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浅析论文
桥梁加固设计研究论文(最终5篇)
桥梁加固设计研究论文(最终5篇)第一篇:桥梁加固设计研究论文摘要:交通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桥梁作为交通行业中的重要部分,其承载能力直接决定了交通工程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的使用寿命。
本文就主要分析了桥梁承载能力的检测评定以及加固技术。
关键词:桥梁承载;加固设计;能力检测;评定技术1桥梁承载能力系数的影响因素1.1结构完整性桥梁经过长时间的运行,部分构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损伤,受力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失去其合理性,从而产生缺乏整体性以及结构局部受力过大的现象,这些现象大幅度的降低了桥梁的承载能力,也就削弱了桥梁的安全性。
1.2裂缝裂缝在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当中属于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
裂缝的存在和发展会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抗渗能力和耐久性,从而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混凝土桥梁裂缝分为两种,即非结构裂缝以及结构裂缝。
非结构裂缝只要就是指混凝土桥梁自身并不能够满足周围的环境的要求或者是自身性能不达标等原因而导致的一种裂缝。
而结构裂缝则是由于桥梁结构的整体承载力明显下降而导致的裂缝。
桥梁裂缝问题大多是在其结构受力之后出现,因此在处理桥梁裂缝的过程中要先通过其实际的情况来判断其属于哪一种裂缝问题,之后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行处理。
1.3钢筋锈蚀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严重的损坏了其构件的承载性能以及抗压能力。
钢筋锈蚀的原因有多种,但其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密实性不足和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钢筋锈蚀对结构构件的损坏主要表现为降低了构件的截面面积、降低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咬合力以及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等。
1.4混凝土施工质量桥梁施工过程中,如对水泥品种的选取、混凝土水灰比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不严格,浇注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部会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抗侵蚀能力,尤其是抗锈蚀能力,从而降低了其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
2桥梁承载能力检测的评定方法2.1经验法经验法主要指的就是在评定桥梁承载能力时,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专家对结构抗力效应考虑引入不超过1.2的结构检验系数,并根据对桥梁现象调查的裂缝、桥台沉陷、挠度以及水平位移等缺陷和病害情况来对桥梁结构的强度以及稳定性进行验算。
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探讨
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探讨摘要:震区桥梁的破坏不仅直接阻碍了抗震抢险,使得次生灾害加重,也给灾后恢复重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因此,调查与了解桥梁的震害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采取有效抗震措施的依据。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和桥梁加固方法。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加固技术Abstrac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arthquake zone bridge not only directly prevented seismic rescue, making secondary disaster aggravated, also give after-disaster reconstruction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Therefore, survey and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bridge damage and its causes is to establish correct seismic design metho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of seismic basis. Based on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ridge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the bridge reinforcement method.Keywords: Bridges, seismic design,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带和亚欧带这两大地震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震灾较为严重,尤其是近几年不断发生各种等级的地震。
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
桥梁结构中的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
桥梁结构中的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设施,在城市和乡村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地震是破坏桥梁结构的一大威胁。
因此,桥梁抗震设计和加固成为保障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
首先,桥梁抗震设计是桥梁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座桥梁的抗震性能是由其结构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决定的。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桥梁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震烈度等级。
不同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和地震频率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其次,设计师需要深入研究桥梁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以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
例如,钢结构桥梁相对于混凝土结构桥梁在抗震性能方面具有优势,设计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桥梁的动态响应,通过分析桥梁的振动特性和地震力对桥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结构参数。
综合这些因素,设计师制定出满足抗震要求的桥梁设计方案。
然而,仅有合理的设计是不够的。
桥梁结构的改造和加固是确保桥梁抗震能力的关键。
在设计阶段,如果发现桥梁的抗震性能不佳,或者在建造之后出现了质量问题,就需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加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主动加固和被动加固两类。
