等因素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适度收紧货币政策,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需求,以应对通货膨胀的问题。
最后,应如何应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挑战?首先,政府应切实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适度控制物价上涨速度,以维持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政府还应加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行为和市场操纵,避免非理性的价格波动。
此外,还应加强人民的金融教育和消费意识,提高人民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应对通货膨胀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冲击。
综上所述,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许多挑战,但通过政府的积极宏观调控和人民的自我调整,我们有信心应对这些挑战并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它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每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
以下是对建国以来主要通货膨胀阶段的分次整理。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 1952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长期的战争破坏导致经济凋敝,物资匮乏,而大量的货币发行使得物价飞涨。
当时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战争导致的财政赤字、货币超发以及物资短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是统一货币发行,整顿金融秩序,打击投机资本。
其次,通过加强物资调配,组织物资供应,稳定物价。
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增加商品供应。
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遏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 1965 年)“大跃进”运动期间,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业生产急剧扩张,农业生产大幅下降,物资供应紧张。
加上错误的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货币发行量过多,引发了通货膨胀。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加强农业生产,控制货币发行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1976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停滞,物资短缺。
同时,由于管理混乱,财政赤字增加,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再次出现。
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虽然相对较为温和,但也对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和整顿,通货膨胀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改革开放初期(1978 1988 年)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经济过热、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以及价格改革等因素引起的。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几个原因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几个原因通货膨胀是指一种普遍上涨货币价值的现象,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通货膨胀的几个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货币供应过多是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实行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政府大量投资和采取了诸如降息、降准等措施来提供大量的货币供应。
然而,这种过度的货币供应导致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迅速上升,从而推高了物价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供应过多不仅是由政府的金融控制政策造成的,还与外部因素如石油和黄金价格等有关。
其次,供求关系失衡也是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由于中国的供应链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上,供求关系紧张。
农业供应链的失衡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从而带动了通货膨胀。
此外,中国人口庞大,消费需求量大,而供应侧的不足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供给。
第三,成本上升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国内企业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生产和服务业的成本也随之上升,进而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尤其是在一些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中,成本上升的压力更为明显。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劳动力技能和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最后,外部因素也是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全球化的发展使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外国经济和政治变动的影响也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等都会对中国的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因素,中国政府应加强对外贸易监管,提高投资和储蓄水平,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针对中国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过度印制钞票,以稳定物价。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和原因分析
1绪论1.1通货膨胀,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因货币供应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应,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旳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应(供远小于求)。
1.2其实通货膨胀旳概念在经济学上历来就争议不断, 许多学派从供需、成本和国际经济体系角度解释, 引申出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动通胀、构造性通胀和输入性通胀。
有关通货膨胀, 经济学术界有两种见解, 主流旳见解, 可见之于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给通货膨胀所下旳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旳上涨。
今天, 我们用价格指数, 也即成千上万产品旳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
”简朴地说, 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旳上涨。
若年物价总水平上涨3%, 一般就被觉得存在温和通货膨胀。
从技术上, 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等等指标。
