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_汤良杰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意义
Ke r s Ta - a l z n ;m a n tt l rcs r e ig;b sn sr cu a v l t n;h g - o d c y wo d : n Lu fu t o e g eo el i u v y n u a i ; tu t r le o u i o ih c n u —
郯 庐 断 裂 带 渤 海 段 的深部 构造 与动 力 学 意 义
宋 国奇
( 中国石化股份 胜利 油田分公 司, 山东 东营 , 2 70 ) 5 0 0
摘
要: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 3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 揭示 了断裂带丰 富的深部结构信息 。这些剖 面显示 , 郯
庐断裂带 已切穿 了整个地壳 , 并且向下延入上地幔 ; 该段 断裂 带在 深部 显示 为陡立的走滑构造 , 浅部为伸展断
层及断 陷盆地所叠加 , 最后又发生过一期明显的逆冲活动 ; 断裂 带的走 滑构造在渤海湾 内继续存在 , 该 指示其
早期 的走滑活动 中向北延人 了渤海 内; 该断裂带内部及其旁侧 , 浅部 的断陷盆地发 育与深部 的高导层 ( 紧 带) 密伴生 , 反映断陷盆地 发生 时在地 壳深部都出现了软弱拆离带 , 也指示 了岩石 圈减 薄 中地壳 内所发生 的深部
o h v l t n t r si g wa v r rn e n t e fu tz n . P e e c ft es r -l tu t r s ft ee ou i , h u t so e p itd o h a l o e r s n e o h ti si s r c u e o n ke p
过程 。
关键词 : 郯庐 断裂带 ; 大地 电磁测深 ;盆地 ; 构造演化 ;高导层 中图分类号 : 5 2 5 P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5 6 (0 7 0—6 30 10 —00 20 ) 60 6-5
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
第30卷 第3期2009年5月石油学报A CT A PETROLEI SINICAV o l.30M ayN o.32009基金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项目(SC 06T J TQL 004)资助。
作者简介:万桂梅,女,1978年12月生,200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含油气盆地分析专业方向研究。
E mail:jw zw gmcup @yahoo com cn文章编号:0253 2697(2009)03 0342 05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万桂梅1,2 汤良杰1,2 周心怀3 余一欣1,2 陈绪云1,2(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452)摘要:为了分析郯庐断裂带对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解释了5条地震剖面,并对其中一条剖面做了平衡恢复。
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在渤东地区表现为3个分支,剖面上发育明显的负花状构造、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断阶构造等,还可见海豚效应现象。
平面上深部走滑断层延伸较远,浅层形成大量的雁列式正断层。
郯庐断裂古近纪主要以伸展活动为主,且以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期伸展活动最强,上新世 第四纪以走滑活动为主。
因此,渤东地区断裂具有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套断层系统: 古近系及其下部的伸展断层系统; 新近系 第四系的走滑断层系统。
郯庐断裂的晚期强烈活动促使了油气的晚期成藏。
关键词:渤东地区;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样式;构造演化中图分类号:T E 111 2 文献标识码:A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Bodong area of Bohai SeaWAN Guimei 1,2 T ANG Liangjie 1,2 ZH OU Xinhuai 3 YU Yix in 1,2 CH EN Xuyun 1,2(1 Basin and Reser voir Resear ch Center ,China Univers ity o f Petro leum,Beij ing 102249,China;2 State K ey L abor ator y o f Petr oleum Res our ce and Pr osp ecting ,China Univ ers ity of Petroleum,Beij ing 102249,China; OOC China L td.T ianj in,T ianj in 300452,China)Abstract :T he T anlu fault zone co ntro l the tectonic char acteristic,tectonic evo lution and hydrocar bo n accumulatio n in Bodong area.T he ex planatio n r esults of fiv e seismic sectio ns show that the T anlu fault has thr ee br anches in t his ar ea.T her e developed the neg a t ive flow er structures and the no rmal faults w ith strike slipping displacement ,ro llover anticline,horst and g raben,r edan,as well as the do lphin effect pheno mena on the tectonic sectio ns.T he st rike slip fault ext ended a long distance in the deep part ,w hile lo ts of en echelo n no rmal faults wer e developed in the shallo w part.T he balanced sect ion analy sis o f the T anlu fault zo ne show ed that the ex tension w as t he main activity in the Paleog ene Per iod and the mo st intense extension w as in the sedimentary per iod of O lig ocene Dongy ing F or mation,w hile the str ike slipped activ ity ex isted mainly fro m the Pliocene to t he Quaternar y.T he faults in the Bodong area had ev ident char 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l delam inat ing defo rmatio n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 wo sets of fault sy stems,including the nor mal fault system in the P aleo gene System and pre Paleog ene System,and the st rike slip fault sy stem in the N eog ene and the Quater nar y.T he late intense tectonic mo vement o f the T anlu fault zone enhanced the late per io d hydrocar bo n accumulation in the Bodong area.Key words :Bodong a rea;Bohai Sea;T anlu fault zo ne;tect onic types;tectonic evo lutio n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强烈构造变形带,南起湖北广济,经庐江、郯城,横穿山东中部与渤海,向北穿过东北地区进入俄罗斯远东地区,总长度约3500km 。
