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河湾绿道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国外绿道案例PPT课件

国外绿道案例PPT课件

(2)该行动计划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为大众 确定出了新的“绿道层”。
(3)此外,三维计算机生成的未来河流廊道模型展示出 了河流未来发展的蓝本。
(4)该行动计划还提供了完整的开发成本评估、运作和 管理建议以及项目发展的战略。
2021/3/7
CHENLI
6
案例3: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系统
项目背景:
札幌大通公园实景图
CHENLI
12
项目介绍(3):
港北新城社区级绿道 与日本大多数新城一样,港北新城作为人都市圈内的配套
新城进行建设的。横滨对港北地区进行了有计划的安排,以新 型花园城市为建设目标,作为21世纪横滨市副中心开始开发, 规划人口规模为30万。
新城绿道特征:
绿道网络系统的规划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港北新城区划出专门的保护的农业用地,将农业和
③ 积极有效地争取基层公众的支持,多渠道听取使 用者的意见,并吸收国际上相关研究及实践经验 而不断改进。
④ 关注绿道生态效益、保护多样生态环境,积极采 取措施增进公众对自然的了解和情感。
公园连接道线路图及实景
2021/3/7
CHENLI
10
案例4:日本城市绿道网络建设(2公园+1新城)
项目简介(1):
2021/3/7
日本港北新城绿道网络规划图
CHENLI
13
经验借鉴:
建设与管理主体的多样性: 日本城市绿道网络系统是在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
上”的建设中完成的,既有城市政府在旧城更新改造中建设大型 的绿道;也有开发商或住宅联合会在开发新住区时按照《都市公 园法》进行建设,“自下而上”的完成绿道网络建设。
第二:将科技尖端化的手法与生态化自然化的目标结合起 来。这也正是世界园林景观的两大发展趋势,尤其在处 理工业化的种种显性或隐性破坏时,一切表面的和谐常 常有赖于高科技支持。

休斯顿河湾绿道规划设计解读

休斯顿河湾绿道规划设计解读

项目陈述PROJECT STATEMENT河湾之城?放眼看去,休斯顿地区扩张性的城市发展,超级运输系统与占据大量空间的工业区使得这座历史名城的绰号不过只是一句欺骗性的空话。

建立在Arthur Comey1931年的报告“休斯顿,实验性城市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近期完成的河湾绿道总体规划创造了一条300英里长的线性公园系统,将哈里斯县10条主要的水道流域范围内的190万城市居民连接起来,并将带来包括经济、环境与身体及精神健康方面的多项收益。

据来自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John Crompton教授估算,其每年的效益将超过 1.17亿美元。

从源头到汇流处,河湾绿道的每一部分都是基于生态遗产多样性以及保证市民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建立的。

在2012年经选举人投票通过,1亿美元的公共资金以及 1.05亿元美金的私人投资将全部被用于第一阶段150英里长的绿道建设。

最终的建设成果展现了区域的特色,为市民所津津乐道。

ation systems, and massive industrialBayou City? At first glance, the Houston region’s sprawling development footprint, hyper engineered transportcomplexes seem to render this historic city nickname more delusion than reality.Based on Arthur Comey's 1913 report, "Houston, Tentative Plans for Development", the recently completed Bayou Greenways Master Plan creates a new 300of economic, environmental, mile long linear park system connecting over 1.9 million citizens along Harris County’s 10 major waterways. With a multitude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enefits, Professor John Crompton of Texas A&M estimates annual benefits to be in excess of $117 million. Running from headwaters to confluence, each of Bayou Greenways are based on a diverse ecological heritage and commitment to quality of life for all. In 2012, voters approved $100 million in public funding for the 150 mile long first phase of the project with a private match of $105 million. The resulting work is a source of civic pride and an emphatic expression of place.。

环湖绿道工程方案设计

环湖绿道工程方案设计

环湖绿道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城市人们心灵深处对清新自然的渴望也随之增加。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与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元素。

因此,为了保护湖泊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市计划进行环湖绿道工程的设计与建设。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环湖绿道工程2. 项目地点:我市XX湖周边3. 项目内容:设计与建设环湖绿道,包括景观设计、道路规划、绿化种植等4. 项目目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增加城市绿地面积5. 项目规模:环湖绿道全长约10公里,绿化面积约50000平方米6. 项目投资:预计投资5000万元,由政府出资进行建设三、项目设计1. 绿道规划设计(1)环湖绿道的规划应该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特点,充分融入周边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湖泊生态保护、自然水景观观赏、游憩休闲等因素,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空间。

(2)绿道应当尽可能贴近湖边,使游人可以尽情欣赏湖水美景,同时便于利用湖水资源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绿道宽度应该适当,既可以容纳大量游客,又不会对湖泊环境造成太大的干扰。

(3)绿道周边应该设置景观休息区、体育健身设施、自行车道等,满足不同群体的休闲需求,提升人们的休闲娱乐体验。

2. 绿化景观设计(1)在绿道周边进行植物种植,增加绿化面积,打造一个自然植被丰富的环湖绿地。

植物的选择应该以当地适应性强的植物为主,多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等,打造四季变化美丽的景观。

