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作文主题分类审题训练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的审题立意

路”我们联想石近平同Jfe 在2016年G 20峰会上的讲话中H 对外开放.本基寥 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 展;不碁要营遣處B 的后花两1而是要建 设各国共享的苜花园*;从高铁我们联想 到中国高铁与英国、乌克兰等国家合作共 赢,聰中:国如何利用雛技术造福世畀, 麵世界額麟同麵a这样繼我们 的立意自然而然出来了:追求世界共同发 展屈济融会、.文化包容的中:f t ,5.辩证思维法辩证思维法就是将对象作为 ^个鑛 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 面的相苴联系中进行考窜,以便抓本质 上蔘统地、佥画地、完整地认识対象,例 如/竄赞、.移动支付和空气污染、高铁.、. 移动支付獅塵纖发展、科技发达的 藥给■中3:人民带来了便利《但由于过 乎雇求a >p ,我:國出现空气污染等现 象。
据此我们辩证麟*中廳济要发 展,但同时要注意环癀保护,实现经济的 绿色发展9,因此,可以这样立黨:中闺目: 前科技发达、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誉 齒气織等问題。
中幽在设法麵,努 力实现经济的,色賺、和谐发展和可持 续发展,既讲成绩,又不回避何题,这样辩 麵#■敏章鑛度,也有深度(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教师进修学较)2017年金崔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 題时代感很強,濟每作要求的命制方面, 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 地反映时代主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考生普遍觉得该作文比较难写、阅卷老 师也普遍觉得该作文的出彩文章较少。
如何在短时藤内霉出理想的文章:r 首先 要求考生一 g :要有快速审题意意的能一、读懂作文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点读懂材料是高考作文审題立倉的第 —■.歩,也是很关键的.一歩2017辱全.国..嘗者语文试卷(1)作文要求考&查面理 解材料,从材料中读出观点:。
參生在迪择 关键词之前,首先要读懂材料作文题目 的四个要求。
其一是義两到3介关键词, 不可多选或少选;其二JS呈现自B 所认 识的中嵐,要选择最感兴趣和最了解.的 关键词,所选关键词自己必须熟悉,有话 可免其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 站在外国赫的角度,思考他们想了解 什么,是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的科技?是 中国的斑_史还是申國的现在?擧中國_的 政治■是中国的经:济?最好联系碧今的 国R 普景来思考;其四是词与減之闾要 有关联,并且是有机关联。
2017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写作含解析答案

考点15 写作[2017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台】穿越千年来见你湖北徐沁亲爱的异域朋友,当你踏上这片土地,这个热情的国家便会用她雄奇壮美的名山大川取悦你,用她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震撼你,用她厚重绵长的文化底蕴濡染你,用她温馨和谐的社会关系容纳你。
你不由得想知道:这样神奇的国度最独特的魅力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她走过五千年浩瀚历史的古老智慧,是她新生不到一百年攒聚的朝气与生命力,更是她历经万劫仍能穿越千年来见你的特有韵致。
从秦朝绵延至今的万里长城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关键词。
两千多年来,数不清的征夫民工的汗水筑进砖石,勾勒出了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边的恢弘图景。
长城是世界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人类的伟大奇迹,它更内化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自强不息的意志与力量,所以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言,有了“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信念。
长城代表的建筑奇迹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成就的高峰。
几千年来,中国如长城般的历史文化古迹不胜枚举,从北京皇家园林的碧瓦雕甍到江南古典园林的黛瓦白墙;从敦煌莫高窟的精妙壁画到南方三大名楼的飞阁流丹,每一处胜景都凝结了古代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如何能不叹服,这来自千百年前的珍贵馈赠?斑驳的古城墙能带你感受过往千年的荣光,而正飞驰如电的白色巨龙瞬间带你穿梭到今日。
从中国延伸向世界的高铁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关键词。
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正贯穿着中国的重要省份和城市,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左右。
2017二卷高考作文立意

2017二卷高考作文立意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
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也许将来存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者了一种智慧芯片,存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够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并无所不识。
比如说,你在心里念著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显露出,比老师谈的还多,比书本绣的还全系列。
你逛街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买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道“飞进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说你,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道,诗名《乌衣巷》,出自于《全唐诗》卷页……这将就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建议:①自定角度,executed标题;②文体不减半(诗歌除外),文体特征独特;③不少于字;④严禁剽窃,严禁套作。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
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
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同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就是美好的。
大部分人都会沉醉在在这梦想同时实现后的美丽、悠闲和美好当中。
假如有一天真的存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
