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练习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练习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练习答案2015.4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1.(3分)“清明节”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时间节点——节气,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如全抄第一段或答“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身份”得2分。

2.(3分)“清明”吸纳融合了寒食、上巳二节的习俗,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

如答“上巳节与寒食、清明合在一起了”得2分。

3.(3分)立春立夏秋分(每点1分)4.(3分)C5.(6分)第一问:清明时节,我国江南、华南上空冷暖空气往来频繁、相持交锋,因此多雨,北方也有降雨概率。

(2分)第二问:①从生理层面看,阴雨连绵之时,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增加,促进神经兴奋和细胞代谢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减少,故清明雨令人忧郁不悦。

(2分)②从心理层面看,心怀悲戚的人会赋予清明细雨悲凉之意,清明冷雨又加剧悲凉的心理体验。

(2分)(意思对即可)6.(3分)清明时节,古人有亲近自然、游艺踏青的习俗。

(意思对即可)7.(6分)要点:清明节踏青、修禊等习俗反映了人们感受生命和谐的心理需求和张扬生命活力的愿望;(2分)清明节祭奠祖先先贤的活动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敬祖意识、感恩心理、天人观念以及人们以懿行嘉言留名传后、追求生命清明的理想;(2分)人们对安定祥和的社会生活、君圣臣贤(官清吏廉)的清明之治的渴求。

(2分)(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11小题,共42分。

8.(3分)C9.(3分)①赞扬美好的;②美好的心灵;③喜欢(爱好)阅读10.(4分)(1)穷神尽相:《水浒》描写人、事、物和日常生活细节,摹形传神,淋漓尽致。

(2分)(2)不可枚举:《儒林外史》刻画的人物数量多、类型多样(性情心术多样)。

(2分)11.(3分)A12.(3分)富贵非吾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13.(6分)评分要点:观点鲜明1分,论据可靠(要结合名著内容)2分,分析合理3分。

2019.4.高三一模.语文.海淀

2019.4.高三一模.语文.海淀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2019.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三、古诗鉴赏所选诗歌并不难,难的是命题的角度,侧重于对文学作品风格的鉴赏,这一点其实是高三同学备考时容易忽略的部分,也因为这一部分知识是比较难的,所以题目不太好答。

我以前强调过,高中学生应该掌握一部分古代文论的知识,像这种题目就用得上了。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解析:这种题就属于考查大家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了。

ABD三个选项都是写山水风景,而C项有“笛中闻折柳”一句呀,很明显的是边塞诗。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

(4分)解析:估计很多同学不知“诗话”“词话”为何物,不知道也没关系,你总得知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吧,这是古代人评析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特方式,并且题干中也说明了,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照着葫芦画瓢吧。

这种题目平时如果能练习,就是再简单不过,跟对联差不多。

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

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

(6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析:比较风格的题目倒是首次出现,以前多是比较手法或者感情。

比较风格看似麻烦,实则简单,关键点在于能够懂得一些表示艺术风格的术语,并且能够引用诗句做具体分析。

人大附要求高三的学生阅读《唐诗鉴赏辞典》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

上海大学学报曾发过一篇李晓婉的《山水同辉,风格迥异》的一篇文章,就是分析李白和王维艺术风格比较的。

2019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海淀一模

2019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海淀一模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2019.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2019年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商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 、 革大’共 7 1)、. . 共23分. 饲法l'面的树’理. 宪成1-711.

2019.4
”料- .,_"'回电影史」ι . (ii.ill地球>, t 冉有主主主主意且的ZJ比作品 . 它选梧州立盟主A在改造骨鼻 、 品,民世阜 . 时人亮命远和地�-*-*-作琢刷 lf,,1/'. 埠过 A 现生命鸟,亘古 、 难盟 .I;绝!U,且幌f+.l!局 使命 、 道德与伦理• I民 .J A电k琦t t 模最地球}是且观的晶莹是·’二宫何』串 人是如此却小. 恰恰是生@崎埠柿乌有�. 为人品埠4平柿提供T水锐的章ll.唯其如此 , 科』皇从�躏品 ,s,. 哲 非从精神屉,s,,, 人在婚期T量加真有现 1 可雄性的点,._ _
c.
广阔的天地
D时代的事民 不正确的-项是( 3分}
c.
8.呼’向古电,Bl:射:;;珑’哥翩式发展 中l司吗Iυ粉)I也影历来即I.