(2)在水边设置湿地植被,增加湿地生态环境,提升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吸引各类水生生物栖息繁衍。

(3)借鉴自然湖泊的特色,设置一些仿真湖景,如人工岛屿、人工瀑布等,使绿道更加具有自然美感。

3. 设施配套(1)在绿道周边设置健身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公共厕所等,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便利的休闲设施。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精品文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 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绿道功能 (3)3.2绿道组成 (3)4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绿道分级 (5)4.2绿道分类 (5)5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规划设计原则 (6)5.2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基本要求 (9)6.2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 (11)7.1绿道游径系统 (11)7.2绿道绿化 (14)7.3绿道设施 (15)附录 1:引用标准及说明 . (20)附录 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 (21)1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 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转载]景观设计精华转载——水牛河步行道景观设计SWA

[转载]景观设计精华转载——水牛河步行道景观设计SWA

[转载]景观设计精华转载——水牛河步行道景观设计SWA GOOD
原文地址:景观设计精华转载——水牛河步行道景观设计|SWA作者:dl国际新锐设计项目名称:水牛河步行道
项目地址: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
项目类型:自然系统、城市设计
项目范畴:总体规划、景观设计
项目负责人:Kevin Shanley
项目面积:1.93 km长;93 078m2作为休斯敦市投资最多的公共场地之一,该项目使曾经闲置荒芜、垃圾肆虐的废墟摇身变为绵延900m的狭长城市公园。

它不仅为休斯敦内城增加超过8.09hm2的公园空间,而且是1836年休斯敦建城以来首个发挥河道城市和娱
乐潜力的主要项目。

SWA集团负责在极具挑战性的超过3 000平米长的河道周边城市环境中开展项目的总体规划和随后的整体景观规划。

具有挑战性的城市环境包括高架高速公路、各种公共设施、陡坡、有限的通道以及一些重要的防洪堤。

重新设计的坡岸以及一系列的台阶和坡道将休斯敦人与当地的河湾重新连接在一起。

沿岸的天然河道和土壤利用金属矿和14 000吨的岩
石以及再生混凝土得以加固。

杂草和其他外来入侵植物被287 000株新植被所取代,这些新植被包括本地多年生植被、地被植物和641株树木。

照明系统按照月亮的运行周期营造出明亮的照明球体:新月时灯光是蓝色的,随着满月的来临,灯光逐渐变为白色。

所有的照明系统、植被和步行道经设计都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的周期性洪水。

项目还设置连续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共艺术以及特殊的维护和安全设施。

如今,航道成为野鸭、苍鹭、乌龟和各种鱼类的栖息场所。

工程兵团原有的HEC水文模型系统用于确保泄洪渠道不会受到项目改造的影响。

以哥伦布市为例看美国城市游憩绿道景观规划

以哥伦布市为例看美国城市游憩绿道景观规划

收 集真 实有 效 的信 息 , 并 对现 阶段绿 道建 设 的具体 政 策和管 理策 略提 供 参考依 据 。
关键 词 : 游 憩绿道 ; 休 闲设 施 ; 绿 道 实 践 ;绿 道 景 观 ;行 人 调 查 中图分 类号 : T U9 8 6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7 4 6 1 ( 2 0 1 3 ) 0 4 — 0 2 3 1 - 0 4
西 北 林 学 院学 报 2 0 1 3 , 2 8 ( 4 ) :2 3 1 ~2 3 4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F o r e s t r y Un i v e r s i t y
以哥 伦 布 市 为 例 看 美 国城 市游 憩绿 道 景观 规 划
de r t o s up pl y a t he or e t i c a l a nd p r a c t i c a l b a s i s o f ur ba n— — r u r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s l ow t r a f f i c s y s t e m pl a nni ng a nd e c —
Re c r e a t i o n a l Gr e e n wa y La nd s c a p e Pl a n ni n g: A Ca s e St u dy o f Co l u mbu s Ci t y, U. S. A
WANG Qi o n g , QI AO Zh e n g , ZHENG Ka i
“ 绿道 ” 是 具有 连接 功能 的线 性 开放 空 间 , 其 分 类很 多 , 内涵也 很 广 。游 憩绿 道 是 绿 道 最 为 常见 的

环湖绿道工程方案最新

环湖绿道工程方案最新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道工程的建设已成为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项目之一。

环湖绿道工程是指在湖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的一条供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的绿色公共空间,其建设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风貌、改善市民休闲娱乐条件。

本项目旨在规划和建设一条环湖绿道,打造一个清新、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地点本项目选址为某市X湖畔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湖水清澈,周边植被丰富,是该市的重要生态景观区。

环湖绿道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三、项目目标1. 打造生态美丽的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2. 促进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加市民的休闲娱乐选择;3.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湖泊水质改善,维护湖泊生态平衡;4. 提高城市社区和园区的景观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5.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激活湖畔地区的商业活力,增加就业机会。

四、项目规划和布局1. 绿道路线规划:根据周边地形和植被情况,绿道主要采用进入湖区偏自然湿地绿化建设,沿湖周边规划建设一条长约5公里的环湖绿道,与湖泊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满足市民散步、跑步、垂钓、观景等需求。

