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合集下载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研(3篇)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初中数学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何使小学与初中数学教育实现顺利衔接,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研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则更加注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时难以适应,影响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衔接不顺畅小学数学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主,而初中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教学方法衔接不顺畅,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时难以掌握新知识,影响学习兴趣。

3. 学生心理衔接不适应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变化,心理上难以适应。

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三、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研策略1. 加强教学内容衔接(1)梳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找出衔接点,确保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小学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2)编写适合小学与初中衔接的教材,使教材内容既有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又有初中数学的严谨性。

(3)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过渡,引导学生从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过渡。

2. 优化教学方法衔接(1)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3. 做好学生心理衔接(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

(3)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地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一、课程内容衔接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旨在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连贯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顺利过渡到更深入的学习。

在进行课程内容衔接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温故知新: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开展新课程教学前,通过复习小学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扩展拓展: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度扩展小学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渐进推进:中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置渐进性的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衔接教学方法是促进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衔接:1. 任务导向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促进知识的传授和理解。

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渐进地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

2. 走进生活教学: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3. 适应个体差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三、教育环境衔接教育环境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条件。

为了有效进行教学衔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中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互相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

同时,学校也应强化教学管理,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支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一、强化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和巩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对基本的算术运算、几何图形、分数、百分数等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只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游戏或趣味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只有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才能更好地应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挑战。

二、联系生活,形成认知贯通小学数学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要联系生活,使数学知识能够贯通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意义的认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和投入。

也可以通过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形成认知贯通。

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科学、地理等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其他学科中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教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找寻问题的共性和规律性,进行项目的创新和拓展。

这些都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必备的数学学习能力。

只有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四、注重课程之间知识的关联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课程之间知识的关联。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知识的串联、综合性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一种衔接关系,其间需要进行无缝对接。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逐步积累数学知识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有关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1. 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的计算能力。

在初中阶段,这些能力更需要得到加强和巩固,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练习矩阵运算、向量运算等更为复杂的数学运算。

2. 进一步深入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内容相对简单而基础,如数的概念、几何图形、计算、单位等。

初中数学则更强调深度发掘和挖掘学生数学概念的内涵。

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中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衔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复杂度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化应用能力初中数学不仅仅可以为高中数学铺路,而且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初中教育只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 注意数学教学的连贯性要实现从小学向初中的有机转换,就要保证数学教学的连贯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逐渐引导学生建立抽象概念和数学语言,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创新和差异化教育。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效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衔接好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养成踏实而持久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好地适应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切实提升数学整体水平的目的。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二、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1. 学习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数学学习内容的重复和遗漏现象。

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已经学习了一些初中数学的内容,而在升入初中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对这些内容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与此一些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可能因为衔接不当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遗漏掉,导致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给后续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和障碍。

2. 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变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需要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由于学校之间、年级之间甚至教师之间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在衔接阶段可能会面临着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困难。

从小学的机械式计算转变为初中的逻辑思维和证明推理,以及从初中的数学拓展到高中的数学分析,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衔接阶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转变。

3. 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转变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会发生着逐渐的变化。

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也往往体现在了学生的这一转变上。

一些学生在小学时对数学可能兴趣盎然,但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学习内容难度加大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降甚至失去。

而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也给教师在教学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路和措施1. 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加强不同年级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小学教师可以与初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以确保学生在升入初中时能够顺利过渡。

也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2. 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使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初中、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能够衔接得更加顺畅。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1. 温故知新,巩固基础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温故知新,巩固基础。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面积等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学校应该安排相关的复习课程,让学生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巩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只有基础牢固,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

2. 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算技能的训练,而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更多的思维和逻辑训练。

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学校应该适当加强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学校应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

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开设衔接班,加快学习进度,让他们提前接触初中数学的知识;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可以加强基础训练,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4. 注重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中,不仅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抽象的概念和更复杂的数学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性课程或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数学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这样可以为学生顺利完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学校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激励。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质量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够熟悉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创新能力、分析求解能力等综合能力。