但人们往往也可以忽略了更应该使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美好的东西,那就是为同时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的过程。
(天津学生《美好就是一个过程》)【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 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
2017山东高考卷作文“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17山东高考卷作文“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2017山东,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材料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书店的这一经营模式可谓“创新”。
但是继续向下读,我们会发现“创新”这个主题并不是材料的主旨。
第二层,“两年来……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聚焦“深夜”这一特定时间,列举“夜读”的人群。
本层意在表现人们对于知识、文化的渴望。
第三层,从“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一直到结尾,工作人员用自己的“说法”诠释书店的“做法”,“来看书”就是“我们的读者”,“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本层表明做法——不驱赶,亮明深层的原因——进店的都是客,方便别人也有价值。
把进店的人都当成顾客,平等相待,绝不“嫌贫爱富”“选择性服务”,这是一种富有尊重、平等情怀的商业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顾客被选择性地尊重或歧视,有很多商家在谄媚和歧视的转换中暴露出唯利是图的丑态,这都是不正常的、不文明的商业行为。
可以说,材料的主旨是在现有的浮躁、唯利是图的商业环境下号召经营者对周边人的“尊重”与“包容”。
这正是在目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我们急切需要营造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空间。
这一层才是考生在思考立意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优秀范文]有宽容,德乃大宽容似火,融化人们心头的坚冰;宽容似水,溶解人们心里的芥蒂;宽容如光,驱赶人们心中的黑暗。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浅谈及优秀作文2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浅谈及优秀作文2篇看了今年山东卷的高考作文题,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暖”。
这“暖”散发着一股温馨,体现着社会的平等和谐,彰显着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一、材料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眼,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问题不限;④问题特征明显。
二、材料背景24小时书店不驱赶任何人,拾荒者也可在此过夜。
这两天,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因善意地接纳而爆红网络,被网友们称为“暖心书店”。
12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副店长毕升思说,来店里的拾荒、流浪人员也会看书,也会经常看着看着书就入睡了,“只要他们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我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毕升思今年26岁,戴着黑框眼镜,说起话来很轻柔,2012年大学毕业不久,她就来到三孝口店工作,见证了书店的转型发展。
“暖心书店”的夜晚片段,通过照片在网上爆红,但在她看来,那只是她跟同事700多天坚守中的普通一晚。
作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首家“实体书店提升转型”的示范,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于2013年6月重装开业,力图打造城市文化生活科技体验中心。
2014年10月31日,书店开始24小时运营,成为中部地区第一家全天候书店。
“24小时书店,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地标,是深夜里城市的一盏明灯”,这个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书店50多名员工的心中。
对员工们而言,这盏“明灯”对所有人发光,不管你是衣着光鲜,还是衣衫褴褛。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指导

2017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目】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解读】1、审题指导这是一道近两年来流行的作文类型---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在2015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向全国卷,与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
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材料主要有三个要完成的任务:“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立意指导通过审题我们得出了三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其中,“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是具体的要求,从材料中的12个关键词选择两到三个,不能多也绝不能少。
少至1个就成话题作文,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而难有重点。
但这个要求相对简单,相信大部分同学能把握好。
立意的重点在于:“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意味着所选的关键词之间必须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这就要求在立意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弄懂各个关键词的内涵,要真正读懂。
二是进行组合分类,长城、京剧、大熊猫、中华美食所代表的应该是古老的中国文明,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所代表的应是现代中国文明,是中国的科技符号;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美丽乡村所代表的是发展中的中国,是严峻的社会现实。
三是形成中心观点。
不管怎么选择和组合,文章一定要形成一个中心观点,而且最好能体现出题者的用意。
高考作文坚持“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这是作文必须立足的基本点。
2017年高考作文题及审题立意解析汇总精华版