主动加固是指在原有的桥梁结构上增加新的构件或者改变原有构件的形状和位置,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被动加固是指在桥梁结构周围设置抗震装置或加固材料,增加桥梁的整体抗震能力。
无论是主动加固还是被动加固,都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确保加固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此外,桥梁抗震设计和加固还需要结合桥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桥梁不仅要承受正常的车辆荷载,还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地震荷载。
因此,需要根据桥梁的使用情况和使用强度,确定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
例如,在地震频率较高的地区,可能需要更高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更严格的加固要求。
此外,桥梁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也是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定期检查桥梁的结构状况和功能性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工作,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有关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的探讨
有关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的探讨摘要:由于地震灾害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桥梁的抗震设计进行研究。
本文结合笔者几年的工作经验,探讨分析了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以提高桥梁结构的防震和抗震效果。
关键词:桥梁加固抗震设计由于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
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铁路桥梁、城市高架、公路桥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若受到较大损坏,将会给后续救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笔者就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做以下探讨。
1、桥梁的震害类型分析根据地震时各个作用力的特点(见图1所示)。
大部分桥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分析其震害主要有以下几点:图1 地震时位移与剪力示意图(1)桥台震害:其主要表现为桥台与路基一起滑动并移向河心,桩柱式桥台的桩柱不同程度沉降、开裂、倾斜和折断等,具体见图2所示。
另外,桥头的沉降会导致翼墙损坏并开裂。
(2)桥墩震害:在地震力作用下桥墩会不同程度的倾斜、沉降、滑移、开裂、剪断和钢筋裸露扭曲。
(3)支座震害: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图2 桥台后护坡垮塌图会发现某些桥梁的支座设计并未充分考虑抗震的需求,如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上存在缺陷、在构造上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等,以致支座在地震力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
(4)地基与基础震害:在地震力作用下地基中的砂土会被液化,以致地基失效,基础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面较大变形,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层、断裂等。
地基与基础震害会使桥梁发生坍塌,给震后修复工作带来困难。
(5)梁的震害:梁的震害主要是因桥台震害、桥墩震害、支座震害等引起的,其主要表现为主梁坠落,这也是最严重的震害现象。
2、桥梁的抗震设计针对以上震害类型,特提出以下桥梁抗震设计理念见图3。
图3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2.1 抗震概念设计由于地震的发生存在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因素,同时结构计算模型需要假定结果且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致“计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较难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
桥梁抗震加固技术论文
桥梁抗震加固技术论文摘要:桥梁抗震加固技术目前在桥梁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升桥梁的抗震性能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桥梁抗震加固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发展和完善,从而为我国交通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引言近几十年来,我国先后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一系列的大的地震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十分惨重,尤其是在地震中一些公路桥梁和铁路桥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给灾后救援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加强桥梁抗震加固技术的研究,采用合理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对于提升桥梁的抗震性能,更好地发挥其交通生命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提升桥梁的使用寿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常用的桥梁抗震加固技术(一)桥梁结构连接杆件的维护目前在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往往会比较重视桥梁施工质量的主控环节,而一桥梁支承杆件的质量与使用性能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如果桥梁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的支承连接件不能承受二者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则很多可能导致连接杆件失效,进而引发桥梁坠毁等严重的灾害。
因此,在进行桥梁加固的时候,需要对桥梁的伸缩缝、支座等连接构件进行必要的维护,在当前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主要是增加支承面的宽度、相邻简支梁之间设置限位结构、在接缝处设置挡块等措施来进一步提升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在桥梁投入使用之后需要对桥梁的支座结构进行定期维护。
(二)下部结构的加固大部分桥梁在地震中受到破坏的部位往往集中于桥梁的下部结构,因此下部结构也就成为桥梁结构加固的重点。
在对柱罩进行加固时,其主要是提升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桥墩延性、抗弯以及抗剪的能力,限制塑性铰区域内的径向膨胀应变,进而进一步提升下部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关的实验测试表明,如果将其径向膨胀应变值控制在0.001,那么整个钢筋接头就能够固结并产生完全截面塑性抗弯能力,桥梁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对于采用多柱结构的桥梁来说,采用填充墙是提升桥梁抗震性能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
