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三封信

合集下载

里尔克给年轻人的十封信

里尔克给年轻人的十封信

里尔克给年轻人的十封信里尔克:1875.12.4—1926.12.29第一封信我还应该向你说什么呢我觉得一切都本其自然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

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

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然后你接近自然。

不要写爱情诗;先要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它们是最难的……你要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

第二封信在根本处也正是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我们是无名的孤单寻求事物的深处:在深处暗嘲(一译“反讽”)是走不下去,——若是你把它引近伟大的边缘,你应该立即考量这个理解的方式(暗嘲)是不是发自你本性的一种需要。

因为在严肃事物的影响下,如果它是偶然发生的,它会脱离了你;如果它真是天生就属于你,它就会强固成为一个严正的工具……如果我应该说,从谁那里我体验到一些关于创作的本质以及它的深奥与它的永恒的意义,那么我只能说出两个名字:一个是雅阔布生,伟大的诗人;一个是奥古斯特·罗丹,那在现存的艺术家中无人能与比拟的雕刻家。

第三封信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我劝你尽可能少读审美批评的文字,——它们多半是一偏之见,已经枯僵在没有生命的硬化中,毫无意义;不然就是乖巧的卖弄笔墨,今天这派得势,明天又是相反的那派。

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没有比批评更难望其边际的了。

只有爱能够理解它们,把住它们,认识它们的价值。

第四封信你是这样年轻一切都在开始身体的快感是一种官感的体验,与净洁的观赏或是一个甜美的果实放在我们舌上的净洁的感觉没有什么不同;它是我们所应得的丰富而无穷的经验,是一种对于世界的领悟,是一切领悟的丰富与光华。

说寂寞——读读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说寂寞——读读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说寂寞——读读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网易社区读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冯至译,三联书店96年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寂寞”二字--“我们都是寂寞的。

人能够自欺,好像并不寂寞。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寂寞,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中国人历来不乏对“寂寞”的共鸣。

有南唐李煜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也有戴望舒“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有陶渊明的“悲罗襟之宵离”,也有何其芳的“和着幽怨”的罗衫……“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自古及今,中国的“情种”们相继对人生的寂寞做了诗意的表达。

这些寂寞的体验,不乏深刻之处,然而若没有诗哲里尔克更具哲理意味的表述,则我们对于如下的问题,将难以给出明白的回答:寂寞只是一种莫可名状的闲愁吗?寂寞与我们的人生有根上的纠结吗?“说到底,还是一个‘情’字作怪”,或者,“诗人在黑暗的社会中难免会感到寂寞”,这是两种流行的解释。

这种含混其辞的说法,恐怕难以将寂寞通达。

为了较为透彻地解答我们的疑难,以及更好地领悟里尔克所言寂寞的二重含义,我们首先有必要描述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人以缘在(Da-sein)的方式存在。

缘在类似于飞蓬,随空空的风(媒)四处伸展其活动的根——这个存在,或这个人,他生存着也即用根凭附、占有着。

守财奴牢牢地抓住了他的泥土:金子。

可是他终于衰老了,象一株草那样在深秋枯萎,双手仍可笑地保持着攥取的姿态。

他占有着什么,他之“我”便是什么。

这里有许多人,因为曾经把蓬草的根驻扎于北大,便时时刻刻对自己或对别人说,“我是北大人。

”终于有一天,北大的门成了他的面孔,“你是不是北大人”成了他与人吵架时的口头禅。

以北大自居的人与以金子自居的人是一样的,他们肌肉紧张地保持着占有的姿态,紧紧地抓住世内现成的东西,不管这现成的东西是肉眼可见的钱币、还是无形的北大身份,他们都当成是石头一般坚硬的对象去把捉。

奈何生命本身是流动的,水与石头无法融合,因此他们不得不花费大的气力才能抓住“对象”,不得不编造种种的谎来搪塞、安慰自己。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
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它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 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人每每为了无谓的喧嚣,忘却生命的根蒂,不能在寂寞中、在对于 草木鸟兽(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生物)的观察中体验一些生的意义,只在人生的表面永远往下滑过去。
目录分析
收信人引言
重印前言
第一封信
01
第二封信
02
第三封信
03
第四封信
04
第五封信
06
第七封信
05
第六封信
01
第八封信
02
第九封信
03
第十封信
04
附录一冯至 译里尔克作 品
06
附录三冯至 论里尔克
05
附录二相关 信件
作者介绍
这是《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是朋友给懋懋的胎教书十封信看看很快里尔克很真诚完全没有架子看的时候一直有写信给朋友的冲动印象最 深的是那句“诗不是情感,是经验”。
好好忍耐,不要沮丧,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一点完成,我们所做的少量的工作,不会比大地之于 春天更为艰难。
关于观看万物,艺术家“模制一件物,就是要:各处都看到了,无所隐瞒,无所忽略,毫无欺骗;认识一切 众多的侧面、一切从上看和从下看的观点、每个互相的交叉。
此书是认识里尔克以至于冯至的文学作品的存在主义特质的比较好的读物,同时也适合青年从存在主义和诗 意的角度认识自己。
精彩摘录
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 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 是必得因此而死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通用15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通用15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通用1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1对于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前七篇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谈读书”、“谈动”、“谈静”这三篇。