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余一欣;周心怀;徐长贵;吕丁友;魏刚;王桂华【摘要】断裂是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编图成果,对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渤海海域主要发育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局部地区发育反转断裂.在平面上主要呈NE,NW和近EW向展布,其中NE向断裂多属于郯庐走滑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NW向断裂主要与张家口-蓬莱走滑断裂带有关,并与NE向断裂发生了相互剪切作用,共同构成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的共轭剪切破裂系统.近EW向断裂可分为两类:大型近EW向断裂带多构成南部地区凸起和凹陷的分界断裂,经历了早期伸展和晚期走滑作用的叠加,在剖面上多表现为铲式主干正断层和浅层走滑分支断层相组合的似花状特征;浅层密集发育的小型近EW向断裂多是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影响而形成的派生断裂.%Fault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that contro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Bohai Sea waters. Based o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structural mapp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Cenozoic faults in the Bohai Sea waters. In the study area, extensional and strike-slipping faults are the most predominant, and inverted faults are locally distributed. On plane view, most of the faults are of NE-, NW- or EW-trend, and the NE-trending faults mostly belong to the Tanlu strike-slip faut zone. While on sectional view, the faults occur as flower structures. The NW-trending faul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Zhangjiakou-Penglai strike-slip fault zone, and constitute a conjugate shear faults system with the NE-trending faults during the neotectonic stage. The near EW-trending faults can be classifiedinto two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scale. The large-scale EW-trending faults, acting as the boundary faults between the salient and trough in the southern part, experienced the early extensional and late strike-slipping movements. They exhibit quasi-flower structures composed of major listric faults and shallow branching strike-slipping faults on the section. The small-scale EW-trending faults are densely developed in the shallow strata, and they are mostly derivative faults resulted from the strike-slipping mov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7页(P273-279)【关键词】形成机制;伸展断裂;走滑断裂;新生代;渤海海域【作者】余一欣;周心怀;徐长贵;吕丁友;魏刚;王桂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解释中心,陕西西安71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l21.1渤海湾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大陆边缘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主要包括华北平原、下辽河平原和渤海海域等3个地理单元。
-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新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活动
进入中新世,郯庐断裂带由早期的伸展活 动转变为受压逆冲,同时所控制的断陷盆地 因构造反转而受压、抬升、消亡。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早期的断陷沉 积转变为N-Q 时拗陷下的披 盖式沉积,其 间出现区域性 不整合。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左行 平移中旁侧出现了 一系列的左行 平移断裂——郯庐断裂系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郯庐断裂带的 周缘前陆变形 构造
1西侧出现徐淮弧形 逆冲构造; 2东侧出现受郯庐影 响的前陆变形,显示 主动盘变化特征,而 不是后期牵引
徐淮弧形 逆冲-推覆构造
FWSchroeder ‘06
淮南地区 前陆逆冲-推覆构造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桐城老丁两期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桐城程坂 两期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桐城长冲水库两期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No.1 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No.2 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_汤良杰
文章编号:1674-5086(2011)01-0170-07DOI:10.3863/j.issn.1674-5086.2011.01.032中图分类号:TE121;P618文献标识码:A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汤良杰1,2,陈绪云1,2,周心怀3,万桂梅1,2,金文正4,51.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昌平102249;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102249;3.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塘沽300452;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海淀100083;5.“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海淀100083摘要:通过对渤海海域的地震资料及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在该地区的宽度为50km,并分为东支和西支。