。 中间’『代将在1小悦l i盘繁荣‘ 4.下列X-tol\!li (流汹地球》所w吨的 中向管lt

的认识,不正确的_ .,.是()分}
A. 将人’自由J想缸)/lli!睡JIJ'i<,1;1呈阳I.
..λ 突』tl•I战变自己的命运 ” 的用念9 o. 中间银仰的坷’念兜II}: nf 掖冉冉古1电影的叙宿费路e
C的边 ( 树梢二 缆代件的小乱作章,怕忡’‘. "峰回革剑J抽血 儿’萨JJ.. 蹄 有科的小锐的踊掌足1中 , 都可“ 唯到时来在,flt卓生的事件的...堪i义根制 t庄 ;J.,/J. 血分的如识晶础且具. ··如革说革f时间的 历史 . 畸形此的是-个民族的,t仲认同:坏么 . ’,t-f·永幸的抖晕句也 . 嗣代 4 的是-个民族的智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城,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海淀2019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2019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 (共 14 分)为庆祝中华人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学校组织了“铭记历史,铸就辉煌”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 1-4 题。

1. 下面是“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活动的一份朗诵稿。

阅读文字,完成(1)-(3)题。

(6 分)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你的血脉,巍峨耸立的泰山是你的脊梁。

你就是我的祖国——中国!1949 年 10 月 1 日【甲】——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的日子。

毛泽东主席在开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你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历程【乙】: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个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70 年峥嵘岁月,你风雨兼程,百折不挠【丙】:70 年沧海桑田,你日新月异,改天换地。

两弹一星,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你以强大的自信走进新时代。

你的儿女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勤劳和智慧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振兴之路。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召下,14 亿炎黄子孙必将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团结一心,拼搏进取。

在神州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锦绣华章!(1)判断朗诵稿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字的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脊.梁(jí)迸.发(bìng)“步”字的笔顺是:B.脊.梁(jǐ)迸.发(bìng)“步”字的笔顺是:C.脊.梁(jí)迸.发(bèng)“步”字的笔顺是:D.脊.梁(jǐ)迸.发(bèng)“步”字的笔顺是:(2)下面是对朗诵稿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甲】处使用破折号,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1949 年 10 月 1 日”的解释说明。

B .【乙】处使用冒号、用在总说性词语“历程”后面,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

北京海淀区2019-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海淀区2019-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2020 春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寒风凛冽的严冬,生活在北京的鸟类多是麻雀、喜鹊等留鸟。

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京城的鸟会多起来,因为夏候鸟来了。

在众多的夏候鸟中,最著名的要数北京雨燕。

1870年,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了这种鸟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尾羽有分叉,体重只有31-41克,体长169-184毫米。

成鸟的体羽多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

喙呈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能够使它们在飞行中兜捕到大量农林害虫,包括蚊、蝇、虻等。

北京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鸟。

每年4月底,它们飞抵北京,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离开,飞往远方过冬。

它们具有超强的导航定向能力,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有延用旧巢的习性。

北京雨燕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10-200公里。

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们常常作超低空飞行表演,流矢一般掠地而过,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

雨燕身形小巧,在高空飞行时很少扇翅,尖长的翅膀能提供强大的升力。

展开双翅时,雨燕能够长距离地滑翔;向内收起翅膀时,又能够高速冲刺追捕飞虫。

它们飞行技术高超,可是脚爪却很细弱,四趾向前,无法握住树枝,也就无法借此腾跃,要想飞起来,就只能在从高处向下落的过程中展翅飞翔。

这种生理结构特性决定了其迁徙到京城之后,会选择在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和古塔筑巢。

这些建筑飞檐翘角,梁、標、椽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人造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和起飞滑翔的平台。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

春夏季节的黄昏,从太庙到雍和宫,从天安门到内外城的城门楼、箭楼,从天坛到十三陵,从通州的燃灯塔到海淀的慈寿寺塔,以及景山、颐和园等处的楼台亭阁,雨燕倾巢而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尖锐叫声,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划过天空,成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

2019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9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9 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2019.4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 1999 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 2007 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 2011 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 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 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

第Ⅱ卷(共120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

(5分)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取材于《韩非子&middot;外储说左上篇》)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闻邻船吹笛杨基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注释】分:料,料想。

①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

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

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救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

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

2019 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考试逐题解析一、本大题共 7小题,共 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 1999 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 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 2011 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 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 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城,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2019海淀高三一摸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9海淀高三一摸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9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2019.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2019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海淀答案

2019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海淀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2019.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1.(2分)B2.(2分)C3.(3分)C4.(3分)A5.(3分)D6.(4分)材料一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发展与现实发展(科技发展)的关系。

(2分)材料二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叙事特点(中国科幻作品叙事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分)(意思对即可)7.(6分)评分要点:(1)角度明确(如:关注影片反映的科技发展状况,关注影片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关注影片的叙事艺术特点),3分;(2)解说合理,3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8.(3分)C9.(3分)D10.(3分)填对2个得1分,填对3个得2分,填对4个得3分。

11.(4分)①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1分);人不通过反复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1分)。

②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1分);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1分)。