2. 绿道功能规划:环湖绿道主要设置停车场、观景平台、休憩区、慢行道、健身器材、步行道等功能区域,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健身、娱乐空间。

3. 绿化景观规划:在绿道两侧设置各类植被,以树木、花草、草地等绿色植被为主,打造一个生态美丽的绿色景观带,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品质。

4. 配套设施规划:在绿道周边布置厕所、垃圾箱、座椅等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息和生活设施。

1. 道路设计:环湖绿道主要由人行道、自行车道、慢行道等组成。

人行道采用水泥铺装,自行车道采用沥青铺装,慢行道采用木质材料铺装,以满足不同市民的使用需求。

城市绿道设计方案与思路

城市绿道设计方案与思路

城市绿道设计方案与思路一、确定绿道范围和目标首先,需要确定绿道的范围,即绿道应覆盖的城市区域。

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绿道建设的目标,例如提高市民的绿色出行比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

二、规划绿道网络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地理环境,规划绿道的网络布局。

绿道应连接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如公园、学校、商场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绿道网络。

同时,绿道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道路和设施,避免过度建设。

三、设计绿道景观设计绿道的景观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和文化背景,营造宜人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在绿道沿线设置景观节点和标志物,增加绿道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四、制定绿道使用规定为了确保绿道的安全和秩序,需要制定绿道的使用规定。

规定应包括绿道的开放时间、使用方式、禁止行为等,并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市民正确使用绿道。

五、安排绿道维护和管理绿道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绿道正常使用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巡查和维护绿道设施,及时处理损坏和安全隐患,保持绿道的清洁和美观。

六、推动绿道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绿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空间。

通过绿化、照明、标识等手段,提升绿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七、考虑绿道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绿道建设应考虑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绿道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八、评估绿道设计方案的效果和影响在实施前应对绿道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模拟和预测等方法,评估绿道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

九、制定绿道建设的实施计划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计划应包括建设时间表、预算、人力物力需求等,确保绿道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协调合作,共同推进绿道建设。

十、保证绿道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绿道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首先,应优先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其次,应采取环保施工方法,降低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第三章 水体景观规划设计

第三章  水体景观规划设计

第三章水体景观规划设计第一节水体景观设计基础第二节水体景观场地设计第三节案例分析实训模块:河道湿地景观设计目录CATALOG01水体景观设计基础一、传统水体景观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景观小品大体上可分为艺术类景观小品和功能类景观小品。

艺术类景观小品如雕塑、置石、花架、花坛、盆景等,它们主要是通过自身比例、尺度、形式、外观的美感给周围环境带来视觉亮点,吸引游人停留、驻足,激发人们感官上对美的联想,获得审美的享受;功能类景观小品如标识牌、桌椅、垃圾桶、电话亭、消防栓、儿童游乐设施等,此类小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使用需求,解决人们在景观环境中行为上的要求。

由于景观小品的种类繁多,接下来将介绍景观小品常见的几种类型。

【要点提示】1、体景观的形成及主要类型2、水体景观设计基本原则3、水体景观的美学价值S pring1中国传统水体景观“理水”是中国园林造景四大元素之一,小型水体形式主要有水池、河流溪涧、曲水、瀑布、喷泉、井等。

大型水体有湖泊、海子等。

受传统思维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的水体景观大多呈自然形态。

2西方传统水体景观西方园林水体景观以意大利水法、法国水法、英国水法为三个阶段的典型。

按照水体类型分类,西方园林水体大体也可分为水池、水渠、喷泉、瀑布、跌水以及利用各种技巧所造就的特殊水景设施等。

21现代水体景观的形成水体景观的美学价值现代水体景观的形成及其美学价值1.现代水体景观的形成(1)现代建筑发展潮流19世纪到20世纪初,作为现代建筑发展大潮的一部分,现代景观也得到了深刻的变革与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的审美观念、设计理念和景观形式发生了与传统景观截然不同的转型与变化,广泛被运用于各种景观中的水体景观也顺应这种发展,其形态不再是古典时期那样有限的几种类型,构成也不再像古典时期那样简单,而是千姿百态,复杂多变。

(2)现代工程技术应用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现代水体景观的设计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宽广与自由。

约翰逊设计的休斯顿水墙公园中的落水景观,18m高的大水墙,每秒有700L水量,可以在城市中感受到巨瀑飞流的轰鸣,这是在现代技术支持下达到的夸张尺度。

北美城市规划下的绿道规划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北美城市规划下的绿道规划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1172014年9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城市规划下的绿道规划,体现着城市化发展下人民对亲近大自然的渴望,展现了国民在城市品味上的提高。

在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而北美作为全球绿道规划的领头人,其绿色空间的创新思维以及多功能的规划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一、绿道绿道即绿化通道,由绿廊、慢行道、驿站和各种标志及节点组成,是一种有生态意义、可为人民提供小憩娱乐的场所,具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通常沿着河流小溪、铁路、山路或者其它的风景道路而建立,在城乡和各种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居民区的形成中起到桥梁作用,其外形轮廓呈线性,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和多功能性。