2017年高考作文题汇总一、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全国卷I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
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北京卷大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国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九套)

2017年高考作文9套试题及专家名师解析1.2017年全国I卷(乙卷)作文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1:美丽中国,请你解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少华2017年广东高考全国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材料是一则调查,讲的是来华留学生所关注的12个“中国关键词”。
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
考生要使这两三个关键词形成有机联系。
读者对象是外国青年,目的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
材料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考题具有开放性,立意具有多种选择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的自主性能够得到发挥。
这是一则有多角度可选择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从中选出三个关键词,并让他们形成有机联系,形成作文。
比如,可以选择“一带一路”“高铁”“京剧”,畅谈“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带动中国”高铁“的出口,可以扩大以”京剧“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又比如,可以选择“空气污染”、“共享单车”“移动支付”。
共享单车广泛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移动动支付又为共享单车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和技术支持。
这是一道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的作文题,题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正确立场和方法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作文题引导考生要关注自己国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关注自己国家的发展成就与特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外交流的自豪感,激发青年一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的使命感。
2017全国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 四、共享单车、高铁 • 立意:让国家的高速度与个人的幸 福感并存。 • 方便个人与服务群体,个体幸福 与国家进步是相互依存的。在物质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万万不可忽 视提升民众个人的幸福感。实现个 人的舒适、安全、快乐、幸福是国 家发展的最终目的。
• 五、京剧、广场舞 • 立意1: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如拟题《秦汉明月逝,歌舞总不休》) • 古时与今天,传统与现代,中国的社会 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人们对文化形式 的探索从没有停止。这是人们精神栖居的 需求,这是生命激扬向上的需要。
•
当今中国是指 尖上的中国,只需 动动手指,便能骑 上共享单车出行, 便能快速支付要购 买的东西,不用担 心钱包被偷,现金 不够。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中国的不断 进步,人们生活将 不断简化,人们的 生活水平业户越来 越高。
•
中国之所以会出 现共享单车和移动支 付等新型信息化产物, 一是源于人们对其的 需求较普遍,二是由 于中国发展越来越快 的科技,中国的创新 实践能力不断加强。 现在的中国已不再是 那个跟在资本主义国 家身后缓步前行的中 国,而是一个自主创 新飞速成长的中国。
• 也许你们听不懂唱词,但麻烦你们 用心去倾听。听!那是中国的声音。这里 有不羁的浪子,有不惧权贵、明镜高悬的 清官,有武艺高强、赤胆忠心的英雄…… 他们也许没有超能力,却代表着中国人对 美好人性的向往。他们不能拯救世界,却 可以拯救人心。这是中国的戏剧文化的精 粹。
• 说年轻,朋友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中国大 妈和广场舞。不可否认,曾经的广场舞存 在着噪音扰民的问题,但如今,在各方的 协调下,这个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而广 场舞,已俨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一朵奇 葩。中国甚至推出了标准版的广场舞教学 视频,让广场舞席卷大江南北。
重视文化积淀,培养志向情操——2017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重视文化积淀, 培养志向情操——2017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徐殿东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3)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4)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5) 必须敢于正视, 这才可望敢想, 敢说, 敢作, 敢当。
(鲁迅)(6)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Ⅱ卷作文题考查了对文化名句化育功能的感触与思考。
试题在形式上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由六句名句构成。
名句范围从先秦的《周易》到当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跨越近三千年。
名句类型既有《周易》传文,也有唐诗宋词现代诗歌,还有近现代的论著杂文。
名句主题丰富多元,有励志上进的,有思乡怀远的,有追求高雅的,也有劝勉兼听正视的,还有自信豪迈的。
试题在“要求”部分提出,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出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试题在限定与发挥两方面体现了较好的统一性。
首先,试题在限定方面,考查了对六句名句本意的理解,考查了对试题意图、要求的理解。
试题要求有三个小点, 一是“合理引用”名句。
这一条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要引用材料中的六句名句, 引用就要用引号, 引用原句;合理引用, 即所引用的名句与文中观点及上下文要有关联性、一致性。
二是“以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不必六句全用,可以六中选二或六中选三,同时所选也不能低于两句,只选一句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的意思,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且要统一集中。
