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

职业学校学习阶段是中职生处于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大多数人看待问题就比较肤浅片面,视野很狭窄,缺乏思考,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缺乏成功体验,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活动等都采用消极态度;缺乏与同伴沟通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专业学习方面也缺乏动力,就业时依赖心理较重,所以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和求职择业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职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中职生心理现状

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现状,本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中职生心理调查问卷》对我校2010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心理、就业心理和不良心理障碍等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经统计分析发现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主要有:

(一)人际交往困难

中职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正确的指导,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为此本人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中职生人际交往的调查(表1)

表(1)说明中职生在与父母、教师和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交往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65%的学生与老师沟通少,对老师缺乏信任,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7%的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交流比较困难,有明显的代沟;而70%的学生能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建立友谊。还有36%的职校生热衷于网络交友,沉溺于网络交往更容易导致职校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更为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二)厌学情绪加剧,学习焦虑现象普遍

1中职生学习心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中职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调查(表2)

2、结论:

学习心理障碍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从调查情况分析,目前职业学校学习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再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多职校学生的厌学情绪加剧,经常逃学;学习焦虑现象普遍。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难度加大,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约有50%的学生感觉到学习困难和学习压力,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引起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

(三)就业心理问题

中职生就业问题调查(表3)

表(3)说明:虽然现在实行的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但只有5%的职校生选择自主择业,而很多学生仍抱着依赖心理,寄希望于学校(占75%)或家长(占17.5%)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缺乏择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有82%的学生已经感觉到就业的压力,作为毕业生既急于毕业又害怕毕业,这样就使他们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形成就业心理压力。还有大约47.5%的职校生认为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是造成自身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为此也会产生就业问题的焦虑。

(四)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

中职生不良心理障碍调查(表4)

表(4)说明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心理比较严重的主要表现为自卑(21%)、抑郁(26.5%)、易冲动(17.5%)、敏感焦虑(16.5%)和焦虑(7.5%),而孤僻(6%)的学生相对说很少。而造成这些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包括自身原因、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环境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品质的形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不健康的心理堪称是一个“无形的杀手”,有的教师不当的嘲讽、辱骂等手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认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讲究科学教育方法,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构建立体式、多渠道、多方位的心理教育体系

1、开展专项心理健康教育。

专项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设专职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中游刃有余。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尽量采用心理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产生心理体验,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其心理水平。例如:针对交往问题,设计《学会交往》活动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应当怎样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艺术;针对逃课问题,设计《逃课无间道》活动课,使那些严重旷课的学生,回头是岸,珍惜在校时间,别让青春留下疤痕。

⑵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利于普及健康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某些心理问题的认识,能够防患于未然,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针对学生比较关注的心理热点话题,例如青春期性教育、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教育,职业选择教育等,聘请有关的心理学专家、医务工作者、司法部门的同志做专门的报告。

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取得合格方可进行,要坚持采用电话、书信、网络和面谈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服务,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日常的心理咨询、开办心理信箱、建立心理热线,通过因特网或校园网为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咨询和服务。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教育成为个人的需要。而学科教材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语文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优雅的品质;数学有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音乐美术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也有助于动作协调能力、合作能力、意志力的训练等。可见,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感觉到真、善、美的教育,对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