它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科目,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话题。

一是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在此,教师应把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应该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衔接起来。

教师应加强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是从数学教学内容上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要做到有效衔接,应该把数学教学内容按照知识体系的要求,从容易的内容开始,一步步从简单的概念出发,引入较难的概念,最后实现整体衔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学习体系、自然的学习路线,实施终身学习。

三是从教学设计上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式教学、解决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教学法,如课堂演示、网络教学等,丰富课堂教师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是从教学评价上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教学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应包括评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估学生原始数据和综合数据,以及评估学生学习情境、行为、兴趣爱好和健康状况等。

它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可以实现通过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来实现。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教学步骤,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数学教学,为中小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创新能力、分析求解能力及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项质量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科目,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程。

数学中小衔接教研活动

数学中小衔接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与中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在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实现小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中小衔接,我校特举办数学中小衔接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中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衔接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为顺利过渡到中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2022年9月30日四、活动地点我校数学教研组活动室五、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析数学中小衔接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有效衔接的策略和方法。

2. 教学研讨(1)小学数学教师分享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特点。

(2)中学数学教师分享中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特点。

(3)小学与中学数学教师共同研讨,针对学生在中小衔接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3.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小学与中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4. 学生访谈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中小衔接阶段的学习感受和需求,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5. 教学案例分享教师分享在数学中小衔接方面的教学案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六、活动安排1. 第一周:专题讲座、教学研讨(1)9月15日: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9月16日-9月17日:小学数学教师分享教学经验。

(3)9月18日-9月19日:中学数学教师分享教学经验。

(4)9月20日:小学与中学数学教师共同研讨。

2. 第二周:课堂教学观摩、学生访谈(1)9月21日-9月22日:组织课堂教学观摩。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1.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的衔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旨在探讨学生在不同学段之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转变,以及如何顺利过渡和承接前后两个学段的内容。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2.教师的角度2.1课程对接中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对接是衔接研究的关键。

教师需要了解前后两个学段的教学大纲和要求,明确学生在上一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下一学段的内容进行衔接安排。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课程之间的延伸和深入,确保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是逐步发展的。

2.2教学方法的转变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是衔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游戏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3教材的选择和编排教材是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工具。

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学习水平的教材,并根据不同学段的内容安排教材的使用顺序和章节编排。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个性化调整和拓展,提供更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3.学生的角度3.1知识的转化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转变是学生在不同学段进行衔接的核心。

学生需要能够将上一学段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下一学段所需的扩展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实践活动和项目任务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3.2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在不同学段之间也需要得到提升和转变。

中小学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协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3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对于衔接研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之一。

下面是几点建议,帮助提高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效果。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建立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素养。

学生也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2. 温故知新初中数学内容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更加抽象和复杂,因此在开始初中数学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对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温故,回顾小学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

3. 引入新概念和拓展在复习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步引入初中数学的新概念和拓展内容。

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4. 加强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注重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建立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小学知识的逐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建立,温故知新,引入新概念和拓展,加强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数学学习的连续性。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小初衔接数学实施方案

小初衔接数学实施方案

小初衔接数学实施方案一、前言。

小学到初中的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数理知识的基础。

因此,小初衔接数学教学方案的制定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我们制定了以下小初衔接数学实施方案。

二、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巩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打好数学基础。

2. 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三、教学内容。

1. 复习小学数学知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 引入初中数学知识,包括代数、方程、几何等内容的初步学习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鼓励学生多做数学题,多进行数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六、教学评价。

1. 注重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组织定期的小测验和月考,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七、总结。

小初衔接数学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及时反馈,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小初衔接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论文第一部分:背景分析与问题阐述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数学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教学衔接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必要对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问题阐述1. 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重复和脱节在现行教材中,部分数学知识点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重复出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同时,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在过渡阶段没有得到有效衔接,使得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2. 教学方法与学习习惯的适应性小学数学教学侧重于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而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难以适应,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的分配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水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