这就需要所引用的两三句名句本身要有相关性、一致性,同时这两三句名句与文章的中心要有相关性、一致性。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参考例文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参考例文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最新版)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60分)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
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
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
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
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策略:多维审题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策略:多维审题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策略:多维审题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分析】父亲开车接电话属于违章驾驶,不仅对自己、亲人也可能会对其他家庭造成危害,应该予以否定;小陈举报父亲是认可规则和遵守规则的做法,这是维系文明社会的基本底线,是应该鼓励的;警察将此事发布在官方微博上,虽然对其他违章驾驶者起到了一定的警戒作用,但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这种做法有些欠妥。
据此可以立意:③点赞:赞小陈敬畏规则、敬畏生命,是大孝、是对父亲的关爱,是一种勇气、责任和担当。
②指责:责备老陈漠视生命、规则,存侥幸心理,不考虑他人安全。
③批评:警方发布微博,侵犯了个人隐私,给个人带来了精神压力。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分析及参考例文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参考例文印130份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的审题立意作者:龙正喜来源:《教师·上》2017年第11期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题时代感很强,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考生普遍觉得该作文比较难写,阅卷老师也普遍觉得该作文的出彩文章较少。
如何在短短时间内写出理想的文章,首先要求考生一定要有快速的审题立意能力。
一、读懂材料,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点读懂材料,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点,是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读出观点。
考生在选择关键词之前,首先要读懂材料作文题目的四个要求。
其一是选两到三个关键词,不可多选或少选;其二是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要选择最感兴趣和最了解的关键词,所选关键词自己必须熟悉,有话可写;其三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站在外国青年的角度,思考他们想了解什么,是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的科技?是中国的历史还是中国的现在?是中国的政治还是中国的经济?最好联系当今的国际背景来思考;其四是词与词之间要有关联,并且是有机关联。
只有读懂了材料,才能准确地审题立意。
二、快速审题立意的方法1. 添加因素法添加因素法就是把文题或者话题当做一个词语或短语,在其前或其后添加相关的成分和内容,使其具体完善。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思考,使文章的立意指向更加清楚。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材料有个关键句:“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言下之意,要我们告诉外国青年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因此我们可在“中国”一词前添加定语,使之语义更加明确,立意更加具体,文章的立意便立刻就显现出来。
如:中华美食、京剧(文化灿烂)的中国京剧、广场舞(欢乐)的中国高铁、移动支付(腾飞)的中国长城、大熊猫(神奇)的中国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经济过速发展带来困惑)的中国2. 求同思维法求同思维法即将对象与对象之间进行对照,确定对象共同点的方法,即“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及其点评(作文审题讲解+名师点评如何构思+满分作文集锦)(绝对精品素材,对2018高考作文很有帮助,值得下载打印)(2017·全国卷Ⅰ作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评一]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的材料“通过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可谓是国际视野,全面驱动,奏响时代最强音。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扣时政,关注热点,倡导国际视野。
作文材料中十二个关键词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科技、环保、城乡、出行、购物等八大门类,充分体现了关注时政热点的主要特征,充分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现实问题,同时具有国际视野,从国家发展的大局着眼,承担中国公民向外国青年推介中国的责任意识,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展望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具有明显的“立德树人”导向功能。
2.全面驱动,尊重个性,引导独立思考。
今年的高考作文,既有“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的数量限制,又有“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内容驱动,还有“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对象规定和目标达成,同时更有“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的思维驱动;四重驱动层层叠加,对考生任务驱动的复杂性和思维驱动的关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但必须同时满足上述四个要求,这对于思维能力欠佳的考生来说难免会顾此失彼,这就提醒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必须狠抓思维训练,让考生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写作。
3.取材方面,容易写作,却又难以出彩。
2017年全国卷2作文的审题指导与范文展示