阅读的好处不用多说,只是我们很多都不知道阅读的方法。

最高峰的时候,我两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很厚的书,可是看完以后,收获只限于当时,后来就逐渐淡忘的。

长久如此,我不觉有种读了也忘记,何必做无用功的感受。

可朱先生在书中提高,我们面对伶俐满目的书,要学会选择。

按照机会成本来说,你多读了一本无用的书,就代表你会少读一本有意义的书。

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倾向于选择经过历史检验的,有价值的书。

另外,读书还在于感受,在于记笔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读书的时候,是边思考,边阅读,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以致最后不留下半点痕迹。

在《谈动》那封信中,朱先生提到我们之所以烦忧,是因为我们的生机被抑郁,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

很多时候,我们一遇到烦恼,我们就会想要一个人,什么都不做。

其实现在想起来,这样好像根本就无济于事。

我们总是倾向于抑制自己的情绪。

不开心,我们硬要自己坚强不哭;想打电话,我们硬要自己保持尊严不打;想疯想叫,我们硬要自己保持所谓形象。

其实情绪是要发泄的,既然控制不了情绪,为什么不直接任性一次,让情绪自由发展呢?《谈静》则讲到了“生活在于感受,领略。

”当今的生活比过去多姿多彩很多,可是我们却可以常常听到别人哭喊着“好无聊!”美丽的花草、可爱的小鸟、深刻的知识,都无法提起我的兴趣。

()我们将这归咎于社会太喧嚣,却没有发现自己就是浮躁中的一份子。

生活有无趣,在于你有没有去为自己寻找乐子。

剩下的《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我们感受不是特别的深刻。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1-5)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1-5)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1-5)第一封信尊敬的先生,您的信前几天才转到我这里。

我要感谢你信里博大而亲爱的依赖。

此外我能做的事很少。

我不能评论你的诗艺;因为每个批评的意图都离我太远。

再没有比批评的文字那样同一件艺术品隔膜的了;同时总是演出来较多或较少的凑巧的误解。

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信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传的是艺术品,它们是神秘的生存,它们的生命在我们无常的生命之外赓续着。

我既然预先写出这样的意见,可是我还得向你说,你的诗没有自己的特点,自然暗中也静静地潜伏着向着个性发展的趋势。

我感到这种情形最明显的是在最后一首《我的灵魂》里,这首诗字里行间显示出一些自己的东西。

还有在那首优美的诗《给卒琶地》也洋溢一种同这位伟大而寂寞的诗人精神上的契合。

虽然如此,你的诗本身还不能算什么,还不是独立的,就是那最后的一首和《给卒琶地》也不是。

我读你的诗感到有些不能明确说出的缺陷,可是你随诗寄来的亲切的信,却把这些缺陷无形中给我说明了。

你在信里问你的诗好不好。

你问我。

你从前也问过别人。

你把它们寄给杂志。

你把你的诗跟别人的比较;若是某些编辑部退回了你的试作,你就不安。

那么(因为你允许我向你劝告),我请你,把这一切放弃吧!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

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

请你走向内心。

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

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

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

然后你接近自然。

你要像一原人似地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委内瑞拉伟大诗人西拉斯里尔克自1924年出生,至1969年过世之前,一生笔耕不辍,书写众多杰出的诗作,被誉为“拉丁美洲诗歌之父”。

他为期望发展的青年诗人写下了十封信,罗列其自身的经验和学习的教训,鼓舞后人继续他的遗志。

此篇文章将阐明西拉斯里尔克身为诗人的使命,以及他在十封信中赋予下一代的诗歌使命,以及如何把他的想法付诸行动,让他的遗志活着,让他的诗歌继续活跃于当今世界。

里尔克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使命,他把诗歌作为希望、觉醒和灵感,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在他看来,诗歌是一种声音,一种表达,一种象征,能够帮助人们应对困境,并寻求解脱,特别是在20世纪拉丁美洲社会变革和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里尔克认为诗歌是改变时代的一种力量。

他的诗作总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他的诗歌涉及的民族主义、反资本主义、百姓痛苦、自由、民主等话题,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对于生活的各种期待、思考和忧虑,他也说“当我开始用诗歌承载我的信仰,我便成了一名诗人”。

里尔克将自己的使命传递给下一代,他写下的十封信,字迹端端正正,每封信都有其独特的内容,但是大体上都在强调一些共同的观点,例如,里尔克认为诗人应当有正义感,坚持正义,把自己的文学作品视作一种武器,用诗歌的美丽、力量与众不同,立志于改变现实社会的丑陋现象,使人们觉醒;同时,里尔克也倡导青年诗人坚持自己的梦想,获取更多的知识,从实际出发,坚持打破常规,也就是他的名言:“要不断持续着,渴望不断着,爱的烈焰不断着,要把它告诉世界”。

他还建议青年诗人多多了解世界,不断努力,不被现实的苦涩所支配,与世界斗争抗争,与梦想相遇;最后,他还鼓励年轻人创造属于自己的诗歌形式,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血液和灵魂注入作品中,完成自己对世界的贡献。