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主要针对桥梁抗震设计要点、破坏的类型、桥梁的防震措施进行了研究。
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论文【1】[摘要]我国地震时常发生,震害强烈,破坏力大。
因此,对于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建筑来说,必须要加强防震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我国安全防灾等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公路桥梁质量规范和设计,推进抗震措施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技术,来保障人民财产在地震灾害中不受较大的损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破坏的类型、措施一、地震给桥梁带来的破坏类型(一)支座破坏根据我国对地震灾害中桥梁的调查显示112座桥梁中有53座桥梁约占47%发生了支座破坏,综合国内外十次大地震的调查报告,支座的破坏现象属于普遍现象。
支座的地震灾害主要表现为支座倾斜和剪断、自动支座的脱落和支座自身建造组成的破坏。
支座垫块被重力压碎,使得桥板不稳定,甚至造成落梁。
落梁的发生与支座破坏密切相关,支承破坏使得桥梁上部失去支撑,造成落梁事故。
当支座破坏时会使得墩-梁之间产生位移,当墩梁间的相对位移大于主梁搁置长度后,主梁将从桥墩脱落从而使得发生落梁。
(二)梁体移位造成的破坏上部梁体的移位是震害中常见的破坏,根据地震的震向而发生纵向移位、横向移位以及扭转移位。
其中伸缩缝处发生移位成为主要灾害。
地震时地势的扭曲,桥梁的梁体移位是绝对的。
如果震幅较小不会发生太大的移位,震后将换掉不能正常工作的的支座,把梁体加固后恢复原位,桥梁就还可以正常工作。
但是,如果震幅过大,造成较大移位就会导致落梁。
所以采取抗震措施减小梁体位移就显得十分重要。
就如云南地震时的有些桥梁上部结构没有落梁,发生了比较大的移位。
虽然没有出现塌落事故,但是已经成为废桥不再能够正常使用了。
(三)地基与基础破坏地基与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导致桥梁倒塌的重要原因,而且倒塌后基本无法修理。
基础与地基的紧密相连,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基的稳定程度。
基础的破坏势必会引起地基的破坏,使得出现移位、倾斜、下沉、折断和屈曲失稳等现象。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应用研究探讨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桥梁作为跨越江河、山谷等自然障碍的重要结构,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在桥梁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保障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
一、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在地震中遭受破坏,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进行。
例如,在一些强烈地震中,桥梁的倒塌导致交通中断,使得救援物资和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灾区,加剧了灾害的影响。
因此,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桥梁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1、上部结构的破坏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梁体的位移、碰撞以及自身的损坏。
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运动可能导致梁体从支座上滑落,或者相邻梁体之间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结构的破坏。
此外,梁体本身也可能由于地震力过大而出现开裂、断裂等现象。
2、下部结构的破坏下部结构包括桥墩和桥台。
桥墩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墩底的锚固破坏。
弯曲破坏通常发生在墩柱的顶部和底部,由于弯矩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和钢筋屈服。
剪切破坏则是由于剪力超过了墩柱的承载能力,造成混凝土破碎和钢筋剪断。
墩底的锚固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作用下墩底的纵筋锚固不足,导致钢筋拔出或断裂。
桥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台身开裂、滑移以及与路堤连接处的破坏。
3、支座的破坏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在地震中容易受到破坏。
支座的破坏形式包括支座的位移、变形、剪断以及脱落等,这会导致上部结构失去支撑,从而加剧桥梁的整体破坏。
4、基础的破坏基础在地震中的破坏相对较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软土地基或液化地基,基础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滑移甚至失稳,从而影响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三、桥梁抗震技术1、合理的结构选型在桥梁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对于提高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城市桥梁抗震加固与维修工程设计技术
城市桥梁抗震加固与维修工程设计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桥梁承载着重要的交通职能,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外部环境的挑战。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桥梁的抗震加固与维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桥梁抗震加固与维修工程中所采用的设计技术与实施方案。
技术分析抗震加固的基本目标是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抗震加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材料选择在抗震加固中,材料的选择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新型材料应运而生,比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
这种材料因其轻质、高强度、抗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桥梁的加固中。
相较于传统的钢筋和混凝土,FRP可有效减少桥梁自重,降低地震时的力学反应。
动力分析在设计抗震加固方案时,必须进行桥梁的动力特性分析。
通过振动频率、模态分析等方法,工程师能够理解桥梁在地震中的响应特性。
使用先进的计算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使设计者能够直观地识别出桥梁的薄弱环节。
隔震技术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抗震措施,通过引入隔震装置,能够在地震波传递时减少其对桥梁的影响。
比如采用橡胶支座或滑动支座,能够有效降低震动能量的传递,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隔震层与桥梁的兼容性,确保隔震装置正常工作。
加固的方法与实施抗震加固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加固效果。
外包钢加固法该方法在桥梁的构件上外包一层钢材,通过增加截面面积来增强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施工简单,且适用于多种结构形式的桥梁。
对于一些老旧桥梁,外包钢不仅能够提高抗震性能,还能延长使用年限。
增加支撑装置通过增加支撑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抗侧力能力。
