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 地球上的五带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5)麦哲伦环球航行;(6)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画图:地理书第6页图1.6 纬线和纬度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画图:地理书第13页 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 --90°N)、北温带(23.5°N --66.5°N)、热带(23.5°N --23.5°S)、南温带(23.5°S --66.5°S)、南寒带(66.5°S --90°S)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画图:地理书第14页 图1.14 地球上的五带三、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①比例尺的计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七年级上册地理五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五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五带知识点地理五带是指以赤道为中心,面积相等的五个带状地理区域。

地理五带的划分是依据不同纬度地球平均气温和自然景观的不同特征来确定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地理五带知识点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基础。

本文将从五带的名称、位置和特征三个方面介绍地理五带的相关知识点。

一、五带的名称以 Ecuador(赤道)为中心,根据纬度、温度和气候不同,地理五带分别是:赤道热带雨林带、副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林带、寒带针叶林带和北极冰川带,简称紧凑、草、落、针、冰五带。

二、五带的位置1. 赤道热带雨林带:全球地理五带第一带,赤道以南10度至赤道以南5度。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非洲中西部、东南亚地区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

2. 副热带草原带:赤道以南30度至赤道以南20度。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的巴西高原、阿根廷草原、澳大利亚内陆等地。

3. 温带落叶林带:赤道以北30度至赤道以南50度。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东部、日本、新西兰南岛等地。

4. 寒带针叶林带:赤道以北50度至赤道以北60度。

北半球为东北亚、北美洲、欧洲北部和西伯利亚、北非。

南半球为巴塔哥尼亚南部、新西兰南岛的局部地区。

5. 北极冰川带:赤道以北60度以上,主要分布在北极洲和格陵兰岛、加拿大的北部等地。

三、五带的特征1. 赤道热带雨林带:气温高、雨量多、植被繁茂、生物多样性高。

这是地球上气温最高、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垂直气温梯度小,季节性变化不显著。

2. 副热带草原带: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少、植被以草地为主,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常伴有古老的地质构造。

3. 温带落叶林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以落叶乔木为主。

有明显的温差(即一年内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很大)和气温梯度,形成了季节性生产。

4. 寒带针叶林带:气候干燥、气温低、森林以针叶树为主。

这个地区空气干燥,有效降水少,温度低下,森林地带宽广。

5. 北极冰川带:气温极低、降水少、冰川覆盖、植物稀少。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1.地球和地图2.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3.地球的形状:球体。

4.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1.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2.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到极点缩为一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1.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纬度经度起止度数0O (0O 纬线叫赤道)—90 O N/S0O (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 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球(20 O W—0 O—160O E);20 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球(20 O W—180 O—160O E)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纬线和经线地球上的五带)课件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纬线和经线地球上的五带)课件中图版
7.赤道以北称 北纬 ,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 字母“ S 〞表示。
三四
8.写出以下重要纬线的纬度。
(1)北极圈 °N
,(2)北回归线 °N
,(3)赤
道 0° ,(4)南回归线 °S
,(5)南极
圈 °S

9.为了保持局部国家和地区的完整,以 20°W 和 160°E 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限;以 赤道 为南、北半球的分
一二
2.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判断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 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东、 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
6.图中四点位于东半球、北温带的是( A ) 点点点点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3
4
5
6
7
7.读世界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关闭
(1此)从题东主、要西考半查经球纬的网划图分的看判,该读图。根属据于经纬度的数半值球变;化从规南律、,确北定半经球
的度划是分东看经,该还是图西属经于,纬度是北半纬球还。是南纬,是解答此题的前提。
一二
【例2】 以下图是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甲点的经纬度是( ) °S,40°W °N,40°E °N,20°E °S,20°W (2)以下经线中,能与图中乙点所在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 () °°°°W (3)图中四点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二课时 纬线和经线 地球上的五带
三四
三、纬线和经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地球探索一、地理学的意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周边环境的科学,它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课程将引导大家了解地球的各个部分,包括它的自然特征、环境、生物和气候等。

二、地球的形状与位置1、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实际上是一个三维的球体。

2、地球的位置:位于太阳系中,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它在太阳系中的轨道,对其气候和生态系统有重大影响。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由几个圈层构成,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

这些圈层的活动和变化,影响着地球的地震、火山、地貌等的形成。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1、地形:地球的地形多样,包括海洋、陆地、山脉、河流、湖泊等。

这些地形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都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2、气候:气候受到地球的位置、地形、大气层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3、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的重要循环过程,它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过程,影响着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循环。