里尔克对青年诗人的期望一直活跃于当今,他在十封信中所赋予的灵感与激励都成就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使他们的作品不断的出现在世界的文坛上。

致青年诗人的一封信

致青年诗人的一封信

里尔克和他的女人们( 里尔克和他的女人们(二)
1906年 月保拉· 1906年5月保拉·贝克尔未完 成的里尔克肖像画。1907年 成的里尔克肖像画。1907年 11月20日,31岁 的保拉·贝克 11月20日,31岁 的保拉· 尔在生她唯一的一个孩子 时去世。保拉· 时去世。保拉·贝克尔是里 尔克夫人的闺中好友,据 传记介 绍也是里尔克的深 爱。
白日梦=精神胜利法? 白日梦=精神胜利法?
阿Q式的自我安慰 →小人物的悲哀 精神胜利法和白日梦一样,通过一种幻想的虚 构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衡。 阿Q语录: 1、“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 西!” 西!” 2、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 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 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 的走了。 3、(阿Q)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 、(阿Q)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 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 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 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 得意起来,……唱着《小孤孀上坟》 得意起来,……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
欲望压抑导致精神崩溃(一) 欲望压抑导致精神崩溃(
法国作家雨果的《 法国作家雨果的《巴 黎圣母院》 黎圣母院》中的禁欲 主义者克洛德主教由 主义者克洛德主教由 于过分压抑性本能而 导致精神极度扭曲变 形,后为了获得美丽 的吉普赛女郎埃斯米 拉尔达不择手段,最 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 道路。
欲望压抑导致精神崩溃(二) 欲望压抑导致精神崩溃(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文学是性欲的升华
“力比多”的三种出路:一是通过正常的性 力比多” 行为得到宣泄;二是受到压抑而引起精神 病;三是转移和升华。创造文学艺术便是 这种活动之一。弗洛伊德认为,作家艺术 家都是性本能冲动异常强烈的人,他们通 过艺术创造的方式获得本能欲望的替代性 满足。 引申结论:不创作,毋宁死!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目录
08 第五封信 010 第七封信 012 第九封信
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3 第十封信
015
附录二:冯至论里尔 克
014 附录一:里尔克作品
殿堂级桂冠诗人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自我、职业,诗意对谈;一个对生 活、历史和自然始终保持“古老敌意”的诗人,一段诗人与诗人诗心交融的佳话;这已经不是一本新书了,当你 拿起它时,它早已被无数诗人或准诗人,总之是热爱诗和美的人们读过、感叹过;沉钟社诗人冯至1931年经典译 本,十年再次完整呈现。可能你已经等了太久,现在它来了;全书经译者冯至先生之女冯姚平女士校正,师承自 冯至先生的翻译家韩耀成先生提供专业指导;沉静、忍耐、体验、孤寂,比诗更像诗的十封信,你我都是青年诗 人。
感谢观看




初版译者序
重印前言
收信人引言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附录一:里尔克作品
马尔特·劳利 兹·布里格随笔
(摘译)
论“山水”
里尔克的诗
附录二:冯至论里尔克
里尔克——为十 周年祭日作
工作而等待
外来的养分(节 选)
我和十四行诗的 因缘(节选)
《给青年诗人的信》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先生
地方

事物

生命
工作
生活

青年 话
里尔克
诗人
心 宝藏 人生
喧嚣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你要爱你的寂寞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你要爱你的寂寞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你要爱你的寂寞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发之肺腑,深入心灵,对于喜好文学的人来说,这十封信,可说是文学创作之精髓了。

爱好文学的人自古至今为数众多,而今更是铺天盖地,文学接近民众原本是好事,然而如今的人所书所写却未必是真正的文学,浮躁忙碌喧嚣的时代,我们更应当如里尔克书中所言,要回归自己的内心。

在打开本书时,首先看到的是里尔克的孤独阴郁的脸。

对于里尔克,我坦诚不是很熟悉,只知道那几首非常著名的诗,对于文学,我只是一个缓慢的跟从者。

热爱文学的人,一般不会为这个看脸的社会所迷惑,然而每次读到作品,若看见作家长得帅气,总也不免流俗。

这是里尔克,我承认他的相貌过于阴郁忧愁,没有打动我,那是一张愁苦的脸,一张童年经历痛苦悲愁的脸。

于是先去了解他的生平。

果然如我所猜测,出生在平民家庭的他,父亲仕途不如意,脾气暴躁,母亲张扬虚荣整日幻想加入上流社会,在这样家庭中生活长大的里尔克自然谨小慎微,而姐姐一出生不久便夭折,母亲又把他当女孩来养,这样也使他的成长有了一些阴柔之气。

从他的脸上感到了深深的孤独。

可是孤独真的那么不讨人喜欢吗?“你要爱自己的寂寞,”在第四封信中,里尔克写给军官诗人,“你要负担起他,那以悠扬的怨诉给你引来的痛苦,当身边的人都同你疏远了,其实这就是你周围扩大的开始,因为你的矿源已经在星空下开展得很广大,你要以你的成长欢喜,可是向那里你不能带进来一个人”里尔克对于孤独是接受的,由此可见,我们知道诗人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如果排斥孤独,不接受生活送给自己的礼物,那么只会与生活格格不入,既然没办法选择生活,那么就去接受它,并好好的利用它,这就是里尔克的人生哲学,于是他把孤独变成了诗。