以张家口—蓬莱断裂为界,渤海海域的郯庐断裂带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东、西两支断裂的走滑特征非常明显;北段的东支走滑特征明显,而西支走滑特征不明显。
古近纪,北段东支和西支都具有走滑运动,但是由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左旋切割,导致西支走滑受阻而被废弃,因此走滑运动主要集中在东支。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构造解析;渤海海域;走滑陈绪云,汤良杰,周心怀,等.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170 176.引言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走滑断裂带,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不同的学者从郯庐断裂带演化过程[1-5],及其对盆地形成与演化[6]、沉积体系[7]和油气成藏[8-11]的控制作用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很多研究。
在平面展布上,郯庐断裂带表现为明显的分段性,众多学者将其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1-3,12],并将沈阳—渤海作为中段。
郯庐断裂带中段走向为NE10ʎ 20ʎ,北段和南段走向为NE40ʎ 50ʎ,整体呈缓“S”型(图1)。
郯庐断裂带
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断裂带最近一个时期,我们这里被地震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各种小道消息传得是沸沸扬扬!偶也忍不住到网上搜索了有关方面的知识,特发于此,一是让自己和朋友们了解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四光先生预测的也是先生最为担心的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地震带,二是学习些地震防范救护知识,从心理等方面做些准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惶恐。
一、江苏省地震带图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
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
它形成于中元古代。
经历了多期构造。
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
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
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
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
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渤海海域中郯庐深断裂带的结构模型及新生代运动学
渤海海域中郯庐深断裂带的结构模型及新生代运动学渤海海域中的郯庐深断裂带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大断裂带,全长超过800公里,宽度约20到30公里。
该断裂带是渤海海盆和东北地台间的重要构造界线,对区域的地质构造和沉积岩相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郯庐深断裂带主要由北部和南部构成,北部从山东博兴潼阳至渤海湾,南部由邹城至河北唐山之间逐渐衰减,向西转向。
该断裂带强烈影响渤海海盆北部地区的地质结构变形,对花岗岩、沉积岩、构造岩等地质体进行了强烈的变形和剪切。
该断裂带的结构模型是复杂的。
在该区域,分布着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多条次级断裂带,同时南北向的断裂带较少。
整个地区所表现出来的是由剪前与剪后共同作用的构造形态,出现了形态特征复杂的“一盆多斗”结构。
整个区域的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南部和北部分别为42-46km和40-42km。
新生代运动学研究表明,郯庐深断裂带从早古生代开始就已经存在,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四次运动。
众多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在三叠纪中期至晚期发展迅速,新生代也经历了至少两次主要的左行走滑运动。
郯庐深断裂带在晚中生代后期可能经历了强烈的右行走滑运动。
在二叠纪中期之前,郯庐深断裂带因地壳形变较小而未显现,但从三叠纪至新生代,因地壳大规模隆升、卸载的影响,断裂带加速发育,成为渤海海域中一个显著的构造单位。
在区域构造分析中,郯庐深断裂带不仅是渤海海盆与东北地台之间的重要构造界线,还是区间构造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区域的沉积、成矿作用、油气地质及山西群岩相演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该断裂带的综合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渤海海域的构造变化,同时更好地推断区域的地球动力学演化。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与沂沭断裂带衔接关系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与沂沭断裂带衔接关系徐盛林;张交东;周新桂;丁伟翠;李冰;毕彩芹;王玉芳;任凤楼;黄松【摘要】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和地震剖面,解析了潍北凹陷的多条断裂,并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研究渤海段中生代断裂活动及其与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关系.研究认为这些断裂可能属于不同的断裂体系.在潍北凹陷解析出的郯西(Fa)和郯东(Fb)两条断裂为古近纪正断裂系,呈现上陡下缓的勺状形态,消失在中地壳,切割部位较浅,主要控制新生界沉积.新生代正断裂系下部发育有6条显著的中生代断裂(F1-F6),为中生代伸展断裂系,其中东(F6)、西(F1)两条断裂的断裂面整体近直立,切穿深部的下地壳,并向下继续延伸,与中间4条断裂共同控制中生界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延拓等资料,推断其向南分别与沂沭断裂带西支鄌部—葛沟断裂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相衔接,向北伸入渤海湾盆地深部,并对浅部古近纪正断裂系的形成演化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6(022)001【总页数】10页(P56-65)【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沂沭断裂带;中生代;断裂体系;构造关系【作者】徐盛林;张交东;周新桂;丁伟翠;李冰;毕彩芹;王玉芳;任凤楼;黄松【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乃至亚洲东部的一条巨型断裂带,自1957年通过航磁异常发现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者的研究热点。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第30卷 第4期O I L &G AS GE OLOGY 2009年8月 收稿日期:2009-05-05。
第一作者简介:万桂梅(1978—),女,博士研究生,石油地质和含油气盆地分析。