2017年全国卷2作文的审题指导与范文展示【高考真题】(2017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1.读懂材料(1)审清材料:化育后世的六个名句(2)审清关系:六个名句(并列、互补)→化育后世(3)审出问题:是什么:六个名句说了什么?从哪些方面“化育后世”的?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思亲、乡愁、家国情怀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特立独行、内在修养、豁达自信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位置决定格局、天下为公、奉献天下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正视现实、不避艰险、责任担当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立足当下、坚定自信、责任自信诗句详解(详解部分源于网络)第1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语出《周易象传》,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取自这两句。
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身作则。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
君子效法上天刚健、运转不息,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类 (四)“抑”是“向下压,压制”,也可以指一种抑制状态;“扬” 是“高举,往上升”,也可以指一种昂举状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 抑扬,自然万物有抑扬,社会百态有抑扬,人生有抑扬 …… 关于“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受和体验?有什么感 悟和见解?请根据上述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审题提示】 这是一个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抑”与“扬”的含义,材 料第一段实际上已经有所交代。问题是这种阐释对考生而言是抽象的。 考生必须把它具体化:把道理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感受和体 验”“感悟和见解”联系起来。这是作文立意的核心所在。比如,社 会要和谐发展,总是要惩恶扬善,总是要打击假丑恶,弘扬真善美; 自然界花开花落,春荣冬枯,丽日晴空与雨雪霏霏,无不渗透着某种 “抑扬”哲学;人生也是一样,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情志受挫的 时候,对学生而言;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很多情况下 是“抑制”性的,也会与内心里张扬个性的愿望发生矛盾,所以人生 就是正确处理抑扬面对抑扬的过程。从健康的角度将,人不能长时间 处于被压抑被抑制的状态,也不能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高潮状态,而 应该张弛有度,抑扬有律。
礼仪修养类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一心想学丹青的年轻人走南闯北几十年都没能找到满意的 教画师傅,他为此苦恼不已。于是他千里迢迢找到法门寺住持 释圆,释圆嗜茶,听完他的叙述,便请他画一个茶壶和茶杯。 年轻人寥寥数笔,就划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极典雅的 茶杯。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注入茶杯中。释圆微微一笑, 摇摇头说:“画得不错,只是你把二者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 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 此糊涂,茶壶往茶杯里倒水,都是茶壶在上,茶杯在下的。” 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呀!”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 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人生类 (三)约翰•堂恩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 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 陆的一部分。” 对此材料你有何想法?请联系实际写 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审题提示】 立意角度:可以强调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可以突出公 民的责任感、普世意识。 对“最坚固的岛屿”的定义要明晰,然后阐明“成为 大陆的一部分”的内涵,即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联系现实生活中过分张扬个性的人生观,联系毕淑 敏的《我很重要》来辩证分析;也可联系日本地震后 有网友叫嚣“日本遭天谴”的谬论,指明日本的地震 实质是全世界的灾难。
文化类 【素材链接】 1、作文材料源自于2011年5月7日《人民日报》李舫的文章 《从“娱乐至死”到“愚乐至死” ——“文化批评,我拿什 么拯救你”》。 2、“周立波语录”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批评,而文化批评水 准的高低,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观照、文化反思、 文化发展的能力。 3、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科技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个 个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科技的高度发展改变了 信息的发布方式,让每个人平等地拥有了发布信息的权力, 其中有一种不正常的倾向,就是某些文化批评不是以追求真 理为目的,而是更多围绕某种需要而展开。一极是过度吹捧, 一极是一味谩骂。过度吹捧,毫无疑问不足取。一味地谩骂, 把批评等同于骂,打冷枪、出冷拳、打群架,同样有巨大的 危害。 4、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认为“现在文化不仅表现为一种热 热闹闹的浅层化,还存在着明显的文化被滥用的情况。当任 何东西都可以冠上文化的时候,实际上,文化被消解得差不 多了。”