“要接受一切可能的生活,即使他令你不安,但那正是生活痛苦寂寞都是在生活接受它,把它变成实,即使没有朋友。

”这样的思想,也就是艺术文学创作者之所以能够在贫瘠的生活之上开出灿烂的文学之画的缘由。

里尔克对于创作的观点是要从日常生活中发事物去发现,让万物与心灵更贴近,要深幽寂静,谦虚真诚,假如你认为自己生活太贫乏,可是你还有回忆的宝库第一封信逝去的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都可以为你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写诗要向内看,你的内心就是写作的源泉,这也是为什么写作的人要甘于寂寞的缘由。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1)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1)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译者序这十封信是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1875—— 1926)在他三十岁左右时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

里尔克除却他诗人的天职外,仍是一个永不疲备的书柬家;他一世写过无数比这十封信更和蔼、更美的信。

但是这十封信却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向着青年说得最多。

里边他论到诗和艺术,论到两性的爱,严肃和冷嘲,悲痛和思疑,论到生活和职业的困难——这都是青年人内心常常起伏的问题。

人们爱把青年比作春,这比喻是正确的。

但是相互的相像点与其说是青年人的明朗犹如春阳的明媚,倒不如从此外一个方面看,青年人的愁苦、青年人的生长,更像那在阴云黯淡的风里、雨里、寒里演变着的春。

因为后者比前者更漫长、深重而更存心义。

我常常在任何一个青年的眼前,便联想起荷兰画家梵高的一幅题作《春》的画:那幅画背景是几所矮小、狭小的房子,中央立着一个桃树或杏树,杈丫的枝干上孤独地开着几朵粉红色的花。

我想,这棵树是经过了长远的风雨,此刻还在忍耐着春寒,四围是一个贫乏的世界,在枝干内却流动着生命的汁奖。

这是一个真切地、没有炫耀的春季 !青年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生命无时不需要生长,而外边却不永久是日光和暖和的风。

他们要担当很多的严寒和无情、冷淡和误会。

他们全部都充满了新鲜的生气,而社会的风俗倒是腐旧的,腐旧的像习染了很多遍的衣衫。

他们感觉内心和外界没法协调,到处受着限制,同时又不可以像植物似的那样缄默,他们要向人告诉,——他们找寻能够听取他们话的人,他们找寻能从他们表现力不很充分的话里领会出他们的本义而给予解答的过来人。

在这样的找寻中几乎是一百个青年有一百个绝望了。

但是有一个人,原来是一时的兴会,写出一封抒发自己内心状况的信,既给一个不认识的诗人,那诗人读完了信有所会意,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忧如在抚摸他过去身上的伤痕,随即来一封,回答一封,对于每个问题都给一个精粹的回答和剖析。

——同时他却再三申明,人人都要自己料理,旁人是很难给予一些帮助的。

读书笔记《给青年诗人的信》

读书笔记《给青年诗人的信》

读书笔记 | 亲身地、真实地生活《给青年诗人的信》“无论如何,生活本身是合理的。

”——里尔克莱内·马利亚·里尔克我们何其幸运,在青年时期读到了这些原本不是写给我们的信件。

1902年的深秋,一个名叫弗兰斯·克萨危尔·卡卜斯的陆军学校的学生,在偶然间经由校内牧师听闻了里尔克青少年时的故事,便当即决定将自己的诗的试作寄给里尔克,请教他关于诗歌创作的问题,以及如何在陆军军官和职业诗人两者之间进行选择。

在这一因缘际会之下,里尔克先后写给这位青年诗人十封文字拙朴而意涵深远的书信。

在其中,里尔克只为传达一个观点——我们必须亲身地、真实地生活。

这些信虽然是写给卡卜斯一人,但我们谁不是卡卜斯呢?谁在青年时期,没有无数问题与心绪在心中起伏呢?我们却不知如何厘清这些问题,也不知怎样处理此中心绪。

我们渴望且需要一位值得崇拜和信任的人的帮助。

1929年,在里尔克去世三年之后,收信人卡卜斯决定将这些书信编辑并出版成册——《给青年诗人的信》。

终于,里尔克的书信不是写给他一个人的,而是写给我们所有人。

我们要“亲身地”生活,走向自己的内心,从内心深处的冲动出发独立地建造自己的生活。

纵使里尔克回应了卡卜斯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第一封信中,他依然恭敬地劝告,“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

请你走向内心。

”这是阅读这十封信件前的第一规则。

常识告诉我们,问题的解答往往需要从外界获取,心绪则渴望一条向外的抒发渠道,我们聆听他人成功的事迹,希望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过好自己的生活。

但人们越是希冀向外寻求、越是倚赖外界的标准,就越是遗忘了自己才是生活的出发点与主角、越是偏离了只属于自己的命运轨道。

成为陆军军官还是诗人?如何才能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诗歌?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能在当下得到,也不能从里尔克那里得到,里尔克甚至还提醒卡卜斯,写诗时不要采用流行的格式。