基金项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项目(SC06TJ -T QL -004)。
文章编号:0253-9985(2009)04-0450-05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万桂梅1,2,周东红3,汤良杰1,2[1.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3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摘要:在渤海海域,靠近郯庐断裂带的渤南和辽东湾探区的油气较富集,而远离郯庐断裂带的渤西探区油气相对较贫,油气藏主要围绕郯庐断裂带分布,这些都说明了郯庐断裂带附近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平衡剖面分析表明,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主要表现为古近纪伸展、新近纪走滑的构造特征,古近纪伸展活动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并促进烃源岩的快速演化;新近纪的强烈走滑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圈闭,并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及晚期成藏。
渤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乐观,只是现今的探明程度较低。
关键词:构造演化;油气成藏;郯庐断裂带;渤海海域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Con trol of the Tan 2L u fault zone on hydrocarbon accum ul a ti oni n the Boha i Sea wa tersW ang Gui m ei 1,2,Zhou Donghong 1,2,Tang L iangjie3(1.Research Center for B asin and Reservoir ,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 ,B eijing 102249,China;2.S 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Prospecting,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 ,B eijing 102249,China;OOC Tianjin Co m pany,Tianjin 300452,China )Abstract:I n the Bohai Sea waters,near the Tan 2Lu fault z one,the Bonan and L iaodong Bay exp l orati on area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hydr ocarbons .W hile apart fr om the Tan 2Lu fault z one,the Boxi exp l orati on area has less oil and gas .I n additi on,the existing discoveries are all distributed surr ounding the Tan 2Lu fault z one .Fr om the above 2menti oned facts,we can conclude that,near the Tan 2Lu fault z one,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for hydr ocarbon ex p l o 2rati on .Balanced 2cr oss secti ons sho w that the Tan 2Lu fault z one of the Bohai Sea area shows tect onic features of ex 2tensi on in the Paleogene and strike 2sli p in the Neogene .The Paleogene extensi onal activities contr olled the devel 2opment of hydr ocarbon kitchens and p r omoted the fast maturati on of s ource r ocks .Later,the Neo 2gene strike 2sli p activities shaped many structural trap s and hel ped the hydr ocarbon m igrati on and late accu mulati on .The Bohai Sea waters show great potential for hydr ocarbon exp l orati on,while t o date,only a s mall a mount of the t otal res ources have been p r oved .Key words:tect onic ev oluti on;hydr ocarbon accu mulati on;Tan 2Lu fault z one;Bohai Sea waters 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油气极为富集的巨型构造带,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产地。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差异构造变形与油气聚集
关键词:分段性;差异变形;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 带 ;渤 海海 域 郯 庐 断裂 带 是 一 条 位 于我 国 东部 地 区 的 大 规
模 走滑 断裂 带 ,对 渤海湾 盆地 的形 成 演化和 油 气聚 集 成藏 都产 生 了重要 影 响。近 年采 集 的高质 量三 维 地 震数 据显 示 ,渤海 地 区郯庐 断裂 带 的构造 变 形存 在 明显 的南 北分 段 、 东西 分带 的差 异性 。自北 向南 , 可 将郯 庐 断裂 带划分 为 3大 段 , 即辽 东湾段 ( 北段) 、
即南部 压扭 段和 北部 凸起 段 ,其 中北 部 凸起 段还 可
断裂 呈 明显 的 “ S ”型弯 曲 ,旁侧 的圈闭规模 较大 , 浅 层 发 育 一 些 呈 雁 列 式展 布 的次 级 断 裂 。在剖 面 上 ,这 两 条边 界走滑 断裂 都是 近直 立发 育 ,但花 状 构造 特征 不 明显 ,辽东 凸起 由单 一 的断块体 组成 。 渤 中 段 的 郯 庐 断 裂 带 主 要 由渤 东 低 凸起 东侧
渤 中段 ( 中段 )和 渤 南段 ( 南段 ) ,各 大 段 内还 可
东 凸起 的东 、西边 界 。辽 中 1 号 断裂在 平 面上 比较
平直 ,旁侧 次级 断裂 发育 ,而辽 东 1号断裂 弯 曲展 布 。在 剖 面上 ,这两条 断裂 形态 都较 简单 。此段 内 的辽东 凸起地 层剥 蚀严 重 ,并 由两个 断块体 复合 而 成 ,其 中西侧 断块体 的形 态基 本保 持不变 ,而 东侧 的 断块体 规模 向北 逐渐变 小 ,断块体 的旋转 作用 并 造 成 地层 的强 烈掀 斜 。隐伏 凸起段位 于 L D6 — 2油 田 和 J X1 . 1油 田之 间 ,辽东 凸起呈 隐伏状 态 。辽 中 1 号 断裂表 现 出 明显 的走滑 断裂特征 ,发育平 面上 的
渤海中部郯庐断裂带的近期活动与渤海新近纪新生断裂
渤海中部郯庐断裂带的近期活动与渤海新近纪新生断裂
高祥林
【期刊名称】《地质科学》
【年(卷),期】2006(41)2
【摘要】渤海中部的郯庐断裂带在平面上表现为不连续的几条北北东走向断层,地震反射剖面和钻探资料显示断层两侧沉积厚度的巨大差异,表明新近纪以来它们是在沉降运动背景下活动的具有大幅度倾滑位移的正断层,构成渤海盆地内凹陷与凸起的边界。
这些断层在剖面上有一定弯曲和倾斜,向下延伸深度不超过10-
12km。
在此深度以上的地壳浅部,没有水平方向位移以及其它直接变形证据表明郯庐断裂带有走滑运动分量。
从地震机制解得到的走滑断层运动反映渤海地区地壳深部的变形及相应的构造应力状态,与浅部残留的伸展构造应力同时存在。