部分教师对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影响了教学4. 家庭教育与学习氛围的营造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

部分家长对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

5. 学生个体差异与心理因素学生在性格、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影响了学习效果。

本论文旨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提供有益参考。

接下来的部分将对解决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与策略制定一、优化教学内容,消除重复和脱节1. 对现行教材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教学。

2. 强化数学核心概念的渗透,确保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

3. 开展跨学段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对做好中小学数学学科衔接的几点建议

对做好中小学数学学科衔接的几点建议

对做好中小学数学学科衔接的几点建议每一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不仅有一个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而且还应有一个学习方式如何调适的问题,数学学科尤其如此。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学生说,学生在小学数学成绩原来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是90分以上,甚至经常满分;而升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出现下滑,常常是力不从心。

而中学数学老师也时有埋怨:小学数学内容就那么一点点,反复地练,把学生的大脑都搞僵化了,这样的学生到了初中一点也不适应。

因此解决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认真去探究和深思,下面我就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各方面的分析总结1、教材内容方面小学数学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不大,小学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单、直观、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

且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而初中数学数学概念抽象了,逻辑思维和几何想象明显提高,教材研究的较多是变量,不但注意定量计算,而且还需要作一些定性研究,练习类型多变、计算复杂。

不论是知识的抽象性和严密性都是一个质的飞跃,与小学相比教材难度较大。

2、教学方法方面从生理角度看,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在记忆和思维上具有机械记忆、直观形象为主的特点。

从学习内容看,小学数学知识点少,内容简单,题型单一。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课时充足,教学容量小,老师一般采用“蹲班管理法”,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难点知识反复讲解,详尽细致。

对各类习题有反复的练习,对每个知识点都过关。

其次。

小学的课堂教学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比较多,讲故事、情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到了初一后,由于学科内容增加和学习内容本身的抽象,老师教学进度快,课堂教学知识容量大,习题类型多,且比较灵活,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形形式式的数学资料层出不穷,老师不可能讲全各种习题类型,在管理上由“蹲”变为“带”,对学生来说就失去依靠,无所适从,学生对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这对于习惯“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初一学生来说,困难由此可知。

数学中小学衔接教研活动(3篇)

数学中小学衔接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为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机衔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数学衔接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探讨、交流,为中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以促进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二、活动目标1. 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教育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2. 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和方法。

3. 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读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的理论与实践,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2. 经验分享邀请优秀中小学数学教师分享他们在数学教育衔接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3. 教学观摩组织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4. 分组讨论将中小学数学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数学教育衔接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形成共识。

5. 总结发言活动结束后,由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并对今后的数学教育衔接工作提出要求。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的内涵、意义、策略;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的实践案例;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的评价与反思等。

2. 经验分享优秀中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经验:(1)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习基础。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观摩活动当天,组织了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思考,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3)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5. 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以下三点:(1)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数学学科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之间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而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成为了当前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就关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进行探讨。

一、明确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小学数学的课程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模块,而初中数学则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这些知识点。

为了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在初中的延伸和拓展,了解小学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小学知识点的精细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动手实践,培养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书本和老师的讲解来了解数学知识,而初中数学则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操作。

为了有效衔接两个阶段的数学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实验性的数学教学内容,如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主要侧重于基本数学运算和基础概念的学习,而初中数学则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衔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量的积累,培养学生形式转换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数学问题。

我们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建议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建议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建议》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许多的变化,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的改变致使一部分刚步入初中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一时明显下降。

10.12日上午,随同刘科长到长安振安小学参加了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活动,听了2堂课,3节报告,现就个人的收获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知识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扩展(1)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在小学六年级要引入“负数”这个概念。

其实就是为了与初中接轨,小学所学的正整数、正分数和零扩大到包含正数、负数和零的有理数范围。

(2)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小学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实物的个数,通过运算得出结果。