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自身却并不丧失其意义,这个问题构成了一个需要他用最真切的付出来完成的事件,一个他必须亲临其中并亲历亲为的场域——“亲身生活”。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1902年的深秋,还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就读的卡卜斯以读者的身份给伟大的诗人莱内玛利亚里尔克写了一封信,里尔克真诚热忱地回复了这封信,从此他们便书信往来频繁,直至1908年才渐渐稀疏。

而冯至读后,给远方不能读德文的朋友做了翻译,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信集《给青年诗人的信》。

非常遗憾的是书中十封信都是里尔克所写,而卡卜斯的信没有收录在里面,但通过里尔克的十封信,能看出卡卜斯信中的大致内容。

信中里尔克谈到诗和艺术,两xing的爱,严肃和冷嘲,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曾面临的困惑。

正如书中所说:再没有比批评的文字那样同一件艺术品隔阂的了。

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评论这样一部作品,因为评论同样只是个人一厢情愿的误解。

但我确实可以谈谈我在书中所有过的感动、震撼与收获。

在很早一段时间,我尝试过去写作,尝试着写简短的小说,但终究没能完成,基本是起了头便再也写不下去。

题材的局限,框架的陈旧,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贫乏都令我筋疲力尽,让我坚持下去的心瞬间灰飞烟灭。

之所以会轻易地放弃写作,是因为我知道就算我写不出来,也不用去死。

归根结底,我有创作的冲动,但没有创作的能力。

关于写作,里尔克说:你要像一个原人似的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躲开那些普通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

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

是的,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

其实这一段话已经道出了写作的真谛,如何起步,如何写作。

信中还谈到我们不可避免的寂寞,比起寂寞,我更喜欢孤独这个词。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大的无法负担的孤独。

我们都曾在这份孤独中随意消遣和放纵生命,参加庸俗无聊的社交,做疯狂可笑的事情,我们用尽一切好的坏的方法来逃避内心深处的孤独。

里尔克劝慰青年诗人:请走向内心,长时期不遇一人。

年青人,珍爱你的寂寞吧!——读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年青人,珍爱你的寂寞吧!——读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年青人 , 珍爱你的寂寞吧 !
读 里 尔克 的《 给一 个青 年诗 人 的十封 信 》
一 河南 大 学 附属 中学 杨 金 孝

个 比他 更 年 轻 的 诗 人 收 到 他 那 著 名 的 十 所 能拥 有 、 能 理解 的 。 所 在 里 尔 克 看 来 , 些 离 开 的人 都 是 一 些 “ 那 落 在 后 面 的人 ” 怎样 对 待 他们 ? 说 :要 好 好对待 。 他 “
绪委 婉 地传 达 出来 了 诗人 选 取 的景 物 和 自己的 则 景哀 , 情乐 则 景乐 ” 吴 乔《 ( 同炉诗 话 》 。诗 人将 )
说 : 正是 你 的周 围扩 大 的开 始 。“ 们 的亲 近离 成 . 从 这 呢 喃之 中透 露 出来 。 这几 乎是 一 个奇 这 我 并
远了. 可是 我 们 的 旷远 已 经在 星 空 下 开 展得 很 广 迹 。这不 能不 让 我 们 想 到 生命 质地 的不 同 , 天才
大 . 值得 欢喜 的一种 成 长 ” 是 。这是 何 等 自信 的理 与庸 人 的不 同 。 特立 独 行者 与 世 俗凡 人 的不 同 。
遥远 的 世界 的时 候 . 一个 人才 能 够 证 明 自己是 活

个 对 人 类 多 么 体 贴 入 微 的 人 才 能 有 这 样
对 对 对 着 的— — 这 个 特 异 的生 命 . 个 多 病 的 自小 孱 弱 的理 解 ; 人 , 世 界 , 生 活— — 这 个 时世 还会 这
解 。这 种 真正 的 、 容 动摇 的 自尊 。 不 这种 由于 长久
曾经 在哪 里 看过 里 尔 克 的一 个 头部 雕像 。 美
( 转第 3 下 0页 )
地守 护善 良而 引 发 的感 慨 和 自豪 . 不 是很 多人 丽 的五 官 棱 角 分 明 ,完 全 像 并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如果不是心底孕育着一颗梦想的种子,如果不是诗歌氤氲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如果不是大一偶遇第一封《给青年诗人的信》,或许我永远不会去找寻那完整的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甚至,我永远不知道里尔克这位伟大文人的存在,《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卡卜斯把他的诗的试作寄给里尔克,请里尔克批评。

《给青年诗人的信》正是里尔克写给卡卜斯的回信,一共有十封。

近日我阅读了序言和前七封信,还剩三封信没看。

以下纯属我个人在看完这部分后的些许感想,没有所谓的正误。

里尔克以第一封《给青年诗人的信》震慑了我。

阅读了第一封信后,我喜欢上他的那些话语。

一个著名的诗人会回一个青年的信,而且言语是如此的亲切,完全没有一点盛气凌人。

更重要的是,看了第一封信,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一些事。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暗自想象了我的未来。