二、北美城市规划下的绿道规划北美的城市绿道规划一直是世界水平的领先,尤其以美国最为经典。

奥姆斯特德在1867至1900年对波士顿公园系统进行的绿道规划,是世界绿道规划历史上的一条“翡翠项链”,开创了世界绿道规划史上的传奇,随后绿道规划的潮流便席卷世界各地。

(一)注重加大公众的参与程度美国政府与各协会或各组织,共同参与绿道规划的探讨,共同确定规划的发展方向;政府与各个机构经过层层的交流,促进政府与民众达成更多的共识,有利于有关绿道规划的管理条例的建立和绿道规划策略及战略方案的形成,甚至可以得到民众为绿道规划提供的深层次的支持,比如贯通美国境内的阿巴拉契山脉的阿巴拉契小径,就是由数以百计的志愿者与政府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志愿者们不仅承担绿道的建设,还成立了阿巴拉契风景小径保护委员会,包揽了绿道的管理和维护等一系列繁杂的工作,为在工业化背景下厌倦城市生活的人民创造了一个愉悦心扉的世外桃源。

(二)注重对绿道规划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众所周知,绿道规划无论是在工作量上还是在地域上都是一个跨度非常大的工作,跨越不同的地域就会经过不同的行政区域的管理,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管理方面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沟通、协调作用,使得项目的工作划分及工作进展得以顺利的进行;此外,联邦政府及机构组织还为绿道规划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如美国的东海岸绿道的项目经费来源有90%来自美国各级政府,并由东海岸绿道联盟进行后期的管理及维护,以保证绿道的存在及发展的正常进行。

绿道角度下的高架桥附属空间利用探讨——以嵊州屠家埠村附近高架桥为例

绿道角度下的高架桥附属空间利用探讨——以嵊州屠家埠村附近高架桥为例

2021年第5期现代园艺绿道角度下的高架桥附属空间利用探讨———以嵊州屠家埠村附近高架桥为例何欣怡,蔡建国(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311300)摘要:从绿道语境下剖析城市高架桥,分析高架桥下剩余空间的优劣势,总结其潜在利用价值与限制因素。

以绍兴市嵊州屠家埠村附近高架桥为设计案例,从文化激活、生态修复、功能融合、安全保障4个角度探讨城市高架桥结合绿道设计的新思路,以期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道;功能;生态;文化;安全下,起点为屠家埠大桥,终点为剡溪南端,共由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段组成。

南北向位于G15W 常台高速公路下,长约150m ;东西向位于104国道下,长约600m 。

此项目正好在浙江绍兴嵊州市的规划绿道内,衔接诗画剡溪绿道和城隍山绿道,并与艇湖城市公园相接。

1.2场地空间类型与特征场地被高架桥划分为3个空间,都为线性高架桥附属空间。

空间1:长550m ,桥下空间高15m ,宽25m ;空间2:长160m ,西面倚靠G15W 常台高速公路,无高架桥顶,宽25m ;空间3:长150m ,桥下空间高15m ,宽25m (见图1)。

1.3场地核心问题1.3.1安全问题。

由于此场地是位于高速公路高架桥和国道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这类高架桥往往路基较宽,体量较为庞大,消极空间多而连续,是城乡环境治理的死角,因此安全隐患较大,同时也会面临高空坠物的危险。

其次由于高架桥柱体为承重设施,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到位,保障其安全性。

由于噪音和汽车尾气的影响,也为周边环境带去不利因素。

1.3.2生态问题。

由于高架桥的阻挡,场地内光照和雨水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

根据光环境对现状场地进行测量计算,将桥下空间按照不同光照时数划分为全日照空间、半日照空间和光照不足空间[8](见图2)。

场地现有植物多为乡间草本植物,生长杂乱,没有规划,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缺位。

同时,由于噪音和汽车尾气的影响,空气质量差、噪音污染严重。

1.3.3场地衔接。

城市河道修复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河道修复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河道修复工程规划设计摘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生态系统管理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河流对人类的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可提供食物、工农业及生活用水,还具商业、交通、休闲娱乐等诸多服务功能。

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河流生态系统还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主要通道之一。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河流随着人们对于亲水性需求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城市的血液———城中河流的重要性。

然而,出于对防洪的要求,河流大多经过硬化和渠化,以满足其特定的防洪指标。

这一做法不仅致使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完全丧失,也破坏了湿地滩涂群落结构,致使动植物栖息地丧失。

还有部分河道由于周边城市的侵占压力明显,且河道植被稀少,致使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污染严重,人们难以接近。

可见,近自然河道的生态修复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河道的自身问题,而更多的是实现整个流域和周边区域乃至更远的范围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城市河道现状(1)河道形态多样性破坏人们出于土地利用便利和行洪安全的考虑,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并对河床加以混凝土衬砌,改变了原来河道的天然形状和走向,致使原本河道“曲折蜿蜒”的形状和“深潭”和“浅滩”等许多生物赖以维持生存的自然特征消失。

