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尚择优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讲解

【尚择优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讲解

一、课题的提出: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此言道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

因此,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5篇范例)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5篇范例)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原因1、现实的需要。

西小王小学学生98.%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6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2%。

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根本无人看管。

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

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

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

(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

(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

(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6)、早读课没有读书的习惯。

(7)、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

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

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素质教育大旗刚刚竖起,创新教育理论早已先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也呼之欲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___曾说过:“良好的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一句话道出了良好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惯养成教育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惯,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该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因此,探索小学生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较为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惯的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例如瑞士学者___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___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___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例如早期的___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___和___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我申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校本课题,经白山市教育学会审议,正式批准列入白山市教育科学课题。

已立项编号为——主持人——:。

接到立项通知后,通过认真讨论研究,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

一、研究背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我校地处城区的边缘,生源都是来自附近的农村、外出务工子女及外来人口。

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隔代教育,与学校的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得住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孩子,听之任之,- 1 -认为长大之后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基于此,我申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个课题,旨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

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完美人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小学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

然而,当前小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自律性差、缺乏礼貌、不遵守纪律等。

因此,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1、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分析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3、探索有效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依据。

2、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认知水平和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三)访谈法选取部分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四)观察法在课堂、校园和家庭等环境中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获取真实、直观的研究资料。

五、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一)学习习惯方面1、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作业。

2、学习方法不当,不善于预习、复习和总结。

3、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影响学习效率。

(二)生活习惯方面1、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如不勤洗手、不勤换衣服等。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1、课题负责人老师介绍研究此课题的背景、意义及预期目标等。

2、校长对此课题研究进行了补充说明,强调了研究此课题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去完成,不要敷衍塞责,要为课题研究负责,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负责。

课题研究方面遇到困难或麻烦应及时上报,校领导配合你们尽最大努力去克服。

3、、两专家就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原则、方法、研究过程和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评估。

4、老师最后代表课题组做了研究此课题的表态发言。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养成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

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

”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

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

2、小学生和家长对养成教育的理解,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3、小学生家长的走访。

主要以养成教育走访记录表的形式进行。

4、总结交流分析。

主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

5、形成研究成果。

主要以实验论文的形式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缺失亲情养成习惯差,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可持续和终身的基础。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ﻭ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 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的收获。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可持续和终身的基础.ﻭ2.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的特点.因此,抓养成教育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3.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ﻭ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我申报的校本课题是《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已被XXX批准列入白山市教育科学课题。

该研究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

一、研究背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一些灰色文化的出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存在不良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重复与训练会形成动力定型,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我们学校位于城区边缘,生源来自附近的农村、外出务工子女及外来人口。

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年长的亲属管理,与学校管理脱节,导致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得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些家长望子XXX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有些则过分溺爱孩子,听之任之,认为长大后能挣大钱即可;还有些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基于此,我们申报了《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个课题,旨在结合学生的研究、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良好行为惯的培养,及不良行为惯的矫正,以促进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行为惯,塑造健康完美人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因此,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研究,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意义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本课题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新时期的农村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用行动来践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般指长期逐渐养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

《小学生校园行为习惯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小学生校园行为习惯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意义:现代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必须以小学生为主体,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展现小学生的个性。在基础教育领域,这是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对小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题前准备工作:查阅文献,询问导师的帮助。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低年级小学生校园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1 低年级小学生校园行为的课堂表现
2教师管理低年级学生校园问题行为现状
2.1教师对学生校园行为管理方式
2.2教师对学生校园行为管理态度
3 教师管理低年级学生校园行为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方式多样,但欠缺预防策略
二、本题的研究现状及开题前的准备工作
研究现状: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2.叶圣陶先生认为:“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 .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3.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 行为的产生并持续恒久,是在. 刺激---反应’发生之后的强化而造成的。”这就意味着良好的习惯养成有赖于持续不断地接受外界的行为刺激强化。
[7]靳永莎. PPS教学法视角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课堂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以《基础英语》课程为例[J]. 卷宗, 2020, 010(005):278.
[8]梁凯俏.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J]. 科学咨询, 2020, 000(006):235.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质量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正确时期”。

我国出名教育家叶圣说:“教育就是培育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一生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好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利用活动延长,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福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损害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授课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涵养的利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因此学生行为习惯必定从小抓起,必定从现在抓起。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地址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 )由于我校位于三乡镇交界处,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小学平生常行为规》有很大差距,好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散,好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 2 )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谈论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走开,好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相貌”。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很多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就,为我们张开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供应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照。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立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信心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的确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德育水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学生优秀道德质量和文明行为。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革,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愈发多样化和复杂化。

