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事物及季节性与周期性
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地理图表

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图表专题题型一:等值线图1、描述某一条等值线的(走向、延伸方向)特点。
只要求描述某一条等值线的特点。
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
【强化训练一】描述右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
2、描述多条等值线的分布特点。
数值变化规律;弯曲方向;疏密情况;走向;闭合处。
注意:疏密情况可表明等值线之间差值的大小,即等值线越密,表明差值越大;反之越小。
【强化训练二】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 130°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的显著特点。
3、描述某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等值线图)。
某地理事物的数量范围及其变化规律;中部与两侧对比,差值大小;空间变化情况;高低值中心分布方位。
【强化训练三】(图与强化训练二相同)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
题型二:点状分布图方位;疏密;与其它地理事物的联系(气候、地形、河流、交通等)。
【强化训练四】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题型三:面状分布图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对其面积大小、形状、极值应加以注意。
答题模式:形状;延伸方向;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极值;面积大小。
【强化训练五】图中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题型四:统计图表1、变化型统计图表典型特征:一般数据以百分比出现:结构、比重、比例等考查方式:①读数值;②描述变化趋势;③描述变化速度;④描述变化规律;⑤描述特点。
描述用语:读数值:水平高低。
描述变化趋势: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稳定、不变。
描述变化速度(看斜率):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长倍数。
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正、负)相关;大致相当。
描述变化规律:周期性、季节性。
周期性:相邻两个最值时间相差相等季节性:同一季节,某地理现象变化一样【强化训练五】图6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2024年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分支。
在高中必修一的地理课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地球和地图、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水文循环与地表水、气候与气候变化、生物与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地理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分为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的季节变化是由地轴倾斜和地球公转引起的,分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季节。
4. 经度和纬度: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方向测量地点的方式,纬度是以赤道为基准,南北方向测量地点的方式。
5. 地图的投影方法:地图的投影方法有等距、等角和等面三种,每种投影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6. 地图上的图例和比例尺:图例用于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和色彩,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7. 地图的使用和阅读:理解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符号意义,能够准确地读取和使用地图中的信息。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运动,板块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和地热活动,地质作用运动主要包括抬升和沉降。
3. 地震的发生和传播: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产生不同类型的地震波。
4. 火山和地热活动: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壳下部的高温物质通过火山口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
5.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大陆板块在地球表面的相对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球运动的一种理论。
三、水文循环与地表水1.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水从地球上的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高中地理】地理事物的季节更替与变化归总

【高中地理】地理事物的季节更替与变化归总地理事物的季节更替是地理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可以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资源、能源的利用、工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地理主干联系起来。
一、骨干知识1.四季的形成2.不同季节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所造成的,此类题一般分为如下几个解题步骤:① 根据曲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温度。
②根据海陆的比热性质确定季节,如果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就是夏季,如果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就是冬季。
③ 根据等温线的置换方向确定半球和月份。
3.季风环流的形成4.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5.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会随着季节而变化。
一般来说,夏季水温高于冬季,夏季盐度也高于冬季。
然而,在某些特定海域,情况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长江人海口附近海域,影响其盐度的主要因素是长江的人海径流,而夏季是长江的汛期,因此夏季的盐度低于冬季。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随季节变化。
这对于不同季节通过这一海区的船只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河流补给类型的不同,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非常不同。
此外,山地雪线高低的变化和地下水位特别是潜水水位的变化也都与季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6.外力的季节变化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将会导致外力作用强弱的变化。
例如,风化作用和不同季节的昼夜温差、降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其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强弱也会不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就多发生于夏季的多雨季节;不同季节的气压状况对风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就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7.不同季节的自然资源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不同的季节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人类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气候资源的季节性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农业活动的安排上。
例如,春小麦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而冬小麦在秋天播种,夏天收获。
水资源的利用也能体现出季节性。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高一地理学问点总结归纳11.四季划分根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的改变。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根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来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来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来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来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高一地理学问点总结归纳2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改变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渐渐演化为如今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环境制造了生物,生物又制造了如今的环境。