根据断裂力学分析,认为中新世末以来渤海浅层新近系内出现的大量近东西向小断裂可能是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与郯庐断裂带或其它基底老断裂没有继承性或派生的成因关系。
【总页数】10页(P355-364)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新生断裂;正断层;渤海中部
【作者】高祥林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
【相关文献】
1.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断裂活动差异性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 [J], 宗奕;邹华耀;滕长宇
2.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第四纪活动规律探讨 [J], 胡惟;朱光;宋利宏;严乐佳;刘备
3.郯庐断裂带的断裂活动对渤海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 [J], 李桂群;李学伦
4.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活动方式与演化规律——以青东凹陷为例 [J], 詹润;朱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活动方式与演化规律——以青东凹陷为例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活动方式与演化规律——以青东凹陷为例詹润;朱光【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12(47)4【摘要】青东凹陷东边界为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内西支断裂所在,平面上由4条北北东向断裂呈左阶雁列式排列,剖面上以上盘下降为主,局部具有张扭性和压扭性花状构造现象。
青东凹陷东界上的郯庐断裂新生代经历了古近纪右行平移正断层活动、古近纪末盆地挤压反转中的逆右行平移、新近纪的弱拉张活动和第四纪以来的逆右行平移4个演化阶段。
古近纪断陷期,先存的郯庐断裂带由于具有较低的强度,在南北向伸展应力场作用下复活并表现为具有右行平移分量的斜向拉张活动,在浅部新生4条左阶雁列式断层,并与盆地内北西向基底断裂系统和东西向新生正断层共同控制了古近系的沉积格局。
古近纪末发生了盆地反转,结束了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在北东东—南西西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郯庐断裂表现为逆右行平移活动。
新近纪坳陷阶段,盆地内构造活动较弱,主要受控于岩石圈热沉降作用,但郯庐断裂仍具有较弱的伸展活动。
第四纪以来,郯庐断裂再次转变为逆右行平移活动。
【总页数】21页(P1130-1150)【关键词】青东凹陷;新生代;郯庐断裂;活动方式;构造演化;右行平移【作者】詹润;朱光【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渤海海域中郯庐深断裂带的结构模型及新生代运动学 [J], 漆家福;周心怀;王谦身2.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第四纪活动规律探讨 [J], 胡惟;朱光;宋利宏;严乐佳;刘备3.郯庐断裂带的断裂活动对渤海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 [J], 李桂群;李学伦4.合肥盆地东部中-新生代的演化及其对郯庐断裂带活动的响应 [J], 刘国生;朱光;牛漫兰;宋传中;王道轩5.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 [J], 万桂梅;汤良杰;周心怀;余一欣;陈绪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断裂活动差异性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断裂活动差异性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宗奕;邹华耀;滕长宇【摘要】采用断裂活动速率方法对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主干断裂活动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活动差异性对该地区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渤中段南部和莱州湾段主干断裂晚期活动性较强(>20 m/Ma),晚期较强烈的主干断裂活动为油气晚期充注提供了垂向运移的条件,围绕主干断裂分布了一系列新近系油田;而辽东湾段主干断裂晚期活动速率较低(<20 m/Ma),不利于油气从古近系烃源岩向上发生垂向运移,因而在新近系尚未有大中型油田发现.【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0(022)004【总页数】4页(P237-239,242)【关键词】郯庐断裂渤海段;断裂活动速率;差异性;新近系;油气成藏【作者】宗奕;邹华耀;滕长宇【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巨大的北北东走向构造变形带,南起湖北广济,向北经庐江、郯城并穿过渤海延伸至东北地区,我国境内总长度约2 400 km。
郯庐断裂在平面展布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由南至北可划分为3段,即苏皖段、山东段(又称沂沭断裂带)和沈阳-渤海段(又称营潍断裂带)[1]。
郯庐断裂是一个大规模的走滑断裂系统,具有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横亘渤海海域东部,对渤海湾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2]。
根据断裂带不同地段的发育、发展和活动形式上的差异,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又可划分为辽东湾段、渤中段和莱州湾段[3]。
前人对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不同单元的差异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构造样式和成因机制的分析,进而得出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4-9],而笔者则采用断裂活动速率方法对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不同单元的断裂活动差异性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揭示该地区新近系油藏差异分布的原因。
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
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
渤海海域是中国东海岸线的一部分,辽东带中南部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在这里也尤为显著。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长、最活跃、最显著的断裂系统之一,起点在山东省的郓城,绵延数百公里,向东北伸出海域,直至与北部隆起的中山山系相连。
由于断裂活动,渤海海域底部的沉积物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是分布,因为沉积物质受到断裂的影响,在断裂区域内分布不均匀,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变浅的规律。
断裂较为活跃的区域,海底会呈现出跷跷板状,即海底地形高低反复起伏。
其次是沉积物质的类型。
由于地壳活动的不断影响,断裂带内的沉积物质通常是杂乱无章的。
岩溶、碎屑、碳酸盐、微化石等多种沉积物质混合在一起,造成了比较混乱的地质图像。
不同类型的沉积物质通过时间的演化,造就了渤海海域多样化的地质景观。
最后就是在沉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变化对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