由于小学生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

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比较热门的课题。

相比于德育课程等形式的教育,开展行为培养活动能够更直接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然而,目前在实践中,很多小学生仍然存在着缺乏自律、不尊重他人和缺乏责任感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将探索如何开展有效的行为培养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开展行为培养活动,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2. 探索行为培养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设计一套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为培养方案;3.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小学中开展行为培养活动,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4. 探讨行为培养活动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总结其中的可行性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5. 通过本研究,为小学生行为培养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提升小学生的行为素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研究现状分析:通过文献阅读和调研,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2. 方案设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其特点的行为培养方案,明确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3. 实验设计: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行为培养活动,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4.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探讨行为培养活动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总结其中的可行性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5. 结果分析:综合分析各个环节的数据和结果,总结并归纳行为培养活动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及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学生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任务之一。

学生的行为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从小抓起,从现在开始。

然而,当前社会存在诸多问题,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惯养成。

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制定出适合我校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通过对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出适合我校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

具体步骤包括: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学生行为、制定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等。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制定出适合我校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

同时,也将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推动全国小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找到一种最佳途径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加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提高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和时代特征,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2篇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2篇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2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120__年5月11日开始,我校承担了胶州市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学习习惯"的界定: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

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验报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优秀的品质,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本课题实验报告旨在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法,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选取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接受为期一学期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不进行任何干预。

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行为观察和问卷调查,以评估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效果。

确定实验班级:选取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

设计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方案:根据前期调查和文献综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针对实验班级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方案。

实施训练:在实验班级中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包括课堂纪律、作业习惯、礼貌礼仪、卫生习惯等方面。

每周进行一次主题活动,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观察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礼貌礼仪表现、卫生习惯等方面。

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评估效果: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看法和效果。

同时,对两个班级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前后比较: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表明,实验班级在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礼貌礼仪表现、卫生习惯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而对照班级则没有明显变化。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学生反馈: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行为习惯养成训练表示支持和认可,认为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礼貌程度和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预期成果和创新点•研究现状和研究目标差距分析•研究方案设计和实施计划•研究伦理和保障措施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家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推动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诸多教育政策的出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学生学习现状和问题在低年级学生中,许多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了后续学习和全面发展。

研究背景研究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完善现有的学习习惯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可以直接指导教学实践,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探究影响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通过研究找出影响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研究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和策略针对影响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为实践提供指导。

02文献综述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相对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多个方面。

学习习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积极主动、合理高效、自主探究的学习行为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良好学习习惯相关概念界定研究背景介绍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以及已有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研究现状介绍国内外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历史、现状和研究趋势,重点阐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本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现状分析1研究方法综述23介绍本研究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

研究方法阐述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说明选择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理由和适用性。

研究方法选择依据详细介绍各种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操作流程,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数据收集和处理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此言道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

因此,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

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

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德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力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

2001年10月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

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少年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1、理论价值: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2、实践价值: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通过研究,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学生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哪些好习惯;二是在教育教学之中应该怎样培养这些好习惯;三是家长、教师如何配合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四是好习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正面影响。

收到三个实效:首先是教师、家长要获得一些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经验,并养成一些好习惯;其次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明显上升,校风、学风更好;最后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实效,社会、家长更加认同。

因此,本课题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及培养途径进行探讨,使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逐步培育健康人格。

为此,本课题将着重以下几方面研究:1、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初步理论研究和探索;2、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3、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实验研究(以个案为主);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实验研究。

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小学生习惯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

如果少年儿童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他们人生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在主要体现在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四、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本课题将采用实践——分析——总结——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边调整,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教育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参加课题教师要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研究,既注重研究结果,更强调研究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研究和实施课题的能力。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需要各方面给与高度的重视与配合。

每一张张问卷将成为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个必要依据及沟通桥梁。

3.经验总结法: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除采用以上主要的研究方法外,本课题还综合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

课题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1年6—7月,收集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准备。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5月,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和方法;3、总结结题阶段:2012年6月,收集个案记录,整理装订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具体保障措施(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德育处、班主任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规划、申报、指导、总结等。

副组长:协助主持人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制定研究方案,全程组织实施课题的各项教研活动,总结研究成果。

成员:根据所带年级,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具体参与课题的各项活动,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料,进行阶段和结题成果的总结。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1、班主任建设。

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

学校值周组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

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习惯评价内容建设。

围绕“公德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学习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这十种习惯,完善内容,细化评价方法。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

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实践活动教育阵地。

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

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

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

统筹安排,设立班级习惯教育栏目,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

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

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

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

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

办好广播。

3、家庭教育氛围。

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校信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

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

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

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

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

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费、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