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和互相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枯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改变〔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纵观近几年高考,季节判断在每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以下归纳了10个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1.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中,与季节有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是地球公转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等。
公转位置:夏至点(或远日点)附近——夏季;冬至点(或近日点)附近——冬季。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夏季;最小的季节——冬季。
日出方位: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半球——夏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冬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夏季;昼短夜长——冬季。
2.气候:各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向、气压等)、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⑴气温:夏高冬低;同纬度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等温线夏季陆地向高纬凸出,海洋向低纬凸出,冬季相反⑵降水: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如:地中海气候区(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季森林火险等级高贵阳冬季多阴雨冷湿天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⑶风:风向:亚洲东部: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亚洲南部: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冬季——东南风。
风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夏季相反。
如英吉利海峡冬季风力大,风浪也大。
⑷气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夏季气压低,冬季气压高;海洋相反。
(这种现象在季风气候区较明显)⑸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与春秋分位置相比)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⑹雪线:一般地,受气温影响显著的山脉,雪线夏季高,冬季低。
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的季节变化规律

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的季节变化规律:1.天文现象:公转速度、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2.大气与气候要素:对流层厚度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季风环流控制下的气压系统和风向的变化、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降水类型(对流雨、台风雨、锋面雨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气团、锋面活动(快行冷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的沙尘天气、冬季的寒潮等)、不同气候区光、热、水状况的季节变化(即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等(附表)3.水文现象:水循环和水平衡——气温高、降水多则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储水变化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海水温度、盐度;季风洋流;河流径流;雪线;地下水水位。
4.地质作用:由于太阳辐射能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季节变化,造成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强弱也有季节变化,如温度变化、水、大气、生物等要素的变化使风化作用在不同季节不同;风力、流水的侵蚀、搬运强度随风速、流水速度的改变造成的沉积作用也有季节变化。
5.植物形态和动物的迁徙:自然景观的变化、植食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也随之迁徙。
斑马、驯鹿等6.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我国冬季带鱼汛、夏季墨鱼讯(我国近海实行了伏季休渔制度——可持续发展),海盐晒制时间——长卢盐场应在雨季之前。
7.能源的利用:水力发电、太阳能、沼气等8.农业生产:种植业——小麦(春小麦、冬小麦)、水稻(温带季风区秋季收获、双季早稻夏季收获、晚稻夏播秋收)、玉米春夏播种秋季收获,生长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棉花春夏播种,雨季(灌溉)生长,秋季收获;甘蔗、甜菜秋季收获。
林业——苹果、柑桔秋季成熟;江南丘陵的早茶在春季收采。
畜牧业——山地牧场的季节变化9.工业:制糖工业、水力发电及依靠水电耗能多的工业10.环境问题:泥石流、水土流失,赤潮和水华现象的产生与水体的有机物的过渡生长有关,因此在气温、水温较高季节发生频率增大。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复习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复习近两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中越来越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且不回避重点。
因此,“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是高三地理复习的基本要求。
地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地理规律和原理,因为地理规律和原理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只有加强了对它们的理解与记忆,才谈得上灵活应用。
那么现行地理教材中主要有哪些地理规律和原理?在高三阶段如何进行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复习?怎样在解题中运用这些地理规律和原理?一、认识教材中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规律即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包括运动特征、空间特征、成因、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
地理原理是地理规律的基础规律。
现以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社版)目录为线索,归纳、整理如下。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反映物质运动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能力)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②地球运动: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和公转(方向、轨道、周期、速度、黄赤交角)特征。
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训练空间思维、地图能力、分析比较能力)①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②太阳的外部结构;③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④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⑤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⑥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变化;⑦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空间移动;⑧经度分布规律: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东减小的为西经;⑨纬度分布规律:是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北减小的为南纬;⑩经纬网格形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网格越向高纬度变形越大;⑾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向北逐渐减小;⑿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
3.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能力,图像判读能力)①太阳活动周期(11年);②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太阳日、昼夜更替);③地球公转周期(到达两分两至、近远日点的时间,公转速度随时间变化);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变化;⑤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⑥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⑦晨昏线的变化;⑧北半球各地——太阳出没方向随季节的变化。