五、地球的生物和人类1、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各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生存方式。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2、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有着深刻影响。

从农业到工业,从交通到能源,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

六、结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

学习地理,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地球的各个部分,了解其自然特征、环境、生物和气候等。

我们也将学习到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球,以及我们如何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地理学习,了解我们的地球,同时也为保护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①古人凭借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方”。

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最早提出了地球是球形。

(不能通过日食来判断,日食是月球的影子)③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④地球卫星图片使人们能够看到地球的全貌。

2.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事实有: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②月食现象;③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舰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④登高望远;⑤地球卫星照片等。

二、地球的大小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半径长于极半径)。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概念: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用: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第1页共14页第 2 页 共 142.经度和纬度3.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30°、60°属于分界线。

三、经纬网第三节 地球的自传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二、昼夜更替1.昼与夜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是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一特性所决定。

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半即昼半球,另一半背向太阳则是夜半球,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

2.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因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第 3 页 共 14 页3.昼夜更替的原因: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

三、时间的差异第四节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概况及地理意义二、四季的变化第 4 页 共 14三、地球上的五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区别★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一、方向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五带 11到12页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五带  11到12页

热带风光
太阳光照最多,终年炎热 热带草原
热带风光
太阳光照最多,终年炎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热带风光
太阳光照最多,终年炎热 热带居民
本节课知识小结
五 带 的 划 分
线
南北两半球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 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
相等
南北
0° ~ 180°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 大到东西经180° 东经(E)、 西经(W)
本初子午线 西经20°与东经160°组成 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 半球
66.5°N纬线 北极圈
66.5°S纬线 南极圈
(考点)
23.5°N纬线 北回归线
复习知识 横 纬竖 经 上 北下 南
复习知识
北极:最北点
地轴:地球旋转轴
南极:最南点
纬线
定义
同赤道平行的线, 垂直于地轴
形状

长度是否相等
不等
指示方向
东西
度数范围
0° ~ 90°
度数分布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逐渐
增大到南北纬90°
相同度数的区 南纬(S)、
分方式
北纬(N)
0°的确定
赤道
划分半球的界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
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160°E
160⁰ E
20⁰ W
180⁰
0⁰
179.9⁰ E
160⁰ E
西半球
东半球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书本10-12页
经 纬 网
位置 方向
(考点)
经纬网定位
某点(纬度,经度)
A(40°N ,40°W)
B( 30°N ,80°W )

期末考点追踪---陆地和海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考点追踪---陆地和海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备考---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知识点的认识】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热带: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向南、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渐增,但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间仅差2小时50分.温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24小时.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寒带: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小,在极圈上最大高度为46°52′,在极地最大高度仅为23°26′,且有负值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随纬度的增高愈加显著.极昼时期由于太阳高度很低,地面获得热量很少,极夜时期,地面没有太阳辐射.【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解答形式出题.例:将地球上的五带、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解答: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热带有阳光照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要牢记.【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熟记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五带划分依据是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2.海陆分布概况【知识点的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上的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经线是南北方向的,纬线是东西方向的B. 经线是东西方向的,纬线是南北方向的C. 经线和纬线都是东西方向的D. 经线和纬线都是南北方向的2. 地球上的五带是指:A. 热带、温带、寒带、北极带、南极带B. 热带、温带、寒带、中纬带、低纬带C. 热带、温带、寒带、高纬带、低纬带D. 热带、温带、寒带、中纬带、高纬带3.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北美洲?A. 中国B. 日本C. 美国D. 澳大利亚4. 地球上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A. 70%B. 60%C. 80%D. 90%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C.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南向北D.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北向南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上的五带是指热带、温带、寒带、北极带、南极带。

()2. 地球上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

()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北美洲?美国。

()5. 地球上的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上的经纬网由____和____组成。

2. 地球上的五带是指____、____、____。

3. 地球上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

4.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

5.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北美洲?____。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上的五带的特点。

2. 简述地球自转对地球的影响。

3. 简述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4. 简述地球的经纬网的作用。

5. 简述地球的海洋对地球的影响。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一个地方的纬度是30度北纬,那么它位于地球上的哪个带?2. 如果一个地方的经度是120度东经,那么它位于地球上的哪个半球?3. 如果一个地方的纬度是60度南纬,那么它位于地球上的哪个带?4. 如果一个地方的经度是90度西经,那么它位于地球上的哪个半球?5. 如果一个地方的纬度是0度,那么它位于地球上的哪个带?六、分析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球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地球五带的划分 特征和成因素材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地球五带的划分 特征和成因素材 (新版)湘教版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1)地球五带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

