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 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明白吸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食物的消化过程。

2.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难点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食物模型、消化器官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及消化系统的组成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消化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2. 介绍消化道各器官的功能,如口腔、胃、小肠等。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食物消化过程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消化过程。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食物的消化过程。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 介绍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及消化器官的功能。

四、小组合作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分析食物消化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消化过程。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掌握食物的吸收过程。

(3)理解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

2. 能力目标:(1)能够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2)能够解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能够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关爱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

(2)食物的吸收过程。

(3)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2.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生理机制。

(2)营养物质在身体内的代谢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营养物质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食物消化、吸收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图片和视频。

(2)实物模型:展示消化系统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互动环节:设置问题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食物是如何被身体消化吸收的吗?”2. 讲解:(1)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口腔、胃、小肠等环节。

(2)讲解食物的吸收过程,重点介绍小肠的吸收功能。

(3)讲解营养物质的作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3. 案例分析:(1)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消化、吸收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4. 互动环节:(1)设置问题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互相交流学习。

五、作业布置1. 绘制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健康饮食习惯的短文。

3. 观察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分析其合理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消化和吸收Ⅰ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

2.相关的实验准备。

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4.课时分配2课时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1.1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1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2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媒体演示课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参考方案。

2.3制定并实施计划2.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提出改进意见。

2.5表达交流、2.6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

概括出消化的概念。

四、消化的全过程3.1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

思考、回答问题。

3.2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防治。

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3.3演示课本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消化与吸收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3.强调消化与吸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方面。
1.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实验探究。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方面的认知,进行科学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4.鼓励学生相互分享作业成果,开展互评、互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5.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他们对生物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这一章节时,大部分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详细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可能仍感陌生。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方面已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3. 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食物消化吸收的详细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消化系统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及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消化系统模型或图片。

3. 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胰腺。

2. 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如口腔的咀嚼、胃的消化、小肠的吸收等。

3. 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七、课堂活动:1. 观看消化系统动画,了解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小组讨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1. 绘制消化系统图,标注各器官名称。

2. 总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消化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不良饮食习惯的认知和改正意愿。

十、测试与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消化系统知识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十一、拓展活动:1. 参观医院消化科,直观了解消化系统疾病。

2. 开展“健康饮食”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饮食健康意识。

十二、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第二课时:讲解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3. 第三课时: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测试。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第一篇: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根据消化系统图,能说出食物消化的过程。

3、能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及胆汁对脂肪的作用,得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初步消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种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学习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学习内容及方法:1、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理解并交流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

3、消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口腔中的物理消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化学消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蛋白质在__________内在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消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6、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其内部含有的消化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8、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03 2.2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03  2.2消化和吸收

消化和吸收课时目标1.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

2.观察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认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观察哺乳动物的小肠和大肠,明确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学习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学习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课时活动设计由教材第26 页“想一想,议一议”引发学生思考:吃饭应细嚼慢咽的道理。

设计意图:由生活现象导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入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1.亲身体验:吃馒头时,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哪种咀嚼方式会感到馒头是甜的?2.实验分析:(1)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物质?答:牙齿、舌、唾液。

(2)这些结构和物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答:牙齿可以咀嚼,舌可以搅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

(3)如何在体外模拟这些结构和物质的作用?如何模拟人的口腔温度?如何检测淀粉的存在?答:通过用馒头块和馒头碎屑对比,模拟牙齿的咀嚼;玻璃棒的搅拌模拟舌的搅拌;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模拟人的口腔温度。

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存在,淀粉遇碘变蓝。

3.制定计划:学生参考教材第27页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4.讨论和完善方案:学生分享自己的计划,并说明实验变量,预测实验结果。

全班共同完善方案,并思考:①用多大的馒头做实验合适?②怎样才能既方便又快速地获得大量的唾液?③实验装置在37 ℃的温水中保持多长时间后再滴加碘液合适?答:①用细细地切碎的馒头碎屑和较大的馒头块。

②取唾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口中含一块消毒棉絮,取出后用镊子将吸收的唾液挤压到试管中;二是喝一些水使口腔保持湿润,口腔微张,舌顶上腭,想象酸的食物,使唾液自然流出,收集在干净的杯子中。

③5~10分钟后再滴加碘液。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操作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6.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7.思考讨论: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答: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掌握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

学会使用图表和模型来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教学准备:教材或教辅材料。

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图表或模型。

实验材料和器材(如面包、牛奶、盐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

2.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讲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面包在盐酸中的消化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4. 知识巩固:提供图表或模型,让学生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巩固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总结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一张食物消化过程的简图,标注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写一篇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解释。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消化器官的角色,向其他同学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2. 安排一次小组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编写宣传册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 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 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消化系统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 设置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引发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兴趣。

2. 讲授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及它们的功能。

3. 食物的消化过程: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让学生明白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

4.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使学生了解人体如何吸收营养物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医院,实地观察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重视。

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教学反思

01教学目标与要求Chapter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培养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2教材内容与分析Chapter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01各器官的功能02消化腺的作用03食物在消化道内变化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液的作用吸收方式营养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等方式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吸收部位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其表面积大、绒毛多、血管丰富等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途径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直接吸收入血,而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则通过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和方式教材特色及创新点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实验探究拓展知识视野03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拓展思维空间03020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实验探究法实施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践分析实验结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播放视频制作课件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人体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互动教学1 2 3分组合作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04课堂活动设计Chapter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如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去哪里了?它们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讲解示范,引导思考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重点介绍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消化作用。

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旅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消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以及消化不良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

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

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

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作用。

3. 理解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和吸收的。

4. 能够描述消化过程的主要步骤。

教学重点: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作用。

2. 掌握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课件。

2. 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

3. 实验材料(可选择食物模拟消化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型或图片,介绍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功能。