4.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演绎推理能力)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③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⑤昼夜交替的影响;⑥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洋流、河流两岸的侵蚀现象等)。
地理事象的季节特征及判断 PPT课件 通用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插茱萸少一人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上灯、猜谜
农历与公历,一般相差1月左右。
22
•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 ,其实都是祝愿。
•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7 月 初
远日点 慢
1
近日点 月 快初
3
2、根据地球上太阳光照图,判定季节
判定的依据: 1、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 2、昼夜长短的分 布规律;
4
3、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判断二分二至日
先判定二至 方法一:找直射点的位置; 再判定二分 方法二:看南北极的倾向。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区域图,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农业生产有何特点?2.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别有哪些?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4.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其“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分别指哪些部门?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农业(1)概念: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区位(1)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位置。
(2)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特别提醒] 光照和热量的差异光照强,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强。
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青藏高原,但光照条件不如青藏高原。
①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特别提醒]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现代社会,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将下列各地农业生产及其对应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
提示: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规律归纳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规律归纳王树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规律归纳(来源王树声高考地理教研室,启迪慧想整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季节变化的知识结构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二分二至日的昼夜状况)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4、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春、秋分日,晨昏圈通过极点,与经线圈平面之间的交角为0°,与纬线圈平面之间的交角为90°。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赤道)。
(如右图)(1)晨昏圈相切的纬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之和等于90°(即互为余角)(2)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交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90°--66°34′-90°-66°34′- 90°(3)晨昏圈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交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0°--23°26′-0°--23°26′- 0°夏至日日照图冬至日日照图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规律夏至(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约5个纬度左右;春秋分,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冬至(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约5个纬度左右。
(1)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风向的季节变化(2)根据陆地、海洋在同纬度的气温差异判断季节(3)气压带势力强弱和风带风力大小的季节变化受高低纬温差季节变化的影响,冬季,高低纬度之间温差较大,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也大,风力较强;夏季则相反。
(4)风海流纬度位置和流势(流速和流量)的季节变化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七月,在信风、西风吹送下形成的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等)分布的纬度位置随气压带风带的北移也要向北移动。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我们打开高中地理大门的钥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地图知识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新- 课-标- 第-一-网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大大小小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高低低高向高值凸出的气温(或水温、气压等)低,相反则高高高低低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方向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亦成立河流向凹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河流的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洋流向凸海洋上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凸高凹低若某地等压面上凸,则该地气压比同一高度上两侧的气压高;相反则气压较低一陆南无论南北半球,1月份陆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12.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2022-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必修2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 况、生产能力等
平原 种植业
山地 林业
山地 畜牧业
山地缓坡 梯田种植业
四幅图的地形有何区别?农业类型又有何区别?
思考:我国江西省千烟洲立体农业形成的原因?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因地制宜)
……
……
2、农业的分类
类型 产业形式
分类
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养殖 业和栽培业等
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 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种植业 林业 栽培业
渔业牧业养殖业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3、农业的特点
①地域性: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 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科学灌溉 使干旱地区也能大规模发展农业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交通
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交通运输快 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而对于产 品保鲜要求高的乳畜业和园艺业等,更离不开快捷的交通运输
交通可以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 化、专业化,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
……
我要在土地上从事哪 种农业生产活动?
?
卖的出去吗?
水源充足吗?
运送得出去吗?
气候合适吗? 土壤肥沃吗?
能请到工人吗?
?
地租贵吗?