有关通货膨胀旳另一种见解, 说来很简朴:通货膨胀是一种纯正旳货币现象。
现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旳制度, 因而可以说, 仅从中央银行旳角度观测货币现象, 还是可以得出诸多可信旳结论。
所谓通货膨胀, 从技术意义上说, 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旳货币, 经济体中流通旳货币太多了。
1.3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3.1选题背景通货膨胀悄然来临, 影响着人民生活旳各个方面。
, 仍然是一种继续通胀上行旳时代, 没有最高, 只有更高。
回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旳五次通胀, 寻找通胀旳因素, 陈述通胀旳危害, 摸索治理通胀旳对策措施。
参照文献[1] 李为民, 试论通货膨胀旳成因[J], 贵州十年改革回忆与摸索, , (10).[2] 陶守梅, 近期我国通货膨胀旳成因及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公司, , (2).[3] 许善达, 本轮通货膨胀旳特点和应对之策[Z], 经济界, , (3).一、通货膨胀旳含义及种类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旳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旳持续上升。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旳商品和劳务旳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几次通货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详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分析其原因和对策。
一、1988年的通货膨胀1988年,我国出现了一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田里的大米和其他主要粮食价格猛涨,导致居民生活负担加重。
此外,改革开放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不力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市场调节,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以稳定物价。
其次,政府加大货币紧缩政策,收紧了银行系统的信贷,控制了货币供应。
最后,政府通过限制价格涨幅和增加商品供应等措施,降低了通货膨胀的速度。
这些措施逐渐生效,1989年通货膨胀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二、1994年的通货膨胀1994年,我国再次经历了一次通货膨胀。
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投资过热和外部冲击。
由于改革开放后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投资涌入市场,导致资金供应过剩,价格上涨。
同时,境外的经济危机和冲击也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冲击,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为了应对这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银行的监管和审慎经营要求,控制了信贷扩张。
其次,政府提高了利息率,吸引更多的存款,减少了流动性。
最后,政府加大了对投资项目的调控,限制了过度投资的行业,降低了投资的热度。
这些措施逐渐起效,1995年通货膨胀率回落到较低水平。
三、2008年的通货膨胀2008年,我国再次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一次通货膨胀源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外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
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使得我国进口成本增加,进而推高了物价。
针对这一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审查和控制,避免了过热投资的产生。
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通货膨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国家经济环境中的常规挑战之一。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通货膨胀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经济问题。
本文将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原因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众多,其中包括供求关系失衡、成本推动、货币过度发行等。
在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供求关系的失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断提高,需求不断增加,但供给方面尚未完全跟上。
这导致了商品供应不足,商品价格上涨,进而推高了整体物价水平。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物价上涨使得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上升,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和固定收入人群的影响更为明显。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当物价不断上涨,民众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积聚,甚至引发社会抗议和不安,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产生潜在威胁。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尤其以中小企业为主。
这可能导致企业生产能力下降,甚至一些企业不得不倒闭,对就业和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针对通货膨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调控。
通过适度收紧货币供应,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和幅度,以维持物价的稳定。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适应性。
另外,中国政府还通过价格管制和市场监管等手段,加强对物价上涨的控制。
加大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市场不正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以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此外,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缓解供求失衡,稳定物价。
最新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
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
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
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宏观经济学知识拓展---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分析
宏观经济学知识拓展---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分析案例分析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分析通货膨胀被区分为温和的通胀、严重乃至恶性的通胀。
温和指物价上涨没有超过一定幅度,这个幅度是我们能够接受的通胀水平的上限。
在中国,这个上限究竟是多少?我们能忍受怎样的非温和通胀水平呢?有关研究认为,1979-1997年间,中国零售物价增长率的平均值是6%,所以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合理范围可能在0~6%之间。
以CPI为指标,按类似的方法测算了1983-2003年中国通货膨胀平均水平,发现这21年中中国年度CPI最高涨幅为24.1%,最低为-1.4%,变动幅度为25.5%。
21年CPI的中位数为3.39%,平均数为6.85%,二者的平均数为5.12%。