未来的某部分,是个很美的梦,于我却始终带着些羞涩,不敢随意说出口。

但同时,我又为这个羞涩的梦感到迷茫,我不知道这条路到底该不该往下走。

我想创作,写文章,写诗歌……所以,我感谢命运如此的安排,让我遇见了那些信,让我在迷惘的时候找到了一点答案。

第一封信中有段话我反复咀嚼,在此引入其中两句:“请你走向内心。

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

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这些天,我三番五次地问自己:我一定要写吗?不写我会死去吗?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找不到答案,我想我是不是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呢?呵,不是的,那时我也睡着了,读后感《《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后来,我想通了。

其实不会,我不写,不会死,一样可以活下去,死不了。

只是,如果生活不再有写作,或许会变得枯燥无味,只是或许。

所以,我认为,写作,还是一样可以成为我规划的未来的一部分,还是可以作为一个梦而存在,只是,它不是工作,只是业余,它也不再羞涩。

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

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

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作者:[奥]里尔克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2020年第10期您問我,您这些诗写得好不好。

您问我,从前您也问过别人。

您把它们寄给杂志社。

您把它们同别人的诗进行比较。

若是有那么一些编辑部拒绝发表您的尝试之作,您会心犹未甘。

因为您让我给您出主意,那么,我现在就请求您放弃这一切。

尤其是在目前,您绝对不该求助于别人,没有人能给您出主意,没有人能帮助您,没有人。

只有一个办法——您要反省。

研究一下促使您写作的原因;检查一下这原因是否扎根于您心灵的最深处;坦率地承认,假如您不写,您是否一定会寻死。

最重要的是,您在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我非写不行吗?您要在自己身上去挖掘深刻的答案。

假如答案是肯定的,假如您以一个有力而干脆的“我非写不行”,来回答这个严肃的问题,那么您就得按照这种必要性来确立自己的生活;您的生活直至它的最无关紧要和最无足轻重的时刻,都必须成为这种冲动的标志和见证。

然后,您去接近自然。

然后,您设法像一个严肃认真的人那样,说出您的所见、所闻、所爱、所失。

您不要写爱情诗。

起初,您要避开那些最流行、最常见的形式,它们是最难驾驭的形式,因为面对大量优秀的,其中部分甚至是光彩照人的传统作品,您要写出自己的东西,须付出巨大而成熟的力气。

为此,您切勿陷入通常的题材里面,去写您的日常生活提供给您的题材;去描写您的悲哀和愿望,描写瞬息即逝的思想和关于任何一种美的信念。

您要怀着热忱和隐蔽、谦卑的真诚,描写这一切。

为了表现自己,您要撷取您身旁的事物、您梦中的景象和您记忆中的事件。

如果您的日常生活是贫乏的,您怪不得它。

您应该怪自己还不能像一个够格的诗人那样,唤醒它的财富,因为对于创造者来说,世界上没有贫乏,没有贫乏而无关紧要的地方。

即使您蹲在监狱里,它的墙壁使您听不见世界的喧嚣,那么您不是还有自己的童年这笔精美珍贵的财富、这座记忆的宝库吗?把您的注意力转到那方面去吧。

设法把这种从前被淹没的感受发掘出来;您的人格将得到巩固,您的孤独将得到扩展,变成一处远离世人喧哗的昏暗寓所。

《给青年诗人的信》:Embraceyoursolitudeandloveit.

《给青年诗人的信》:Embraceyoursolitudeandloveit.

《给青年诗人的信》:Embraceyoursolitudeandloveit.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书是《给青年诗人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Poet),作者是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里尔克是著名的德语诗人,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

里尔克于1875年生于布拉格,曾在布拉格大学学习艺术史、文学史和哲学。

他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法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瑞士、北非等等,在不同的地方写下了许多名作。

其中巴黎对里尔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他担任过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秘书,和法国画家塞尚也有密切来往。

他在巴黎经历了创作高峰:《新诗集》《续新诗》《安魂曲》,还开始创作笔记体小说《马尔特手记》。

1926年,里尔克因白血病逝世,享年51岁。

《给青年诗人的信》是一本书信集,包含了里尔克在1903-1908给青年卜卡斯写的十封信。

卜卡斯是一个年轻军官,喜欢写诗,便写信向他的校友里尔克请教。

里克尔在回信中细细阐释了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看法,文笔优美,娓娓道来。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评价道:“里尔克的每一封信,处处洋溢着他对年轻人的理解、支持以及充满睿智的建议,闪耀着慈爱的光芒。

”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中的精彩句子吧~“Perhaps all the dragons in our lives are princesses who are only waiting to see us act, just once, with beauty and courage. Perhaps everything that frightens us is, in its deepest essence,something helpless that wants our love.”也许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龙都是公主,只等着看我们带着美与勇气去行动,一次就好。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此时,风静静吹着,一勾月亮缓缓探出,隐约能见着那周遭的云轮廓了。