影响某地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5、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要点一】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1、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2、大气与气候现象的季节变化3、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4、植物形态和动物迁徙的季节变化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季节变化水资源一般丰歉与降水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如长江夏季水资源丰富;三峡水库运行:蓄清排浑,一般10 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 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汛期前排至 145 米防洪限制水位;风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
夏季,一般在 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6、农业生产的季节变化7、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季节变化8、科学考察的季节变化9、旅游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
春季,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夏季,气温升高,海边、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
一般地说,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高山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
鸟岛观鸟 5月是最佳时机;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要点二】请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出现在北半球的哪个季节1、东北地区的河流在一年中首次进入汛期()2、我国逐渐变凉()3、尼罗河洪水开始消退()4、塔里木河水位最高()5、黄河在一年中第1次出现凌汛()6、南极考察一片繁忙()7、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8、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9、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10、江南采茶正忙()11、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12、华北平原收摘棉花()13、长芦盐场晒盐的佳期()14、太阳直射点南移,地球公转速度居中()15、青尼罗河河水量在一年中达最大值()16、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17、北京地区树木的影子最短()18、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19、硅谷地区天气干燥()20、我国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现象()21、地球公转速度最小的时期()22、“北方威尼斯”昼短夜长()23、北印度洋的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流动()24、南极中山站白昼长于南极长城站()25、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26、北极极光最丰富()27、亚洲低压势力强盛()28、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29、孟加拉湾飓风登陆()30、甜菜活跃生长期()31、舟山渔场出现墨鱼汛()32、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33、我国东部季风区盛吹东南风()34、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放牧()35、新德里进入雨季()36、一场雨后带来一场凉()37、开普敦多雨()38、洛杉矶多雨()39、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40、我国北雁南飞()41、非洲北部草原正值雨季()42、从日本到波斯湾的航船在北印度洋顺风顺水()43、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出现“白夜”现象()44、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45、北美温带森林开始落叶()46、我国南方举行龙舟赛()47、南半球草原返青,树木长叶()48、我国常遭寒潮侵袭()49、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50、我国海南正午时分人影朝南()51、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52、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于燥()53、好望角一带炎热于燥()54、我国舟山渔场出现带鱼汛()55、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56、华北平原出现干旱()57、澳大利亚人过圣诞节()58、驯鹿由针叶林带向苔原带迁徙()59、悉尼白昼比香港长()60、我国东北沿海一带遭台风、暴雨袭击()61、长城以北播种小麦()【参考答案】1.春季2.秋季3. 秋季4.夏季5.春季6. 冬季7. 夏季8. 夏季9. 夏季10.春季11. 春季12. 秋季13.春季14. 秋季15. 夏季16. 夏季17.夏季18. 冬季19. 夏季20.冬季21. 夏季22. 冬季23. 夏季24. 冬季25.夏季26. 冬季27. 夏季28. 冬季29. 夏季30.秋季31. 夏季32. 夏季33. 夏季34. 夏季35. 夏季36、秋季37、夏季38、冬季39、夏季40、秋季41、夏季42、冬季43、夏季44、春季45、秋季46、夏季47、秋季48、冬季49、冬季50、夏季51、冬季52、夏季53、冬季54、冬季55、冬季56、春季57、冬季58、夏季59、冬季60、夏季61、春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生:不能。