CPI变动幅度超过10%的有5年,在5%~10%之间的有5年,在0~5%之间的有8年,小于0的有3年。
从区间分布来看,有38.1%年份的CPI变动水平都在0~5%之间。
由于年度CPI是根据月度CPI计算出来的,有必要分析月度CPI的变动情况。
从1983-2003年,共252个月中,CPI最高涨幅为28.4%,最低为-2.2%,变动幅度达30.6%。
252个月CPI中位数为4.4%,平均数为6.85%,两者的平均数为5.63%。
CPI变动幅度超过20%的有28个月,在10%~20%之间的有35个月,在5%~10%之间的有51个月,在0~5%之间的有99个月,小于0的有39个月。
从区间分布来看,有39.3%月份的CPI变动幅度在0~5%之间。
可以看出,在大部分时间里,物价是在0~5%的区间里波动的。
从实际来看,CPI涨幅小于1的2000~2001年感觉通货偏紧。
这样可以认为,1%~5%是目前中国物价波动的正常区间,5%是我们能够接受的温和的通胀的上限。
超过上限后,我们又能忍受多长时间、怎样加速的物价涨幅?由于物价曲线呈指数变化,在通货膨胀早期,涨幅较慢,而到后期,物价指数明显地加速上升。
1986~1988年的通胀周期里,月度CPI从1987年1月稳定地超过5%,1989年2月达到最高值28.4%,历时26个月。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甘肃政法学院计量经济学》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08 级国贸一班通货膨胀的时政分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通货膨胀的时政分析一、通货膨胀的内涵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例如: 例如货币总量100 元,实物总量10 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 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 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 也就是300 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 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形式:地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二、理论综述(1)货币主义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
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做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
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
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
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 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 消费品总供给量。
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2)商品与通货膨胀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
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
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纲一、当前全球性通胀情况二、导致亚洲发展中国家通胀的原因三、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四、如何应对当前情况一、当前全球性通胀情况受美国次贷影响,自去年8月,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大规模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失业率增加等迹象,以下是欧美国家的一组资料:2007年8月9日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2007 年8月22到8月30 美联储五度向金融系统注资达355亿美元2008年3月13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监管官员将提议对银行资本实行更严格的监管美国官方首次预测经济衰退2008 年4月15日英国3月RICS房价指数跌至30年最低-78.5,低于-67.5的预期值新加坡投资局有意参与瑞银150亿瑞郎的融资计划2008年4月18日花旗集团宣布,在冲减逾130亿美元损失后,一季度净亏损51.1亿美元,合每股损失1.02美元东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预计,截至3月31日,该集团在次级贷上的相关损失为950亿日元(折合9.21亿美元)次贷危机带给美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2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正在恶化,表现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者信心在下降、消费支出增长处于停滞、信贷紧缩,投资者的信心受挫等方面。
由此可见,次贷危机不仅让美国楼市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出现动荡,还波及全球大中国家的金融机构甚至是市场。
再者,次贷风暴的影响远不及于此。
亚太发展中国家也被卷入这场危机。
据报道,韩国和泰国通胀率已分别创下七年和近十年新高,印尼通胀率也升破10%这令亚洲决策者面临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就越南方面,为促使越南盾对美元升值并降低通胀,越南央行自2007年底至今先后三次提高每日越南盾兑外币交易浮动幅度至2%。
同时,越南央行设定了每日参考汇率。
然而,越南盾情况却不见好转。
上周末,在Panasonic Communi cati ons Viet nam Co.四家越南工厂中的一家,有约1,000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以赶上物价的涨幅。
越南5月份通货膨胀率升至13年高点25.2%,远高于1月份的14.1%。
越南已发生一系列类似的针对物价上涨的罢工活动。
这反映了数以万计越南工人的愤怒情绪,他们从偏远的农村来到河内、胡志明市等地的新兴工业区工作,却发现在飙升的食品和燃料价格侵蚀下,收入的购买力正在下降。
二、导致亚洲发展中国家通胀的原因导致全球性通胀的因素很多,但就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有他们的共性。
本小组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内部原因(1)发展中国家近几年的高增长的结果自97年金融风暴后,亚太地区经济逐渐复苏,而以中国为代表包括印度、朝鲜、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近十年里更在国际大好形势下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更连续十年GDP在10%^上。
然而,在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付出沉重的代价。
韩国和泰国通胀率已分别创下七年和近十年新高,印尼通胀率也升破10%这令亚洲决策者面临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包括:高能耗低产出的生产模式在能源紧张的现今市场缺乏竞争力;大量低端产品生产导致严重环境污染,急需大量资金投入环保建设;另外,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发展中国家廉价用地减少,劳动力成本也相对增加,,这一切因素都是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的不良影响。
(2)国内投资过热去年,在中国股市强势上升的带动下,包括保险、基金、外汇买卖都广受投资者青睐。
单从证券交易开户的数目就较06年增长25倍,至07年10月25 日,沪深两市开户数突破1.3亿户。
另外,两市市值膨胀速度惊人,07年1月9日到4月9日的三个月间,市值狂涨近4万亿,至11月更突破30万亿。
市场出现全民皆股片面投资现象。
另外,楼市的发展也出现泡沫。
一方面,在买方市场,热钱流动加速,买家借此把楼市炒热炒高;另一方面,打消地域概念置业的投资客更热衷与跨地寻找投资,房子成为百分百的投资产品。
2、外部原因(1)全球流动性过大流动性过剩助长了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这个流动性过剩,是以美国为首的,在最近的次贷危机中,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就是美联储要牺牲通胀来稳定金融体系,所以最近不仅是连续地降息,而且向银行市场注资。