同时,拓宽河道,固化河岸,加快了河水的流速,入渗减少,洪水更为频繁,洪峰增大。

(2)水质恶化城市污染导致地表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剧增、污水处理不达标、对河道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滨河绿带缓冲区的减少等原因使城市河道的自净能力减弱、河水中的污染物大大增加,水质恶化。

(3)河道生态系统损坏河道形态单一化、河床河岸的衬砌以及河畔植被的减少损害了健康的水气循环,破坏了生境,使动植物失去了生存、栖息场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失衡。

人们主观地改造和利用河道已使得河道生态系统破坏,自然生态景观丧失,周边的环境质量变差,原本宜居的环境被损坏,反过来降低了土地价值,使得滨水环境更加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

19.圣安东尼滨河步道

19.圣安东尼滨河步道
圣安东尼滨河步道
圣安东尼滨河步道 :
• 地点:110百老汇街圣安东尼奥,德克萨斯州 面积:大约5英里 对于全球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而言,这里是一个灵感来源。圣安东 尼滨河步道是一座具有多重身份的公共公园:是这个城市主要的旅游 目的地,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公园内配备有效的雨洪控制工程设 施,还有对德克萨斯州丰富植物的展示。滨河步道全年365天开放, 由沿着圣安东尼河岸分布的人行道网络组成,步道平面略低于街道水 平高度。。沿线排布着酒吧、商店、餐厅和宾馆。公园不仅是一座吸 引游客的圣地,同时也是一座绿色网络,连接起了从Alamo到河流中 心餐厅等游客们的的场所。
(2)滨河步行带的历史背景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状
• 圣安东尼奥河的改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1921年9月,发生了一次洪水 决堤,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和50人死亡,这次洪水引发政府对圣安 东尼奥河进行了防洪整治。其中,27岁的建筑师罗伯特· 休格曼(Robert H.Hugman)提出了他的滨水区开发模式,意图使流经市中心的圣安东尼奥河 畔恢复古典的魅力和氛围,他将这一方案称为"Paseo Del Rio"(帕塞欧· 迪 尔· 里约)滨水步行带。Paseo Del Rio的基本思路,是将威尼斯风情与奥姆斯 台德模式结合一体,简单地说,也就是将滨水商业设施与公园般的环境结合 一体,创造出一派滨水繁华景象。如今的帕塞欧· 迪尔· 里约已成为圣安东尼奥 市第二大旅游胜地,每年可接待游客700万人。 沿河步行带长约4000米,跟随着圣安东尼奥河蜿蜒流经市中心,相当于 一条带状的滨河公园。步行带内植满茂盛的柏树、橡树、柳树,还有各种种 满植物的小花园。沿河步道由卵石铺砌,几与河面相平,点缀着喷泉,放置 着休息长椅,另一侧有各种商业设施——酒店、商场、宜人的小卖店、上百 家各种风味的餐馆、露天的茶座、咖啡厅、酒吧等。通过螺旋形台阶就可以 上至更高处喧闹繁华的城市街道。河道上拱桥道道,平添一份宁谧和怀旧; 沿河两岸设置着色彩斑斓的灯具,使这一带入夜时更富迷人魅力。同时,在 河道中还可行驶露天小游船,供游人随河水去感受圣安东尼奥母亲河的醉人 历史。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任务书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任务书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结合城市水系、公园绿地和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以步行或自行车骑行出行人群为服务主体的,以空间环境、配建服务设施相配套组成的安全、便捷、舒适和通达的绿色慢行系统交通,为自行车出行创造安全、便捷、舒适、通达的绿色道路网络系统和环境,是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和倡导绿色交通的要求。

目前,由城市规划院院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市区内海河公园已建成,红渠河整治正在建设中,为整合绿色空间,完善城市交通的发展建设与市民日益多样化的出行要求,我局开展《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城市的市域范围重点范围:中心城区次重点范围:九城十区一般范围:市域范围三、相关设计依据1.《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3.《红渠河治理工程景观规划》4.《城市水系修建性详细规划》5.国家颁布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6.颁布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7.城市颁布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四、总体要求1.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便于和省域绿道规划更好的衔接。

3.规划应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便利化和可行性的规划建设原则。

4.建立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的层次体系,对绿道的范围进行控制并规划配套设施。

5.注重绿道在野生动物保护、防洪、水源保护、教育、城市美化、休闲等等方面的功能性。

6.规划应该分为战略目标的设定、网络路线规划和绿道景观设计三个层次。

7.规划应关注重要生命线与地震断裂带的交叉区、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走廊、水库、堤防以及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保障。

8.规划应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五、规划方案成果要求1.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设计说明书及基础资料;2.应完整、详细的表述研究结论,规划设计思路、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他内容。