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等,都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

(1)古生物发展经历了6个大阶 段,间有5次大灭绝。
• A.在5.7亿年前的寒武纪突然出现了大量的、门 类众多的和较高级的动物。已发现的这一时期 的动物化石有2500多种,除脊椎动物外,几乎 所有的门类都已出现,其中最多的是节肢动物 中的三叶虫。 • 这些在分类学上互不相关的动物门类(如节肢 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海绵动物和棘皮 动物等)都一下子具有了硬骨骼组织。
气 候 旋 回
2 超世 纪旋 回 周期 10010000 年
(1) 世 界 气 候 旋 回 :1800-1900 年
(2) 我国气候变迁( 竺可帧) : 5000 年来我国气候变迁 规律具有 400 年、800 年、1200 年和 1700 年等四种不 等的周期。 (3) 我国第四纪气候变迁 (段万侗等,1978) :从进入 冰后期 的 1 万年时间以来, 曾出现了三次寒冷期 与两次 温暖期 : 泄湖寒冷期-仰韶温暖期-周汉寒冷期-普兰店温 暖期-现代小冰期。
周期性 节律在 不同区 域 具有 不同的 性质和 特点 季节 节奏 的 显著程度 随 纬度 增加而 增加 昼夜 节奏 的 显著程度 随 纬度 增加而 减少 两极地区 的节律表现特殊,这里 的昼夜节律 可以和季节节律相重 叠 ,两者相互制约又相互加强。 赤 道地 区 则基本 不 存在季 节节 律 ,而昼夜节律十分突出。 纬度相同 的情况下,一般内陆区 域的节律振幅和频率大于沿海 及 海洋区域 ,且时相也不同 。
地 质 旋 回
3 、地质旋回具有 级别不同的周期 :地质 纪 -4000 万年左右;地质 世 -1000-2000 万年左右。 4、地质旋回 的周期基本 决定于天文 因素 (1) 周期为 4000 万年以上的地质旋回,作 用广泛, 可作全球性对比, 其共同特点是均 与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状况有关。
小学二年级地理教案:了解四季的特点与变化

小学二年级地理教案:了解四季的特点与变化了解四季的特点与变化一、引言地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地理的学习中,了解四季的特点与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四季的交替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四季的特点与变化。
二、四季的概念和特点1. 定义:四季是指一年中分别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的循环交替。
2. 春季特点: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气温逐渐升高,天气温暖,阳光明媚。
大自然中的植物开始发芽、开花,小动物也开始出来活动。
春天是绿色的季节,到处是新鲜的生机和希望。
3. 夏季特点: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气温较高,天空湛蓝、阳光强烈且持续时间长。
大自然中的植物生长茂盛,丰收的季节也逐渐到来。
夏季是游泳、野餐和度假的好时候,人们可以享受阳光和沙滩的快乐。
4. 秋季特点:秋天是渐渐凉爽的季节,气温逐渐下降,天空常常是蓝天白云。
大自然中的树木的叶子开始变色并逐渐飘落,收获的季节也到来了。
秋季是丰收和感恩的季节,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水果和蔬菜。
5. 冬季特点: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气温大幅度降低,天空常常是阴沉的。
大自然中的植物休眠,动物也躲在温暖的地方避寒。
冬天是雪花飞舞、制作雪人和滑冰的季节,人们可以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中畅快玩耍。
三、四季的变化及其原因1. 温度变化:随着四季的交替,气温也随之变化。
春天气温逐渐回暖,夏天气温最高,秋天气温逐渐下降,冬天则是最寒冷的季节。
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是一团正圆,而是有一点偏心,所以不同时间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也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季节的温度差异。
2. 日照时间:四季的变化还表现在日照时间的长短上。
春夏两季,太阳直射地球的时间长,阳光直射的面积也大,日照时间长,而秋冬两季则相反。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己轴心旋转,所以不同季节地球受到阳光的照射不同,进而影响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之季节知识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之季节知识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③北半球的四个关键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一、四季的判断天文方面:从光照图上量测:太阳照射点的边线;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边线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从天文现象上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的半球。
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定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和暖季节;等温线的伸展;气压拎的脱落等。
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
生物方面:草木拓人,开花结实,动物迁徒、产卵等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