晚风有些凉,似是将声音也冻缓了,带来片刻寂静,让人不免有些清冷,思绪自然地向内心深处钻去。

内心世界里,除去孤寂,便是这清冷月光。

于是我想要用这清冷月光来问候你,希望您也能从焦躁或麻木中走出,获得这片刻的宁静,亲爱的先生。

我想用这从莱内·马力亚·里尔克信中所学到的问候方式问候正在阅读这份文字的你,希望你能带着这名为“有趣”的第一印象去接触我文字中那执着于感受孤寂、让时间自己走来、自身向内心走去的里尔克去,了解他笔下的可爱及伟大。

浅读《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首先能感受到的便是里尔克对一个向其寻求写诗意见的陌生青年的亲切、包容与关爱。

“每个批评的意图都离我太远”、“报答你的信赖于万一”他在发表自己意见前后如此说道,使人在思考其意见时忍不住便接受了其温柔的教导。

就在这短短十封给那陌生青年的回信间,我看到了里尔克对诗与艺术、两性的爱、生活与职业的独特见解,也见证了一个陌生青年诗人由僵硬刻画到感受生活的成长。

他在诗的方面对青年的教导即使在我草草读来也觉得收获良多。

“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只有唯一的一个方法。

请走向内心”了解自己的内心是他做任何事都不可缺少的一环,写诗亦是如此,里克尔教导青年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美的信念,其中的真诚尤为重要。

在真诚之下,暗嘲反讽的手法也能自然地描述伟大而严肃的事物,“纯洁地用,它就是纯洁的”。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无意的装腔作势,是自然的混元境地。

就像现今网络上常有的“阴阳”语气,如果是本性的需要,它便会成为严正的工具,是属于自己的创作艺术,如鲁迅一般。

里尔克的这个观点同样用到了两性之爱上,“身体的快感是一种官感体验,与洁净的观赏或是一个甜美的果实放在舌上无二”。

抛去社会对性爱的重重掩饰,将它从一个阴暗信封中拿出,彼时性爱将不再是被“神秘”“羞耻”所包裹的禁忌,从自身出发而不被世俗影响,它便是温存,是生命的延续。

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诗和艺术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信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传的是艺术品,它们是神秘的生存,它们的生命在我们无常的生命之外赓续着。

而诗正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因而作为创作诗歌的诗人,必须具有一双善于追求美和发现美的眼睛,在自己被生活中的某种没惊呆的时候有感而发,而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

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

请你走向内心。

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

你必须拥有强烈的创作欲,感觉到你非常强烈地想把它表达出来。

然后你接近自然。

你要像一原人似地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

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地伤害你的发展了,你要知道,你的问题也许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时刻所能回答的。

这就是灵感。

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

不要关心从外边来的报酬,因为创造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联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严肃和冷嘲寻求事物的深处:在深处暗嘲是走不下去,——若是你把它引近伟大的边缘,你应该立即考量这个理解的方式(暗嘲)是不是发自你本性的一种需要。

这个时候,就是你创造欲最强的时候仿佛写诗变成了一种本性的需要,心灵的呼唤,此时的诗就是最接近我们情感的表达,自然的情感的流露。

我们应该多读书,特别是那些经典而具有深远意义的书。

通过一些好书,我确信它将穿过你的成长的丝纶,在你一切经验、失望与欢悦的线索中成为最重要的一条。

从那里我体验到一些关于创作的本质以及它的深奥与它的永恒的意义,那么我只能说出两个名字:一个伟大的诗人雅阔布生,;一个是在现存的艺术家中无人能与比拟的雕刻家罗丹。

尽可能少读审美批评的文字,——它们多半是一偏之见,已经枯僵在没有生命的硬化中,毫无意义。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给青年诗人的信》内容简介:《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1903至1908年间写给盼望成为诗人青年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

这些无名氏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信念的精神指导。

“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铺散都认定,自然界中会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中其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存活,抵抗一切反对的精神力量。

”“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

你不要为此而憎恨。

我们最可能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

‘走向内心’,长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看清楚。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

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这本书附录译者随笔《里尔克》及其选译里尔克斯文《论“山水”》、小说片段《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和诗歌等,是女诗人创作的独特展示。

给青年剧作家的信读后感,取于淘宝网的网友:于沉默中 --读里尔克《给一个优秀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已经没有一本什么新书了,当我拿起它时,它几近被无数诗人或准诗人或人们热爱诗歌的人们拜读过。

很薄的一本讲义,十封信,我却用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来读它,正如洪深在这本书的译序丰子恺里所说:"他(里尔克)告诉我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取自淘宝网的网友:这是一本很小的书,拿在手里一点也不沉,重量几乎那种不到,也就是说阅读的时候可以仅用一只手就能举到眼前,而另一只手可以腾出来干点钟别的(也就是抽支烟)。

这本书的主体由十封信共同组成,每一封信如果用现在的通用信纸来写,也就是一页两页的篇幅,因而读起来一点也顺心,非常轻松非常舒适。

读完一封虽然会有意犹未尽烟已燃尽的情形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封信
亲爱的、尊敬的先生,你复活节的来信给我许多欢喜;因为它告诉我许多关于你的好消息,并且像你对于雅阔布生伟大而可爱的艺术所抒发的意见也可以证明,我把你的生活和生活上的许多问题引到这丰富的世界里来,我并没有做错。