复杂地形条件下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以龙华区环城绿道民治西段为例

复杂地形条件下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以龙华区环城绿道民治西段为例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齐齐哈尔市老旧居住区环境改建研究,项目来源:齐齐哈 尔市科技局,项目编号:SFZD-2019013。 参考文献 [1] 薛艺鑫 . 西安城市公园的人文景观设计研究 [D]. 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 ,2013. [2] 史青 . 城市人文景观设计动态性发展研究 [D]. 湖北工业大学 ,2014. [3] 王琦 , 孙文振 , 张军常 , 田秋红 , 赵冬冬 . 徐州市人文景观的地域文 化特色优化与提升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8(07):26-27. [4] 万蕾 . 论人文景观的地域文化特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J]. 创 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19):175-176.
54
规划与设计
guihuayusheji
复杂地形条件下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以龙华区环城绿道民治西段为例
◎郭凯
摘要:自 2010 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深圳市已建成全长约 2448 公里的三级绿道网络,绿道密度超过 1.2 公里 / 平方公里,一条条蜿蜒的绿道形成起串联 城市的绿色“骨架”,绘就成深圳的绿色地图。这张地图,在不知不觉中改造着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着居民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复杂地形;郊野型;城市绿道;多功能;规划设计
一、郊野型绿道规划建设面临的实际功能需求问题与重难点 绿道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 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为人们提供贴近自然、骑车慢行和休闲 健身的场所,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有生态培育、休闲 游憩、文化保护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 近些年,各地绿道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将依附于城市道路的人行道 改造成为都市型绿道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日常使用率最高、覆盖 公里数最长的一类,而郊野型绿道主要依托山体、湖泊、田园建设,能够 很好地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 健身等需求,是对都市型绿道的补充延伸,与之共同构成城市慢行系统有 机环节的绿色网络体系 [1]。 一般郊野型绿道线路较长,且沿线山水较为复杂,例如龙华区环城绿 道民治西段,贯穿亚寄山、牛咀水库等生态保护区,其线位的选择、道路 断面以及设施布置有更多要求。 (一)郊野型绿道的功能需求 (1)环境保护功能需求—山体湖泊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工程建设 需满足环境保护实际需要。山体、湖泊等自然要素是城市重要的资源,随 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此区域及影响范围的工程建设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塘朗山位于南山、龙华、福田三区交界处,是深圳重要的生态 屏障,牛咀水库是深圳的水源地,此区域内的工程需满足实际需要,如森 林防火、保护水源。 (2)生态修复功能需求—矿山修复,是实现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 复,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功能修复要考虑生态系统本身具 备的自然功能,还要充分考虑修复以后能够为人类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亚 寄山是塘朗山一部分,盛产花岗岩、玄武岩等自然资源,由于各种历史原 因被大力开发,山体地形地貌破坏严重,有大量的悬崖高边坡及深坑,对 破坏区域人类的影响特别是对局部地区居民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早些年 此地远离城区,虽进行综合整治,侧重植被的恢复,较好的考虑生态多样 性的提升,有些许效果。 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已逐渐被划入城市核心区的范围,特别是深圳 北站总部基地的规划带动周边产业需求,因此矿山的修复必然要考虑与其 周边环境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3)游憩休闲功能需求—绿道可串联城市点状景观,衔接城市慢行系 统,为居民创造更快捷的使用条件。绿道被赋予的最基本的定义就是自然 存在的,或者历史本来存在的以及人工建设的如城市林荫道,运河廊道在 内的连接滨河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聚居区之间,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道。龙华区环城绿道连接了 7 个郊野公园、14 个水库,途经 8 大景区和 15 处主要的文化景点,突出大 山大水的景观,使市民体验到大自然原汁原味的野趣,满足骑行、徒步、散步、 登山、亲子休闲、踏青游玩等不同出行需求。 (4)社会文化功能需求—绿道可被赋予一定的社会以及文化内涵。绿 道文化特色的缺失是绿道建设中经常暴露出来的问题,而郊野型绿道由于 其“郊野”性,通常难以达到预期人流,社交功能也较弱。龙华区环城绿 道民治西段被定义为“人才绿道”,与深圳北站中心公园相邻,体现“深 爱人才,圳等您来”的美好期盼。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刘谦;倪琪【摘要】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对城市雨洪问题,可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雨洪管控.该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绿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模式,主张从源头控制、中途传输、末端调蓄三个阶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集水、输水、汇水景观设计,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雨洪管控.并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城市滨河绿道,以期为城市滨河绿道建设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6页(P95-100)【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者】刘谦;倪琪【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8城市河流作为城市防洪、排涝、蓄水廊道,承接了城市中大部分雨水径流,而径流污染势必会破坏河流生态系统[1],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雨洪管控,避免雨水径流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污染,减缓径流流速,控制径流污染,缓解行洪压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结合海绵城市相关理论,积极开展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加强城市滨河绿道低影响开发雨洪综合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时期面临的新挑战。

1 海绵城市理念及建设内容海绵城市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抗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2],降雨时渗水、滞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再将储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①保护原有生态系统;②恢复遭受破坏的水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③利用低影响开发措施构建城市生态系统[2]。