安装斜撑、横向支撑等装置,能够分散地震时传导的力,使结构更为稳定。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那些受力不均匀的桥梁。
布置阻尼器阻尼器是一种可以吸收振动能量的装置,能在桥梁遭遇地震时有效降低振动幅度。
浅谈桥梁的抗震加固措施
浅谈桥梁的抗震加固措施摘要桥梁加固技术是目前桥梁工程的新话题,选择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法是保证桥梁加固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就结合当前桥梁加固的现状,对桥梁常见病害及其成因、加固主要技术途径及加固方案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桥梁加固提供一些经验,对旧桥加固方法的选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桥梁;抗震;病害成因;加固措施1 桥梁抗震调查1)处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等于0.10g地区公路桥梁调查的重点是上、下部结构抗震薄弱部位。
(1)上部结构的薄弱部位,有下列各处:梁式桥:跨中、横梁、支座;拱桥:拱顶、拱1/4跨径处、拱脚及腹拱与立柱连接处;其它形式桥梁:除跨中和支座部位处,还有设计部门提出的抗震薄弱部位。
(2)下部结构的薄弱部位,有下列各处:墩台帽、墩、台、基础等相互结合的部位及截面的部位;水中墩(桩)干湿交替风化严重的部位;基础冲刷严重的部位;混凝土桥墩的混凝土工作缝处。
2)地震区桥梁震害一般有下列情况:(1)在梁、板桥中,主梁纵、横向位移及落梁,撞击造成梁端损坏;(2)在拱桥中,拱上建筑局部挤坏、腹拱与立柱连结处开裂或脱落;拱圈变形、开裂;拱脚移位、开裂等;(3)支座倾倒、脱落,锚固螺栓拔出或剪断、销钉损坏、滚轴脱离;(4)基础下沉、滑移、倾斜,断裂;桥台胸墙开裂、剪断、墩台身及桩柱开裂;地基土液化,地基承载力降低。
2 桥梁的抗震加固1)防止顺桥向(纵向)落梁的抗震加固措施,可采取下列方法:(1)加固桥台胸墙或重做钢筋混凝土胸墙,在梁端和胸墙间填塞缓冲材料(如沥青油毡或橡胶垫),也可安装防落梁装置;(2)设置纵向挡块,在墩台帽上增设锚栓、挡块,组止梁纵向位移;(3)固定主梁(板):用卡架把梁(板)固定在桥墩上。
卡架与梁(板)或墩之间填塞橡胶、油毡;板端钻孔固定。
采用油毡支座的板梁,可在每片板梁上钻孔至墩、台帽内、放入螺栓,固定端填以环氧砂浆,活动端应扩孔并填以弹性材料,以利温差伸缩,最后上紧螺帽;悬臂梁端固定。
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探讨
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探讨深圳市福田区518000摘要:作为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我国许多地区时常出现地震灾害,给当地建筑物、构筑物等基础设施以及人身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桥梁作为确保交通正常运输的基础,常常在地震灾害下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抗震设计策略,以及必要的加固技术。
本文对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震;桥梁抗震设计;加固技术引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网也逐渐成型,桥梁工程的建设规模逐年增加。
桥梁结构作为公路交通流通行的重要构造物,其受力特性十分复杂。
随着全球地震活动和极端气候频发,桥梁工程在运营期间可能受到地震波和风荷载的双重作用,如果桥梁抗风抗震能力设计不足,可能发生失稳、颤振等病害,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桥梁结构倒塌事故,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我国近年以来也对抗震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新规范已将6度区纳入抗震设防范围,也新增了抗震的设计要求。
1抗震概念设计桥梁抗震设计主要分为概念设计和参数设计。
概念设计主要分析方向是结构总体,辅以材料性能及细部构造;参数设计是对地震力进行计算、构件性能及结构和支座变形情况进行验算等。
技术人员在地震灾害中总结出:结构方案、构造措施不符合要求,即使计算精确程度再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也达不到使用要求。
因此,人们对抗震概念设计越来越重视。
桥梁的概念设计与参数设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2桥梁抗震设计理念桥梁抗震结构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要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对比,一方面要确保结构的强度、刚度、延性等参数达到最佳,另一方面要抗震措施造价不能过高。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开展抗震设计时,不能盲目地套用相关规范及图纸,而是要结合具体工程特点、自身工作经验、科学的设计理念来选择经济可行的抗震措施。
1)合理选择工程场区。
在选择桥梁工程场区时尽量选择不易出现地基失效的坚硬场地,尽量避免碎石类地基、不稳定的坡地等危险地区。
桥梁加固论文(1)
桥梁加固论文(1)桥梁加固论文一、引言桥梁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城市、地区的重要使命,加固是其重要的维护方式。
本论文将探讨桥梁加固的必要性、方法及案例,以期提高桥梁加固技术水平。
二、桥梁加固的必要性桥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其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出现损伤、老化,需进行加固修复。
其必要性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通行安全:加固可以有效地恢复桥梁原有的结构强度,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确保通行安全。
2.节约维护费用:桥梁的加固可以保护桥梁基本设施的完整性,延缓损坏的发生,从而节约维护费用。
3.节约施工时间:采用加固技术可以减少建设新桥的时间和成本,节约施工时间。
三、桥梁加固的方法桥梁加固方法因桥梁的类型、结构和损伤状况而异,现就一般情况的加固方法进行阐述。
1.表面加固法:包括钢板加固法、混凝土加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等,其优点为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对桥梁原结构影响小。
2.内部加固法:包括加设钢筋、拼装钢构架及加设加劲梁等方式,优点是可以保持桥梁原结构的形状及外部美观。
3.机械连接法:以机械连接器件实现桥梁的加固、补强,优点为轻量、高强、安装便捷。
四、桥梁加固的案例以下为某市某桥梁加固的案例:该桥梁选用钢板加固法,先对桥面进行清理处理和加固钢板制作,然后将钢板固定在桥梁下部碗拱形部位上。
采用钢板加固法的原因是该桥属于连续刚构造,又因超载经常存在,施工方便,加固材料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桥梁加固技术是桥梁维护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介绍了加固的必要性、方法及案例,让读者对桥梁加固技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期推动桥梁加固技术的进步。
浅谈桥梁抗震分析和设计
浅谈桥梁抗震分析和设计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桥梁抗震研究的现状,简要总结了桥梁抗震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了静力法,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三种方法的概念以及优缺点。