比如断裂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也会呈现出多样性。
而在断裂附近的海底中央低洼区,是沉积物质聚集和分布的“洼地”,在这些区域沉积速率较快,沉积物厚度较大,常常成为构造沉积研究的重点。
综上所述,辽东带中南部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十分显著。
这种断裂活动对海域底部的沉积物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得渤海海域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和特征。
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地质构造演化和海洋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郯庐断裂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
郯庐断裂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万桂梅;汤良杰;金文正;余一欣【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09(055)002【摘要】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强烈构造变形带,影响范围巨大,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演化,且各时期的断裂活动性质不同,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若干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各自对郯庐断裂带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了更好地认识郯庐断裂带的研究进展,整理分析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对其展布特征、构造样式、深部地质背景、形成演化、形成模式等方面做了总结,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总页数】9页(P251-259)【作者】万桂梅;汤良杰;金文正;余一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线粒体DNA异质性在法医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J], 张伟娟;侯一平;徐洁杰;周雪平;贾振军;吴谨;李英碧2.郯庐断裂带(安徽部分)的研究进展--“九五”区调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专题总结 [J], 侯明金;王永敏3.丹玉系列大豆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探讨 [J], 贾淑村;刘永涛;何波;苗雨佳4.郯庐断裂带的南延问题探讨 [J], 邓平;舒良树;杨明桂;郭英杰;余心起5.郯庐断裂带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J], 梁光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郯庐断裂带(doc)
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断裂带最近一个时期,我们这里被地震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各种小道消息传得是沸沸扬扬!偶也忍不住到网上搜索了有关方面的知识,特发于此,一是让自己和朋友们了解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四光先生预测的也是先生最为担心的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地震带,二是学习些地震防范救护知识,从心理等方面做些准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惶恐。
一、江苏省地震带图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
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
它形成于中元古代。
经历了多期构造。
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
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
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
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
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带总结
《胜利油田—郯庐断裂带演化书》郯庐断裂带平面分布特征与深部结构根据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地学断面以及出露地表岩层的地质时代分析,郯庐断裂带东西两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块,其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别,尤其表现在中下地壳内的低速层及其厚度变化上。
在郯庐断裂带范围内,中地壳下部和下地壳加厚,包括莫霍面有挠曲隆起,且隆起高点偏向西侧。
在60-80km上地幔内有低阻层分布,断裂带内中下地壳内发育低速异常体,是上地幔内物质沿着断裂带向上侵入的结果,并伴随有侧向蠕动。
中地壳内塑性软弱层(壳内低速层),其顶部为有利于水平错动的自由滑动面。
但断裂带东西两侧中地壳内低速层深度也不一致,推测断裂带两侧水平错动的深度也不相同。
综合深部地球物理的分析表明,郯庐断裂带是地壳横向不均一性的最显著部位,四条地学断面描述和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要看懂文字说明及专业术语。
总结好“郯庐断裂带深部结构特征与平面展布特征”郯庐断裂带的演化1、郯庐断裂带的起源三类主流观点:变形变质岩石中新生矿物组合是温度的良好指示。
绿片岩相温度范围为300-500℃,低绿片岩相形成低于400°,中绿片岩相为400-450°,新生黑云母矿物出现也指示高于400°的中绿片岩相。
矿物变形与温度之间关系:石英塑性变形出现在280-300℃,首先表现为GBM型动态重结晶,大于400℃时出现SR型重结晶,并呈现GBM和SR型动态重结晶石英共存的现象,其温度范围为400-700℃。
在更高的温度下又表现为快速的SR型重结晶。
在天然岩石变形下,长石呈现为显微破裂,在400-500℃长石变形主要表现为塑性变长、波状消光及形成亚颗粒和核幔构造,在500℃以上,长石的动态重结晶占优势。
500℃时,是绿片岩相与角闪岩相转变边界,开始出现塑性变形与动态重结晶,500-650℃为GBM型重结晶,而大于650℃为SR型为主的重结晶。
在矿物变形方式上,500-600℃动态重结晶长石颗粒表现为多边形特征(主要为新晶粒的成核与生长)。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1 7l
主要断 裂名称 : 】 辽西 l号, 2 辽西 2号, 3 辽西 3号, 4 辽西 4号 ,5 辽中 l号 , 6 辽 中 2号 ,7 辽 东 l号 ,8 辽 东 2号 , F: F: F: F: F: F: F: F: F: q秦南 l号, 旅大 2号, 旅 大 l , 1: 中 1号 , l: F F 号 F2 渤 F3 渤东 3号, l: F4 渤东 1号 , l: 东 2号, 石 臼坨 2号 , 石 臼 F5 渤 F F 坨 3号 , l: F8 石南断裂 , 庙 西 l号 ,2 : F F0 庙西 2号 ,2 : F l莱州东支 3号 ,2 : F2 莱州东支 2号, 2: F3 莱州东支 l , : 号 F 莱州西支 1号 ,
口一 蓬莱断裂左旋切割 , 导致 西支走 滑受阻而被废 弃, 因此走滑运动主要集 中在 东支。
关键 词 :郯庐断裂带; 张家 口一 蓬莱断裂带 ; 构造 解析 ; 渤海海域 ; 滑 走