现在你该读《尼尔·律内》了,那是一部壮丽而深刻的书;越读越好像一切都在书中,从生命最轻妙的芬芳到它沉重的果实的厚味。

这里没有一件事不能被我们去理解、领会、经验,以及在回忆的余韵中亲切地认识;没有一种体验是过于渺小的,就是很小的事件的开展都像是一个大的命运,并且这运命本身像是一块奇异的广大的织物,每条线都被一只无限温柔的手引来,排在另一条线的旁边,千百条互相持衡。

你将要得到首次读这本书时的大幸福,通过无数意料不到的惊奇仿佛在一个新的梦里。

可是我能够向你说,往后我们读这些书时永远是个惊讶者,它们永不能失去它们的魅力,连它们首次给予读者的童话的境界也不会失掉。

我们只在那些书中享受日深,感激日笃,观察更为明确而单纯,对于生的信仰更为深沉,在生活里也更幸福博大。

——
往后你要读那部叙述马丽·葛鲁伯夫人的运命与渴望的奇书,还有雅阔布生的信札、日记、片断,最后还有他的诗(纵使是平庸的德文翻译),也自有不能磨灭的声韵(这时我要劝告你,遇机会时可以去买一部雅阔布生的全集,一切都在里边。

共三册,译文很好,莱比锡外根·笛得利许Eugen Diederichs书店出版,每册据我所知只卖五六个马克)。

关于那篇非常细腻而精练的短篇小说《这里该有蔷薇……》,你对于作序者不同的意见实在很对。

顺便我劝你尽可能少读审美批评的文字,——它们多半是一偏之见,已经枯僵在没有生命的硬化中,毫无意义;不然就是乖巧的卖弄笔墨,今天这派得势,明天又是相反的那派。

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没有比批评更难望其边际的了。

只有爱能够理解它们,把住它们,认识它们的价值。

——面对每个这样的说明、评论或导言,你要想念你自己和你的感觉;万一你错误了,你内在的生命自然的成长会慢慢地随时使你认识你的错误,把你引到另外一条路上。

让你的判断力静静地发展,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

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

让每个印象与一
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

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地生活,无论是理解或是创造,都一样。

不能计算时间,年月都无效,就是十年有时也等于虚无。

艺术家是:不算,不数;像树木似地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

夏天终归是会来的。

但它只向着忍耐的人们走来;他们在这里,好像永恒总在他们面前,无忧无虑地寂静而广大。

我天天学习,在我所感谢的痛苦中学习:“忍耐”是一切!
谈到理洽特·德美尔:他的书(同时也可以说他这个人,我泛泛地认识他),我觉得是这样,每逢我读到他的一页好诗时,我常常怕读到第二页,又把前边的一切破坏,将可爱之处变得索然无味。

你把他的性格刻画得很对:“情欲地生活,情欲地创作。

”——其实艺术家的体验是这样不可思议地接近于性的体验,接近于它的痛苦与它的快乐,这两种现象本来只是同一渴望与幸福的不同的形式。

若是可以不说是“情欲”,——而说是“性”,是博大的、纯洁的、没有被教会的谬误所诋毁的意义中的“性”,那么他的艺术或者会很博大而永久地重要。

他诗人的力是博大的,坚强似一种原始的冲动,在他
自身内有勇往直前的韵律爆发出来像是从雄浑的山中。

但我觉得,这企图并不永远是完全直率的,不无装腔作态(这对于创造者实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必须永远不曾意识到、不曾预感到他最好的美德,如果他要保持住那美德的自然而混元的境地)。

现在这个鼓动着他的本性的力向性的方面进发,但是它却没有找到它所需要的那个纯洁的人。

那里没有一个成熟而纯洁的性的世界,只有一个缺乏广泛的“人性”,而只限于“男性”的世界,充满了情欲、迷醉与不安,为男人旧日的成见与傲慢的心所累,使爱失却了本来的面目。

因为他只是作为男人去爱,不是作为人去爱,所以在他的情的感觉中有一些狭窄、粗糙、仇恨、无常,没有永久性的成分存在,减低艺术的价值,使艺术支离晦涩。

这样的艺术不会没有污点,它被时代与情欲所渲染,很少能持续存在(多数的艺术却都是这样)。

虽然,我们也可以享受其中一些卓绝的地方,可是不要沉溺失迷,变成德美尔世界中的信徒;他的世界是这样无穷地烦恼,充满了奸情、迷乱,同真实的命运距离太远了;真实的命运比起这些暂时的忧郁使人更多地担受痛苦,但也给人以更多的机会走向伟大,更多的勇气向着永恒。

最后关于我的书,我很愿意送你一整份你所喜欢的。


我很穷,并且我的书一出版就不属于我了。

我自己不能买,虽然我常常想赠给能够对于我的书表示爱好的人们。

所以我在另纸上写给你我最近出版的书名和出版的书局(只限于最近的;若是算上从前的共有十二三种),亲爱的先生,我把这书单给你,遇机会时你任意订购好了。

我愿意我的书在你的身边。

珍重!
你的: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1903,4,23;
意大利,皮萨,危阿雷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