同时结合本人多年的桥梁设计经验谈论了桥梁抗震设计,分享了减少桥梁震害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桥梁抗震、抗震分析、抗震设计地震因其发生的突然性和巨大破坏力而被列为各种自然灾害之首。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地震带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板内地震也十分活跃,桥梁工程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同时也是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桥梁抗震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我国桥梁抗震的研究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的多地震国家之一,特别是1975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但我国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起步较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发展集中于城市,特别是集中于较为发达的大都市,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由于桥梁及交通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上的枢纽工程,因此对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理论的研究十分必要。
因此继续深人进行桥梁抗震研究与设计,仍然是工程界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桥梁抗震的设计方法也从地震经验中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由起初的单一强度控制到强度、位移双标准控制,到现在是多指标的结构性能控制,归纳起来,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有基于强度设计、基于位移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基于能量设计以及能力抗震等设计方法。
我国的抗震研究都是通过总结历次地震震害的经验,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民伤亡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桥梁结构抗震的发展。
对桥梁确定性抗震分析已有成熟的手段,并为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建立了较为简便的实用方法,桥梁概率性抗震分析也已经起步。
许多研究成果反映在新修订的各种抗震设计规范中,为以后桥梁的抗震设计起了指导作用。
二、桥梁抗震分析方法1、静力法静力法是日本大房森吉提出的,该方法假设结构物各个部分与地震动具有相同的振动。
此时,结构物上只作用着地面运动加速度乘以结构物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
浅谈桥梁的抗震设计
浅谈桥梁的抗震设计论文导读: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城市高架桥等受到损坏,会使后续救助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为了保障人民财产的安全及公路桥梁设施的完好,更好地发挥公路运输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在桥梁设计中应充分重视抗震设计。
该法在当前桥梁抗震设计中经常用到,桥墩延性减震是将桥墩某些部位设计得具有足够的延性,以便在强震作用下使这些部位形成稳定的延性塑性铰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周期、耗散地震能量。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灾害会使大量地面建筑物和各种设施遭到破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甚至严重地阻断交通。
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城市高架桥等受到损坏,会使后续救助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为了保障人民财产的安全及公路桥梁设施的完好,更好地发挥公路运输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在桥梁设计中应充分重视抗震设计。
1.桥梁震害现象分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了发生过一系列较大的地震,有许多桥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通过对这些震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震害特点及产生原因,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1地基与基础破坏。
地基破坏主要是指因砂土液化、不均匀沉降及稳定性不够等因素引起的地层水平滑移,下沉、断裂,进而导致结构物的破坏,震害较重。
基础的破坏与地基的破坏紧密相关,当结构周围的地基受到地震作用强度降低时,基础就会发生沉降或滑移,桩基础可能发生剪断、倾斜破坏,进而引起墩台倾斜、倒塌或折断。
1.2桥台沉陷。
当地震作用下,由于桥台后填土与桥台并非完全固结,桥台填土的纵向土压力增大,桥梁与桥台之间的冲撞会产生相当大的被动土压力,使桥台有向桥跨方向移动的趋势。
由于桥面的支撑作用,桥台将以桥台顶端为支点产生竖向旋转,从而导致基础破坏。
论文检测。
若桥台基础建造在液化土上,则可能引起桥台垂直沉陷,最终导致桥台因承受过大的扭矩而破坏。
1.3墩柱破坏。
墩柱破坏主要包括弯曲强度不足、弯曲延性不足、纵筋搭接区的抗弯能力以及剪切强度不足等。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及抗震加固技术探讨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及抗震加固技术探讨在桥梁抗震设计以及加固技术的处理中,要形成综合技术的全面应用,其中,在整体设计以及荷载设计的过程中,要形成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的有效方法,并在加固处理的过程中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大跨度桥梁的工程施工以及抗震方法进行分析,形成抗震设计的优化以及加固技术的全面跟进。
标签: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抗震加固技术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建设中,要形成对抗震与加固处理的有效技术创新,在全面實现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加大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的运用,对于提升大跨度桥梁的安全与稳定性能都将有很大的作用。
1、大跨度桥梁与抗震设计以及加固处理的有效需求1.1 大跨度桥梁建设的整体需要在目前大跨度桥梁的建设中,要形成荷载能力的全面提升,其中,综合大跨度桥梁在弹性支撑的基础上,全面实现桥梁轴力的提升,这样可以实现整个承载能力的全面优化。
在当前大跨度桥梁的施工设计与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需求就是在抗震效果与加固处理的技术上,因此,如何提升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的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可以全面实现桥梁的安全性能。
1.2 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的融入性通过结合对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承载力的整体分析,在延长大跨度桥梁整体使用期限的基础上,要围绕抗震指数以及加固处理技术形成多方面的技术探索,在确保大跨度桥梁安全性能与加固抗震需求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抗震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强调桥梁结构的整体应用价值,在改善大跨度桥梁加固设计的基础上,对于整个桥梁的实践运用价值都将有很大的价值,因此,在大跨度桥梁施工中,要全面落实好抗震与加固处理技术的综合性能,更好的实现整个加固技术在运行中的综合效果。
2、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2.1 抗震设计的整体性在大跨度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中,关系到很多的方面,尤其是在整个技术控制与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锚固、索结构等技术上的创新,就要形成大跨度桥梁在抗震设计上的各个参数,才能形成加固技术的运用。