其他方面:雪线滑行;登山佳期;极地实地考察;海岸晒盐二、常考的季节现象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江南姑娘土家正忙碌(雨前茶最出色)华北平原发生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北半球夏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尼罗河处丰水期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北极实地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大陆等温线向北凹陷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好望角、开普敦沿海风浪大长江中下游一带发生伏旱天气亚洲扰动势力衰弱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北半球热带草原区和季风区正值雨季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增高地球太阳速度最轻时期(七月初,远日点)我国南方赛龙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起西南风东亚季风区流行东南风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南极实地考察最佳时期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我国常遭到寒潮影响好望角、开普敦一带寒冷潮湿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之季节科学知识,期望同学们写作后会对自己有所协助,预祝大家写作开心。
地理事物的季节性与周期性

地理事物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当阳三高熊风华【知识结构】【典型例题解析】例1:(04广东)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C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C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B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解析〗:(1)资料中所给的是“利用风力航行”,所以应首先考虑风向的变化,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从甲地到乙地的航向基本上是自北向南,所以冬季出发正好顺着西北季风航行。
(2)这道题仍然考查的是本地区的风向变化。
从乙地到丙地航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在北半球为夏季时,该地区盛行东南风;北半球为冬季时正好相反,该地区盛行西北风,所以应选择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
从丙地到丁地航行在北印度洋海域,受南亚季风控制,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根据从丙地到丁地的方向应选择盛行东北风的冬季。
(3)根据前两题的分析从甲地冬季出发,到达乙地后等到北半球夏季出发,到达丙地后再等到冬季航行到丁地,这样单程就用了一年,返航时在北印度洋的航向是自西向东,在太平洋的航向是自南向北,所以选择夏季就都是顺风的,半年的时间就可以返回。
加在一起完成整个航程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例2: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1)、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
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B )A.23°26′ B.46°52′C.66°34′ D.90°(2)、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 C )A.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B.松花江正是第一次汛期C.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D.巴西高原的动物向北迁徒〖解析〗:(1)当太阳直射23°26′N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H1=90°-(40°-23°26′)=73°26′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达到最小值16°34′;当太阳直射23°26′S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H1=90°-(40°+23°26′)=26°34′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达到最大值63°26′因此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63°26′-16°34′=46°52′(2)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当太阳直射23°26′S,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事物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当阳三高熊风华【知识结构】【典型例题解析】例1:(04广东)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C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C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B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解析〗:(1)资料中所给的是“利用风力航行”,所以应首先考虑风向的变化,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从甲地到乙地的航向基本上是自北向南,所以冬季出发正好顺着西北季风航行。
(2)这道题仍然考查的是本地区的风向变化。
从乙地到丙地航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在北半球为夏季时,该地区盛行东南风;北半球为冬季时正好相反,该地区盛行西北风,所以应选择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