(2)国际资源紧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间,全球的资源型产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大宗商品价格去年翻番地往上涨石油,铁矿,煤等能源价格更近成直线攀升,直接导致原料紧缺,包括中国这类能源大国都需大量进口能源。
例如说,巴西的铁矿涨价,涨了60%多,由此,国内进口成本上升,钢铁成本自然随之而上;而制造业,如汽车、电器都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提价。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种成本推动下的这种轮番涨价,是导致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整体通胀的重要因素。
(3)美国次级贷款危机“这种影响可能会从贸易和资本两个方面产生。
”中国的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市场,美国由于次贷导致经济下降,尤其是当消费出现下滑,对中国的出口显然会有一定影响;而资本面上将出现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以致近期流入中国的资本反而会增多的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意味着更多的流动性,同时也意味着更容易产生投资过快增长的风险。
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把中国更加彻底地推置到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的十字路口,给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也给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了新的困难。
三、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第一,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9 8 0 9亿美元,同比增长2 3.3%。
其中,出口5 4 6 7亿美元,增长2 7. 6%;进口4 3 4 2亿美元,增长18.2%。
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 12 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84. 3%。
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
我们必须高度注意由此引发的一些新问题,比如增大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加大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剧国内资源环境矛盾,引起国际贸易摩擦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减弱的影响。
二是受东南亚等国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成本低廉优势的影响,一些国际制造业已开始转移至这些国家,与我相关出口产品形成竞争。
三是受三率(退税率、汇率、利率)两价(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影响,一定程度削弱了部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第二,流动性过剩难以缓解。
在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一改长期以来的下降趋势,在2 0 0 4〜2 00 6年保持稳定,今年以来明显加快,表明定期存款活期化的趋势仍在加剧。
货币供应量仍在较快增长,流通中货币数量偏大、增长偏快的问题还在发展,资金流动性过剩仍然比较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很容易催化资产泡沫,对未来经济平稳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等肉禽蛋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今日,据新闻报道,大米和蔬菜的批发价格也有了3-4被的涨幅。
其次,通胀的预期也成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之一,广大市民通过媒体得到通胀信息,担心通胀导致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消费心理促使他们提早过量购买产品,造成买方市场,消费品价格上圣。
第四,高耗能行业增速仍在高位运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今年上半年主要高耗能行业和产品生产、出口、投资增速仍在高位运行,全年结构性节能难度加大。
今年上半年,高耗能的重工业和全社会用电的增幅超过去年同期,太湖等一些水体污染事件甚至影响到社会安定。
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制约因素。
四、如何应对当前情况在这个国际的背景下,中国的CPI, PPI,已经不是单纯的考察国内的经济发展,就能够理解的一个势态,而必须要在全球的背景下。
现在对于我们国内的通货膨胀,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
因此我们目前对于通胀的应对,就是行政管制价格。
但是,行政管制价格的结果,不仅不能够抑制通胀,反而会增加供需的失衡。
比如说炼油,原油价格涨了这么多,政府控制成品油不许涨价,那炼油厂就不炼了,不炼的结果导致供应下降,可是需求仍然是这么旺盛,结果通货膨胀的压力比以前更大了。
所以价格管制非但没有降低物价,反而增加了供需的失衡,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价格管制在历史上也有前例。
比如美国人对待第一次石油危机。
当通货膨胀超过两位数的时候,尼克松总统宣布,冻结价格和工资,但是越冻结通胀越高。
公共政策永远是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权衡,所以为了让这个通胀降下来,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什么事情?第一,放开价格,收紧银根。
在通胀的情况下,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人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通胀预期,假如通胀致使CPI上去,工资、成本,价格都会随着通胀预期往上走,由成本推动,经过通胀预期,最后变成了真正价格的上升,价格一旦上升以后,反过来又强化通胀预期,于是形成价格成本经过通胀预期的一个恶性循环,把它叫做Hyperinflation ,就有可能出现恶性通胀,所以现在非常关键的是要管理社会上的通胀预期,而管理通胀预期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坚决果断地紧缩银根,坚决果断的收缩性的货币政策。
放开价格,就是让价格信号指导企业的行为,只有涨了价以后,企业才会把资源投向到涨价的领域中去,只有企业的资源进入到涨价的领域中去,才能够增加那里的供应,只有增加了那里的供应,才能够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新的平衡,从根本上消除通胀的压力。
紧银根就是,把社会总需求控制住,现在社会总需求太旺盛,需要把它控制住。
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里,又主要是通过提高利率和加息。
第二,加强市场制度性建设在证券市场方面,要通过制度建设,防范股市泡沫,降低股市大幅波动及可能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
要加快证券市场改革步伐,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和券商管理制度,健全和严格执行证券市场交易规则,继续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支持国内大型企业包括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大型企业在国内上市,放缓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步伐和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引进速度,鼓励外商投资者在我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增加新股发行数量,扩大债券特别是企业债发行规模,严格控制国外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
同时,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稳定房价:既要有效控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也要调整住房需求结构,从稳定预期,保障基本生活出发,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