12.(11分)(1)(2分)①见识浅陋(1分)②半途而废(1分)(意思对即可)(2)(4分)预见学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握教育契机,适时而教;循序施教;组织学生互相切磋;善于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善于答问。

(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3)(5分)评分要点:观点明确(1分),有理有据(2分),分析合理(2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3.(3分)C14.(4分)评分要点:点评中肯3分,评析简练1分。

15.(6分)评分要点:比较风格准确2分,结合诗句恰当2分,分析合理2分。

16.(7分)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崇山峻岭③茂林修竹④无边落木萧萧下⑤水光接天⑥漫江碧透⑦百舸争流(7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7.(2分)C18.(3分)B19.(6分)评分要点:老北京四合院屋顶的鱼鳞瓦连片成海,气势磅礴(1分);灰色的鱼鳞瓦朴素低调,显示出沉稳的力量,富有历史沧桑感(1分)。

2019届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届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2019.4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

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

“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

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

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

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

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

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

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

“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

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试题(语文)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试题(语文)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试题语文 2019.4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余音绕粱牵掣.(zhì) 揆情度.(duó)理B.观瞻激浊扬清商贾.(ɡǔ) 良莠.不齐(yǒu)C.棉薄两袖清风迄.(qì)今矫.(jiāo)揉造作D.斧正闻过饰非聒(..ɡuā)噪若即.(jí)若离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昆明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地了解海外的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6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后人称赞它“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B.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孝传统,这两篇文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北京市海淀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2019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2019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

1.(2 分)B2.(2 分)C3.(3 分)C4.(3 分)A5.(3 分)D6.(4 分)材料一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发展与现实发展(科技发展)的关系。

(2 分)材料二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叙事特点(中国科幻作品叙事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 分)(意思对即可)7.(6 分)评分要点:(1)角度明确(如:关注影片反映的科技发展状况,关注影片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关注影片的叙事艺术特点),3 分;(2)解说合理,3 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5 小题,共24 分。

8.(3 分)C 9.(3 分)D10.(3 分)②③④①填对 2 个得1 分,填对 3 个得2 分,填对 4 个得3 分。

11.(4 分)①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1 分);人不通过反复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1 分)。

②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1 分);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1 分)。

12.(11 分)(1)(2 分)①见识浅陋(1 分)②半途而废(1 分)(意思对即可)(2)(4 分)预见学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握教育契机,适时而教;循序施教;组织学生互相切磋;善于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善于答问。

(答出 1 点得 1 分,意思对即可)(3)(5 分)评分要点:观点明确(1 分),有理有据(2 分),分析合理(2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13.(3 分)C14.(4 分)评分要点:点评中肯 3 分,评析简练 1 分。

15.(6 分)评分要点:比较风格准确 2 分,结合诗句恰当 2 分,分析合理 2 分。

16.(7 分)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崇山峻岭③茂林修竹④无边落木萧萧下⑤水光接天⑥漫江碧透⑦百舸争流(7 分,每句 1 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17.(2 分)C 18.(3 分)B19.(6 分)评分要点:老北京四合院屋顶的鱼鳞瓦连片成海,气势磅礴(1 分);灰色的鱼鳞瓦朴素低调,显示出沉稳的力量,富有历史沧桑感(1 分)。

2019.4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4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语文 2019.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年级试题一模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年级试题一模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年级一模试题语文试卷2019.4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缜密怨天由人曝.(pù)晒曲.(qǔ)径通幽B沉缅中流砥柱不啻.(chì) 奴颜婢.(bēi)膝C涅槃鞭辟入里朔.(shuò)望嘉言懿.(yì)行D.诟病破啼为笑剽.悍(biāo) 风驰电掣.(ch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有些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南辕北辙....,就不太愿意接受,而不去认真思考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

B梁启超的子女们都很有教养,他们富有同情心、感恩心,处事礼数周到,这与梁启超先生对他们的耳提面命....分不开。

C 为表明自己曾“到此一游”,有人在故宫的铜缸上刻字,有人在天坛的回音壁上签名,如此笔走龙蛇....,应受到严厉谴责。

D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课外补习蔚然成风....,孩子们失去了节假日,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市旅游局透露,今年本市将以抓住《国民休闲计划》的出台为契机,要为市民规划出不少于八条郊野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全民旅游发展。

B_我国每年因商品过度包装造成价值高达4000亿元的废弃物,其中的80%同生活垃圾一起被填埋,这让人不禁感叹:铺张浪费何其严重!C 央视“3• 15”晚会专门揭露知名企业的不诚信问题,为防止这些能量巨大的企业进行“危机公关”,播出前剧组人员对晚会所有内容严格保密。