升入中学,一个点、一条线段的长度、一个数值都可用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表示出来了。

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和实数之后,与小学相比难度大大增加,其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

(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了变化小学解决数学问题使用的是直推法,由己知数间的关系直接推出结论。

中学解决数学问题,使用的是假设法,即先假设所求的未知数为己知数,把它和其它已知数按照题中所给出的关系组成等式,然后再通过求解得出结论。

(4)几何拓展,不断提升新课标对几何内容的安排采取了首先是直观和经验,接着是说理与抽象,最后是演绎的方案。

在几何内容上从小学到中学的变化,实际上是从“实验几何”过渡到“推理论证几何”。

推理几何仍是传统难关。

2、教学方法衔接问题小学教学进度慢、坡度缓;而中学教学进度快、坡度大。

小学直观教学多,练习形式多;而中学直观教学少,练习形式少,教师辅导也少。

小学重感性知识,口头回答问题多;而中学重理性知识,书面回答多。

小学强调直观演示、偏重形象思维;而中学强调推理论证,偏重抽象思维。

3、学习方法衔接问题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课程增多,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由具体发展到抽象,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

数学中小衔接教研活动(3篇)

数学中小衔接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于近日开展了数学中小衔接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的顺利过渡。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差异,明确衔接的重要性。

2. 分析现有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与初中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数学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分析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享优秀的教学经验。

2. 教学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教师提供借鉴。

3. 小学数学教师与初中数学教师交流小学数学教师与初中数学教师就衔接教学中的困惑、心得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4. 教学研讨针对衔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讨,提出改进策略。

5.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衔接教学案例,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方法。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数学教育专家针对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2.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教师们认识到在衔接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小学数学教师与初中数学教师交流小学数学教师与初中数学教师就衔接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

通过交流,教师们认识到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改进衔接教学提出了建议。

4. 教学研讨教师们针对衔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以下改进策略:(1)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注重知识的连贯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小学数学是孩子们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阶段,而初中数学则是进一步进行数学的深入学习和应用的阶段。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这个过渡,以下是一些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建议:1. 建立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为确保孩子们在初中数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应该在小学时就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这包括数学基础概念、基础计算、比较大小、图形认识等。

2. 注重思维能力除了建立基础知识外,还应重点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和问题,帮助孩子们去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准备他们迎接更高级的数学学习挑战。

3. 补充其余计算技能与小学数学最首要的一点是学习了四则运算。

初中数学对计算器的依赖度相对小一些,因此,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数学计算机会,以便他们掌握乘除、分数、百分比等相关的计算技能。

4. 领会数学应用一旦建立起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就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学习和应用数学。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战知识。

如果给孩子们一些真实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含义和用途,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5.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数学学习同样很重要。

对于小学数学,应该采用更多互动式教育方法,如小组讨论、竞猜、游戏等。

在初中,还应着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能够掌握用每个已知条件都得出结论、计算答案的方法。

结论以上的建议旨在帮助孩子们在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阶段之间有效衔接和更好的完成这一关键阶段。

因此,在我们开展数学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数学学习具有渐进性和延续性。

而随着教学的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应该多维度思考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质量,以打造高效、优质的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分析1.教材内容的连续性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应该是有连贯性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初中阶段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深化。

如果两个阶段的教材内容没有衔接好,学生很难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

2.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数学注重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而初中数学注重分析和应用。

小学时期学生主要通过记忆和操练来学习数学,而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

因此,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从机械计算逐渐转变为灵活运用和思考。

二、解决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方法1.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两个阶段的教学衔接。

特别是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过度阶段,应该有教师的互访和交流,让小学教师了解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教学内容的过度和延伸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在小学阶段引入一些初中数学的概念和基本思想,为初中数学的学习做好准备。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应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考试评价的渐进性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考试评价应该是渐进性的,既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也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试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限于传统的笔试,还可以包括口头答辩、实验课、小组合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黔江区小南海镇中心小学校向吉海[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中心小学校联系电话:邮编:409002] 目前中小学数学学习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还是处于一种学生个体的自然连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互异性,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理等方面都不能很快地得到适应,而导致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脱节。