2. 讲解每个器官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

三、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实验展示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2. 引导学生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是如何被分解和吸收的。

四、消化过程的主要步骤(10分钟)1. 讲解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混合唾液的作用。

2. 说明食物在胃里被胃液消化的过程。

3. 强调食物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胆汁分解并被吸收的步骤。

五、小结与复习(5分钟)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消化与吸收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如整理消化与吸收过程的知识点或完成相关习题。

以上是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能够解释消化酶的作用。

(3)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酶的作用。

(3)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2.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酶的作用。

(2)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利用图表、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的消化过程。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人体需要营养物质。

(2)提问: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 教学新课(1)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解释消化酶的作用。

(3)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3. 学生活动(1)观察消化系统结构图,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2)参与实验操作,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绘制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2. 观察家人的饮食习惯,分析其营养摄入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 思考:为什么说均衡饮食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如何做到均衡饮食?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课后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课标要求: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使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通过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活动,指导学生尝试制订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这一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为制订“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探究计划。

四、设计思路:第1课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单纯的几点生物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阅读、思考、分析是学习的基本方法。

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通过简单的谈话式教学拉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辅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另外,本课将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食物在人体的旅行”,并结合学生的创作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课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

探究“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掌握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身体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

(2)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微观变化。

(2)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直观展示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

(2)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2)准备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营养成分。

(2)提问:“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2. 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1)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展示多媒体动画。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 学习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1)介绍各种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展示图片。

4. 实验操作:观察消化器官模型(1)学生分组,观察消化器官模型。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

5. 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学习(1)介绍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展示多媒体动画。

(2)引导学生讨论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

6. 小组讨论:营养物质的吸收实例(1)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实例。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2)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8. 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示和模型等教学资源,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对消化系统结构的直观认识。
-使用消化系统图解、立体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形成对消化器官布局和功能的认识。
2.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消化酶的作用,加深对消化过程的理解。
-安排简单的消化酶实验,如使用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1.选择题与填空题:设计一组包含5-10道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练习,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等。通过此类题目,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简答题:布置2-3道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例如:“请简述小肠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结构特点。”此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消化不良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教育学生合理搭配膳食,注意饮食卫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尊重不同意见,共同探索消化和吸收的奥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细胞结构和基本的生命现象,但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尚浅。此外,他们对实验活动和合作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5.小组讨论:布置一道小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某一消化和吸收问题。例如:“讨论如何通过饮食调整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课后阅读:推荐一本与消化和吸收相关的生物学科普书籍,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此类作业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掌握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学会用图示或模型展示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图示和实验,分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关注人体健康和营养均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教学难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图示或模型。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讲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包括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学生动手制作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图示或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总结与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和重要性。

学生展示制作的图示或模型,互相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实验操作。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和制作图示或模型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研究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消化吸收过程。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和汇报,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2.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自己一天的饮食习惯,分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七年级生物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七年级生物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人体的消化系统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胰腺
口腔 咽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找找看
请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卡片中属于消化系 统的
请将胃、小肠、肝、胰贴在身体对应的 位置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
消化的形式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 肠的蠕动等
化学性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 分解的过程
二、要常吃富有纤维的食物,在咀嚼过程中, 使牙齿经常处于一种摩擦和洗刷的状态,保证 进食时不易在口腔中发酵产酸。
三、发现有潜在的龋洞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防止龋齿发展。
预防龋齿
一、做到每天早晚刷牙,特别是在吃糖果和甜 食后漱口。
二、要常吃富有纤维的食物,在咀嚼过程中, 使牙齿经常处于一种摩擦和洗刷的状态,保证 进食时不易在口腔中发酵产酸。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
消化的形式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 肠的蠕动等
化学性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 分解的过程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
消化的形式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 肠的蠕动等
化学性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 分解的过程
探究: 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目的: 说明口腔内发生的化学性消化
三、发现有潜在的龋洞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防止龋齿发展。
探究: 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目的: 说明口腔内发生的化学性消化
淀粉糊
37°C
试管
加入 物质
水浴 加热
碘液
实验 现象
1 唾液
不变蓝
2水
变蓝
解释
唾液淀粉酶促进淀粉 分解成麦芽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己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删除了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内容,如牙齿的结构及保健、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等。

消化系统结构上的一些内容,比如胃、小肠、肝脏等知识、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等作为帮助学生实施探究的辅助资料,放在信息库中。

教材以图片(食物消化示意图、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以及文字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的概念和过程)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具有一定难度。

这个探究活动,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懂得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制定探究计划。

本节建议2课时。

具体安排策略如下表:方案1 方案2第一课时1、资料分析: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图
文资料,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2、角
色扮演:学生扮演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和各种食物,演示消化吸收过程。

4、学生间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消化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

5、完成讨论题。

1、观看录象,或在网络教室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2、完成讨论题。

3、讲故事,写短文,以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一种
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第二课时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
良的原因。

2、联系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提出假设。

3、分组制定计划,通过收集资料、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

4、各
组交流各自的探究计划、实施过程,得出结论。

1、角色扮演:医生给消化不良的病人症治。

(扮演医生
的学生课前课前查阅资料、去医院调查、向医生询问,了解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2、扮演医生的学生向同学介
绍探究方法和过程。

3、学生交流归总结,得出结论。

4、学生讨论:其它的探究计划,课后可继续探究。

三、活动指导:食物消化吸收的部位和过程:课前,教师可准备有关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主要通过资料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吸收过程形成初步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及“信息库”中文字和图片资料,与日常生活的体验相结合,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将书本知识理解、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

在交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要照本宣科。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问题,如在回答讨论题中“人体的消化器官从上到下顺序是怎样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或模型,指出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名称,或以让学生画消化系统的简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