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探讨
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探讨摘要:作为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我国许多地区经常发生地震灾害,对当地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影响。
尤其是桥梁,作为保证正常交通的基础,往往在地震灾害中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抗震设计策略和必要的加固技术。
在此背景下,探讨桥梁抗震设计策略和常用加固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加固技术引言目前,桥梁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适当借鉴其他地区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经验,根据当地桥梁结构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案,从而全面提高桥梁本身的抗震系数。
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了解桥梁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的要点,以便全面提高桥梁设计效果。
1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桥梁设计中,我们应该重视其自身的抗震性能。
从桥梁设计的具体情况来看,要做好减震隔震设计。
一般来说,桥梁的隔震设计主要以隔振器为主。
使用隔震器可以有效地延长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小水平地震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抗震效果。
桥梁的抗震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保护桥梁的整体结构,而且还能够提升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
桥梁的抗震设计不仅不会增加施工成本,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桥梁质量,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加强抗震设计,以便让桥梁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避免遇地震时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交通运输,有利于后续地震救援工作的开展。
对桥梁进行抗震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单位应当对此给予重视。
2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第一、桥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基本地质条件和地形结构,桥梁建筑的设计规模和设计标准,严格根据当地地震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频率和后果,选择适宜的桥梁结构型式和基础形式。
其次,桥梁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向有利于抗震的方向发展,桥梁建筑结构要统一,避免高桥墩和两跨两组合的结构形式,不利于抵抗振动波。
桥梁设计也应采取减轻上部结构自重的方式,使整个桥梁结构工程呈现整体抗震的有利形式。
桥梁加固技术论文(2)
桥梁加固技术论文(2)桥梁加固技术论文篇二浅论桥梁加固技术论文关键词:桥梁加固;加固方法;加固方案;加固效果论文摘要: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长以及桥梁负荷的日趋增大,我国很多桥梁均出现了破损,因此研究如何修复这些桥梁已成为当今桥梁设计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目前我国大部分桥梁修复的实例分析,桥梁加固是维修病害桥梁、提高桥梁承载能力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提出了桥梁加固的目的,论述了桥梁加固的常见方法及特点,给出了桥梁加固的方案选择和加固效果评价。
桥梁是公路交通的咽喉,其使用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条线路的畅通,既有公路中由于受到当时局限的设计、材料、施工加固等各方面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 ,加上不能适应现在交通量飞速增长,使得旧桥检测和旧桥加固技术显得非常迫切。
1加固目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交通运输量的迅速增长,截止至2000年,我国危桥总长已达2万余延米。
若将其拆除重建,不仅要耗费大量资金,而且工期也较长;若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现有旧桥进行加固改造,桥梁加固后,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用少量的资金投入,使桥梁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还可以缓和桥梁投资的集中性,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加固设计必须本着“牢固可靠、简便耐用、经济适用”的基本原则。
2加固方法加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使构件乃至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其使用性能得到提高,以满足新的要求。
旧桥加固方法可综合为以下几类。
2.1结构性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法的加固原理是在梁的下缘受拉区设置预应力材料,通过张拉对梁体产生偏心预应力,在此偏心压力作用下,使梁体发生上拱,抵消部分自重应力,减小了结构变形和裂缝宽度、改善了结构受力,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结构承载力。
目前常用下撑式预应力拉杆加固法和外部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法两种。
在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的情况下,该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桥上交通的影响,甚至可以在有限开放交通的情况下组织施工,因此近年来国内工程实例较多。
桥梁抗震设计及抗震加固技术探讨
桥梁抗震设计及抗震加固技术探讨引言随着我国现在化城市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线路的重要性越加突出,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同时,也是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
桥梁工程是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在保障公路通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一旦地震使交通线路瘫痪,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不便。
大跨度桥梁是交通运输的关键枢纽,对其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确保其抗震安全性意义深远。
一、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发展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反应比较复杂,相应的抗震设计也比较复杂。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大多数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只适用于中等跨径的桥梁,超过使用范围的大跨度桥梁则无规范可循。