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的改变致使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中暴露出种种问题,而一些很有潜力的孩子在进入中学学习后也成为了泯灭于众人中的现代“仲永”。

虽然现在中小学在体制上进行了初步的衔接,但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觉得要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努力,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也要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

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架起衔接的桥梁,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渡呢?我认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教育观念的衔接。

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力度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尚未实现高中的普及,因此初中还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办学者较多考虑学习的结果,造成了教学观念的不一致。

但不管怎样,我们始终要坚持: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结成网络的数学知识,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必须严格按规定授完全部教材内容(不管是否考这些内容)。

而且教学时概念必须交待准确,数理必须交待清楚,做到每个判断都有依据,每个推理都有道理。

要在此基础上谈算法。

教学中紧紧依据教材,注意不要增加名词述语及提出不科学的提法。

二、教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所以中小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

如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数学的乘法法则的不同点,仅在于需确定积的符号,而讲解的重点则应放在符号法则上。

又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再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溉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仅侧重于计算,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

初一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

又如对|a|的三种类型的结论背得透熟,而遇到|a-3|一类题的讨论时便会感到茫然。

因此,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式与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

学生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

鉴于这些特点,中小学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

学生对教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现代数学家的贡献、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数学。

三是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诸如抢答竞赛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中学数学,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如在教学数轴概念时,可列举直尺、杆秤、温度计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的天平,讲“浓度配比”时可用颜色不同的水稀释来帮助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等等,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三、学法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是学生一生的事情,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会把这些习惯带到中学、高中以致大学中去。

这些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当然,不良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成为羁绊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习惯的养成要从一年级开始,一直贯穿整个学习的全过程,要靠老师和家长的精心指导、天天训练,切不可半途而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意义不言而语。

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

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处理好预习与探究的关系。

随着探究学习的提倡,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师不希望学生预习的现象。

老师们的疑虑是“学生先学了知识,还有什么可探究的”。

其实,这是对探究学习的错误认识。

在进一步学习数学中,特别是对于中学的课堂教学,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

只要我们教师提高探究的起点,对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即促使探究的深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中学学习打好基础。

同样,作为中学教师,在一堂课中也应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主探究,千万不要让学生机械地接受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所以,中小学教师都要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

训练的方法是,可从布置一些能模仿公式、定理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定理、表达式和变动翻译的题目,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

因此,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携手培养学生学会思考。

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

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一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对答案等。

为此,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而保持和再现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

如何去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呢?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课堂上教会学生记笔记,笔记包括三个方面:(1)记问题,(2)记疑点,(3)记思路和方法。

课后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所学公式、法则意义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作斗争;二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即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技巧性强的题目(如一题多解的题目、变式题等等)收集成册,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所学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老师经常埋怨说,小学老师怎么教的,连个简单的方程都不会解,这种抱怨是因为初中老师不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造成的,总以为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会。

例如小学生解方程仍然是算术法,利用的是(被除数=除数×商,减数=被减数-差…),但这些正是初中数学解方程中移项等步骤的基础。

初中老师要了解一下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从小学生的原有思维方法出发,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不要期望小学生一下就改变了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应进行知识与习惯的嫁接,这也正是新课标改革所倡导的。

小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一下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与标准,为小学生升入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不能各自为政,谁也不管谁,学生是否合格也不管。

尤其是现在的数学体系分成了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从一年级一直贯穿到九年级,涉及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因此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应联手共同夯实好双基,教会孩子将来所需要的与有用的数学,共同做好中小学数学内容上的衔接与过渡。

1.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域,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

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

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2.进行“数”与“式”的过渡。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如何使学生适应?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