陈绪云 , 汤良杰 , 周心怀 , 渤海海域郯庐 断裂带构造解析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然科学版 , 1 , ( ) 10 16 等. J. 自 2 13 1 : ~ 7 . 0 3 7
化 、 沉积体系 和油气成藏 的控制作用等不 体位置没有定论 , 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 同角度进行 了很 多研究 。在平 面展 布上 , 郯庐 断裂 带表现为明显的分段性 , 众多学者将其分为南段 、 1 营潍断裂带的展布 特征 中 段和北段¨ , 'J并将沈 阳一渤 海作 为中段。郯 庐
郯庐断裂带 位 于 渤海 和辽 河 平原 的部分 称 为 营 断裂带为界分 南北两段 , 基本 由辫 状交 织 的 2条 北段 南段 潍断裂带( 又称营口一潍坊断裂带)其北端在沈阳附 断裂组成 , 为并列 的东 西两 支组成 。笔 者认 为 营 , 近与密 山一 抚顺 断裂带及依 兰一 伊 通断 裂带 相接 , 向 潍断裂带 以张 家 口一 蓬 莱 断裂 为界 可 分 为南 段 和北 北段 它 南经营口、 辽东湾 、 渤海东部和莱州湾一直延伸到山 段 , 又可细 分 为辽 东 湾亚 段 和渤 中亚 段 , 们 的 东 潍坊附近 , 沭断裂带 东支 昌 邑一 大店 断裂及 西 构造特 征及其演化过程 与前人 的研 究结果有所 不 同。 同沂
郯庐断裂渤南段各分支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郯庐断裂渤南段各分支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作用
肖述光;韦阿娟;王粤川;赵志平;吴庆勋
【期刊名称】《地质科学》
【年(卷),期】2017(52)2
【摘要】通过对郯庐断裂渤南段3个分支几何构造样式、断裂活动速率和伸展量、优势伸展方向等运动学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与之对应的斜向伸展-弱走滑改造、斜向伸展-强走滑叠加、持续强走滑拉分3种构造成因类型,并阐明了不同成因演化模式对圈闭形成、储层发育和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各分支构造一成藏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渤海南部海域处于地幔隆升导致的南北向引张和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形成的北东向右旋剪切双重应力场中,郯庐断裂的3个分支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但各个时期局部应力场的不同导
致了它们构造特征的差异,进而影响和控制了各分支在油气聚集时期、层位、规模等方面的成藏差异性。
【总页数】15页(P375-389)
【作者】肖述光;韦阿娟;王粤川;赵志平;吴庆勋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TE121
【相关文献】
1.郯庐断裂在渤中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2.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新构造运动期断层活动与油气运聚
3.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4.渤中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5.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潍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分布特征。龚再升 等[10]以大连—秦皇岛、张家口—蓬莱 2 条 NWW 向断 裂为界,可将营潍断裂带分为辽东湾、渤中和莱州湾 等 3 段。王国纯[13]认为郯庐断裂在渤海的部分可分 为北段雁行式单支和南段近平行的多支。徐杰等[14] 认为营潍断裂带大致以 NWW 走向的张家口—蓬莱 断裂带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基本由辫状交织的 2 条 断裂组成,南段为并列的东西两支组成。笔者认为营 潍断裂带以张家口—蓬莱断裂为界可分为南段和北 段,北段又可细分为辽东湾亚段和渤中亚段,它们的 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洪作民等认为营潍断裂带西支断裂经过辽河西
部凹陷[16 - 17]。马宝军等和童亨茂等通过三维地震资 料进行构造解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证明辽河盆地西部 凹陷存在大型走滑断裂[18 - 19]。可见在辽河盆地,营 潍断裂带的东西两支分别分布在辽河东部凹陷与辽 河西部凹陷,宽度约为 50 km。前文已论述了营潍断 裂带在渤南地区宽度约 50 km,也分为东西两支。故 笔者认为营潍断裂带在它们两者之间的辽东湾地区 和渤中地区也分为东西两支,宽度保持不变。下面利 用地震资料分别对辽东湾亚段和渤中亚段进行论述。
摘 要: 通过对渤海海域的地震资料及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在该地区的宽度为 50 km,并分为东 支和西支。以张家口—蓬莱断裂为界,渤海海域的郯庐断裂带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东、西两支断裂的走滑特征非常 明显; 北段的东支走滑特征明显,而西支走滑特征不明显。古近纪,北段东支和西支都具有走滑运动,但是由于张家 口—蓬莱断裂左旋切割,导致西支走滑受阻而被废弃,因此走滑运动主要集中在东支。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 构造解析; 渤海海域; 走滑
支为地堑结构,西支为地垒结构( 图 2) 。东支在渤 南凸起的东南部表现为一条 NNE 向的构造破碎带, 断裂带内挤压、扭动及压扭现象共生,地层揉皱,盖 层及基底 都 有 拖 曳 现 象[8]。 由 于 营 潍 断 裂 带 南 段 的构造特征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笔者对此不再进 行赘述。
172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昌平 102249; 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昌平 102249; 3.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塘沽 300452; 4.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能源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3; 5.“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北京 海淀 100083
文章编号: 1674 - 5086( 2011) 01 - 0170 - 07 中图分类号: TE121; P618
DOI: 10. 3863 / j. issn. 1674 - 5086. 2011. 01. 032 文献标识码: A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汤良杰1,2 ,陈绪云1,2 ,周心怀3 ,万桂梅1,2 ,金文正4,5
徐杰等[14]认 为 辽 西 凹 陷 中 的 大 断 裂 于 秦 皇 岛 南边远离营潍断裂带而转向南西延伸,从而否认营 潍断裂带通过辽河西部凹陷及辽西凹陷。但是通过 对秦南地区地震剖面解释,发现主断裂秦南 1 号并 没有向西南方向转移,而向西南方向转移的是营潍
图 5 秦南 1 号断裂右行走滑运动立体模式图 ( 位置见图 1 中 B 框)
( 1) 辽东湾亚段 营潍断裂带辽东湾亚段西支断裂有辽西 1 号、 秦南 1 号和辽西 2 号,东支断裂有辽中 1 号中段、辽 中 2 号、辽东 2 号、辽东 1 号( 图 1) 。在图 3 的地震
图 3 地震解释剖面( 剖面位置见图 1)
Fig. 3 Explained seismic profiles of Line a,Line b and Line c( See Fig. 1 for the location of line)
陈绪云,汤良杰,周心怀,等.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3( 1) : 170 ~ 176.