我国公路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仍在初步阶段,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地震工程专家提出了分级设防的抗震设计思想,一般可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的新建桥梁都必须抗震设防。
其中,最主要的建议是要采用两水平的抗震设计方法,即要求结构在两个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分别达到两个不同的性能标准。
二、抗震设计“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类设防抗震设计思想已广为接受,而能力设计思想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接受。
能力设计思想要求在一座桥梁内部建立合理的强度级配,以保证地震破坏只发生在预定的部位,而且是可控制的。
具体来说,要选择理想的塑性铰位置并进行仔细的配筋设计以保证其延性抗震能力;而不利的塑性铰位置或破坏机制(脆性破坏)则要通过提供足够的强度加以避免。
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应分两阶段进行:1)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抗震概念设计,选择一个较理想的抗震结构体系;2)在初步或技术设计阶段进行延性抗震设计,并根据能力设计思想进行抗震能力验算,必要时进行减、隔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1、抗震概念设计对结构抗震设计来说,“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为重要。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城市桥梁抗震设计与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分析桥梁结构在地震条件下的性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抗震性能的策略。
通过城市桥梁抗震性能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桥梁在地震中存在的脆弱性,并提出了基于城市桥梁特点的抗震设计标准。
抗震技术加固策略研究突出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新型结构材料和工程技术的有效性。
最后,城市桥梁抗震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思路将科学的结构设计和环保型设计相结合,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例验证了这一理念的实际效果。
通过此研究,我们为城市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解决方案,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桥梁设计、抗震性能分析、加固技术、地震灾害、城市基础设施引言:城市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纽带,不仅承载着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功能,更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面对地震这一自然力量的威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焦点置于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分析与加固技术,致力于提升桥梁在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桥梁的承载负荷和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地震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却时刻威胁着桥梁结构的完整性。
本研究深入剖析桥梁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揭示其抗震性能的关键问题。
1.城市桥梁抗震性能分析与问题揭示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桥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成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着眼于城市桥梁的抗震性能,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桥梁结构的现状,揭示其在地震条件下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抗灾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城市桥梁作为交通系统的骨架,不仅连接城市各个区域,还支持着人们的日常出行、货物运输等重要功能。
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桥梁所承受的负荷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地震频发地区,其抗震性能显得尤为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浅析摘要:桥梁在地震灾害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推动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动力。
本文根据汶川、玉树震后桥梁调查资料,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桥梁抗震措施及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在设计中容易忽视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地震灾害;抗震设计;加固技术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th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gain from earthquake disaster is the motive power of promoting the bridge seismic desig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bridge survey data from wenchuan yushu earthquake, ,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bridge aseismatic measures and seismic design method were summed up, and some are easy to be igno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relevant points.key words: earthquake disaster; seismic desig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交通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同时,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尤其是近几年不断发生各种等级的地震。
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
若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铁路桥梁、城市高架、公路桥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受到较大损坏,将会给后续救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此外,目前我国公路行业现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在设计思想、安全设防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1、桥梁与抗震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强震多发国家,汶川、玉树地震表明强烈地震将引发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并带来难以慰籍的感情创伤。