D 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全球热映,其同名小说也备受关注,它惊险的情节和奇特的想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 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长时间使用手机耳机,声音全部进入耳内,这种高频率的声音很容易使体内血管发生紊乱,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9.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自己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

显然,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源自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现实。

沐浴着时代的春风,中国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台的中央,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

(取材于钟声、李舫等人的文章)1.下列成语用来形容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异军突起B.厚积薄发C.与众不同D.翻天覆地2.下列词语在文中不是比喻文学艺术创作基础的一项是(2分)A.土壤B.沃土C.广阔的天地D.时代的春风3.下列对“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流浪地球》产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

B.中国太空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

C.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后来居上。

D.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日益繁荣。

4.下列对电影《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智慧”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人类的想象力拓展到宇宙空间。

B.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全人类、宇宙契合。

C.传达了“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

D.中国独特的理念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材料二现代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指出:“几乎从所有科幻小说的简单定义中,都可以读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现实主义推测,它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基础之上。

”如果说基于时间的历史,所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那么,对于未来的科学幻想,则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勇气和希望。

刘慈欣的文学著作《流浪地球》为同名电影的叙事提供了扎实的文本基础,原著超凡的文本创意及其所具有的民族性的人文精神,也为影片叙事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蕴含冒险与灾难元素的科幻电影,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太空飞船”,带它逃离即将毁灭的太阳系,这一故事创意本身就在视点与想象层面,超越了一般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人类文明终结论”的创作范式。

同时,以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创造力,以及个体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影片最核心的拯救视点。

携带地球寻找新的家园,本身反映的就是植根于中国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情结与家园情怀,是对好菜坞科幻电影最具影-向的“文化与政治主题”“人类文明终结论”的超越。

正如美国文学研究家詹姆逊所言,“文化其实是讲故事”。

叙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文化在发生作用。

因此,如何叙事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呼唤英雄。

英雄与拯救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已然构成一种“绑定”的关系。

当“拯救”成为一种话语,甚至是一种文化权力之时,如何“拯救”,以及为何而“拯救”,就在精神指向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的感召力量。

《流浪地球》的“中国式科幻”拯救策略,所表达的不是英雄对故土、家园的抛弃,更不是“人类文明终结论”的悲观主义情绪,而是希望与自我牺牲精神。

.它有别于好莱坞电影的拯救视点,亲情构成了人物戏剧性行动的内驱力,智慧和勇气在戏剧性进程中互为转化。

科学的智慧赋予勇气以理性和意志,而勇气则借助科学的智慧彰显出极具创造性的力量。

这其中,面对木星所释放出的灾难性强大引力,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与科学的智慧融为一体,超越了西方二元论中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化不利为有利,化灾难性引力为拯救地球命运的反作用力,显然是构成拯救行动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当代科幻电影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么其中既包括了一定的科技实力,更包括蕴含着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文化软实力。

它需要利用语言的社会化功能,有效地建构一个故事世界,更需要塑造饱满的人物,呈现出个体人物的厚重感及其人性的光辉。

因为,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直接反映在对叙事命题的意图表达与解释层面。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经指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取材于孙承健等人的文章)5.下列对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叙事特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人类文明终结论”为创作范式。

B.以超级英雄拯救人类文明为拯救策略。

C.以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为文化内涵。

D.以塑造饱满的人物彰显人类的乐观与希望。

6.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阐述了中国科幻作品的特点,且各有侧重。

材料一侧重写____,材料二侧重写,____。

(4分)7.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后,假如你观看科幻影片,请解说你将从哪些角度进行观赏。

(6分)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①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②朋逆其师;燕辟③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④,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取材于《礼记·学记》)【注释】①扞( hàn)格:互相抵触。

②燕:通“宴”,娱乐。

③辟:邪僻,不正派。

④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豫:预防B.故君子之教喻也喻:开导C.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长处D.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尊敬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杂乱施教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C.虽诏于天子,无北面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D.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对善于学习的人而言,老师安闲而他自己加倍努力,老师会因此显得平庸10.判断下列句中加点“道”字所属的义项,将其所在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中。

(3分)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②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④不足为外人道也义项(1)道理、学说(2)途径、方法(3)谈论(4)引导序号11.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并分别写出它们在文中的喻意o(4分)①玉不琢,不成器②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12.请根据文中“学之道”与“教之道”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11分)(1)学者有“四失”,即多、寡、易、止。

请根据文意及你的学习体验,用四字词语概括“寡”“止”所导致的后果,并填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

(2分)人之学也,或失则多,多则囫囵吞枣;或失则寡,寡则①;或失则易,易则浅尝辄止;或失则止,止则②。

(2)善教者有诸多好的教学方法,请概括出其中四种值得借鉴的方法o(4分)(3)链接材料中的子路是否是个“善问者”?请根据上文最后一段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5分)链接材料: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共1 3分)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