从丙地到丁地航行在北印度洋海域,受南亚季风控制,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根据从丙地到丁地的方向应选择盛行东北风的冬季。
(3)根据前两题的分析从甲地冬季出发,到达乙地后等到北半球夏季出发,到达丙地后再等到冬季航行到丁地,这样单程就用了一年,返航时在北印度洋的航向是自西向东,在太平洋的航向是自南向北,所以选择夏季就都是顺风的,半年的时间就可以返回。
加在一起完成整个航程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例2: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1)、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
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B )A.23°26′ B.46°52′ C.66°34′ D.90°(2)、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 C )A.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B.松花江正是第一次汛期C.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D.巴西高原的动物向北迁徒〖解析〗:(1)当太阳直射23°26′N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H1=90°-(40°-23°26′)=73°26′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达到最小值16°34′;当太阳直射23°26′S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H1=90°-(40°+23°26′)=26°34′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达到最大值63°26′因此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63°26′-16°34′=46°52′(2)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当太阳直射23°26′S,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重难点剖析】不同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半球季节变化差异也明显,通过对各地理环境季节差异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空间观念,养成比较维习惯,强化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季节信息提取的目的是判断季节的性质,以定冬半年(季)、夏半年(季)为主,终端目标是推定给定的条件是“1月前后”,还是“7月前后”。
1、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信息:(1)、公转的远日点和近日点的认定来定季节直射南回归线附近的是近日点,即处于 1月初(北半球冬至前后)(2)、公转快慢定季节地球处于公转快的位置,为1月初(北冬南夏);地球处于公转慢的位置,为7月初(北夏南冬)。
(3)、正午太阳高度角定季节(4)、昼夜长短信息条件提取:因春秋分昼夜平分,故昼长于夜长为夏半年,昼短于夜长为冬半年。
如下所述:A、昼长于夜,昼长>12小时,为夏半年,北半球接近7月,南半球接近1月;B、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北半球处于1月初前后;C、日出早于6点(如5点),日落晚于18点(如19点)为夏半年;D、日出晚于6点(如7点),日落早于18点(如17点)为冬半年。
2、气温反映季节信息:①、太阳辐射引起的——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
②、海陆热力差异——海水热容量大,变温慢,表现为冬暖夏凉;陆地热容量小,变温快,表现为冬冷夏热。
③、就我国而言:1月前后,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南北温差大;东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因素影响大。
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全国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东部等温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影响大。
3、降水反映季节信息:以夏季降水为主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这里应注意的是,在给定的文字、图象信息条件中,首先应应用有关方法判断其南北半球位置,否则答案将全部相反。
孰记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分布区或城市是应用此法的基础。
以冬季降水为主的只有地中海气候。
应熟记这几种气候区内的著名城市(定位城市)4、灾害性天气反映季节信息:就我国而言:冬半年常出现的有:寒潮、暴风雪、沙尘暴、冻雨,白灾。
夏半年出现的有:台风、暴雨洪涝、伏旱、梅雨。
内陆地区易发生干旱。
5、盛行风向反映季节信息:①、风力(风浪):冬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差异也大,风力也较大,风浪也较大。
夏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力也较小,风浪也较小。
如:英吉利海峡、风力风浪大的季节为冬半年。
②、风向:在季风区,盛行海风时为夏季,如当东亚盛吹东南风,南亚盛吹西南风,悉尼盛吹东北风为夏季。
盛行陆风时为冬季,如东亚盛吹西北风,南亚盛吹东北风;悉尼盛吹西南风时为冬季。
在地中海气候区,盛行西风时为冬季。
在北半球吹西南风,在南半球吹西北风。
风向的转换常引起洋流的方向变化,称为季风洋流区,在我国南海,北印度洋洋流冬夏季节流向变换最明显,1月前后向南向西流,七月前后向北向东流。
6、气压分布反映的季节信息:从数值来看,因标准大气压为1013百帕,故一般地说:冬半年时,大陆中纬度地带气压中心气压一般高于1013百帕时,为高压区,性质属于冷高压,如亚欧大陆1月为西伯利亚冷高压(1040百帕);海洋上中纬度地区气压中心气压一般低于1013百帕,为低压区,性质属于暖低压,如北太平洋上1 月为阿留申低压(1000百帕)。
夏半年时,大陆中纬度地带气压中心气压一般低于1013百帕,为低压区,性质属于热低压,如亚欧大陆7月为印度低压(996百帕);海洋上中纬度地区气压中心气压一般高于1013百帕,为高压区,性质属于凉高压,如北太平洋上7 月为夏威夷高压。
