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概论》分析报告
学院:商学院
班级:09物流管理2班
组员:***
王飞
张帅
葛梦
姜雪健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报告
1.通货膨胀的定义
2.通货膨胀的衡量与计算方法
3.各年通货膨胀率与分析
4.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与后果
5.通货膨胀政府与个人应采取的措施
6.辩证分析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通货膨胀也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升,而是只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也就是价格指数。
2.通货膨胀的衡量与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一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价格指数的变动是如何表明一定时期中发生了多大程度的通货膨胀。
为了简化我们的理解,假定经济中只有A、B、C三种产品进行交易,这些
基期价格总额=1*2+3*1+2*3=11美元
本期价格总额=1.5*2+4*1+4*3=19美元
基期价格指数=11/11*100=100
本期价格指数=19/11*100=172.7
通货膨胀=(172.7—100)/100*100=72.7%
在这个例子中,本期价格总水平即本期价格指数比基期价格总水平上升72.7%。即这一时期(从基期到本期)的通货膨胀率为72.7%。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
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计算公式是:
一定时期消费价格指数=本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100%
生产者价格指数,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这种指数用于修正GDP数值,从中去掉通货膨胀因素,其统计计算对象包括所有计入(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因而能较全面地反映一般价格水平变化,但作为厂商和消费者,主要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价格水平变化,从中判断自己受到通货膨胀影响有多大。在了解了如何计算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指数的运用,我们通过具体的数据来探讨中国的通货以及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3.各年通货膨胀率与分析
从2007年起,特别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的通货膨胀节节攀升,原因何在?
经过我们对2007至2008年之间的数据剖析与各种国家政策之间的联系,我们浅露的得出以下解答:
众所周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低物价和低工资制度。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曾因价格改革、投资过热等原因出现过两次物价大幅上升。90年代中期起到近期以前,物价始终较为平稳。对于近年来通货膨胀率又开始大幅度变动,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需求拉动:高于潜在增长率的经济增长。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年通货膨胀在5%以下,就不会引起社会经济生活震动。假定5%的通货膨胀为社会可接受的水平,根据我国多年来的统计数据,对应的GDP增长率大约是9.3%,这可被确定为是潜在的增长率。可是,我国从2002年起的五年的经济增长一直在这潜在增长率之上运行,实际增长率多年高达10%以上。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的增长率,意味着现实总需求始终大于按现行价格水平可能有的供给,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物价被过高的需求拉上去了。如果我们把潜在的增长率定为有些学者所理解的通货膨胀率为0时的增长率,则我国潜在增长率应当为7.38%。如果这样,我国实际增长率应当更低,否则就必然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二是成本推动:要素价格调整。一方面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时期,大量需求导致各类要素成本都面临上升压力;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推进,也使得原来被压低的要素价格有一个合理的回归,包括能源价格调整、土地成本上升、环保成本纳入、劳力成本推高等。
三是外部冲击:全球物价的“结构性上涨”。随着我国经济开放步伐加快,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就不断提高。例如,目前我国原油需求将进半来自进口,而近几年来全球粮食及资源、能源价格剧烈波动,这种外部冲击就构成了我国输入性通胀的重要原因。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货币政策一直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来无论是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都没有进行调整,只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在不断的进行货币回笼,但是纵观全年,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半年中国无论是CPI还是PPI指数一直在不断下滑,面临着通缩压力。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实施了4万亿的财政政策,为了扩大投资与消费,央行一直维持着宽松货币政策来维持利率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由于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天量放贷,流动性严重过剩,可以说在进入09年第二季度之后中国便面临通胀预期,在没有改变前两个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央行只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货币回笼,但总的来说除了2月份的净投放资金为负值之外,第四季度之前,虽然央行一直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及发行央票,但是通过与到期资金进行对比(见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总体上是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在通胀预期非常明确之后,10月份之后,央行加大了正回购力度,净投放资金才开始变为负值,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回笼货币。而今年刚刚施行的提高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已经是未来加息来紧缩货币的一个明确信号了。
2010年,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第二,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
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第三,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第四,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第五,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第六,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第七,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中国的抗通胀斗争是从2010年4月开始的,抗了20个月,通胀率仅仅回落到4%附近,政府使用的手段,包括房产限购限贷,将存准率连续提高到世界有记录以来的第二水位,同时要求贷款总量负增长,还要加上猪肉的大量紧急进口。政府“行政之手”如此强大,仅仅将CPI压回2.5个百分点,而经济下滑多少,企业盈利减少多少,包括两级政府税收缩水多少?恐怕不只是2.5个百分点,各项数据可以证明:最少是CPI降幅的一倍以上——这种调控,成绩很大,代价很大,副作用也很大。
4.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一)对职工收入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职工实际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通货膨胀是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物价水平的上升。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变少,他们接受每一美元的收入购买力将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而且,由于他们接受的货币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水平必然相应的下降。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那些领救济金、退休的人,那些白领阶层、公共雇员以及靠福利和其他转移支付维持生活的人。
(二)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
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打击。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它们本来是作为未雨绸缪和蓄资防老的,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三)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一国出现通货膨胀,其本国货币自然要相应贬值。如果物价上涨,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