其提出使城市滨河绿道应承担更多的雨洪调蓄等生态功能。

旅游型海岛绿道设计概述

旅游型海岛绿道设计概述

旅游型海岛绿道设计概述
李苏阳;林墨飞;刘鑫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7(0)9
【摘要】鉴于人们对旅游型海岛热情的日渐高涨以及对海岛生态景观设计的关注,文章基于对绿道理论及其功能的解读以及海岛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期从景观生态性、休憩性、文化传播、交通以及经济连接等层面,归纳出旅游型海岛绿道规划的设计方法,以促进我国旅游型海岛的发展.
【总页数】2页(P165-166)
【作者】李苏阳;林墨飞;刘鑫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绿道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研究--以漳州市绿道景观设计为例 [J], 张扬汉;曹浩良;郑禄红
2.乡村绿道的设计初探——以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绿道设计为例 [J], 董璐
3.浅谈城市自行车健身绿道的规划设计——以开封市涧水河自行车绿道设计项目为例 [J], 姜洋
4.旅游型小城镇交通性景观大道横断面设计的新思路——以阳朔县新城区山水大道为例 [J], 杨玉奎
5.浅析植物与绿道的融合--以佛堂大道森林通道绿道设计为例 [J], 方爱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陈述PROJECT STATEMENT河湾之城?放眼看去,休斯顿地区扩张性的城市发展,超级运输系统与占据大量空间的工业区使得这座历史名城的绰号不过只是一句欺骗性的空话。

建立在Arthur Comey1931年的报告“休斯顿,实验性城市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近期完成的河湾绿道总体规划创造了一条300英里长的线性公园系统,将哈里斯县10条主要的水道流域范围内的190万城市居民连接起来,并将带来包括经济、环境与身体及精神健康方面的多项收益。

据来自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John Crompton教授估算,其每年的效益将超过1.17亿美元。

从源头到汇流处,河湾绿道的每一部分都是基于生态遗产多样性以及保证市民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建立的。

在2012年经选举人投票通过,1亿美元的公共资金以及1.05亿元美金的私人投资将全部被用于第一阶段150英里长的绿道建设。

最终的建设成果展现了区域的特色,为市民所津津乐道。

Bayou City? At first glance, the Houston region’s sprawling development footprint, hyper engineered transport ation systems, and massive industrial complexes seem to render this historic city nickname more delusion than reality.Based on Arthur Comey's 1913 report, "Houston, Tentative Plans for Development", the recently completed Bayou Greenways Master Plan creates a new 300 mile long linear park system connecting over 1.9 million citizens along Harris County’s 10 major waterways. With a multitude of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enefits, Professor John Crompton of Texas A&M estimates annual benefits to be in excess of $117 million. Running from headwaters to confluence, each of Bayou Greenways are based on a diverse ecological heritage and commitment to quality of life for all. In 2012, voters approved $100 million in public funding for the 150 mile long first phase of the project with a private match of $105 million. The resulting work is a source of civic pride and an emphatic expression of place.▲河湾绿道:通过打造一个沿10个主要水道延伸,总长300英里的线性公园系统,将休斯顿与其自然遗产重新联系起来。

规划解决了城市中社会、文化与环境问题,并为市民提供了均匀分布的公园空间。

BAYOU GREENWAYS: RECONNECTING HOUSTON TO ITS NATURAL HERITAGE BY CREATING A NEW 300 MILE LINEAR PARK SYSTEM ALONG 10 MAJOR BAYOUS. ADDRESSING SOCI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CITY, THE PLAN CREATES EQUITABLY DISTRIBUTED PARK SPACE FOR ALL. Photo Credit: Jonnu Singleton – SWA Group项目说明PROJECT NARRATIVE河湾之城?放眼看去,休斯顿地区扩张性的城市发展,超级运输系统与占据大量空间的工业区使得这座历史名城的绰号不过只是一句欺骗性的空话。

近期完成的河湾绿道总体规划创造了一条300英里长的线性公园系统,将哈里斯县10条主要的水道流域范围内的190万城市居民连接起来,并将带来包括经济、环境与身体及精神健康方面的多项收益。

据来自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John Crompton教授估算,其每年的效益将超过1.17亿美元。

从源头到汇流处,河湾绿道的每一部分都是基于生态遗产多样性以及保证市民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建立的。

最终的建设成果展现了区域的特色,为市民所津津乐道。

断开的连接人们对休斯敦水道的认知与态度是不断地在变化。

讽刺的是,与河口区域缓慢变化的自然类似,休斯顿已经耗费了近百年来认识和积极面对标志性的自然系统带来的益处。

在19世纪快速城镇化之前,东部富饶的山地和山地森林内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向着西侧流淌,最终汇入沿海的广阔草原。

这些生态系统能够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包括不时的洪涝,为区域带来了活力。

休斯顿建于1836年,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了人口、城市与商业的迅速发展。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该地区的居民试图通过疏浚河道,采伐木材以及发展海湾沿岸商业的方式来激发水道的潜力。

随着河溪之城的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洪水的破坏性也随之增加。

因此对大部分人而言,河流不是资产而是累赘。

然而,一些人还是认识到这些河流资源的巨大潜力。

在1913年规划师Arthur Comey提出了将河流转变为一个线性公园系统的方案。

他在报告“休斯顿,实验性城市发展计划”中,建议修建一个河湾公园系统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好的环境与生态服务,提高连接各城镇河流周边的开放空间质量。