引言
郯庐断裂 带 是 中 国 东 部 的 一 条 巨 型 走 滑 断 裂 带,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从 郯庐断 裂 带 演 化 过 程[1 - 5],及 其 对 盆 地 形 成 与 演 化[6]、沉积体系[7]和油气成藏[8 - 11]的控制作用等不 同角度进行了很多研究。在平面展布上,郯庐断裂 带表现为明显的分段性,众多学者将其分为南段、中 段和北段[1 - 3,12],并 将 沈 阳—渤 海 作 为 中 段。郯 庐 断裂带中段走向为 NE10° ~ 20°,北段和南段走向为 NE40° ~ 50°,整体呈缓“S”型( 图 1) 。郯庐断裂带 南段在山东、江苏和安徽出露好,研究程度较高。而 沈阳—渤海段隐伏于海区和平原之下,加之其新生 代活动的构造形迹被渤海湾盆地的伸展构造叠加与 改造,故对其认识程度相对较低。
图 1 渤海湾地区主要断裂分布图
Fig. 1 Main faults in Bohai Sea
1. 1 南段 在渤南地区,营潍断裂带南段展布清楚,走向为
NE20° ~ 30°,长约 200 km,宽约 50 km,可分为东支 和西支,其中东支包括莱州东支 1 号与莱州东支 2 号,西支包括莱州西支 1 号与莱州西支 2 号( 图 1) 。 南段的东支和西支在渤南低凸起表现非常清晰,东
断裂派生出的一条次级断裂,此次级断裂受东西向 断裂影响,因此它的发育规模较大,从而影响对此处 营潍断裂的认识。在秦南地区( 图 1 中 B 框) ,秦南 1 号断裂及其派生出来的次级断裂组合成“入”字形 构造,多个“入 ”字 形 构 造 又 组 合 成 羽 状 构 造,盆 地 边界受这些次级断裂分布及组合形态的控制,这是 走滑构造在平面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在剖面上( 图 3c) 秦南 1 号断裂也表现为走滑断裂。立体模式图 ( 图 5) 反映出秦南 1 号断裂右旋走滑派生出次级正 断层,盆地以正断层为边界,长轴与主干走滑断层斜 交,这些特征符合徐嘉炜[21]定义的雁列张性盆地的 基本特点,可见营潍断裂带不仅在辽河东部凹陷与 辽东凹陷中有分布,而且在辽河西部凹陷及辽西凹 陷中也有分布。
Fig. 5 Model of dextral strike slipping of Qinnan 1 Fault ( See Block B In Fig. 1 for the location)
( 2) 渤中亚段 营潍断裂带渤中亚段主要分为东、西两支,东支 断裂主要为渤东低凸起附近的辽中 1 号南段、渤中 1 号、渤东 1 号和渤东 3 号等断裂( 图 1) ,也就是大 多数 学 者 认 为 的 通 过 渤 中 凹 陷 的 营 潍 断 裂 带[13 - 14,16]。通过对 d、e 测线地震剖面的解释,认为 它们的走滑特征明显,发育花状构造和半花状构造 ( 图 6a、b) 。西支断裂主要为石臼坨 2 号断裂,走滑 特征也比 较 明 显,发 育 花 状 构 造 和 双 层 花 状 构 造 ( 图 6a、b) 。渤中亚段也表现为东支和西支,其中东 支走滑滑动特征强烈,而西支走滑特征较弱,宽度也 为 50 km 左右。辽东湾亚段与渤中亚段的构造差异 性主要表现在渤中亚段在走滑运动上叠加了更强烈 的伸展运动,新近系埋深可达 11 km。
郯庐断裂带位于渤海和辽河平原的部分称为营 潍断裂带( 又称营口—潍坊断裂带) ,其北端在沈阳附 近与密山—抚顺断裂带及依兰—伊通断裂带相接,向 南经营口、辽东湾、渤海东部和莱州湾一直延伸到山 东潍坊附近,同沂沭断裂带东支昌邑—大店断裂及西
支鄌郚—葛沟断裂相连,总体为 NNE 向展布,全长约 600 km。渤海海域的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构造活动 最为强烈,其沿线分布有中强地震区域。前人对该区 域断裂带的构造样式、运动学过程以及动力学机制进 行了研究,但是由于断裂带不连续,关于断裂带的具 体位置没有定论,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
* 收稿日期: 2010 - 03 - 20 数字出版日期: 作者简介: 汤良杰( 1957 - ) ,男( 汉族) ,安徽泾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Biblioteka 盆地分析方面研究。第1 期
陈绪云,等: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171
主要断裂名称: F1 : 辽西 1 号,F2 : 辽西 2 号,F3 : 辽西 3 号,F4 : 辽西 4 号,F5 : 辽中 1 号,F6 : 辽中 2 号,F7 : 辽东 1 号,F8 : 辽东 2 号, F9 : 秦南 1 号,F10 : 旅大 2 号,F11 : 旅大 1 号,F12 : 渤中 1 号,F13 : 渤东 3 号,F14 : 渤东 1 号,F15 : 渤东 2 号,F16 : 石臼坨 2 号,F17 : 石臼 坨 3 号,F18 : 石南断裂,F19 : 庙西 1 号,F20 : 庙西 2 号,F21 : 莱州东支 3 号,F22 : 莱州东支 2 号,F23 : 莱州东支 1 号,F24 : 莱州西支 1 号, F25 : 莱州西支 2 号,F26 : 黄北断裂,F27 : 渤南断裂,F28 : 莱北断裂,F29 : 青东 1 号,F30 : 垦东断裂。
2011 年
图 2 f 测线地质解释剖面图( 据曹忠祥,2008)
Fig. 2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 of Line f( After Cao,2008)
1. 2 北段 在辽东湾地区和渤中地区,大多数研究者[13 - 15]
认为郯庐断裂带仅分布在狭长的渤东低凸起及辽东 凸起周围,宽度仅 10 km。但是海磁资料表明,自莱 州湾至辽东湾,分布着一条 NNE 向的高磁力异常 带,宽 50 km 左右,与鲁中沂沭断裂带上的狭长急剧 变化的正 磁 异 常 带 十 分 相 似[1]。 可 见 郯 庐 断 裂 带 在渤海海域的宽度约 50 km,与其在陆上部分的宽 度保持一致,不管它在地下表现为几支,其宽度不会 急剧变窄。郯庐断裂带在山东段分为东西两支,在 沈阳附近也分为东西两支,可见郯庐断裂带在渤海 海域也表现为东西两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