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

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

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

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

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

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

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

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

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

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

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七年级上册地理辅导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辅导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辅导知识点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无论你成绩多差,只要努力学习,适当辅导,还是有机会学好的。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地理辅导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 /公转绕什么转:地轴 /太阳方向: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地理五带的划分

七年级地理五带的划分

连线题:
• • • • • ①赤道 ②北回归线 ③南回归线 ④北极圈 ⑤南极圈 A.66.5°N B.66.5°S C.23.5°N D.23.5°S E.0°
思考:
• 假如地轴不是倾斜的,那么 地球的五带又是什么样子?
谢谢大家!
4°N



中国
春日的樱花
回答以下问题:
• • • • • (1)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哪一带? (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两个带? (3)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哪两个带? (4)四季变化明显的是哪两个带? (5)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节节清
• 1.中纬地区夏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冬天地面获得太阳 光热量最________,秋天和春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比夏季________, 比冬季________,我国大多数地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________的变化。 • 2.人们根据太阳的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 温度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和 ________带。 • 3.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北半球称________,度数为 ________。 • 4.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________带。 • 5.热带与南温带之间的分界线叫________,是________的最南界线。
选择题
• • • • • • • • • •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 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 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 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 2.廊坊市地处( ) A.南温带 B.北温带 C. 热带 D. 北寒带 3地球上划分五带的注意一句是( ) A.植被的特点 B.动物的特点 C.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特殊自然现象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一、知识讲解1.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是昼夜交替,2、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等。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更替、地球上的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1)A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日,季节冬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短夜长(2)B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3月20或21,节气是春分日,季节春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3)C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6月21或22日,节气是夏至日,季节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4)D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9月22或23,节气是秋分日,季节秋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5)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阳光直射。

南半球的节气、季节等均与北半球相反。

一年中,绵阳每天正午太阳夏季节升得高些,冬季较低;一年中,绵阳白昼的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

5、地球上的温度带五带: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南寒带——(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二、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D.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四季变化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D.影子长短的变化3.北京球迷杨洋深夜收看在美国当地中午举行的一场NBA篮球比赛的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D.纬度的差异4.读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关于B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方时为7点B. 正值日落时刻C. 经度为60°ED. 全年昼长夜短5.下列主要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③当烟台的学生早晨去上学时,新疆的学生还没起床④正午物体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读“地球上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2018年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2节 第2课时 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2018年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2节 第2课时 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归课 类时 探作 究业 核课 心时 填作 图业 课时作业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知识点一、季节的变化 1.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 ,表面受 太阳 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 同,便产生了 季节 的变化。 2.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 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 形成夏季;冬至 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南 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12.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 热带 ,B 北温带 ,E 南寒带 。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A 。(填字母)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D 和 E 。(填字母) (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B 和 C 。(填字母) (5)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 D ,有极夜现象的是 E 。(填字母)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南北回归线(或南北纬23.5°纬线) ,D 和 B 的分界线是北极圈(或 66.5°N)。
[2016·三明]第 31 届夏季奥运会于 2016 年 8 月 5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 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 3~4 题。
3.奥运会开幕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B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解析】 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 6 月 22 日前后,地球位于图中的②
【解析】 据图可知①地位于北寒带,终年寒冷;②地位于北温带,四季 分明;③地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冬至日,⑤地为极昼。图示时刻太阳 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或秋分,是北半球的春季或秋季期间。此时全球各 地昼夜等长,但②地纬度高于③地,③地获得太阳光热较②地多。冬至是我国 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地球上的五带
感知地球的冷暖
感知地球的冷暖
感知地球的冷暖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 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 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 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 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 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 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 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得到太阳直射,地面获热就 多。
北温带
23.5°S
热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66.5°S
南极圈 90°S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66.5°N
90°N
北极圈
23.5°N
北温带
北回归线
23.5°S 66.5°S
热带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90°S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66.5°N
90°N
北寒带
23.5°N
北温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23.5°S 66.5°S
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66.5°N
90°N
北极圈
23.5°N
23.5°S 66.5°S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90°S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66.5°N
90°N
北极圈
23.5°N
23.5°S 66.5°S
热带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90°S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66.5°N
90°N
23.5°N
热带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寒带
南极圈 90°S
感受地球上五带的风景
热带
感受地球上五带的风景
北温带 南温带
感受地球上五带的风景
到南极去探险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 带
寻找书中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