这一河湾绿道的前身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

为了减少洪水泛滥,许多城市的河道在世纪中叶被硬化或被加以河渠。

同时由于道路的铺设,延绵数千英里的高速公路与街道将许多原本联系在一起的水道河流截断分离。

直到20世纪70年代,保护河流系统的提议再次获得了舆论的支持。

到2012年,支持河道系统的声音推动了休斯顿最大的公园建设的决策。

最终,城市重新与其自然遗产融为一体,在沿线“为休斯顿创建均匀分布的公园地带”。

重新连接规划方案经过了百年时间和主要系统重组之后,规划师面对的是一个极大地转变和扩展的景观问题。

在总体规划进程的初期,规划团队研究了河口之城的历史,以及当地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基于直升机空中调研,数百英里的徒步以及几百万字节的地理数据创建了详细的数据库。

总体规划在当今时代展示了多种可能性,实现了Comey的理想并满足了社区的愿望。

成果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展现了主次道路网络确定了步道口,自行车共享机会以及亲水点确认具有可替代性的交通策略建议临近的社区相互连接确定洪泛滞留与缓和区域描述自然景观类型的修复机会提出粗略的设计指南量化相关维护要求和相关成本项目机遇河湾绿道解决了全国第四大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中无数的健康,安全以及福利问题。

休斯顿一度被评为全国最不健康、公园空间最匮乏、经济最分裂、城市扩张以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问题。

休斯顿的面积早已是大部分北美城市面积的5倍,且到2035年人口预计将翻倍。

河湾绿道正在通过创造人与自然以及不同人群的连接,来塑造城市发展结构。

虽然休斯顿拥有明确的公园空间和步行系统,但是由于城市没有分区,因此历来无法有效地建设足够的开放空间并连接它们。

根据公共土地信托数据显示,在公园空间排名中,休斯顿在75个主要都市区中仅排第58。

而增加城市开放空间的关键在于区域洪泛区。

相对平坦的地形,密集的降雨以及城市化的流域创造了广阔的管辖洪泛区。

由于发展限制以及哈里斯县洪水控制区的监管控制,大量的土地被作为不能使用的绿地或空地。

河湾绿道规划建议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在1.5英里范围内为6/10的休斯顿人创造步道走廊,新公园以及洪水缓解设施。

由此产生的网络绵延超过300英里,将4000英亩新的土地与街区、学校、教堂以及其他社区资产连接到一起。

汇水区将包括如今被物理阻挡或管辖地区,增加缓解洪水的机会,帮助重新连接当前分散的生态。

在这些河流廊道中形成的洪水缓解设施将每年有1%的可能被洪水淹没,但在其余的时间中都将为居民提供实用的休闲娱乐空间。

由于尺度巨大,多数廊道需要被设计成低维护的功能性生态系统。

精心维护的区域仅出现在步道尽头周边与高度城市化的区域,而沿着绿道边缘、大面积的洪水滞留区和自然公园内则是低维护草地以及再造林区。

项目实施休斯顿市除主城区外,还拥有4个县界,140个市政公用区,88个超级街区,40个管理区以及23个税收再投资区,因此该项目跨越多个管辖区,遇到各种实施障碍。

或许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功是公众对实现这一愿景的高度热情。

作为实施的第一步,设计团队引入了大胆的举措以为连接城市内所有缺失的连接筹集资金。

这项名为“河湾绿道2020”的举措在整体规划策略中至关重要。

而作为比较,拥有全国第二大绿地系统的波特兰的绿道总长不过仅为“河湾绿道2020”150英里多用途绿道的一半。

2012年,河湾绿道在城市策略公投中获得了最高的支持率,选举人投票通过将1亿美元的公共资金以及1.05亿元美金的私人投资用作绿道建设。

目前,河湾绿道项目继续向建设迈进。

业主利用该方案,从整体性的项目规划与分析中拆分出独立的项目片段,并招募当地公司深化建设。

当招募完成后,每个项目则将朝施工图纸绘制、审批和招投标继续推进。

到目前为止,一些小的项目片段已经落成,并受到了市民的欢迎,而其余部分也向着建造程序稳步推进。

总结公园对城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河湾绿道项目使得不同尺度开放空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提升了生活的品质。

简单的概念,复杂的执行,创造了一个新的休斯顿传奇。

▲根据Arthur Comey1931年的报告,这个愿景规划的制定已历经百年。

而在这百年中,城市的发展、对环境的忽略以及碎片化的发展模式已经改变了Comey当初的基线。

河湾绿道项目直观的将河溪系统与Comey的愿景重新连接在一起,创造了休斯顿传奇。

BASED ON ARTHUR COMEY’S 1913 REPORT, THE VISIONARY PLAN HAS BEEN O VER 100 YEARS IN THE MAKING. A CENTURY OF CITY GROWTH, NEGLECT, AND FRAGMENTATION HAVE CHANGED COMEY’S BASELINE. BAYOU GREENWAYS INTUITIVELY RECONNECTS THE BAYOU SYSTEMS AND HIS VISIONRESULTING IN A LEGACY PROJECT FOR HOUSTON. Photo Credit: Jonnu Singleton – SWA Group▲既有挑战:休斯顿的历史发展形态呈现为断裂、不合逻辑、不健康的城市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