在抗震救灾中,公路交通运输网更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轻次生灾害的重要环节,所以公路桥梁是生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抵抗震害的能力是桥梁设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桥梁震害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推动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动力,1971年美国san fernand地震(6.6级)、1989年美国北加州的lonm pfieta地震(7.1级)、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7.2级)、2008年汶川大地震(8.0级)等影响巨大的地震引起了工程界的重视和广泛探讨。
随着建筑物与地震反应关系的研究深入,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得到了提高与拓展,2008年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由《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替代原来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是我国桥梁设计的一大进步,根据历次大地震的调查研究,公路桥梁的地震破坏主要形式总结归纳如下:(1)桥梁上部结构受水平力作用滑落(汶川百花大桥落梁);(2)桥墩塑性铰的抗弯、抗剪强度不足,导致桥墩破坏(日本阪神大量墩柱破坏);(3)桥墩、桩基础钢筋的连接及锚固性能不足,导致桥墩破坏(最为常见);(4)桥梁支座等连接部位破坏(最为常见)。
常规桥梁抗震设计首先应是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汶川地震相关调查表明干线公路桥梁由于采用了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结构安全富裕较多,震后其破坏远小于地方道路桥梁。
抗震构造措施是总结桥梁震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设计原则,事实表明抗震构造措施可以起到有效减轻震害作用,而所耗费的工程代价往往较低。
2、桥梁设计与抗震措施2.1 防止落梁的措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指出上部结构主梁的支承长度a≥70+0.5l(l为梁的计算跨径,l单位为m,a单位为cm),该取值沿用自日本抗震设计规范,多数设计者认为规范取值较为保守,比上一代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较大提高(a≥50+l)。
这里需指出该种认识属于误区,当“长桥高墩”时应在规范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安全富余。
例如:都汶高速公路庙子坪岷江大桥第10跨(跨径50m、墩高70m)。
虽然盖梁宽度高达3.0m(根据《桥梁抗震细则》要求,含伸缩缝宽度取2.1m即可),但该桥还是发生纵向落梁,所以在设计中应注意“长桥高墩”,特别是设置有伸缩缝的相邻联桥墩,不仅要将主梁支承长度取值放大一些,还需要设置主梁限位装置。
根据国外规范以及《抗震设计细则》精神,同时应设置纵向防落梁构造,同时应注意限位装置不得有碍于防落梁构造的发挥。
根据汶川地震后的调查表明横桥向抗震挡块的破坏非常普遍,2010年玉树震区桥梁调查也存在同样问题,说明当前挡块设计存在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构造尺寸偏小,主筋配筋偏少,挡块内侧缺少减震橡胶块,特别是在斜弯桥设计中应比直线桥具备更多的考虑。
挡块内侧不仅应设置橡胶块,还应考虑留有不小于5cm的缝隙,多数桥梁设计将桥墩挡块设置为与盖梁边缘齐平的方法是欠考虑的,往往造成施工误差调整困难以及上述5cm缝隙难以保证,故建议桥墩盖梁端部悬出挡块外1ocm为宜。
2.2 支座型式和布置方式支座选型长期以来被忽视,常规梁桥多采用普通橡胶支座,汶川地震后的调查表明普通橡胶支座破坏后加剧了桥梁损伤,建议根据桥梁设防要求,选用适用的支座类型。
基本地震动峰加速度峰值0.1g地区和以上地区应选择减震型橡胶支座。
支座的布置是否合理至关重要,汶川百花大桥第5联(5×20m)采用一个固定支座,其余墩为活动支座,导致全联上部结构水平地震力几乎完全由固定支座下的桥墩承担,该桥墩迅速破坏后,造成全联坍塌。
对于连续梁桥在设置固定支座后,应充分考虑固定支座设置对抗震的不利影响,慎用墩梁固结方案,应注重考虑各墩水平受力的平均分担。
2.3 柱式桥墩的合理设计柱式墩是桥梁设计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日本阪神地震中显示出大量圆形独柱墩崩溃性破坏,汶川地震相关资料表明矩形墩要优于圆形墩,抗震设计中应首先尽量避免选用抗震性能差的圆形独柱结构,同时优先选择矩形截面形式。
其次应重视桥墩中间的横梁设置,横梁刚度不宜过大,避免导致“强梁弱柱效应”的出现,造成结构的第一塑性铰出现在墩柱之上,而不是横梁上,致使结构失效。
结构刚度的均衡是总的设计原则,一般指纵桥向相邻高度不宜相差过大,同时注意当地面横坡较陡时,横桥向也会出现墩柱高度差异,条件容许时可以考虑进行开挖,以保证横桥向墩柱刚度的均衡。
3桥梁的抗震加固技术对于处于地震多发区的已经修建的桥梁,应根据更为先进的设计思想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考虑是否应给予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
3.1 维护结构连接件当支承连接件不能承受桥梁上、下部结构产生的相对位移时可能会失去相应的作用,并导致梁体坠毁。
而这种情况往往都是由施工单位和养护单位在桥梁支承连接件的性能质量的重视度不够所引起的。
因此,我们应定期对桥梁支座、伸缩缝等连接构件进行维护。
在国内目前采用较多的维护方法有采用挡块、连梁装置等安装于伸缩缝等上部接缝处;安装限位装置于简支的相邻梁间;为耗散作用于结构的地震能量增加耗能装置及减隔震支座;增加支承面的宽度等措施。
此外,在桥梁使用期间定期检查并维护支座时应随时清除伸缩缝内的杂物。
3.2 加固上部结构加固上部结构主要有粘贴钢板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和结构体系转换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主要在梁板桥的主梁底部出现严重横向裂缝时使用。
在粘贴钢板、钢筋或纤维时应特别注意粘贴位置,即粘贴位置应尽量远离中性轴加固区。
同时还应注意黏结剂的性能以保证锚固的可靠性;增加截面加固法主要是增设钢筋在桥梁下部以提高主梁的抗弯能力。
同时,如果增设的钢筋较多可考虑将主梁下部的截面面积增大以避免超筋构件的出现。
另外,应设置锚固筋、传力销、剪力键等可靠的连接物在新老结构材料之间以避免增加的重量破坏原截面;结构体系转换法主要指将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设置在简支梁的梁端,使相邻两主梁连起来就可形成多跨连续梁,进而达到提高桥梁承载力的目的。
3.3 加固下部结构下部结构的加固主要有柱罩、填充墙、连梁、加固支座、加固帽梁、桥台和加固基础等措施。
填充墙具有提高柱的横向能力和限制柱的横向位移等特点,可用于多柱桥梁;连梁可提高混凝土排架的横向能力。
连梁可置于排架底部标高处替代墩帽,也可置于地面标高和排架底部标高之间的某个位置以调整特定排架的横向刚度;一直以来支座都是地震中受损最容易的部位,而为加固支座现在一般都采用隔震支座加固桥梁的方式,此外还有用铅芯橡胶支座或者缆索与弹性支座配套使用代替弹性支座的方法;帽梁加固方法最常见的是给现有帽梁增设垫板;桥台加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支座延长装置,二是用木材、混凝土或钢筋填塞夹缝,后者采用较多;通常基础加固的方法是增设覆盖层、均匀增加基础、增加接触面积或将基础锚固于土中等。
4 结论要做好桥梁的抗震设计,就要不断加深对地震机理的认识,提高和完善桥梁结构物的各项功能,以及桥梁抗震构造措施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桥梁抗震加固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实践过程当中要结合公路桥梁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性能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