文化类 【审题提示】 这是一则现象类的新材料作文,需要对材料 中提及的“周立波语录”迅速走红的现象进 行深入分析。要注意的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 倾向性“语录主题分散、重心游移”,“聚 集当下周遭社会、生活、情感的一切‘桥 段’——调侃、恶搞、社会情绪、人间乱象、 流言飞语、流行时尚、恶性事件”。可联系 类似的现象,探究此类现象产生的根源、危 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公民意识类 (七)国人的沉默曾遭遇鲁迅的重批。但鲁迅同时又说:“当我沉默 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1世纪,这是一个自由表达的时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爱 上发言。小至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大至文化界、学术界等专业领域, 都在这个时代通过网络、报章、视频等走向广泛地被言说。 我们的沉默、我们的发言,是国人曾经和正在的形象。对此,你有什 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见解。注 意: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 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鲁迅先生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 空虚。”此番言论,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沉默也好,开口也罢。这都是一个人选择表达方式的不同。但是沉默 和开口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实质其实要一样。沉默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 起的冷漠,开口也不是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的无趣。沉默应该像鲁迅 先生那样是一个自我对现实和人生不断酝酿和反思的过程,开口也应 该是自身对社会和现实积极参与,我们要“说话”,所说的都是为了 公共利益,体现的是说话人的公共精神之强度。 也许国人沉默和开口的形象并不重要,重要的其背后的或充实或空虚 的精神。
文化类 【素材链接】 5、当失语、乱语成为常态,评论也就逐渐失去了 自身的独立品格,甚至“受雇”于商业利益,为人 吆喝,变相炒作,抢夺眼球,制造卖点,文化不再 是尊严的存在。 6、要警惕“群体盲思”和“信息茧房”。如果信 息聚合和文化判断失当,人们很快就会失去理性, 人群很快就会变为暴徒。 7、在一个信息超负荷的时代里,人们对信息的随 波逐流很容易使自己退回到信息封锁时代的偏见。 8、文化批评存在的价值在于它更关注人性、关注 当下、关注实践,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判断和意义 识别,关注文化工业、文化市场、大众文化以及中 国现代化模式,这些标志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社 会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的重新凸显,标志着他们的 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化类
(二)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材料一:温家宝在同济大学对师生们的即兴 演讲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 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材料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的横幅上 这样写道: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 这个国家才活着。
文化类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多则材料构成的新材料作文,材料一和材料二各 自有着不同的深刻内涵,现在将两则材料放在一起,是希 望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揭示两则材料内在的深层次 的联系。 温家宝的话告诉我们: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与这个民族有一 些仰望和关注天空,即能够放眼世界、瞩目未来、有远大 理想的人密切相关。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横幅中的“活”字蕴含着深刻的 哲理:活着,就意味着文化和历史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没有创新、没有发展,那样的文化是没有生命的,如同死 了一般,如果这样,那么以文化和历史为支撑的国家也将 不复存在。 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关心国家命运,继承、创造、发展 着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这样国家、这样的民族才能坚实和 牢固地立足于世界,并与世界一同走向美好的未来。
文化类 【素材链接】 9、人类文化上的每一小步,都是通向自由的一大步。历史 上文化的昌盛也总是伴随着批评的活跃。文化兴盛,则言路 畅通,批评健康的时代一定也是文化繁荣的时代。与往昔相 比,文化批评今天有了一个更宽容的空间,如何不辜负这个 空间,主动维护文化和批评的纯净,主动抵制人情的诱惑、 商业的诱惑、名利的诱惑,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0、积极健康的文化批评的价值在于,批评家们不应仅仅 徜徉于文化舞台的聚光灯下,更应该跋涉于文化思想的边界、 人类精神的顶峰。 11、今天的时代是文化走向繁荣和发展的时代,在这个重 要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对批评家的约束越严格、他们的自律 性越高,就说明他们需要担负的文化责任越重大。 12、批评家应该通过跟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文化环境的 相互砥砺、相互应对和相互磨合,规范文化批评的法则和样 式,预言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路向。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而且有两则材料,虽说要求自选角度,自 定立意,但作文立意的确定应以上述两段材料的共同的“意” 为基础。材料(一)材料(二)形成鲜明的对照,且发人深思。 中外不同的大学面试时所问的问题何其相似,可学生的回答却 大相径庭。面试问题的接近,说明中外大学都十分看重学生的 课外积累和经典的阅读,而学生截然不同的回答则说明绝大部 分学生忽视经典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审题时应从这一现象出 发,深入思考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立意】 1、可以从应试教育的弊端及教育制度入手,谈经典阅读走进课 堂的重要性。 2、可以从中外大学招生面试题目的共性出发,谈新型的人才观 或中学通识教育的重要。 3、也可以从社会的大环境入手,从家庭教育入手,谈创设一个 良好的阅读环境的重要性。 4、还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谈经典阅读应成为发自内心、提升 素养的一种精神需求。
教育类 (五)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 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 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 “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 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 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 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 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1) 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 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 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