7、来自水文(河水补给)的信息:① 我国河流的补给大多处于夏季。
东部季风区河流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内陆盛夏高温季节处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期;东北河流春季为雪水补给季节;我国河流的枯水季节多数处于冬季。
② 、地中海式气候区,河流雨水补给期为冬季。
③ 、地下水、湖水补给河水的季节大多为冬季(枯季);河水补给地下水、湖水季节大多为夏季(雨季)。
见下图:8、来自自然景观变化的季节信息:植物生长发育受气候影响最大。
植物景观变化,农事活动季节性明显,春花夏长秋实冬藏,冬夏季节变化分明。
(1)、植物景观:夏半年,多数地区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是植物生长的旺盛季节,草原一片葱绿,青天翠欲滴;亚热带树木枝繁叶茂,处于挂果期。
冬半年,多数地区水热欠缺,天寒地冻,植物生长量小,或处于休眠状态,草原一片枯黄,温带森林叶落皮枯,大多处于休眠期。
(2)、动物的迁徙:受太阳直射点季节性南北移动的影响,动物南迁为1月前后,动物北迁为7月前后。
如:西伯利亚驯鹿由苔原带迁往亚寒带针叶林时是冬半年,为1月前后。
坦桑尼亚热带草原羚羊、斑马大量北迁时,是7月前后。
青海湖鸟岛赏鸟的季节是春季(3—5月),因北半球大陆自南而北逐渐变暖,北迁的鸟在此繁殖。
鄱阳湖赏鸟的季节是冬季(10—来年2月),因水鸟类多在此越冬。
(3)、农业景观:受气候的影响,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多以果树和大田农作物生产为例认识季节性变化特点。
小麦:播种期在秋季,收获期(忙碌季)在春末夏初。
如:华北收麦季节在5—6月;澳大利亚在11—12月收割。
油菜:我国江南才是典型的区域,是越冬作物,不与粮棉争地,腊肥施用于冬初;春暖时节花开(2—3月)。
果业:苹果、柑桔收获在秋季;蔬菜:茄果类为喜温作物,多在夏季;叶菜类为喜凉作物,多在冬季;夏季,我国南方天气炎热,易落花落果,而北方光照充足,果菜生长良好,为北菜南运期; 冬季,我国北方天寒地冻,蔬菜生产成本高,而南方光照长,光质好,热爱量充足,为南菜北运期。
养羊:放牧业忙碌处为剪羊毛期,即春初换羊毛季节。
(4)、来自服务业活动的信息:“气象经济”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商家准确地把握气候的季节变化,为冬夏时令商品的生产、进货采购提供依据。
①、旅游业:北京的旅游旺季是夏季;海南的旅游旺季是冬季,庐山、峨眉山、九寨沟等到避暑、水景区旅游旺季是夏季;鄱阳湖观鸟在冬季;东北观鸟在夏季;拉萨观光夏季是旺季。
②、商业:冬装生产夏季是忙季,冬季是销售旺季;制冷家电销售旺季是热季,中国食品销售旺季是春节前。
潜水位河水位水流运动河水补给地下水(我国一般为夏季)潜水位河水位水流运动河水补给地下水(我国一般为冬季)【知识拓展】【专题训练】读甲、乙两图,已知甲河主要河段在80°E —90°E 、40°N 附近,据此完成1—2题。
地理现象时 间 分 布9.23-次年3.21 3.21-9.23地球自转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少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多 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 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晨昏线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 纬度增大而西偏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日出方位东南出,西南落 南北半球相同东北出,西北落 南北半球相同等温线 大陆上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 大陆上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气压带、风带 南移北移对流层厚度变化 对流减弱,厚度变小对流旺盛,厚度变大 雪线积雪,雪线下降融雪,雪线上升北印度洋洋流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臭氧层空洞 9—11月份,南极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臭氧洞)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酸雨及大气污染太阳辐射弱,辐射逆温强,空气对流运动弱,大气污染加重,酸雨几率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大气污染较轻,酸雨几率小 长江口盐度 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盐度变大 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盐度变小 我国的降水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我国的河流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内流河囚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有春汛、夏汛;黄、淮、海、长江等夏秋进入汛期 我国的渔场带鱼汛墨鱼汛我国的农业生产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气象灾害 寒潮、沙尘暴、暴雪 旱涝、暴雨、台风、冰雹、干热风 地质灾害相对较少滑坡、泥石流较多1、有关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乙两河流量最大都在夏季②甲、乙两河都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③甲、乙两河所在流域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④甲、乙两河下游都是商品农业基地A.①②B. ③④C.②③D.①③2、当甲河进入丰水期时,下列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A.墨累—达令盆地农场牧羊活动的忙季B.新西兰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期C.江南桃花盛开时期D.乙河流域水土流失量减少图2是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判断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